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中医3步基本功

合集下载

怎样学好中医的三个步骤

怎样学好中医的三个步骤

怎样学好中医的三个步骤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学好中医并非易事。

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遵循以下三个步骤,就能够得心应手地掌握这门知识。

第一步:扎实基础学习
要学好中医,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了解中医的历史渊源、中医基本理论、中药药性分类以及针灸经络等相关知识。

因此,我们要系统地学习中医相关的基础知识,从中建立起“整体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实践应用能力
要想真正掌握中医知识,仅仅掌握基础知识还不够,还需要真正的实践应用。

此时,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实践机会,比如跟随中医大师、到医院实习、到社区服务中心练功、加入中医爱好者团队等等。

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实践,才能不断深化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技巧。

第三步:终身学习和进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的不断进步,中医理论和实践也必须跟上潮流。

因此,需要学习者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进行进修、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

可以通过参加国内外中医学术会议、阅读中医经典、参与论文写作及研究等方式,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总之,学好中医需要坚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而具体的三个步骤是:扎实基础学习、实践应用能力和终身学习和进修。

通过按照这三个步骤,不断修炼,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工作者。

中医学习五步曲,最快最好地学好中医!

中医学习五步曲,最快最好地学好中医!

中医学习五步曲,最快最好地学好中医!导语:如何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学好中医?下面就我一个自学中医的人谈谈自己的经验。

中医要从什么学起?学医首要明理,理是学中医的指导方向,不懂理,学习如同迷途羔羊,经常南辕北辙,浪费了大量时间却入不了中医的门。

而懂了理,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知道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学一点就离成功的方向近了一步,不会走冤枉路。

可中医的理在哪呢?它就在易学当中,对应在中医学,就是运气学说,这是一个描述自然变化规律的学问,掌握了它,就掌握了中医的精髓。

原因很简单,治病必求于本,而这个本就是疾病的外因和内因。

疾病的外因是什么?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掌握了五运六气,就懂得了疾病的外因——自然变化;疾病的内因是什么?则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

在这种不平衡当中,先天的不平衡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由于人的体质偏性和最初的出生时间有着密切的对应性,因此,掌握了五运六气,就可以根据天人合一的原理把握人先天的体质偏性,它是疾病内因的主导。

而掌握了疾病的内因和外因,就等于抓住了中医的牛鼻子!简单一句话,学中医一定要先从五运六气学起,它是学习中医的捷径。

学好了五运六气,我们学医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第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疾病的内因,即先天的体质偏性,它在人的一生中都是不会改变的,掌握了它,就把握住了病因的主要矛盾。

第二,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疾病的外因,如自然变化引起的六淫,我们很容易从五运六气来推理。

第三,我们可以用五运六气来预测未来疾病的发生。

掌握了一个人的体质偏性,再根据这种偏性对未来自然变化的适应能力来预测疾病。

自然变化加剧了人的体质偏性,使体质偏上加偏,就容易发病。

第四,它可以让我们很快中医入门,并从事养生。

养生其实和治病一样,都是需要辩证的,它无非就是因人因时因地,因人就是体质偏性,因人就是自然变化,因地就是所在的环境。

而这都可以轻易用五运六气推理得出。

掌握了它,就知道如何养生,无非是恢复人体的体质偏性而已,对于功能亢进的组织就抑制它,对于功能低下的组织就扶持它。

怎样修练好中医临床基本功

怎样修练好中医临床基本功

怎样修练好中医临床基本功一个好的临床中医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临床基本功。

怎样修炼好中医临床基本功?这是中医教学、带教与临床工作中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经常有学生和同行向我请教与我探讨的问题。

今天利用国庆长假休息的时间,把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自己听王永炎院士讲课时所记笔记中的有关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心得概括整理成文,一来以了抚今怀昔之念,二来希望同道能攻瑕索垢,不吝赐教。

中医临床基本功包括四诊运用、辨证分析、立法处方和病历书写四项主要内容。

首先,谈谈中医临床基本功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四诊运用:问诊要注意倾听主诉,善于抓住主症。

对病史资料的搜集要做到既确切又全面,在全面中抓重点。

望诊要在全面观察病体外部神、色、形、态的同时,对舌诊做重点的观察。

尤其对舌质、舌苔、舌态需仔细审视并着意加以描述。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特别是对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气味要做细致的分辨。

切诊要求掌握好切脉、切腹的正确方法,切脉要做到三部九候,通过举、寻、按反复切摸以取得真实的脉象,对危急重症还要切人迎、趺阳脉。

应强调问、望、闻、切的运用必须做到四诊合参,如此才能对病人做缜密的观察与全面的了解,以求见病知源,为辨证求因收集可靠而充分的材料。

辨证分析:这是中医临床基本功最重要的一环。

辨证分析的内容包括定病位、述病机、阐明证候属性三个方面,书写形式可仿效传统医案,也可用白话文加以描述,但从内容上都要求做到言之有理,理必有据,陈述简明,表达正确。

所谓言之有理,理必有据,就是运用中医理论来分析证候。

具体地说,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的基本观点为依据,阐明病因病机;根据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基本方法,通过综合分析以定病位和证候属性。

立法处方:据证立法,依法订方,必须理法方药贯穿一致。

因此,治法的确定应与辨证的要求互相呼应,至于标本缓急、虚实补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以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均应视具体证候的要求而定。

处方要有章法,如六君子汤,一定要以人参(或党参)君药开头,决不能把陈皮做第一味。

中医辨证施治的三个主要步骤

中医辨证施治的三个主要步骤

中医辨证施治的三个主要步骤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通过对病人的病症进行综合分析,针对病因和病机,运用中医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中医辨证施治的三个主要步骤为:辨证、施治和调理。

一、辨证辨证是中医辨证施治的第一步,也是中医诊断的关键环节。

中医辨证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进行,从中体现了中医学的独到之处。

首先,望诊。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舌体、脉象等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虚弱,舌苔厚腻可能是湿热内蕴,脉象沉细可能是肾虚等。

其次,闻诊。

通过听取病人的声音和呼吸声,以及观察病人的气息等来了解疾病的特点。

例如,声音嘶哑可能是肺热,气息浓重可能是痰湿等。

再次,问诊。

通过与病人交流,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感觉等综合信息来了解疾病状况。

例如,病人是否有发热、寒热感、出汗情况等。

最后,切诊。

通过按摩穴位或检查病人的脉搏来了解疾病的表现和脉象特点。

例如,脉象沉弱可能是气血虚弱,脉象弦细可能是肝郁等。

通过以上四诊方法,中医师可以综合分析病人的整体情况,确定疾病的辨证类型,为下一步的施治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施治施治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步骤,也是针对疾病进行治疗的关键环节。

根据辨证的结果,中医师会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方剂进行施治。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拔罐等。

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病人的气血流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是通过使用中药草的药材来调理病人的病理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是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部位,来调节病人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拔罐则是利用罐子的负压效应,吸附病人体表的皮肤来达到通经活络、疏风清热的效果。

此外,中医师还可以根据病人的辨证类型,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草药配方进行治疗。

例如,寒证可以用温补类中药,湿证可以用利湿类中药,痰瘀证可以用化痰活血类中药等。

施治阶段中,中医师需全面了解病人的体质、病情,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因材施治,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心得体会

中医心得体会

中医心得体会一个行业应当也有不同的一些体会,那么作为一名中医的你,在这个职业上会有怎样的体会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心得体会(一)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

西医的优势在于精密仪器的检测、高超的外科手术、复杂的器官移植、先进的抢救手段等。

而中医的优势恰恰是西医薄弱的方面,中医的辨证施治既准确又灵活,奥妙无穷,对诊治许多疾病,有其独到的特点。

如对功能性疾病的诊治,退行性疾病的诊治,病毒性疾病的诊治,痰饮淤血病的诊治,疑难病证的诊治等尤具优势。

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认识比较深刻,有相当多的人群喜欢中医中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进化,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中医中药的治病之本、调理、滋补功能就显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中国人的传统认识是中医越老越吃香。

一个年龄大的中医,尽管本事平平,都可以称老中医,甚至夸大一点称“名老中医”,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中医是终身制的职业。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学好中医呢?《扁鹊仓公传》云:“人之所以病病疾多,医之所以病病道少”,这说明中医难学。

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又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

学中医诚然难,学精则更难。

但既学医就必须学精,至少要确立“学精”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方能学成一个好中医。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根据我个人学医的体会,主要在于两点:一要认真读书。

中医的书籍,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尚嫌不够。

读中医的书,不仅要读懂、弄通,而且要熟读、熟记,对许多重要的内容甚至要熟背。

比如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若要有高深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学好《内经》。

读中医的书,要善于融会贯通,中医学的理论均源于《黄帝内经》,中医的各科临床,均源于历代医家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总结。

中医入门三步法

中医入门三步法
正确地学习中医,必须具有实
船筏而行路者?中医医籍更多情
况下,就像是上述的船,而并不代
证、分析、怀疑的精神。
2.1
实证、分析地学习
在学习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学院附属厦门市中医院呼吸内科(361009)
各种医籍的时候,必须全面学习, 注重考证,结合临床,小心求证。
36
Traditlonal Chinese
学习方法上出了问题,他们还不懂 得如何学习中医。 诚然,中医实在难教难学。本
不时显现,但由于时代历史因素,
或“大匠示人以法”的意思(特别 如某些医案),常需要用心思索,揣 摩,方能体会。 到此就能真正认识到,各家学 术也只不过是“应用工具”而已,真 正做到大脑使用工具,而非工具使 用大脑。正如古人云:“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只要不盲从,学习将开始变得 有效。 2
识;一到临床,则一塌糊涂。
须知因为中医学科特点所限, 教材不能完美。 要学好医籍,首先要明了中医 本身与医籍的关系。简约言之,中 医临床是主干,医籍为枝叶;中医
人愿将学习中医时的心得、思考分 享出来。属辛苦悟得,但敝帚自
珍。自觉或对学习中医者有所助
临床为目的地,医籍为路标。借用
佛家之喻,佛家常将佛经比作船, 而所求者则在彼岸。非船则无以
力是越按越强。一旦没入水面, 浮力顿减而不消除(重按稍减不 空),再将木头逐渐放回,在木头 刚刚浮出水面之时,浮力即又大 增(举之泛泛有余),由此可知诊
浮数?等等,根本无从分别突有所悟认为当从
脉象知识,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 认真体会每一个脉象,诊脉以清
中医药通报2009年10月第8卷第5期
中医入门三步法
●叶钢福

要提出学习中医入门的三步法,即首先是不盲从中医医籍,然后再实证、分析、怀疑地学习,

怎样学好中医的三个步骤

怎样学好中医的三个步骤

怎样学好中医的三个步骤
学好中医,首先要打好中医基础知识的基础。

这包括了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药学、针灸、推拿、各种治疗方法等等。

在学习这些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临床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够真正掌握中医知识。

第二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学好中医,不仅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

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中医。

在实践中,每位中医师都需要时刻保持学习和探索的心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中医师。

第三步:传承与创新
中医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学习中医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传承和创新。

传承是指在学习和实践中,保持和发扬中医的传统理论和治疗方法,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

创新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和医学知识,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为中医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学好中医,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传承和创新,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中医师。

浅谈中医治疗三步骤

浅谈中医治疗三步骤

浅谈中医治疗三步骤近年来,一直在整理学习民国前名老中医医案,结合自己学习和运用仲圣大论的实践,我有个明显的感觉,就是中医治疗是不是也有个规范和次序?还有,为何过去的中医治病如此有效,而现在中医治病却时常束手无策或疗效差强人意?除开制药、煮药、服法和护理的经典论述外,其实在大论中,中医治病早就有很严格的规范和次序,总的原则就是: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这个总原则的一般含义大家都很清楚,其具体临床操作的另一种含义即治疗的总体进程和先后次序,就不甚了了。

在大论中其实讲的已经很清楚,只是没有放在一起去说展开来说,而是体现在大论的总体框架结构上和论述次序上。

我试着提炼一把,以期抛砖引玉。

中医治疗一般要分为三个不可颠倒的步骤:首先是奠基,其次是攻邪,最后是收功。

这三个步骤在治疗慢性病和疑难杂症中尤为重要,也可以说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

现今的病人到中医这里来求助,很多都是经过西医长期折腾或病人自己忽视拖延,很多很好治疗的三阳病证变成了慢性病和疑难杂症。

这也是现在中医面临的困境之一,所以很多情况下,中医不遵循上述步骤很难见效,弄得自己灰头土脸,信心尽失。

西医未进国门前的中医没这方面问题,那时的病人也很纯朴很信赖中医,所以好的中医治疗见效很快,疗效显著,威名大振。

一、奠基。

就是为下一步治疗打基础,主要有这么几个内容:解表;调理脾胃,疏肝理气;通大小便等。

解表的重要性在仲圣大论处处可见,在太阳篇中集中论述了解表的重要性和方法。

有些看似疑难杂症,有表证,一旦解表,立即显效,有的甚至就此病证消失,似乎痊愈了。

还有在各篇中,表未解不可下、不可吐等等条文,都是讲解表证的极端重要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解表是治疗的前置条件。

如何准确辨别表证以及表证的虚实、寒热是中医的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最难掌握的,大论和诸多前贤都有很好的论述,论坛中也有很好的帖子专论,不赘。

调理脾胃,疏肝理气,在治疗病程长的,尤其在经过西医瞎折腾的病证治疗中极为重要。

民间中医的几点建议

民间中医的几点建议

民间中医的几点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民间中医的经验。

我觉得啊,民间中医首先得把基本功打牢。

啥是基本功呢?中医理论啊,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些经典古书得好好读。

我刚入行的时候,就觉得这些书晦涩难懂,还想着走捷径。

哎,大错特错。

就好像盖房子,根基不稳,房子怎么能盖得高盖得好?后来我就强迫自己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读,慢慢地才品出其中的韵味来。

这苦功夫是省不得的。

再一个呢,就是药材的来源和质量。

我有次入药的黄芪,看上去挺好,但效果就是不太对劲。

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进货渠道出了问题,那批货可能被处理过了或者本身质量次。

所以啊,我觉得咱们民间中医就得长个心眼,找靠谱的药材供应商。

如果找不到特别理想的,有时候自己亲自去山里采,或者找认识信得过的药农弄点地道药材也挺好。

虽然这样麻烦点,但治病效果有保证啊。

哦对了还有,与患者的沟通真的很重要。

有些患者老是觉得中医就是慢悠悠地调理,恨不得喝一碗药就好。

我之前遇到个患者,感冒咳嗽来找我,我给他开了药,告诉他一般要三五天才能见到明显效果。

结果第二天他就跑来质问我为啥还没好。

我就很无奈啊,中医有时候就像是小火慢炖,不是西药那种立竿见影。

所以在看病前一定要把这个预期给患者沟通好,要耐心地解释病情、病程还有治疗方案。

我现在每次看病都先费好多口舌说这些事,省得后面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要不断学习和交流。

咱们民间中医不像学院派有那么多机会进修交流。

但是咱们可以参加一些民间的中医研讨会之类的,我就参加过几次。

在那里能听到不少同行的奇思妙想和独特经验。

我以前有个方子只能治一种病症,后来听了别人的分享,改进了一下,居然可以治好几种类似的病症了。

当然了,我知道我分享的这些建议也有局限性。

每个地方、每个中医面临的情况都不太一样。

但是我觉得,如果能把基本功、药材质量、患者沟通和自我学习做好,总有一些共通之处能帮助到其他民间中医同行。

还有啊,民间中医这个领域比较杂,参考资料的话,除了那些古老的经典医书,还有一些现代的中医研究书籍也可以看看,不过这都得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来判断挑选。

中医针灸基本功

中医针灸基本功

怎样才能练好中医针灸的基本功一、基本功是硬本领是天天练,不断地练,日积月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经过生疏到达熟练。

这不仅对初学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对于那些中医针灸学术有一定基础的同道来说, 也是很重要的,理由很多,主要的是基本功一定要熟练。

就以读《灵枢经》、《针灸大成》来说吧,如果能做到不加思考、张口就来、动手就做,到临床应用时,不但能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会得心应手、熟能生巧。

否则在读书时虽能背诵,到了应用时一有障碍,就想不起来或想不全面了。

这是因为读书不够认真,基本功不够熟练的缘故。

所以学习期间要天天练,工作期间也要抓紧业余时间不断地练,才能练好基本功。

针灸医生在病人面前,一切为了病人,认证靠诊断准,治疗靠方穴熟、手法精, 病症无穷,方穴众多,基本功不扎实,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疗效。

比如在门诊或病房工作中写病历,一方面要注意四诊八纲、理法方穴术的一致性,还要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既要有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观念,又要注意病位与症状的关系,才能写出较完整的病历。

中医针灸学,初学入门比较容易,学精学深比较困难,不下苦功夫认真揣摩钻研,是达不到精益求精的。

中医针灸学术,一•般的学会了四诊八纲、理法方穴,好象就己经掌握了中医针灸的诊断和治疗,其实,这只是学会了似下象棋的跳马、出车、“将军”等初步的东西而已。

病证有千百种,方穴有千百个,手法也有几十种,各种病证都有它的本质与特征,应针对其本质与特征进行治疗,否则就会使辨证施治庸俗化,肤浅而不深入,能治疗一般的病,不能治疗特殊的病,能治疗小病、轻症,不能治疗大病、重症。

每种病证都有它的前、中、后的阶段性,还有性别、年龄、体质、气候等的复杂性,再加上阴阳、虚实的错综混淆,只凭一方几穴、一种手法,想要控制住病证的全过程,往往是不可能的。

有不少学习中医针灸的同道,停留在“对号入座”上,选定一病一方、儿个穴位、某种手法,一直治疗下去,效果不佳,也不变换处方、穴位和手法。

二、要学习写病历基本功练好之后,要在临床上运用四诊八纲、辨证论治,具体实现理、法、方、穴、术的治疗方案,这是真本领、硬功夫。

中医三基训练

中医三基训练

中医三基训练摘要:1.中医三基训练的定义与意义2.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3.中医三基训练的方法与实践4.中医三基训练的效果与应用正文:中医三基训练,即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它旨在加强中医临床医师的基本功,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一、中医三基训练的定义与意义中医三基训练,是指通过对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培训,使医师掌握中医学的核心理念、诊断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

中医三基训练对于培养一批具备扎实中医理论基础、熟练临床技能的高素质医师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基本知识:涉及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学科的知识。

3.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

三、中医三基训练的方法与实践中医三基训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方法包括:1.课堂授课:系统讲解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学员掌握中医学的核心理念。

2.实践操作:通过临床实习、病例讨论、技能培训等形式,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并掌握中医基本技能。

3.考核评价:定期进行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并改进不足之处。

四、中医三基训练的效果与应用通过中医三基训练,学员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三基训练成果显著,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中医三基训练是对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中医临床医师的基本功具有重要意义。

胡永盛教授谈学习中医重在强化基本功

胡永盛教授谈学习中医重在强化基本功

望对 热爱 中医药 学 的有 志 者 . 能够 有 所启 发 及参 考 之用 。
1 四 小 经典 ( 为启 蒙 书 ) 实 11 《 性 歌 括 四 百味 》 明 . 廷 贤 著 , 一 本 学 习 中 医 的 . 药 龚 是
问题 几 乎 均有 所 论及 。 书 共 l 全 4卷 , 卷首 为制 方 总 义及 《 内经 》
段 话 : 医者 书 不 熟 则 理 不 明 , 不 明则 识 不 清 。 “ 理 l 游移 , 临证
漫无 定 见 . 证 不 合 , 以奏 效 。 进 而指 出 , 医基 本 功 ( 括 药 难 ” 中 包
理论 功和 临床 功 ) 硬 , 能 够 成 为 一名 好 中 医日 过 才 。
胡老 认 为 . 于 基本 功 的训 练 , 来有 两 种方 法 。 对 历 一是 由源 到 流 . 先 学 “ 大 经 典 ” 后 继 各 家 , 这 种 学 习 需 要 假 以 时 即 四 , 但 日 另 一 种方 法 是被 多 数 医家 所 公 认 的 “ 易 人 手 . 从 由浅 人深 ” 的循 序 渐 进 的方 法 . 即从 “ 小 经 典 ” 手 . 之 上 溯 “ 大 经 四 人 继 四 典 ” 对于 初学 中医者 来讲 . , 比较 适 用 , 果 更好 。 效 现就 胡 老所 论 关于 学 习 中医重 在 强化 基 本 功及 所 需 的 必读 书 目进行 阐述 . 希

十 二方 : l至第 1 第 2卷 每卷 又 各 分 上 下 . 为 一 门 , 设 治 各 共
气 、 血、 理 补养 、 固 、 涩 表散 、 涌吐 、 下 、 导 、 攻 消 和解 、 里 、 风 、 表 祛 祛寒 、 消暑 、 湿 、 燥 润燥 、 火 、 痰 、 虫 、 带 、 产 、 孩 、 泻 除 杀 经 胎 婴 痈 疡 、 目 、 急二 十 四 门 。 门开篇 有 总论 , 列 诸方 , 眼 救 每 后 每方 先记 主治 病证 . 分 析 每种 症 状 产 生 的机 理 ; 出 组方 用 药 、 量 与 并 继 剂 服 用 法 ; 论 配 伍 原理 , 再 即方 论 及 用方 禁 忌 等 ; 后 为方 剂 加减 最 变 通 运 用方 法 全书 共 收正 方 6 6首 , 方 与类 方 4 6首 , 及 5 附 4 涉 异名 3 个 . 计 收方 l 0 1 合 1 2首 。 卷末 为 “ 药元 诠 ” 介 绍 历代 调 勿 ,

道医:快速成为中医高手的步骤

道医:快速成为中医高手的步骤

道医:快速成为中医高手的步骤许多的朋友都会问,我想学中医,我想学好中医怎么学?学过中医之后,回过头才发现,根基很浅,中医的素养不够。

起码根基不够厚。

这个只能从中医的四大经典里面去累积,这个基础是跳不过去的就是中医的四大经典:那四大经典怎么读呢?读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想学医?道医给大家一个建议。

在有空的时候必须要……经典哈,常常要阅读这五大经典。

第一个呢,是《针灸》;那第二个呢,这个是《神农本草经》:草药,中药类的。

第三个呢,是《黄帝内经》;第四个是《伤寒》;第五个是《金匮》。

这五大经典你一定要熟读,比如说生理病理学呀、解剖学,这些东西减少,而增加《黄帝内经》的量,可以读得很深,每一句,逐章,然后按照……逐字来研磨这个《黄帝内经》,你如果《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你不懂,不了解的话,你是看不懂《伤寒》、《金匮》的。

你如果读通了,起步你就是张仲景。

然后,张仲景过去做不到的,也就是《金匮》里说到的“阴实则死”,张仲景做不到,但是你现在可以做到。

这五个书有顺序。

入手的时候很重要。

就好像我们走……小孩子走第一步的时候是最重要。

所以,第一步很重要。

第一、针灸我给大家这个建议——从针灸入手。

而不是《黄帝内经》。

因为针灸是一个容易学的东西。

然后所有针灸的理论就是按照《难经》里面来的。

提到最多就是《难经》,所以整部的《难经》根本就是针灸嘛。

你要按照古代的真的要去研读《难经》,从《难经》里面的,再去看针灸,看《针灸大成》,比如说《针灸聚英》,《针灸甲乙经》,都是很好的古书上面的针灸。

在针灸很强了以后,因为针灸的涵盖范围有十二经络,同时呢,五脏的所有的东西,比如说,肝是青色的,肝主东方啊什么,心脏火……南方是火啊,主赤色。

这针灸里面都讲的很详细。

十二经络本身是直接跟到脏腑有关系,所以比如我们有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那脏腑之间有表里关系,比如说肾和膀胱是表里,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是表里,一个是阴,一个是阳,那有两个经络在里面。

中医文献学心得体会(专业18篇)

中医文献学心得体会(专业18篇)

中医文献学心得体会(专业1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文献学心得体会(专业18篇)心得体会是整理和归纳自己在某个领域中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导游词、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article letter,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experience, tour guide,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汇总4篇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学中医首先要打好基础

学中医首先要打好基础

学中医首先要打好基础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的一门比较系统的学科,在探索人体生命运动规律时,把当时先进的哲学理论和医学理论熔铸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属于自然哲学形态。

但中医学是在古代医学中远较古希腊古岁马医学理论完善且医术高超的自然哲学,它以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自己的哲学基础,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时至今日,还无法用分析手段使其脱离自然哲学而成为独立存在的实证医学。

因此,要学习和研究中医学,就必须弄懂中医学中所包含的哲学内容。

做到这一点,才能深刻理解中医学理论的本质和特点。

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和体系,即研究世界观的学问,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医学研究生命运动的特殊规律,而哲学则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要探索生命的奥秘和健康与疾病的运动规律,医学就必须以先进的哲学思想为建构自己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医学属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范畴,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来建构理论体系,并使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气一元论关于气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说文解字:气部》说:“气,云气也,象形。

”可见,气的原意是对云气的表述。

春秋战国时期,气作为哲学概念逐步形成。

最初,以《管子内业》为代表的宋钘、尹文学派主张"精气学说",认为精者也,气之精者也”。

当时精气、气的概念基本相同。

精气学说提出,气(精气)是物质,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即“"气一元论”的思想。

精气学说是气的学说的早期概念。

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标志之一的《黄帝内经》,在其成书的时期正是精气学说风靡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时代。

因此,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内,至今仍然或多或少地保留着精气学说的思想。

东汉时期,以王充为代的古代哲学家继承“精气学说”,创立元气学说”。

浅谈学习中医基本功的几点心得

浅谈学习中医基本功的几点心得

浅谈学习中医基本功的几点心得浅谈学习中医基本功的几点心得第一、一个字背:熟背汤头、脉诀、药性赋、针灸歌赋中医的临床工作分为识病、辨病、立法、处方、用药五大环节,最终必须落实在方药上。

如果没有精确的处方,绝对不会有好的疗效。

故中医历来重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件宝。

汤头即方歌。

中医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解》辅行。

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自如。

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

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

当然有精力多读几部更好。

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理求真》等。

《药性赋》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极大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确实对初学用药可具初步轮廓。

尽管有些内容已不合时代的要求,但仍为广大中医所喜爱。

除上述三件宝外,不可忽略的就是针灸歌赋。

众所周知,针灸是国粹,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利器。

要想学好针灸,熟诵歌赋是必备的基本功。

诸如:十四经循行、主病、穴位分寸歌、标幽赋、金针赋、通会指要赋、流注指微赋、胜玉歌、玉龙歌以及十二经子母补泻、流注八法等方面的歌诀均应熟背如流。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以上第一步功夫,属中医的背诵功。

第二、学好古文、医史及文献背诵功之后的第二步功,就是加强古文和医史的学习。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中医文化,不愧是伟大的宝库,等待后人去努力发掘。

而这些文献均是用古文写成。

若不在古文上下工夫,势必很难理解。

如文字的构成、词汇的衍变、语法的差异及古代文学常识、古天文学知识等等均需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学习医古文非常困难。

文言文学得好,犹如与古人相与对坐应答,能进行跨时代的交流,也乃人生一大快事,而且学好古文是打开中医药宝库大门的钥匙。

故第二步功夫首先必须学好古文。

任何事情,任何学问都有一个发展过程。

所以不管学什么都必须了解本门的发展史。

中医基本功?

中医基本功?

中医基本功?中医基本功?素医炼鼎中医2022-01-14 17:26学习这事,基本功很重要,但是很少有书讲基础知识,毕竟基础知识是需要每天练习的。

因此我整理出一部分给大家参考。

若有不足,请忽略。

1、洞箫或古琴训练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即四诊合参之本能。

琴以练心,箫以练气。

2、问诊基本功问诊对内则为缜密思维,医学之道理,对外则为演讲,为口才。

为内在于医者自修,由内而外是学医之途径,是为道。

于外为非医学之文化熏陶,由外而内化医者之成见,是为术,是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故道无术不行,术无道则不彰。

为道者,按学医之次第逐渐深入。

即先从《内难》《伤寒》《金匮》本草及诸家学说入手,或从今学以至于古,或得良师以诱导之。

为术者,行心口之门户化自身之成见。

即跟背送三者。

跟,即模仿,学其思维方式、表达方式。

如赵忠祥《岁月》训练情感表达,用声音来进行诊疗。

如单田芳评书训练气息,以养丹田之气。

而后选择专业之书进行深造。

背,即重复以致于背下来,非刻意去背。

如可选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四书五经、领导讲话、中医学术报告等,亦可根据专业而定。

不信你看从古到今医案写作基本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模板。

诵,睡前或早晨大声读出来,如《内经》、《伤寒论》等等。

3、体能基本功a、西方锻炼技能:仰卧起坐、俯卧撑等b、传统技能:八段锦、太极拳、行气诀、按摩神术等4、脉诊基本功常见的学习方法是循名责实,比如先理解了浮脉的概念,然后在号脉时根据浮脉概念来确认是否是浮脉。

一种是以实证名,即先通过号脉来全方位体会脉的变化(此时不需要任何脉的概念),然后按照自身对脉全面体会的形象去对照书本中脉的概念,《内经》属于后面一种方法。

因此那时不注重脉形(脉的概念),而是注重脉的变化趋势。

5、针灸基本功(摘录)临床针灸⼿法研究彭静⼿针灸⼿法和⼿技有什么区别?⼿技是⼿义的,⼿法是狭义的,⼿法包括在⼿技之中。

练习针刺⼿法练习针刺,首先要锻炼身体,只有强壮的身体,才有饱满的精神,精神充⼿,⼿⼿通畅才能从⼿功⼿⼿结合练针。

怎样成为一名好医生(一名老中医的个人感悟)

怎样成为一名好医生(一名老中医的个人感悟)
医疗服务。
• 二则故事
• 有一次,一位老妇人来门诊就诊,说她肚子不适好久了。我询问了病史,再 让她躺下,又仔细检查了她的腹部。检查后她紧紧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放, 说:“你真是一个好医生。我去了六七家医院,从来没有一个医生检查过我 的肚子。你是第一个为我检查的医生。(一位院士级医学家的故事)
这样一项每个医生都应该做的简单的常规检查,竟会对病人产生这样有 力的安慰。
十条忠告
一本书上有这么一段话:实习医生什么都知道,可是什么都不会做; 内科医生什么都能做,可是什么都不知道;病理学家说起来什么都知道、 什么都会做,只是太晚了。这话是过于绝对,但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实习医 生、年轻医生,还是年老医生都有自已的缺陷,都得坚持实践、更新知识。
• 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诊治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内窥镜、 CT、MR、PET、 生 化 、 免 疫 等 检 查 使 我 们 能 及 时 准 确 地 捕 捉 疾 病 的 踪 迹……科学的进步,增强了医生的感官能力,经典的临床基本技能:望、 触、叩、听;望、闻、问、切和临床思维,似乎令实习生、年轻中医生乏 味生厌。
医生,看病人去!
--怎样成为一名好医生
• 工作是深深影响人的一生的重要事件。它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 人。对于刚工作的你来说,要改变在学校时的思维方式,去适应周围的环境。 为什么同样的学历,在工作上所取得的成就会千差万别呢?
• 生活不总是公平的,要去适应它。 • 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已。 • 认人为师,千万好为人师。 • 决心是梦想的开始。 • 踢好人生“头三脚”。 • 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想法。 • 正确处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 不要蔑视小事。 • 机会比薪水更重要。 • 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乐趣。
三、什么人最快乐?

中医的技能要求

中医的技能要求

中医的技能要求
中医作为一门古老的中华传统医学,其技能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理论基础:中医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必须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病理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中医养生学等方面的知识。

2. 求证施治:中医强调以病证辨证,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确定病因所在,了解病情发展情况,进而根据中医理论进行治疗。

3. 中药学:中医药学是中医医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中医药学包括中药炮制、中药材辨识、中药配伍等方面的知识。

4. 针灸学: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医师需要具备掌握针灸的知识和技能。

5. 推拿学:推拿是一种中医手法疗法,常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疾病,中医医师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6. 病案记录:中医医师需要能够熟练地记录病人的诊疗过程和治疗方案,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7. 医德医风:中医医师需要遵守医德医风,并将其落实到实际诊疗工作中,以提高患者对中医的信任和认可。

以上是中医医师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有深入地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能,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医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功:学好古文、医史及文献
背诵功之后的第二步功,就是加强古文和医史的学习。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中医文化,不愧是伟大的宝库,等待后人去努力发掘。而这些文献均是用古文写成。若不在古文上下工夫,势必很难理解。如文字的构成、词汇的衍变、语法的差异及古代文学常识、古天文学知识等等均需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学习医古文非常困难。
如上所述,背诵功、基础功、构架功为“真中医”必须具备的三步功夫。在这三步功的基础上,进而博览群书,淹通众家之长,并广泛吸取今人经验,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早临床、多临床,从而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铁杆“真中医”。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私密日志列表
评论列表
私密日志
小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私密日志列表
打好中医3步基本功
转到普通日志| 编辑 | 删除 睡` 保存于2009年11月28日 19:19
打好中医3步基本功
中医的生存和发展重在疗效,中医市场的争取也在于疗效。有人认为目前中医市场疲软,我不认同。中医市场疲软不是中医的学术问题,而是中医从业人员的个体素质问题。诸如一位名中医可救活一所乡镇卫生院的例子不在少数。然而,要提高中医素质,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要打好基本功应具备以下三个步骤:
《内经》、《难经》是中医基础的奠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诊法治则、五运六气均需从《内经》、《难经》二经中探求。然《内经》中《灵枢》、《素问》各八十一篇,《难经》八十一难,共二百四十余篇,要想快速通读,谈何容易?故初学者可选用明代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或近贤秦伯未的《内经知要浅解》为读本,部分章句必须熟背。
《伤寒论》是六经辨证的典范;《金匮要略》辨脏腑经络,是辨治杂病的基础。《温病条辨》系统论述三焦辨证,与《伤寒论》相对而言,使“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温病条辨·凡例》)。《温热经纬》以《内经》、仲景为经,以叶、薛、陈、余诸家为纬。其中“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主要论述卫气营血辨证系统,也应熟背。《神农本草经》是方药学之祖,自然也是必读之书。清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可视为初学者较好的读本。《医学心悟》一般视为入门的启蒙书,它是系统论述“八纲八法”之作,且书中载有很多疗效高、实用性广的方剂,如启膈散、开噤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皆临床习用之方。这些医籍的精读,可使中医理论的框架构架起来。故第三步功夫为“构架功”。
学古文具备了读古书的能力,学医史明确了读古书的取舍,在选书读书过程中,自然不会陷入歧途。同时还要博览历代医家的医论、医著、医案,对历代医家的成果有一个框架性得了解,对学术理论的构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故第二步功夫为“基础功”。
构架功:精读古典医籍
要想学好中医,则必须精读一些古典医籍,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神农本草经》、《医学心悟》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背诵功:熟背汤头、脉诀、药性赋、针灸歌赋
中医的临床工作分为识病、辨病、立法、处方、用药五大环节,最终必须落实在方药上。如果没有精确的处方,绝对不会有好的疗效。故中医历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件宝”。“汤头”即“方歌”。中医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解》辅行。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自如。“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当然有精力多读几部更好。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理求真》等。《药性赋》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极大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确实对初学用药可具初步轮廓。尽管有些内容已不合时代的要求,但仍为广大中医所喜爱。除上述“三件宝”外,不可忽略的就是“针灸歌赋”。众所周知,针灸是国粹,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利器”。要想学好针灸,熟诵歌赋是必备的基本功。诸如:十四经循行、主病、穴位分寸歌、标幽赋、金针赋、通会指要赋、流注指微赋、胜玉歌、玉龙歌以及十二经子母补泻、流注八法等方面的歌诀均应熟背如流。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以上第一步功夫,属中医的“背诵功”。
文言文学得好,犹如与古人相与对坐应答,能进行跨时代的交流,也乃人生一大快事,而且学好古文是打开中医药宝库大门的钥匙。故第二步功夫首先必须“学好古文”。
任何事情,任何学问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所以不管学什么都必须了解本门的发展史。搞政治要学政史,搞文学要学文学史。当然中医也不例外,也应学好医学史。只有学好医学史,才能了解各朝各代的名医、名著及其学术观点,也就是说要了解这些名医名著是在何等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下形成的。同时也应了解前世名医的奇闻逸事。譬如:朱丹溪三十岁学医,三十五岁就能临证而成大家。叶天士十四岁学医,先后师从十七人等。这对一个中医的学习和成长均有一定的启发。然而今人视学史为多余,似乎与临证无关,实属大谬。
腾讯公司温馨提示:当前已出现通过网络、电话和短信等途径假冒中奖网站、“400”“0898”开头电话、宣称低价购物、购房退税等手段诈骗,请您提高警惕,慎防遭骗。识别更多网络骗术,请点击:腾讯反骗术帮助中心。取消批量删除批量删除全选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私密日志列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