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方法与策略
专升本考试数学解析几何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特殊情况的处理
题目中给出特殊点或特殊线的情况,需要单独考虑。 对于某些特定形状的几何图形,需要采用特定的解题方法。 当题目中涉及多个知识点时,需要综合考虑,避免遗漏。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几何图形,需要先进行适当的变换或简化,再求解。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常见题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直线与圆相交的弦长等
注意事项:注意曲线的开口 方向,判断最短距离的位置。
定义:点到曲线的距离是指该 点到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最短距 离。
举例说明:例如求点A(1,2) 到曲线y=x^2的最短距离。
审题清晰,理解题意
审题清晰,理解题意 确定坐标系,选择合适的坐标系进行计算 掌握基本公式,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步骤要规范,注意细节问题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解析几何题的定义
解析几何题通常涉及直线、 圆、椭圆、抛物线等图形
解析几何题要求解题者掌握 代数表达式的推导和计算
解析几何题是一种数学问题, 通过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解析几何题在专升本考试中占 有一定比例,是考试的重点和
难点
解析几何题的解题思路
明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和目标, 避免盲目性。
分析题意: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弄清已知条件和未知量。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题意,建立相应的 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运用解析几何知识解题: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知 识、定理和公式,求解数学模型,得出结果。
检查结果:对结果进行检验,确保答案 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参数法
定义:参数法是一种通过引入参数来表示问题中的变量和未知数的方法。 应用场景:适用于解决解析几何中的轨迹问题、最值问题等。
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步骤和策略
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步骤和策略
当涉及解析几何大题时,下面是一般的解题步骤和策略:
1.阅读理解: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陈述、已知条件和要求,
确保对问题的要求和约束有清晰的理解。
2.建立坐标系:根据题目描述和已知条件,确定合适的坐标系。
选择适当的坐标可以简化问题的计算和分析。
3.列出方程:根据题目的几何关系,用已知条件建立方程。
可
以利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点斜式等几何关系公式来列出方程。
4.解方程组:利用求解方程组的方法来找到未知变量的值。
可
以使用代入法、消元法、梯度下降法等方法来求解方程组。
5.分析图形特征:通过计算、分析和绘制图形,找出图形的性
质和特征。
可以利用角度、长度等几何性质来推断和解答问题。
6.检查和回答:在得出计算结果之后,进行合理性检查,确保
计算的准确性。
最后,回答问题,给出相应的解释和结论。
在解析几何大题时,要善于运用几何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注意问题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灵活运用几何性质和解题策略,可以更好地应对解析几何大题。
根据具体的题目和难度,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因此灵活性和实践经验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解析几何解题思路总结
解析几何巧妙解题思路总结解析几何巧妙解题思路总结一.直线和圆的方程一.直线和圆的方程1.理解直线的斜率的概念,理解直线的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二.圆锥曲线方程二.圆锥曲线方程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例题解析】 考点1.1.求参数的值求参数的值求参数的值求参数的值是高考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求参数的值是高考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其解法为从曲线的性质入手其解法为从曲线的性质入手,,构造方程解之构造方程解之. . 例1.(2009年安徽卷)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与椭圆22162x y +=的右焦点重合,则p 的值为( )A .2-B .2C .4-D .4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抛物线、椭圆的基本几何性质. 解答过程:椭圆22162x y +=的右焦点为(2,0),所以抛物线222y px =的焦点为(2,0),则4p =,故选D. 考点2. 2. 求线段的长求线段的长求线段的长求线段的长也是高考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求线段的长也是高考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其解法为从曲线的性质入手其解法为从曲线的性质入手,,找出点的坐标找出点的坐标,,利用距离公式解之离公式解之. .例2.(2009年四川卷)已知抛物线y-x 2+3上存在关于直线x+y=0对称的相异两点A 、B ,则|AB|等于A.3 B.4 C.32D.42 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公式的应用. 解: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b =+,由22123301y x x x b x x y x bì=-+Þ++-=Þ+=-í=+î,进而可求出AB 的中点11(,)22M b --+,又由11(,)22M b --+在直线0x y +=上可求出1b =,∴220x x +-=,由弦长公式可求出221114(2)32AB =+-´-=.故选C 例3.(2006年四川卷)如图,把椭圆2212516x y +=的长轴的长轴AB 分成8等份,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1234567,,,,,,P P P P P P P 七个点,F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是椭圆的一个焦点, 则1234567P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____________. 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性质和距离公式的灵活应用. 解答过程:由椭圆2212516x y +=的方程知225, 5.a a =\=∴12345677277535.2aP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a ´++++++==´=´= 故填35. 考点3. 3. 曲线的离心率曲线的离心率曲线的离心率曲线的离心率是高考题中的热点题型之一曲线的离心率是高考题中的热点题型之一,,其解法为充分利用其解法为充分利用: : (1)(1)椭圆的离心率椭圆的离心率e =ac ∈(0,1) (e 越大则椭圆越扁越大则椭圆越扁); );(2) (2) 双曲线的离心率双曲线的离心率e =ac ∈(1, (1, +∞+∞+∞) (e ) (e 越大则双曲线开口越大越大则双曲线开口越大). ).结合有关知识来解题结合有关知识来解题. .例4.(2008年全国卷)文(年全国卷)文(44)理()理(44)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焦点是(4,0)-,(4,0),则双曲线方程为双曲线方程为A .221412x y -=B .221124x y -=C .221106x y -= D .221610x y -=考查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离心率以及焦点等基本概念. 解答过程:解答过程: 2,4,ce c a=== 所以22,12.a b \==故选(A). 小结: 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离心率以及焦点等基本概念,要注意认真掌握.尤其对双曲线的焦点位置和双曲线标准方程中分母大小关系要认真体会. 例5.(2008年广东卷)已知双曲线9322=-y x ,则双曲线右支上的点P 到右焦点的距离与点P 到右准线的距离之比等于(到右准线的距离之比等于( )A. 2B.332 C. 2 D.4 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性质和离心率e =ac∈(1, +∞) 的有关知识的应用能力. 解答过程:依题意可知解答过程:依题意可知 3293,322=+=+==b a c a . 考点4.4.求最大求最大求最大((小)值求最大求最大((小)值, , 是高考题中的热点题型之一是高考题中的热点题型之一其解法为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或利用不等式求最大(小)值:特别是特别是,,一些题目还需要应用曲线的几何意义来解答一些题目还需要应用曲线的几何意义来解答. .例6.(2006年山东卷年山东卷))已知抛物线y 22=4x,=4x,过点过点P(4,0)P(4,0)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x 1,y 1),B(x 2,y 2)两点,则y 12+y 22的最小值是的最小值是 . 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利用不等式求最大(小)值的方法. 解:设过点P(4,0)的直线为()()224,8164,y k x k x x x =-\-+=()()122222222122284160,8414416232.k x k x k k y y x x k k \-++=+æö\+=+=´=+³ç÷èø 故填32. 考点5 5 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圆锥曲线第一定义中的限制条件、圆锥曲线第二定义的统一性,都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的解题技巧要熟记于心. 例7.(2007年广东卷文)年广东卷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心在第二象限、半径为22的圆C 与直线y=x 相切于坐标原点O.椭圆9222y ax +=1与圆C 的一个交点到椭圆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0. (1)求圆C 的方程;的方程;(2)试探究圆C 上是否存在异于原点的点Q ,使Q 到椭圆右焦点F 的距离等于线段OF 的长.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查目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椭圆等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运算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推理运算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过程] (1) 设圆C 的圆心为的圆心为 (m, n) 则,222,m n n =-ìïí×=ïî 解得2,2.m n =-ìí=î所求的圆的方程为所求的圆的方程为 22(2)(2)8x y ++-= (2) 由已知可得由已知可得 210a = , 5a =. 椭圆的方程为椭圆的方程为 221259x y += , 右焦点为右焦点为 F( 4, 0) ; 假设存在Q 点()222cos ,222sin q q -++使QF OF =, ()()22222cos 4222sin 4q q-+-++=.整理得整理得 s i n 3c o s 22q q=+, 代入代入 22sin cos 1q q +=. 得:210cos 122cos 70q q ++= , 122812222cos 11010q -±-±==<-.因此不存在符合题意的Q 点. 例8.(2007年安徽卷理)年安徽卷理)如图,曲线G 的方程为)0(22³=y x y .以原点为圆心,以)0(>t t 为半径的圆分别与曲线G 和y 轴的轴的 正半轴相交于正半轴相交于 A 与点B. 直线直线 AB 与 x 轴相交于点C. (Ⅰ)求点(Ⅰ)求点 A 的横坐标的横坐标 a 与点与点 C 的横坐标c 的关系式;的关系式;(Ⅱ)设曲线G 上点D 的横坐标为2+a ,求证:直线CD 的斜率为定值. [考查目的]本小题综合考查平面解析几何知识,主要涉及平面直角坐标素中的 两点间距离公式、直线的方程与斜率、抛物线上的点与曲线方程的关系 ,考查运算能力与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过程](I )由题意知,).2,(a a A 因为.2,||22t a a t OA =+=所以 由于.2,02a a t t +=>故有 (1)由点B (0,t ),C (c ,0)的坐标知,直线BC 的方程为.1=+t y c x又因点A 在直线BC 上,故有,12=+ta c a将(1)代入上式,得,1)2(2=++a a a ca 解得解得 )2(22+++=a a c . (II )因为))2(22(++a a D ,所以直线CD 的斜率为的斜率为1)2(2)2(2))2(22(2)2(22)2(2-=+-+=+++-++=-++=a a a a a a c a a k CD ,所以直线CD 的斜率为定值. 例9.已知椭圆2222x y E :1(a b 0)a b +=>>,AB 是它的一条弦,M(2,1)是弦AB 的中点,若以点M(2,1)为焦点,椭圆E 的右准线为相应准线的双曲线C 和直线AB 交于点N(4,1)-,若椭圆离心率e 和双曲线离心率1e 之间满足1ee 1=,求:,求: (1)椭圆E 的离心率;(2)双曲线C 的方程. 解答过程:(1)设A 、B 坐标分别为1122A(x ,y ),B(x ,y ),则221122x y 1a b+=,222222x y 1a b +=,二式相减得:,二式相减得: 21212AB 21212y y (x x )b k x x (y y )a -+==-=-+2MN 22b 1(1)k 1a 24---===--, 所以2222a 2b 2(a c )==-,22a 2c =, 则c2e a 2==;(2)椭圆E 的右准线为22a(2c)x 2c cc===,双曲线的离心率11e 2e==, 设P(x,y)是双曲线上任一点,则:是双曲线上任一点,则: 22(x 2)(y 1)|PM |2|x 2c ||x 2c |-+-==--,两端平方且将N(4,1)-代入得:c 1=或c 3=,当c 1=时,双曲线方程为:22(x 2)(y 1)0---=,不合题意,舍去;,不合题意,舍去;当c 3=时,双曲线方程为:22(x 10)(y 1)32---=,即为所求. 小结:(1)“点差法”是处理弦的中点与斜率问题的常用方法;“点差法”是处理弦的中点与斜率问题的常用方法; (2)求解圆锥曲线时,若有焦点、准线,则通常会用到第二定义. 考点6 利用向量求曲线方程和解决相关问题利用向量求曲线方程和解决相关问题利用向量给出题设条件,可以将复杂的题设简单化,便于理解和计算.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例10.(2008年山东卷)双曲线C 与椭圆22184x y +=有相同的焦点,直线y=x 3为C 的一条渐近线. (1)求双曲线C 的方程;的方程;(2)过点P(0,4)的直线l ,交双曲线C 于A,B 两点,交x 轴于Q 点(Q 点与C 的顶点不重合)当12PQ QA QB l l ==,且3821-=+l l 时,求Q 点的坐标. 考查意图: 本题考查利用直线、椭圆、双曲线和平面向量等知识综合解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程和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过程:(Ⅰ)设双曲线方程为22221x y a b -=, 由椭圆22184x y +=,求得两焦点为(2,0),(2,0)-,\对于双曲线:2C c =,又3y x =为双曲线C 的一条渐近线的一条渐近线\3ba = 解得解得 221,3ab ==,\双曲线C 的方程为2213y x -=(Ⅱ)解法一:(Ⅱ)解法一: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k 存在且不等于零. 设l 的方程:114,(,)y kx A x y =+,22(,)B x y ,则4(,0)Q k -. 1PQ QA l = ,11144(,4)(,)x y kkl \--=+. 111111114444()44x k k x k k y y l l l l ì=--ìï-=+ïï\Þííïï-==-îïî 11(,)A x y 在双曲线C 上,上,\2121111616()10k l l l +--=. \222211161632160.3k k l l l ++--=\2221116(16)32160.3k k l l -++-=同理有:2222216(16)32160.3k k l l -++-=若2160,k -=则直线l 过顶点,不合题意.2160,k \-¹12,l l \是二次方程22216(16)32160.3k x x k -++-=的两根. 122328163k l l \+==--,24k \=,此时0,2k D >\=±. \所求Q 的坐标为(2,0)±. 解法二: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k 存在且不等于零存在且不等于零 设l 的方程,11224,(,),(,)y kx A x y B x y =+,则4(,0)Q k-. 1PQ QA l = , Q \分PA的比为1l . 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1111111111144(1)14401x x k k y y l l l l l l l ìì-==-+ïï+ïï®íí+ïï=-=ïï+îî下同解法一下同解法一解法三: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k 存在且不等于零存在且不等于零 设l 的方程:11224,(,),(,)y kx A x y B x y =+,则4(,0)Q k-. 12PQ QA QB l l == , 111222444(,4)(,)(,)x y x y kkkl l \--=+=+. 11224y y l l \-==, 114y l \=-,224y l =-,又1283l l +=-,121123y y \+=,即12123()2y y y y +=. 将4y kx =+代入2213y x -=得222(3)244830k y y k --+-=. 230k -¹ ,否则l 与渐近线平行. 212122224483,33k y y y y k k -\+==--. 222244833233k k k -\´=´--.2k \=±(2,0)Q \±. 解法四:由题意知直线l 得斜率k 存在且不等于零,设l 的方程:4y kx =+,1122(,),(,)A x y B x y ,则4(,0)Q k- 1PQ QA l = ,11144(,4)(,)x y kkl \--=+. \1114444k kx x kl -==-++.同理同理 1244kx l =-+. 1212448443kx kx l l +=--=-++. 即 2121225()80k x x k x x +++=. (*)又 22413y kx y x =+ìïí-=ïî消去y 得22(3)8190k x kx ---=. 当230k -=时,则直线l 与双曲线得渐近线平行,不合题意,230k -¹. 由韦达定理有:由韦达定理有: 12212283193k x x k x x k ì+=ïï-íï=-ï-î代入(*)式得)式得24,2k k ==±. \所求Q 点的坐标为(2,0)±. 例11.(2007年江西卷理)年江西卷理)设动点P 到点A(-l ,0)和B(1,0)的距离分别为d 1和d 2, ∠APB =2θ,且存在常数λ(0<λ<1=,使得d 1d 2 sin 2θ=λ. (1)证明:动点P 的轨迹C 为双曲线,并求出C 的方程;的方程;(2)过点B 作直线交双曲线C 的右支于M 、N 两点,试确定λ的范围, 使OM ·ON =0,其中点O 为坐标原点.为坐标原点.[考查目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双曲线等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考查综合 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运算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运算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过程]解法1:(1)在PAB △中,2AB =,即222121222cos2d d d d q =+-,2212124()4sin d d d d q =-+,即2121244sin 212d d d d q l -=-=-<(常数),点P 的轨迹C 是以A B ,为焦点,实轴长221a l =-的双曲线.的双曲线.方程为:2211x y l l-=-.(2)设11()M x y ,,22()N x y ,①当MN 垂直于x 轴时,MN 的方程为1x =,(11)M ,,(11)N -,在双曲线上.在双曲线上.即2111511012l l l l l -±-=Þ+-=Þ=-,因为01l <<,所以512l -=. ②当MN 不垂直于x 轴时,设MN 的方程为(1)y k x =-.由2211(1)x y y k x l lì-=ï-íï=-î得:2222(1)2(1)(1)()0k x k x k l l l l l éù--+---+=ëû, 由题意知:2(1)0k l l éù--¹ëû,所以21222(1)(1)k x x k l l l --+=--,2122(1)()(1)k x x k l l l l --+=--. 于是:22212122(1)(1)(1)k y y k x x kl l l =--=--.因为0=×ON OM ,且M N ,在双曲线右支上,所以在双曲线右支上,所以 2121222122212(1)0(1)5121011231001x x y y k x x k x x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l -ì+=ì-ì=ï>-ïïï+-+>ÞÞÞ<<+--íííïïï>+->>îîï-î. 由①②知,51223l -<≤.解法2:(1)同解法1 (2)设11()M x y ,,22()N x y ,,MN 的中点为00()E x y ,. ①当121x x ==时,221101MB l l l l l=-=Þ+-=-,因为01l <<,所以512l -=; ②当12x x ¹时,002222212111111y x k y x y xMN ×-=Þïïîïïíì=--=--l l l l l l . 又001MN BE y k k x ==-.所以22000(1)y x x l l l -=-;由2MON p =∠得222002MN x y æö+=ç÷èø,由第二定义得2212()222MN e x x a æö+-éù=ç÷êúëûèø 22000111(1)211x x x l l ll æö=--=+--ç÷--èø. 所以2220(1)2(1)(1)y x x l l l l -=--+-.于是由22000222000(1),(1)2(1)(1),y x x y x x l l l l l l l ì-=-ïí-=--+-ïî得20(1).23x l l -=-因为01x >,所以2(1)123l l->-,又01l <<,C BA oy x解得:51223l -<<.由①②知51223l -<≤.考点7 利用向量处理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利用向量处理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构造出等式或函数关系,再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求最值,要比只利用解析几何知识建立等量关系容易. 例12.设椭圆E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为33,过点C(1,0)-的直线交椭圆E 于A 、B 两点,且CA2BC = ,求当AOB D 的面积达到最大值时直线和椭圆E 的方程. 解答过程:因为椭圆的离心率为33,故可设椭圆方程为222x 3y t(t 0)+=>,直线方程为my x 1=+,由222x 3y t my x 1ì+=í=+î得:22(2m 3)y 4my 2t 0+-+-=,设1122A(x ,y ),B(x ,y ), 则1224m y y 2m 3+=+…………① 又CA 2BC =,故1122(x 1,y )2(1x ,y )+=---,即12y 2y =-…………②由①②得:128m y 2m 3=+,224m y 2m 3-=+,则AOB 1221m S |y y |6||22m 3D =-=+=66322|m ||m |£+, 当23m 2=,即6m 2=±时,AOB D 面积取最大值,面积取最大值,此时2122222t32m y y 2m 3(2m 3)-==-++,即t 10=,所以,直线方程为6x y 102±+=,椭圆方程为222x 3y 10+=. 小结: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构造等量关系要比利用圆锥曲线的性质构造等量关系容易. 例13.已知P A (x 5,y)=+,PB (x 5,y)=- ,且|P A||P B|6+= , 求|2x 3y 1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答过程:设P(x,y),A(5,0)-,B(5,0),因为|P A ||PB|6+=,且|AB|256=<,所以,动点P 的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长轴长为6的椭圆,的椭圆,椭圆方程为22x y 194+=,令x 3cos ,y 2sin =q =q , 则|2x 3y 12|--=|62cos()12|4pq +-,当cos()14pq +=-时,|2x 3y 12|--取最大值1262+,当cos()14pq +=时,|2x 3y 12|--取最小值1262-. 小结: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可以将复杂的代数运算化为简单的三角运算. 考点8 利用向量处理圆锥曲线中的取值范围问题利用向量处理圆锥曲线中的取值范围问题解析几何中求变量的范围,一般情况下最终都转化成方程是否有解或转化成求函数的值域问题. 例14.(2006年福建卷)年福建卷) 已知椭圆2212x y +=的左焦点为F , O 为坐标原点. (I )求过点O 、F ,并且与椭圆的左准线l 相切的圆的方程;相切的圆的方程; (II )设过点F 且不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两点, 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交于点G ,求点G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考查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椭圆和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椭圆和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 查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考查运算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 解答过程:(I )222,1,1,(1,0),: 2.a b c F l x ==\=-=-圆过点O 、F , \圆心M 在直线12x =-上. 设1(,),2M t -则圆半径13()(2).22r =---=由,OM r =得2213(),22t -+=解得 2.t =±\所求圆的方程为2219()(2).24x y ++±=(II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1)(0),y k x k =+¹代入221,2x y +=整理得2222(12)4220.k x k x k +++-=直线AB 过椭圆的左焦点F ,\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 ylG ABF OF EP DBA Oy x记1122(,),(,),A x y B x y AB 中点00(,),N x y 则21224,21k x x k +=-+AB \的垂直平分线NG 的方程为001().y y x x k-=--令0,y =得222002222211.21212124210,0,2G G k k k x x ky k k k k k x =+=-+=-=-+++++¹\-<<\点G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1(,0).2- 例15.已知双曲线C :2222x y 1(a 0,b 0)a b-=>>,B 是右顶点,F 是右焦点,点A 在x 轴正半轴上,且满足|OA|,|OB|,|OF| 成等比数列,过F 作双曲线C 在第一、三象限的渐近线的垂线l ,垂足为P ,(1)求证:PA OP PA FP ×=×;(2)若l 与双曲线C 的左、右两支分别相交于点D,E ,求双曲线C 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 解答过程:(1)因|OA |,|OB|,|OF| 成等比数列,故22|OB |a|OA |c |OF|== ,即2a A(,0)c , 直线l :ay (x c)b=--,由2a y (x c)a ab b P(,)bc c y xa ì=--ïïÞíï=ïî, 故:22ab a ab b ab PA (0,),OP (,),FP (,)c c c c c =-==-,则:222a b PA OP PA FP c×=-=×,即PA OP PA FP ×=× ;(或P A (OP FP)P A (PF PO)P A OF 0×-=×-=×=,即PA OP PA FP ×=× ) (2)由44422222222222222ay (x c)a a a c (b )x 2cx (a b )0b b b b b x a y a b ì=--ïÞ-+-+=íï-=î,由4222212422a c (a b )b x x 0a b b -+=<-得:4422222b a b c a a e 2e 2.>Þ=->Þ>Þ>(或由DFDO k k >Þa bb a->-Þ2222222222b c a a e 2e 2=->Þ>Þ>)小结:向量的数量积在构造等量关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向量的数量积在构造等量关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要运用数量积,而要运用数量积,必须先恰当地求出各个点的坐标. 例16.已知a (x,0)= ,b (1,y)=,(a 3b)(a 3b)+^- ,(1)求点P(x,y)的轨迹C 的方程;的方程;(2)若直线y kx m(m 0)=+¹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D(0,1)-,且|AD ||BD |=, 试求m 的取值范围. 解答过程:(1)a 3b +=(x,0)3(13(1,,y)(x 3,3y)+=+,a 3b -=(x,0)3(13(1,,y)(x 3,3y)-=--, 因(a 3b)(a 3b)+^- ,故(a 3b)(a 3b)0+×-=,即22(x 3,3y)(x 3,3y)x 3y 30+×--=--=,故P 点的轨迹方程为22x y 13-=. (2)由22y kx mx 3y 3=+ìí-=î得:222(13k )x 6kmx 3m 30----=, 设1122A(x ,y ),B(x ,y ),A 、B 的中点为00M(x ,y )则22222(6km)4(13k )(3m 3)12(m 13k )0D =----=+->,1226km x x 13k +=-,1202x x 3km x 213k +==-,002my kx m 13k=+=-, 即A 、B 的中点为223km m(,)13k 13k --, 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为:22m 13kmy ()(x )13k k 13k -=----, 将D(0,1)-的坐标代入,化简得:24m 3k 1=-,PQCBA xy O则由222m 13k 04m 3k 1ì+->ïí=-ïî得:2m 4m 0->,解之得m 0<或m 4>,又24m 3k 11=->-,所以1m 4>-, 故m 的取值范围是1(,0)(4,)4-+¥ . 小结:求变量的范围,要注意式子的隐含条件,否则会产生增根现象. 考点9 利用向量处理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利用向量处理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存在性问题,其一般解法是先假设命题存在,用待定系数法设出所求的曲线方程或点的坐标,再根据合理的推理,若能推出题设中的系数,则存在性成立,否则,不成立. 例17.已知A,B,C 是长轴长为4的椭圆上的三点,点A 是长轴的一个顶点,BC 过椭圆的中心O ,且AC BC 0×= ,|BC|2|AC|=, (1)求椭圆的方程;)求椭圆的方程;(2)如果椭圆上的两点P ,Q 使PCQ Ð的平分线垂直于OA ,是否总存在实数λ,使得PQ λAB =?请说明理由;请说明理由;解答过程:(1)以O 为原点,OA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轴建立 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2,0),设椭圆方程为222x y14b+=,不妨设C 在x 轴上方,轴上方,由椭圆的对称性,|BC|2|AC|2|OC||AC||OC|==Þ= ,又AC BC 0×=AC OC Þ^,即ΔOCA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A(2,0)得:C(1,1),代入椭圆方程得:24b 3=, 即,椭圆方程为22x 3y 144+=; (2)假设总存在实数λ,使得PQ λAB =,即AB //PQ ,由C(1,1)得B(1,1)--,则AB 0(1)1k 2(1)3--==--,若设CP :y k(x 1)1=-+,则CQ :y k(x 1)1=--+,由22222x 3y 1(13k )x 6k(k 1)x 3k 6k 1044y k(x 1)1ì+=ïÞ+--+--=íï=-+î, 由C(1,1)得x 1=是方程222(13k )x 6k(k 1)x 3k 6k 10+--+--=的一个根,的一个根,由韦达定理得:2P P 23k 6k 1x x 113k --=×=+,以k -代k 得2Q 23k 6k 1x 13k+-=+, 故P Q P Q PQ P Q P Q yy k(x x )2k 1k x x x x 3-+-===--,故AB //PQ , 即总存在实数λ,使得PQ λAB =. 评注:此题考察了坐标系的建立、待定系数法、椭圆的对称性、向量的垂直、向量的共线及探索性问题的处理方法等,是一道很好的综合题. 考点10 利用向量处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问题利用向量处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问题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关系问题,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关系问题,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是把直线的方程和曲线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是把直线的方程和曲线的方程组成方程组,进一进一步来判断方程组的解的情况,但要注意判别式的使用和题设中变量的范围. 例18.设G 、M 分别是ABC D 的重心和外心,A(0,a)-,B(0,a)(a 0)>,且GM AB =l ,(1)求点C 的轨迹方程;的轨迹方程;(2)是否存在直线m ,使m 过点(a,0)并且与点C 的轨迹交于P 、Q 两点,且OPOQ 0×= 若存在,求出直线m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过程:(1)设C(x,y),则x yG(,)33, 因为GM AB =l ,所以GM //AB ,则xM(,0)3,由M 为ABC D 的外心,则|MA ||MC |=,即2222x x ()a (x)y 33+=-+,整理得:2222x y 1(x 0)3a a+=¹;(2)假设直线m 存在,设方程为y k(x a)=-,由2222y k(x a)x y 1(x 0)3aa =-ìïí+=¹ïî得:22222(13k )x 6k ax 3a (k 1)0+++-=,设1122P(x ,y ),Q(x ,y ),则21226k a x x 13k +=+,221223a (k 1)x x 13k -=+,22212121212y y k (x a )(x a )k [x x a (x x )a ]=--=-++=2222k a 13k-+, 由OP OQ 0×=得:1212x x y y 0+=,即2222223a (k 1)2k a13k 13k --+=++,解之得k 3=±,又点(a,0)在椭圆的内部,直线m 过点(a,0),故存在直线m ,其方程为y 3(x a)=±-. 小结:(1)解答存在性的探索问题,一般思路是先假设命题存在,再推出合理或不合理的结果,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2)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关系问题,一般最终都转化成直线的方程和圆锥曲线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的求解问题. 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如果双曲线经过点(6,3),且它的两条渐近线方程是1y x 3=±,那么双曲线方程是(),那么双曲线方程是()A .22x y 1369-= B .22x y 1819-= C .22x y 19-= D .22x y 1183-= 2.已知椭圆2222x y 13m 5n +=和双曲线2222x y 12m 3n-=有公共的焦点,那么双曲线的的渐近线方程为(为( ) A.15x y 2=± B. 15y x2=± C. 3x y 4=± D. 3y x 4=± 3.已知12F ,F 为椭圆2222x y 1(a b 0)a b+=>>的焦点,M 为椭圆上一点,1MF 垂直于x 轴,轴, 且12FMF 60Ð=°,则椭圆的离心率为(,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12 B.22 C.33 D.324.二次曲线22x y 14m+=,当m [2,1]Î--时,该曲线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是(的取值范围是( )A.23[,]22B. 35[,]22C.56[,]22D. 36[,]225.直线m 的方程为y kx 1=-,双曲线C 的方程为22x y 1-=,若直线m 与双曲线C 的右支相交于不重合的两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的取值范围是( )A.(2,2)-B.(1,2)C.[2,2)-D.[1[1,,2)6.已知圆的方程为22x y 4+=,若抛物线过点A(1,0)-,B(1,0),且以圆的切线为准线,则抛物线的焦点的轨迹方程为(抛物线的焦点的轨迹方程为( ) A. 22xy1(y0)34+=¹B. 22x y 1(y 0)43+=¹ C. 22x y 1(x 0)34-=¹ D. 22x y 1(x 0)43-=¹二、填空题二、填空题7.已知P 是以1F 、2F 为焦点的椭圆)0(12222>>=+b a by ax 上一点,若021=×PF PF 21tan 21=ÐF PF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______________ . 8.已知椭圆x 2+2y 2=12,A 是x 轴正方向上的一定点,轴正方向上的一定点,若过点若过点A ,斜率为1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3134,点A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 . 9.P 是椭圆22x y 143+=上的点,12F ,F 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设12|PF ||PF |k ×=,则k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______________ . 10.给出下列命题:.给出下列命题:①圆22(x 2)(y 1)1++-=关于点M(1,2)-对称的圆的方程是22(x 3)(y 3)1++-=;F 2F 1A 2A 1PNM oy x FQoyx②双曲线22x y 1169-=右支上一点P 到左准线的距离为18,那么该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292;③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坐标轴,且经过点(4,3)--的抛物线方程只能是29y x 4=-;④P 、Q 是椭圆22x 4y 16+=上的两个动点,O 为原点,直线OP ,OQ 的斜率之积为14-,则22|OP ||OQ|+等于定值20 . 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 .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11.已知两点A(2,0),B(2,0)-,动点P 在y 轴上的射影为Q ,2PA PB 2PQ ×=, (1)求动点P 的轨迹E 的方程;的方程;(2)设直线m 过点A ,斜率为k ,当0k 1<<时,曲线E 的上支上有且仅有一点C 到直线m 的距离为2,试求k 的值及此时点C 的坐标. 12.如图,1F (3,0)-,2F (3,0)是双曲线C 的两焦点,直线4x 3=是双曲线C 的右准线,12A ,A是双曲线C 的两个顶点,点P 是双曲线C 右支上异于2A 的一动点,直线1A P 、2A P 交双曲线C 的右准线分别于M,N 两点,两点, (1)求双曲线C 的方程;的方程;(2)求证:12FM F N × 是定值. 13.已知OFQ D 的面积为S ,且OFFQ 1×= ,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 (1)若1S 2=,|OF|2= ,求直线FQ 的方程;的方程;(2)设|OF|c(c 2)=³,3S c 4=,若以O 为中心,F 为焦点的椭圆过点Q ,求当|OQ |取得最小值时的椭圆方程. 14.已知点H(3,0)-,点P 在y 轴上,点Q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M 在直线PQ 上,且满足HP PM 0×= ,3PM MQ 2=-,BAMQ E T HP o yx(1)当点P 在y 轴上移动时,求点M 的轨迹C ;(2)过点T(1,0)-作直线m 与轨迹C 交于A 、B 两点,若在x 轴上存在一点0E(x ,0),使得ABE D 为等边三角形,求0x 的值. 15.已知椭圆)0(12222>>=+b a b y a x 的长、短轴端点分别为A 、B ,从此椭圆上一点M 向x 轴作垂线,恰好通过椭圆的左焦点1F ,向量AB 与OM 是共线向量.是共线向量. (1)求椭圆的离心率e ;(2)设Q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是椭圆上任意一点, 1F 、2F 分别是左、右焦点,求∠21QF F 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16.已知两点M (-1,0),N (1,0)且点P 使NPNM PN PM MN MP ×××,,成公差小于零的等差数列,数列, (Ⅰ)点P 的轨迹是什么曲线?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Ⅱ)若点P 坐标为),(00y x ,q 为PN PM 与的夹角,求tan θ.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 1.C .提示,设双曲线方程为提示,设双曲线方程为11(x y)(x y)33+-=l ,将点(6,3)代入求出l 即可. 2.D .因为双曲线的焦点在因为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故椭圆焦点为22(3m 5n ,0)-,双曲线焦点为22(2m 3n ,0)+,由22223m 5n 2m 3n -=+得|m |22|n |=,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为6|n |3y x 2|m |4=±=± . 3.C .设1|MF |d =,则2|MF |2d =,12|FF |3d =,11212|FF |c 2c 3d3e a2a|MF ||MF |d 2d 3=====++ . 4.C .曲线为双曲线,且曲线为双曲线,且512>,故选C ;或用2a 4=,2b m =-来计算. 5.B .将两方程组成方程组,利用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不等式组将两方程组成方程组,利用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不等式组. 6.B .数形结合,利用梯形中位线和椭圆的定义数形结合,利用梯形中位线和椭圆的定义. 二.7.解:设c 为为椭圆半焦距,∵021=×PF PF ,∴21PF PF ^ . 又21tan 21=ÐF PF ∴ïïïîïïïíì==+=+212)2(122122221PF PF a PF PF c PF PF解得:255()93,cc e aa === . 选D . 8. 解:设A (x 0,0)(x 0>0),则直线l 的方程为y=x-x 0,设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P (x 1,y 1),Q (x 2、y 2),由,由 y=x-x 0 可得3x 2-4x 0x+2x 02-12=0, x 22+2y 22=12 34021x x x =+,31222021-=×x x x ,则,则 2020221221212363234889164)(||x x xx x x x x x -=--=-+=-.∴||13144212x x x -×+=,即202363223144x -××=. ∴x 02=4,又x 0>0,∴x 0=2,∴A (2,0).9.1;22212k |PF ||PF |(a ex)(a ex)a e x =×=+-=- . 10.②④. 三. 11.解(1)设动点P 的坐标为(x,y),则点Q(0,y),PQ (x,0)=-,P A (2x,y)=-- ,PB (2x,y)=---,22P A PB x 2y ×=-+ ,因为2PA PB 2PQ ×= ,所以222x 2y 2x -+=,即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y x 2-=; (2)设直线m :y k(x 2)(0k 1)=-<<,依题意,点C 在与直线m 平行,且与m 之间的距离为2的直线上,的直线上, 设此直线为1m :y kx b =+,由2|2k b |2k 1+=+,即2b 22kb 2+=,……①把y kx b =+代入22y x 2-=,整理得:222(k 1)x 2kbx (b 2)0-++-=,则22224k b 4(k 1)(b 2)0D =---=,即22b 2k 2+=,…………②由①②得:25k 5=,10b 5=,此时,由方程组222510y x C(22,10)55y x 2ì=+ïÞíï-=î . 12.解:(1)依题意得:c 3=,2a4c 3=,所以a 2=,2b 5=,所求双曲线C 的方程为22x y145-=;(2)设00P(x ,y ),11M(x ,y ),22N(x ,y ),则1A (2,0)-,2A (2,0),100A P (x 2,y )=+ ,200A P (x 2,y )=- ,1110A M (,y )3= ,222A N (,y )3=- , 因为1A P 与1A M 共线,故01010(x 2)y y 3+=,01010y y 3(x 2)=+,同理:0202y y 3(x 2)=--, 则1113F M (,y )3= ,225F N (,y )3=-, 所以12FM F N ×=1265y y 9-+=202020y 6599(x 4)---=20205(x 4)206541099(x 4)-´--=-- . 13.解:(1)因为|OF|2= ,则F(2,0),OF (2,0)=,设00Q(x ,y ),则00FQ (x 2,y )=- ,0OF FQ 2(x 2)1×=-= ,解得05x 2=,由0011S |OF ||y ||y |22=×== ,得01y 2=±,故51Q(,)22±,所以,PQ 所在直线方程为y x 2=-或y x 2=-+;(2)设00Q(x ,y ),因为|OF|c(c 2)=³,则00FQ (x c,y )=- ,)))设椭圆方程为22x y a b +=222594a4b í+=ïî所以,椭圆方程为x y106+=MQ 2-)2-Q(,0)3)(x,)22-22(k 2)k -,2(,)k k-2(x )k k k-=--2k=+2E(k+的距离等于3|2221212(x x )(y y )=-+-=22241k 1k k -×+,所以,422231k 21k k |k |-=+,解得:3k 2=±,011x 3= . 15.解:(1)∵a b y c x c F M M 21,),0,(=-=-则,∴acb k OM 2-= . ∵AB OM a b k AB与,-=是共线向量,∴a bac b -=-2,∴b=c,故22=e . (2)设1122121212,,,2,2,FQ r F Q r F QF r r a F F c q ==Ð=\+==22222221212122121212124()24cos 11022()2r r c r r r r c a a r r r r r r r r q +-+--===-³-=+ 当且仅当21r r =时,cos θ=0,∴θ]2,0[pÎ . 16.解:(Ⅰ)记P (x,y ),由M (-1,0)N (1,0)得)得(1,),PM MP x y =-=--- ),1(y x NP PN ---=-=, )0,2(=-=NM MN . 所以所以 )1(2x MN MP +=× . 122-+=×y x PN PM , )1(2x NP NM -=× . 于是,于是, NP NM PN PM MN MP ×××,,是公差小于零的等差数列等价于是公差小于零的等差数列等价于îîïíì<+---++=-+0)1(2)1(2)]1(2)1(2[21122x x x x y x 即 îíì>=+0322x y x . 所以,点P 的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3为半径的右半圆. (Ⅱ)点P 的坐标为),(00y x 。
数学学习总结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与解题技巧
数学学习总结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与解题技巧数学学习总结: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与解题技巧数学作为一门普适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解析几何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运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理论性。
在我们的学习中,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以及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一、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它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组成,分别为x轴和y轴。
我们可以通过坐标来定位平面上的点,x轴上的坐标值表示横坐标,y轴上的坐标值表示纵坐标。
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和斜率公式,我们能够解决很多与直线、点、图形等相关的问题。
二、直线和曲线的方程解析几何中,直线和曲线的方程是我们研究和解题的关键。
对于一条直线,我们可以通过一般式方程、点斜式方程、两点式方程等不同形式来表示,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来确定直线的方程。
对于曲线,如圆、抛物线、椭圆等,我们可以通过对称性、距离公式、焦点等性质来确定其方程。
三、直线和曲线的性质了解直线和曲线的性质是解析几何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例如,我们需要知道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与直线方程的关系,直线的斜率为正、负、0或不存在时的特点等。
对于曲线来说,我们需要了解其对称性、切线和法线的性质,以及与坐标系轴交点等。
这些性质的掌握对于解题过程中的分析和推导非常有帮助。
解析几何的解题技巧:一、几何图形的转化在解析几何的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将几何图形转化为直线或曲线的方程,从而利用方程的性质解题。
例如,对于一个三角形,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顶点坐标,利用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或两点式方程,将其边的关系转化为方程的关系,从而得到所求的结果。
二、适当引入参数在解析几何的解题过程中,我们有时可以适当引入参数,通过参数的设定,使得问题的求解更加简化。
例如,在研究两条直线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假设一条直线上的某一点作为参数,从而通过参数方程来表示这条直线,从而简化问题的解答。
高考数学如何应对解析几何的难题
高考数学如何应对解析几何的难题解析几何是高考数学中一个相对较为复杂和困难的知识点,无论是平面解析几何还是空间解析几何,都需要同学们具备较高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够顺利解决问题。
在高考中,解析几何常常是一道能够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数学知识与技巧的题目,因此,如何应对解析几何的难题成为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为同学们介绍高考数学解析几何题目的解题技巧与策略。
一、充分理解题意在解析几何的难题中,题目通常会给出一定的几何条件或图形描述,并要求求解一些未知的几何性质或者计算一些几何量。
因此,同学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与题目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二、熟练掌握基本几何定理与公式解析几何的难题往往需要建立几何模型,运用几何定理和公式来求解。
因此,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的几何定理与公式,例如平面解析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关系、直线与直线的关系、平面与平面的关系等,还有空间解析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关系、直线与平面的关系、平面与平面的关系等。
只有当我们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几何定理与公式,才能在解析几何的题目中游刃有余。
三、灵活应用坐标系在解析几何的题目中,坐标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可以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更加方便理解和计算。
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直角坐标系和参数方程两种坐标系的应用,能够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坐标系,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四、细心分析图形性质在解析几何的题目中,图形性质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同学们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利用已知信息推导出更多的图形性质,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线索。
同时,同学们还需要判断出哪些性质是关键性质,哪些是次要性质,避免陷入无用的计算中。
五、多做题,总结经验解析几何需要一定的练习积累,通过多做题目,可以更加熟悉各种典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总结分析,归纳各种解题的模式,形成自己的解题经验。
(完整版)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方法与策略分析
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方法与策略高三数学复习的目的. 一方面是回顾已学过的数学知识. 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学生不会仅仅满足于对数学知识的简单重复. 而是有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的需求. 如数学知识蕴涵的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之间本质联系等等. 所以高三数学复习既要“温故” . 更要“知新” . 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又能促使学生不断提出问题. 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进而培养学生问题研究的能力.以“圆锥曲线与方程”内容为主的解题思想思路、方法与策略是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 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每年的高考卷中.一般有两道选择或填空题以及一道解答题. 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 而解答题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的考查.重视对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 求轨迹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考查.解析几何在高考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通过以圆锥曲线为主要载体.与平面向量、导数、数列、不等式、平面几何等知识进行综合.结合数学思想方法.并与高等数学基础知识融为一体.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其设问形式新颖、有趣、综合性很强.基于解析几何在高考中重要地位.这一板块知识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在高三复习中一块“难啃的骨头” .所以研究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方法与策略.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这样三位一体的拓展型变式教学.是老师和同学们在高三复习一起攻坚的主题之一.本文尝试以笔者在实际高三复习教学中.在教辅教参和各类考试中遇到的几道题目来谈谈解析几何解题思路和方法策略.一、一道直线方程与面积最值问题的求解和变式例1 已知直线l 过点(2,1)M - .若直线l 交x 轴负半轴于A.交y 轴正半轴于B.O 为坐标原点.(1)设AOB ∆的面积为S .求S 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直线l 的方程;(2)求OA OB +最小值; (3)求M MA B ⋅最小值.解:方法一:∵直线l 交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设直线l 的方程为(2)1(0)y k x k =++>.∴)(0,12kk A -- )12,0(+k B . (1)∴422122)12(2≥++=+=kk k k S , ∴当1)22=k (时.即412=k .即 21=k 时取等号.∴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221+=x y .(2)3223211221+≥++=+++=+k k k k OB OA .当且仅当22k =时取等号; (3)4212)1)(11(24411222222≥++=++=+⋅+=⋅k k k k k k MB MA . 当且仅当1k =时取等号;方法二:设直线截距式为)0,0(1><=+b a b y a x .∵过点(2,1)M -.∴112=+-ba (1)∵abb a -≥+-=22121. ∴822≥-⇒≥-ab ab .∴42121≥-==∆ab b a S AOB ; (2)322)2(3))(12(+≥+-=+-+-=+-=+=+ba ab b a b a b a b a OB OA ; (3)5)12)(2(52)1()2(2-+-+-=-+-=-++-=⋅-=⋅ba b a b a b a MB MA MB MA 422≥-+-=ab b a . (3)方法三: θsin 1=MA .θcos 2=MB . ∴42sin 4cos sin 2≥==⋅θθθMB MA .当且仅当12sin =θ时最小.∴4πθ=.变式1:原题条件不变.(1)求△AOB 的重心轨迹;(2)求△AOB 的周长l 最小值.解:(1)设重心坐标为(,)x y .且(,0)A a .(0,)B b .则3a x =.3b y =.又∵112=+-ba .∴13132=+-y x . ∴2332312332)23(3123+-=+-+=+=x x x x x y .该重心的轨迹为双曲线一部分; (2)令直线AB 倾斜角为θ.则20πθ<<.又(2,1)M -.过M 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垂足为,E F , 则θsin 1=MA . θcos 2=MB .θtan 1=AE .θtan 2=BF ∴)20(tan 2tan 1cos 2sin 13πθθθθθ<<++++=l 2sin 2cos )2cos 2(sin22cos 2sin 22cos 23cos )sin 1(2sin cos 132222θθθθθθθθθθθ-+++=++++=)420(12cot )2cot 1(22cot 3πθθθθ<<-+++=. 令12cot-=θt . 则t>0. ∴周长10)2(213≥++++=t t t l ∴32cot 212cot =⇒=-θθ。
解析几何大题
解析几何大题(原创版)目录1.解析几何大题的概述2.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思路3.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技巧4.解析几何大题的例题解析5.总结正文解析几何大题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高考数学中的热点题型。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解析几何知识和解题能力,包括对解析几何概念的理解,对解析几何方法的应用,以及对解析几何题目的解析能力。
一、解析几何大题的概述解析几何大题主要涉及到解析几何中的直线、圆、椭圆、双曲线等几何图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种题型的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思路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确定题目要求的解。
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解的问题。
3.根据已知条件,运用解析几何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
4.得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验证。
三、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技巧解析几何大题的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解析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有深入的理解,熟练掌握解析几何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灵活运用解析几何中的几何方法、代数方法和几何与代数的结合方法。
3.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思路的清晰和逻辑的严密,避免因为粗心大意而造成错误。
四、解析几何大题的例题解析例如,解析几何中的一道经典题目:已知直线 l:y=2x+1,圆 O:(x-1)+(y-2)=5,求直线 l 与圆 O 的交点。
解:首先,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列出直线 l 和圆 O 的方程。
然后,通过解析几何中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直线 l 和圆 O 的交点。
五、总结解析几何大题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常见的解题思路
解析几何大题常见的解题思路1.a b ⋅⇒若有模长,角度⇒cos a b θ⋅2.a b ⋅⇒若有坐标或动点⇒1212x x y y ⋅+⋅3.a b ⊥ OA OB ⊥ OA OB AB +=以A 、B 为直径的圆过原点 联立1,找韦达 0OA OB ⋅= 构造齐二次方程 OA OB ⊥垂直平分 2NP NQ =且0GP NQ ⋅=()BABCBA BC λ+ 菱形菱形 ()0OA OB AB +⋅=P ∃使得PA PB =(等腰三角形)CA CB ⊥ 向量表达,坐标运算,直接变换,联立找韦达。
4.共线/平行 共线 AP PB λ= 定比分点平行 几何 相似三角形代数 斜率相等设k5.方向向量 (,)n m n k m⇔= 6.按向量a 平移 (,)a m n 理解为 横坐标上平移m ,x →左加右减 纵坐标上平移n ,y →上减下加7.三角形各心 ①外心⇔中垂线交点 垂分线套路中点 普通 中点坐标公式椭圆 22AB b x k a y =-中中弦中点 点差法 双曲线 22AB b x k a y =中中抛物线AB p k y =中PA PB PC == ②内心⇒角分线交点⇒角分线定理 AB BD AC DC λ== 定比分点 (图1)角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点到直线的距离 去绝对值法则 D 在BAC ∠的平分线上()AB AC AD AB AC λ=+ 菱形③重心 中线交点⇒中线定理 22222()AB AC AD BD +=+(图2) 识别 1()3OG OA OB OC =++0GA GB GC ++=定比分点公式 ④重心 HA HB HA HC HB HC ⋅=⋅=⋅垂直(三种常见现象,见3)8.面积 2221()2S a b a b =-⋅222()S a b a b =-⋅。
解析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
解析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
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空间中点、线、面等几何对象在坐标系中的表示和性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析几何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1. 求轨迹方程:给定一些条件,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解题方法包括直接法、参数法、代入法等。
2. 判断位置关系:判断两条直线、两个圆、两条圆锥曲线等是否相交、相切、相离。
解题方法包括联立方程组消元法、判别式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法等。
3. 求弦长、面积、体积等:给定一个几何对象,求其长度、面积、体积等。
解题方法包括公式法、参数法、极坐标法等。
4. 求最值:给定一个几何对象,求其长度的最大值、最小值等。
解题方法包括导数法、不等式法、极坐标法等。
5. 证明不等式:通过几何图形证明不等式。
解题方法包括构造法、极坐标法、数形结合法等。
6. 探索性问题:通过观察、猜想、证明等方式探索几何对象的性质。
解题方法包括归纳法、反证法、构造法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解析几何题型及其解题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解析几何问题。
同时,需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和限制,以及图形的位置和形状,以便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数学解析几何题解题技巧
数学解析几何题解题技巧解析几何作为高中数学重要的一部分,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解析几何题目通常涉及到点、线、面等几何元素,并结合数学分析的方法进行求解。
解析几何题解题技巧的掌握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数学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析几何题解题的常见技巧和方法。
一、坐标表示法在解析几何中,常常使用坐标表示法来解决问题。
坐标表示法利用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将几何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
在解析几何题目中,常用的坐标表示法包括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等。
直角坐标系是最常见的坐标表示法之一。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用x和y两个坐标轴来表示二维平面上的点。
在解析几何题目中,可以通过设定坐标原点,确定x轴和y轴的正负方向,来表示点的位置。
利用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计算线的斜率、距离等问题,从而解决解析几何题目。
极坐标系是另一种常用的坐标表示法。
在极坐标系中,我们用极径和极角来表示平面上的点。
极径表示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极角表示点与极轴的夹角。
利用极坐标系,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表示圆、曲线等等问题,从而解决解析几何题目。
二、方程表示法方程表示法是解析几何题目中另一个重要的解题方法。
通过建立方程,可以用代数的方法求解几何问题。
在解析几何题目中,常常利用点、线、曲线的方程来表示几何元素的性质和关系。
例如,对于一条直线,可以通过两点式、点斜式、一般式等不同形式的方程来表示。
在解析几何题目中,可以通过已知条件,建立直线的方程,并结合其他几何元素的方程,解得问题的答案。
对于一条曲线,通常可以通过解析几何的知识,建立其方程,并通过求解方程,得到曲线上的点坐标等问题。
在解析几何题目中,方程表示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向量表示法向量表示法是解析几何题目中另一个常用的技巧。
向量表示法利用向量的性质和运算,可以更方便地表示点、线、面等几何元素,从而解决解析几何问题。
在解析几何题目中,常常通过设立向量的起点和终点,来表示点或线段。
数学几何与解析几何题解题技巧总结
数学几何与解析几何题解题技巧总结数学几何和解析几何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它们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物理学、工程学、计算机图形学等。
解决数学几何和解析几何问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将总结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
一、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1. 图形的性质分析法在解决数学几何题目时,首先要对给定的图形进行性质分析。
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角度、边长等特征,可以找到一些规律和关系,从而帮助解决问题。
例如,在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矩形时,可以观察其四个角是否都为直角,四条边是否相等等。
2. 利用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数学几何中常用的重要概念。
当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时,可以判断它们为相似三角形。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解一些难题。
例如,当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可以利用相似比例关系求解未知边长或角度。
3. 利用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平行线和垂直线是几何中常见的重要概念。
利用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可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例如,当两条直线平行时,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当两条直线垂直时,它们的斜率乘积为-1。
4. 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勾股定理是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的基本工具。
当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直角,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未知边长。
此外,三角函数也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重要工具,例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二、解析几何题解题技巧1. 坐标系的建立解析几何中,常常需要建立坐标系来描述几何图形。
建立坐标系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从而更容易求解。
在建立坐标系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原点和坐标轴方向,使得问题的求解更加简便。
2. 利用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工具。
距离公式可以求解两点之间的距离,中点公式可以求解线段的中点坐标。
利用这两个公式,可以计算线段的长度、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等。
3. 利用直线和曲线的方程直线和曲线的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求解直线和曲线的交点,可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数学解析几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数学解析几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而解析几何则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解析几何通过运用代数和几何的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
在解析几何中,我们常常需要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下面将介绍一些解析几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一、直线和平面的交点问题在解析几何中,直线和平面的交点问题是比较常见且基础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直线和平面的方程,并求解它们的交点。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有一条直线L:y = 2x + 3和一个平面P:2x + y - z = 1,我们需要求解它们的交点。
首先,我们可以将直线L的方程和平面P的方程联立,得到一个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的方程组:2x + y - z = 1,y = 2x + 3。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代入法或消元法求解这个方程组。
将y = 2x + 3代入平面P的方程中,得到2x + (2x + 3) - z = 1,化简得到4x - z = -2。
接下来,我们可以将这个方程代入直线L的方程中,得到y = 2x + 3,化简得到y = 2x + 5。
最后,我们可以将y = 2x + 5代入平面P的方程中,得到2x + (2x + 5) - z = 1,化简得到4x - z = -4。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了两个方程4x - z = -2和4x - z = -4,它们的解为x = 1,z = 6。
因此,直线L和平面P的交点为(1, 5, 6)。
二、直线与曲线的交点问题除了直线和平面的交点问题,直线与曲线的交点问题也是解析几何中常见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直线和曲线的方程,并求解它们的交点。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有一条直线L:y = 2x + 3和一个曲线C:y =x^2,我们需要求解它们的交点。
首先,我们可以将直线L的方程和曲线C的方程联立,得到一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方程:x^2 = 2x + 3。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思路与方法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思路与方法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坐标系、方程、图形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解析几何时,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理解基本概念解析几何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如坐标系、方程、向量、曲线等。
在学习时,我们需要对这些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途。
只有掌握了基本概念,才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掌握解题方法解析几何的解题方法有很多,如代入法、配方法、几何法等。
在学习时,我们需要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技巧,并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同时,我们还需要多做练习,积累解题经验,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三、建立坐标系在解析几何中,建立坐标系是解题的重要步骤。
通过建立合适的坐标系,我们可以将曲线上的点用坐标来表示,从而方便地求出曲线的性质和形状。
在建立坐标系时,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曲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如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等。
四、利用方程求解解析几何中的方程是联系曲线和数值的桥梁。
通过解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曲线上点的坐标,进而求出曲线的性质和形状。
在学习时,我们需要掌握方程的基本形式和求解方法,如联立方程、化简方程、代入数值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方程的解法和数值的取值范围,避免出现错误和遗漏。
五、结合图形理解解析几何是一门与图形密切相关的学科,通过图形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曲线的性质和形状。
在学习时,我们需要结合图形来理解解析几何的知识,如通过画图来理解坐标系和方程的含义和作用,通过观察图形来分析曲线的性质和特点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图形的形状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解析几何的知识。
六、拓展应用领域解析几何不仅在数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还在物理、工程、经济等多个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学习时,我们需要了解解析几何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应用领域。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不同领域中的问题特点和应用要求,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几何思维模型和解题方法
解析几何思维模型和解题方法
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平面和空间中的几何问题。
解析几何思维模型指的是在解析几何中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即利用坐标和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
解析几何的思维模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坐标系模型:解析几何中常常使用坐标系来表示几何对象,通过将点、线、面等几何对象映射到坐标系中的点、直线、曲线等代数表达式来进行分析和计算。
2. 方程模型:在解析几何中,几何对象的性质可以通过代数方程来描述。
通过建立几何对象的方程,可以推导出几何关系和属性,并通过求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
3. 矢量模型:解析几何中常使用矢量来表示几何对象,矢量具有长度和方向的性质,可以通过向量运算来研究几何对象之间的关系。
4. 仿射变换模型:解析几何中的仿射变换是一种保持直线平行性质的几何变换。
通过使用仿射变换,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求解几何问题。
对于解析几何的解题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问题分析:理解问题的几何背景和要求,确定所给条件和所求结论。
2. 建立模型:根据问题的几何特点,选择适当的解析几何模型,如坐标系、方程、矢量等。
3. 推导方程:通过利用模型建立几何对象的方程,推导出与问题相关的方程或等式。
4. 求解方程:利用数学方法求解方程或等式,得到所求解或结论。
5. 检验结果:将所得结果代入原问题中进行检验,确定结果的正确性。
在解析几何中,还可以结合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几何推理的方法,辅助求解几何问题。
同时,解析几何中的图形直观性和抽象性的结合,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几何问题。
数学竞赛精品课解析几何的高效解题方法
数学竞赛精品课解析几何的高效解题方法解析几何是数学竞赛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相对较难的部分。
为了提高在解析几何题目上的解题效率,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高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学竞赛精品课中教授的解析几何的高效解题方法。
一、题目分析与几何性质的归纳在解析几何的题目中,首先我们需要仔细分析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同时,我们需要总结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将题目中的几何要素和已知条件归纳整理。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还能够为后续解题过程中的思路提供指导。
二、构建辅助线与辅助图形在解析几何的题目中,合理地构建辅助线与辅助图形是提高解题效率的重要一环。
通过构建辅助线和辅助图形,我们可以产生新的几何关系,简化原题的解决过程。
在构建辅助图形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几何要素和已知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辅助线和辅助图形,以减少问题的复杂性。
三、利用相似性与对称性在解析几何的题目中,相似性和对称性是经常使用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的相似性和对称性,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简化题目的解决过程。
当题目中的几何图形具有相似性或对称性时,我们可以利用相似性定理、对称轴等性质来推导和求解题目。
四、利用三角函数和向量方法解析几何中常常涉及到角度、距离和方向等概念,因此利用三角函数和向量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
通过运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向量的运算法则,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从而更好地解析几何的题目。
五、利用面积和体积的性质在解析几何中,面积和体积的性质经常用于推导和求解题目。
通过利用面积和体积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关几何图形的关键信息,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
在解析几何的题目中,常用的面积和体积的性质包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等。
六、几何题目的综合解题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一些高效解题方法和技巧外,还有一些综合解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解析几何题目。
比如运用直线的垂直性与平行性、利用圆的切线与弦的性质、通过解析几何与代数几何的结合等等。
中考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技巧解析几何是中考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它涉及到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在中考中,解析几何的题目通常比较灵活多样,需要我们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解析几何解题技巧。
1. 利用图形的对称性质对称性是解析几何中常见的一个特点,利用图形的对称性质可以简化解题的过程。
例如,在求解线段中点问题时,如果两个点关于某个点对称,那么这个点就是中点;在判断线段垂直问题时,如果两条线段的斜率乘积为-1,那么它们就垂直。
2. 用坐标系建立方程建立坐标系是解析几何中的常用方法,通过引入坐标系,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从而更方便地进行求解。
当遇到直线,平面或者圆等图形时,可适当引入坐标,利用坐标系建立方程,然后进行计算。
3. 利用平行和垂直关系平行和垂直是解析几何中常见的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可以简化解题的过程。
例如,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时,可以比较它们的斜率是否相等;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时,可以比较它们的斜率乘积是否为-1。
4. 利用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导出一些几何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时,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结论;在求解线段比例问题时,也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
5. 利用向量法求解向量法是解析几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引入向量,可以更直观地描述几何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在求解线段的长度问题时,可以将线段表示为向量的差,然后计算向量的模即可;在判断三角形是否共面时,可以利用向量的线性相关性进行分析。
6. 利用距离公式求解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通过利用距离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几何对象之间的距离,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在求解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时,可以利用点到直线的垂线段长度计算距离;在求解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时,可以利用点到平面的垂线长度计算距离。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基本概念: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是解题的基础,包括直线、平面、向量、点、线段等。
在解题过程中,要确保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准确。
2. 熟悉性质定理:解析几何中有许多性质定理,例如平行线性质、垂直线性质、相似三角形性质等。
熟悉这些性质定理,可以帮助理解和解决解析几何题目。
3. 运用向量法解题:向量法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
通过引入向量的概念,可以简化解析几何题目的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4. 利用几何变换:几何变换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包括平移、旋转、镜像等。
通过利用几何变换,可以将原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几何问题进行求解。
5. 善用相似性质:相似性质在解析几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发现和利用图形的相似性质,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解决解析几何题目。
6. 注意特殊情况:解析几何题目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对称性、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等。
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些特殊情况,以充分利用它们带来的信息。
7. 多画图辅助:在解析几何题目中,通过画图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题目。
因此,解析几何解题过程中,多画图进行辅助,有助于
提高解题的思路和准确性。
8. 注意技巧和方法:解析几何题目中有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例如相似比例、平行线截比、垂直线截比等。
要熟悉这些技巧和方法,并在解题过程中加以运用。
最后,解析几何题目的解题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来逐渐掌握和提高。
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对解析几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在解析几何题目中游刃有余。
解析几何解题技巧归纳
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平面和空间中的点、直线、曲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解析几何中,解题技巧的掌握对于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解析几何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1. 理解基本概念和性质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直线、曲线等,而基本性质则包括距离、角度、斜率等。
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清晰的理解,这样才能准确地运用相关公式和方法进行求解。
2. 利用坐标系解析几何中,坐标系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或函数的形式,从而利用代数方法进行求解。
在建立坐标系时,要考虑到题目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类型,如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等。
3. 利用几何性质解析几何中的几何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通过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的性质,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关系,从而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例如,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解决与平行线相关的题目;利用垂直线的性质可以解决与垂直线相关的题目等。
4. 利用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一个工具。
通过构造相似三角形,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已知条件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求解。
在构造相似三角形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基准点和基准线,以及利用已知条件和几何性质进行推导。
5. 利用对称性对称性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性质。
通过利用对称性,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已知条件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求解。
在利用对称性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以及利用已知条件和几何性质进行推导。
6. 利用参数方程参数方程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一种表示方法。
通过将问题转化为参数方程的形式,可以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在利用参数方程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参数和参数范围,以及利用已知条件和几何性质进行推导。
7. 利用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一个工具。
通过利用三角函数,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已知条件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求解。
谈谈解答解析几何问题的三个办法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模块,解析几何问题的分值在高考试卷中占比较大.解析几何问题的常见命题形式有:求曲线的方程、求曲线中线段的最值、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判断点的存在性等.解析几何问题对同学们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下面介绍三个解答解析几何问题的技巧,以帮助同学们简化问题,提高解题的效率.一、巧用参数法有些解析几何问题较为复杂,涉及了较多的变量,为了便于解题,我们可引入合适的参数,设出相关点的坐标、直线的斜率、方程、曲线的方程等,然后将其代入题设中进行运算、推理,再通过恒等变换,消去参数或求得参数的值,便可求得问题的答案.例1.已知过椭圆C :x 29+y 2=1左焦点F 1的直线交椭圆于M ,N 两点,设∠F 2F 1M =α(0≤α≤π).当α的值为何时,|MN |为椭圆C 的半长轴、半短轴长的等差中项?解:设过F 1的直线参数方程为:{x =-22+t cos α,y =t sin α,将其代入椭圆方程中可得()1+8sin 2αt 2-()42cos αt-1=0.则t 1+t 2=,t 1t 2=-11+8sin 2α,所以||MN =||t 1-t 2=()t 1+t 22-4t 1t 2=61+8sin 2α=2,可得sin 2α=14,解得α=π6或5π6.要求得|MN |,需知晓直线的方程,于是引入参数t 、α,设出直线MN 的参数方程,然后将其与椭圆的方程联立,构建一元二次方程,根据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求得|MN |,再根据等差中项的性质建立关系,求得α的值.运用参数法解题,只需引入参数,根据题意建立关系式,这样能有效地降低解题的难度.二、妙用射影性质射影性质是图形经过任何射影对应(变换)都不变的性质.若遇到涉及多条共线线段或平行线段的解析几何问题,我们可以巧妙利用射影性质来解题.首先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然后在x 轴或y 轴上画出各条线段的射影,如此便可将问题中线段的长度、数量问题转化为x 轴或y 轴上的点或线段问题,进而简化运算.例2.已知椭圆的方程为x 224+y 216=1,点P 是直线l :x 12+y 8=1上的任意一点,OP 的延长线交椭圆于点R ,点Q 在OP 上,且||OQ ∙||OP =|OR |2,求点Q 的轨迹方程.解:设P (x p ,y p ),Q (x ,y ),R (x R ,y R )在x 轴上的射影分别为P 0,Q 0,R 0,由||OQ ∙||OP =|OR |2可得x ∙x P =x 2R ,①当点P 不在y 轴上时,设OP :y =kx ,由ìíîïïy =kx ,x 224+y 216=1,可得x 2R =483k 2+2,②由ìíîïïy =kx ,x 12+y 8=1,可得x P =243k +2,③由①②③可得:(x -1)252+(y -1)253=1(y ≠0).当点P 在y 轴上时,Q 点的坐标为(0,2),满足上式.所以点Q 的轨迹方程为(x -1)252+(y -1)253=1(y ≠0),该方程表示的是中心为(1,1),长轴长为10,短轴长为的椭圆(去除原点).找到P 、Q 、R 在x 轴上的射影,利用射影性质得到x ∙x P =x 2R ,然后通过联立方程求得x 、x P 、x 2R ,建立关系式,即可通过消元求得点Q 的轨迹方程.巧妙利用射影性质来解题,能有效简化运算,提升解题的效率.高双云图1思路探寻47探索探索与与研研究究三、建立极坐标系对于一些与线段长度有关的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图形的特征,建立极坐标系,通过极坐标运算来求得问题的答案.一般地,可将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看作极坐标系的原点,将直角坐标系的x 轴看作极坐标系的极轴,把线段用极坐标表示出来,这样便可将问题简化.以例2为例.图2解:以原点O 为极点,以O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如图2所示的极坐标系.则椭圆的极坐标方程为:ρ2=482+sin 2θ,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42cos θ+3sin θ,设P (ρP ,θ),Q (ρ,θ),R (ρR ,θ),因为||OQ ∙||OP =|OR |2,所以ρ∙ρP =ρ2R .即24ρ2cos θ+3sin θ=482+sin 2θ,可得ρ2()2+sin 2θ=4ρcos θ+6ρsin θ,而x =ρcos θ,y =ρsin θ,可得2x 2+3y 2-4x -6y =0(其中x ,y 不同为零),所以点Q 的轨迹是中心为(1,1),长轴长为10,短轴长为的椭圆(去除原点).建立极坐标系后,分别求出椭圆的极坐标方程和直线的极坐标方程,再根据极坐标方程表示出点P 、Q 、R 的坐标,并根据几何关系||OQ ∙||OP =|OR |2建立关系式,最后将其转化为标准方程即可.运用极坐标法解题,需熟练地将极坐标方程与普通方程进行互化.可见,利用参数法、射影性质、极坐标系法,都能巧妙地简化运算,提升解题的效率.相比较而言,参数法的适用范围较广,另外两个技巧具有一定的限制.同学们在解题时,可根据解题需求,引入参数、画出射影、建立极坐标系,这样便可让解题变得更加高效.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自筹课题“新课标下提升高中生数学学习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b/2020/02/158)阶段研究成果.(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中学)在教学中,细心的教师会发现,教材中的很多习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探究性,且其解法非常巧妙.对于此类习题,教师可以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挖掘,以便学生掌握同一类题目的通性通法,帮助他们提升学习的效率.本文主要对人教A 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的一道课后习题进行了探究.一、对习题及其解法的探究人教A 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99页的第12题: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下列不等式,并通过函数图象直观验证:(1)e x >1+x ,x ≠0;(2)ln x <x <e x ,x >0.证明:(1)设f (x )=e x -1-x ,∴f ′(x )=e x-1,∴f ′(x )=e x -1=0,∴x =0,∵f ′(x )>0,∴x >0,f ′(x )<0,∴x <0,∴函数f (x )在(0,+∞)为单调递增,在(-∞,0)为单调递减,∴函数在x =0处取得最小值,∴f (x )>f (0)=0,∴f (x )=e x -1-x >0,即e x >1+x .事实上,这个结论经常出现在很多试题中,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将该结论列为常用结论,并要求学生加以记忆.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对该结论的背景和几何意义进行推导和探究.引理:(泰勒公式)若函数f (x )在包含x 0的某个区间[a ,b ]上具有n 阶导数,且在开区间(a ,b )上具有n +1阶导数,则对于闭区间[a ,b ]上的任意一点x =x 0,有f (x )=f (x 0)+f '(x 0)1!(x -x 0)+f ''(x 0)2!(x -x 0)2+f '''(x 0)3!(x -x 0)3+⋯+f n (x 0)n !(x -x 0)n +R n (x ).其中,f n (x 0)表示函数f (x )在x 0处的n 阶导数,上式称为函数f (x )在x =x 0处的泰勒公式,R n (x )称为泰勒公式的余项.特别地,当x 0=0时,若f (x )在x =0处n 阶连续可导,则称f (x )=周建韩丹娜4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方法与策略高三数学复习的目的, 一方面是回顾已学过的数学知识, 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学生不会仅仅满足于对数学知识的简单重复, 而是有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的需求, 如数学知识蕴涵的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之间本质联系等等, 所以高三数学复习既要“温故” , 更要“知新” , 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又能促使学生不断提出问题, 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进而培养学生问题研究的能力.以“圆锥曲线与方程”内容为主的解题思想思路、方法与策略是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 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每年的高考卷中,一般有两道选择或填空题以及一道解答题, 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 而解答题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的考查,重视对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 求轨迹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考查.解析几何在高考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通过以圆锥曲线为主要载体,与平面向量、导数、数列、不等式、平面几何等知识进行综合,结合数学思想方法,并与高等数学基础知识融为一体,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其设问形式新颖、有趣、综合性很强.基于解析几何在高考中重要地位,这一板块知识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在高三复习中一块“难啃的骨头” .所以研究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方法与策略,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这样三位一体的拓展型变式教学,是老师和同学们在高三复习一起攻坚的主题之一.本文尝试以笔者在实际高三复习教学中,在教辅教参和各类考试中遇到的几道题目来谈谈解析几何解题思路和方法策略.一、一道直线方程与面积最值问题的求解和变式例1 已知直线l 过点(2,1)M - ,若直线l 交x 轴负半轴于A ,交y 轴正半轴于B ,O 为坐标原点. (1)设AOB ∆的面积为S ,求S 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直线l 的方程; (2)求OA OB +最小值; (3)求M MA B ⋅最小值.解:方法一:∵直线l 交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设直线l 的方程为(2)1(0)y k x k =++>,∴)(0,12kk A -- )12,0(+k B ,(1)∴422122)12(2≥++=+=k k k k S , ∴当1)22=k (时,即412=k ,即 21=k 时取等号,∴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221+=x y .(2)3223211221+≥++=+++=+k k k k OB OA,当且仅当2k =时取等号; (3)4212)1)(11(24411222222≥++=++=+⋅+=⋅k kk k k k MB MA , 当且仅当1k =时取等号; 方法二:设直线截距式为)0,0(1><=+b a b y a x ,∵过点(2,1)M -,∴112=+-ba (1)∵abb a -≥+-=22121, ∴822≥-⇒≥-ab ab ,∴42121≥-==∆ab b a S AOB ; (2)322)2(3))(12(+≥+-=+-+-=+-=+=+baa b b a b a b a b a OB OA ;(3)5)12)(2(52)1()2(2-+-+-=-+-=-++-=⋅-=⋅ba b a b a b a MB MA422≥-+-=ab b a .(3)方法三: θsin 1=MA ,θcos 2=MB ,∴42sin 4cos sin 2≥==⋅θθθMB MA ,当且仅当12sin =θ时最小,∴4πθ=.变式1:原题条件不变,(1)求△AOB 的重心轨迹;(2)求△AOB 的周长l 最小值. 解:(1)设重心坐标为(,)x y ,且(,0)A a ,(0,)B b ,则3a x =,3b y =, 又∵112=+-ba ,∴13132=+-y x , ∴2332312332)23(3123+-=+-+=+=x x x x x y ,该重心的轨迹为双曲线一部分; (2)令直线AB 倾斜角为θ,则20πθ<<,又(2,1)M -,过M 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垂足为,E F ,则θsin 1=MA , θcos 2=MB ,θtan 1=AE ,θtan 2=BF ∴)20(tan 2tan 1cos 2sin 13πθθθθθ<<++++=l 2sin 2cos )2cos 2(sin22cos 2sin 22cos 23cos )sin 1(2sin cos 132222θθθθθθθθθθθ-+++=++++=)420(12cot )2cot 1(22cot 3πθθθθ<<-+++=,令12cot -=θt , 则t>0, ∴周长10)2(213≥++++=tt t l ∴32cot212cot=⇒=-θθ。
变式2:求AB OB OA -+的最小值.(留给读者参照变式1,自行解决)点评:由于三角函数具有有界性,均值不等式有放大和缩小的功能,在解析几何中遇上求最值的问题,可构建三角函数和均值不等式,合理地放大缩小,利用有界性,求得最值.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 解法一般分为两种: 一是几何法, 特别是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平面几何的有关结论来处理非常巧妙; 二是代数法, 将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或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 函数的单调性或三角函数的有界性等求最值; 二、涉及到抛物线的相关题目和证明 例2 证明抛物线的焦点弦定值. 设直线AB :2p x ty =+,与抛物线22y px =交于,A B 两点,则有如下一些结论: ①221p y y -=,2124p x x =;②12AB x x p =++22sin pθ=; ③112AF BF p +=; ④234OA OB p ⋅=-u u u r u u u r . 证明:方法一:设),(),(2211y x B y x A .由⎪⎩⎪⎨⎧+==222pty x px y ,得0222=--p pty y ,044222>+=∆p t p . ① 221p y y -=,则44422224221222121p p p p y y p y p y x x ===⋅=. ② 作l AA ⊥1,l BB ⊥1,,假设11AA BB ≥,211p x AA AF +==,221px BB BF +==, 设1BAA θ∠=,∴p x x BF AF AB ++=+=21, ∵221212p y y pty y -==+,∴p p t p pp y y y y p p p y y AB ++=+-+=++=)24(21]2)[(212222212212221θθθ222sin 2)1sin cos (2p p =+=.方法二:2111sin 1sin 1sin y y B A BE AB -===θθθ22sin pθ===; ③p p x x p x x p x x p x p x BF AF 24)(2212111221212121=+++++=+++=+; ④ 2221212344p OA OB x x y y p p ⋅=+=-=-u u u r u u u r . 例3 已知A ,B 为抛物线2:2C y px =(0)p >上两点,且满足OA OB ⊥,O 为坐标原点, 求证:(1)A ,B 两点横坐标之积,纵坐标之积分别为定值;(2)直线AB 经过一定点.解:(1)设11(,)A x y ,22(,)B x y ,易得2112y px =,2222y px =,又OA OB ⊥,则12120x x y y +=, ∴22221212124()y y p x x x x ==,∴ 2124x x p =, 2124y y p =-;(2) 方法一:由对称性,可知直线AB 过定点一定在x 轴上,取特值,得定点为(2,0)p ;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2)y k x p =-(0)k ≠, 化简整理把x 代入抛物线2:2C y px =的方程,可得2202k y y pk p--=, 那么212242pky y p k p-==-,2124x x p =, ∴ 12120x x y y +=,则OA OB ⊥满足题意,表明直线AB 过定点(2,0)p . 方法二:易得直线AB 的斜率212122212112222y y y y pk y y x x y y p p--===-+-, ∴直线AB 的方程为11122()p y y x x y y -=-+,整理得2111212222y p p y x y y y y y p=-+++,即1212122y y p y x y y y y =+++,又∵ 2124y y p =-,∴ 直线AB 的方程为122(2)p y x p y y =-+,即得直线AB 过定点(2,0)p .方法三:设11(,)A x y ,22(,)B x y ,设直线AB 方程为x ty m =+, 将其代入抛物线2:2C y px =的方程,得方程2220y pty pm --=,只需22480p t pm ∆=+>,∴21224y y pm p =-=-,解得2m p =,∴ 直线AB 的方程为2x ty p =+,即得直线AB 过定点(2,0)p .方法四:设直线OA 的方程为y kx =,由22y kxy px=⎧⎨=⎩,得交点为(0,0)O 和222(,)p p A k k, 又∵ OB 的方程为1y x k=-,同理可得2(2,2)B pk pk -, ①当1k ≠时,21AB k k k =-,∴ 直线AB 方程为222(2)1ky pk x pk k+=--, 即2222(2)111kx pk ky x p k k k =-=----,即得直线AB 过定点(2,0)p ;②当1k =,得(2,2)A p p ,(2,2)B p p -,∴AB 的方程为2x p =, 综上,由①②直线AB 过定点(2,0)p .点评:方法一是用特殊位置找结论,再证明,方法二、三、四是处理垂直关系的通法.类似地,过椭圆,双曲线的一个顶点Q 作QA QB ⊥,分别交椭圆,双曲线于,A B ,则直线AB 也 经过一定点.变式 如图,椭圆22122:1(0)x y C a b a b+=>>和圆2222:C x y b +=,已知圆2C 将椭圆1C 的长轴三等分,且圆2C 的面积为π.椭圆1C 的下顶点为E ,过坐标原点O 且与坐标轴不重合的任意直线l 与圆2C 相交于点A 、B ,直线EA 、EB 与椭圆1C 的另一个交点分别是P 、M . (1)求椭圆1C 的方程;(2)(i )设PM 的斜率为t ,直线l 斜率为l k ,求lk t 的值;(ii )求△EPM 面积最大时直线l 的方程. 解:(1)依题意:1b =,则3a b =,∴椭圆方程为2219x y +=;(2)(i )由题意知直线PE,ME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PE⊥ME. 不妨设直线PE 的斜率为k (k>0),则PE :1y kx =-,由22119y kx x y =-⎧⎪⎨+=⎪⎩得:22218919191k x k k y k ⎧=⎪⎪+⎨-⎪=⎪+⎩或01x y =⎧⎨=-⎩∴2221891(,)9191k k P k k -++ 用1k-去代k ,得222189(,)99k k M k k --++,则2PM 110k t k k -==由2211y kx x y =-⎧⎨+=⎩得:2222111k x k k y k ⎧=⎪⎪+⎨-⎪=⎪+⎩或01x y =⎧⎨=-⎩, ∴22221(,)11k k A k k -++ ∴212l k k k -=,则5l k t=(ii )由(i)可知:PE =EM =∴1S 2EPM∆=32221162()162()994829982k k k k k k k k ++==++++, 设1u k k =+,则2162162S 649(2)829EPM u u u u ∆==-++278=, 当且仅当183u k k =+=时去等号,221128()()49k k k k -=+-=,∴1k k -=AB :212k y x k-=,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3y x =±. 例4 直线,AC BD 过抛物线24y x =的焦点F ,且AC BD ⊥,又点,,,A B C D 均在抛物线上,求 (1)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 (2)求AC BD +的最小值;(3)若M ,N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求证:直线MN 过定点.解:(1))(0,1F 设直线)1(:-=x k y AC ,不妨设0>k .由24(1)y x y k x ⎧=⎨=-⎩ ,得0)2(22222=++-k x k x k , 0)1(16)44(44)2(422422>+=+=-+=∆k k k k .∴弦长22222)1(4114k k k k k AC +=+⋅+=.又∵直线)1(1:--=x ky BD .同理)1(42k BD += . ∴32)21(8)1(821A 22222≥++=+=⋅⋅=k k k k BD C S ABCD四边形,当且仅当1k =±时取等号.(2)++==+22)1(4k k BD AC )1(42k +2214()816k k=++≥,当且仅当1k =±时取等号. (3)设1122(,),(,)A x y C x y ,由(1)问所得方程22222(2)0(0)k x k x k k -++=≠,可得21222(2)k x x k ++=,设AC 中点00(,)M x y ,则2022k x k +=,02y k=,可得2222(,)k M k k +, 用1k -替换k ,易得2(12,2)N k k +-,则2(1)1MN k k k k =≠±-, 那么直线MN 的方程为22222()1k k y x k k k +-=--,化简得2(3),11ky x k k =-≠±-……(*)∴当1k ≠±时,直线MN 恒过点(3,0);当1k =±时,即MN x ⊥轴,易得直线MN 的方程为3x =,恒过点(3,0). 综上,直线MN 恒过点(3,0).点评:实际上,第(3)问从 直线MN 的方程化为(*)式较难,从得分的角度来讲,可以先从1k =±时得到定点(3,0),再回到(*),虽不严密,但可节省时间.变式 已知椭圆22132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过1F 的直线交椭圆于B D ,两点,过2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C ,两点,且AC BD ⊥,垂足为P(1)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最小值; (2)求AC BD +的最小值;(3)若11A C BD ⊥于1F ,且11A C 、BD 的中点分别为P Q 、,求证:直线PQ 过定点.解:(1)方法一:(ⅰ)当BD 的斜率k 存在且0k ≠时,BD 的方程为(1)y k x =+,代入椭圆方程22132x y +=,并化简得2222(32)6360k x k x k +++-=.设11()B x y ,,22()D x y ,,则2122632k x x k +=-+,21223632k x x k -=+\,21221)32kBD x xk+=-==+;因为AC与BC相交于点P,且AC的斜率为1k-,所以,2211132kACk⎫+⎪⎝⎭==⨯+四边形ABCD的面积222222222124(1)(1)962(32)(23)25(32)(23)2k kS BD ACk k k k+24+=⋅⋅=≥=++⎡⎤+++⎢⎥⎣⎦当21k=时,上式取等号(ⅱ)当BD的斜率0k=或斜率不存在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4S=综上,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最小值为9625注:当BD的斜率存在时,也可这样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最小值:方法二:设21t k=+,则(1,)t∈+∞,2222222124(1)24242(32)(23)(31)(21)61k t tS BD ACk k t t t t+=⋅⋅===++-++-22242496112511256()24t t t==≥⎛⎫+---+⎪⎝⎭,当112t=,即21k=时,上式取等号.方法三:判别式∆法,读者自己完成.(2)当BD斜率存在时,2222222111)1)()3223(32)(23)kAC BD kk k k k++++=++++,同上,当21k=,即1k=±时,上式取等号AC BD+的最小值为5,当BD斜率存在或等于零时,AC BD+>,综上,AC BD+;(3)设线段BD 的中点为00(,)Q x y ,则202332k x k =-+,02232ky k =+,则22232(,)3232k k Q k k -++,从而2232(,)2323kP k k --++,∴直线PQ 的方程为222253()233(1)23k k y x k k k +=++-+, 即253()3(1)5k y x k =+-……(*),显然过定点3(,0)5-,当21k =时,32(,)55P -,32(,)55Q --或32(,)55P --,32(,)55Q -,∴3:5PQ x =-适合(*)式, 综上,直线PQ 过定点3(,0)5-.点评:本题(1)问表明,求解解析几何的最值问题,常用到均值不等式法,二次函数法和判别式法;从以上几例的解析可以看出:应用焦点弦的性质不仅能使许多问题的解答快捷、方便,而且能够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凡涉及弦长的问题, 常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计算弦长(即应用弦长公式); 涉及弦长的中点问题时, 常用“点差法” 设而不求, 将弦所在直线的斜率、 弦的中点坐标联系起来, 相互转化. 同时还应充分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 寻找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灵活转化,往往能避免求交点坐标等复杂运算.三、一道椭圆考题的证明和拓展例5 已知椭圆22143x y +=,有以下两个结论: ①若A ,B 为椭圆上两个点,OA OB ⊥,则2211712OAOB+=;②若椭圆两焦点为1F ,2F ,123F MF π∠=,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22433x y ⎛⎫+-= ⎪ ⎪⎝⎭或22433x y ⎛++= ⎝⎭.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和②都不对 (B )①和②都对 (C )①不对,②对 (D )①对,②不对 本题选D ,现笔者试对第①问给出不同的证法:解:方法一:当AB⊥x 轴时,∠ADX=∠BOX=45°,∴)()(7212,7212B 7212,7212-A ,∴2211712OAOB+=, 当AB 不垂直于x 轴时:设),(),(2211y x B y x A ,设m kx y l AB +=:与椭圆联立得:(*)01248)34(222=-+++m kmx x k∴12121212()()0OA OB x x y y x x kx m kx m ⋅=+=+++=u u u r u u u r ,∴1212722+=k m①又△AOB 中,AB d OB OA S AOB ÷⋅=⋅=∆2121, 2222222222111OA OB AB d OA OB OA OB OA OB++===⋅⋅, 又12+=k m d 由①得712=d ,∴12712=d ∴2211712OAOB+=方法二(三角法):如图,令AOx θ∠=,则2BOx πθ∠=+,则(cos ,sin )A m m θθ,(cos ,cos )B n n θθ-,代入椭圆方程,有22222222cos sin 143sin cos 143m m n n θθθθ⎧+=⎪⎪⎨⎪+=⎪⎩,则2222221cos sin 431sin cos 43m n θθθθ⎧=+⎪⎪⎨⎪=+⎪⎩,两式相加,有22111174312m n +=+=; 方法三(特值法):当直线,OA OB 斜率为0或不存在时,22111174312OAOB+=+= 当直线OA 、OB 斜率都存在且不为0时,设直线OA 方程为kx y =∴1243222=+x k x ,∴2214312k x +=,∴22214312k k y +=,∴22243)1(12k k OA ++=,又∵OA⊥OB ∴直线OB 方程为x k y 1-=, ∴43)1(12143)11(1222222++=++=k k kk OB , ∴127)1(12)1(7)1(124343112222222=++=++++=+k k k k k OBOA ;本问的一般性结论:已知椭圆22221x y a b+=,若A ,B 为椭圆上两个点,且满足OA OB ⊥,则22221111a bOAOB+=+. 变式1:是否存在一定圆与直线AB 相切解:方法一: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m =+,代入到椭圆方程22143x y +=, ∴0)3(48)43(222=-+++m kmx x k , ∵OB OA ⊥,0)3)(43(16642222>-+-=∆m k m k ,∴3422+<k m ,22212143)3(4,438k m x x kkmx x +-=+-=+,∴0))((21212121=+++=+=⋅m kx m kx x x y y x x , ∴0)()1(221212=++++m x x km x x k ,∴043843)1)(3(42222222=++-++-m km k k k m , ∴0438*******22222222=++---+m k m m k k m m k ,∴01212722=--k m ,则221217m k =+, 设点O (0,0)到直线AB 的距离为d ,则71212=+=k m d , 过O 作AB 的垂线,垂足为H ,设),(y x H ,则OH d =,∴71222=+y x , ∴存在定圆71222=+y x 与直线AB 相切. 方法二:由例7的①问结论可得1271122=+OBOA,过O 作AB 的垂线,垂足为H ,那么 OH AB OB OA S AOB 2121=⋅=∆, ∴2222222222111712ABOA OB OHOA OBOA OBOAOB+===+=⋅⋅,∴7122=OH,设),(y x H ,∴71222=+y x , ∴存在定圆71222=+y x 与直线AB 相切.拓展推广:(1)若A 、B 、C 、D 为椭圆4个点,直线AC ⊥BD 于坐标原点O , 则671C1112222=+++ODO OBOA. 证明:由例6中①问结论可得结论正确;(2)若A 、B 、C 为椭圆上3个点,32π=∠=∠=∠AOC BOC AOB , 则87C111222=++O OBOA. 证明:令θ=∠AOx ,则θπθπ+=∠+=∠34,32COx BOx , r OC n OB m OA ===,,,∴)sin ,cos (θθm m A ⋅, ))32sin(),32cos((θπθπ++n n B ,))34sin(),34cos((θπθπ++r r C , 代入椭圆得 13sin 4cos 2222=+θθm m ,则3sin 4cos 1222θθ+=m , 同理 3)32(sin 4)32(cos 1222θπθπ+++=n ,3)34(sin 4)34(cos 1222πθθπ+++=r . ∴222111OCOBOA++3)34(sin )32(sin sin 4)34(cos )32(cos cos 222222θπθπθθπθπθ+++++++++=3cos 23sin 234sin 23cos 232222θθθθ+++= 87)cos (sin 21)cos sin 832222=+++=θθθθ(. 变式2:已知双曲线14322=-y x ,且OA OB ⊥, (1)求2211OBOA+的值;(2)若OA AB ⊥,求点H 的轨迹方程.解:(1)当OA x ⊥轴时,45AOx BOx ∠=∠=o, ∴)32,32()32,32(-B A ,∴62==OB OA ,∴2211112OAOB+=; 当AB 不垂直于x 轴时,设),(),(2211y x B y x A ,设m kx y l AB +=:联立双曲线方程得:222(43)63120(*)k x kmx m ----=,由0∆>,得22320m k -+>,∵OB OA ⊥,则02121=+y y x x ,有04312122222121=--+=+k m k y y x x ,∴221212m k =+ ①作OH AB ⊥于H ,设OH d =,在AOB ∆中,d AB OB OA S AOB⋅=⋅=∆2121,∴OB OA AB d ⋅=1, ∴22221OBOA AB d ⋅=, ∵2222222222111d OBOA ABOBOA OB OA OBOA=⋅=⋅+=+, 又12+=k m d ,∴由①可得32=d ,∴121111222==+d OBOA, 综上,2211OBOA+的值为112. (2)OH d ==H 的轨迹方程为12222==+d y x ,即2212x y +=.点评:本题从到实际复习中遇到的一个考题,尝试了用普通的解析法,和三角代换(应注意并非椭圆的三角参数方程),不同角度地证明了这个结论,并加以拓展和延伸,使之达到让学生们可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目的,让复习过程得以升华.变式3:设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离心率e =左顶点M 到直线1x ya b+=的距离d =,O 为坐标原点.(Ⅰ)求椭圆C 的方程;(Ⅱ)设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A B 两点,若以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证明:点O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定值;(Ⅲ)在(Ⅱ)的条件下,试求△AOB 的面积S 的最小值. (Ⅰ)解 由e =32,得c =32a ,又b 2=a 2-c 2,所以b =12a ,即a =2b .由左顶点M (-a,0)到直线x a +y b =1,即bx +ay -ab =0的距离d =455,得|b (-a )-ab |a 2+b 2=455,即2ab a 2+b 2=455,把a =2b 代入上式,得4b25b2=455,解得b =1.所以a =2b =2,c = 3.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1. ………………3分(Ⅱ)证明 设A (x 1,y 1),B (x 2,y 2),①当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时,则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x 1=x 2,y 1=-y 2. 因为以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故·=0,即x 1x 2+y 1y 2=0,也就是x 21-y 21=0,又点A 在椭圆C 上,所以x 214-y 21=1,解得|x 1|=|y 1|=255. 此时点O 到直线AB 的距离d 1=|x 1|=255. ②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m ,与椭圆方程联立有⎩⎪⎨⎪⎧y =kx +m ,x 24+y 2=1,消去y ,得(1+4k 2)x 2+8kmx +4m 2-4=0,所以x 1+x 2=-8km 1+4k 2,x 1x 2=4m 2-41+4k2.因为以AB 为直径的圆过坐标原点O ,所以OA ⊥OB . 所以·=x 1x 2+y 1y 2=0. 所以(1+k 2)x 1x 2+km (x 1+x 2)+m 2=0.所以(1+k 2)·4m 2-41+4k 2-8k 2m 21+4k2+m 2=0. 整理得5m 2=4(k 2+1),所以点O 到直线AB 的距离d 1=|m |k 2+1=255.综上所述,点O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定值255. ………………8分 (Ⅲ)解:方法一 设直线OA 的斜率为k 0.当k 0≠0时,则OA 的方程为y =k 0x ,OB 的方程为y =-1k 0x ,联立⎩⎪⎨⎪⎧y =k 0x ,x 24+y 2=1,得⎩⎨⎧x 21=41+4k 20,y 21=4k201+4k 20.同理可求得⎩⎨⎧x 22=4k 2k 20+4,y 22=4k 20+4.故△AOB 的面积为S =121+k 20·|x 1|·1+1k 20·|x 2|=2(1+k 20)2(1+4k 20)(k 20+4). 令1+k 20=t (t >1), 则S =2t 24t 2+9t -9=21-9t 2+9t+4,令g (t )=-9t 2+9t +4=-9(1t -12)2+254(t >1),所以4<g (t )≤254.所以45≤S <1.当k 0=0时,可求得S =1,故45≤S ≤1,故S 的最小值为45. ………………13分 方法二 由(2)知 ①当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时,S =45;②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时,(1+4k 2)x 2+8kmx +4m 2-4=0,5m 2=4(k 2+1), 2221616(41)(161),5k m k ∴∆=+-=+ 所以弦长AB =思路一 令214,t k=+则1,t ≥241,k t =-AB== AB ≤≤故45≤S ≤1,故S的最小值为45.思路二22221(44161)21414k k AB k k +++=≤=++所以 S ≤1. 在AOB ∆中,11225AOB S OA OB AB∆=⋅=⋅=≥5≥则4,5AOB S ∆≥ 故45≤S ≤1,故S 的最小值为45. 说明:一般性结论:已知椭圆22221x y a b+=,若A ,B 为椭圆上两个点,且满足OA OB ⊥,则(1)22221111a b OAOB+=+;(2)点O 到直线AB 的距离d =;(3AB ≤≤22221.2AOB a b S ab a b ∆≤≤+四、一道和椭圆切线方程有关考题的证明和拓展例6 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离心率为12,其四个顶点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若A 为椭圆C 上任意一点,过A 作圆O 222:x y r +=(0r b <≤)的切线l ,OP OA ⊥,且直线l 与OP 交于点P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求点P 的轨迹E ;(3)定义: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为00221x x y ya b+=,过椭圆C 的左焦点弦BD 的端点分别作椭圆C 的切线1l ,2l .求证:直线1l ,2l 的交点N 在定直线上. 解:(1)由顶点四边形面积,离心率12c e a ==, 解得2a =,b =∴椭圆C 的方程为22143x y +=; (2)设(,)P x y ,00(,)A x y ,如图,设切点为M ,在Rt AOP ∆中,OM AP ⊥,由222OA OP AP +=,12AOP S AP OM ∆=⋅, 得222111OAOPOM+=,即2222200111x y x y r+=++……① 由OA OP ⊥,得000OA OP x x y y ⋅=+=u u u r u u u r ,又2200143x y +=,∴2222002212()34x y x y y x ++=+……②将②式代入①式,得轨迹22221111:134E x y r r⎛⎫⎛⎫-+-= ⎪ ⎪⎝⎭⎝⎭,当0r <<P 的轨迹E 为椭圆;当r =P 的轨迹E为y =±,表示两条平行直线. (3)方法一:证明:设11(,)B x y ,22(,)D x y , 当BD x ⊥轴时,3(1,)2B -,3(1,)2D --,由定义,在B ,D 处椭圆的切线方程分别为142x y -+=和142x y --=,交点(4,0)N -; 当BD 与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BD 斜率为k ,直线BD 的方程为(1)y k x =+. ∴11(1)y k x =+,22(1)y k x =+,由定义,在B ,D 处椭圆的切线方程分别为11143x x y y +=和22143x x y y+=,解得121221121221214()4()4N y y k x x x x y x y kx x kx kx x kx --===--+--, ∴直线1l ,2l 的交点N 在定直线4x =-上.方法二:由定义,在B ,D 处椭圆的切线方程分别为11143x x y y +=和22143x x y y +=, 设00(,)Q x y ,则0101143x x y y +=,0202143x x y y+=, ∴直线BD 的方程为00143x x y y+=,又直线BD 过点(1,0)F -,∴14=-x ,∴40-=x方法三:本题第(3)问也可采用伸缩变换求得该定直线:设伸缩变为122='+'→⎪⎪⎩⎪⎪⎨⎧='='y x b y y a x x ,则有),(),(0000y x M y x '''→, ∵100=''+''y y x x ,再伸缩变换回去12020=+byy a x x , 设),(00y x Q ,且QB ,QD 为切线,134:00=+yy x x l BD ,又l BD 过)0,1(-F ,∴140=-x ,∴40-=x ,得证.注:本题第(3)问涉及椭圆的上一点的切线方程,除了可以用常规的判别式∆和隐函数求导法则解决外,亦可用直线的参数证明.证明:由椭圆12222=+by a x C :,设),(00y x M 在C 上那么过过M 的切线l 的参数方程为:⎩⎨⎧+=+=θθsin cos 00t y y t x x (t 为参数), 代入椭圆C 得:1)sin 2cos 2()sin cos (2202200022222=+++++b y a x t b y a x t b a θθθθ ∵M 在C 上,∴1220220=+bya x∴0)sin 2cos 2()sin cos (202022222=+++t by a x t b a θθθθ ∴l 为椭圆在M 处的切线,∴上述二次方程042=-=∆ac b∵c=0,∴02=b ,∴0=b ,∴0sin 2cos 22020=+b y a x θθ, ∴0sin cos 2020=+bt y a t x θθ.又⎩⎨⎧-=-=0sin cos y y t x x t θθ, ∴0)()(200200=-+-by y y a x x x , ∴12020=+byy a x x ,证毕. 点评:本题第(2)问与例7的变式1的方法二都用到了三角形的面积不变法,应注意体会;本题第(3)问方法二求切点弦的方程,在圆、双曲线、抛物线中都有类似问题. 五、圆锥曲线弦中点问题的证明和拓展例7 已知A 1、A 2是椭圆)0(1C 2222>>=+b a by a x :的左、右顶点,B 2、F 2分别为其上顶点和右焦点,过F 2作x 轴的重线交椭圆C 的上半部分于点D ,设θ=∠21DA A ,而椭圆C 的离心率为e .(1)证明:22tan e -=θ; (2)当49tan -=θ,且121=∆DA A S 时,直线)0(:≠+k m kx l 与椭圆C 交于P 、Q 两点,问:是否存在直线l 使得Q PB 2∆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写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在21DA A ∆中:a A A 221=,∵)0,(2c F ,112A A DF ⊥ ∴c x D =又∵D 在12222=+b y a x 上,代入解得到ab y D 2=又∵c a F A +=21c a F A -=22∴22223121tan b ac a ab c a DF F A DF A +=+==∠, 22222222tan b ac a a b c a DF F A DF A -=-==∠,∴222122212221tan tan 1tan tan )tan(tan DF A DF A DF A DF A DF A DF A ∠⋅∠-∠+∠=∠+∠=θ,222422222244242222222)(22))((1e c a a c a a c a a b a b ac a ac a b aca b ac a -=+--=+-=-+--++=, (2)方法一:由492tan 2-=-=e θ , ∴3322=e , 12122221==⋅⋅=∆b a b a S DA A ,∴89122===c a b ,∴1922=+y x ……①令),(11y x P , ),(22y x Q ,设PQ 中点为M , 结合直线方程m kx y +=……② 联立①②09918)91(222=-+++m kmx x k ……(*)∴2219118k kmx x +-=+ 22219199km x x +-= 22222121919199118222k m m k m k m k km k m kx kx y y y M+=++-=++-⋅=++=+=,221919)(21k kmx x x M +-=+=由)1,0(2B 1-=⋅k k BM , ∴)91,919(22k m k km M ++- , ∴PQ M B ⊥2,∴kkm k m k km k m k M B 199********2-=---=+-+=⋅,其中 0≠k , 得:km k k km 993=--,∴0893=++k km k ,∴01892=++m k (1)∵在(*)中,)19(36)99)(91(4)18(22222+-=-+-=∆m k m k km ,220,19m k ∆><+ ,1882>->-m m m 且,所以188m --<<. ∴2222222291)1)(19(6911)19(36k k m k k k m k PQ +++-=+++-=, 211k m BM +-=∴M B PQ 2321=⋅……(2),9812m k --=, 有:222221191)1)(19(33km k k m k +-=+++-,化简得:m m mm m k m -=--⋅=-++-1)8(3813)88(8)1()18(332,代入降次消元,解之可得0=m (舍去)或2-=m , ∴9152=k ,∴315±=k ,∴2315:-±=x y l , 即06153=+±x y .方法二(对称性):当l 不垂直于y 轴时,设)0(0:>=++A C By Ax l ,由对称性知:必有另一0:=++-'C By Ax l 也满足条件,两式相乘0)()(22=-+Ax C By ,整理得:0222222=+++-C BCy y B x A ……①设以2B 为圆心的圆222)1(2R y x B =-+:,整理得:012222=-+-+R y y x ……②又椭圆的方程9922=+y x ……③③-λ②:092)9()1(222=-++-+--R y y x λλλλ……④ 则由①与④等价知:2222991CR BC B A --==-=-λλλλλ……⑤ 2B 到l 与1l 的距离均为22B A C B d ++=,由Q PB 2∆:为等边三角形知R B A C B 2322+++……⑥ 联立⑤⑥,易知为不定方程,由于C B A ::可约简,不妨令:⑤=1,则有:12-=λA ……⑦λ-=92B ……⑧ , λ=BC ……⑨, 922--=λλR C ……⑩,由⑦+⑧:228A B +=,由⑧+2⑨+⑩:2222R C BC B λ=++,又由⑥故:2222224382R R B A C BC B ==+++λ,解得:6=λ,故:21,3,5-=-==C B A故0335:2=++y x l 或03352=--y x 即06315:=++y x l 或06315=--y x 20当l 垂直于y 轴时,设l 交C 于P ),(00y x ,由Q PB 2∆为等边三角形,知:33100=-y x ⑾又192020=+y x ⑿ 联立⑾⑿,解得:14130-=y ,故,1413:-=y l综上所述:06315:=++y x l 或06315=--y x 或1413-=y 方法三(点差法),由点差法22ab k k OMPM -=⋅,设),(00y x M ,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则9100-=⋅x y k (1)l M B ⊥2,12-=⋅k k M B ,⋅-001x y 1-=k ……(2) 由)2()1(得:91100=-y y ∴810-=y ,代入(2)可得:k x 890= ∴81)89(:--=k x k y l ,再用“方法一”求解 方法四(极坐标方程)解:以B 为极点,y 轴负半轴方向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设ρ=BP , θ=∠PBA ,θρcos =∴BM , θρsin =PM ,θcot -=∴BP k 91·-=PA PB k k Θ APM k PA ∠==∴tan cot 91θ,sin sin 9cos AM θρθθ∴=⋅⋅,2=+=∴BM AM AB .2)cos 9sin (cos 2=+∴θθθρ ,即椭圆C 极坐标方程218cos 8cos 1θρθ=+,BP BQ =Θ,1)3(cos 8)3cos(182+--=∴πθπθρ,的两根为和021818)3cos(cos ρπθθ=+-∴x x ,81)3cos(cos =-⋅∴πθθ, θθθθθ22sin 81cos 81)sin 23cos 21(cos +=+⋅∴, 两边同除以θ2sin ,81cot 81cot 23cot 2122+=+θθθ,08123832=--⇒BP BP k k , 解得31532±=k ,由对称性令31532-=k ,又60=∠BPQ Θ,由到角公式知:3153315321331532=⋅--+-=PQk 131532,31532+-=∴-=x y k BP Θ又,解得:)56141356561436153(----,P2315-==∴x y 即06315=--y x 由对称性,PQ :06315=--y x 或06315=++y x点评:方法一中利用底边上的高和边长与底边高的长度关系是解决解析几何中等边三角形的常见方法;方法二利用了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质;方法三是点差法,特别适合圆锥曲线里的弦中点问题,可将弦的中点坐标和弦所在直线的斜率有效地结合起来以便减少运算的目的;方法四是利用教材4-4里的坐标系和参数方程里的极坐标方程解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有选择性的掌握.六.比值问题例8. 已知椭圆,其左、右焦点分别为,关于椭圆有以下四种说法:(1)设A 为椭圆上任一点,其到直线的距离分别为,则;(2)设A 为椭圆上任一点,分别与椭圆交于两点,则(当且仅当点A 在椭圆的顶点取等);(3)设A 为椭圆上且不在坐标轴上的任一点,过A 的椭圆切线为,为线段上一点,且,则直线;(4)面积为的椭圆内接四边形仅有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