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一、二、三单元导学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全集(阿房宫赋等共21份) 人教课标版7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比较法,感悟法,阐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
、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中用比喻将抽象的音乐化为生动乃源自神奇的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主要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导入新课
清朝方扶南有过这样一段评价:“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已经领略过,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泣鬼”的。
、学生各抒己见后,总结:
一曲箜篌曲,时而像芙蓉泣露,时而如香兰欢笑;一曲箜篌曲可以使空山凝云,可以使江娥、素女悲愁,可以温暖人间百姓,可以感动天上紫皇;一曲箜篌曲,陶醉了女娲,陶醉了神妪,陶醉了老鱼,陶醉了瘦蛟,陶醉了吴刚,陶醉了玉兔。一曲箜篌曲穿越千载,至今依然弹奏在我们的心上。那么,作者是如何做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呢?
明确:例如:我喜欢“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句诗的意境是:那曲尽妙处的箜篌声,其凄婉动人,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诉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忽而,乐曲又彷佛想起了一阵阵欢愉的笑声,这大概是秋之骄子——那高雅不凡的幽兰吧?你看,它笑得那么欣悦,那么美好,笑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了解作者李凭。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集(27份) 人教课标版25
届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课之《梦游天姥吟留别》导案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领会作品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本文语言的韵味。
、通过讨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品读本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导学策略教学重难点.理解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分析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课时第一课时导学要点①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②熟读全诗,感悟情感。
导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补充情景导入猜猜他是谁?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提到李白,我们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诗酒剑诗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汨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转必绝伦。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剑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唐·李白《临江王节士歌》“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李白的文学积累各班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师生互动共建新知一.知人论世.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大诗人,人称“诗仙”,是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行路难》等等。
与杜甫合称“李杜”。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
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
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
湘夫人导学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课时)编写:于航《湘夫人》【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学习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学习难点】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自主梳理】一、作者简介: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宠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合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以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屈原并不因此而放弃政治主张和伟大理想,写出了著名长诗《离骚》等价值很高的、影响很大的不朽作品。
当秦兵攻破楚都消息传出后,他大失所望,悲愤投汨罗江,以身殉国,这天正是五月初五。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屈原名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学导案:第一单元第课《湘夫人》导学案
1读课文,注字音。
薠 罾 沅澧葺荪椒擗芷嶷袂
2解释词语
眇眇骋望荒忽
潺湲腾驾骤遗
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课《湘夫人》导学案
———————————————————————————————— 作者:
———————————————————————————————— 日期:
ﻩ
《湘夫人》导学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比兴手法的运用
3、大家注意数数第三段一共选取了多少种植物?用到了那些建筑的术语?再思考一下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答:流光异彩华丽眩目的外部环境,主要用来烘托和反映人物内心的欢乐与幸福。
4、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ﻫ思考: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导学案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导学案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编号83 编者曹老师使用时间2013年5月20日学生姓名--------教材篇目《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扬州慢》《长相思》单元目标1.背诵并默写相关的名言名句2.复习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理解意象和感情的关系重点难点1.学习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2.了解掌握分析古诗景情关系的方法【知识链接】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
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二赏析诗歌(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
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
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
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集(27份) 人教课标版3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活动
个性
补充
导
入
学生回顾作家和背景的重要信息
学生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格律,把握音韵与节奏
抓关键词句,弄懂诗歌歌写作特点
师
生
互
动
建
构
新
知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解题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诵读诗歌,培养对古典诗歌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刻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导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探究法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课时
导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
正常语序是:“闻战伐千家野哭,数处渔樵起夷歌”。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集(27份) 人教课标版
根据教师引导初步进入作品内容……
文学
常识
介绍
(一)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岁。
、亲戚待遇
“姊妹弟兄皆列土”后果:不重生男重生女。
、杨的媚态、杨的打扮、对比描写、两人的游乐、杨的亲人的待遇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媚态:“凝脂”、“娇无力”
、打扮:
“云鬓花颜金步摇”——步摇:钗的一种。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说玄宗和杨玉环定情时曾亲手给她插上一枝“丽水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
——白居易《李夫人》:“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如斯,君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
——对比、夸张;突出杨贵妃的美貌。
《清平乐令》:“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
届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课之
《长恨歌》导学案
导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及本诗体裁特点;背诵相关的名句,积累古诗素材。
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全册教案、导学案
一、教案:第一单元古代诗歌1.1 《诗经》【学习目标】了解《诗经》的背景和特点,认识其中的重要诗篇。
分析《诗经》中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理解其文化价值。
【教学内容】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特点。
分析《诗经》中的重要诗篇,如《关雎》、《鹿鸣》等。
探讨《诗经》中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如赋、比、兴等。
强调《诗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诗经》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学生阅读《诗经》中的重要诗篇,分析其内容和形式。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诗经》中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如赋、比、兴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经》的理解和感受。
【评价方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性和深度。
1.2 《楚辞》【学习目标】了解《楚辞》的背景和特点,认识其中的重要诗篇。
分析《楚辞》中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理解其文学价值。
【教学内容】介绍《楚辞》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特点。
分析《楚辞》中的重要诗篇,如《离骚》、《天问》等。
探讨《楚辞》中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如象征、意象等。
强调《楚辞》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楚辞》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学生阅读《楚辞》中的重要诗篇,分析其内容和形式。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楚辞》中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如象征、意象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楚辞》的理解和感受。
【评价方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正确性和深度。
二、教案:第二单元古代散文2.1 《左传》【学习目标】了解《左传》的背景和特点,理解其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分析《左传》中的叙事手法和文学特色,掌握其历史价值。
【教学内容】介绍《左传》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特点。
分析《左传》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齐桓公、晋文公等。
探讨《左传》中的叙事手法和文学特色,如描写、对话等。
强调《左传》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_第三单元 推荐作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
它是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相配套的。
为为使它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编者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曾进行了反复思考、分讨论,并采取了一些新的编,排思路。
(一)适应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需求。
,民国以前,文人科举考试以及公私应用交际、日常记事抒情言志,都离不开用文言形式写的诗文。
对于诗这的学习、探,讨,了解其做法,总结其得失,予以借鉴,甚至模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代替,了信,古代文学与读者拉开了距离。
阅读古代诗文,从以往的重在临摹仿效,转为偏重鉴赏和认识。
古连文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多半在于增进文化涵养,提高审美情趣;至于写作应用上的受益,则不像白话文那样直接。
这是读者需求上古与今的差,异,面对这种情况,课本的设计必须从欣赏角度入手,以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
(二)采用全新的单元设置角度。
,为了突出文言文学习中鉴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这本课本打破了-般以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
诗这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
诗这各分三个单元,繁简适度,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
尤其是散文的单元设计,由于可借鉴的资料不多,自出主张,从,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散文的整体风格,很有创意。
从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
(三)努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上有所创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把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从单元开头的,赏析指导,到课文后的练习与相关资料,均本着加强方法指导的原则作了新的‘考虑。
-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课型:新授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呈现】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译文】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
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
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
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
(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
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
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
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1金银筑成的宫殿。
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案(2014年整理)
课题《将进酒》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赏析句子,品悟诗歌中蕴涵的复杂感情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诗词过程与方法学案导学,小组展示,音读、意读、情读、美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领悟诗人于坎坷中见豪情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理解诗人的诗酒人生。
教学难点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诵读诗歌,达到美读的效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时间(2分钟)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了人生的忧愁,因酒翱翔于自由的时空、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佳作传世扬名,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
今天我们就继续鉴赏“酒中仙”李白的著名劝酒诗《将进酒》,并共同研讨他的诗酒人生。
二、讲解新课(一)、提问背诵时间(5-7分钟)分组抽考背诵第一节或第二节,小组加分或扣分。
(二)、“情读”环节:赏析句子,品悟诗歌中蕴涵的复杂感情A、句子赏析:时间(18-22分钟)学生活动:小组课下研讨问题,归纳总结,课上进行展示交流,其他组学习质疑,共同鉴赏名句,把握情感,学习鉴赏方法。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文句解读:你没有看到汹涌的黄河之水是从天上倾覆而下,滚滚东去,奔腾至海,永不复还。
修辞手法:夸张问题研讨:(1)此句可以改成“黄河之水山上来”吗?明确:不能,作者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2)搜集“流水”的意象的诗句,简要分析这一意象常表现的主题。
《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
”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流水”意象——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文句解读:你没有看到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中悲愤的白发,晨曦还恰似青丝,入暮便已如皓然霜雪。
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全册教案、导学案
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诗经》的产生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能够背诵并理解其中的名篇。
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中的名篇,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1.2 教学内容《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重点篇目:《关雎》、《桃夭》、《击鼓》、《木瓜》1.3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简介《诗经》的背景及地位。
Step 2: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诗经》的组成部分。
Step 3:分组讨论,探究《诗经》的艺术特点。
Step 4:教师示范解读《关雎》等名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Step 5:学生背诵名篇,巩固学习成果。
Step 6: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1.4 课后作业1. 背诵《关雎》、《桃夭》、《击鼓》、《木瓜》等名篇。
2. 深入阅读《诗经》中的一篇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下节课分享。
2.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楚辞》的产生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能够背诵并理解其中的名篇。
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楚辞》中的名篇,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2.2 教学内容《楚辞》简介:《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一部重要诗歌总集,代表人物有屈原、宋玉等。
重点篇目:《离骚》、《九歌》、《天问》、《九章》2.3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简介《楚辞》的背景及地位。
Step 2: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楚辞》的组成部分。
Step 3:分组讨论,探究《楚辞》的艺术特点。
Step 4:教师示范解读《离骚》等名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Step 5:学生背诵名篇,巩固学习成果。
Step 6: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导学案教师版
《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情感世界。
2.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学习作者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与检测完成《优化方案》P24——P42“新知预习案”部分。
二、课文探究重点(一)《夜归鹿门歌》中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解答示例: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俗隔绝,孤独寂寞。
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
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二)阅读并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以下问题。
1.读第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读第①段并思考: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小结第一段:写入梦之由。
天姥山时隐时现,胜似仙境,高耸入云,横贯天际,气势简直超出了五岳而盖压赤城山,诗人充满了向往之情。
入梦原因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3.读第②段并完成以下表格:小结第二段:写梦游幻境——飞度镜湖—登山览胜—洞天仙境—梦醒若失。
由现实转入梦境句:我欲因之梦吴越。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苏幕遮》学案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5.《苏幕遮》导学(含答案)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1121),著名词人。
字,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最高音乐机关)。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
作品多写、,也有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所宗。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
旧时词论称他为或“词中老杜”,是公认“”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
2.写作背景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处于人生上升阶段。
3.解题苏幕遮,是龟兹国每年都有盛大节日。
又名节。
这个节日就是祈求而来。
唐代传入中原,成为唐时的一个重要节日。
每年七月初的时候开始。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
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
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
”后用为。
曲辞原为七言绝句体(如张说的《苏摩遮》五首),以配合《浑脱舞》。
近人考证,苏幕遮是波斯语的译音,原义为披在肩上的头巾。
三、诵读训练1.理解并掌握下列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重点字词检查燎(liáo):沉香溽(rù)暑:呼晴:侵晓:宿雨:清圆:风荷举:吴门:长安:旅:楫(jí):芙蓉浦:3.学生自由诵读。
(结合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把握节奏)明确: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四、熟读全文,结合注解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1.学生先听朗读,然后学生集体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一、二、三单元导学案古代诗歌考点:1、内容知识和诗词文体知识;2、诗词阅读的高级技能和策略,包括:思想内容篇章结构鉴赏诗歌的技能;语言形象技巧情感归纳(要点),概括(中心)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技巧鉴赏诗歌情感语言:找出(诗眼),分析(其好处)形象:罗列(XX意象),概括(其特点)技巧:判断(何种技巧),分析(其作用)情感:理解(诗歌的情感)古代诗歌基本知识点:一、“读懂诗歌”的十个关注法1、题目(包含了对象、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2、首尾句(联)(首句:点题目;尾句:显主旨)3、特征、表情、表意关键词4、意象意境5、注释背景6、熟悉作者的概况(经历、思想、风格)7、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8、题材(体裁)9、手法。
10、题干提供的信息二、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主要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4、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冲淡、飘逸、沉郁、豪放、婉约等。
三、鉴赏常用名词术语1、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对比:目的是突出二者的不同。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3、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4.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诗歌分类一、边塞诗1.边塞诗派:岑参高适2.归纳特征(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家乡------思乡念亲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2)风格——雄壮豪迈。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3、赏析方法(1)词句分析法(2)形象分析法4、常见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地名和民族名:关山关塞山河、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5、主旨: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②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③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④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⑤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⑥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二.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感怀身世1、特点后代诗人对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
它常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了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感触。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2.解读要求:(1)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2)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一)鉴赏方法:1、弄清触发的媒体:古迹、典故、人物等2、弄清史实:作品涉及到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典故。
3、体会意图: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
4、领悟感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二)、所抒之情咏史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社会历史的感悟,抒发作者的情感。
1、叹朝代兴亡变化。
2、感慨岁月瞬息变幻。
3、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
(三)表现手法:1、以景衬情2、由议论引发3、正反对比,侧面烘托4、用典(四)作者在咏史时所站的角度1、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诗人不置身其中。
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叠题乌江亭》2、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贾生》李商隐三.山水田园诗鉴赏1.思想内容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3、写景的方法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②描写顺序——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四.咏物诗鉴赏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1、特点归纳:1求其“形似”[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2.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五.送别思念诗鉴赏1、情感特点思念、友谊、留恋、关怀,茫然、怅然若失、宽慰、依依不舍、难分难舍、表志节、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2.常用表现手法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3、鉴赏方法: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2、送别意象:杨柳、长亭、短亭、劳劳亭、南浦、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芳草(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水(绵绵的愁丝离愁)。
3、思念意象: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六、喻理诗判断一首诗或一联诗是否喻有道理,所喻又是何理,要懂得诗中喻理常用的几种方法。
1.在形象的描绘中蕴含道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在抒情之中蕴含道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在议论之中阐明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要学会“想诗”。
富有理趣的诗句,在鉴赏时要根据诗中所提供的意象,在准确理解诗意后进行“再创造想象”,这尤其对于原意较少而后人赋予更多层次的哲理和在原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这两种情况特别有效。
理论大多是抽象的,必须在实践中反复练习才能牢固掌握,5、是要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运用到对哲理的分析中去。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有: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本质与现象,真理与谬误,运动与静止,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
就喻理诗词所表现的情况而言,主要有: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则,如杜甫的“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或含有规律性的道理,如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对立统一规律,如王藉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如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如朱熹的“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江中自在行”;由量变引起质变,如:杜甫中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如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要全面地看问题,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
而对于这些哲理的归纳,对提高认识立意的深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常见意象: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4、芭蕉、梧桐与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相联系,一种凄苦之音。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5、梅花、菊花象征高洁人格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6、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7、杜鹃常与悲苦之事联系,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啼鸣悲切,“望帝啼鹊”神话。
8、猿啼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9、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