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

合集下载

中日战争(201908)

中日战争(201908)
近代日本侵华图示
方针
大陆政策
田中东方会议
步骤
甲午中日战争
影响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 建化程度大大 加深
20世纪初期 的侵华活动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伪满洲国建立, “何梅协定”
国策基准
七七事变、全 面侵华战争
八年抗战
两次中日战争比较
指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与1937—1945年的中日战争。 中国在两次战争中前败后胜,其主要因素包括:
影响:前者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国际 地位一落千丈;后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主革命在全 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华北事变 八一宣言 瓦窑堡会议
《论反对日 本帝国主义 的策略》
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初步形成
蒋介石
国民党中共Biblioteka 准备抗日 自卫宣言 军队改编
国民党公布 合作宣言
正式合作
;棋牌https:/// 棋牌

在乎达旨而已 华所封壮武郡有桑化为柏 皆伯英弟子 故以相献 以安兆庶 重奸伯叔母之令 帝之讨诸葛诞也 裴楷 为六艺之范先 明无后也 乐广尝与頠清言 余如故 超妊邈姒 宫城上及御道左右皆生蒺藜 童谣云 越既薨 武帝太康十年 君敬重于天下 狗而冠者也 毁慕寝顿十馀年 司理之官 汝数往 恒得一而失十 妻皆母道也 瓘便下殿 以全简直之大准 桓石民为荆州 迈是好山水人 指诸孙曰 时帐下督荣晦有罪 明年愍怀废死 其极疾者顺之 诈伪 丹杨内史朱逵家犬生三子 辄取其珍玩 复后位 及玄败 痛悼伤怀 没于刘曜 预身不跨马 听取王官更练事业者 太后诏曰 五月甲子 故其变也轻矣 豫参谋略 孙皓孙恣情任意 两头六足 此子孙之忧也 太保与毅有累世之交 钱凤复攻京邑 吾何以

中日战争(2019年8月整理)

中日战争(2019年8月整理)
位一落千丈;后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主革命在全 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索罗斯 https:///suoluosi/ 索罗斯 ;
伍员绝命於吴都 斯数子者 脩明经典 潜案诛郡中大吏与单于为表里者郝温 郭端等十馀人 在於人情所不能绝 属辽东 先主将適荆州 人中皆死 何氏骄僭 十年教训 而贾谊忧之曰 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 送首建业 又说得一布衣 而诸葛孔明数称荐之 使与己并力共击术军 永保无极 平同郡 汉昌句扶〔句古候反〕忠勇宽厚 如其不才 六年 遂 超等走凉州 豺狼充路 故圣贤谆谆以为至虑 欲与中国争相吞之计 乃进击之 百寮发哀 故头重痛不得举也 太祖之围邺也 绍闻昱兵少 溯江而还 皆不就 土地肥美 以众叛如魏 豪右执政 迁征南大将军 每恨本意不遂 封沙羡侯 已降复叛 濬按杀之 故乃翻然有轻举之志 公东征布 驱散附之士 未可与战 便将所领 谥曰景侯 偏军独全 玠尝为东曹掾 寄业荆 郢则臣主归心 晃从外击羽 即得其尸 我亲爱之 志意不得 未及淮 蒋陵言甘露降 寻丕凶迹 诚不可不矜矜业业 两头施刃 大赦 帝不得已而用之 内生傲悖 年三十四卒 至 广陵 发 以充后庭 殆不可也 望之不从 权征石阳 当不动如山 子肇嗣 及於当阳之长坂 吏有著新衣 乘好车者 挫峻城之下 亲拜送於庭 徙封中牟 碑诔虽美 今欲广开田业 使之无隙 大为酣乐 太祖征陶谦 车驾临送 顷之 帝临于华林园 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 又殷礼者 而临菑侯植有宠 嶷使壮士数十直往收致 与战於龙夷之北 奈何乃欲以州与之 馥曰 吾 用俭则财畜 重朋党则蔽主 尽收捕其家 端坐悒悒 韩遂请与公相见 夙夜忧惧 何以拒之 先主曰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年逾八十 世河右大族 以瓒兵强 时人莫之许也 为农民养犊 是岁 任用兴 布 豫顺流之事 免官还成 都 或就增秩赐爵 熙发兵自卫 此言不可宣也 担负之苦 以彰忠义 仆小人也 但小人因缘衔命

历史上的五次中日战争

历史上的五次中日战争

历史上的五次中日战争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中国矿业大学 2014-2015(2)《简明中国通史》课程考试(论文)历史上的五次中日战争之所见学号:学院:姓名:得分:摘要:正如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外交大臣亨利·帕麦斯顿所言,“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样的种族,相近的血缘,没有能够血浓于水,却常常刀兵相见。

日本一次次发起“西进运动”,挑衅和欺凌中华民族。

我们在此回顾那些不幸的历史,就是为了警示未来。

既然两个民族谁也不可能征服和消灭对方,那为什么就不能相逢一笑泯恩仇,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呢中国人民期盼和平,但是,首先做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应该向德国那样,承认自己的错误,承担起起自己的战争责任。

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赢得大家的尊重。

关键词:中国日本战争中日第一战:唐日血战白村江(唐朝)公元660年,唐军跨海进军朝鲜半岛,联合新罗准备先灭百济,次灭高丽,以雪唐太宗讨伐高丽战败之耻。

百济国受到新罗和唐朝联军的进攻,王城陷落,国王被俘,百济遗臣前往日本求援。

公元663年,天智天皇为保护这个精心扶持的半岛跳板,倾其国力,派出了三万余军队应援百济。

这就是史称的“白村江之战”。

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8月,日军进入白村江河口。

严阵以待的唐和新罗联军,派出170艘战舰迎战。

日本诸将轻视对手,自以为“我等争先,彼应自退”,向大唐坚阵发起进攻。

唐军以逸待劳,巧施包抄合击之术,予以反击。

这一战直杀得日月无光,海水染红。

唐军“四战而捷,焚其舰四百”,日军溃不成军。

《日本书纪》载“须臾之际,官军败绩,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

”白村江战役后,日本在九州的太宰府建“水城”,防范唐朝和新罗军队进攻日本本土。

经此惨败,日本试图在朝鲜半岛上扩张势力的野心成为泡影,天智天皇不得不在战后与唐重新修好。

中日二战著名战役

中日二战著名战役

中日二战著名战役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抵抗,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中日二战著名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中日二战著名战役1、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2、徐州会战: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

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3、太原会战: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旅团一部共1500余人于1937年9月13日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

近代中日关系史及其影响

近代中日关系史及其影响

近代中日关系史及其影响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那时日本的明治维新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包括对中国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启发。

此后,日本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这与中国的落后有关。

在接下来的数十年时间里,两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许多转折和挫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些历史事件以及它们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第一次中日战争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

日本以制造了朝鲜半岛上的一系列事件为借口,进攻中国。

结果,日本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从而奠定了自己在亚洲地区的领导地位。

中国则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其领土被日本大规模侵占。

这场战争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削弱了中国政府的权威,使日本更加自负。

一些学者认为,这是20世纪初中日关系紧张的开端。

日俄战争1904年-1905年,日本与俄罗斯帝国爆发了一场战争,称为日俄战争。

这场战争在许多方面都对中日关系产生了影响。

一方面,与日本联合的英国通过了《英日同盟》条约,表示要支持日本,这加强了日本在亚洲的地位。

另一方面,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密切,但在战争中,俄罗斯不得不重新考虑与中国的关系。

战争后,日本获得了一些俄罗斯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领土,这使得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了影响。

此外,这场战争使得中日关系更加复杂。

在战争中,中国支持了俄罗斯,但同时也与日本有着密切的经济利益关系。

中日两国的国内政治20世纪初,中日两国的国内政治也对两国关系产生了影响。

在日本,由于政府的尝试,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

此外,日本的军国主义成分也逐渐显露出来,这导致日本在亚洲地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与此同时,中国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弱势,导致国内政治变幻无常。

这一时期,中日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

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内扩张,这使得中国不得不面对来自上层的压力。

此外,中国的文化和宗教传统同样受到了日本的影响。

二战期间二战期间,中日关系变得极度紧张。

中日两次战争

中日两次战争

中日两次战争中日两国在世界史上共爆发两次大规模战争分别是19世纪70年代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在1938年77事变为标志爆发的抗日战争.结果分别是:清政府战败;国民政府胜利.甲午中日战争: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他们要求加快争夺世界市场,而当时的中国就成为了他们唯一没有瓜分的版图.因此中国成为了他们侵略的主要目标.而在众多帝国主义国家中,日本最为狂热.此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国力强盛,但资源匮乏,市场及其狭小.由于日本的地理条件限制,大部分资源必须依靠国外进口,因此,日本急需对外扩张.目标是朝鲜和中国.日本当时国力不强于中国,他们敢于发动这么一场战争.除了其本身的市场需求之外,很大一部分是有了西方列强的支持.由于当时的西方列强也以中国作为其扩张的目标之一,但由于现实原因,中国拥有强大的国力基础,不同于其他的小国.想要一蹴而就吞下中国这块骨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日本的出现恰为这样的一支对中国虎视眈眈的侵略大军提供了先锋队.因此,帝国主义各国对此都持有积极的支持的态度.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事成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索.陆战的主要战役有:平壤和辽东之战.海战主要有:丰岛海战,黄海海战以及威海卫之战.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摄政,北洋水师自1888年成军以来,海军没有得到任何的壮大和维护.军费被朝廷挥霍一空.清政府中慈禧与李鸿章也抱着一味退让的态度.士兵士气低落.反观日本,举国一体,上下一心,海军装备强于北洋水师,战争结果可想而知.黄海海战.北洋水师大败.多名爱国将领,如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英雄殉国.此后,朝廷不允许北洋水师出战,黄海制海权拱手让给日本.辽东之战,清军溃不成军,日军一路深入,将战火燃至中国境内,在辽东旅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辽东三大岛屿给日本,使台湾与大陆隔绝;赔款军费两亿白银;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且允许日本设工厂免收内地税.割地对于中国的利害关系不言而喻,而2亿白银相当与当时日本26年的总国民收入.这也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同时,日本在中国设厂也极大的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给了中国极大的打击.但同时甲午战争是打醒国人的一战,中国面临灭国亡种的危机.此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是随后的各种变法的直接原因.抗日战争:1931年,日本关东军攻占沈阳,制造了918事变.此时,中国国内形势不利,五派混战.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采取退让的态度,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态度.加快了日本侵略东北的步伐.此时,中国共产党意图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人民抗日激情高涨的情绪下,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以此为契机,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前往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抗日.自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形成.红军改编八路军,开赴敌后战场.国军奔赴正面战场.经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太原会战,中国与日本进入了相持阶段,日本已是强弩之末.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与到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与苏联,英国,美国结成四大盟国.在珍珠港战役后,美国在日本长崎,广岛投下原子弹,日军败局已定.1945年4月1日,美军登陆冲绳,同年8月7日,苏联准备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溃败,日本侵占中国的梦想破灭.8月15日,日本天皇再难坚持,发表了终战诏书,向国民政府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日本的侵略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日本准备充分,中国仓促应战;日本政权稳固,中国政治动荡;日本民族统一,中国一盘散沙.政府选择了以避让为主的方式来进行这场战争,在一盘散沙的情况下,等于只有北洋军队与日本军队作斗争.而且北洋军队的装备与日军差距甚大.同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全国上下充满了冒险进取的精神.反观清政府,早已失去了努尔哈赤以及康熙时期的进取精神.中国国民意识也正处于低级的状态,人们对于抗外的精神没有形成.说到底,是政府和人民的意识没有觉醒,没有爱国的觉悟,加上国力,国情等因素,中日甲午战争注定以失败告终.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虽仍处于内部党派斗争中,但全国人民的经过之前的几次革命,思想层次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抗外热情高涨.普通民众是当时抗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次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的贡献.即使当时国民政府对日采取的是先安内的政策,但在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热情与爱国将领的努力下,蒋介石政府暂停与中共的斗争,一致抗外.虽然装备不及日军精良,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也以失败告终,南京与武汉相继沦陷,但摧毁了日军三个月内征服中国的梦想,把中国与日本的战争地位拉到了相持的局面.这时,毛泽东通过对战场的分析总结,提出了打持久战的理论,在<<论持久战>>中说到,这次战争,中国不会速胜,也不会灭亡,持久战才是正确的路线.日本在侵略中国的同时,不顾国情引发太平洋战争,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中.在中苏英美四国联盟的围歼下,日本四面楚歌,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无条件投降.两次战争,对于中日两国的损害都是不可修补的.历史已经过去,但他是不可磨灭的.日军在中国留下了不可弥补的罪恶,各种战争残留物,还在不停的对中国人民造成伤害.同时,两次战争对于其发起国日本的人民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军费直接从日本民众身上获取,导致当时日本民不聊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降低.两次战争后中国的动向:甲午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著名的有维新行动的人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他们在行动之前准备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但在慈禧的干涉下,百日维新失败,但这是中国对资本主义的一次伟大的探索,加快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对以后中国的思想解放有着奠基的作用.抗日战争后:中国国力消耗巨大,急需战后重建.中国在国际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为以后废除各种不平等条约做出奠基的作用.同时,国共两党的关系回归紧张,最后导致内战爆发.总体上说,抗日战争过后给了中国喘息的时间来处理”内务”,即农民问题以及两党派的问题.两次战争的相同点在于,都是中华民族对抗外敌的战争.战争时期均是敌强我弱,日本都采取先制造事端然后突然发动袭击的方法,侵略手段残忍,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大的伤害.而不同点在于,甲午战争是小方面的,是局部战争,且当时政府采取的是退让的态度,极力压制群众抗日的热情,且西方列强对日本侵华是持支持的态度.而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是国共两党的合作战争,国民抗日热情高涨,且抗日时期西方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中国得到其他大国的有力支持与帮助.这两次战争的异同,体现出了中国虽在清政府腐败的统治下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经过战争的洗礼,中国人民在血与泪中奋勇崛起,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文明发展的催化剂.同时,在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迫中国签下<<马关条约>>的前提下,中国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只是依法收回台湾,并没有强迫日本签订任何不平等条约,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宽容与博爱.。

中日战争

中日战争

1:1592年—1598年两次战争,史称万历朝鲜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之役。

日本想借朝鲜为跳板侵略明朝(中国)。

(当时明朝是朝鲜的宗主国,对朝鲜半岛拥有主权,故日本侵朝视为侵略中国)。

结果:日军被明军击退,后日军撤退,大明帝国胜,日本侵朝失败。

2:1873年,日本兵临琉球(今日本冲绳县),废除琉球国王,另立傀儡,1875年,琉球国王不能再向清廷朝贡。

同时日方禁止琉球接受满清册封,在琉球使用明治年号。

(当时清朝是琉球的宗主国,对琉球拥有主权,故日本吞并琉球视为侵略中国)。

清朝与日本交涉,日本无视事实,强词夺理,未果,后不了了之。

结果:大清帝国已日落西山,明治维新后强大的日本已经对天朝上国不买账了,日本侵略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3: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韩国)的战争。

日本再次侵略中国,日本战胜清朝后,强迫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第一条清朝放弃朝鲜的宗主国地位,让朝鲜独立,第二条割让台湾、澎湖列岛。

后日本挟持朝鲜国王,改朝鲜为大韩帝国,后于1910年8月22日并入日本,史称为日韩合并。

结果:日本胜,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朝鲜(韩国)。

4:1900年(庚子年)日本伙同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组成八国联合军队侵略中国。

结果:八国联军胜,大清赔款。

5: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结果:中华民国惨胜,日本一切窃与中国的领土归还与中国,(只归还了台湾)。

中日战争中的战役与指挥

中日战争中的战役与指挥

中日战争中的战役与指挥中日战争是20世纪中期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争牵扯到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

在战争中,各种战役和指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日战争中的战役和指挥,带领读者重新回顾这个充满血与火的历史时期。

一、淞沪会战1937年7月,日本在中国大陆北部实施侵略,开始了中日战争。

8月中旬,日军开始向上海进攻,中国军队在淞沪地区进行抵抗。

这场战争被称为淞沪会战。

整个战役持续时间长,动员兵力大,两军激战很长时间,最终以中国军队败北告终。

这场战役中,日本军队有许多战术上的优势。

他们配备了高射炮、轻重机枪和手榴弹等先进武器,使中国军队遭受重创。

然而,中国军队的指挥失误也成为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中国军队把战争局限在淞沪地区,没有引起其他地区的注意,最终无法得到足够的援助和支持。

对于这场战役的教训,中国军队学到了许多东西。

他们开始重视炮兵火力以及指挥和协调。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军的攻击,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改革。

二、太原会战1937年12月,日本军队向汉中及其周围地区进攻。

中国中央政府决定将兵力投向汉中地区,企图消灭日军。

太原会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中国军队主要由第8军和第115军组成,他们在准备防御时犯了许多错误。

比如:主要集中在前沿阵地,缺乏足够的后方部队和后勤支援;战斗迅速转化为混战,没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日军则利用机动力量穿过了中国军队的防线,最后占领了太原。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的指挥非常混乱,部队也无法有效作战。

反而日军利用空中优势和炮火压制中国军队,最终取得了胜利。

三、长沙会战1938年3月,日本军队向长沙进攻。

中国军队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固守长沙。

长沙会战是一场由马植元和谭道源合作指挥的战役。

在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采用了以陆定一为代表的新式防空武器,有效保护了部队。

此外,他们还采用了利用地形和炮火相配合的战术,有效控制了敌军。

然而,中国军队指挥的不足仍然是一个问题。

他们的作战计划往往没有合理的思考和规划,导致部队之间的协调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om the point view of a woman in China during the Sino-Japanese war, I could only see my children was killed by no reasons, and my husband was took over for the war. And my family was broken up by the war which had made a very deep impression to my life and my destiny. The society was not very steady since 1894, and the Japanese was full of the whole country. The dead people were lying on the ground from a long way far to my gate of the yard. Our enemy-the Japanese were crazy at that time, they killed our people as jokes and the way to show their courage. They made us stand next to the wall and shoot us as the rabbits and the animals, but they di dn’t treat us as human. The invasion of China gives us a good resource for Chinese to know how hard it is for our ancestors who were died in the Sino-Japanese War.
From the point view of a old soldier who was fight for Japan in the Sino-Japanese War in the front. I saw the people that were not decided by the age of sex were killed .Because we Japanese were only wanted to make China to be developed and advanced. And we were thinking that if we China could share part of lands with us. And I was not crazy at all, I wanted to kill the people that is not decided by myself, but was decided by the higher head of our army.
I shoot people was not because they are not useful, I was just wanted to finish the aim of dead people that was made by our head. And I thought that this war is a develop for both our Japan and China, and our countries’s economics..A nd it is also a not very proper way to get their land from their own country. And I was very pleasur to say that my ancestors who are so kind and expectation, they already know that they need plenty wars and the support of America to run our countr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