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附中新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条例

合集下载

附中教师文明守则

附中教师文明守则

附中教师文明守则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一条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履行教师职责。

第二条始终保持高尚的师德风范,努力做学生的榜样。

第三条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遵守师德师风规范。

第四条坚持科学教育,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条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学习,追求教育教学的创新。

第二章课堂教学守则第六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第七条讲课要深入浅出,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

第八条课堂纪律要严肃,迅速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

第九条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循循善诱,耐心指导。

第十条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第十一条勤奋备课,熟悉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第十二条讲授科学知识,不信谣传谣。

第三章师生交往守则第十三条委婉待人,言行般配,不嘲笑、不歧视、不侮辱学生。

第十四条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做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

第十五条对待学生要公正公平,不偏袒,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第十六条积极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第十七条不与学生建立非正常的关系,保持师生间的纯洁。

第四章个人品质守则第十八条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第十九条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遵守教育教学的纪律和职业准则。

第二十条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人文素质,培养高尚的情操。

第二十一条提高自身修养,不断追求自我完善。

第二十二条忠实履行教学任务,稳定教学秩序,保障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五章工作职责守则第二十三条认真执行学校的工作决策和部署。

第二十四条教研上要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第二十五条不参与各种不正当的利益纷争,不违背职业道德。

第二十六条严格遵守学校的保密制度。

第六章队伍建设守则第二十七条主动学习,积极参加教师培训活动。

第二十八条爱岗敬业,不放弃自己的职业理想,坚持为学生的成长负责。

第二十九条遵从学校的管理制度,服从学校的决策和安排。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教师评价实施细则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教师评价实施细则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教师评价实施细则第一篇:浙师大附中新课程教师评价实施细则浙师大附中新课程教师评价实施细则(修订稿)一.评价原则: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多元化、公开化。

二.评价形式:建立教师考评记录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三.评价内容:(一)岗位师德(30分)1.思想品德。

10分(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参加时政学习和学校组织文体活动,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以学校利益为重,服从大局,服从学校工作分配,工作积极主动,同事之间相互尊重、团结,不搞小团体、谦虚让人。

(2)、参加周一升旗议式,要行为规范。

参加教职工例会,学科组活动。

(不到一次扣1分)。

(5分)2.职业道德。

10分(1)、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无违反和损坏师德的现象。

遵守法律法规及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热爱集体;学术诚信;廉洁从教;举止文明。

(5分)(2)、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坚持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坚持学术民主,追踪学科前沿,严谨论学,从严执教。

坚持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5分)3.工作态度。

10分根据日常参加教育教学活动和办公室卫生抽查及服从管理情况得分,若一次活动(值日)无故不参加者扣1分。

违反学校规定,有如下规定者按如下标准执行:1、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乱发复习资料,如有发现加重学生作业负担,有来信来访者,一次扣5分。

2、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每被发现或举报一次扣5分。

3、私自补课办班,或乱收费,有来信来访者每次扣5分。

4、在工作时间在电脑上玩游戏等活动,衣冠不整,穿拖鞋背心等进课堂,课堂坐讲(特殊情况除外),违反教育局“六条禁令”(严禁酒后上课、严禁上课接听手机、严禁有偿家教、严禁参与赌博、严禁乱收费、严禁体罚学生)要求,如有上述发生,每发现一次扣5分。

5、工作不负责任,引发家长到校投诉,每次扣5分。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1.课程实施的基础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体育学科在新课程一开始,就在学科及各年级备课组会议等教研活动中,学习和宣传前沿、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对《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实验)》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并邀请了专家到学校来讲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树立了与素质教育相适应,与新课程标准精神相吻合的现代教育理念,为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2.拥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我校体育学科是一个有活力,朝气蓬勃,具有很高知名度,开拓创新的教研组,在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篮球)学校。

教师配备结构合理——4名高级、2名中级教师、6名初级教师。

主持完成5个省、市规划课题。

(1)省名师培养对象,世界冠军、奥运决赛选手李杰的启蒙教练:林樟华(2)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专业委员会成员、省优秀体育教学工作者、省中学生体育协会理事、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学会理事:王卫东(3)浙江省、市教坛新秀:陈宏跃李月叶姚东升李慧勤(4)教育硕士:李月叶李慧勤(5)CUBA篮球主力队员:琚智勇章宗余阎涛周传飞3.学科前阶段打下的坚实基础我校于1998年开始,在高中部实行选项教学的探索,内涵和新课标精神基本相符合,基本教学形式也相差无几,只是在单元的设定与成绩的评定上有着不同,我们原来采用传统的成绩评定,以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为主要的评价依据,而高中新课程以模块进行教学,以学分制来评定学生学习的五个领域的综合成绩4.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健康的体魄健康第一健全的人格5.目标定位学生学习目标●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熟练掌握2-3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熟练掌握一、两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1)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1)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实施方案教师专业成长是我校多年的工作重点,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的生涯发展将成为新课程工作的亮点之一,通过各级各类的新课程培训学习、学校的引导和教师的自我激励,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素养和研究素养。

建立一支新课程改革的师资队伍,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师资保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与任务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建立基于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培训体系,构建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关注自身成长、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队伍。

通过培训,达成以下具体目标:1、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真正转变,使参与课程改革变为教师的自我意识、自觉行为;2、实现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性调整,使之适应新课标要求,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3、提升教学技能,实现教师教育方法、教学方式实质性的改变,以保证课程改革实验落实有效。

教师要处理好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教师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进程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形成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广泛交流、互相研讨的教研氛围,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以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5、教师应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应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6、处理好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教师是社区的一员,是社区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共建者,教师应与家长、社区、同事合作,参与社区的共建。

三、基本原则1、全员参与原则,坚持以省、市两级培训为主,整体推进,全员培训的原则,使新课程培训惠及到所有教师;2、通识培训与学科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原则;3、专家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提高与实践考核并重的原则;4、学科指导小组引领与备课组行动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以评价促发展;5、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管理者、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培训先行,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四、具体措施(一)系统培训:分类分层培训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层次组织单位参加对象负责安排部门第一层次国家级培训学校领导、各学科带头人发展规划研究室第二层次省级新课程培训各学科主任、新课程管理者、新课程教学骨干课程管理中心第三层次市级(包括继续教育)专任教师年级管理中心第四层次学校(校本)专任教师学科组、年级备课组(二)建立新的校本培训保障制度。

浙师大附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浙师大附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浙师大附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分认定实施细则1、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各应有3学分。

2、地方课程一般有学校统一选修内容,学分为3学分。

3、校本课程中初高中衔接、校史教育、生命教育内容有学校统一,其它课程有学生根据自己爱好特点自由选择。

4、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学分认定有学生申报、自我评定、班级评定、某课程任课老师评定、学分认定小组审核认定学分。

5、修习课时记录认定,学生修习时间要至少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修习课时的4/5以上。

学生在修习过程中态度是否认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独立完成作业,完成作业次数占布置作业次数的80%以上,否则不予认定。

考查成绩合格者,考查除书面笔试外,也包括听说能力测试、实验操作能力测试、专业测试和其它形式的测试等,以上三方面均合格者,方能获得相应学分。

学分认定的程序:1、学生按要求完成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习,由学生或任课教师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学分认定申请,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2.学科任课教师根据学分认定条件进行对照,提出对学生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

3.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申请和任课教师提出的初步意见进行审核,作出认定结论,并由学分认定委员会主任签署意见。

4.“同意认定”学生学分的,则在学校范围内公示。

“不予认定”的,要书面通知学生并告之原因。

5. 学生对学校作出的学分认定意见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或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复议要求。

学分认定委员会自接到学生复议要求之日起15日内进行复议,及时给学生书面回复,并做好思想工作。

6.学校对学分“不予认定”的学生,应根据原因指导学生补足学时、重修或改修。

7. 学分认定工作一般在每个学段结束时进行,应及时将学分认定情况分别记入学生学分档案。

附中教师行为规范

附中教师行为规范

附中教师行为规范
1. 尊重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歧视任何学生,不对学生进行身体或心理上的虐待。

2. 公正评价:教师应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表现,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歧视或偏袒。

3. 保密信息:教师应妥善保密学生和家庭的个人信息,不将其泄露给无关人员。

4. 课堂管理:教师应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对学生的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学生能够专注学习。

5. 文明待人:教师应以身作则,言行举止文明、礼貌,不使用粗鲁或侮辱性的语言,不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

6. 课外辅导: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课外辅导活动,帮助他们解答问题,提供学习指导。

7. 学生安全:教师应确保学生的安全,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在学校内外遇到的安全问题,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8. 培养良好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育他们遵守学校纪律和社会公共秩序。

9. 反思与进步: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效果,积极进修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10. 合作与团队精神:教师应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 1 页共 1 页。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选课指导制度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选课指导制度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选课指导制度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是高中新课程方案的主要特征之一,实现学生在课程计划指导下的自主选课是新课程实验的一大亮点,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为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科学有效地选择课程,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选课指导制度。

一、选课指导范围根据我校新课改实行“稳妥有序、两线推进”的战略,新课程实行“统一安排和部分选择相结合”的做法,确定普通班和直升班“两线”不同的选课范围:普通班:选修ⅠB和选修ⅠC模块(必修模块和选修ⅠA模块统一安排)直升班:选修ⅠA、选修ⅠB和选修ⅠC模块(必修模块统一安排)二、选课指导领导和实施机构1. 高中新课程实验选课指导中心主任:徐乐成员:高一:周建峰、陈永芳、方丹、余建发、陶征、各学科科任教师。

高二:陈炳伟、徐仲文、方丹、余建发、陶征、各学科科任教师。

高三:陈国有、李仙鸿、方丹、余建发、陶征、各学科科任教师。

职责:选课指导中心负责制定全校统一的学生选课的各项具体政策。

设计适合本校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和各学科的选课指导,并负责组织教师依据《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确立选修课及其学分设置;制定导师制及导师的任务分配;课程模块的设计和整合;学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协调和配置;监督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制定教师的监督和评价标准等。

各学科任课教师负责本学科选课指导、咨询。

2.学校选课指导实行导师制选课导师与德育导师相统一。

导师除指导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外,还要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合理分配学分,并为学生建立选课档案等。

所有学生进入高中后都有一个导师指导。

导师一般由本班任课教师担任,学生入校后经双向选择最终由学校确认。

3. 由各年级学科组长负责本年级本学科的选课整体指导。

4.行政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汇总等工作。

三、选课指导原则1. 合理分工与共同协作相结合的原则班主任、学科组长、导师、家长,课程管理中心都有为学生选课提供指导和咨询的责任与义务。

2024年中学教学常规细则(二篇)

2024年中学教学常规细则(二篇)

2024年中学教学常规细则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业务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力求短时高效,特修订并重申教学常规细则20条。

一、备课1.坚持集体备课,备课组每周至少活动一次,活动时组内教师要各抒己见,有初稿、修改意见和修改稿,教导处每月抽查一次。

2.备课内容坚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三研究”(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做到“五说”(以详细说课的形式,说课堂重点,说难点,说学生的能力发展点,说教学程序,说教法与学法。

3.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列入教学目标,备课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情智状态、学习过程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4.全体老师高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花大力气指导学生课前准备。

所有学科教案要求有“自主学习指导”项,全体老师要精心设计课前自学内容、明确自学目标、提示自学方法。

课前、课后要有“自主学习”作业练习,并做好指导。

5.备课要有课后反思环节,备课组成员经常总结教学得失,经常集体研讨教学整改方案和反馈信息,确保学生一课一得,天天进步。

二、上课1.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各学科教师严格按课表上好课,严禁随意调课,避免挤占现象,各学科保质保量完成教学计划。

教师因听课、学习外出等需要别的老师代课,由代课老师向学生说明,免得使学生产生功课移用的误会。

教导处安排代课的老师,必须认真地履行代课的职责,绝不能敷衍了事。

2.坚决杜绝听到铃声不进教室、坐着上课、上课接听手机、拖课、言行不文明等现象。

3.课堂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认真处理好学、教、练三者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4.上课时帮助和指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鼓励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课堂教学要求做到“四个一点”,即“微笑和激励多一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实一点;让学生施展才能的面广一点;给学生灵活安排的时间有一点”。

2024年中学教师教学常规规范要求

2024年中学教师教学常规规范要求

2024年中学教师教学常规规范要求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

为了促进中学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确保教学工作的规范进行,特制定本规范要求,以供中学教师参考。

二、整体要求1.核心任务:中学教师的核心任务是遵循国家课程标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全面、协调、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中学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引导、讨论、实验等,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教学环境:中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秩序井然、安全卫生、文明整洁的教室,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

4.教学资源:中学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图书馆、实验室等,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

三、教师日常行为规范1.工作纪律:中学教师应遵守学校的工作纪律,按时到岗,按时上下课,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形象仪表:中学教师应注重自己的形象仪表,穿着整洁、得体,举止文明、庄重,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3.语言规范:中学教师应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清晰明了,声音洪亮,语调适宜,不使用低俗、粗俗、侮辱性的语言。

4.师生关系:中学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教学风格:中学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规范要求1.备课规范:中学教师应认真备课,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具,确保教学准备的充分和有效。

2.教学态度:中学教师应积极乐观,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的参与,耐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教学方法:中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践等,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浙师大附中关于调整组织机构的文件

浙师大附中关于调整组织机构的文件

浙师大附中关于调整组织机构的文件在师大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师大各部门、各学院的全力支持下,附中实现了办学史上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占地37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现有班级58个,学生近3000人,在职教职工达241人。

学校现设中层管理部门六个(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教科研处、总务处、团委),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又内设管理部门九个(招生办、外事办、保卫科、财务核算中心、实验管理中心、信息技术中心、高一年级组、高二年级组、高三年级组),管理层级多,管理效率低。

2006年9月浙江省实行高中新课程实验,我校作为30所样本校之一,积极参与并努力推进这项改革,但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深感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为此就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专题攻关,在省教研室和师大教师教育学院专家们的指导下,根据管理扁平化的原则,我们提出学校的组织机构必须改自上而下的“行政领导”模式为自下而上的“课程领导”模式。

结合课题研究学校建议将附中的中层管理机构调整为一室六中心:即学校发展研究室、校务协调中心、课程管理中心、资源管理中心、年级管理中心(一)、年级管理中心(二)、年级管理中心(三)。

学校发展研究室承担学校综合性政策研究和校长重大决策咨询任务,校务协调中心承担对外接待及宣传、对内协调等任务,课程管理中心是学校主管课程安排、执行、协调及教育教学科研的行政职能部门,资源管理中心既是学校一线服务部门,又是负责校园、校舍、物资财务、生活福利等总务行政管理的职能机构,年级管理中心(一、二、三)是学校组织教师落实、执行、协调课程教学,组织、领导本年级组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和管理等工作开展的核心组织机构。

从行政领导走向课程领导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我们将依托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的资源优势,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进我校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力争从课改的“样本”为浙江省课改的“样板”。

二00八年五月十五日。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功能、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受到广泛的重视。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1.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

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2.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状况。

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

综合素质评价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进行全面发展评价,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实现有个性特长的发展。

通过评价主体的互动、评价内容的多元和动态的评价过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1.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明确自己发展的努力方向,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

2.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是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贯穿于知识技能的学习、良好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多种潜能的开发、增强体质等学生素质全面与和谐发展的全过程。

通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都得到优化,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浙师大附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浙师大附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浙师大附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学分认定实施细则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自2006年秋季开始,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新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以及直升班学生实行学分管理。

为了规范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和管理行为,确保学分认定的真实性、严肃性和公正性,特制定本实施细则:一.组织机构1.学分认定工作委员会主任:章云生副主任:何通海成员:高一:徐乐、周建峰、陈永芳、方丹、余建发、陶征、各学科科任教师,各班学生学习委员、各学科课代表等。

高二:徐乐、陈炳伟、徐仲文、方丹、余建发、陶征、各学科科任教师,各班学生学习委员、各学科课代表等。

高三:徐乐、陈国有、李仙鸿、方丹、余建发、陶征、各学科科任教师,各班学生学习委员、各学科课代表等。

职责:负责对实施学分的认定、评定的领导和指导工作。

2.学分认定工作仲裁委员会主任:学校党总支书记汪少华副主任:陈报南、楼育林、林樟华、吴国福、学生会主席组成人员:张苏丽、刘东升、卢长明、陈亚利、练仲、朱跃俊,各班团支部书记、各班班长职责:负责接收学生对学分的认定过程中学生的申诉、调查、核实和以及纠正。

二、学分认定的原则:1、重视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原则。

2、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3、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4、突出评价激励与发展功能的原则。

三、学分构成:高中新课程学分要求说明:1.选修Ⅰ学分分解为选修ⅠA、选修ⅠB和选修ⅠC三部分:选修ⅠA是列入高考命题范围模块所对应的学分;选修ⅠB是全省学校统一开设供学生选择的模块所对应的学分,学生至少获得12个选修ⅠB学分;选修ⅠC是由学校开设供学生选择的模块所对应的学分。

2.选修学分Ⅱ中,地方课程通用部分2学分、专题部分1学分,校本课程至少3学分。

对毕业后不同方向发展的学生的课程修习的基本要求(一)准备高中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先修习各科目的必修(或必选)模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最少获得110个学分(高中会考科目不合格科目不超过一门);再从各科目的选修Ⅰ模块中选修,至少获得28个学分(其中选修ⅠB,至少获得12个学分);还要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选修Ⅱ)中选修,至少获得6个学分。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指导意见

附件3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精神,规范学校课程设置与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稳步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结合我省实际,现对学校课程与教学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要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意见的要求,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和特色,结合学校具体实际,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方案,构建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融合贯通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每学期必须开设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课程,每门必修课程的教学时间总量不得少于课程标准的规定。

要统筹规划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8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考察、党团活动、军训等)2学分。

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3年不少于40小时;劳动实践4学分,修习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三、开齐开好选择性必修课程。

学校要努力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选择性学习需求,不得制造借口停开某门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得按高考选考要求实行“套餐”制。

要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学科的选择性必修课程中至少修习4学分。

四、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要求,按照分类办学、错位发展的原则,以学科为轴心,进行横向拓展与纵向发掘,大力推进特色化、精品化校本课程建设,高一、高二年级每学期每周至少开设4课时选修课程。

五、统筹安排高中3年教学计划。

注意课程设置的均衡性和学科学习的可持续性,要严格控制并开科目。

在高一年级,并开学考科目不得超过9门,不得增课时、赶进度提前结束所有科目的必修课程。

附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常规要求

附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常规要求

附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常规要求附属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常规要求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也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重要保证。

为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要求。

本常规将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的各个环节作出具体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也将使教学工作的安排、检查、评估有章可循,为对教师的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备课要做到“五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各备课组要认真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该计划要在区教研室下达教学进度一周内完成,并上报教务处存档。

各学科备课都要写课时教案。

制订课时教案的总要求是“科学、实用“,教案制订的一般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后小记等,突出教法和学法设计。

教龄在三年以上的教师可写简案;教龄不足三年的教师要写详案(认真备好教学语言,设计好讲解语言,评析语言,过渡语言和小结性语言,语言要规范,术语要正确,插语、导语要自然)。

语文、数学、英语课时教案应在该教案实施前3天完成,其他学科提前一周备课。

教案须经级部主任签字后方可使用,签字时间为周五和周二。

未出徒的青年教师的课时教案,须经师傅和级部主任先后签字后方可实施。

课时教案要注明教案编号、使用时间。

教务处将不定期对课时教案进行抽查、评估,并在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对课时教案进行集中检查并记分。

(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教师应对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秩序进行有效的控制,既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要控制课堂纪律,要做到课堂气氛活跃而不混乱,保证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应尽量提前到教室候课,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并准时上课,不早退,不拖堂。

不准带手机上课,在上课期间不离开教室、不会客、不吸烟,不酒后上课、不讲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话。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作业与考试管理规范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作业与考试管理规范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作业与考试管理规范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发展,通过认真完成作业,不仅可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检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作业质量的好坏,规范化程度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

经过调查发现,我校学生作业与考试不规范现象较为严重。

一.存在的问题:(一)学生方面1、字迹潦草,文字不规范,书写不认真;2、格式不规范,步骤不清晰,过程不完整;3、订正不及时,反思不到位;4、完成不独立,作业有抄袭;5、作业不整理,没有建立典型题、错题集,没有很好使用纠错本。

6、考试提前交卷,考试时夹带资料,考试作弊时有发生。

(二)教师方面1、布置的作业数量偏多,质量不高,难度较大;2、作业批改不够及时、认真、仔细和规范;3、对学生作业的规范化要求、指导与督查不到位。

(三)年级方面1、对各学科作业没有明确的的规范要求;2、对各学科作业没有具体的数量要求;3、对各学科作业的布置、量数、质量、规范和学生完成情况指导、督促和检查力度不够。

二.规范化要求:(一)学生方面1、提倡先预习后听课、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2、布置的作业要独立思考,严禁抄袭作业。

当天作业当天晚自修第二节下课前完成,并由课代表送到任课教师处。

真正做到“把作业当做考试,把考试当做作业”。

3、作业书写要认真,字迹要清楚,统一用0.5mm黑色水写笔。

语言表达、作图要规范。

解题思路要清晰,步骤要完整,格式要合理,答案要准确。

4、做作业时重视审题,找出关键词,但杜绝在作业本、课时练习及试卷上乱写乱画,要保持作业页面的清晰、整洁和美观。

5、尊重教师的劳动,对批改后的作业应及时用红笔订正,并分析错误原因。

建立优秀题、典型题、错题集,养成有难必问、有问必思、有思必练、有错必纠的习惯。

6、周六假日活动原则上不得上新课,不得布置作业,主要进行知识整理、错题订正,消化一周所学内容,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师大附中学校的管理制度

师大附中学校的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1. 学校设立校委会,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对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决策和监督。

2. 学校设立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保卫处等职能部门,分别负责教育教学、学生德育、后勤保障、校园安全等工作。

三、教育教学管理1. 教师管理(1)教师应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2)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和学校要求,认真备课、上课,确保教学质量。

(3)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2. 学生管理(1)学生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学生应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3)学生应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争取优异成绩。

3. 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1)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要求,制定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2)学校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确保各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德育管理1. 德育工作应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3. 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

五、后勤保障管理1. 学校后勤保障部门应确保校园设施设备完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2. 学校后勤保障部门应加强财务管理,合理使用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 学校后勤保障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六、校园安全管理1. 学校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2. 学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学校加强校园巡逻,维护校园治安秩序,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七、奖惩制度1. 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奖励优秀学生和资助困难学生。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一、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积极稳妥合理有序两线推进学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要积极稳妥、合理有序、逐步推进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以课程实验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采用普通班与直升班两线推进模式,广泛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促进我校尽快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校基本校情1.硬件设施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浙江省教育厅直属的省一级重点中学。

学校创建于1953年,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文教战线群英单位”称号,被教育家叶圣陶誉为“集美第二”。

1996年认定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同年9月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学校。

1998年面向全省招生。

2001年学校迁址,今天的浙师大附中校园气势恢宏,校园绿树成荫,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一流,占地37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米。

拥有教学大楼、科技实验中心、行政大楼、餐饮中心、学生公寓、标准塑胶田径场、塑胶篮排球场、高规格图书馆、大会堂、体育馆等基础设施的新校园。

2.师资结构近年来,学校通过在职进修、校本培训、全国招聘、外派交流、新老帮带等多种途径,构建了一支实力强劲的师资队伍。

拥有一批以特级教师、省“5522”工程名师名校长人选、市“1155”工程名师名人选、省市级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人的骨干教师,毕业和在读教育硕士22人。

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73人,中级职称70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68%。

附中教室管理条范本

附中教室管理条范本

附中教室管理条范本一、教室使用规定1. 学生必须按照课程表和学校安排的教室使用时间进行授课和学习,不得随意更换教室或调整课程时间。

2. 使用教室前,教师应提前到教室检查设备和教学资源是否完整,并妥善保存好相关设备和资源。

3. 学生在使用教室时,应保持教室内的整洁和安静,不得将垃圾随意丢弃,保持教室环境的良好卫生。

4. 使用多媒体设备时,教师和学生应按照相关操作规范使用,不得随意更改设置或损坏设备。

5. 在使用教室期间,不得随意移动或拆卸教室设备和家具,如有需要,应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和指导。

6. 不得将教室用于除学习和教学外的其他用途,特殊情况需得到学校领导的批准方可使用。

二、教室维护规定1. 每日使用教室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应对教室进行清扫和整理,确保教室的干净和整洁。

2. 学生在使用教室期间,应注意保护教室的桌椅和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损坏或污损。

3. 发现教室设备设施有损坏或故障时,应及时向学校维修部门报告,并配合完成维修工作。

4. 离开教室时,应确保门窗关闭,电器设备和灯光关闭,确保节约用电和安全。

三、教室借用管理1. 教师和学生如需借用其他教室,应提前向教务处或管理人员提交借用申请,并经批准。

2. 借用教室期间,借用方应严格按照申请借用的时间和条件使用教室,并负责妥善保管借用期间教室内的设备和资源。

3. 借用结束后,借用方应及时归还教室,并确保教室内设施和资源的完好。

四、违规处理规定1. 发现有教师或学生违反教室使用规定的,将给予警告、记过等相关处分,并视情节严重性,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

2. 对于破坏教室设施和设备的行为,责任方需承担相应的修复或赔偿责任,并按学校相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3. 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如故意损坏、盗窃教室设备和资源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给予严重的纪律处分。

教室是学校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保持教室的秩序和良好环境对于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条例教学常规是指教师必须遵守,执行的日常教学规范。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有利于增强教师在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使我校教师教学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一、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一般包括教学进度、教研专题的设想、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及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等项内容。

教师在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精读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要求内容具体、工作重点突出。

教学计划每位任课教师均应有一份,在教研组交流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将电子文稿于开学后两周之内交到年级管理中心。

年级管理中心收齐审阅后,发现问题可提请教研组修改,通过后在开学后一个月之内交课程管理中心留存备查。

二、备课:认真备课是进行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不断改革课堂教学。

1、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新课程标准,明确学科性质、特点、各年级要求和教学目标,期初要通读教材,总揽教材编排体系,把握前后联系,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2、备课应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确立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规律处理教材;根据教学规律及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实际需要,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3、教师应将备课结果编写于教案之中。

教案必须按课时认真编写,教案的详略应以有利于教学实践为原则。

教龄在五年以内或新任教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提倡全体教师写详案。

4、教案必须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应有:课题、三维教学目标(a、知识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和难点、教具、学具和仪器安排、教学步骤、程序、方法和手段、板书设计、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设计、练习设计等。

教案必须精心设计,便于操作,吸收国内外教科研的先进成果,符合本班实际和具备个人教学风格的个性教案。

积极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教师必须写教后感或课后反思。

5、教研组要精心组织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场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搞好集体备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集体备课形式: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在教师个人钻研教材和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搞好集体备课。

(2)集体备课内容:备大纲考纲、备教材教参、备教学素材、备教情学情、备教法学法、备重点难点、备实验设计、备问题设置、备互动方式、备例题习题、备板书设计、备课时训练;(3)集体备课程序:①领课(一月一次)→②备课(主备人准备)→③研课(教师个人——教研组长提前一周将主备人的备课提案交给本组的每一位教师,教师在接到备课提案后要进行认真研读、分析、思考、修补,并做好修补记录)→④演课(主备人——演课内容包含教学目标设置、教材要点分析、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重点把握、教学难点突破、教学方法选择、选题(例题、习题、课时训练)目的要求、例题解析思路、板书设计等)→⑤洗课(全组同志——洗课内容—围绕演课内容逐项洗涤,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选题(例题、习题、课时训练)目的、例题解析、板书设计、课后要求等))→⑥修课(组长和主备人——根据大家的意见对主备人的备课提案进行修改)→⑦定课(教研组长——宣读修改意见,其他教师要做好记录)→⑧悟课(全体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二次备课)→⑨上课;(4)集体备课要求:①做到六保证:制度保证、人员保证、时间保证、内容保证、程序保证、效果保证。

②执行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重难点、统一练习、统一考试。

三、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既要充分施展“教”的艺术,又要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教师要为人师表、仪态端正、精神饱满,预备铃响后即到教室,中途不离课堂,用普通话上课,语言要准确、精炼、规范、生动、板书设计合理、正确、清楚,对学生态度和蔼,循循善诱、不讽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课上不使用通讯工具,下课不拖堂,不随意缺课和私自调课。

2、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深层问题,通过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多边互动的方法来增强教学效果,务求开放和充满活力的课型,教学过程要科学严谨、重点突出,体现一定的学科综合性,真正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积极倡导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有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活动的时间,使学生在体验、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展示个性。

教学要讲究艺术性,随时关注学生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教学要努力贴近社会,联系生活,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

4、能熟练地综合运用各种课程资源,熟练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学科与各门课程资源的整合、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5、不拖堂,按时下课。

做到“不要把教师的无能,变成学生的负担”。

6、做好课后备课或教学反思工作,为第二轮教学和后面教学积累经验。

四、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发展,通过认真完成作业,不仅可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检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作业质量的好坏,规范化程度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

1、高一、高二各学科统一认真完成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作业本》。

高三各学科除完成复习用书及统一订购的单元练习外,提倡自编课时练习,编写课时练习要做到典型、新颖、灵活、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综合性高。

2、作业量要适中,布置给学生做的题目教师一定要事先做过,合理选择与补充题目,估计学生做题用时。

高一、高二数学、物理学科每天课时练习的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语、英、化、生、政、史、地等学科每天课时练习的作业量不超过20分钟。

高三数学、物理学科每天课时练习的作业量不超过40分钟,语、英、化、政、史、地等学科每天课时练习的作业量不超过25分钟。

必修科目(文科生的理科作业、理科生的文科作业)的作业要降低要求,力求课内完成。

3、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规范,必须做到全批全改。

边缘生、弱科生、特长生作业实行面批。

作文不隔周,其它作业不过夜;大作文要精批(有眉批、总批),小作文要查阅,文科作业批改要给出学生答案中的得分点及不足之处。

半对的题目要在错误处画下划线,让学生明白错误所在,坚决杜绝只给分不批改或只写一个阅的现象。

4、养成批改记录的习惯,及时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通过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理清思路、及时改正。

5、每周检查一次课堂笔记与错题集,记录检查情况并及时反馈给班主任。

班主任周日晚自修进行针对性抽查。

6、为保证学生的作业时间,周一至周五各学科不得占用自修课考试、测验。

晚自修不得集体辅导。

7、学生作业有如下几种形式:作业本、课时练习、单元练习、单元检测、错题集。

改变作业的传统形式,各学科可阶段性的布置一些带有研究性的长效作业,即:学期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

提倡分层作业,分层要求,分层达标。

实验班和普通班的作业要分层;不同班型的学生作业要分层;同种班型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要分层。

五、辅导: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和必要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实行分类指导、提优补差、培养特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辅导分课内辅导和课后辅导。

1、课内辅导:学生在课内活动、讨论、作业时,教师要在学生中巡回,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点,并给予及时点拨。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实际,教师课后采用集体、个别形式辅导或组织学生互帮互学。

2、辅导要面向全体,注意耐心做好“培优”、“扶困”工作;对优生加强培养,发展兴趣特长,对中等生、后进生重点辅导;辅导要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辅导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早读课、自习课,教师要按时下班管理和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自学。

4、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对学生的选题、实施方案进行指导,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检查,为学生交流、展示研究成果搭建舞台。

六、考试:考试是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环节。

考试分单元检测、模块考试、期中期末考试、会考和高考。

课程管理中心和年纪管理中心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不得私自组织考试。

1、考试组织:单元检测、模块考试由教研组在一周前向年级管理中心提出申请,年级管理中心组织安排,报课程管理中心备案;期中期末考试、会考和高考由课程管理中心组织。

2、考前指导:班主任必须在考前对全班学生进行考试目的和考风考纪教育;任课教师必须在考前对全体学生进行学科应试指导,包括知识准备、物品准备和应试策略等。

3、试卷准备:单元检测、模块考试和期中考试试卷由三位教师组成命题组在考试前一周完成命题工作交给年级管理中心,年级管理中心请由三位资深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审核后交课程管理中心,由课程管理中心负责完成油印、数卷等工作,模块考试的难度系数为0.85左右,期中考试的难度系数为0.70—0.75;期末考试一般采用十校联考或十二校联考试卷,如需自行命题,则如同期中考试试卷一样准备;会考和高考试卷由上级考试组织部门提供,课程管理中心负责准备。

4、监试要求:(1)考试组织部门在考试前两天排出监试安排,任课教师要服从安排,按时参加监试;(2)每科考试考前25分钟(第一场提前10分钟)监试人员到考点办公室领取并清点试卷,开考前5分钟发卷并提醒考生填写相关信息,考试结束前15分钟提醒考生“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考试结束后收齐答题卷(卡)到考点办公室装订;(3)严肃考风考纪,严禁舞弊行为。

监试人员要认真负责,把作弊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没有特殊情况考生不得提前交卷、不得中途离场,考生交卷后应迅速离开考场,不准在考场附近逗留或高声交谈。

确有发现作弊情况发生,要如实将情况填写在考试纪要中并与主考或考纪巡视员联系处理。

5、阅卷要求:所有考试统一采用集体阅卷,坚持统一评分标准,多解题和开放题要把握好度,做到客观公正;要重视学生在解题中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创新;及时将考试成绩输入成绩管理系统。

6、考后分析:考后及时进行试卷质量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弥补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缺陷。

尤其要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剖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七、实验教学: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课题,在学年或学期初教师要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做好所需仪器、材料、工具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