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3.1 加法运算定律北京版一、教学背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习加法是非常重要的。

加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掌握加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后续学习学科的基础。

本节课我们主要讲解加法运算定律,加强学生计算技能,培养学生运算的习惯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的定义、性质及意义。

2.掌握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结合律、交换律和加0律。

3.培养学生运算的习惯性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加法运算定律中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概念,并能够灵活应用。

2.培养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使学生不再盲目地进行计算。

3.针对学生家庭作业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重点讲解和强化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加法的概念,例如:小明有两个苹果,小红给了他三个,那么小明一共有几个苹果?2. 新知讲解(20分钟)2.1 加法的定义加法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值之和。

例如,1 + 2 = 3。

在这个例子中,1、2是被加数,3是和。

2.2 加法的性质加法有如下性质:•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换句话说,三个及以上数值相加,无论先算哪两个数,在哪里加括号,最后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

•交换律:a + b = b + a。

换句话说,两个数值相加,加法顺序不影响最后计算结果。

•加0律:a + 0 = a。

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数值加上0,结果还是本身。

2.3 例子•1 + (2 + 3) = 6•2 + (3 + 1) = 6•3 + 0 = 32.4 说明给出示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3. 练习(15分钟)让学生做针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重点是训练学生根据题目分类、分析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法的能力。

4. 巩固(10分钟)结合家庭作业,教师可选其中常见的难点进行巩固练习,重点辅导学生理解不清或者经常犯的错误。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育,学生能够掌握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结合律、交换律和加0律,并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为下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 加法运算定律北京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加法运算定律,掌握填空、计算有关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完成计算题目。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教学工具(图卡、计算器等)。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熟悉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概念讲解
1.引导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将加法运算定律的公式呈现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记忆。

3. 知识点讲解
1.通过白板演示,使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例题。

2.让学生逐步掌握如何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可加性和加法运算交换律。

4. 练习与巩固
1.收集与本节课程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完成。

2.给学生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

5.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鞭策他们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
1.通过生活中实际的例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供多种实例,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3.给学生多种类型的题题目,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并解题。

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课程是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加法运算定律》单元,该单元内容共包括四个部分,即“算术口诀”、“满十进一”、“竖式加法”和“解读算式”。

本文围绕单元中的“满十进一”和“竖式加法”两个部分,介绍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二、教学目标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复习数的个、十、百位的概念,掌握数的满十进一规律;2.理解竖式加法的运算方法,掌握十以内两位数相加的方法;3.通过“加数互换律”和“结果不变性”两个加法运算定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加法运算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口算题目,帮助学生复习数的个、十、百位的概念,掌握数的满十进一规律。

“把7个零钱、3个买馒头的钱、1个买牛奶的钱都加起来,一共有多少元?”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让学生了解满十进一的概念。

2.学习“竖式加法”(2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教学,介绍竖式加法的运算方法。

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口算方法,计算两位数的和,然后在黑板上写出计算过程,并请学生模仿计算。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尝试,让学生通过书写计算公式,掌握竖式加法的运算方法。

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要进行耐心的引导和纠正。

3.学习加法运算定律(15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加数互换律”和“结果不变性”两个加法运算定律。

教师需要注意让学生不仅仅理解这两个定律的含义,还要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将其运用到具体的计算中。

4.练习(20分钟)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小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竖式加法和运算定律的练习。

教师需要注意,不同的小组难度应区别对待,让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题。

5.总结(5分钟)通过课堂总结,教师再次强调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满十进一和竖式加法的相关知识,同时对加法运算定律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新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新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加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之一。

在前三年中学生已经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对加法的意义也有了感性的认识,本小节就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不仅理解加法的意义,而且还能用它解决问题,不仅概括出加法运算定律,而且进一步用字母式子表示,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本小节知识都是在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突出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悟出知识的真谛,以求得其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以保证加深学生对扩展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法建议1、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运算定律两部分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灵活简便的应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

2、教学加法的意义,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加法的意义过程中。

教学时首先联系已学的加法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提出问题: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②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③要合并的两个数指的是什么数<合并成的一个数指的是什么数<引导学生概括出加法的意义。

3、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重点是引导学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时可以采用发现法:“①创设问题情境:由教师出示几组不同的数目,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②探索规律:通过学生演算,发现这几组算式的共同点和规律;③小结提高:怎样用比较简单的形式表示呢<④练习巩固:教师出示例题,学生计算并思考:怎样算比较简便<应用了什么定律<”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学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往往难以把握运算的顺序和步骤,这是教学的难点。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提高解题效率。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总结交换律、结合律和加法性质的特点和应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练习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加法运算定律在简便计算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2.讲解加法结合律:以三个数字为例,如(2 + 3) + 4 = 2 + (3 +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加法运算可以改变计算顺序而不影响结果。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和作用。
3.加法性质:讲解0在加法运算中的特性,任何数加上0,结果不变。如a + 0 = a。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提高他们的运算技巧,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1)完成课本第32页的练习题1-6,要求学生在家长监督下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2)从生活中选取一个加法问题,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将问题及解答过程记录下来。

小学数学北京版四年级上册 三 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四年级上册  三 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四年级上册三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经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现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一、发现规律阶段:
}
1.加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4+6=10
6+4=10 →4+6= 6+4
}
3×5=1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第3单元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北京2011课标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3.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27+75= 44+56= 25+65= 32+18=23+69= 69+23= 38+25= 25+38=师:什么交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什么?师:之前我们学习了四则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定律)2.谈话引出新课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3.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4.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 = 56+40(2)是否只有这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才不变呢?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指名回答)(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

(6)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①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7)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2.加法结合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解答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感受运算规律。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白板等。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境激疑
1、故事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朝三暮四》的故事。猴子占到便宜了吗,为什么?
(2)仔细观察(3+4=4+3)等号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2、师: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都不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跟着李叔叔出去旅行一趟,找到其中的奥秘吧。
指名回答
小组交流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课题
加法运算定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并概括出规律。
情感目标:通过交流、合作、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说说你的思路。
2、观察发现。
(1)老师这里有两道算式,注意看,出示:(13+45)+25 13+(45+25)
猜一猜,它们的得数可能会怎样,悄悄地告诉同桌。
(2)算一算,同桌分工,一人一题,看看结果样?
3、举证验证,自主探究
(1)学到这里,同学们是不是隐隐约约发现什么规律了?
(2)通常我们喜欢用a和b表示两个加数,用a+b=b+a.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课标要求中提出“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情分析中指出:“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提炼与概括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探究归纳的方法有相应的难度,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的应用”。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难点: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的应用。
生:已知三天每天行驶的路程,求三天的路程之和。(出示线段图)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呢?
板书:(88104)96=288(千米)
师: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先算出第一天、第二天的路程和,再加上第三天的路程。
师:还有不同算法吗?
生:可以先算出第二天、第三天的路程和,再加上第一天的路程。(为什么这两个数先相加)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新知识?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4056=5640(88104)96=88(10496)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的结合律。
ab=ba(ab)c=abc




优点:
在教学中本课围绕“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方法展开,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方法,所以到课尾出现了学生由加法运算律联想到减法、乘法、除法运算中,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呢这一想法。并产生运用这一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的愿望和热情。这些数学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能力。
(2)巩固练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加法运算定律北京版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理解加法交换律,可以灵活地运用交换律去计算;•学习加法结合律,进一步提高计算灵活性;•掌握加法分配律,可以同步完成加法计算。

1. 加法交换律在学习加法运算之前,我们先来理解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的意义是:对于任意的两个数a和b,a + b = b + a。

例如:•2 + 3 = 3 + 2•5 + 7 = 7 + 5从公式上可以看出,交换律允许我们交换加数的位置,不改变计算的结果。

这样,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计算加法。

2. 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的意义是:对于任意的三个数a、b和c,(a + b) + c = a + (b+ c)。

例如:•(2 + 3) + 4 = 2 + (3 + 4)•(5 + 7) + 8 = 5 + (7 + 8)从公式上可以看出,结合律允许我们改变加法计算的顺序,不改变计算的结果。

例如,将3 + 4的结果先算出来,再加上2,或者先加上2和3,再算4的值,最后得到的结果都是9。

3. 加法分配律加法分配率的意义是:对于任意的三个数a、b和c,a × (b + c) = a × b + a × c。

例如:•2 × (3 + 4) = 2 × 3 + 2 × 4•5 × (7 + 8) = 5 × 7 + 5 × 8从公式上可以看出,分配律允许我们将一个数加上两个数之和,或者将两个数分别乘以一个数,这样可以同步完成加法计算。

4. 教学要点1.通过相关练习,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灵活掌握加法计算的技巧。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具体的实例帮助理解概念,增强记忆效果。

3.通过参与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并结合层次递进的教学方法,体现学习的趣味性。

5. 课堂练习与反思1.给出以下算式,请根据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以及加法分配律计算出结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对加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学习加法交换律1、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

想听吗?在一座大山里住着一位老爷爷和一只猴子。

有一天,老爷爷对小猴子说:“花生剩下的不多了,早饭时吃3粒,晚饭时吃4粒”。

小猴子一听,马上说:“反对、反对,太少了!”老爷爷说:“那么早饭时吃4粒,晚饭时吃3粒”。

小猴子一想早上4粒和平时一样,高兴的说:“同意,同意,我胜利了!”同学们,小猴子胜利了吗?它每天吃了几颗花生?生:没有。

3+4=7 4+3=7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板书:3+4=4+3类似这样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板书:加法交换律。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板书:用字母表示为:a+b=b+a2、小结在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运算方法,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

(板书:运算定律)我们刚才研究的加法交换律就是加法中的一种运算定律。

3、应用加法交换律,用线连一连。

28+56 79+O ۞ +69 ۞+O69+۞O+۞56+ 28 O+79二、学习加法交换律小明的妈妈去逛商场,她买衣服花了125元,买食物花了66元,买洗化用品花了34元。

一共花了多少元?(1)、你们会自己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2)、想一想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你会用符号表示这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吗?(4)、你还能写出像这样的等式吗?(5)、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师归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1)

加法运算定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发现,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三、教学准备预习单、习题单、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数学课,谁来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几种运算?(运算包括加、减、乘、除。

)在这些运算中,有一些是定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加法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二)探索规律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17页和18页的内容,结合预习单,在小组内将你学到的知识和需要探讨的问题,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学到了什么?第一组:生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师:她学到了加法交换律,你还学到了什么?生: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加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师:他学到了加法结合律,谁再来再说一说。

生2:再次汇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师:通过这几位同学的汇报,我们已经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读一下吧!师:请同学们结合学习单,自主学习例1,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师:谁能结合例1,谈谈自己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生3:通过学习例1,我知道了这道题告诉我们,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他在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

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我的列式是40+56=96(千米)。

师:谁还能向他这样再说一说?生:通过学习例1,我知道了这道题告诉我们,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他在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ຫໍສະໝຸດ 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故事导入:朝三暮四的故事。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
我国古代有位老人非常喜欢养猴子,老人每天喂猴子栗子,上午4颗下午4颗。有一天老人对猴子说,从今天起,上午给你们3颗栗子,下午4颗栗子。猴子们一听气的上蹦下跳。老人又说,那上午4颗,下午3颗怎么样?猴子们听了非常开心。老人的邻居听了哈哈大笑,同学们,你们知道邻居在笑什么吗?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件列式子,学生集体口答。
学生根据板书回顾本节课知识。
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运用练习给学生提供比较两种运算定律区别的机会,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结合对加法交换律的学习,推导出加法结合律的学习内容。
三、
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对口令。
师:83+17=生:等于17+83
2.根据加法交换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56+44=()+()
a+()= b+()
35+()=75+()
36+()=64+()
f+()=89+()
甲数+( )=丁数+( )

小学数学北京版四年级上3.1加法运算定律 教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四年级上3.1加法运算定律 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北京2021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与习惯。

情感态度:体验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定律的发现过程,理解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和概括规律。

【教学难点】概括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一、唤醒知识储备:口算练习师:都说我们班同学的计算很厉害,老师想看看到底有多厉害。

现在我们先来一组50以内的口算比赛,看谁最先报出正确答案,而且声音要响亮。

是抢答,明白了吗?我们还要评选出抢答明星。

(屏幕逐题显示,学生抢答后即出示答案)26+0=□ 7+37=□39+4=□ 20211=□35+10=□ 25+15=□12+18=□ 11+23=□19+17=□ 28+19=□师:你是怎么口算28+19=□的?生:20210=30,8+9=17,30+17=47。

二、经历发现过程:加法交换律的探索师:我们班的计算果真很厉害,但是我想了解了解究竟是男生厉害还是女生厉害?……师:不需要争论,我们不妨比试比试?(出示比赛规则)师:准备好了吗?请看题。

(屏幕逐题出示)28+17 17+2836+45 45+3629+46 46+2953+28 28+5372+19 19+72男孩答左边一列的算式,女孩答右边一列的算式。

答到第三行算式时,男孩按捺不住了:老师,这不公平!师: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觉得不公平?生:女孩做的都是我们做过的题目!生:都是加法运算,加数相同,得数也相同。

师:你觉得接下来的两组算式也有这样的特点吗?生:是的。

师:那我们交换一下答题顺序,剩下的两组算式由女生先答题,好吗?(果然,剩下的两组算式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师:是的,左右两边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生:等号。

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详解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详解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详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结合律和交换律。

2. 练习运用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单的加法算式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的运算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课件讲解:通过教师幻灯片课件讲解,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2. 情境教学法: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情景和场景,让学生在游戏和齐偶活动中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帮助和检查,培养团体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幻灯片或讲解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概念进行初步理解。

2. 课堂讲解:将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用图形、数字等形式进行阐述和说明。

3. 练习环节: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目和场景进行练习,如通勤路线比较题、花店布置题等。

4. 合作学习环节:让同桌分组合作进行练习和检查,呈现出优异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要点:1. 结合律:a+(b+c)=(a+b)+c。

结合律是指,当进行加法运算时,先把其中的任意两个数相加,再将这个和与剩下的一个数相加,结果是一样的。

例如,2+(3+4)=(2+3)+4=9。

2. 交换律:a+b=b+a。

交换律是指,进行加法运算时,可以将相加的任意两个数的位置互换,结果不变。

例如,2+3=3+2=5。

六、教学效果评估:1. 课堂练习题:通过教师给出的加法算式,学生进行运算验证。

2. 家庭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练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 成绩评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结果及考试成绩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让学生既能理解概念,又能掌握应用技能。

2. 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3. 教学效果评估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评估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1 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1 加法运算定律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加法运算的结合律、交换律及其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运算的各类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彩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4.1、引入活动1.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游戏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加法运算定律”的学习。

2.以“小明和小强比赛跑步”为例,引入加法运算的结合律。

4.2、教学过程1.结合教材P17-P18页,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还原加数的方法。

2.结合具体实例,讲解加法运算的结合律和交换律。

3.授课过程中,结合教材P19页练一练,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4.结合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练习和应用加法运算定律。

4.3、教学总结1.对于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应用进行总结。

2.强调加法运算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树立实践的认识。

4.4、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P19页的各项练习。

2.搜集日常生活中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场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听课精神和课堂参与情况。

2.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和答题正确率。

3.教学效果的评价,例如学生的定律应用的准确性及其完成加法运算的速度,灵活性。

六、教学反思1.在引入活动上需要更多创意和想象力,让学生参与感和兴趣更高。

2.在应用和练习中,加强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定律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加法运算定律 |北京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加法运算定律|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加法的运算符与运算顺序,理解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2.会应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加法运算符与运算顺序,理解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2.能够正确地应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运算符与运算顺序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应用加法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老师拿两个苹果和三个橙子,问学生这两堆水果加在一起是多少个水果?让学生用自己的手算出个数来。

2. 学习新知接着,老师向学生讲解加法的符号“+”,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加法的运算顺序,即先算数值大的,再算数值小的。

然后,引入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通过画图的方式向学生解释这两个定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值的变化不会影响加法得出的结果。

3. 练习能力接下来,老师就可以设置相关的课堂练习了。

第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找到加法中的规律,并让学生尝试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道练习题是让学生填空并计算。

第三道练习题是让学生阅读题意后自己编写加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4. 检测反馈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四、作业布置:对于本节课练习的知识进行巩固,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

作业内容包括练习册相关的习题、实际问题的解决等等。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的设定偏重了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定律的具体应用。

在教学中,老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加法的运算符和运算顺序外,还要引起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虽然本节课重点在于加法的定律,但是同样需要注意学生的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学生从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去思考并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加法运算定律北京版(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加法运算定律北京版(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加法运算定律北京版(1)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教具:多媒体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入谈话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你希望哪种方式的旅行?2、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非常喜爱旅行的李叔叔,李叔叔在旅行的过程中还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数学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他的挑战吗?3、出示课件4、指名读题5、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3)解决问题。

师: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一)教学例1(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2)教学加法交换律a、观察发现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40+56○56+40(两个相同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和不变)也就是:40+56=56+40b、举例验证师:这两个算式中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它们的和没有变。

是不是任意的两个数相加,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谁能举个例子?(一学生举例子,其他学生验证是否正确)师:这两个数相加符合这个规律,其余的数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请同学们先自己在练习本上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小组交流,汇报。

师板书。

c、揭示定律师:刚才,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发现了不管这两个加数是什么,只要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1、加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之一。

在前三年中学生已经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对加法的意义也有了感性的认识,本小节就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不仅理解加法的意义,而且还能用它解决问题,不仅概括出加法运算定律,而且进一步用字母式子表示,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本小节知识都是在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突出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悟出知识的真谛,以求得其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以保证加深学生对扩展的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法建议
1、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运算定律两部分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灵活简便的应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

2、教学加法的意义,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加法的意义过程中。

教学时首先联系已学的加法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提出问题: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②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③要合并的两个数指的是什么数?合并成的一个数指的是什么数?引导学生概括出加法的意义。

3、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重点是引导学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时可以采用发现法:“①创设问题情境:由教师出示几组不同的数目,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②探索规律:通过学生演算,发现这几组算式的共同点和规律;③小结提高:怎样用比较简单的形式表示呢?
④练习巩固:教师出示例题,学生计算并思考:怎样算比较简便?应用了什么定律?”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学习。

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老师课前讲朝三暮四的故事大家听了故事后,让他们讲一讲自己的想法?(交换、不变)
2、谈话: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体育活动?(自由说)
媒体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自由说)
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1)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3)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多少人?
(4)参加活动的一共多少人?
老师:不错啊。

我相信同学们既然能提出来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肯定也没问题啦!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28+17=45(人),追问:还有不同的算式吗?同学回答,老师板书另一个算式:17+28=45(人)
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结果。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28+17和17+28的结果都是45。

教师接着指出: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我们可以把这
两道算式写成这样的等式。

(板书:28+17=17+28)(如果有学生说出这是加法交换律,就问你能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吗?如果有学生说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就及时指出,我们不能根据一个例子就做出一般的结论,应该多举几个例子,多观察几组不同数目的算式,才能从中发现规律。

)请学生根据这个等式完成第二个问题。

请同学汇报第二题。

象这样的等式你会写吗?试试看,越多越好。

开始:汇报前作业第三题。

提问:你写了几个?说说看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写出。

老师:你们写的有没有她的多?(学生回答)
老师:你们写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规律?指着黑板上的算式。

学生能说到加数不变,交换位置结果就不变。

老师:按照这样的规律,如果老师给你们时间你还能写吗?
学生:我可以写好多呢!
老师: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很多,写不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规律。

(四人一组讨论,然后交流。

)用课件出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术法。

用语言表示加法交换律很长,又比较难记。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个规律简明的表示
出来吗?需要合作的同学,可以四人小组合作。

教师巡视搜集信息。

估计情况:一个数+另一个数=另一个数+一个数……
请同学们一起讨论。

(老师总结)
老师:同学们总结的都不错,我们要选一个最简单易记的,这个好记,a+b=b+a。

这位同学你能解释一下吗?
学生:我用a表示第一个数,用b表示第二个数。

根据学生的描述老师再做详细总结。

二、随堂练习,及时巩固
做一做课本28页的练一练。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减法、乘法、除法有没有运算定律呢?今后我们再研究。

不管学习什么内容,只要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相信自己能行,只要自己努力去学,就一定会学有所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