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辞职后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详细讲解)
2020版离职经济补偿金计算方式一览表
2020版离职经济补偿金计算方式一览表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其他的法律法规对员工的离职补偿金进行了相关的规定,汇总如下表:《员工离职补偿汇总计算表》【补充备注】▌经济补偿金中的N代表了什么N、N+1、2N都是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一些叫法。
以N为例,结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N是工作年限,用来指代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
▌N的适用范围有哪些正常情况下,经济补偿就是N。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情形,主要有4种——用人单位提出的协商一致解除用人单位存在过错的劳动者辞职劳动者不存在过错的用人单位解雇经济性裁员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情形,主要有2种——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的;用人单位主体灭失(如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等)。
▌N+1指的是什么只有出现这3种情形——医疗期满、工作不胜任、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劳动者不存在过错的用人单位解雇”,并且用人单位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才需要支付N+1。
这里的1,其实就是代通知金。
▌2N指的是什么2N就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者有以下选择——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2N。
在劳动者要求支付赔偿金,或者劳动者要求恢复劳动关系但实践中难以恢复时,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2N。
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是指企业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
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金计算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辞退或解除员工经济补偿金标准及计算
辞退或解除员工经济补偿金标准及计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企业可能会面临辞退或解除员工的情况。
在进行这一决策时,企业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支付适当的经济补偿金。
本文将探讨辞退或解除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以及计算方法。
一、辞退或解除员工的经济补偿金标准1. 劳动法规定的最低经济补偿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企业进行辞退或解除员工时,应支付最低经济补偿金。
补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如下:最低经济补偿金 = 月工资 ×本单位在岗工龄 ×补偿月数其中,月工资是指员工离职前的平均月工资;本单位在岗工龄是指员工在该企业工作的年限;补偿月数根据员工在企业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是每满一年增加一个月。
2. 合同或协议约定的经济补偿金除了劳动法规定的最低经济补偿金外,企业与员工还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解雇协议中约定其他经济补偿金标准。
这通常是基于岗位级别、工作年限、业绩等因素进行协商确定的。
二、辞退或解除员工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在确定经济补偿金的具体数额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标准进行计算。
这里我们以劳动法规定的最低经济补偿金为例,介绍其计算方法。
1. 确定月工资月工资通常是指员工离职前的平均月工资,可以根据员工的工资单和银行流水等相关材料计算得出。
2. 确定在岗工龄在岗工龄是指员工在该企业工作的年限,通常从员工入职之日起计算,可以参考员工的劳动合同或企业的人事档案来确认。
3. 确定补偿月数补偿月数是根据员工在企业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是每满一年增加一个月。
例如,员工在企业工作满一年但不满两年,则补偿月数为1个月;满两年但不满三年,则补偿月数为2个月,以此类推。
4. 计算最低经济补偿金最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公式为:最低经济补偿金 = 月工资 ×本单位在岗工龄 ×补偿月数。
将以上确定的值带入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最终经济补偿金的数额。
三、其他注意事项1. 企业应及时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企业在办理员工离职手续时应当及时支付经济补偿金。
2020辞退员工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2020辞退员工补偿标准:导读: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一、辞退员工补偿标准是怎样的有无补偿金和多少补偿金与自辞、被辞没有直接关系,关键问题要看原因。
1、自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1种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
2、被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2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
被辞的,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要支付补偿金。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30天通知就不需要支付补偿金,没有提前通知的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作为代通金。
被辞的,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劳动者没有过失的情况下无理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赔偿2倍的经济补偿金。
二、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参见以下《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23种情形,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23种情形下,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一)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有11种情形: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5、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6、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7、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8、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9、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0、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经济补偿金是指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
动者支付的一定金额的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将介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首先,经济补偿金的计算依据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
一般来说,劳
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满一年的,经济补偿金为一个月的工资;工作满十年的,经济补偿金为十个月的工资;工作满二十年的,经济补偿金为二十个月的工资。
具体的计算方法为,经济补偿金=月工资×工作年限。
其次,月工资的计算方法是按照劳动者最近一个月的工资为基准。
如果劳动者
最近一个月的工资不稳定,可以按照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具体的计算方法为,月工资=最近一个月工资总额/工作月数。
另外,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
如果劳动
者的工资中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那么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需要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分开计算。
具体的计算方法为,月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可能会受到地区性规定或者用人
单位内部规定的影响。
因此,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需要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用人单位的内部规定,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总之,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主要依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和最近一
个月的工资,同时需要考虑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情况,以及地区性规定和用人单位内部规定的影响。
希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20版离职经济补偿金计算方式一览表(超详细)
2020版离职经济补偿金计算方式一览表(超详细)《员工离职补偿汇总计算表》【补充备注】▌经济补偿金中的N代表了什么?N、N+1、2N都是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一些叫法。
以N为例,结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N是工作年限,用来指代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
▌N的适用范围有哪些?正常情况下,经济补偿就是N。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情形,主要有4种——▶用人单位提出的协商一致解除▶用人单位存在过错的劳动者辞职▶劳动者不存在过错的用人单位解雇▶经济性裁员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情形,主要有2种——▶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的;▶用人单位主体灭失(如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等)。
▌N+1指的是什么?只有出现这3种情形——▶医疗期满、▶工作不胜任、▶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劳动者不存在过错的用人单位解雇”,并且用人单位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才需要支付N+1。
这里的1,其实就是代通知金。
▌2N指的是什么?2N就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者有以下选择——▶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2N。
在劳动者要求支付赔偿金,或者劳动者要求恢复劳动关系但实践中难以恢复时,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2N。
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是指企业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
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金计算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三个案例带您了解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
三个案例带您了解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案例一:个体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的规定,个体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如下:1. 根据个体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龄,确定基本工资倍数。
一般情况下,每工龄1年,基本工资倍数增加1倍。
例如,工龄为3年,则基本工资倍数为3倍。
2. 确定个体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
根据个体劳动者在最近12个月内的工资总额除以12,得到月平均工资。
3. 计算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月平均工资×基本工资倍数×工龄。
例如,某个体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龄为5年,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经济补偿金=5000元×5倍×5年=125000元。
案例二:企业员工因经济性裁员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因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如下:1. 根据员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龄,确定基本工资倍数。
每工龄1年,基本工资倍数增加1倍。
例如,工龄为3年,则基本工资倍数为3倍。
2. 确定员工的月平均工资。
根据员工在最近12个月内的工资总额除以12,得到月平均工资。
3. 计算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月平均工资×基本工资倍数×工龄。
例如,某企业员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龄为5年,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经济补偿金=6000元×5倍×5年=150000元。
案例三:农民工因劳动合同解除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农民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如下:1. 确定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
根据农民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资总额除以工作月数,得到月平均工资。
2. 计算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月平均工资×工作月数×0.5。
2020经济补偿金计算规则汇总
2020经济补偿金计算规则汇总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在实务中计算较为复杂,特别是工作年限跨越08年前后,且各地规定不一,笔者总结了全国各地关于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式、计算基数等相关规定,供大家参考。
01一、08年之后经济补偿金计算的“双封顶”并非所有经济补偿金支付情形均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只有满足: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时,实施“双封顶”即支付标准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02二、劳动者工作年限跨越08年前后经济补偿金需分段计算《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施行,如果劳动者工作年限跨越08年前后,计算经济补偿金时需要分段计算。
如果劳动者08年之后入职,计算经济补偿金统一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计算。
通俗的讲: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那么《劳动合同法》施行前关于经济补偿金计算的相关规定是什么呢?答:《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和《最高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一》《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第五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新劳动法】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详细)
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问题,很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不知如何下手。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做个实务分析,希望大家能看得明白:)一、为何要分段计算?由于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规则和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计算规则有所不同,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当劳动者工作年限跨越了2008年1月1日前后,在解除劳动合同计算经济补偿时,会出现计算经济补偿金的算法需适用不同的计算规则。
为便于理解,以下分析以新法和旧法来区分2008年1月1日前后。
关于分段计算,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对此进行了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这就是分段计算的法律依据了。
既然要分段计算,那就必须了解新旧法的计算规则有何不同。
我们都知道,决定经济补偿金数额取决于两个指标,一个是工资基数,一个是工作年限。
简单来说,经济补偿金数额=工资基数x工作年限。
二、新法下的计算规则劳动合同法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规则主要是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从上述条文规定,可归纳为两种算法,一种普通算法,一种特别算法。
(一)普通算法:1、工资基数: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2、计算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离职补偿金计算标准
离职补偿金计算标准一、离职补偿基数:离职补偿基数是指在计算离职补偿金时所依据的基准数额。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离职补偿金基数一般为员工最后一个完整工资周期的平均工资。
具体计算方法为,将员工近12个月的工资总额加起来,然后除以12二、服务年限:服务年限是指员工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的服务年限是指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效期之间的时间。
在计算离职补偿金时,服务年限通常以满一年为一个单位进行计算。
不足一年的按照当年的月数计算。
三、计算公式:换算系数根据不同的劳动合同类型和离职原因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换算系数:1.劳动合同各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12.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13.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行为解除劳动合同:14.具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其他情形解除劳动合同:15.公司辞退员工:1.56.员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0.5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公式和换算系数仅为示例,具体计算方法可能因地区、行业和政策变化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具体计算。
在中国,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和政策由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
一般来说,国家的初衷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确保员工在离职时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保障。
因此,离职补偿金的支付标准和金额通常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执行。
总的来说,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标准主要包括离职补偿基数、服务年限和计算公式。
了解和掌握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非常重要,可以确保离职过程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计算,并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
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怎么算(新劳动法辞退赔偿三倍)
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怎么算(新劳动法辞退赔偿三倍)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辞退补偿。
月工资按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
另外,若是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应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标准向其支付经济补偿,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离职补偿金和经济补偿金缴纳个税一样吗?(一)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三)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辞退员工补偿的工资与经济补偿金区别非过失性辞退未提前30天通知辞退的补偿工资是代通知金,代通知金与经济补偿金的区别:代通知金按照劳动者上月工资标准计发,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者解除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辞退未提前通知时支付代通知金,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情形之一时支付经济补偿;其他。
2020年辞职后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详细讲解)
2020年辞职后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详细讲解)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问题,很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不知如何下手。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做个实务分析,希望大家能看得明白:)一、为何要分段计算?由于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规则和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计算规则有所不同,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当劳动者工作年限跨越了2008年1月1日前后,在解除劳动合同计算经济补偿时,会出现计算经济补偿金的算法需适用不同的计算规则。
为便于理解,以下分析以新法和旧法来区分2008年1月1日前后。
关于分段计算,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对此进行了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这就是分段计算的法律依据了。
既然要分段计算,那就必须了解新旧法的计算规则有何不同。
我们都知道,决定经济补偿金数额取决于两个指标,一个是工资基数,一个是工作年限。
简单来说,经济补偿金数额=工资基数x工作年限。
二、新法下的计算规则劳动合同法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规则主要是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从上述条文规定,可归纳为两种算法,一种普通算法,一种特别算法。
(一)普通算法:1、工资基数: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2、计算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离职补偿金计算方法
离职补偿金计算方法离职补偿金是当员工离开公司时,由公司支付给员工的一笔额外报酬。
它通常是根据员工在公司工作的年限和工资水平来计算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离职补偿金计算方法。
一、终止劳动关系的情况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通常取决于劳动关系的终止情况。
一般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 合同期满当员工的合同期满,双方协商终止劳动关系时,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通常是基于员工工作年限。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计算公式:离职补偿金 = 基本工资 ×工作年限 ×系数其中,基本工资是指员工离职前一个月的工资,工作年限是指员工在公司工作的年限。
系数是根据劳动法和公司规定确定的,一般为1至3之间的数值。
2. 辞退或裁员当公司决定辞退或裁员员工时,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可能会更加复杂。
这取决于国家或地区的劳动法以及公司的政策。
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 员工的工作年限- 员工是否符合合法辞退或裁员的条件- 员工的基本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公司会根据这些因素制定具体的计算公式,以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合理的离职补偿金。
3. 辞职当员工主动辞职时,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通常会根据当地的劳动法和公司的政策来确定。
一般而言,员工不会获得额外的离职补偿金。
二、其他因素的考虑除了劳动关系的终止情况,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离职补偿金的计算,这些因素可能包括:1. 薪资结构公司可能会对员工的薪资结构进行调整,以确保更公平合理地计算离职补偿金。
这可能涉及将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分开计算,或者考虑其他形式的工资组成。
2. 法律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离职补偿金有不同的法律规定。
公司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要求,并在计算离职补偿金时考虑到这些要求。
3. 公司政策公司内部也可能有特定的政策来管理离职补偿金。
这些政策可能会影响计算方法、系数的确定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三、结论离职补偿金是保障员工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可以在员工离开公司时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应该考虑到员工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经济补偿的分段计算方法
经济补偿的分段计算方法(超强总结)劳动合同法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这就是经济补偿分段计算法的依据,但经济补偿如何分段计算,实践中各地理解不一,下面以北、上、广及其它几个地区为例,归纳各地经济补偿的分段计算法。
1、北京地区经济补偿分段计算法按照北京高院的意见,《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的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2007年12月31日前的经济补偿依照《劳动法》及其配套规定计算,2008年1月1日后的经济补偿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计算。
经济补偿金的基数为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不再分段计算。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的赔偿金的计算方法为:以按上述规定计算出的经济补偿金为基础,再乘以2计算出赔偿金。
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2、上海地区经济补偿分段计算法根据上海高院意见,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后解除或终止的,其经济补偿金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一)《劳动合同法》与2008年1月1日之前施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下简称“以前规定”)均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且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不高于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按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确定。
(二)《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且不属于以前规定中“经济补偿金总额不超过劳动者十二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形的,经济补偿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但属于以前规定中“经济补偿金总额不超过劳动者十二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形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经济补偿年限按照以前规定计算;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的工作年限在计算经济补偿年限时并入计算。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计算是以劳动者在该单位工作的年限为基础进行计算的。
其次,计算离职补偿金的第一步是确定在职工龄。
在职工龄是指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龄。
工龄的计算方法一般是按照月份计算的,即以劳动者进入用人单位的第一个工作日作为起算点,直到离职的前一个月份,按照每满一年计算为12个月。
例如,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了5年零10个月,则该劳动者的在职工龄为61个月(5*12个月+10个月)。
然后,计算离职补偿金的第二步是确定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是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状况和生活成本制定的,不同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有所不同。
最后,根据劳动者的在职工龄和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离职补偿金的具体数额。
一般来说,计算公式为:离职补偿金=在职工龄*最低工资标准。
例如,地最低工资标准为3000元/月,该劳动者在职工龄为61个月,则离职补偿金=61月*3000元/月=183,000元。
需要注意的是,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特殊情况,例如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有连续两个以上的合同,每个合同期满后都续订了新的合同,那么合同期满后续订的新合同作为连续工作关系计算工龄。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工作失职导致劳动关系终止时,用人单位有权不支付离职补偿金。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用人单位需要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计算离职补偿金。
总结起来,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确定在职工龄、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和根据公式计算离职补偿金。
合理计算离职补偿金可以有效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离职赔偿金计算举例
离职赔偿金计算举例引言随着劳动法规的完善和社会福利的提高,离职赔偿金已成为员工离职时重要的经济保障措施之一。
离职赔偿金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包括工龄、工资、离职原因等。
下面将通过一个实例来详细解释离职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实例背景假设张三在某公司工作了5年,月工资为10000元。
由于公司进行了一次重大裁员,张三成为裁员对象。
计算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规定,离职赔偿金的计算公式为:离职赔偿金 = 上年度工资 × 工龄倍数 + 属于本人的本年度工资 ÷ 12 × 个月数。
上年度工资上年度工资是指员工过去12个月的平均工资。
对于张三而言,由于他的月工资为10000元,因此上年度工资 = 10000元。
工龄倍数工龄倍数是根据员工工作年限确定的,不同工龄对应不同倍数。
根据具体的工作年限确定工龄倍数可以参考下表:工作年限工龄倍数1年及以下 11-10年 210年以上 3根据张三的工作年限为5年,工龄倍数为2。
个人年度工资个人年度工资是指员工在离职当月之前的年度工资总和。
对于张三而言,个人年度工资 = 10000元 × 12 = 120000元。
个人离职赔偿金计算根据以上参数,可以计算出张三的离职赔偿金。
离职赔偿金 = 上年度工资 × 工龄倍数 + 属于本人的本年度工资 ÷ 12 × 个月数离职赔偿金 = 10000元 × 2 + 120000元 ÷ 12 × 5 = 20000元 + 100000元 = 120000元因此,张三的离职赔偿金为120000元。
需注意的问题在计算离职赔偿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属于本人的本年度工资个人年度工资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年辞职后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方法(详细讲解)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问题,很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不知如何下手。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做个实务分析,希望大家能看得明白:)一、为何要分段计算?由于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规则和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计算规则有所不同,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当劳动者工作年限跨越了2008 年1 月1 日前后,在解除劳动合同计算经济补偿时,会出现计算经济补偿金的算法需适用不同的计算规则。
为便于理解,以下分析以新法和旧法来区分2008 年1 月1 日前后。
关于分段计算,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对此进行了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这就是分段计算的法律依据了。
既然要分段计算,那就必须了解新旧法的计算规则有何不同。
我们都知道,决定经济补偿金数额取决于两个指标,一个是工资基数,一个是工作年限。
简单来说,经济补偿金数额=工资基数x 工作年限。
二、新法下的计算规则劳动合同法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规则主要是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从上述条文规定,可归纳为两种算法,一种普通算法,一种特别算法。
(一)普通算法:1、工资基数: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2、计算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二)特别算法: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社平工资三倍的,执行特殊算法,即:工资基数为社平工资3 倍,计算年限最高不超过12 年,实行双限。
特别提醒:最高不超过12 年的限制针对的是工资高于社平工资3 倍的劳动者。
对于工资不高的劳动者,按照普通算法计算,并未限制最高年限。
三、旧法下的计算规则旧法下(指2008 年1 月1 日前)的计算规则可以参见《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五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第六条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未规定12 个月上限)第七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第八条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未规定12 个月上限)第九条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未规定12 个月上限)第十一条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未规定社平工资3 倍上限)根据上述条文,也可归纳为两种算法,一种普通算法,一种特别算法。
(一)普通算法:1、工资基数: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前12 个月的平均工资;2、计算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二)特别算法:当劳动合同的解除原因为协商一致解除或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被解除时,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不管普通算法还是特别算法,工资基数是一致的,都是合同解除前12 个月的平均工资。
四、新旧法计算规则的显著差别1、新法针对工资高于社平工资3 倍的劳动者,经济补偿工资基数有社平工资3 倍的上限,而旧法无该上限;2、新法对对工资高于社平工资3 倍的劳动者,规定经济补偿金最多12 个月,工资低的劳动者并无12 个月限制。
而旧法规定协商一致解除或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被解除时,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 个月,如非该两个原因解除的,则无12 个月限制。
五、如何分段计算?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也就是说,当用人单位与一个工作年限跨越2008 年1 月1 日前后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2008 年1 月1 日后的工作年限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则计算经济补偿,2008 年1 月1 日前的工作年限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中的规则计算经济补偿。
因为经济补偿金数额由工资基数和工作年限决定,所以,分段计算的核心是工资基数的分段计算和工作年限的分段计算。
为了便于直观看懂分段计算,我来举个极端一点的案例来做个分析。
A 员工于1995 年1 月1 日入职B 公司,月薪3 万元,2008 年1 月1 日至今月薪5 万元,2016 年6 月14 日用人单位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解除劳动合同(假定实体上程序上都没问题),解除劳动合同时当地社平工资标准为5000 元,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这个案例是比较典型的分段计算案例,我们做如下分析:一)1995 年1 月1 日-2007 年12 月31 日这段工作年限的经济补偿怎么计算?首先,计算基数是3 万?5 万?还是1.5 万(社平工资3 倍)?不管是新法还是旧法,都规定计算基数是解除前的12 个月平均工资,因此,可以排除3 万这个基数,因为解除前平均工资是5 万元,但劳动合同法中有个规定最高不超过社平工资3 倍。
那么按5 万计算还是1.5 万计算?总结各地的司法实践,有2 种主流做法。
第一种,以1.5 万作为基数计算,广东和北京就是这样操作,明确规定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为劳动合同解除前12 个月的平均工资且受社平工资3 倍限制,不再以《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为界分段计算。
第二种,以5 万为基数计算,上海就是这样操作。
上海高院意见:“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三倍封顶的情形,实施封顶计算经济补偿年限自《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起计算,《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的工作年限仍按以前规定的标准计算经济补偿金”。
其次,计算年限是13 年还是12 年?因为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解除,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该13 年支付13 个月经济补偿金,无最多12 个月限制。
(特别提醒:假如是协商解除,则最多支付12 个月)。
是否最多12 个月要看解除原因!要看解除原因!要看解除原因!综上,1995 年1 月1 日-2007 年12 月31 日这段工作年限的经济补偿金数额为:京粤地区:1.5 万元x13=19.5 万上海地区:5 万x13=65 万(二)2008 年1 月1 日-2016 年6 月14 日这段工作年限的经济补偿怎么计算?1、计算基数:在本案例中,全国各地做法没有差异,都是按照1.5 万元为基数;2、计算年限:工作年限为8 年6 个月14 天,支付9 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假如从08 年1 月1 日后起算超过12 年,也只会算12 年,原因是工资超过社平工资3 倍了),各地亦无差异。
则,经济补偿金=1.5 万元x9=13.5 万。
最终支付时将分别计算出来的前后两段经济补偿金数额相加即可。
以上案例是分段计算中最为典型的一种情况,实践中情况千变万化,不要被表象迷惑,万变不离其宗,知道了新旧法的计算规则差异,再了解当地的司法实践,分段计算并不难。
想及时看到我写的一些实务文章,可加我私人微信号52388 ,注明“姓名-职务-单位”才会通过哦(已在朋友圈的勿重复加)!附:各地分段计算规则1、北京地区经济补偿分段计算法 按照北京高院的意见,《劳动 合同法》施行之日存续的 劳动合同, 在《劳动合同法》 施行后解除 依照《劳 动合同法》第四十六的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年 12 月 31 日前的经济补偿依照 《劳动法》 及其配套 2008 年 1 月 1 日后的经济补偿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 定 计算。
经济补偿金的基数为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 前十二个月 的平均工资,不再分段计算。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的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为:以按上 述规定计算出的经济补偿金为基础,再乘以 2 计 算出赔偿金。
赔偿金 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2、上海地区经济补偿分段计算法 根据上海高院意见,根据《劳 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的 规定,《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 合同,在《劳动 合同法》施行后解除或终止的,其经济补偿金的具体 计算方 法如下:(一)《劳动合同法》与 2008 年 1 月 1 日之前施行的 相关法 律法规的规定(以下简称“以前规定”)均规定应当支 付经济补 偿金的情况,且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不高于上年度 本市职工月平 均工资三倍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按劳动 者在劳动合同解除 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确定。
(二) 《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且的, 2007 规定计算,或者终止,不属于以前规定中“经济补偿金总额不超过劳动者十二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形的,经济补偿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但属于以前规定中“经济补偿金总额不超过劳动者十二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形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经济补偿年限按照以前规定计算;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的工作年限在计算经济补偿年限时并入计算。
(三)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三倍封顶的情形,实施封顶计算经济补偿年限自《劳动合同法》施行之日起计算,《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的工作年限仍按以前规定的标准计算经济补偿金。
(四)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依法支付劳动者赔偿金,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