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行区)建设基本标准(试
数字社区示范工程导则(试行稿040623)
数字社区示范工程技术导则(试行)建设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00四年六月目录一、总则 (1)二、数字社区的总体规划 (1)2.1 数字社区的基本概念 (1)2.2 数字社区的发展与现状 (1)2.3 数字社区的主要特点 (2)2.4 数字社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三、数字社区的总体结构 (3)四、数字社区的功能 (4)4.1 综合布线系统 (4)4.1.1 工作区子系统 (4)4.1.2 水平子系统 (5)4.1.3 干线子系统 (5)4.1.4 管理区子系统 (5)4.1.5 设备间子系统 (5)4.1.6 建筑群子系统 (5)4.1.7 视频和数据接入布线 (5)4.1.8 控制管理智能应用子系统网络布线 (6)4.2 数字社区综合管理 (6)4.3 信息网 (6)4.3.1 物业管理 (6)4.3.2 社区网络服务 (7)4.3.3 宽带接入 (7)4.3.4 无线局域网 (7)4.4 社区IC卡应用 (7)4.5 社区监控网 (8)4.5.1 机电设备监控 (8)4.5.2 社区安全防范 (8)4.5.3 家居安防 (9)4.5.4 消防系统,紧急广播、背景音乐 (10)4.6 电信与电视网 (10)4.6.1 电信网 (10)4.6.2 电视服务 (11)五、数字社区规划设计的评价 (11)5.1 数字社区规划设计的评价 (11)六、数字社区示范工程评分指标体系 (12)附件 (13)iii- -一、总则为了推动信息技术在社区中的应用,提高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指导和规范示范工程的开展,特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建设部“数字社区示范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
要求申报的示范工程的建筑面积暂定20万平方米左右。
本导则的实施应符合已有的国家标准、地方和有关行业标准,通过示范项目的应用和研究,为今后制定《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奠定基础。
二、数字社区的总体规划2.1 数字社区的基本概念数字社区是利用现代传感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社区内各种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高度集成共享,实现社区和家庭各种机电设备和安防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实现社区生活与工作安全、舒适、高效。
数字社区建设方案
数字社区建设方案一、产品简介数字社区管理实现对各个进出口的车辆和人的智慧监控和管理,自动识别车辆牌照和车辆特征、自动识别人脸,更根据疫情情况进行体温检测,控制人员合法性进出,并与闸机、显示屏、报警设备进行联动和信息展示,保证预警防护、控制一体化。
实现技术:主要基于人脸识别、非接触式测温、车牌识别和RFID标签识别三种模式实现对进出口人和车辆进行统一的管理。
该系统采用分离式采集和统一化后台分析的设计思路,有效将人和车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统一应用和关联起来。
系统组成:前端采集单元、显示单元、管理单元、总控/分析单元、控制单元、社区管理单元等五部分组成。
二、系统组成采集单元●车辆通道:通过200万车道抓拍摄像机进行车牌抓拍和车辆图片拍照。
●人脸通道:通过200万人脸抓拍摄像机进行人脸抓拍或RFID识别。
显示单元●员工:通过显示屏进行展示进出社区人员通行信息和健康情况,自动开启门禁。
●贵宾:通过大堂显示欢迎词,自动开启门禁。
●车辆:在出入口显示车牌信息并控制闸机通行。
分析单元●车辆分析:通过车道摄像机抓拍进行车牌识别、车型识别、车辆特征监测等分析,并与黑白名单进行比对。
●人脸分析:通过人脸抓拍图片进行人脸特征识别,并对人脸库进行比对,并与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联动。
●翻越检测:对重点部位进行检测,实时发现非法翻越小区的异常人员,并进行实时报警。
●区域异常:设置区域,对进入区域和离开区域的人进行检测,并进行图片抓拍和记录。
控制单元●车辆闸机控制:通过车辆分析单元的信号进行闸机控制,并联动显示单元。
●人脸闸机控制:通过人脸分析单元的信号进行门禁控制,并联动显示单元。
管理单元●存储管理:通过后台进行车辆信息和人员信息录入,支持车辆和人员权限类别管理,可以分成社区住户、物业、快递、访客等。
●黑白名单管理:可设置禁止进入社区的人员,根据人员图片进行识别和比对。
●查询管理:通过车牌信息和人员信息或者图片进行信息查询,支持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浅谈数字化学习社区对汤山街道居民生活的影响
浅谈数字化学习社区对汤山街道居民生活的影响许夕虎全国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基本标准》(试行)中指出:所谓数字化学习社区是指能够在社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学习方式,开展社区教育学习的新型社区。
它不同于在社区教育中开展的数字化学习,只有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能够支撑一定规模的社区居民,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方式,进行持续学习的社区,才能称为数字化学习社区。
“南京·汤山学习在线”自2012年正式开通以来,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江宁区汤山街道数字化学习走在了全省前列。
2014年4月1日,在苏州工业园召开的“江苏学习在线”应用推广区和“学习联盟”建设研讨会上,江宁区荣获“江苏学习在线应用推广先行区”光荣称号。
一、构建数字化学习社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专门提出了加快信息化进程的要求,全面论述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和技术内容,同时提到,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建设,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全民智能搜索、个性化学习推荐、终身学习档案等全方位、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服务等。
这些都要求我们把数字化学习作为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因此,构建数字化学习社区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创新发展数字化学习社区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需要。
二是创新发展数字化学习社区是教育惠民的需要。
三是创新发展数字化学习社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总之,创新发展数字化学习社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二、汤山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实践1.建设好数字化学习网络平台市民学习方式的推广离不开数字化学习共享服务平台的搭建,这也正是数字化学习的核心。
2012年5月,在江苏电大召开的“江苏学习在线”平台建设及应用座谈会暨项目联盟签约仪式上,汤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江苏学习在线”项目联盟合作单位,名称为“南京·汤山学习在线”,域名为。
关于推进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意见文档
2020关于推进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意见文档Document Writing关于推进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意见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篇一:开平区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实施方案(3852字)根据教育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xx”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规划》、《关于推进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意见》及《全国创建数字化学习先行区评估标准》等文件要求,我局在我区范围内进行全国创建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工作,已于20XX年在全市率先成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初步形成具有我区特色、开放共享、便民惠民的社区教育体系,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完成以下任务:1、构建全民终身教育学习服务平台。
2、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
3、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
4、建立数字化学习辅导和管理的师资队伍。
5、制定数字化学习培训管理制度。
6、引导居民充分利用现有学习资源。
7、建立数字化学习社区的考评机制。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xx大“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导向,以我区八届三中全会“发展幸福教育、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积极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将数字化作为实施科教兴区的开路先锋,以数字化促进现代化,通过数字化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坚持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加快社区教育信息化进程,满足居民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区,为创建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全面建设美好幸福新开平提供有力保障。
社区创建标准
社区创建标准第一篇:社区创建标准1、栋间道路硬化,路面无明显坑洼积水,排水设施完善,无沟渠露天排水。
2、电线、道板、窨井盖、消防栓等公共设施完好,确保人身安全。
3、路灯和楼道灯无破损,功能良好。
4、楼道消防设施齐全,功能良好。
5、园林设施完好,绿化覆盖到位。
6、栋间道路干净卫生,无垃圾、无积泥、无积水、无堆物。
7、居民楼道干净整洁,无垃圾、无堆物、无乱张贴、乱涂写现象。
8、居民楼下水道、化粪池及时维护,无堵塞溢冒污水现象。
9、无违规违章搭建,无占道、店外经营,无乱张贴、乱涂写、乱拉挂现象。
10、公共绿地得到精心维护,无人为毁损和积藏烟蒂、白色垃圾现象。
11、社区建立孤寡老人的救助和监护工作制度,社区一站式服务厅、社区警务室、居家养老中心(站、所)等正常开放,功能齐全,环境整洁,并有工作记录。
12、社区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市民学校的制度健全,师资队伍有保障,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坚持向居民长期开放,有日常记录和活动记录。
13、室外群众体育健身设施无破损,功能良好。
14、社区组织居民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有活动记录。
每个街道都有综合性多功能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坚持长期向社区居民开放,正常开展活动。
15、创建气氛浓厚,有文明创建专项宣传内容,并定期更换。
16、依托社区活动中心建设公益性电子阅览室(绿色上网场所),坚持规范管理,对未成年人开放,并有工作记录。
17、社区建有未成年人活动室,规范管理,正常开展活动。
18、协管、志愿劝导辅助力量。
按照联点联线、守线守点的工作要求,组织城市协管员、志愿者定点定人、定岗定责,确保通讯畅通。
19、≥80%的街道、乡镇有科普活动场所,经常开展活动。
20、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邻里互助、社区联谊活动,促进社区和谐,有相关资料。
21、街道、社区居委会普遍建立治保会、调委会等群防群治队伍,有固定工作场所,有调解记录,充分发挥作用。
22、社区物防、技防、人防、消防水平符合安全要求;居民社区有门卫值班或安全巡逻等防范制度。
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
社区场所规范化建设标准一、队伍建设(一)抓好社区“两委”班子建设.通过选派、选拔、选举等方式,全面规范社区“两委”成员的职数设置和选配标准.(社区党(总支)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名,设书记、副书记各1名,对党员人数较多的可设副书记2名。
社区居委会一般设委员5名,设主任、副主任各1名,主任是党员的社区可以实行党组织书记与居委会主任“一肩挑”,“两委"成员可交叉任职).特别要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
要把社区党组织书记选配与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后备干部有机结合起来,使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成为干部成长进步的重要平台。
(二)抓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社区工作人员配备和待遇落实工作,重点从吸收消化超编人员、分配事业单位考录人员、服务期满重新安置人员三个方面,为专职工作人员不足20人的社区选拔事业人员,使每个农村社区正式工作人员配备达到市县要求,同时要继续做好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报酬待遇落实和养老金、失业金缴纳工作。
相关乡镇党委在做好社区办公场所建设、内部配设方案制订的同时,还要注重做好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资格认证,逐步推行持证上岗,使社区工作人员达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
并制定社区工作人员日常管理办法,细化岗位职责,实行统一管理,不断提高服务居民的质量和效率。
二、外观门头及标识三、室内场所(一)便民服务大厅(60㎡)装修格调及颜色搭配:整体空间以清爽明快的色调进行搭配,运用黄绿色给人们予以绿色通道。
墙面干挂800x 400爵士白瓷砖,顶面运用简洁大方的回形吊顶,搭配射灯,灯带以及吸顶灯。
地面铺贴800x 800白色抛光砖,柜台台面采用暖黄色大理石,引导台材质与柜台材质相同。
一、硬件设施:1、标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2、选址: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应设在社区主要场所的一楼,服务大厅面积在60㎡左右。
3、窗口柜台:窗口柜台:统一按高85厘米、台面宽80厘米、台面暖黄色大理石,柜身贴爵士白瓷砖;各窗口必须设亚克力(水晶材)窗口吊牌,窗口吊牌为白底黑字,长60厘米,宽25厘米。
智慧社区建设规范
智慧社区建设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前言智慧社区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区域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适度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的一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比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尚未形成规模;社区治理职能亟待完善,公共服务项目少且使用不便;小区房屋和物业管理服务层次低,社区自治能力尚未充分发挥;便民利民领域应用未能广泛推广;缺乏统筹规划,体制机制不顺畅,相关人才队伍欠缺,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尚未形成。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智慧社区建设具有见效快、惠民利民的特征,智慧社区还能增强社区居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感知度和社会认同度,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普及和宣传增光添彩。
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绿色生态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和扩大政务信息共享范围,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增强行政运行效能,推动基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促进社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利于减轻社区组织的工作负担,改善社区组织的工作条件,优化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以及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领域,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居民对便捷、高效、智能的社区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倒逼政府优化行政管理服务模式,引导建立健康有序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智慧社区建设相关的技术基础较为扎实,面向移动网络、物联网、智能建筑、智能家居、居家养老等诸多领域的应用产品及模式已基本成熟。
智慧社区导则
智慧社区导则智慧社区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来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管理的效率。
为了确保智慧社区的顺利运行和发展,制定一套智慧社区导则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慧社区导则的内容和标准格式。
一、导则目的和背景智慧社区导则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社区居民和管理者在智慧社区中的行为和规范,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幸福感。
智慧社区导则的制定是基于社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结合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旨在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指南,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利用智慧设备和信息技术,共同建设和管理智慧社区。
二、导则内容1. 智慧社区基本原则智慧社区导则应包括智慧社区的基本原则,如信息共享、互助合作、智能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等。
这些原则是智慧社区建设和运营的基础,需要被社区居民和管理者共同遵守和践行。
2. 居民行为规范智慧社区导则应明确居民在智慧社区中的行为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合理使用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不滥用或恶意破坏设备和系统;- 尊重他人隐私,不非法收集、使用或泄露他人个人信息;- 遵守社区公共秩序,不扰乱社区生活和安宁;-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公益事业,共同建设和管理社区。
3. 管理者责任和义务智慧社区导则应明确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提供稳定可靠的智慧设备和信息技术支持,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 维护社区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修复和更新设备;- 保护居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不滥用或泄露个人信息;- 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体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4. 安全和隐私保护智慧社区导则应重点关注居民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明确以下要求:- 保障智慧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严格控制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范围,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居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5. 技术支持和服务智慧社区导则应规定社区管理者提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提供智慧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更新服务;- 解答居民关于智慧设备和信息技术的问题;- 提供社区活动和公益事业的信息和服务。
数字社区实施方案
数字社区实施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社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字社区是指基于互联网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社区居民之间信息共享、互动交流、社会服务等功能的网络社区。
为了更好地构建数字社区,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数字社区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数字社区实施方案需要明确社区目标。
社区目标是指数字社区建设的宗旨和目的,包括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便捷的社区服务等。
明确社区目标有助于指导数字社区建设的方向,确保数字社区建设符合社区居民的需求。
其次,数字社区实施方案需要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
建设规划包括数字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技术应用、社区服务内容等方面。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考虑网络覆盖、智能化设备等方面的建设,以保障数字社区的正常运行。
在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需要考虑社区APP、社区网站、数字社区平台等的建设和运营。
在社区服务内容方面,需要考虑社区公告、社区活动、社区服务等内容的提供和管理。
再次,数字社区实施方案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包括数字社区的日常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社区服务管理等方面。
在日常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团队,负责数字社区的日常运营和维护。
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保护社区居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在社区服务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便捷化的社区服务。
最后,数字社区实施方案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和培训教育。
宣传推广可以通过社区宣传栏、社区广播、社区活动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数字社区的建设成果和社区服务内容。
培训教育可以通过举办数字技术培训班、开展数字社区应用大赛等形式,提升社区居民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数字社区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数字社区实施方案是数字社区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构建和发展数字社区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社区实施方案,才能更好地推动数字社区的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津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津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津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30•【字号】江津府发〔2022〕13号•【施行日期】2022.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津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江津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2022年3月30日江津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为推进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按照《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重庆教育现代化2035》有关要求,依据《重庆市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以科学规划教育布局、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等为抓手,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成功入选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开启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历史新征程,教育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江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展现新作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切实加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智慧社区标准
智慧社区标准智慧社区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提升社区管理和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实现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
智慧社区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智慧社区建设,制定智慧社区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一、基本原则。
智慧社区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以人为本,智慧社区建设的核心是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便利性,因此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以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2. 全面覆盖,智慧社区建设要覆盖社区内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物业管理、公共设施、社区活动、安全防范等,确保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智慧社区带来的便利和服务。
3. 开放共享,智慧社区建设应当以开放共享为理念,鼓励各类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进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形成社区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二、基本要求。
1. 智能化设施,智慧社区应当配备智能化设施,包括智能门禁、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安防监控系统等,以提升社区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
2. 信息化管理,智慧社区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居民信息管理、社区活动信息发布、报修投诉管理等,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管理。
3. 便民服务,智慧社区应当提供便民服务,包括在线缴费、社区服务预约、在线投诉等,让居民能够通过智能终端轻松享受社区服务。
4. 社区活动,智慧社区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通过智能化手段组织和宣传社区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 安全防范,智慧社区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系统,包括智能化的火灾报警、监控报警等,保障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建设路径。
1. 制定规划,社区管理方应当制定智慧社区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内容和时间表,为后续建设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2. 技术支持,智慧社区建设需要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因此需要寻求专业的技术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化设备供应商、信息化系统开发商等。
3. 居民参与,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鼓励居民提出建设意见和建议,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
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
社区规范化建设是指在社区内部建立一套行为准则和规范,以维护社区秩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区化管理的不断完善,社区规范化建设已成为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推动社区文明建设,制定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势在必行。
首先,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应明确社区管理的基本原则。
社区管理应以人为本,尊重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倡导民主参与,促进社区自治。
同时,社区管理应依法行政,遵循科学决策,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区的公共利益。
其次,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应明确社区管理的基本职责。
社区管理应加强基层治理,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同时,社区管理应加强对社区环境、公共设施、社区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提高社区的整体品质。
再次,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应明确居民的基本义务。
居民应自觉遵守社区规章制度,不得破坏社区公共秩序,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共同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
最后,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应明确社区管理的监督机制。
社区管理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评价,及时纠正管理中的不足和错误,保障社区管理的公开透明。
总之,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明确社区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职责,强化居民的基本义务,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才能推动社区规范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实现社区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民主化。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制定,切实加强社区管理,为居民营造一个和谐、安全、舒适的社区环境。
开平区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推荐下载
开平区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十二五”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规划》、《关于推进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意见》及《全国创建数字化学习先行区评估标准》等文件要求,我局在我区范围内进行全国创建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工作,已于2013年在全市率先成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初步形成具有我区特色、开放共享、便民惠民的社区教育体系,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完成以下任务:1、构建全民终身教育学习服务平台。
2、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
3、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
4、建立数字化学习辅导和管理的师资队伍。
5、制定数字化学习培训管理制度。
6、引导居民充分利用现有学习资源。
7、建立数字化学习社区的考评机制。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导向,以我区八届三中全会“发展幸福教育、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积极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将数字化作为实施科教兴区的开路先锋,以数字化促进现代化,通过数字化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坚持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加快社区教育信息化进程,满足居民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区,为创建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全面建设美好幸福新开平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坚持以“科学合理、稳步开展、逐步推进、分步实施”为方针,并以硬件建设为基础,资源利用为重点,队伍整合为根本,全力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
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倡导终身学习,推动全民学习,努力实现社区教育的普及发展。
2013年在全省率先成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初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区域特点、开放共享、便民惠民的社区教育体系,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主要任务1.构建全民终身教育学习服务平台。
启动建设“开平区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网”,构建开平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平台,主干速率不低于100Mbps。
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
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是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为了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促进社区居民的和谐相处,社区需要进行规范化建设。
下面是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标准。
首先,社区规范化建设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
社区应设立专门的管理组织,负责社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管理组织应由专业人士组成,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
同时,社区应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包括社区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划分、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规定,确保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其次,社区规范化建设要有健全的公共设施。
社区应建设完善的公共设施,如公园、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场、休闲广场等。
公共设施的建设应满足居民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提供各种各样的功能和服务。
此外,社区还应配备足够的垃圾桶、垃圾分类设施等,促进垃圾分类,保持社区的清洁和整洁。
再次,社区规范化建设要有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社区应加强安全监控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确保社区的安全。
社区还应组织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社区还应建立健全的社区巡逻制度,增加巡逻力度,防止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社区规范化建设还要有良好的居民文明行为。
社区应开展各类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
社区还应制定相应的规定,规范居民的行为。
比如,禁止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禁止拉扯、吵闹;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等。
这些规定应公开、透明,居民必须遵守,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此外,社区规范化建设还要有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
社区应设立专门的纠纷解决机构,快速、公平、公正地解决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
纠纷解决机构要有专业的人员和系统的工作流程,有效保障纠纷解决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社区还应加强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居民之间的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包括完善的管理机制、健全的公共设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良好的居民文明行为以及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
这些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促进社区居民的和谐共处。
打造数字社区方案
三、实施方案
1.基础设施建设
(1)光纤网络覆盖:确保社区内光纤网络全覆盖,为数字社区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
(2)智能硬件设备:在社区内安装智能门禁、摄像头、停车管理系统等硬件设备,实现社区内各项数据的实时采集。
2.数字平台搭建
(1)开发数字社区APP:集成社区公告、物业缴费、报修投诉、邻里互动等功能,方便居民实时了解社区动态,参与社区治理。
5.开展居民参与活动,收集反馈,持续优化改进。
6.进行项目评估与总结,确保建设目标达成。
五、预期成效
1.社区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大幅提高。
2.居民享受到更为便捷的数字服务,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3.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4.居民满意度提升,技术风险:采用成熟的技术方案,定期进行技术评估与升级。
打造数字社区方案
第1篇
打造数字社区方案
一、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号召,推动社区数字化进程,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本方案旨在打造一个集便捷性、安全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数字社区。
二、目标
1.提高社区治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优化居民生活体验,提升居民满意度。
4.社区居民参与
-设立居民意见反馈机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提高居民的数字素养。
-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促进社区互助与合作。
四、实施步骤
1.开展前期调研,评估社区现状,明确建设方向。
2.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阶段任务。
3.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平台开发工作。
4.推进社区服务项目,实施治理创新措施。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试行)一、新型农村社区定义在农村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的,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享受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的、实行城镇社区管理模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建设目标: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
三、建设要求集约土地、规模生产、提升功能、方便生活。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大力推行“多村整合”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同一县(区)域内农村社区达到建设标准基本一致,服务标准基本一致。
五、建设规模及住宅建设标准1、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新型农村社区根据各村人口、产业、文化等情况按600户、2000人左右确定规模;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100-140平方米。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预留0.5平方公里左右的产业发展用地。
2、设区规划①坚持便于服务管理、尊重群众意愿和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兼顾农村地域特点、历史沿革和农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乡镇合并、迁村并点、集中居住建设和农业区域化发展等情况,科学设置社区空间布局,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范围。
②规划编制要按照《延安市市级生态村考核标准(暂行)》,充分考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3、住宅建设标准社区内住宅与生产用地、用房间距不小于100米;人均不低于28平方米;清除危旧房屋,危旧房改造率达到100%;住宅立面及色彩应体现地域风貌特色。
建筑材料应立足于就地取材。
五、道路交通1、社区道路社区道路应全面硬化。
社区道路网应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合理布置建设,社区主干道不应低于7米,次干道不低于5米。
2、公共停车设施社区应设有客运车辆停车站点。
根据人口规模,应考虑公共停车面积,结合村民住宅形式,考虑私家停车位。
3、社区广场社区广场面积为1000-2000平方米,根据人口规模确定。
(广场配置绿地、文化活动场地和体育健身器材等)六、市政公用设施1、供水水源应充足,生活饮用水、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应安全、完备。
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2、排水生活污水70﹪以上应经处理达标排放。
深圳市智慧社区建设导则(试行)
深圳市智慧社区建设导则(试行)(征求意见稿)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定义.....................................................4 智慧社区总体框架.............................................5 建筑物及基础设施.............................................5.1 建筑物...................................................5。
1。
1 居住场所...........................................5.1。
2 办公场所............................................5。
1.3 服务场所............................................5。
1。
4 养老场所...........................................5。
1。
5 医疗健康场所.......................................5.1。
6 文体场所............................................5。
2 社区环境................................................5。
2。
1 热环境.............................................5.2。
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规范化建设培训班1
二、多媒体小课件建设技术规范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般技术规范 (二)单机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特殊技术标准 (三)网络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特殊技术标准
a年12月19日 10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般技术规范
成品课件的构成 制作团队 开发技术 课件运行 基本内容
界面(画面)设计 音视频 动画
属性 必选项
必选项
必选项
a年12月19日 29
3、音频素材
要求 语音采用标准的普通话、美式或英式英语配音,特殊语言 学习和材料除外。使用适合教学的语调 音乐类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44.1 kHz,语音类音频的 采样频率不低于22.05 kHz 量化位数大于8位,码率不低于64 Kbps 音频播放流畅,声音清晰,噪音低,回响小 采用常见存储格式,如WMA、MP3、MP4或其他流式 音频格式,建议优先采用MP3格式
提供基于教学而构建的博客空间,促进教学反思
能够对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的 在线转换 保证平台在大规模访问时的并发访问能力与稳定性
提供能够帮助学习者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对学习 进行计划、管理和调整的学习工具 提供布置任务、划分小组、组内开展协作学习
必选项 必选项 必选项
必选项 必选项
学分积累
a年12月19日 15
四、移动学习课程建设技术规范
一、选题要求
选题简明,尽量“小(微)而精” 针对知识点、例题/习题、实验活动等
二、教学设计
常见、典型、有代表的问题 重点、难点、疑点
三、技术规范
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画质清晰 语言标注,声音洪亮、有节奏感
四、形式与效果
教学形式新颖,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结合教学工具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等
深圳市智慧社区建设导则(试行)(可修改)
深圳市智慧社区建立导那么〔试行〕〔征求意见稿〕前言...........................................................1 范围.........................................................2 标准性引用文件...............................................3 术语定义.....................................................4 智慧社区总体框架.............................................5 建筑物及根底设施.............................................5.1 建筑物...................................................5.1.1 居住场所.............................................5.1.2 办公场所.............................................5.1.3 效劳场所.............................................5.1.4 养老场所.............................................5.1.5 医疗安康场所.........................................5.1.6 文体场所.............................................5.2 社区环境.................................................5.2.1 热环境...............................................5.2.2 光环境...............................................5.2.3 声环境...............................................5.2.4 空气质量.............................................5.2.5 社区绿化.............................................5.3 市政设施.................................................5.3.1 道路交通.............................................5.3.2 给排水管网...........................................5.3.3 供电网...............................................5.3.4 供气网...............................................5.3.5 应急设施.............................................5.3.6 户外广告设施.........................................6 智慧应用.....................................................6.1 智慧物业.................................................6.1.1 社区智慧通...........................................6.1.2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6.2 智慧效劳.................................................6.2.1 物业管理效劳.........................................6.2.2 市政公用效劳.........................................6.2.3 社区生活效劳.........................................6.3 智慧政务.................................................6.3.1 居民自治管理效劳.....................................6.3.2 政府公共效劳和社会管理效劳...........................6.3.3 治安管控效劳.........................................6.3.4 法律宣传效劳.........................................7 智慧社区信息化体系构造与平台设计.............................7.1 智慧社区信息化体系构造...................................7.1.1 效劳接入层...........................................7.1.2 软件层...............................................7.1.3 数据层...............................................7.1.4 通信层...............................................7.1.5 感知层...............................................7.2 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效劳平台设计原那么.......................7.2.1 开放性...............................................7.2.2 标准化和构造化.......................................7.2.3 模块化...............................................7.2.4 可管理性.............................................7.2.5 先进性...............................................7.2.6 经济性...............................................7.2.7 高效率...............................................7.2.8 可靠性...............................................7.2.9 可扩展性.............................................7.3 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效劳平台技术要求.........................8 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效劳平台接口技术要求.........................8.1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及系统接入接口...........................8.2 行业及商业效劳信息共享及系统接入接口.....................8.3 感知信息接入接口.........................................8.4 用户访问及认证接口.......................................9 智慧社区试点、示范与评价、推广...............................10 智慧社区评价指标体系........................................11 智慧社区建立与运营标准体系..................................前言本导那么由深圳市住房和建立局提出并归口。
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
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一四年五月前言智慧社区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区域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适度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的一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比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尚未形成规模;社区治理职能亟待完善,公共服务项目少且使用不便;小区房屋和物业管理服务层次低,社区自治能力尚未充分发挥;便民利民领域应用未能广泛推广;缺乏统筹规划,体制机制不顺畅,相关人才队伍欠缺,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尚未形成。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智慧社区建设具有见效快、惠民利民的特征,智慧社区还能增强社区居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感知度和社会认同度,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普及和宣传增光添彩。
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绿色生态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和扩大政务信息共享范围,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增强行政运行效能,推动基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促进社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利于减轻社区组织的工作负担,改善社区组织的工作条件,优化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以及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领域,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居民对便捷、高效、智能的社区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倒逼政府优化行政管理服务模式,引导建立健康有序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智慧社区建设相关的技术基础较为扎实,面向移动网络、物联网、智能建筑、智能家居、居家养老等诸多领域的应用产品及模式已基本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行区)建设基本标准(试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2009年5月目次1编制概要 21.1目的和意义 21.2关键词组的概念界定 22基本标准 42.1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网络设施 42.2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学习资源 52.3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管理52.4数字化学习社区的支持服务 52.5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绩效 63 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发展 8* 参考文献 9 1编制概要1.1目的、意义数字化学习,是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社会的必然要求。
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建设,则是创新社区教育载体,深化社区教育内涵,提升社区教育品质,是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也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性特征。
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有利于加快社区教育信息化进程,发展优质社区教育,创造“人有所学、学有所教”的良好技术环境,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实现个人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党的“教育惠民”政策的重要举措。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对创建数字化学习社区的需求和标准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件包括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基本标准”和“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发展”两部分,以期为已经达到基本标准的社区提供导向性的发展空间;“基本标准”中的部分量化指标,也设定了不同的层次,用以促进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协调、健康发展。
1.2关键词组的概念界定1.2.1 数字化学习[1]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
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和工具;例如计算机网络、数字电视广播、移动通讯系统、多媒体视听教材等载体,以及技术平台和学习终端等。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通常按媒体形式分,有文本、音频、视频、图像、动画、软件等;按载体形式分,有网页、电子邮件、在线讨论、光盘、数据库、数字磁带等。
数字化学习方式是指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交互、合作、协商的途径,实现探究、发现、创造和展示知识的自主学习方式。
在基本标准中,数字化学习环境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及其技术平台和计算机终端,数字化学习资源主要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运行的在线学习资源。
在社区教育中,开展数字化学习,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载体。
应该发展多种多样的数字化学习形式,使社区居民享受数字化学习乐趣。
1.2.2 数字化学习社区[2]数字化学习社区,是指能够在社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学习方式,开展社区教育学习的新型社区。
与传统社区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并实现数字化学习及管理服务。
也不同于在社区教育中开展某种形式的数字化学习,它是社区数字化学习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指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能够支撑一定规模的社区居民,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持续学习的社区,才能称为数字化学习社区。
同时,数字化学习社区也不同于数字化社区,是与实体性社区相对而言的,而数字化学习社区,主要是从教育学习的角度而言的。
在基本标准中,数字化学习社区中社区的范畴,是一种社会学概念,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居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包括行政区划的区(县)、街道(乡镇)和居委(村)几个层次,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地域性聚落。
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居民,指本社区中(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员在内)的常住人口,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学习条件。
考虑到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把数字化学习社区区分为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和数字化学习先进区,本试行标准为先行区的标准,先进区的评价标准是在先行区的基础上制定的(见《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进区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1.2.3 数字化学习中心[3]数字化学习中心(有的地方也称数字化学习港),是社区组织实施数字化学习活动的重要机构,它可为学习者提供数字化学习的场所、设施、学习资源、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
数字化学习中心,一般是由社区教育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信息技术人员和社区教育志愿者组成,具有必要的数字化学习设施与资源的运作实体。
2基本标准2.1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网络设施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网络设施,包括计算机联网条件、学习服务平台(网站)和计算机学习终端等。
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网络设施,可根据本地域(省、市)的网络支撑环境,选择以下两类不同的技术架构:2.1.1本社区外部没有宽带联网的社区教育“学习服务平台(网站)”,并且具有可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应具备以下条件:a) 设置计算机机房,配置服务器,开辟“学习服务平台(网站)”,可支持500-1000人同时在线学习;建立、健全学员信息管理系统。
b) 计算机机房连通Internet,出口带宽≥10Mbps。
c) 建设数字化学习教室,配备≥20台的联网计算机,出口带宽≥10Mbps;配备投影机1套用于集中辅导。
d) 社区居民可利用家庭计算机上网,登录本社区“学习服务平台(网站)”。
2.1.2本社区外部已有宽带联网的社区教育“学习服务平台(网站)”,可支持1000-5000人同时在线学习,并且具有可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应具备以下条件:a)建设数字化学习教室1-2个,配备≥20-40台的联网计算机,出口带宽≥10Mbps;配备投影机1套用于集中辅导。
b)社区居民可利用家庭计算机上网,登录社区教育“学习服务平台(网站)”。
c) 建立、健全学员信息管理系统。
2.2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学习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普及性、公平性、开放式和方便适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是社区开展数字化学习活动的关键环节。
2.2.1属于本标准2.1.1条款的社区,在本社区开辟的“学习服务平台(网站)”除具有一般性网页课程外,应拥有200-300单元(每单元以1学时计,每学时作1学分计,下同)的流媒体视频课程。
2.2.2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为社区教育提供低成本的优质教学资源。
鼓励社区自建适用的特色资源。
强调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2.3 要建立网上资源的发布审核、适时更新的资源管理制度,杜绝各种不良信息。
2.3 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管理2.3.1数字化学习社区的行政管理架构,实行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在业务上,实行条块结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专业管理的区(县)、街道(乡镇)、居委(村)三级社区教育管理网络。
2.3.2数字化学习社区每年必须保证必要的教育经费,用于支持社区的数字化学习。
2.3.3数字化学习社区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保障机制,维护社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4 数字化学习社区的支持服务2.4.1 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学习活动,要按照社区教育的基本任务,密切结合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开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多样化教育培训学习活动,尽量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4.2 数字化学习社区,要因地制宜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承担居民数字化学习的支持服务,维护学员信息管理系统。
2.4.3区(县)级数字化学习中心,要建有≥2个数字化学习教室;街道(乡镇)级数字化学习中心和居委(村)级数字化学习中心,应建有≥1个数字化学习教室。
2.4.4数字化学习中心,要有一支适应数字化学习要求的、相对稳定的、能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师资队伍。
要求居委(村)级的专兼职教师≥1人;街道(乡镇)级和区(县)级的专兼职教师≥3人。
2.4.5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师资,可以采取社区学院委派专业教师、聘任社区志愿者、高校兼职教师等多渠道解决。
要有教师管理及考核制度,为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服务。
2.4.6数字化学习中心要必须配备计算机技术人员,负责机房、数字化学习教室的维护和正常运行。
2.4.7要培育一支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其中一部分志愿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2.4.8数字化学习管理机构,要不断完善社区居民网上学习的注册管理、学习过程管理、学分管理、考试结业以及证书认定与发放等环节。
2.4.9要制订激励数字化学习的政策规定,探索非正规教育学习成果与正规教育有效沟通的路径与制度。
逐步将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学习活动纳入当地的终身教育体系。
2.5数字化学习社区的绩效2.5.1通过计算机网络应用培训的居民比率≥20-30%;后发地区≥5-10%。
2.5.2社区居民网上学习的实名注册率≥10-20%;后发地区≥5-10%。
2.5.3在实名注册网上学习的居民中,学满50—100学分的人数,应占注册居民的50%以上;获得结业证书、培训证书的学员数逐年增加。
2.5.4社区居民对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满意率≥70%;后发地区≥50%。
2.5.5凡确定街道级数字化学习社区,所辖居委会级数字化学习社区的数量≥本社区居委会总数的1/3。
2.5.6凡确定区(县)级数字化学习社区,所辖街道级数字化学习社区的数量≥本社区街道总数的1/2。
3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发展数字化学习社区,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支撑环境,培育多样化的数字化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数字电视广播资源、无线通讯信息和光盘音像媒体,多渠道地获取居民喜闻乐见的优质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选择3.1和采用多种学习终端,如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数字电视、VCD/DVD机以及手持移动终端等提供高效服务。
街道及区县级数字化学习中心,要建有电子阅览室,配备VCD/DVD机、电视机和教学光盘。
3.2社区教育“学习服务平台(网站)”要配备充足的教学资源库,为居民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与教育学习服务。
3.3社区教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和不断优化的过程,要坚持统筹规划、积极推进、共建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
数字化学习资源可通过引进、交换、购买、自建等多种渠道获取,提高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3.4社区教育“学习服务平台(网站)”要实现学籍管理、在线学习、交互练习、考试测试、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的一体化全程管理,为注册学员建立网络学习的电子档案,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3.5数字化学习社区,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探索学校—家庭—社区的整体教育互动、协同发展的创新机制。
3.6数字化学习社区要为本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为弱势群体居民,运用网络开展适用的培训项目,推进教育公平。
3.7数字化学习社区要适应计算机网络的特点,适应户籍管理的改革,逐步淡化行政区域的边界,开放虚拟社区的协作性学习,扩大社区教育的服务领域,促进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3.8数字化学习中心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成果,为居民提供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逐步建设成为社区的学习中心、资源中心、交流中心、服务中心,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