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文字素材1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1.5《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笔记(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1.5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笔录(岳麓版必修 2)一.商业的发展原始社会:产生——以物易物商代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商周:初步发展西周“工商食官”——官府垄断工商业官府垄断场面被打破私商成为商人主体春秋战国:繁华黄金、白银开始成为钱币有名都会出现隋唐:蓬勃发展(丝绸之路 )宋元:新顶峰期两宋:“交子”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明清:出现新特色宽泛使用贵金属钱币白银出现地区性商帮二、城市的繁华△比较唐代和北宋国都布局图 , 联合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 指出宋代与宋代从前的城市有什么不一样?宋代从前宋代时间限时开闭打破限制市地址县治设市,坊、市分开打破限制,分别城中管理遇到官府直接看管不受官府直接看管城市功能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经济职能增强不一样种类城市的发展: A 、汉唐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盛行B、唐宋沿海港口城市的盛行C、明清工商业城市的盛行三、重农抑商政策1、产生的时间:战国期间2、提出的原由:①商业特色,与重申耕战、增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
②法家的抑商思想随法家人物的政治活动而被付诸实践3、汉代的重农抑商政策:①贬斥商人的社会地位②收重税③禁止商人购买土地4、唐中期此后,政策松动。
朝廷鼓舞国外贸易,推行官商分利政策5、明清坚持重农抑商6、评论 A 、早期,它促使了经济的发展,稳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B、后期,特别到明清期间,截止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挡了新的经济要素的成长,致使中国的落伍。
城镇发展分两个阶段(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城镇发展特色:①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场所,是依靠于“城”而存在。
即经济中心依靠于政治中心而存在。
②政府对城镇商业交易的时间、地址都有严格限制。
如推行坊市分开等。
(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城镇发展特色:①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址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
②浮现出一大量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靠于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
谈一谈明清期间的城镇特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联系现实谈谈城镇化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明清期间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工商业市镇盛行。
岳麓版必修二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广东佛山镇---冶铁业 河南朱仙镇---棉纺织业 湖北汉口镇---航运业 江西景德镇---制瓷业
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
再现千年前胶州湾繁华——胶州板桥镇
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 )七月在杭州、明州(今宁波)、 密州(今山东诸城、胶州一带)、 秀州(今上海淞江)等地设市舶司 ,负责检查进出船只商货、收购 专卖品、管理外商。当时的密州 市舶司就设在板桥镇(今胶州市 区),是北方唯一的市舶司。
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 G、职业商人、货币产生
山陕会馆
商帮特点: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
传承优秀 商业文化
山西商帮 ——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 ——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福建商帮 ——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广东商帮 ——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山东商帮 ——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 ——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材料一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 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 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1)据材料一,概括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
有利于发展农业;百姓易于治理; 有利于政权巩固;有利于赢得战争;
二、城市的发展
1.政治中心的“市”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5《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件(24张)(共24张PPT)
• 材料三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孟子曰: “何必曰利,唯有仁义而已矣。” 从此之 后, “重义轻利”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伦理 思想的铁则。古时商人多以欺瞒和垄断牟 利,……于是“奸商”和“私贩”几乎成 为商人的代名词。这是为深受“重义轻利” 思想影响的人们所不齿的。
“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材料四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 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 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持此主张并实行此政 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 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 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6:05:34 P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12021/8/112021/8/11Aug-2111- 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11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11日星 期三2021/8/112021/8/112021/8/11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
(2)变化: 从民间私用到合法货币,再到主导货币。(3分)
高中历史5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目标导引素材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5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目标导引素材岳麓版
必修2
一览众山小
三维目标
1.通过学习中国商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历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理解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商品和交换仍然是古代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加深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城市发展的历史和不同类型城市的产生,从而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产生,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和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愈来愈严重,成为我国农耕社会长期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学法指导
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插图,结合《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分析唐以前城市布局的基本特点,并将北宋与唐朝都城作比较,理解城市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可以在网上查找有关丝绸之路的有关资料,认识到丝绸之路使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进一步理解汉唐对外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对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采用辩证分析法,分析在不同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不同影响。
在农耕时代初期,对当时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巩固新兴的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度起了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愈来愈严重,成为我国农耕社会长期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1。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备课资源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备课资源●历史回眸进入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手中有了剩余产品,可以进行少量的物物交换,这样便产生了原始的商业。
随着交换规模及地域的扩大,产生了专门走街串巷从事物物交换的货郎,也就是最早的职业商人。
商是地名,商朝的名称由地名而来,盘庚迁亳以后,虽然改称“殷”了,但习惯上还保留商的称呼,殷商并称,殷人即商人。
武王伐纣灭殷,建周朝,殷遗民过着受压迫的生活,既无政治权利,又无土地,只好东奔西跑做买卖,日久成为殷遗民的职业特点。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统一管理,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
春秋战国以后,随着周王室的日渐衰微,“工商食官”的制度也逐步瓦解,各地涌现出许多商品市场,私营商业应运而生,富商大贾纷纷崛起,他们富比王侯,“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峰时代。
这一时期的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财富的集中,但商业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产生矛盾,于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开始崛起。
最早提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是秦国的商鞅,他主张奖励耕战,重本抑末,还提出了一系列打击商人、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到秦始皇时期,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游到了琅琊台,刻石纪念:“皇帝之功,劝劳本事。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上农”就是鼓励农业,“除末”就是打击商业,认为这才是富民之策。
汉初为打击商业,汉高祖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并“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武帝则通过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私人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力与国家抗衡,商业发展陷入低谷,到魏晋南北朝时候,一度发展到废除铜钱,重新实行物物交换的地步。
总之,从秦汉到隋唐,由于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在曲折变化中缓慢发展。
就商业格局、市场制度、对外贸易、货币流通等大的方面来说,基本上是固定的模式,没有显著变化。
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发展 情 况
以物易物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工商食官”
出现私商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 白银成为货币;形成著名都会
商业活动蓬勃发展(都会、对外交往) 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呈现新特点 (思考)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1、商业市镇的兴起。 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4、副业产品商品化。 5、贵金属货币白银广泛使用。
但在东汉之后的中国史籍中, 不再有楼兰人活动的记载; 曾经繁荣的楼兰城郭,也消 失在茫茫戈壁旷野 之中,不见踪影。
明清时期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特点:
1、兴起于工商业发达地区 和交通要冲。 2、以经济功能为主。 3、多位于江南地区,商业繁荣, 人口密集。
清前期天下四大镇
广东佛山镇 江西景德镇 湖北汉口镇 河南朱仙镇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你知道“商人”名称的由来吗?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 奔西跑从事商业活动,从而形成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这个职业被称为 “商业”,一直沿用到今天。
时间
原始社 会末期 商朝
周朝
春秋 战国 隋唐
宋 元 明清
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商人
电视剧《大清徽商》正在拍摄中
乔家大院(清初晋商乔发贵的 住宅)
晋商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晋商)
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 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 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 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 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 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商人、商品、货币、 城市、贸易、交通、政策等
请你结合所学,并参照本课本,以“货 币小史”为主题,办一期板报
一、商业之兴——商都
城市的由来
城: 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 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城”、“市”结合,成为社会中心,商业 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一、商业之兴——商都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西市 凡市,以东日市 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
发展阶段
商人
商都
商路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原始商业产生。
兴 夏商周 产生 起 春秋战国 大商
发 秦汉 展 魏晋南北朝
都市逐渐繁 国内商路 荣,但经济 职能不强。 丝绸之路
繁 隋唐 荣 宋元
都市繁华 全面繁华 海路为主
鼎 盛
明清 商帮
工商业市镇
商策
重农抑商
唐中期后 有所松动 抑商锁国
提示:所处产生时间、发展水平和趋势、地位 等角度
一、商业之兴——商路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张籍《凉州词》 (唐)
一、商业之兴——商路
二、商业之痛——重农抑商
1、“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 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
2、 商周时期 ,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后 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 农业等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3. 晋商的经商谚语“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诚召天下客, 义纳八方财”……
高中历史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文字素材1 岳麓版必修2.doc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商业和市镇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商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商业的发展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经营商业致富,成为有强大实力的商人。
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人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不但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也大量进人市场。
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
白银在流通中的广泛使用,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明中期以后,由于商业竞争的加剧,一些商人为壮大队伍、扩大资本、增强竞争实力,便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 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
他们借助群体的力量,操纵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的商业贸易,从而赢得高额利润。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唐]元稹《估客乐》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城市的繁荣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商业繁荣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新岳麓版历史必修2同步讲义: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理读材料I思继启迪自主学习梳强主干一、商业的发展1. 兴起⑴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有强大实力的商人;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2. 高峰(1)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⑵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3) 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3.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1) 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讲入市场。
(2) 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讲一步提高。
(3) 广泛使用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4) 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二、城市的繁荣1. 自周秦迄唐代(1) 城市商业的发展: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实行坊市制,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隔开;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
(2) 城市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2. 唐代至宋代(1)宋代城市商业的发展: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形成街市;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控。
(2) 城市功能: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3) 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
3.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三、“重农抑商”1. 产生(战国时期)(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⑵措施:明确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重征商税。
高中历史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 岳麓版必修2
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 1)原因: 2)主要港口城市: 3)繁荣表现:
“蕃客”云集,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 泉州、明州(宁波)、杭州、扬州、登州
二、城市的发展
1、政治中心的“市” 2、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
3、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 兴起地点:
第5 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标要求:
•商业是指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 的经济活动。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3、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城市有什么变化?
3、什么是重农抑商?简述其发展演变历程并 评价这一政策
练习:统治者商业政策的变化
战国前: 重视与鼓励 ——商业得以迅速发展。 ——沉重打击了民间商业。 但有利于中央集权汉: 重农抑商
中唐以来: 鼓励外贸、官商分利 —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商业繁荣。 明清:重农抑商、限制外贸——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导致中国 日益落后
四、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原因、表现) 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城市繁荣:集镇、夜市兴盛 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呈现新特点
1.商业市镇的兴起; 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 位; 3.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4.白银广泛使用; 5.形成许多区域性大商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清
A、私商为主,黄金白银成为货币,都会兴起
二、城市的发展
1、政治中心的“市”
周至唐代城市中的市 时间 宋代城市中的市 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晓市、草市)
岳麓版必修2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25页)
铜 空
刀
首
布
币
圜钱
金
贝
郢爰
秦朝:统一币制,以“半两钱”通行天下, 奠定此后铜钱的基本形制
半两钱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
五铢钱 大观通宝 至正通宝 永通万国
泰和重宝 洪武通宝 开元通宝 大清铜币
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川蜀地区商业交易极为繁盛,但 政府强制推行笨重的铁钱,“小钱 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 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 即难以携持。”
思考讨论:古代统治者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认识局限: 直观的认为商业不能创造有
形的物质财富
维
护
形势需要: 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打击 自
商人囤积居奇、限制土地兼并
身
统治权谋: 预防商人实力膨胀威胁皇权 通过政府垄断与民争利
统 治
……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古代商业起源较早;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既促进了中 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8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 他不畏 困难的 坚强意 志和为 阿拉伯 民族统 一与幸 福而奋 斗的远 大抱负 。
9.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 系当今 考试的 实际培 养分析 问题的 能力; 学生对 唐朝人 衣食住 行的时 尚和博 大宏放 的精神 面貌的 了解, 感知科 举制度 的创新 对社会 进步的 促进作 用;想 象唐朝 人的生 活,培 养学生 丰富的 想象力 。
元朝: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是世界 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政权
元 代 宝 钞 蒙文大元通宝
明清时期:形成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 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
材料2: 人们常说“士农工商”,商人位于四民之末。明太 祖规定农民可以穿细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能穿布,农 民之家有一人经商,也不允许穿细纱。
问题设置: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两则材料说明政府对商业的态度是什么?
综上所学总结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一手交货市政策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贸易蓬勃; 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繁荣。 北宋交子,集镇、夜市兴盛,中外贸易。元广泛流通纸币;
经济作物进市场,白银广泛大商帮 ,江南雇佣已萌芽 ,中外贸易是顺差,工商市镇专业化,重农抑商仍继续。
春秋战国货币
秦半两钱
北宋交子
汉代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兴起: 敦煌、楼兰、龟兹等
唐宋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 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
盘点总结: ①商业起源早。
②商人群体活跃。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③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④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⑤汉至明朝前期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
的特点? 外贸易发达,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
渐衰落。 ⑥白银的广泛使用。 ⑦商业受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⑧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 济的主导地位。
经济职能加强
不辩不明:唐代有没有夜市?
请阅读下列两则材料,作出判断,并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一: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材料二:
——《唐六典》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王建(唐)《夜看扬州市 》
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练习题
1、明末有人描述江南的变化时说,百年前 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 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 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抑商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岳麓版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B.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改变 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D.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
4.唐朝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 置市”。所反映的实质是
A.杜绝在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设市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县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5.“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值得 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有重大意义的商 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 可能包括( B)
C.贝是装饰品 DD.贝是货币
2.据记载:“元月十五日时,皇帝
特地下诏,当天京城 大街特许夜行,
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
景象宋代 D.清代
3.“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则行。出 门求火伴,入户辞父 兄。”唐代元稹 的这首《估客乐》主要描写了
A.商人生活困难,没有固定住址 B.商人按地域结成商帮 CC.商人为求利而奔走于天南海北 D.商人喜欢外出旅游
趋势:②不统一到统一 因为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
趋势:③金属货币向纸币 因为商业的繁荣,金属货币携带
不便。
材料二 : 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
皆用白银,乃国家经赋,专以收花纹 银为主,而银遂踞其极重之势,一切 中外公私咸收给焉。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 问题: (2)明清时期的货币有何新变化?试 分析原因。 (3)上述变化有何积极意义?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商人---商人群体活跃 商路---商业交通发达 城市---商业城市繁荣 商业---起源早地位低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周秦到唐代与宋代以后城市的特点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 变化?
时空穿越
❖ 假如你穿越到了唐代,并且是一位商人:
1.你想带着货物去乡村贩卖,你是否能如愿? 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在氏族部落之间和
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商业和市镇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商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商业的发展
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
周朝实行
“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经营商业致富,成为有强大实力的商人。
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
主体。
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隋唐时期,政
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
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
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
象。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更广
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
人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
点,不但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农产品也大量进人市场。
棉花、茶叶、甘蔗、染
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
产品,也都成为商品。
白银在流通中的广泛使用,
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区域性的商
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闽商、宁绍
商人等大商帮。
明中期以后,由于商业竞争的加剧,一些商
人为壮大队伍、扩大资本、增强竞争实力,便以
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 自发组成了
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
他们借助群体的
力量,操纵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的商业贸易,从
而赢得高额利润。
城市的繁荣
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商业繁荣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古代城市的功能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据说,夏桀荒淫无道,“放虎于市,以观其惊”。
到商汤伐桀时,市场上的商人纷纷抛弃待售的货物,出城投奔商汤而去。
自周秦迄唐代,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
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
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
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
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
这时期
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
模不大。
唐代长安城承袭西周以来的城市布局并加以完善,实
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长安城共108个坊,内有东、西二市,布局井然有序。
坊有围墙,有坊门,坊门夜间紧闭,不准出入。
东、西二
市各居两坊,以墙围绕,定时启闭,是指定集中进行交易
的场所。
市内规划整齐,同类商店集中在一起,称为“行”,
行设行首,以便加强管理,征收商税。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到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市分散于街巷,形成街市。
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和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于。
除了一般的市场区外,还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想一想,与唐代长安城相
比,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
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
数千人。
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
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
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
御街成为主要商业街,标志着
城市格局和功能的重大演变。
(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也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
除早已发展起来的广州之外,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扬州、登州(今蓬莱)等都繁盛一时。
各港口城市“蕃客” (来自波斯、阿拉伯、印度和欧洲各国的客商)云集,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
明清时期,除了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这些市镇出现于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这些市镇的商品生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区域性市场网络的形成,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重农抑商”
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也与不同时代的形势相关连。
由于商业在社会经济和财政税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统治者一般对商业还是给予一定的重视和鼓励。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日食,二曰货:”商业贸易“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农业生产“食”。
在《<周礼》“以九职任万民”中,商业位居第六,“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与农业、百工相提并论。
但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于是出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按照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在生产力并不发达
的古代,“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
受之寒”。
而商人们不事生产,“聚弗靡之财,
蓄积待时”,他们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
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
过吏势”,因而被韩非视为“邦之蠹也”。
秦国奉行法家思想进行改革,实施了一系列重
农抑商措施。
商鞅变法时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你认为当时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
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
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这些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社会经济造成的阻碍。
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中唐以后,“工商杂类不得预与士伍”等禁令松弛。
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中举做官的越来越多。
宋代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
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空前活跃,国家财政也从商业税收中得到很大补充。
但统治者认为商品交换并不能创造新的财富,“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
由于害怕私人海上贸易造成沿海地区与海外势力勾结,形成不安全因素,明代禁止民间出海贸易,清初海禁更严。
清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只开放四口通商,其后只许广州一口通商。
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的城市
“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
“城以盛民也”,筑城主要是为了保护人民。
为此,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面积多达几到几十平方千米,城内有大片农田、园圃等。
城的数量也相当多,遍及全国。
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等级地位。
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
最初,市只是城内很小的区域,而且在时空上受到官府的严密控制。
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传统的政治中心城市商业繁荣,交通枢纽城市兴盛起来,并且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
阅读与思考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30多位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
他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总结了经商的经验和原则,如“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
他提出“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强烈反对政府与民争利,要将主张盐铁官营、剥夺商人利益的桑弘羊 (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大司农)油烹以谢天下。
请思考:仪记·货殖列传》的可贵之处何在?
解析与探究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2.探究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是有利还是有弊,或是利弊参半,还是不同时期各有利弊?
自我测评
结合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