西厢记的各种版本

合集下载

解读《西厢记》

解读《西厢记》

崔徽,唐歌妓。曾与裴敬中相爱,既别,托画家写 其肖像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 死。”后抱恨而卒。事见唐元稹《崔徽歌序》。后
多以指美丽多情或善画的少女。



《莺莺传》写唐代贞元中书生张生与少 女崔莺莺从恋爱、结合到离异的悲剧故 事。 《莺莺歌》剧情:张生与崔莺莺两人 “明月三五夜”相约在西厢,巫山共云 雨,而红娘在二人之间扮演最关键的角 色,后来莺莺遭到遗弃。 作者元稹可能受到张鷟《游仙窟》的影 响,所谓“游仙”,本意写嫖妓宿娼; 所谓“会真”,实质是写偷情艳遇。所 以作者抱着欣赏文人风流韵事的态度, 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加以肯定。但崔 莺莺的悲剧形象和悲剧命运赢得了人们 的同情,一些文人诗作中不时提到“莺 莺”和“待月西厢”事。

莺莺的性格பைடு நூலகம்沉而内向,她的一往
情深与张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从佛殿相遇到月下联吟,她已经爱 上了张生,但她的生活环境和她的 许多思想负担,使她不愿轻易泄露 内心的秘密。崔母赖婚以后,她开 始勇敢起来,但又有“赖简”的曲 折,直到“佳期”以后,她才不再 掩抑已经被唤起的爱情。这一切都 使她在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中,表 现出虽是一往情深,却又欲前又却, 曲折的内心情绪。
“西厢记”故事流变
小 说——唐· 元稹《莺莺传》传奇(又名 《会真记》):男主人公始乱终弃,为“善 补过者”;莺莺是一个“尤物”。 说唱艺术——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董西厢”,提出“从今至古,自是佳人, 合配才子”。 元 杂 剧——元· 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 记》,“王西厢”,“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 属”。
②莺莺、红娘、张生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主要是由于 他们之间存在的不同个性和一些猜疑、误会造成的。这两组 矛盾交叉发展,互相影响,使《西厢记》常常出现强烈的戏 剧效果。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与西厢记
…… 时人多许张生为善补过者云。
陈寅恪《读莺莺传》:“舍弃寒女,而别婚高门,当日社会所公认 之正当行为也。”
【调笑转踏】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兵乱依 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影动。 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
【调笑转踏】春风户外花萧萧,绿窗绣屏阿母娇。白玉郎君恃 恩力,尊前心醉双翠翘。西厢月冷蒙花雾,落霞零乱墙东树。 此夜灵犀已暗通,玉环寄恨人何处。
★《西厢记诸宫调》 ◇以二人私奔而最终获得团圆 “自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 “报德难从礼,裁诗可作媒;高唐休咏赋,今夜雨云来。”(莺莺的自我
表白) 把莺莺对张生的爱,与“报德”连在一起。董解元尽管歌颂年青人
对爱情的追求,但又竭力表明他们的越轨行为有其合礼的一面。他所塑 造的莺莺是深受封建思想束缚,而又羞羞答答地追求爱情的大家闺秀。
苏小卿与双渐的爱情故事,产生于北宋,并且在民间极为流行。它从口头到书面,传承千年而不衰, 足以说明国人历来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憧憬。 记载这个故事的说唱版,今见于《水浒传》第51回白秀英说唱 的《豫章城双渐赶苏卿》,将其编为传奇说唱编为戏剧的历代都有,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双蕖怨》(佚)
【摸鱼儿】 元·李冶
★《莺莺传》(故事发生在801年)
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
以是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
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绪其亲,乃异派之从母。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 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 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 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西厢记》的改写策略

《西厢记》讲析解析

《西厢记》讲析解析

八、《西厢记》的改写策略
张生:坚贞不渝的情人
红娘:“心不存学海文林,梦不离柳影 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3/4) 张生:“自古人云:‘痴心女子负心 汉。’今日反其事了。” (3/4)
九、才子形象的文化意蕴
外貌:面如美玉,体若兼金,文弱秀美, 俊雅风流 《世说新语· 容止》称潘安:“妙有姿容, 好神情” ,“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 车”。 徐陵《洛阳道》:“潘安车欲满,无奈 掷花何。” 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遥 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
大团圆的结局
符合人物思想性格之情理 符合剧作情节发展之情理 符合作者思想追求之情理
八、《西厢记》的改写策略
西厢故事源流
元稹《莺莺传》(一名《会真记》) 杨巨源《崔娘诗》 、李绅《莺莺歌》 晏殊词、苏轼诗 秦观、毛滂“调笑转踏”歌舞曲 赵令畤《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
八、《西厢记》的改写策略
五、吟诗抚琴:恋爱的方式
和诗(1/3)
张生:“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张生:“早是那脸儿上扑堆着可憎, 那堪那心儿里埋没着聪明。” 张生:“一天好事从今定,一首诗分 明照证。”
五、吟诗抚琴:恋爱的方式
西厢故事源流
《绿窗新话》卷上《张公子遇崔莺莺》 《醉翁谈录》《莺莺传》 周密《武林旧事》卷十《莺莺六么》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红娘 子》、《拷梅香》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八、《西厢记》的改写策略
否定“始乱终弃”的道德正当性
陈寅恪《读莺莺传》:“舍弃寒女,而 别婚高门,当日社会所公认之正当行为 也。” 赵令畤:“天长地久终有尽,绵绵不似 无穷恨。” 董解元叙写崔、张团圆 戏文《王魁负桂英》、《赵贞女蔡二郎》

06、王实甫与《西厢记》

06、王实甫与《西厢记》

《才子佳人多月亭》(佚)
★《西厢记》的故事创作源流 1.元稹《莺莺传》(《会真记》) 2.杨巨源《崔娘诗》 、李绅《莺莺歌》 3.晏殊词、苏轼诗 4.秦观、毛滂“调笑转踏”歌舞曲 5.赵令畤《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 6.《绿窗新话》卷上《张公子遇崔莺莺》 7.周密《武林旧事》卷十《莺莺六么》 8.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红娘子》、 《拷梅香》 9.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大名有男女以私情不遂赴水者。后三日,二尸相携出水滨,是岁陂荷俱并蒂。
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谁点 注,香潋滟、银塘对抹胭脂露。藕丝几缕。绊玉骨春心,金沙晓泪,漠漠瑞红吐。 连理树,一样骊山怀古。古今朝暮云雨。六郎夫妇三生梦,幽恨从来艰阻。须念取, 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秋风不住,怅寂寞芳魂,轻烟北渚,凉月又南浦。
2.唱腔的创新
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通例, 由末和旦轮番主唱。
《 西 厢 记 》 主 唱 、 用 调 及 用 韵 表
◇第四本 楔子:红娘 第一折:张生 第二折:红娘 第三折:莺莺 第四折:张生、莺莺 ◇第五本 楔子:张生 第一折:莺莺 第二折:张生 第三折:红娘 第四折:张生、红娘 莺莺
宫调 仙吕 仙吕 越调 正宫 双调
★王实甫资料:
名德信,大都人,《录鬼簿》列 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据 此推断他大约与关汉卿同时或稍后。 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成书1234 年),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前已去世。 1、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凌波仙]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 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 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 厢记》天下夺魁。
一见钟情:爱情的发生
外在原因:“男女授受不亲”的社 会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郭英德)——《西厢记》(1)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郭英德)——《西厢记》(1)
第一讲
《西厢记》讲析
参考书目
➢王季思:《从莺莺传到西厢记》,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
➢戴不凡:《论崔莺莺》,上海:上 海文艺出版社,1963。
➢霍松林:《西厢述评》,西安:陕 西人民出版社,1982。
➢段启明:《西厢论稿》,成都:四川 人民出版社,1982。
➢孙逊:《董西厢和王西厢》,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飙飙 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词章 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 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著有杂剧14种
❖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 窑记》
❖残存《贩茶船》、《芙蓉亭》
➢《西厢记》版本:
❖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 《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
➢吴国钦:《西厢记艺术谈》,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张燕瑾:《西厢记简说》,天津:百 花文艺出版社,1986。
➢张人和:《西厢记论证》,长春:东 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一、《西厢记》的作者与版本
➢王实甫(?-1324前),名德信,大都 (今北京)人。
➢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凌波仙]词:
❖赵令畤:“天长地久终有尽,绵绵不似 无穷恨。”
❖董解元叙写崔、张团圆 ❖戏文《王魁负桂英》、《赵贞女蔡二郎》
八、《西厢记》的改写策略
➢张生:坚贞不渝的情人
❖红娘:“心不存学海文林,梦不离柳影 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3/4)
❖张生:“自古人云:‘痴心女子负心 汉。’今日反其事了。” (3/4)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村在骨中挑不出,俏从胎里带将来”
九、才子形象的文化意蕴
➢境遇:孤儿或游子

简述西厢记的故事流变

简述西厢记的故事流变

简述西厢记的故事流变
《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杂剧,通过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下女性地位低下的困境和男女之间的隔阂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故事的流变也不尽相同。

最早版本的《西厢记》被称为《马丹阳曲》,是在元代创作的。

这个版本的故事通过对话和歌曲展示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位青年的相识、相知和相爱的过程,但结局并没有明确表达他们的爱情是否得到圆满的发展。

到了明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将《马丹阳曲》进行修改,形成了现在所称的《西厢记》。

这个版本的故事中,祝英台是一个才华出众、聪明机智的女子,她主动出谋划策帮助梁山伯进入相府,并最终与梁山伯相遇并结合。

这个版本强调了女性的主动性和智慧。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下令对剧本进行修订,取消了一些性爱描写,使剧本更加注重道德教育的作用。

清代版本的《西厢记》更加强调婚姻的伦理意义和对社会道德的塑造。

在现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对《西厢记》的改编也呈现出多样性。

一些改编版本强调了女性意识觉醒和自主性,关注女性角色在封建社会
中的反抗和追求自由的努力。

还有一些版本将故事背景置于现代社会,通过改变角色设定和情节来反映当代社会的问题和现实。

总的来说,《西厢记》的故事流变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演绎,也是对社会变迁的回应和反思。

无论是古代版本还是现代改编,故事中对爱情、女性地位和社会伦理的思考都使得这个经典故事持续具有吸引力和时代意义。

简述西厢记故事的流传和演变

简述西厢记故事的流传和演变

简述西厢记故事的流传和演变
摘要:
1.西厢记的起源和发展
2.元曲杂剧时期的西厢记
3.明清小说时期的西厢记
4.现代西厢记的改编和影响
正文:
西厢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爱情小说,起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后经历代演绎,逐渐形成了今天所熟知的西厢记故事。

本文将详细介绍西厢记故事的流传和演变。

首先,我们来了解西厢记的起源和发展。

西厢记的故事起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描述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经过宋、金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这是西厢记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其次,是元曲杂剧时期的西厢记。

在这个时期,王实甫创作了《西厢记》,使其成为元曲杂剧的代表作之一。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艺术表现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也是西厢记故事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版本。

接着,是明清小说时期的西厢记。

在这个时期,西厢记被改编成小说,如明代的《金瓶梅》和清代的《红楼梦》等,都受到了西厢记的影响。

这些小说将西厢记的故事和人物融入其中,进一步扩大了西厢记的影响力。

最后,是现代西厢记的改编和影响。

现代以来,西厢记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如1997 年的电影《西厢记》和2013 年的电视剧《新西厢记》等。

这些改编作品不仅传承了西厢记的故事和精神内涵,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原著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总之,西厢记从唐代起源,历经元曲杂剧、明清小说和现代改编等阶段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所熟知的西厢记故事。

论明刊《西厢记》的版本系统

论明刊《西厢记》的版本系统

论明刊《西厢记》的版本系统
西厢记可以追溯到唐朝,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被著名作家戚芳所所作,根据史料记载,那时唐朝有不少修葺兴筑的寺庙,其中,玄仙寺就是一处有名的宫殿,有人认为这可能就是《西厢记》的发源地。

而后随着《西厢记》的作者、版本、发行等细节的不断变化,它也随时间而发展,从历史文献中记载,壹九三四年出版者胡婷婷就将《西厢记》分为了九个版本,它们均表现出一定的变化,并形成以下的版本系统:
1. 唐代官本:以唐代王士元诗词纪录的“宣和志”为参照的本,是距今最古老的版本。

2. 三国魏本:以《三国志》魏书官本为参照的版本,可以追溯到三国魏朝时期。

3. 隋唐本:本身没有副本,它的参照样本是隋唐时期的著名作家刘文祥的《凤求凰》。

4. 两宋本:以宋代欧阳修《尚书图经》为参照的版本,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

5. 元稹本:以元代晋江版为参照的版本,这是由元代宋巩轩所注释的、比较传统化的一种版本。

6. 明洪本:以明续宋祁《宋元史略稿》为参照的版本,它是由明代洪量所编写,具有比较完整性和正确性的一种版本。

7. 海联本:以清嘉庆·海联补经为参照的版本,它是由清代海联所编的、具有较高的古文研究价值的一种版本。

8. 姜文本:由青海籍作家姜文所改编,创作出色的现代话入改编版,弥补了以往的版本,使《西厢记》的写作表达更加精致。

9. 金强本:由金强编写,以唐初文学文本《袭烟阁诗话》为参照,创作出自己独特性格、富有诗情画意的一种版本。

以上就是西厢记的版本系统。

参照不同时期的语言文字变化,以及作者传承的不同内容,它能较为清楚地反映出西厢记的历史性。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与《西厢记》
郎》
《西厢记》的改写策略
张 生 : 坚 贞 不 渝 的 情 人
红 娘 : “ 心 不 存 学 海 文 林 , 梦 不 离 柳 影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
( 3/4 )
张 生 : “ 自 古 人 云 : ‘ 痴 心 女 子 负 心 汉。’今日反其事了。” ( 3/4 )
一见钟情 : 爱情的发生
3)
恋情 :“ 合礼”与“合 理”
老 夫 人 赖 婚 的 缘 由
出 于 宗 教 的 考 虑
出 于 现 实 的 考 虑
出 于 道 德 的 考 虑
老 夫 人 的 失 策 与 性 格
红 娘 : “ 既 然 不 肯 成 其 事 , 只 合 酬 之 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张 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 视”( 4/2 )。
三、王实甫与《西厢 记》
参考书目
王 季 思 : 《 从 莺 莺 传 到 西 厢 记 》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5 。
戴 不 凡 : 《 论 崔 莺 莺 》 , 上 海 :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3 。
霍 松 林 : 《 西 厢 述 评 》 , 西 安 :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2 。
吟诗抚琴 : 恋爱的方式
听琴( 2/5 )
莺 莺 : “ 他 那 里 思 不 穷 , 我 这 里 意 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 ,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 :尽在不言中。”
莺 莺 : “ 这 的 是 令 他 人 耳 聪 , 诉 自 己情衷。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 断肠悲痛。……别恨离愁,变成一 弄。张生呵,越教人知重。”
厢》)
崔莺莺画像比较
普救寺地图(暖红室刻本《西厢记》卷首)
山西蒲县普救寺
山西蒲 县普救 寺

西厢记

西厢记

王世贞:“北曲固当以《西厢》压卷。”(《曲 王世贞: 北曲固当以《西厢》压卷。 (《曲 藻》) 王骥德:“实甫《西厢》,千古绝技。”(《曲 王骥德: 实甫《西厢》,千古绝技。 (《曲 》,千古绝技 律》) 天地现身”。(《金批第六才子书 金批第六才子书》) “天地现身”。(《金批第六才子书》)
常服睟 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断红而已。 “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断红而已。 颜色艳异, 凝睇怨绝, 颜色艳异,光辉动人 。……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 凝睇怨绝 者 。”
诗情画意
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 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悄悄冥冥, 潜潜等等。 夜深香霭散空庭,帘幕东风静,拜罢也斜将曲栏凭, 长吁了两三声。剔团明月如悬镜,又不是轻云薄雾, 都则是香烟人气,两般儿氤氲得不分明。
那语句清,音律轻,小名儿不枉了唤作莺莺。 扑剌剌宿鸟飞腾,颠巍巍花梢弄影,乱纷纷落红 满径,碧澄澄苍苔露冷,明皎皎花筛月影。 对着盏碧荧荧短檠灯,倚着扇冷清清的旧帏屏。灯 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窗儿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 棂,太楞楞的纸条儿鸣。枕头儿上孤零,被窝儿里 寂静。你便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
第一本 生本 张君瑞闹道场 楔子 → 惊艳 → 借厢 → 酬韵 → 闹斋 第二本 旦本 莺莺主唱 崔莺莺夜听琴 寺警 → 下书 → 请宴 → 赖婚 → 琴心 第三本 旦本 红唱 张君瑞害相思 楔子 → 前候 → 闹简 → 赖简 → 后候 第四本 轮唱 草桥店梦莺莺 楔子 → 酬简 → 拷艳 → 哭宴 → 惊梦 第五本 轮唱 张君瑞庆团圆 楔子 → 捷报 → 猜寄 → 争艳 → 荣归
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 “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 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时愁怨幽邃, 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时愁怨幽邃,恒 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 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

《西厢记》四种版本的注释之比较

《西厢记》四种版本的注释之比较

深入浅出型注释风格
01
特点
注释内容深入,但以浅显易懂的 方式表达,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
02
03
优点
缺点
既提供了深入的理解,又避免了 过于复杂的表述,易于读者接受 和理解。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仍然需要 一些时间来适应和理解这种注释 风格。
04
注释目的与价值比较
注释目的比较
解释字词含义
注释可以帮助读者理解生僻字词的含义,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比较不同版本对修辞手法的注释 ,如双关、借代、比喻等修辞手 法的运用。
诗词曲赋注释
考察不同版本对诗词曲赋的注释 ,如《明月几时有》、《待月西 厢下》等经典诗词的解读。
语言风格注释
比较不同版本对语言风格的注释 ,如文采派、本色派等语言风格 的运用。
03
注释风格比较
简洁明了型注释风格
1 2
特点
注释简短明了,直接点明注释对象的意义和用法 。
优点
方便读者快速理解注释内容,减少阅读障碍。
3
缺点
对于需要深入理解的读者来说,可能缺乏足够的 背景信息和细节。
详尽细致型注释风格
特点
注释内容详细,对注释对象进行深入的解释和说 明,包括背景、用法、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
优点
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理解,有助于深入了解注释对 象。
缺点
可能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 理解注释内容。
《西厢记》四种版本的注释 之比较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西厢记》四种版本概述 • 注释内容比较 • 注释风格比较 • 注释目的与价值比较 • 注释差异原因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西厢记》四种版本概述

越剧《西厢记》茅威涛、何英版本唱词(全)

越剧《西厢记》茅威涛、何英版本唱词(全)

《西厢记》茅威涛、何英版本唱词(全)【第一场:惊艳】张生:(唱)游学中原脚跟无线,雪窗莹案二十年,才高难投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张君瑞赴试长安暂留连,盘桓名刹普救院。

宝塔佛堂瞻仰遍,却为何幡影飘飘钟鼓喧?啊,小师父那方幡影飘飘却为何来?法聪:哦只因前朝相国薨逝,崔夫人与莺莺小姐扶灵柩回博陵安葬,路上不靖,暂居寺内,三天道场,今天是最后一天.伴唱:人随春色到蒲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徘徊无语怨东风。

合唱:猛然见五百年前风流孽冤,魂灵儿飞上九重天。

法聪:张先生,哎,张先生!张:小师傅,方才怎么观音下世啊?法聪:哈哈哈,先生看来眼花,那是相府千斤莺莺小姐,身旁地是侍女红娘。

唉唉,张先生张:小师傅,听你言讲,夜间还要做佛事?法聪:唉,是要做个通宵呢!张:小生原借机超度已故父母。

法聪:好,待我恳求师傅。

张:多谢小师傅!法聪:请张:请崔:(唱)摇铃宣疏高香烧,亡灵超度早脱尘世烦嚣。

莺;(唱)愿在天的早归琼台享安康,愿在世的花好月圆人寿高。

张:(唱)月殿嫦娥离碧霄,她梨花带雨啼更娇。

朱唇儿点樱桃,粉鼻儿依琼瑶。

艳如春梅绽瑞雪,神如秋月映澄沼。

张珙多愁多病的身,怎禁她倾国倾城羞花貌。

哀哀父母生我鞠劳,焚名香礼拜祝告,祝愿那小姐垂青,夫人红娘莫相扰。

合唱:烛影红摇,香霭云飘。

顾盼一宵,情种心苗。

玉兔低沉,金鸡报晓。

本:佛礼已毕,请夫人小姐回房。

红娘:唉唉张:小娘子可是莺莺小姐身旁的红娘姐么?红娘:何劳动问?张: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年方二十有三,并不曾娶妻啊!红娘:我又不是算命先生,要你的生辰八字何用啊?张:唉,红娘姐?小姐可常出来走走啊?红娘:出来走走便怎么样?(唱)夫人她治家重节操,三从四德常训导,女儿针凿绣房中,妄出闺门是轻佻,非礼勿言是古训,秀才应当懂礼教。

事不干己莫动问,何必相烦絮叨叨。

问我红娘不介意,若问老夫人她定不轻饶。

张:(唱)叹玉人归去太匆忙,怨佛事何不再做三,五场。

小姐你若惧老萱堂,何苦临去回眸望,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

西厢记

西厢记

西厢记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 7)是他的代表作。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沁园⑴景区的东北角,原是沁水公主的烟粉作坊,前边有一片班竹林,当地人叫做竹马林。

据说唐朝晚期,大诗人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的赵后村,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里有一女崔小迎,两人从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元稹八岁时父亲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当亲人看待。

小迎十岁那年,父亲去烟粉作坊做工,举家搬迁。

于是便跟随小迎的父亲一起前往。

两人经常在斑竹林里逗耍,过家家,拜天地,称公道婆,并在沁园内结识了很多文人过客,如著名的文学家令狐楚,韩愈,白居易,李绛等。

受其熏陶,学习诗文,15岁就以明两经擢第。

小迎也长得如出水芙蓉,美丽超群,两人私定终生。

元贞十七年春,元稹赴考从政,后深受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赏识,权势之下与韦夏卿之女韦丛婚配。

从此一生再也未见小迎一面,其妻早逝后,曾多次回家寻找,却杳无音讯。

小迎的聪慧美丽,清纯质朴的音容笑貌,缠绕了他一生的梦魂,于是写《会真记》以表衷情,文中将自己化做张生,把小迎化为莺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把对小迎的感情升华到了最高点。

《会真记》传到了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将故事改编成剧本《西厢记》,张生与莺莺的爱情一直传唱至今,为了纪念元稹与小迎的爱情故事,当地人以青梅竹马之意,将这片斑竹林叫做竹马林,同时也给“西厢记”保留了一块故事的原形地。

注:⑴沁园:东汉汉明帝刘庄为其五女刘致建造的园林,现在河南省博爱县太行博竹苑内。

【故事梗概】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

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

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论凌蒙初刻本《西厢记》

论凌蒙初刻本《西厢记》

论凌濛初刻本《西厢记》《西厢记》是一部重要的元代杂剧作品,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

其原本早已佚失,后来刊本很多,如明代就有徐士范本、罗懋登本、王骥德本、凌濛初本等。

各种刊本的体例不尽相同,而“切合元剧这一体制的只有凌濛初本”。

在《西厢记·凡例》中,凌濛初以“元体”称之:“人有见余杂剧,而疑余折数少者。

余曰:‘此元体,不可多也。

’”元体,在凌濛初话语体系中,又名北体、杂剧体、北曲。

观其论述,元体的意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元杂剧惯例是一本四折。

若情事复杂,四折难以道尽,则有楔子,“楔子止一二小令,非长套也。

其牌名,止有【赏花时】、【端正好】耳”。

或另立一本,如“吴昌龄《西游记》,则有六本”。

第二,每本仅有题目正名四句,而以末句作本剧之总名,别无每折之名。

如《窦娥冤》的剧名就来自“题目正名”的末句“感天动地窦娥冤”。

第三,角色为末、旦、外、净四色。

须多人者,则可增副末、旦徕、副净等,因此,朱有燉《西厢记》本有外扮老夫人、旦徕扮红娘,“自是古体,确然可爱”。

第四,一折一宫调,且一人主唱。

第五,北曲本调实字少衬字多,与南曲本调实字多衬字少相异。

《西厢记》并未收入《元刊杂剧三十种》。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唯一元刊杂剧集,其对研究元剧早期体貌便有着重要的参照意义。

从刊刻来看,是书刊刻简易,没有目录,也无剧作者之名。

后经王国维考订,剧作者始有眉目。

1980年徐沁君在中华书局出版《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

在《校订说明》中称:“元刊本不分楔子与折数,每折套曲前绝少写明宫调,今皆为增补,但不作校记。

凡曲牌名称遇有讹误或脱落者,误者正之,脱者补之。

”既然元刊杂剧不分楔子与折数,以及套曲前又绝少宫调,那么,凌濛初所谓的“元体”云云,又是从何而来呢?凌本《西厢记》,“悉遵周宪王元本,一字不易置增损。

即有一二凿然当改者,亦但明注上方,以备参考。

至本文,不敢不仍旧也”。

(凌濛初《西厢记·凡例》)周宪王,即朱有燉,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的长子,袭封周王,谥宪。

西厢故事的演变

西厢故事的演变

西厢故事的演变
西厢故事是中国唐代的一个爱情传奇,讲述了书生张生与寡妇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

以下是西厢故事的演变:
1.《西厢记》原本
《西厢记》是唐代小说家张籍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故事最初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包括了许多描写两人感情的诗句。

2.《牡丹亭》改编
唐代的诗人白居易听闻了西厢故事的传奇性,决定将这个故事改编成短篇小说,名为《牡丹亭》。

《牡丹亭》将西厢故事的情节进行了删减和改编,以满足戏剧演出的要求。

3.元稹改编
元代著名的小说家元稹将《牡丹亭》改编成了一本短篇小说集《西厢记诸宫调》。

在这本书中,西厢故事被改编成了一首词,描述了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的感情。

4.王实味改编
明代小说家王实味也改编自《西厢记》,并将其写成了一本散文集《西厢记略》。

这个故事的描写更加详细,增加了许多描写两人外貌
和神态的细节。

5.京剧演出
京剧《西厢记》是根据王实味改编的版本演出的。

这个故事的唱腔和表演都非常精彩,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西厢故事的演变经历了多个版本的变迁,从最初以文字出现,到后来的改编成剧本和文学作品,以及在京剧中的演出,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与西厢记


【仙吕】【赏花时】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 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冢,血泪洒杜鹃红。 今日暮春天气,好生困人,不免唤红娘出来分付他。红娘 何在? • 旦唱 • 【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 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 并下
•பைடு நூலகம்
正末扮张生骑马引仆上开 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 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 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於四方。 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应, 路经河中府过。蒲关上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 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 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小 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 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 呵!正是: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莺莺传》(故事发生在801年)
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 以是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 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绪其亲,乃异派之从母。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 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 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 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 时人多许张生为善补过者云。 陈寅恪《读莺莺传》:‚舍弃寒女,而别婚高门,当日社会所公认 之正当行为也。‛
大名有男女以私情不遂赴水者。后三日,二尸相携出水滨,是岁陂荷俱并蒂。
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谁点 注,香潋滟、银塘对抹胭脂露。藕丝几缕。绊玉骨春心,金沙晓泪,漠漠瑞红吐。 连理树,一样骊山怀古。古今朝暮云雨。六郎夫妇三生梦,幽恨从来艰阻。须念取, 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秋风不住,怅寂寞芳魂,轻烟北渚,凉月又南浦。

《西厢记》流传版本

《西厢记》流传版本

《西厢记》流传版本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此剧流传版本甚多,大致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起凤馆刻本(李贽、王世贞评)、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香雪居刻本(王骥德、徐渭注,沈景评)、明万历间萧腾鸿刻本(陈继儒评)、明天启间乌程凌氏朱墨套印本(凌濛初校注)、民国五年(1916)贵池刘氏《暖江室汇刻传剧第二种》重刻凌氏本、明崇祯十三年(1640)西陵天章阁刻本(李贽评)、明崇祯间汇锦堂刻本(汤显祖、李贽、徐渭评)、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开明书店排印汲古阁《六十种曲》本。

附:
1.清版《西厢记》插图
2.明版《西厢记》插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季思《从〈莺莺传〉到〈西厢记〉》《西厢五剧注》(1944年,龙吟书屋印行,王季思校注)、《集评校注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蒋星煜《明刊西厢记研究》、《西厢记罕见版本考》、《西厢记考证》(上海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1988.8)、《西厢记新考证》上海辞书出版社、《西厢记的文献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1997、《西厢记研究与欣赏》。
7.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傅晓航校点/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金圣叹批本西厢记/张国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9.集评校注西厢记/王季思校注、张人和集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0.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傅开沛、袁玉琪校点/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1.西厢记集解/傅晓航编辑校点/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7.论崔莺莺/戴不凡/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年版
18.王实甫和西厢记/潘兆明/中华书局1980年版
19.西厢述评/霍松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0.西厢记论稿/段启明/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1.明刊本西厢记研究/蒋星煜/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
22.董西厢与王西厢/孙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2.罗贯中与马致远/谢无量/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13.西厢记与白蛇传/黄裳/平明出版社1953年版、1955年新一版
14.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王季思/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15.西厢记分析/周天/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6.西厢记简说/霍松林/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中华书局1962年版
41.《西厢记》二论/林宗毅/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42.平民文学之两大文豪(罗贯中、马致远)/谢无量/香港文心书局1976年
43.马致远论稿/瞿钧/香港新世纪出版社1993
35.西厢记/段启明/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36.西厢记导读/朱万曙/黄山书社2001年版
37.南北西厢记比较/丛静文/台湾商务印书馆1976年
38.董王合刊本西厢记研究论文集/汪志勇主编/台湾复文图书出版社1991年
39.西厢六论/牧惠/台湾大川出版社1992年
40.西厢记新考/蒋星煜/台湾学海出版社1996年
23.西厢记艺术谈/吴国钦/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4.西厢记浅说/张燕瑾/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25.西厢记考证/蒋星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26.王实甫及其《西厢记》/王万庄/时代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27.西厢记鉴赏辞典/贺新辉、朱捷/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年版
28.西厢记新论/寒声、贺新辉、范彪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版
29.西厢之恋/姚力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0.西厢Leabharlann 论证/张人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1.西厢六论/牧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2.《西厢记》的文献学研究/蒋星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3.花间美人西厢记/金秋菊、吴国钦/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4.西厢情缘:《西厢记》导读/徐建生、刘和椿/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赵雨亭《西厢记新论》
1.西厢记注/王毓骏校注/民国铅印本
2.西厢记笺证/陈志宪笺证/中华书局1948年版
3.西厢记/吴晓铃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4.西厢记/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5.西厢记新注/张燕瑾、弥松颐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6.西厢记通俗注释/祝肇年、蔡运长注释/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