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KS5U解析】福建省南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KS5U解析】福建省南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10.在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中国形象,一个把中国描述为封建专制主义盘踞的腐朽国度,一个则将其看作贤者治国的成功典范。二者意在
A. 批判封建专制王权B. 抨击天主教会独裁
C. 鼓吹理性主义思潮D. 寻找思想启蒙论据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在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中国形象,一个把中国描述为封建专制主义盘踞的腐朽国度,一个则将其看作贤者治国的成功典范”并结合所学可知,孟德斯鸠和伏尔泰无论是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中国形象,还是一个把中国描述为封建专制主义盘踞的腐朽国度,都是寻找思想启蒙论据,D符合题意;据材料“伏尔泰将中国看作贤者治国的成功典范”,A与题意不符;“天主教会独裁”与中国不符,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理性主义思潮”,C错误。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在人们只有摆脱了阶级的、国家的、分工的界限,主动地参与社会交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使社会关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个人才能获得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可知,材料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们只有主动地参与社会交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使社会关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个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D正确;据材料“在人们只有摆脱了阶级的、国家的、分工的界限”可知,A与材料不符;据材料可知,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基本构想”,B与题意不符;据材料可知,没有涉及“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C与题意不符。

(完整word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知识点.docx

(完整word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知识点.docx

第 26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过渡的含义:①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向单一公有制过

渡②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召开: 1949 年 9 月 21 日,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

高岗为副主席。

③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确定了首都、国旗、纪年、代国歌等。

2、开国大典: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3 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

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4、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

土地改革、“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抗美援朝

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①与苏联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②1954 年 4 月参加日内日瓦会议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 1955 年 4 月参加万隆会议

7、 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完整word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知识点

(完整word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日本侵华的原因

①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

②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2、日本局部侵华的表现

①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并扩大侵略,占领东北。

②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华北蓄意制造一系列的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3、国民政府抗日政策:“攘外必先安内”

4、西安事变的背景、结果和意义

背景:①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②蒋介石坚持“剿共”。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①是扭转时局的关键;②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③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5、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①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7、日军的侵华暴行

①南京大屠杀②“以华制华”③“以战养战”④“三光”政策

⑤重庆大轰炸⑥实施细菌战⑦推行“慰安妇”制度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

完整word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知识点

完整word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中世

资本主义民主封建君主专政

工业革命,生产力发达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先进的工业革命成果科技落后科技

船坚炮利冷兵器,作战能力低军事迅速发展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殖民扩张对外闭关锁国2、《南京条约》的内容、性质

内容: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①政治方面: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激化了阶级矛盾,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开放,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②经济方面: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思想文化方面:列强破坏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传播宗教和西方文化;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和思想,促进了中国思想、教育的近代化。

4、列举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在学习西方方面的贡献

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林则徐:办译馆、编写《四洲志》;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徐继畬:编写《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

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激化

②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④理论指导: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

2、《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影响

内容:提出来“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国历年高考真题汇编 (Word版含解析):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国历年高考真题汇编 (Word版含解析):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1.(2020江苏卷·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恢复前代礼乐制度

B. 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C. 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D. 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墨子强调百姓利益,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即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代表下层平民利益,B 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墨子主要强调广大人民百姓的利益,没有体现要恢复前代礼乐制度的主张,A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墨家学派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不强调社会等级和谐,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社会等级和谐的信息,C项错误;墨家学派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没有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D项错误。

2.(2019·北京高考·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答案】A

【解析】由材料“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可知东周时期已掌握丝织技艺,产品传播范围广泛,故选A项;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起点,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排除B项;“没有交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生活方式趋同”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复习题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复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篇)复习

绪论

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近现代史的三条主线: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以及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通过社会革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并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怎样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是“辉煌的历史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开创新局面的历史.

从1949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由此看来,新中国建立以来是“辉煌的历史进程”.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

1.中华文明起源: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文明,如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

人的出现,以及农耕文化、华夏族群的形成。

2.夏商西周:早期国家制度的形成,如宗法制、分封制等,以及青铜文

明的发展。

3.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如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方式产生,以及百

家争鸣的思想繁荣。

4.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的强

盛,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

5.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如三国鼎立、十六国的兴起和南朝的

改革。

二、中国近代史

1.鸦片战争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西方列强的侵略,不平等条

约的签订,以及中国社会的剧变。

2.太平天国运动与农民起义: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失败,以及义和团运动

等农民起义的抗争。

3.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洋务派的自强运动及其影响,以及中国现代

化的初步尝试。

4.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维新派与守旧派的政治较量,以及清末为挽救

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

三、世界近代史

1.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2.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美国、法国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影

响。

3.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的开展,以及世界经

济体系的形成。

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对世界历

史进程的影响。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单元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单元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2.为了钳制思想,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所掌管的《诗》《书》等诸子百家语,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由此可知“焚书坑儒”() A.巩固了秦初的统治

B.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C.推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是秦始皇反对迷信的体现

3.汉武帝时在西南地区设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使其子为令”。后在西夷置十余县,除都尉外,其县令也按“从其俗以长之”的惯例,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任。这些措施()

A.缓和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B.体现了西汉治理边疆的灵活性

C.旨在缓解郡国制度的问题

D.阻碍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开展

4.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

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5.六朝壁画大多是以大乘佛教经典为依据,在画中常常可以见到对现实生活片段的描绘;在南北朝与隋之交的佛教壁画中,对人物造型动作、环境背景的描绘也都表现出写实性。这体现出当时()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Word版含答案2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Word版含答案2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

1、结合历史发展周期表和近代北洋军阀割据示意图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相关史实,掌握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蓬勃发展、新文化运动的若干表现,初步形成读史和看图能力,强化时空观念。

2、通过对文字、图片和实物等多种史料的分析、整理,培养史料实证意识,综合多种史料并做到论从史出,对教材的核心概念做出合理解释,以求对历史全面而准确的理解。

3、了解民国建立初期在列强干涉和军阀混战下的动荡岁月,体会民族实业家、爱国知识分子和一战华工等不同阶层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赤子之心,铭记亘古未变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掌握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的过程,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史实;认识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理解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难点: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评价。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多媒体

【导入新课】

PPT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百姓为躲避兵灾四处逃亡的情景。进而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完成学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对内独裁统治

①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展开独揽大权的活动。

②1913年11月,解散中国国民党。

③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国历年高考真题汇编(Word版含解析):西汉与东汉—文化

《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国历年高考真题汇编(Word版含解析):西汉与东汉—文化

《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国历年高考真题汇编(Word版含

解析):西汉与东汉—文化

西汉与东汉—文化

1.(2019·北京高考·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而非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A项;材料强调汉代推崇儒学的原因而非秦朝对儒学的打击排斥,排除B项;《汉书》是官方史书,《史记》是史学家编撰通史的典范,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答案】C

【解析】由材料“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可知道家和董仲舒的儒家学说都兼采众家之长以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故选C项;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排除A项;秦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奉行法家学说,打破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B项;文化政策是国家对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制度性规定,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国历年高考真题汇编 (Word版含解析):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国历年高考真题汇编 (Word版含解析):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知识点一、太平天国运动

1.(2018·海南高考·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故A项正确;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没有照搬明清科举制度,故B项错误;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儒家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太平天国考试制度内容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士人对此的态度,故D项错误。2.(2016·江苏单科·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

合”过程中,没有

..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答案】D

【解析】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体现平均主义,是“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思想的来源之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基督教平等思想体现平等,是“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思想的来源之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体现天下为公,是“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思想的来源之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思想是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完整word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知识点

(完整word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知识点

第19课 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遭受重挫,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3)结果:收效甚微

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②1905年

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③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2)发展: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

3.预备立宪

(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

(2)历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1911年组织“皇族内阁”。

结果: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资产阶级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

背景:四川保路运动

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独立。清王朝的统

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的建立

(1)建立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

人教版高中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素材)(word版)-精选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素材)(word版)-精选教学文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重点】

1、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

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社会性质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同时,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代史的起点。

2、为什么洋务运动不是一场由中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社会变革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官僚发动的以拯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种尝试。洋务运动发生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尚未产生,中国资产阶级也未诞生,但它在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起了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3、戊戌维新运动不仅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而且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维新派在民族危亡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维新派提出了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虽未能成功,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维新思想家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对封建主义传统进行了全面的冲击,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中国文化从此进入了近代文化的领域。

4、为什么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规模小,设备落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

《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国历年高考真题汇编 (Word版含解析):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国历年高考真题汇编 (Word版含解析):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1.(2020江苏卷·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恢复前代礼乐制度

B. 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C. 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D. 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墨子强调百姓利益,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即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代表下层平民利益,B 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墨子主要强调广大人民百姓的利益,没有体现要恢复前代礼乐制度的主张,A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墨家学派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不强调社会等级和谐,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社会等级和谐的信息,C项错误;墨家学派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没有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D项错误。

2.(2019·北京高考·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答案】A

【解析】由材料“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可知东周时期已掌握丝织技艺,产品传播范围广泛,故选A项;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起点,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排除B项;“没有交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生活方式趋同”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中世

资本主义民主封建君主专政

工业革命,生产力发达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先进的工业革命成果科技落后科技

船坚炮利冷兵器,作战能力低军事迅速发展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殖民扩张对外闭关锁国2、《南京条约》的内容、性质

内容: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①政治方面: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激化了阶级矛盾,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开放,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②经济方面: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思想文化方面:列强破坏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传播宗教和西方文化;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和思想,促进了中国思想、教育的近代化。

4、列举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在学习西方方面的贡献

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林则徐:办译馆、编写《四洲志》;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徐继畬:编写《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

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激化

②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④理论指导: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

2、《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影响

内容:提出来“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影响: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3、《资政新篇》的内容

内容: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何处去的问题;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根本原因)

②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③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④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⑤战略上的失误(孤军北伐)

5、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①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②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6、洋务运动

7、评价洋务运动

积极: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局限性: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以失败而告终,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没

有达到。

8、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①世界形势: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欧美列强采取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②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③清政府:腐败懦弱;

④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9、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10、《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影响内危影

①便利日本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②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国;《马关条约》①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的签订,进一《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马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步把中国推向关了半殖民地半条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2亿两白银约封建社会的深》渊;增开沙市、重庆、苏州、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②甲午战争的杭州为商埠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岸设厂制造发展。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

①民族危机加深;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维新思想的传播

2、戊戌维新运动的序幕、开始标志、基本内容

序幕:公车上书;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基本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客观原因:①守旧势力很强大;

②维新派缺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

③把希望寄托于没有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4、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历史地位: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影响: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5、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直接原因:反洋教的斗争日益高涨。

6、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口号

性质: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7、评价义和团运动

评价:具有爱国的性质,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

①进步性:能够争取爱国官兵,动员民众反帝。

②局限性:盲目排外;放松对清政府反动统治的警惕。

1、《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内容:(1)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2)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

(3)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4)拆除大洁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5)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