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中学2016中考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导学案(新)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
学习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并背诵课文;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
预习导学:(一)1、掌握作者资料本文作者苏轼是朝人,字,号,是唐宋“”之一。
与父亲弟弟并称“”。
他的词雄浑豪迈,是宋代“”词派的代表。
你还学过他的哪些诗词?把题目写在下面。
2、搜集本文的写作背景,课上交流。
(二)阅读课文,学习下面的问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1)欣然起行( ) (2)遂至承天寺( )(3).水中藻荇交横( ) (4)盖竹柏影也(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6)相与步与中庭( )3、翻译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相与步于中庭课上探究(三)、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明确: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怎样理解文中的“闲”字?当堂检测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 )2.念无与乐者( ) 3 庭下如积水空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三、默写填空文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是:,用的修辞方法是,点明了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1.《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篇1授课班级:八(10)班授课时间:.11.6学习目标:1. 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 在读中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3. 学习作者在遭遇人生困境时的旷达胸襟。
学习重难点:1.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2.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
导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古人借月抒怀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自学交流,整体感知1. 走进作者2. 背景资料3. 听读课文,正字音,强节奏,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①教师范读②放声自读③检查生字④齐声读欣然()遂()寝()藻荇()()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解释加点的词语(1)欣然起行()(2)遂至承天寺()(3)水中藻荇交横()(4)盖竹柏影也()(5)相与步与中庭()(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结合课文注解,翻译课文(1)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合作探究,把握主旨1.作者夜游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去一去,品修辞;添一添,品意境)3.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4.怎样理解文中的“闲”字?五、拓展延伸,小结反思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其实始终都是在写人,从文中我们读到了一个乐观豁达的苏轼,此刻,面队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六、达标检测,巩固提高七、作业设计1.默写背诵这篇短文2.完成本课学案2.《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生平以及他的文学成就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背诵全文3、理解作者的情感4、文言积累教学设计:一、导入:悠扬的古琴曲就像时光机一样,把我们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皓月当空,引发了古人无限情思,我们似乎听到有两个人在月下聊天。
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中的韵味,欣赏文中优美的意境。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
二、课前自学资料助读苏轼才华横溢,他的一生却经历许多磨难。
政治上屡遭贬谪。
《》就是苏轼经历人生中最大打击“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后所写的。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
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1、走进作者:《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字子,号,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2、初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如: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请同学们将节奏标注到书上。
)3、再读课文,从原文中找出“记”的要素并括主要内容。
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起因__________。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研讨与交流1、写出文中描写月景的语句。
请同学们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此时的画面。
文中描写月景的'语句:描绘画面: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自称“闲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这个“闲”字?“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提示:结合文本和写作背景谈。
)“闲”复杂情感:四、自测自评1、背诵课文。
2、解释加点的。
(1)欣然起行 ( )(2)遂至承天寺( )(3)盖竹柏影也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5)相与步与中庭( )3、选出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教案《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教案「篇一」《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预习要求:1.解决生字词注音;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3.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4.找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监牢。
然而,他一生豁达乐观,晚年贬谪海南,这已是十足的流放。
而此时,他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且不适应那里的气候。
于是他平静地为自己打造了棺木,掘好了坟墓。
他就是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苏轼。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的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的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年10月12日的夜晚,和这位大文豪作一次心灵的交流吧。
让我们共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设计意图:开头导语对苏轼的生平作简单的介绍,同时也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更容易和作者的心灵碰撞。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古文味道。
1.自由读课文,学生结合课文下注释,(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学生读,不正确的指出。
3.老师范读4.学生齐读5.托音朗读:请同学们把“念”“盖”“但”三个字在读的时候采用托音的方法来读,读出古文的味道来。
指名学生读(设计意图:文言文的第一步首先是读准字音,所以设计了几种形式的朗读,以便同学们解决朗读中的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本课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领悟作者简洁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热爱生活,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学习重点1、朗读,把握文意。
2、体会写景的妙处,领略作者情怀。
导学过程一、导入二、自主学习苏轼知多少(自查资料,将有关苏轼的资料进行展示,)看谁读得好(熟练阅读)自学指导古文阅读三字经读一遍,找生字。
读两遍,断句子。
读三遍,看注解。
读四遍,握文意。
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欣然念无与为乐者遂至相与空明盖闲人三、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
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
”一段话,好不好?不好。
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5、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2.品味写月句子的精妙。
3.结合文章创作背景,剖析“闲人”的内涵,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学习过程一、巩固复习1.填空本文作者(),字(),号(),()朝著名的()家。
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
请写出唐宋八大家其他五人:2.解释词语欣然()户()遂()相与()无与为乐()中庭()藻荇()盖()但()耳()二、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展示点拨品读课文,从表达方式入手,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体会。
(学法指导:研读课文——联系作者及作品背景——自主思考——互相交流——归纳总结)1.精炼的叙述——寻友夜游时间()地点()人物()夜游起因()作者的内心情感微妙变化是由被贬谪的()到“月色入户”的(),再到“念无与为乐者”的(),最后才到“相与步于中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慨。
2.新奇的写景——庭中月色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可以概括为,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修辞方法)来写月色,作者把比作。
写出了月色的特点。
通过错觉描绘了一幅月光如水树影婆娑二人悠闲漫步的画面,其中一江春水的静谧之感,又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虚实相间,从而创造了一个的世界,折射出作者的胸襟。
3.含蓄的议论——月下抒怀文中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闲人”既指;又指。
作者借“闲人”表达了怎样微妙而复杂的心情?三、当堂检测1.文中表现作者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
2.描写越野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须扣住“月”字概括)3.翻译句子。
(1)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四、课堂小结我们不能决定人生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人生的宽度,面对挫折,我从苏轼身上学到了;面对失败,我从苏轼身上学到了;面对人生,我从苏轼身上学到。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稿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学习目标】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扎实掌握“与”“寝”等重点文言字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古人借景抒情的写法,探究作者复杂微妙的感情。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苏东坡与张怀民苏东坡: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美文美读】反复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声音响亮,读得人声鼎沸。
(2)读出感情和韵味,读出抑扬顿挫之势,读出声情并茂之感。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自主学习】1、苏轼,字_____,号_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_______、弟弟__ __合称“_________”,均在“____________”之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相与步于中庭()(4)怀民亦未寝()(5)盖竹柏影也()(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庭下如积水空明()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我的疑问】【合作探究】1、“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想象描述:发挥想象,把“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境描述出来。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3、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的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背景介绍元丰二年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于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
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
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三、知识链接作者名片: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背景介绍:苏轼才华横溢,但他的一生却经历许多磨难。
政治上屡遭贬谪。
这篇文章就写于苏轼经历他人生中最大打击“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后所写的。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张怀民:1083年贬黄州,起初寓居承天寺,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
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
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1)
22、《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
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1、品味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
【课前热身】积累写月的诗句,不少于五句。
“诗中月”:【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相关人物: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坏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断章取义。
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他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只好在城东租坡地耕种养家。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预习导学】1、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遂()寝()藻()荇()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欣然念户遂寝空明盖但耳闲人3、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
(用“|”画出停顿)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我会翻译下列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我的疑问:【合作探究】(一)赏月景、品意境1、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月的?有何妙处?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月夜图。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课时难点:1.读通文意,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的浑然相融。
2.了解作者,读通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一、自读导学(一)资料搜索1.作者: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宋代文学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2.本文写作背景:“乌台诗案”——1079任湖州知州。
上《湖州谢表》,为新党所不快,四处收集苏轼诗作,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的句子,上书皇上“苏轼诽谤皇上,抨击新法……”于是,苏被下狱,后被下放湖北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
3.苏东坡的代表诗、词、文或关于苏轼的逸闻故事。
(可课堂分享)(二)自主学习:1.根据下面要求,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文下注释,小组互助。
解决不会读的字,词。
(2)小组互助读准节奏。
2.请写出句子中加点词意思。
(1)遂.至承天寺(2)相与....步于中庭(3)怀民亦未寝.(4)盖.竹柏影也(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月色入户.(7)欣然..起行(8)水中藻荇交横..3.翻译下列句子。
(译句遵循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一对应,字字落实;注意保留的,换词的,增补的,调序的内容。
)(1)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中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3)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水中藻荇交横4.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1)概括文章叙述的事件:(2)夜游的原因:(3)夜游的地点:(4)夜游的同伴:(5)夜游的心情:(6)夜游的景致:(7)夜游的感慨:5.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合作探究:1.作者是怎样写景的?有什么奇妙之处?2.你觉得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些句子?3.说说你对文中“闲”的理解。
4.你对“闲人”一词有怎样的理解?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拓展阅读:《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苏东坡传》《苏东坡突围》作业:读背默这篇课文,并用作业本把全文翻译下来。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学习目标】1、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明夜游之事。
2、品读课文,欣赏庭下月景,品析景物特点,探究写景手法,陶冶情操。
3、感读课文,知人论世,理解“闲人”中复杂的情感,感受作者豁达乐观的胸襟抱负。
【学习重点】1、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明夜游之事。
2、品读课文,欣赏庭下月景,品析景物特点,探究写景手法,陶冶情操。
【学习难点】感读课文,知人论世,理解“闲人”中复杂的情感,感受作者豁达乐观的胸襟抱负。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月明如水,如斯美景岂可辜负?大文豪苏轼与友人张怀民便欣然起行,一同夜游承天寺。
今天我们穿越至宋代,请大家紧跟两人的脚步,开启承天寺奇妙夜吧!情境任务:任务一:译·理夜游之事任务二:品·赏庭下之景任务三:感·悟闲人之情二、任务一:译·理夜游之事1、从“记承天寺夜游”题目,你能读出什么?2、美文美读:要求:读准字音,在书上标注生僻字读音,划分节奏。
解()衣未寝()藻荇()竹柏()3、听名家范读,思考:探究语言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合作翻译课文:小组接龙翻译课文,完成重点字词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划分结构:请以“月”为线索填空,划分文章结构。
【思路提示】以表达方式为依据来提炼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理夜游之事:根据文章内容,按六要素梳理承天寺奇妙夜之事。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诵读、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其清幽宁静的意境。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其意境。
学习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旷达的心境。
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引入话题:月亮,是人们心中圣洁的女神,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
多情的月亮承载着乡思,传递着祝福,也抚慰着一颗颗落寞的心灵。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千多年前的那一轮明月,你可曾听懂一位文人在月夜下的心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追随古人的脚步,相约于皓月当空的承天寺,共赏一轮明月,共话坎坷人生。
(板书课题及作者)2.展示目标:教者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二、预习交流,展示自我要求学生分组交流预习情况:1.走近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2.了解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因“乌台诗案”,受谗言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一个有名无实地闲职:既不能离开此地,又无权签署任何公事)却无事可做。
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
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
并不“悲伤憔悴”。
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
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3.交流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诗仙李白曾感叹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3篇)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1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并背诵。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导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2..反复诵读课文,读出文章韵味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一.导入同学们,任柔美的歌声萦绕耳畔,凭清澈的画卷浮在眼前,此时此刻,那一句句有关明月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想必,你们也会如我,要情不自禁了。
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______。
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是啊,文人墨客们总钟情于她,今日今刻,我们再度欣赏她,一起走进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读准加点字的字音,读好画线句子的停顿。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解释重点字词。
欣然:念:遂:相与:盖:空明:3.翻译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诵读感悟1.那夜,苏轼漫步承天寺,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没有依据就没有发言权”,说说你的依据。
)2.了解了写作背景之后,如果你是苏轼,那时那境你会怎样?3.走进作者,感悟作者的乐观与豁达。
四.联系自己此时的你想对苏轼说些什么呢?请拿起手中的笔将其记录下来吧。
我想对苏轼说:“你虽多次被贬,却不乏坚韧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你是我的榜样。
”我想对苏轼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1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文言词语。
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清幽宁静的意境,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3.结合写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
学习他面对逆境乐观旷达的从容心态。
学习重点:赏析文章写景之妙并体会其营造的意境。
学习难点:理解“闲人”的含义,体会作者旷达的心境。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及背景1.作者:苏轼(1037—1101),字,号,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派词人代表。
与其父,弟,并称“三苏”,同在“”之列。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2.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
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东坡地垦荒,种田帮补生计。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以排解内心的苦闷,抒发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二、初读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1.读准字音。
解.()衣欲睡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注意句子的停顿、节奏。
(用“/”标出本文的句子的停顿)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和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
2.体会景物描写句的妙处。
3.理解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1.课文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细节品味。
感受月夜美景,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阅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课内探究一、学1.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
你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事情、体裁)(2)从写“月”的诗句导入。
2.检查预习。
(1)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录音范读。
(2)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3. 自主阅读。
结合注释,译读全文,有不能解决的字词句要做上记号,完成自读思考题。
4.小组合作。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进行合作学习。
二、导1.全班交流。
(1)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探讨结果,并呈交小组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2.精讲点拨。
【点拨方法】品析写景句的方法指导:①运用手法(修辞手法、字句特点等);②明确对象,提炼特征;③分析效果(作用: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等,人物感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把月下之景比成水中之景,以“积水”比月色,表现“空明”的特点,以“藻荇”比竹柏的影子,写月影的“交横”。
这两句,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映照出作者的胸怀。
【参考答案】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3.深度探究。
探究题: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先四人小组探究,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并对各小组的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中学2016中考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解课文,巩固知识。
【导学过程】复习回顾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二、重点词语解释1、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2、怀民未寝(寝:睡)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4、相与步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
)5、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6、月色入户(户:门)7、欣然起行(欣然:高兴的样子。
行:走。
)8、解衣欲睡(解:脱、脱下)三、重点语句翻译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样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门里(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四、填空:1、全文以“月光(月色)”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的悲凉。
(2)人生的感慨。
(3)赏月的喜悦;(4)漫步的悠闲。
】5、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并说说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一方面,作者慨叹知音难觅。
另一方面,作者当时虽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心,借以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
)五、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解课文,巩固知识。
【导学过程】
复习回顾
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2、怀民未寝(寝:睡)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4、相与步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
)
5、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
6、月色入户(户:门)
7、欣然起行(欣然:高兴的样子。
行:走。
)
8、解衣欲睡(解:脱、脱下)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样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门里(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四、填空:
1、全文以“月光(月色)”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的悲凉。
(2)人生的感慨。
(3)赏月的喜悦;(4)漫步的悠闲。
】
5、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并说说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一方面,作者慨叹知音难觅。
另一方面,作者当时虽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心,借以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
)
五、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
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
2、文章表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
七、欣赏。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
八、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
九、开放型试题:
①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
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
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念无与为乐者)
③、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中考连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两人耳。
7.解释加点的词。
(4分)①陶后鲜有闻鲜:②濯清涟而不
妖濯:
②亭亭净植植:④相与步于庭
中步:
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
了心情。
(4分)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略),完成第9一l1题(8分)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lO.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教(学)后思】
《答谢中书书》
(一)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6. 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7.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
启示: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亲近自然……
(二)19.B
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记承天寺夜游》
(一)7.[答案](1)少(2)洗涤(3)立(4)散步[评分]4分。
每小题1分。
8.[答案] (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评分] 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托物言志壮志未酬的苦闷[评分] 4分。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二)9.北宋苏轼 10.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11.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