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中印比较(10年)
1950-2010年中印GDP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1970-2009年中印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1970年,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印度的1.49倍,人均GDP相当于印度的1.03倍。
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印的差距开始逐年拉大,到2009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49847.13亿美元,而印度仅为12250.62亿美元,中国相当于印度的4.07倍。
人均GDP方面,2009年中国初步核实数达到3744美元,印度为1022美元,中国是印度的3.66倍。
在近4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均GDP低于印度只有1986年、1987年和1990年,1985年与印度持平。
其中1985年至1990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从1985年100美元兑换293.66元人民币贬至1990年的478.32元人民币(1985-1990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分别为2.9366、3.4528、3.7221、3.7221、3.7651、4.7832),而且1989年和1990年中国经济陷入低谷,年均增长率仅有4.1%和3.8%。
印度则在1991年开始经济改革,从以前的公私混合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虽然印度经济改革以来,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受制于其国内社会环境、政治体制及民族特性的影响,与中国的差距则是越拉越大。
当然,在西方的“赞扬”下,印度对未来仍一如既往的充满信心,向着超过中国的美丽肥皂泡继续如痴如醉的梦想着,前进着。
中印两国宏观经济管理比较其启示论文
中印两国宏观经济管理比较及其启示中图分类号:f1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6-000-02摘要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文明古国在经历了长时期的殖民和战争的创伤之后,针对本国国情采用不同手段开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在印度的发展史上,一直注重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研究,而发展迅猛的印度,也在改革发展中对中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关键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软件业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总量扩张。
在经济转型中,中国和印度都选择了政治稳定条件下的渐进式改革,但在改革的突破口、通向市场化的道路、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增长的模式方面却存在着差异。
经济发展模式和战略的选择,既深刻地受制于时代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又会对以后的经济发展进程产生路径依赖,从而产生长期的重大影响。
一、早期计划经济模式发展时期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独立后的印度为消除殖民地经济的影响,建立了以公营和私营并存的混合经济发展计划为手段,以“社会主义类型”为目标,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消灭贫困和争取社会公正的国家。
印度主要依靠外国经济援助弥补本国的不足,重点发展国营经济,加速民族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保持较低的储蓄投资比例,较低的对外经济依存,较大的服务经济成分,较多的劳动力参与,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秉持着经济独立自主的计划战略目标,从而逐渐形成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解放以后,基本上照搬前苏联斯大林的集权计划经济模式,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土地改革运动,建立起计划性的社会主义工农业基础,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农村集地化。
中国的工业化模式基本上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利用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从农业那里汲取工业化资金。
在新中国最初建立的那段特殊发展时期里,以“集中统一、自上而下”为特点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并使人民均享增长带来的利益,这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目标。
中印比较
中印比较近年来,随着中国,印度两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逐渐吸引了世界各地媒体和学者的目光,关于两者之间的比较也是呼之欲出。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而且在人口结构,土地面积,经济发展速度方面都极为相似,因此也就有了两者比较的基础。
下面我就这一问题稍加分析,以便于分清时下中印两国的形势,以及找出中国存在的优势,以便于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人口面积方面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口13亿多,而印度则有11亿多;中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而印度大约有300万平方公里。
因此,中印两国都有比较好的人口优势,但未来的几十年后,中国可能步入老龄化社会,相反印度更显得要年轻一些。
二.经济方面1.经济总量从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与印度的gdp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同时也可以知道,中国的经济增长比印度要快,而且差距逐渐拉大。
最近中国的gdp 总量水平已经居世界第二,这是印度目前所无法达到的。
2.经济结构(单位%)中国与印度都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产业经济体系,但经济结构不同,因此两国经济发展有不同特点。
由图中可以看出,1970年这一期间印度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比重太小,第三产业比重两国接近。
1980年我国第一、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太小,印度第一产业比例太大,第二产业比例过小,第三产业比重比我国大,但比世界水平低,所以两国产业结构都存在不合理之处,都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1990-2000年期间中国从各产业发展速度看我国要快于印度,这是我国的比较优势。
中印差距的形成原因:(一)投资环境:中国的改革开放比印度要早12年,思想也比印度更加解放。
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强烈,文化传统相当保守、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外开放。
而且基础设施差、中央和地方政令不能统一、劳工法过严、罢工多、某些企业信用差等,这都影响了印度的投资。
(二)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政局:中国政局保持了长期稳定,而印度政府更迭频繁,有反政府武装;地方权力较大,中央与地方不够协调,对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为什么经济增长对重要
为什么经济增长对重要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增加生产与收入的过程。
它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经济增长对各个方面的重要性。
1. 就业机会经济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经济的扩大,企业和行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满足生产需求。
这将使大量的人有工作可做,减少失业率,提高社会稳定性。
2. 收入增长经济增长带来收入增长。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人们的收入水平也会提高。
这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3. 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经济增长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政府可以利用这些资金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修建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
这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运营环境。
4. 技术创新和进步经济增长刺激了技术创新和进步。
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并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投资于研究与开发。
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改善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还可以创造新的行业和就业机会。
5. 贫困减少经济增长可以减少贫困。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蓬勃发展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贫困人口的数量也会减少。
这将有助于提高社会公平性和人们的生活品质。
6. 政府收入增加经济增长带来的税收收入增加,可以帮助政府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
政府可以增加教育和医疗支出,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7. 吸引外国投资经济增长可以吸引外国投资。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良好,投资者会更加愿意投资于该国的企业和项目中。
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可以带来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总结起来,经济增长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减少贫困,吸引外国投资。
因此,各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为人民谋求更好的未来。
中印经济形势比较分析
中印对比看改革开放的影响中国和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在当代世界也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巧的是地理上相邻,人口也相近,近代也同曾面临殖民主义的威胁又同为金砖国家.印度和中国人口加起来占全世界40%左右,所以印度和中国的崛起不仅代表着各自国家的崛起,也不仅代表亚洲的崛起,更是对解决贫困人口有着重要的世界意义.另外论了解程度的话,我们对日本、韩国、越南、朝鲜的了解比对印度的了解多,也许是因为同为或者说同曾为汉字文化圈的原因吧。
我们和印度在近代历史上命运如此相似,也许是出于曾经上的领土纠纷,又或许是国情有些相似且地理相邻的缘故两个国家都在互相比较,既然我们在讨论一件事物是时候,就有必要去了解它,去了解这个陌生的邻居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诞生,经济起点也相近。
印度从英国殖民体系中独立出来,继承英国遗留的工业体系和制度,中国这一边1945结束抗日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内战,百废待兴。
不光我们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印度也是如此,而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GDP总量约为印度的5倍,而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其实除了总所周知的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外,印度1991年也实行了一次某种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图1:2017年全球GDP前20强(来自世界经济信息网)1.印度的改革开放两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得不面对自己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印度国内100多个民族,各种语言林立,也不像中国一样有主体民族和统一的文字,不同的邦的官方语言也不尽相同,联邦制度,且各邦的权利过高,宗教矛盾突出。
而且种姓制度的余毒的影响残留至今,即便印度政府也想要淡化种性观念。
这是内部矛盾,而印度雄踞南亚次大陆,地理位置优于我国,不过也有印巴分治带来的边境冲突,和与中国的边界纠纷。
而在教育方面,1949年前后两国文盲率大致相当。
印度从独立到1986年为止,文盲率仍高达%63。
77,但辍学率也高达31%,毋庸置疑贫穷是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国际经济报告: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报告: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 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中国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全球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投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全球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
2. 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拉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
中国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不断增长,为世界各国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的扩大进口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出口和就业的机会。
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推动了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 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
外国资本的流入不仅为中国提供了融资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全球资本的流动和配置。
中国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开放为跨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融资渠道,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4. 中国经济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成功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国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以及深化市场化改革等方式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加强国内市场建设,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
5. 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和风险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加剧。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此外,全球贸易摩擦和金融市场波动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6. 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展望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具有良好的前景。
中国政府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措施,努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引擎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为世界提供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印度经济发展从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印度经济一直在稳步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其宏大的潜力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多的瓶颈和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经历了彪炳史册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探究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异同。
一、政治和制度政治和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方面的对比上,中国在有关改革开放的初期采用了一系列基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从1980年代开始逐步实行市场经济,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
相比之下,印度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与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植根于一个多元文化、多种族、多语种的国家。
印度独立后采用西方式的自由市场和议会民主体制,但随着印度政府的过度干预和官僚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二、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主张经济的大规模发展,它着重发展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并在政策上大力吸纳外资以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
中国单一的经济政策成果斐然,迅速深入发展了国内的企业,并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劳工工资、技术标准、政治干VS.私营企业的政策。
相比之下,印度政府则更重视的是发展服务业和知识产业。
这样一来,印度的经济结构比较复杂,经济成长的步伐也不是那样平稳,容易出现错位发展和缺少产业支撑的问题。
随着印度经济的稳步发展,印度服务业和知识产业的优势越来越凸显,也成为了印度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技术投入技术投入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技术投入方面,中国做得比印度更多,针对技术竞争的压力,在国内外资企业兴起的同时,中国也开始加强该领域的自主发展。
中国政府资助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产生了一批在信息技术、通讯、能源、材料科学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企业、产业和新型职业。
印度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比较优势
印度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比较优势印度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比较优势1、金融体系比较健全,银行结构合理。
印度有运转良好、历史悠久的金融体制。
与中国相比,印度的金融体系改革更为全面、速度更快。
印度资金的利用效率高于中国。
2、税制比较健全,对外开放优势。
中国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尽快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较少采用非关税壁垒来保护国内民族产业,在关税上调整幅度非常之大。
印度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国,关税问题上,却大量使用有关发展中国家的各种例外规定,减缓对外开放的速度。
而且,印度还一再使用反倾销等手段,来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
此外,印度对于外资企业也只是给予国民待遇,并予以适当地限制,直到新世纪开始设立经济特区后,才对特区内企业实行了若干优惠措施。
3、教育水平比较高,英语水平较好。
由于印度英语普及,高等教育机构使用的教学语言为英语,印度高校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获得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
在中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前,印度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和大学生的在校人数都明显超过中国。
相对来说,印度的国际交流人才多于中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都可以看到较多的印度人。
重点发展服务业让印度发挥了它的三大优势——高学历劳动力、信息科技专长和流利的英语能力,所以跨国企业在印度设立的研发中心的数量也远远多于中国。
4、印度的科技竞争力更强大,人才优势比较明显。
主要体现在电脑软件产业,制药业。
印度式增长是一种以IT行业(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增长为引导并产生较大的世界影响,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经济增长,相反,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急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5、资本市场发育比较健全。
印度的资本市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监管制度非常严格。
中国采取了典型的“东亚模式”: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制造业的惊人增长、大量低成本劳动力以及推动出口等。
中国的发展基础是高储蓄、普及基础教育、快速工业化、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以及对外开放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
印度虽然在外资总量上落后中国,但是吸引的研发外资却高于中国。
中印两国比较资料
中印两国比较资料收集整理人:张子竹200925035 信管二班总述:本文收集了中国、印度两国一些基本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主要就中印经济差异的一个典型事实——外资的流入做了深入的比对分析。
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存在差别的原因是基于总体引资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侧重点等差异,且中印利用外资对经济产生了不同重要的影响。
一、两国概况中国:(来自百度百科)中国是亚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的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于1949年独立,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其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现耕地面积9497公顷。
中国现有人口13.70536875亿(2010年),人口密度138人/平方公里(2009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GDP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印度:(来自百度百科)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最悠久的文明国之一。
古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19世纪末期开始,印度人民开展了不屈不挠的独立运动,于1947年独立。
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实权由总理掌握。
印度政府宣称的领土面积为328万780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其中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而且山地、高原的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米。
低矮平缓的地形配以热带季风气候以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击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的土壤,使得在印度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
印度现有人口12.0310亿(新华网2011年数据),人口密度406人/平方公里(2009年),其中约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加速,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越来越密切。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两国的差别与相似之处,以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经济总量和增速从经济总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2019年世界银行数据,中国的GDP总量达到14.4万亿美元,印度为2.8万亿美元。
但是,从增速上看,印度则表现更为出色。
2019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为5%,高于中国的6.1%。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和2018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已经相继下降,表明印度经济出现了放缓迹象。
而中国的经济增速在近年来也有所下滑,但总体来说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
二、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中国的经济起点比印度高,不仅世界第一的庞大制造业是优势所在,其它诸如石油化工、建筑、通信等也都非常发达。
然而现在中国正在推动产业升级,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而印度则还处于工业化进程的起步阶段,但印度在软件、通信和服务业等领域也有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在国际贸易方面,中国向全世界输出了大量的产品,发挥着重要的贸易国家作用。
印度虽然也有出口业务,但不同于中国的大批量出口,它更擅长高端技术、空间技术、IT技术和软件开发等领域,和中日韩三国有不少合作机会。
三、劳动力市场和人口结构中国拥有13亿多人口,为全球最多的国家。
劳动力供应充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成本也较低,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优势。
但同时也导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而印度的人口为13亿,比中国小一些,但不同的是,印度的劳动力市场更为灵活,但也面临着技能结构匹配和贫困化高居不下等问题。
四、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除了产业结构和人口因素,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建设也至关重要。
在高速公路、机场、高铁等方面,中国的基础设施比印度更加完善,特别是在以科技城市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也比印度先进得多。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长率年平均 为 9 4 % 以上 , 印度只有 6 %左右 。目前, . 而
印度 利用外资数量很少 的原因还在 于, 印度 的公路 、 港 口、 机场、 电供应等 基础设施相对 中国而言极差 , 水 印度
的城市 建设与 中国相 比有较大差距 。 此外 , 中印两 国各 自的海外侨胞对两 国利用 F I D 有不 同的贡献 中国吸引外
(、 1 晋中学院。 山西 榆次 0 0 0 ; 3 6 0 2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 、 山西 பைடு நூலகம்原 0 0 0 3 0 9)
印度被迫卷入 了全球 化的进程 , 可独立 之后 , 却放 缓 了全 球 化的步伐 。” 长期研 究印度 问题的 四川 大学南亚研究所 I 文富德教授 说 , 为了维护 民族独 立 ,他们 对 F l控制较 “ b 严。允许 F I进入的领域 , D 多是被认为需 要引进 国外先进
灵 ”而 中国则被称为是“ 闭的体制 , , 封 开放 的心灵 ” 。 在发展 中国家大都极力吸引 F I加 强对外 贸易的背 D、 景下 , 印度 对 F I的态度似乎与它 的发 展 中大 国地位 极不 D 相称 。19 9 1年 , 由于收支危机 及外汇短 缺 , 印度对 F I的 D
[中印经济实力对比]中印经济发展方式对比哪种模式造就强国
[中印经济实力对比]中印经济发展方式对比哪种模式造就强国当中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以闪电般的速度起飞,并且成为全球经济强国时,全世界从最初对中国的不信任逐渐转为由衷的钦佩。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主要以制造业拉动,增长率在2002年达到8%后,又在2003年增至9%。
中国依靠巨大的国内储备资金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吸收大量外资在中国建立工厂,引进所需的国外专业技术。
仅2003年度,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资金就达到530亿美元,占整个世界总投资额的8.2%(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数据库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为当年的世界之最。
印度的经济起步落后于中国大约10年,最近才为世人瞩目。
其崛起主要依靠西方工作岗位的地域性转移。
同时印度迅速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所属行业包括软件业、IT业和制药业。
这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得到政府的资助,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003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增幅为8.3%,而2002年仅为4.3%;但是印度2003年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为47亿美元,2002年则为30亿美元。
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零头。
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的道路截然不同。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政府深思熟虑后决策的结果,而印度的经济发展则多少有点顺其自然。
中印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孰优孰劣?哪种发展模式会造就强国?中印产业:一硬一软中印两种发展模式的不同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相比印度政府,中国政府更愿意培育和指导整个经济活动。
中国政府大力投资硬件基础设施,有权决定哪家企业能够得到政府资源、哪家企业可在A股市场挂牌(即使该企业不一定是最好的)。
与此相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越来越少干预经济活动。
第二,在外商直接投资上,中国乐于接受外资,而印度始终对此保持谨慎态度。
上述区别影响到哪类企业会成功。
在中国,那些需要“硬件”基础建设(如公路、港口、电力)的企业远远领先印度。
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仍将保持这一优势。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与启示
潜力与前景
印度经济增长潜力较大,未来有望继续保 持快速增长。
中印两国贸易总量比较
贸易规模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总量相对较小,但近年来呈增长趋势。
贸易结构
中印贸易以中间品为主,中国从印度进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向印度出口加工制成品。
贸易平衡
中国对印度存在贸易顺差,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较大。
04
中印经济发展的启示与建 议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01
02
03
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 训
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利 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 种资源,拓展经济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空间;
发挥人口和劳动力资源 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
业转移;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注重技术创新和产 业升级,提高国际 竞争力;
印度经济发展的经 验教训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 略,实现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趋势
01
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 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
02
印度经济发展趋势
03
印度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趋势
印度将加强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在 业务流程外包和呼叫中心等领域。
VS
印度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社会稳定和治安问题较为突出,影响投资环 境;
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机制有待完善。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中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 级;
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人才培养,提 高核心竞争力;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印度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中国印度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比较研究
宏 观经 济 变 量 G P增 长 率 D 中 国 1 .4 2 1 ) 0 1 ( . 8 印 度 5 7 ( .2 .020 )
F n n e f rGr w h a d p r r d c in s o s r d b I i a c o o t n o e t Re u t p n o e y W DER,Un t d Nai n ie st y o i t sUn v r i e o y,He sn i l ik .
究》。
作者简 介: 黎平 海( 99 ) 男 , 15 一 , 重庆人 ,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经济学博士 , 主要研究方 向: 国际金融。
① D sP K.n . u a—k anbs Fn nea dGot a , . adB G h h sai: ia c n rnh—A m icl ss —met fh da cnmy pprpeae r r et n nE pr a es i As n eI inE o o , ae rp rdf po c o ot n oa j
2 1 中印建 交 6 00年 0周 年 , 国关 系虽几经 两
增长如影相随 , 经济增长是 因, 但 金融 发展是 果。 因而这一 观 点佐 证 了卢 卡斯 ( ua) L cs 和鲁 宾 逊
( oi o ) R b sn 的看 法 , n 即金融 随经 济增 长 而发展 。
风雨 , 但合 作领 域却在 不 断扩展 。 目前 , 国已 中
第1卷 第1期 9 0
21 年 1 0 1 0月
太
平
洋
学
报
Vo. 9,No 1 11 .0 Oco e 01 tb r2 1
10年前的公知言论印度
10年前的公知言论印度
摘要:
1.引言:介绍10 年前公知言论关于印度的观点
2.印度的发展与挑战:分析印度过去10 年的经济增长及面临的问题
3.我国与印度的对比:比较中印两国在经济、科技、国际地位等方面的表现
4.结论:总结10 年前公知言论对印度的评价及现实情况对比
正文:
1.引言
10 年前,我国公共知识分子对印度的关注和讨论不绝于耳。
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印度的发展发表了各种观点和看法。
那么,10 年过去了,印度的发展是否如公知们预测的那样呢?我们通过以下分析来回顾这些观点。
2.印度的发展与挑战
10 年前,许多公知认为印度的发展速度将超过中国。
他们认为印度拥有与中国相似的人口红利,且在民主制度下,印度的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过去10 年,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与中国相比仍有差距。
此外,印度面临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落后、贫富差距扩大、宗教矛盾等问题。
3.我国与印度的对比
尽管印度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过去10 年里,我国在经济、科技、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印度。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
济体,科技创新也在诸多领域实现了突破,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相较之下,印度的经济发展仍然受制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问题。
4.结论
回顾10 年前公知们的言论,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他们对印度的发展潜力有一定的预见性,但在现实中,印度的发展并未如他们所预测的那样迅速。
而我国在过去10 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无论在经济、科技还是国际地位方面,都实现了较大的跨越。
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何不同?
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何不同?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人口国家,也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中规模最大的两个国家。
两国在发展道路上存在很大差异,下面就具体分析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何不同。
一、发展模式不同中国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其中以出口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主导地位。
印度则以国内市场为中心,在服务业占比上明显偏高。
二、人口结构不同中国的劳动力人口规模相当巨大。
而印度则需要面临有较高的失业率,以及因为教育程度不高而造成的严重劳动力短缺问题。
人口结构的不同也影响了两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动力。
三、政府角色不同中国有着非常强大的政府角色,特别是在资本管制和经济计划上。
而印度则一直推崇市场机制和开放经济政策。
印度政府更多地采取宏观调控的方式,提升投资环境与营商环境。
四、基础设施水平不同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具有先进性,高速公路、房地产等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较高。
而印度在这方面的建设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需要加强与提高。
五、宏观政策不同中国和印度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中国政府在宏观政策层面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成功地确立了国家对货币、资本市场的授时管理,结合实践的规律性和改进性,证明了独特的宏观政策的适用。
印度的宏观政策上相对更为灵活,更具有很强的市场反应性,但是却容易形成投资环境劣化以及通胀的问题。
总体而言,尽管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差异,但两国都在取得迅猛的增长,这一趋势看起来也不会在短期内发生改变。
后续,需要进一步依赖市场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行动来有效管理宏观风险,并使得市场优势发挥到最大。
中印比较
印度的表情与真实——中国能被印度赶超吗?李晓编者按:近年来,中印比较变得非常热闹。
作为一个长期研究亚洲问题的世界经济学者,作者在进行充分的理论准备之后,前不久到印度进行了访问。
这篇文章就是他的访问观感,其深刻的思想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印度,从而正确认识自己是很有好处的。
近年来,瑞士一个叫达沃斯的小城,每年年初都会聚集全世界的经济、金融、工业和政治精英,召开世界经济论坛。
自2000年起,中国一直都是这个论坛上耀眼的明星,“中国奇迹”成为这个论坛上最具凝聚力的话题。
然而,在2004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印度取代中国成为鲜明的主题,有关印度经济赶超中国的所谓“龙象之争”或“龟兔赛跑”的话题,似乎充斥了整个论坛。
中国人开始尴尬,继而开始警觉。
于是,刚刚咀嚼到“中国崛起”之甘美的国人,突然开始以从未有过的兴趣关注起身边正在崛起的大国——印度。
有关印度能否赶超中国或中印经济发展比较的话题跃然网上。
那么,印度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它能够赶超中国吗?中印比较的意义何在?这是我访问印度期间一直在思索和关注的问题。
两个印度:富人在天堂,穷人在人间去印度前,朋友告诉我:印度是个不去很遗憾、去过更遗憾的地方。
到印度之后方明白,这种说法源于关于印度的理想与现实尤其是其贫与富的强烈比照。
在印度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穷人。
车子一停,立即就有讨饭的孩子围拢上来,你可以善心大发,但结果一定是走不脱,欲罢不能,会有更多的孩子向你伸出期盼的手。
与国内的职业乞讨不同,他们真的是要讨口饭吃,食品、水什么都行,当然,钞票更受欢迎。
在首都新德里中央大街上,任何地方都有乞讨者;使馆区附近的大街两旁,有无数的用破旧雨布搭成的小帐篷,妇女们在路边做饭,大一点的孩子们在路边乞讨,小一点的孩子则赤裸着身体坐在泥土上……。
城里所有的河水都是黑色的,肮脏不堪,河的两旁是一眼望不到头儿的贫民窟,垃圾满地,脏水横流,人们熟视无睹。
孟买在印度人眼中是财富的聚集地,自然也是富人的天堂。
“世界加工厂”与“世界办公室”——中印经济增长模式之比较
的 财政 资 源 的再 分 配 和 转 移 支 付 ,
因此长期以来政府储蓄率 非常低 。 印度政府不可能像 中国政府那样通 过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绝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精力 主要是 围绕 “ 以经 济建设 为 中心 ” , 并且受 政 绩显 示机 制 的作 用, 竭力 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并形成地方经济 以 来主 要 依 靠 国有 经济 为主 导 , 经济增 长的微观基 础缺 乏活 力和 增长的一种 “ 攀比” 效应。 中国经济 增长的特点是高速度,容易出现经 竞争力。 济过 热 ;近几 年 经济 增长 更表 现 为 受英 国殖 民主义因素的影响, “ 消费冷,投资热” 中央冷,地方 印度很早就建立起了私人企业经营 、“ 热” 印度经济表现为不紧不慢被称 制度 。尽管与中国一样也有大量的 。 但是相 比较 而言, 印度成 增长则具有显著的 “ 政府推动” 的特 之为 “ 印度教徒式” 的增长。 一些印 公营企 业, 点。 度学者指出,印度经济增长是一个 功 地 培育 出一 大批 目前 能够具 有 国 在经济增长中, 印度 政 府 的作 用 主要 不是 推 动, 而是管理, 尤其是19 91 年市场化经济改革以前更 是如此。与中国发挥政府 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增长的 方式不一样,印度政府受 到各 党 派政 治力 量 的影 响,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 统一决策,从而集 中 限 有 的资 源 用于 促进 经 济发 展;另一方面,由于受到 民主和选举 制度的影响, 印度政府在经济发展 中的 作 用更 多地表 现为 对有 限
_
际竞争力的私营企业和公司,而且 这 些 公司 多数 以经营 尖 端的 信息 技 术为基 础 。例 如在 软件 方面 有 著名 的信息系统公 司(n o y ) I f s s 和维普 罗 公司( i r )在制药和生物技术方 W po; 面有 著名 的兰巴克西公司( a b x ) R n a y 和雷迪博士实验室( r r Lb ) D E as S 等。 而且 ,印度 私营企 业行业 公 司长 期发展 过 程 中还 培 育 出了一 批具 有 优秀的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他们 熟悉 国 际商务 经验 , 具有较 强 的 国 际经营的能力,在 国际市场竞争中 逐 渐适 应 了全球 化 的竞 争环 境 , 从 而在 一 定程 度上 也提 升 了 印度 商业 经 营的 国际竞争 力 。据 20 年 瑞士 03 洛桑 国际开 发研 究 院 国 际竞争 力 年 度报 告 对于 主 要 国家经 济竞 争 力进行 排名 比较 , 尽管 中国总 体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中印比较(10年)通过历史,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国家的经济总产值,这样才能提升中国的地位,才能让自己的国家变的强大,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让中国这只雄狮屹立于世界之上,不再让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重演。
中国近代历史简直就是一部屈辱的历史,相信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别人侵略。
如果想不受别人的侮辱和欺凌,我们自己一定要强大起来,怎么变强大?首先要在经济上强大。
有句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落后就要挨打,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得发愤自强。
在鸦片战争中国是落后的,武器落后,科技落后,经济落后,最根本的还是社会制度落后。
要发愤自强就要改造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国防。
怎么样才能是国家发展、加强国防呢?只有我们国家的经济富有了,才能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搞国防、制造工业等等。
由此可知,经济在中国近代史中是占有重要地位之一。
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有什么样的经济,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文化;反之,政治和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
因此,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能简单归结为经济增长。
科学技术能力也不是经济增长的惟一决定因素,许多制度和文化的因素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把科学技术实力转变为市场上商业成功的经营能力与管理体系。
但是,可以说,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来说,即使不是充分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表现在: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是以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经济运行主要依赖于技术对生产力的贡献;高技术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核心技术的竞争,等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两张皮”的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有人做出估算,认为我国科技进步对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0%,在这数据背后是一些深层的原因: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政府负责科技与经济的职能分工使两方面的资源不能真正集成起来;科研布局整体上不合理。
回顾十多年的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改革上花了很大力气,也取得的不错的效果。
20世纪50-60年代前,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意味着国家财富和劳务生产增加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
60年代后,这种观点受到了若干国家现实的挑战,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但其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并未得到相应改善,贫困和收入分配不公正情况仍十分严重。
因此,经济学家把经济发展同经济增长区别开来。
前者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不仅涉及物质增长,而且涉及社会和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的演变。
既着眼于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还着重于经济活动效率的改进。
同时又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进化过程概括起来说,发展是改进入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其基本目标是满足基本需要、提高人类尊严、扩大选择自由。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不再是贫穷、落后、保守的中国,我们已经有能力参与世界竞争。
从不同的经济类型看,改革开放之后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成分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非国有经济部门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快速增长,其二是大量外资流入的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其中非国有经济部门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较小,其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相对弱化。
而随着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利用外资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外商投资经济工业产值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1990年以后外商投资经济成为继乡镇企业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地区利用外资规模的差距的不断扩大,成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地区利用外资规模差距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地区的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对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对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地区人均消费的影响;对地区工业产值的影响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等。
进入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印度在高科技领域增长迅速,带动国内经济复苏,其钢铁、计算机软件、外包服务、电影等行业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亮点。
在过去的十年中,印度经济和中国经济都有各自的发展,中国有着自己的强势,但不是全部,印度也有比中国好的方面,不能说谁强谁弱,只能说各有所长。
比如说:印度经济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冲击的抵抗力较强中印经过长期摸索,分别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各不相同。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制造业驱动,伴随著国内高储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境外直接投资和外贸扩张,是一种兼顾内需和外向的发展模式。
而印度的发展模式较为独特,它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産业而非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工业,这种方式使印度经济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冲击的抵抗力较强,表现出比较强的韧劲和经济平稳增长的长周期性。
印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的确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例如,印度国内的储蓄水平只有中国的一半,每年流入印度的境外直接投资大约只有中国的10%,印度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比中国落后大约10至15年,但印度劫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速,而且它有30%至4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生産力的增长,而不是资本或劳动力的增加。
不过,印度经济模式中的问题也同样十分明显。
例如,印度国内办事效率较低,往往不能集中力量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印度开办一项业务所花的时间是在中国的两倍,注册资金在印度要花67天,而在中国只要32天;履行合约在印度要花425天,而在中国只花241天。
印度社会经济的分化也十分严重,现代化与落后共存,是一个对比鲜明和充满矛盾的国家。
印度位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但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口中有1/4生活在印度;它是世界第六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但数以亿计的印度人劫缺乏电力能源;它的250多所大学培养了300多万名科学精英,但40%的印度人口仍是文盲。
在德里和班加罗尔等城市,茅草屋往往与跨国公司的摩天大厦交织在一起。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中国硬件强印度软件强经济增长取决于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的数量及质量。
所谓硬件基础设施是指公路、机场、港口等;软件基础设施指一个国家的法律、规章制度和金融体系等。
就硬件基础设施而言,中国很明显走在了印度前面,如中国的高速公路网大概是印度的7倍,在个人计算机拥有量、移动电话、互联网上网人数等方面更是大幅领先于印度。
就软件基础设施而言,印度则在某些重要方面领先中国,比如産权保障、金融市场、私有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及公司治理。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印度在软件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幷非全面胜过中国。
在税收和劳动力管理等方面,中国事实上领先于印度。
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认爲印度在制度层面上优于中国,也不能认为印度在硬件方面全面落后于中国。
实际上,印度在航天、生物制药等某些领域也有长处。
对印度以服务业为龙头,带动经济腾飞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模式,国外不少专家也提出了一些疑问。
印度以服务业为基础,但显然未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英国《经济学家》有文章认为,印度的服务业在其GDP中的比例超过50%,2008年软件出口将达到500亿美元,但印度的信息技术産业和电话服务中心这样的外包服务业,在印度整个服务业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在印度整个GDP中的比例更小,只占4%,雇员也只有大约100万人。
印度储蓄率和基建投资都远低于中国,工业化程度也远远落后于中国。
印度能否赶超中国,取决于印度是否有能力大幅度提高储蓄和投资,增加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以及加快工业化速度。
如果只靠服务业就跳过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信息业爲主导的后工业化经济,印度恐怕会遇到不少问题。
实际上,印度国内也开始注意到上述矛盾,开始把振兴制造业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去年就通过了发展制造业的长期规划。
下面来看一组数据在2002-03年度为每印度人均收入1.904万卢比。
在2003 - 2004每印度人均收入为20989卢比。
在2004 - 2005每印度人均收入为23241卢比。
在2008 - 2009年人均收入在印度was37490。
按要素不变(1999-2000)价格在2008-2009年度的成本可能会达到一卢比3351653。
印度经济水平在2008-2009年达到了百分之7.1的增长速度。
农业,林业和渔业曾在2008-2009年期间的2.6复合增长率达百分之业。
在2008-2009年期间的增长速度为百分之3.4,服务部门在2008-2009年期间有百分之10.3的增长速度。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年均GDP增长率达到了10.0%,经济增长有目共睹并逐步成为国际新势力的杰出代表。
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长期利好,成就了包括创业投资在内等诸多行业的迅猛发展。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从1999年至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快速成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2.4%,其行业走势与GDP增长呈现出正相关性。
其间,2005年成为中国创投行业的重要年份,整个行业步入了井喷式发展阶段。
在这一年,国家外汇管理局75号文允许外资创投投资境外注册的中国企业并重启了海外红筹上市;而《创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使中国创投行业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创投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同年,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多层次资本市场初步建立,创投退出渠道得以拓宽。
在过去的10年中,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其平均年增长率为6.7%)以及南亚的各个发展中经济体(其平均年增长率为5.5%)。
这样的增长速度已经使得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赶上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体。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以及南亚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其领军人物分别是中国和印度。
中国和印度的产出均要占到其各自所在地区的70%以上[1-p189~190]。
毫无疑问,由中国和印度所带动的东亚和南亚的各个经济体的高速增长必定会打破世界经济原有的平衡而导致全球贸易和资金流向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由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发展中大国崛起而带给整个世界经济的冲击极有可能超过历史上德国和日本崛起所带来的冲击。
中印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着重要意义。
当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成功实现对美国与欧洲的赶超,以及随之而来的东亚“四小龙”与“四小虎”的经济起飞,给中国以巨大的冲击。
中国在经过审慎的思考以后,在1979年以后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道路,从而创造了令世人震惊的中国经济奇迹。
面对中国的经济奇迹,印度最终也在1992年开始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结果,在进行转型后的10多年时间里,也发生了在印度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经济增长。
由于中国与印度都是世界人口大国,两者加总以后的人口总数要占到世界总人口的40%左右,因此发生在这两个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从一开始就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