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学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一、内容概览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美术教育在传统技能传授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围绕“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在阐述其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了跨学科整合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注重技能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和互动性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实现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目标,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一是明确教学目标,构建跨学科的教学体系;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三是拓展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四是实施多元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个性化发展;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协同效应。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预期能够取得以下成果:一是形成一套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和方法;二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跨学科知识水平;三是为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还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可为美术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1.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标准)所包含的新学习方式和新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美术基础教育体系,它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改变以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使美术教学模式由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变为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育以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及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在教育目标上比传统的美术教育更具综合性。
笔者认为不论课堂教学的形势怎样变化,课堂教学的核心总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新课程中,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之一。
如果没有了美术学习的兴趣,学生在美术学习当中就会失去动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就无从谈起。
“新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兴趣、动机和理想发展的主要阶段,而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兴趣能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学生一旦对美术实践感兴趣,就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就能使感受灵敏、思维活跃、观察敏锐,并且注意力持久、想象力丰富、情绪上饱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
因此强调课堂教学的兴趣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学习兴趣的调动需要采取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比如说老师们对每节课的初始导入这个环节就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情境创设都已经非常自如了,能搜集大量的资料用于创设情境,用情境导入的方法设计出有趣的教学活动,成为课堂教学所追求的一种目标之一。
那么,老师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的兴趣保持下去并且逐步转化为一种特有的情感态度,使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对美术产生一定的情感,他们的学习动力自然就会得到不断的加强。
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教法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要积极适应新课程,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我认为,美术教师应从自身素质、教学方法、转变角色这几方面做出调整。
一、美术教师在新课改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面临新课改的挑战,笔者归纳为以下几点:1.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美术新课程具备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特征,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强调美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结合,强调对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这还远远不够。
新课程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主动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它新知识、新教法和新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
2.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地组织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阻碍。
笔者小时侯的美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学生一味地去临摹。
久而久之,同学们都对美术课失去了兴趣。
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可知,美术课要想上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的。
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开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教、学双方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丰都实验小学—郑小铁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并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创造了新契机。
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的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美术课在普通学校中地位的弱化,除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外,还与人们普遍对美术学科缺乏认识不无关系。
人们一般认为,美术课就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等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这是偏颇的认识,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学设备投人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重技法轻素养;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再认识学习是快乐的,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更是快乐的。
曲折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变化无穷五彩缤纷的色彩,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自由挥洒,或是鲜花草原,或是飞机大炮,或是超人、奥特曼,或是美丽的家园校园。
孩子是天生的创意大师,即使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也曾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参悟创作的灵感。
小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儿童由于性格天真活泼,有着最直接的感受能力,他们的作品无拘无束、任意驰骋,没有成人式的思维模式,全然是他们自己充满活力的感性体验。
虽然他们的作品会有许多“出人意料”或“不真实”的“错误”。
但是这些“美丽的错误”却让我们为之心动,孩子们的才能是如此让人惊叹。
传统的美术教学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灵动的才华的发挥,《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三、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改变当前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我对美术教学所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几点探微。
2024美术新课标解读_OK
3.创新研发: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开发具有学校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丰富新课标的实施内涵。
4.社会参与: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如邀请艺术家、设计师等参与学校美术课程建设,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时代感。
十九、实施成效与反馈
1.学生发展:通过实施新课标,学生美术素养显著提升,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2.教学成果: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为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基础。
3.课程评价:建立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社会认可:新课标的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三、宣传推广与交流合作
1.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如教育报刊、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新课标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成果,增强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2.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国内同行间的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新课标的实施水平。
3.展示活动:定期举办新课标实施成果的展示活动,通过学生作品展览、教学案例分享等形式,展示新课标实施成效。
2.强化课程整合:新课标提倡跨学科教学,鼓励教师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3.体现时代特征:新课标强调紧跟时代发展,关注当代美术领域的最新动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多元化的美术形式和观念。
4.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新课标注重因材施教,提倡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4.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新课标的宣传推广和交流合作提供必要的保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小学美术教育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
下面就来详细讨论一下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具体内容。
一、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教育。
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加强绘画技巧的训练,对于对色彩敏感的学生可以加强色彩搭配的训练,对于对立体感觉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强立体构图的训练等等。
只有通过差异化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
二、注重提升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提升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实地写生等活动,让学生去感受自然界的美,去培养观察和表现的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创意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对美有独特感悟和表现能力的人。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情感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美育情感,让学生能够真正懂得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情感,让他们能够真正体验美的力量。
可以通过欣赏名人名作、参观美术馆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美感,让他们从小树立起美的标准和情操。
还可以通过美术教育的课程安排和内容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够真正懂得美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理念及内容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理念及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的美术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探索。
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美术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的理念和内容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改革。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初中美术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综合能力和审美情趣,不仅要注重学习技能和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美术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2. 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初中美术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培养。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创新、鉴赏和批判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美术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感受美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美育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内容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
教学内容应当紧跟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并整合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美术知识和体验。
1. 强化基础知识的传授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应当继续强化基础知识的传授。
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系统学习美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素描、色彩、构图、立体等方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美术基础。
2. 引入当代艺术和数字媒体3. 整合传统文化和美术教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应当注重整合传统文化和美术教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不断进行着教育改革。
新课程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一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的研究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背景新课程改革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美术教学领域,传统的注重技能训练和静物写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艺术素养的要求。
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艺术思维、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美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如何面对新的挑战并开拓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与挑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美术教学重视技能的传授,教师更多充当着技术指导者的角色。
而在新的背景下,教师需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审美情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艺术思考和创作。
其次是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局限于教科书和静物,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如何整合和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成为了一个新的挑战。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单一,容易导致学生对艺术失去兴趣和热爱,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趋势在面对新的挑战和问题的初中美术教学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学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发现美的世界。
其次是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对比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未来的美术教学将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制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方式将更多地应用到美术教学中。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美术教学
艺术教育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查玉美/文我国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导向转向素质导向,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持续发展,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成长需求的变化,解决传统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对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体系等进行深层次创新。
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背景,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对基于新课标的小学美术教学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1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新要求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标准强调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实践,不仅要学会欣赏美,还要学会创造美。
教学过程中要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理解,帮助学生从小建立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同时,也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通过美术活动表达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
教学手段和内容选择上,要加强与生活的结合。
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来获取创作素材,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在指导学生创作时,也要为他们未来的发展考虑,培养他们审美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发展美术审美情趣,具有进行艺术实践的内在动力[1]。
2 小学美术课程体系的设计2.1 课程设置与编排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和编排,应当根据学生认知和审美发展的特点进行,为学生设置合理的主题和内容。
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十分感性的阶段,注重审美体验,因此对低年级的学生,课程安排可以更加自由灵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绘画、剪纸等创作体验十分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对他们进行美术概念和方法的教学。
在具体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将视觉元素的教学和中国美术语言文化的内涵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要能学会基本的点线面等美术造型语言,也能了解美术造型语言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东方美学智慧。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探析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探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深入参与其中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
但是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在教学设计时出现一定的问题。
通过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与创新,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使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内容。
将新课程理念作为教学基础,对当前教材内容进行组合,形成“大单元”教学内容,开展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能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科学习能力与艺术素养。
一、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组合构建(一)结合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整合在小学阶段的美术学科学习中,场景的绘画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小学生往往能够想象出场景的元素组成,但是在实际绘画时却较为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先从局部的场景进行绘画,然后再慢慢拓展到整体的场景。
例如在绘画家庭背景时,就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对自身生活经验的联想,通过展示家庭元素的场景来引导学生表现房屋建筑的形状,最终从简单的场景绘画拓展到完整的场景描绘,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1]。
(二)进一步拓展单元教学内容深化学习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关于“欣赏与评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小学生分别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表面上的欣赏到多角度地进行深入分析、深度拓展,进一步提升自身收获。
通过这种方式来将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大单元”教学整体,让小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对名家的美术作品进行深入学习,实现对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深入探索,让学生真正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深入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学习。
二、整合教学主题开展“大单元”教学(一)根据主题编排教材解决教学问题“大单元”教学的开展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学习目标,通过将教材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单元整体进行开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式,深入教学主题进行研究。
同时,还要根据教学主题来编排教学课程。
单一的课程是较为独立的,但同时又和其他课程有一定的关联性,共同形成“大单元”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学
我 预 先 布 置 学 生 收 集 端 午 节 的 相 关 资 料 、 物 或 者 实 冈 片 , 上 几乎 每一 个 学 生 都 按 要 求 做 了 , 有 一 个 班 但 学 生 忘 掉 了 作 业 。他 的 同 座 怕 他挨 批 , 替 他 说 话 : 就 “ 师 , 妈这 两 天不 舒服 。这 个 学 生 马上 回应 : 你 老 他 ” “ 妈 才 不舒 服 呢 !老 师 , 确 实 是 忘 掉 了 。 我 说 : 老 我 ” “ 师我 在 上 学 时 也经 常 有这 样 的 缺点 , 事 , 没 以后 记 着 就 行 。 到 了 下一 堂美 术 课 , 发 现 教 桌 上 多 了 一 小 ” 我 扎 艾 叶 和 菖 蒲 , 有 几 个 包 得 不 太 美 观 的 粽 子 。原 还 来 就是 这 个 学生 利 用 放 学 的 时 间 做 的 。我 很 感 动 , 大 加 赞 扬 , 班 学 生 也 都 从 这 件 事 上 受 到 了 强 烈 的 全 鼓舞 , 习美术的劲头更足 了。 学 三 、 学 过 程 是 师 生 共 同 发 展 的 过 程 教 新 课 标 下 的美 术 教 学 要 求 教 师 用 发 展 的 眼光 看 待 每 一 个 学 生 。教 学 过 程 是 师 生 交 往 、 同发 展 的 共 过 程 。这 种 交 往 意 味 着 平 等 对 话 , 味 着 师 生 彼 此 意 形成一个真正的“ 习共 同体 ” 学 。如欣赏意大利文艺 复兴 时期 的代 表人 物 达 ・芬奇 的壁 画 《 最后 的晚 餐 》 我 先 介 绍 了 这 幅 壁 画 的 大 概 情 况 , 后 引 导 大 , 然 家 整 体欣 赏 这 幅 油 画 , 引 导 大 家 分 别 去 看 待 画 中 并 每 一 个 耶稣 的 门 徒 。这 时 , 个 男 生 举 手 站 了起 来 , 有 但是 . 欲 言 又 止 , 又 不 好 意 思 地 坐 了 下 来 , 以 他 后 所 学 生中有 人责怪 他 , 他 在开 玩笑 , 人 说他 神经 说 有 病 。我 不 这 样 理 解 。我 认 为 , 能 主 动举 手 , 明他 他 说 肯 定 想 到 了什 么 , 有 可 能 因 为考 虑 还 不 成 熟 才 坐 很 了下来 。应该相信 他 , 能找 到欣赏 点 。我说 :别 他 “ 急 , 会你 再 发 言 。这 时 , 学 生 从 画 中找 到 神 情 惊 待 ” 有 恐 、 怒 的耶 稣 门徒 , 学 生 从 人 物 的 手 势 中 找 到 了 愤 有 急 于 表 明 自 己清 白 的 门 徒 , 学 生 找 到 了 脸 上 显 露 有 出 怀 疑 神 色 的 门 徒 。这 位 学 生 也 站 起 来 说 , 从 耶 他 稣摊 开的双手 、 微斜 的头 、 面部的表情 中看 到了他 的 悲伤 、 苦 与 无 奈 。虽 然 , 生 的发 言 并 没 有 完 全 从 痛 学 绘 画 技 巧 的角 度 去 阐述 , 没 有 能 确 切 地 指 认 出谁 也 是 犹 大 的叛 徒 。但 事 实 上 , 初 二 学 生 来 说 , 们 所 对 他 学 的美术知识还很 少很少 , 他们不 可能 一下 子对这 幅世 界 名 画有 较 为 深 刻 独 到 的 见 解 , 在 教 师 步 步 但 引领下 , 们 已能 初步 认识 到这 幅 画的 艺术 价值 。 他 这就是一种 进 步 , 教 学交 往使 学 生得 到 的发展 。 是 作为教师 , 教学使我 发现 了学 生的欣 赏水平 亟待 提 高 , 识 到要 平 等 对 待 学 生 的 道 理 。这 就 应 了新 课 认 标 理 念 的 一 句话 , 教 师 而 言 , 课 是 生 命 活 动 、 对 上 专 业 成 长 和 l 实 现 的过 程 , 师 生 互 动 , 互 沟 通 、 a我 是 相 相互影 响 、 互补 充 , 而达 到共 识 、 享 、 进 的 相 从 共 共
美术新课标2023解读
美术新课标2023解读一、课程性质与理念美术新课标2023明确了美术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美术课程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艺术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
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文化的传承。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美术新课标2023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内容。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
课程内容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实施建议与要求为了确保美术课程的顺利实施,美术新课标2023提出了以下实施建议与要求: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2. 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多媒体等,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与反馈美术新课标2023强调了评价与反馈的重要性。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互评、实践评价等。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课程资源与开发美术新课标2023提出了课程资源与开发的建议。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多媒体等,同时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美术与其他学科融合美术新课标2023强调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美术课程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如文学、历史、科学等,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这种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美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美术新课标2023强调了美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引言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本文档将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美术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美术技能和创新能力。
1.1 坚持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设适合学生的美术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1.2 注重美术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育的普及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美术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美术技能。
同时,注重美术教育的基础性,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美术技能和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通过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
2.1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 过程与方法:学生要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要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美术鉴赏能力,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和尊重。
2.2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五个领域:绘画、雕塑、设计、工艺、欣赏。
- 绘画:学生要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 雕塑:学生要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塑造、刻画、组合等。
- 设计:学生要学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等。
- 工艺:学生要学习工艺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如剪纸、陶艺等。
- 欣赏:学生要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等。
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学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学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了美术教学的变革和创新,但是违背教学规律,为了使课程改革健康地向前发展,我们认为美术教学必须处理好改革和稳健的关系、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学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近年来,为了应和课程改革的步伐,许多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的解读和实施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美术教学也是如此,但是其成果不能有很高的估价,原因是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把握,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操作,缺少理性的思考。
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美术学科在学校教学中“非应试学科”的地位,使得人们对其探索不够重视,或者研究不到位,人们很少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笔者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根据课程改革的理论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认为课程改革后的“新美术课”必须处理好三个基本关系。
第一,改革和稳健的关系人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做到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地探索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冷静分析我们教学的实际,美术课教学进行改革非常必要。
原因是我们一批美术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对教育、对美术教学、对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和要求还停留在相对落后的水平上;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内容单调,方式简单。
教师对美术教育理论的学习太少,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抱有特殊的感情,对学生不负责,对自己缺乏信心,把自己的这一门学科始终放在次要的位置上,特别是对美术教学缺乏成就感,学生学习时没有激情,缺乏兴趣。
美术课成了学生的放松课、“减负课”。
有的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心目中要把学生培养成美术家,成为艺术的高材生,高度重视技巧、方法,过多地强化了技能,轻视了美术课的人文因素,忽略了美术的审美作用,弱化了美术课的对人的怡情悦心作用,无形中弱化了美术的地位,最终失去了美术课本来的意义和价值。
在手段上,没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教学资源的开发、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网络的加入都比较薄弱,因此,美术课教学一定要进行改革。
2024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解读(转变)
2024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解读(转变) 2024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解读(转变)1. 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美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需求,2024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本解读将为您详细阐述新旧课程标准的转变,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新课程标准。
2. 课程理念的转变2.1 从“传授技能”到“激发创造力”旧版课程标准主要强调美术技能的传授,如画法、手工制作等。
然而,新版课程标准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运用美术语言表达个性和情感。
2.2 从“单一学科”到“跨学科融合”新版课程标准强调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语文、数学、科学等。
通过跨学科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美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综合素养。
3. 课程内容的转变3.1 从“分模块教学”到“螺旋式上升”旧版课程标准将美术内容分为多个模块,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然而,新版课程标准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不断重复和深入的过程中,全面掌握美术知识。
3.2 从“固定教材”到“开放式资源”新版课程标准不再强调固定教材,而是提倡教师利用开放式资源,如网络、博物馆、艺术家作品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4. 教学方法的转变4.1 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新版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自主探究和创作。
教师的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
4.2 从“传统评价”到“过程性评价”新版课程标准倡导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教师应通过观察、交流、作品分析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
5. 结语2024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转变,体现了教育部门对美术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期待。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紧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2024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2024前言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制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2024。
本课程标准旨在指导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提高美术课程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理念1.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素养。
2.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3.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倡导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4. 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1. 了解美术基本原理和技法,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创新意识。
3. 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念。
4. 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美术素养,丰富人文底蕴。
5. 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课程结构1. 美术鉴赏: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摄影等艺术形式。
2. 美术创作:分为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四大类别。
3. 美术理论与批评:涉及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等内容。
4. 社会实践:包括参观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文化遗址等。
课程内容1. 美术鉴赏:欣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发展脉络。
2. 美术创作:学习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的基本技法,进行创作实践。
3. 美术理论与批评:学习美术史、美术理论,提高美术批评能力。
4. 社会实践:参与美术活动,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2.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操作技能。
4. 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需求。
评价方法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态度、兴趣、参与度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从技巧、创意、内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最新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_)
1.学校应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美术社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学生美术社团提供活动场地和基本设备,如画室、展示空间等。
-定期组织社团交流活动,分享创作经验,展示社团成果。
2.学校应定期举办各类美术活动,如美术周、艺术沙龙、创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4.设计:学生应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设计软件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结合实际项目,每学期至少完成一个设计课题,涵盖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
-定期举办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提高设计实践能力。
5.工艺:学生应了解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学习至少两种以上的工艺技能,如剪纸、编织、陶艺等,传承和发扬民间艺术。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美术教育,通过捐赠、赞助等形式,提供物质和资金支持。
十一、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
1.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学校的教学计划,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定期举行家长会,介绍美术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学校网站、家长手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美术教育相关信息。
2.绘画:学习素描、色彩、速写等绘画技能,培养绘画表现力。
3.雕塑:学习泥塑、木雕等雕塑技能,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4.设计:学习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设计技能,培养设计创新能力。
5.工艺:学习剪纸、编织、陶艺等工艺技能,传承民间工艺。
6.摄影:学习摄影技能,提高审美和表现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学流程和方法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学流程和方法探索美术课程标准的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传统的美术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目的,这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彻底改变过去“重传授,轻过程”的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上做到以下三点。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也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在教学中,交往存在着师生间的交往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两种形式。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生活的人,是社会中的人。
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因此,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达到师生的情感共鸣,才更使学生能个性化、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
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它还涉及师生行为活动的顺序。
教学行为既包括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外显行为,也包含如动机、情感、意志等内隐行为。
教师既要按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程序和方法组织教学,也要根据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而灵活地作出反应,利用每一个有效的机会,优化美术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既要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也要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我们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安排并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法。
比如情景教学法、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等。
美术课的教学更应当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因为教学实施在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有个性化。
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就不可能有独特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学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理念的新课程改革给各学科教学带来重新整
合的机遇,美术课怎样才能走出过去的泥沼,恢复它应有的面目?需要我们用素质教育的眼光尺度对传统美术课教学重新审视,纠其偏失,对新时期美术课程的目的任务及教学模式进行新的定位,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措施手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教育焕发出新活力,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改革美术教学
正文: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也创造了新契机。
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使美术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回归它本来的地位,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为此笔者就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及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当前学校美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我国历史上千年封建时代科举制度对人们思维习惯的影响和当前高考制度的现实存在,应试教育思想还深入人心,并且仍作用于当前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素质教育仍然始终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和口头上而未能成为教育的主导思想。
考试成绩仍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衡量教育质量的不二法宝。
在这种教育体制的笼罩下,各学科自然以其与高考的亲疏远近关系而分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美术学科也必然难逃边缘化的命运。
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师资缺乏,教学设备缺少投入;美术课为主课让路,成了自习课或机动课,教师教学缺少热情,学生学得乏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内容单调枯燥,重技法轻素养,缺少人文关怀;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以个别掩盖整体,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新课改下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美术课在素质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推行素质教育就要从美术课教育抓起,改变当前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
这需要全社会提高认识,各级领导重视,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实效。
我这里只就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传统美术教学的思路模式及方法手段进行改革谈一些个人见解。
1.美术教学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更使教育与人的生活紧密相结合。
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首先,美术课堂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
因此在美术课教学时,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表现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
例如在设计制作课单元,可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做起,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或电视片画一张宣传画;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重新设计并画下来;为自己的亲友同学制作新年贺卡,并鼓励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各种新技法。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自由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此外,美术课还可以将当地乡土民间美术搬进课堂,如蛋壳画、葫芦雕、剪纸等,以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让美术教育走进学生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创造的活力。
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红、黄、蓝。
写生课不妨带学生去野外果园、农贸市场、山麓湖畔,描绘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鸟兽人物。
手工制作课不妨带学生去放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带、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环境,做到学以致用。
结合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引导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2.美术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倾向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自我识别、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
美术课与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制定整齐划一的学习标准,学习内容和要求不能规定的过死。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以门类、画种作为教学脉络,比较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是老师教学生怎么画,而现代美术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师帮助学生将他们想要展现的事物画得更好,是老师帮学生怎么画。
美术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各自的审美表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成长。
不同学生由于个人性格、气质、生活环境的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艺术倾向和趣味,有的喜爱工笔,有的偏向写意,有的追求厚实,有的欣赏飘逸,教师要尊重学生艺术趣味的多样化,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对学生表现枉加评判。
美术学科还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很强的学科,要创造,有成功就有失败,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败中自我进步。
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更新颖、独特的绘画方式,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百变团花》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剪纸和纸贴画混淆在一起,因此,学生的作业中有剪纸,也有纸贴画,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只有通过展示一些个性鲜明的图例,帮助学生了解和区分纸的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不能完全否认学生的作业,要帮助受挫的学生树立自信,否则,学生的表现受到老师的指责,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丧失,从此可能对学美术失去兴趣。
而对美术学习来说,兴趣要比学到一些知识技法重要千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