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树突状细胞抑制肿瘤机理研究

树突状细胞抑制肿瘤机理研究
第 1 O卷第 3期 2 1 年 6月 00
泰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 u d o az o oye h i l g o m ̄ f ih uP ltc ncCol e T eV 11 . 6 .0 No3
J n2 1 u .0 0
树突状细胞抑 制肿瘤机理研究
第 3期
途 径田 ,此过 程为交 叉 提呈 。
交 叉 激 活 需 要 三 类 细 胞 的参 与 :C 4 T , D + h C 8C L前 体 细 胞 和 AP D +T C。虽 然某 些 特 殊 的 病 毒可 以在没有 C 4T D + h辅 助 的 情 况 下 同 样 诱 发 C L反 应 ,但 总 的来说 交 叉激 活 是 C 4 T T D + h依赖 性 的 ,需要 上 述 三 类 细 胞 的共 同 参 与 。研 究 表 明 ,D C是 目前 已知 体 内进 行 交 叉 激 活 的 主 要
能 。 同时 ,D C是体 内进 行 交叉激 活 的主要 抗 原提 呈细 胞 ,可 以使 外 源性肿 瘤 抗 原 激活 C L从 而杀伤 肿瘤 细胞 。文章从 肿 瘤细胞 对 于 D T C在 不 同阶段 的抑制 作 用 以及 D C对 于肿 瘤 细胞 的杀伤作 用 两方 面列举 D C与肿 瘤细胞 相 互关 系的研 究近 况 ,以说 明D C在 肿瘤 治疗 中的 重要 作 用 。 关键词 :树 突状 细胞 ;肿瘤 细胞 ; 交叉激 活 ;细胞 毒 T细胞 中图分 类号 :R 9 32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7 — 1 2 2 1 ) 3 0 2 — 3 6 1 0 4 (0 0 0 — 0 4 0 MH — 分 子 限制类 ,MH —1 子 限制类 。在抗 C1 C I分
理 后 与 MH — 分 子 结 合 ,从 而 激 活 C 8 C L C1 D+T ;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

科学技术创新2019.35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Dendritic cells and tumor immunity许若琳史曼*(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陕西西安710021)1DCs 的来源与分布人DCs 的来源有两条途径:①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刺激下,来自于骨髓的髓系细胞,可定向分化为髓样DC ;②来源于淋巴样干细胞,与NK 细胞和T 细胞具有共同前体细胞的淋巴样DC 。

DCs 通常分布于血液和与外界接触的组织如皮肤,粘膜中,在活化后移至淋巴组织中与T 细胞与B 细胞互相作用,以刺激与控制适当的免疫反应。

2DCs 抗肿瘤机制2.1DCs 高表达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MHC 分子与肿瘤抗原结合,递呈给T 细胞,启动MHC-I 类限制性CTL 反应和MHC-Ⅱ类限制性的CD4+Thl 反应。

同时,DC 还提供T 细胞活化所必须的第二信号,启动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2.2DCs 与T 细胞结合可大量分泌IL-12、IL-18激活T 细胞增殖,诱导CTL 生成,主导Th1型免疫应答,利于肿瘤清除;激活穿孔素P 颗粒酶B 和FasL/Fas 介导的途径增强NK 细胞毒作用。

2.3DCs 释放IL-12、IFN-γ等影响肿瘤血管的形成;分泌趋化因子趋化初始型T 细胞的聚集;保持效应T 细胞在肿瘤部位长期存在。

并以正反馈旁分泌的方式活化其附近DCs ,上调IL-12及CD80、CD86表达;同时DCs 也向CD8+T 细胞呈递抗原,在CD4+T 细胞辅助下使CD8+T 细胞活化,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3DCs 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s-CIKs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s induced killer ,CIKs )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IFN-γ、IL-2和抗CD3单抗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

DC-CIK 联合治疗是细胞免疫治疗中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实现了从发现到清除肿瘤细胞的全过程。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

02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 特性
形态结构
细胞形态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具有典型的 树突状形态,细胞表面有许多细 长的突起。
细胞大小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的大小通常 比其他类型的白细胞大,直径在 10-20微米之间。
表面标志
CD抗原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多种CD 抗原,如CD11c、CD123、CD303等 ,这些抗原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树 突状细胞。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的分类
根据来源分类
根据HTDCs的来源,可分为髓源性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s, MDCs)和淋巴源性树突状细胞( Lymphoid Dendritic Cells, LDCs)。
根据功能分类
根据HTDCs的功能,可分为专职抗原提呈树突状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Dendritic Cells, APCs)和其他具有辅 助功能的树突状细胞(如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等)。
细胞疗法
02
探讨利用改造后的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作为载体,输送治疗性
基因或药物,以直接针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
疫苗开发
03
研究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抗原呈递中的作用,以开发基
于这些细胞的肿瘤疫苗。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疫应答。
02
促进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分泌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能够促进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如IL-10、
TGF-β等,进一步抑制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03
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使肿瘤细胞能够逃
避机体的免疫攻击。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的关系

树突状细胞浸润在肺癌中的预后价值

树突状细胞浸润在肺癌中的预后价值

树突状细胞浸润在肺癌中的预后价值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在机体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DCs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捕获、处理和呈递抗原,来激活T淋巴细胞,并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从而保护机体免受各种感染和肿瘤的侵害。

在肺癌等恶性肿瘤中,是否存在DCs浸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中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DCs的功能、是否浸润与肿瘤的关系和预后的研究方面,分别探讨树突状细胞浸润在肺癌中的预后价值。

一、树突状细胞的功能DCs是一类起主导作用的抗原提呈细胞,形状像“树突”,因此得名。

它们是抵抗外来侵略的主要免疫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一起,共同组成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网。

DCs具有多方面的免疫功能,如抗菌、识别抗原、促进淋巴细胞的激活、诱导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形成免疫记忆、调节自身免疫反应等。

它们对于肿瘤和感染的抗体及其特异性T细胞的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DCs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呈递抗原来实现的。

当外来病原体入侵机体时,DCs能够识别并摄取病原体所带的抗原,然后把它们加工、消化并转运到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上。

在DCs表面呈现的抗原,能够诱导CD4或CD8 T细胞的分化和扩增。

CD4 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把B细胞转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出各种对抗体有益的免疫球蛋白。

而CD8 T细胞则是肿瘤特异性CTL(Cytotoxic T Lymphocyte)的主要源头,其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二、浸润树突状细胞与肺癌的关系其中浸润树突状细胞与肺癌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DCs能够激活T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抗肿瘤反应。

在体内形成抵抗肿瘤的免疫防线,把肿瘤尽早清除。

但是DCs的数量和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逃脱、抗原特异性诱导获得性免疫不足、并发症、过度用药、情绪压力等。

因此,DCs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肿瘤免疫中的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中的树突状细胞
了 以下 过 程 : 1 因 被 免 疫 系 统 识 别 而 引 起 的肿 瘤 杀 伤 ; 2 机 () () 肿 瘤 疫 苗 不 应 局 限 于 强 抗 原 性 的肿 瘤 抗 原 , 抗 原 性 的 肿 瘤 抗 弱
原 也 是 疫 苗 应 该 针 对 的 目标 。 发 治 疗 性 免 疫 应 答 不 能 仅 仅 依 引 靠抗 原 表 达 的 强 度 ,因 为 已 经 发 现 越 来 越 多 的肿 瘤 具 备 “ 免 无 疫 原性 ” ( n 列 腺 癌 、结 肠 癌 、乳 腺 癌 ) 的肿 瘤 抗 原 L J i前 4 ,并 。
有 效 的抗 肿 瘤 免 疫 反 应 包 括 细 胞 免 疫 和 体 液 免 疫 。 量 的 大
实 验 资 料 揭 示 ,其 中 较 重 要 的 是 由 AP C、C H ’ C D4 。 和 D8 TD,3 巴细 胞 、 3 胞 等 参 与 的 细 胞 免 疫 。 细 胞 , 许 01 1淋 NKE 细 1 2 T 也 还 包 括 NK 细 胞 , 要 从 D 处 获 得 刺 激 信 号 。 C 是 肿 瘤 免 疫 需 C D 的 中 心 环 节 ] 其 主 要 作 用 包 括 以 下 几 方 面 : 1 D 是 惟 一 能 , () C 够 向处 女 T 细 胞 呈 递 抗 原 并 且 激 活 之 的 AP D 捕 获 、提 呈 C。 C
弱 , 其 抗 原 被 遮 盖 ,隐 藏 于肿 瘤 细 胞 内 部 ,亦 或 仅 有 极 少 量 或
的 表 达 。 严 重 的 是 , 展 中 的 肿 瘤 具 有 影 响 局 部 微 环 境 的 能 更 进 力 , 以 在 减 少 自身 抗 原 表 达 的 同 时 抵 消 免 疫 效 应 作 用 。由 于 可
因此逃避机体 的免疫监控 。 2 D 在 肿 瘤 免 疫 中 的 作 用 C

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研究的新视角——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研究的新视角——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维普资讯
中药药 理 与 临床 2 0 ;8 4 021()
中医理论有[ 】 脾 为 土脏 , 1‘ 3( 灌溉 四旁, 以五 脏 中 皆有 脾 是 气 ” 并 有 脾 为 “ 血 生 化 之 源 ” “ 机 升 降 出入 之 枢 ” “ 为 后 , 气 、气 、脾
1 a a u e o n o e ou d e e gi c i iy Cl y i , 9 6; 6 a s a me s r f e d g n s a r n t c a t t v i Ph s n ol 1 9 1
物( 3 一+N0 一 浓 度明显 高于 胃 阴虚证组 , N0 3) 唾液 淀粉 酶活 性
略高于 胃阴虚 证 组 ( P>0 0 ) 但 显 著 高 于 以 前 研 究 的 病 证 。 .5 , 副 交 感 神 经 系 统 主 要 在 基 础 状 态 下 起 作 用 , 作 用 在 于 保 护 机 其
( )4 3 8 4 : 3 ~4
6 钟 慈 声 , 安 阳 , 编 . 氧 化 氮 的 生 物 医 学 .上 海 : 海 医 科 大 学 孙 主 一 上
rt.L f c, 9 9 6 ( 1 : 5 - 9 3 as i S i1 9 ; 4 1 ) 9 3 e 6
4 Ha n J d r s n aS .E wad AV T e rl o i co i ei h o t l f r— h e f t xd t ec n r o o nr i n oop
是否参与 了脾虚证 的病理机转 过程值得进 一步研究 。 3 2 基 础 状 态 下 ( 酸 刺 激 前 ) 虚 证 组 患 者 一 氧 化 氮 代 谢 产 . 即 脾
19 ;3 4 :3 ~5 4 9 8 8 ( ) 5 3 4

肿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肿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IC C 8 P / D 5 e C / D A C ut TS 出大量树突状 突起而得名 。 c 以捕获抗原 , D可 加工 F T / D E C 4 P r P C 4 P 口M 1 i E T D F T / D 6 C 5 P / D 5 e C / D 9 P 处理后将抗原呈递给淋 巴细胞激发后特异性 免疫反 C 3 I C C 1 + D 6 E C 4 P r P C 1 A C 应, 由此可 见D 是启动、 C 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 的中 四色标记 的单克隆抗体; A CN 、 u C U T F L O 管 T r O N 等; 心环节 l ] C的激活在肿瘤 的治疗 中起着十分 F C 溶 血 素 均 为 美 国 B l ,D AS D公 司生 产 。
要 目的 探 讨肿 瘤 患者外 周血树 突状 细胞 亚群 的 变化及 临床 意 义。方法
采用 流式 细胞术检
测 2 例肿瘤 患者和 1 3 9例健康 人外周血 c 1 、C 1 D C 1 D 3 2 的树 突状 细胞 亚群和淋 巴细胞 的数量 。结果 正常对 照组 外周血 C 1 c D D + C占白细胞 比例为 O 1 %±O O % 1 . 9 . 8 ,绝对数 为 ( . 9 3±3 9 ×1 / : . ) 个 L 0 6 C 1 D 点 白细胞 比例 为 O 1 %± O O % D 3 c 2 . 5 . ,绝对数 为 ( . 7 7 5± 3 5)×1 / 。肿瘤患者组 外周血 . 个 L O
单 克隆抗体 各 1 ;每管加 E T 抗凝新鲜全血 0u l DA 10Il 振 荡混匀 , 0 , J 室温暗 处反应 1m n 5 i;加入 2 l m F C 溶血素 ,振荡混匀 ,室温 暗处反应 1m n AS O i; 30 离心 5 i ,弃上清;振 荡混 匀,加入 i lP S 0g mn m B 液;3 0 离心 5 i ,弃上清;振荡混匀 ,加入 1 0g mn % 细胞 染色方法如下:取两只 T u O N 管 ,分别加 r CUT

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段荣;赵瑞东;韩霞;云菲宇;刘秉春;周二霞;云升;邱英【摘要】近年来生物免疫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恶性肿瘤,其中以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诱导的免疫活性细胞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已知DC是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D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联合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但DC在体内的作用及其特点尚不完全清楚,进一步明确DC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可为提高其生物治疗效果提供依据.%In recent years , bioimmunotherapi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various malignanttumors,among which the tumor antigen loaded dendritic cells (DC) vaccine combined immunocompetent cells technology is the most mature and most widely used .DC are known to be the most potent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tumor immunity.DC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umor ,which greatly increases the survival rate of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is greatly improved on the basis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therapy .But the role of DC in the bod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entirely clear ,and further clarification of the role of DC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biological treatment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19【总页数】5页(P3785-3789)【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生物治疗;微环境【作者】段荣;赵瑞东;韩霞;云菲宇;刘秉春;周二霞;云升;邱英【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干细胞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3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干细胞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3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干细胞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3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干细胞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3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干细胞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3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干细胞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3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干细胞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3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干细胞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4癌症是由遗传机制和表观遗传基因组修饰而产生的多步骤复杂过程[1],除癌症基因组异常外,炎性环境的形成在肿瘤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2]。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范凡【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017)004【摘要】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内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具有诱导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生成的特殊功能.随着肿瘤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对DC的认识不断深入.大量研究表明,DC在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以及抗肿瘤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以及DC疫苗等方面在临床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其作为肿瘤治疗手段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Dendritic cell is the most potent profession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in human, which can induce 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long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the oncology, the immunology and the molecular biology, people have studied in a deepgoing way on DC cells. Many reserche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hat DC cells play a very vital role on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Tumor immunotherapy based on DC and DC bacterin have made headwa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which will open vast vistas in oncotherapy.【总页数】3页(P542-544)【作者】范凡【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研究生院,江苏,徐州2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4【相关文献】1.树突状细胞疫苗在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林琳;沈洪2.树突状细胞疫苗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彭丹;王洪武3.树突状细胞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李帅;马建波4.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J], 曾林梅;龙金华;金风5.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进展 [J], 王宝成;郭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栗凤霞;吕宗舜【期刊名称】《天津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000)0S1【摘要】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近年来一直是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

随着人们对免疫应答、T细胞活化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抗原递呈细胞对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俘获、加工以及激活T细胞,从而启动抗肿瘤免疫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起源于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是目前已知体内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

它们特征性地高水平表达与抗原递呈有关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并高水平表达刺激分子CD80(B7 -1)、CD86(B7-2)、CD40、CD50等以及某些粘附分子,其本身也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α(IFN -α)、白介素12(IL -12)、肿瘤坏死因子(TNF)等。

DCs介导免疫反应的途径主要有:1.DC摄取、加工抗原,再转运至细胞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富含区,形成MHC -肽复合体,在细胞表面表达并激活T细胞,CD8+ 细胞毒T细胞被MHC -Ⅰ类复合物分子激活,CD4+辅助T细胞被MHC -Ⅱ类复合物激活。

2.DC可以自身分泌或诱导其他细胞分泌IL -12、白介素15(IL -15)等...【总页数】4页(P)【作者】栗凤霞;吕宗舜【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天津【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相关文献】1.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J], 朱文博;欧艳秋2.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王佳烈;包利清;马国强;刘艳茹3.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J], 范凡4.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刘岩;尉承泽;刘广贤5.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J], 曾林梅;龙金华;金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癌细胞对成熟树突状细胞生物物理学特性的影响

肝癌细胞对成熟树突状细胞生物物理学特性的影响
Ac ur d mDC r o c l r d wi u n HCC o 8 h u s i r n w l h r ae el e e i v s g td t e vs o ls c qi e s wee c - u t e t h ma u h s fr 4 o r n T a s e 1 .T e t td c l w r n e t a e h ic ea t e s i i p o e t , me r n u d t n rn e d t eil mir t n b co ie t , f o e c n e p lr ain a d T a s l,e p ciey, rp r y mb a e f i i a d ta s n oh l g ai y mir p p t l y a o e l r s e c o a z t n r n wel r s e t l u i o v
度来探索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 。 方法 : 用免疫磁珠从人外周血分离 C 4 单核细胞 , DI 加入 rG C F和 rl一 h M— S hL 4将单核细胞 诱导分化为 i D s利用 T F d 将 术成熟树 突状细胞(m t e ed t e si C ) m C, N— I ma r n rici , u d i c l mD s诱导为 m C , C 与 H C 在Tas e D smD s C s rnw l l 中共培养 4 , 8h 分别利用微I 呲倚法 、 偏振法和 Ta s e 法研究细胞粘 弹性 、 芡 rnw l l 膜流动性 和迁移能力 。结果 : 与肝癌细胞( ea H p t eua cri ma esH C ) 培养后 , D s o l l ac o l , C s 』 cl r n cl m C 的粘弹性和膜流动性显著下降 , 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到显著的损 伤。结论 : C s H C

肝癌细胞微环境对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

肝癌细胞微环境对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

肝癌细胞微环境对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
曾 柱 龙 金 华 z陈 , , 琳
(. I 1 贵卅 省贵阳医学 院生物技术教研室 , 贵阳 5 0 0 ;. 5 0 4 2 贵州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科 , 阳 5 0 0 ;. 贵 5 0 4 3贵州省贵 阳医学院物 理教研 室 , 阳 5 0 0 ) 贵 5 0 4
研 究 方 向 : 突状 细 胞 生 物 学 。 树
基金项 目: 育部科 学技 术重点项 目( 号 :1 16 ; 教 编 2 0 9 ) 贵州省省 长基 金( 号: 编 黔省 专 字 2 0 — 9 ; 州省 自然科 学基 金 ( 09 7 )贵 编 号: 省合 J字 2 0 — 2 4)贵州省贵阳市科学技 术项 目 黔 0 8 27 ; ( 编号:0 0筑科农合 同字第 l 社一 2 。 21 一 1 )
【 摘
要】 目的: 肿瘤的发生发展伴随有其对免疫系统各效应单元的显著抑制 , 突状细胞( edi 1 ,C ) 目 树 D nric 1 D 是 前所知功能最 t es c
为强 大的抗原呈递细胞 ( nie r et gcl , P 并在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的启 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本文探 A t npe ni l A C) g s n es 讨肝癌细胞 ( eaoell ri ma esHC 分泌 的可溶性细胞因子营造的微环境对树突状 细胞 的功 能状 态的影响 , H ptcl a c c o l , C) u ra n c l 以探索 傅立 叶变换红外 光谱( o r rrnf me f r pc u 一R) F u e a s r di r e set m, I 技术在基 于 D s i t o nad r C 的抗 肿瘤 细胞 免疫 治疗 中 的临床应用 。方 法: 用免疫磁珠 ( jey 0 c从人外周血分离 C 4单核细胞 , Ml n ie ) t t D1 加入粒 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eo iat u R cmbnnh g l ye r o t a c — m co hg S , G C F 、 arp aeC F r M- S )白介素 4 R cm iat u a ne ekn , I- ) h ( eo bn n h m nit lu i 4 r L 4 将单核 细胞 诱导 分化为未 成熟 D s I m t e r s b c (m au r D si D s , 用肿 瘤坏死 因子 o (u o ers c r , N — ) iD s 导为成 熟 D sMa r D sm c )分 别将 C , C )利 m tT m r coi f t — T F 将 m C 诱 n sa o C( te c,D s, u i C 和 mD s H C在 Ta s e 中共培养 4 , mD s C与 C rnw l l 8h 正常培养和撤生长 因子培养 的 D s C 作为对照 , 采用 F ~R技术和分子生物 TI 学技术研究 H C对 D s C C 功能状态的影响。 结果 : 与正常培养和撤生长因子培养的 D s 比, HC C相 与 C共培养 D s的基 因转录活 c 性和能量状态受到 了显著的抑制 , 免疫印迹的结果进一步证实 D s的转录 因子 N —KB的确受到 了由 H C分泌的细胞 因子 的 C F C

肿瘤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肿瘤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肿瘤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肿瘤微环境包括不仅限于肿瘤细胞、免疫细胞、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调节对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等过程均有重要作用。

其中,树突状细胞(DCs)作为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可通过表达成熟标志物,将抗原递呈给T细胞,从而产生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然而,肿瘤微环境可以抑制DCs的功能,使其失去递呈抗原的能力,抑制免疫应答,从而助长肿瘤的生长和侵袭。

虽然前人已经在DCs与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肿瘤微环境如何影响DCs的迁移及相关机制的认识还相对不深入,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肿瘤微环境对DCs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肿瘤微环境对DCs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进一步认识肿瘤微环境对DCs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3.1 研究内容1)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及探究肿瘤微环境对DCs的影响;2)检测肿瘤微环境中IL-6的表达,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其对DCs迁移的作用;3)检测肿瘤微环境中CXCL12的表达,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其对DCs迁移的作用;4)探究CXCL12与IL-6协同作用对DCs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3.2 研究方法1)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及检测肿瘤微环境中IL-6和CXCL12的表达;2)采用Transwell实验体外检测IL-6和CXCL12对DCs迁移的影响;3)针对CXCL12与IL-6协同作用的研究,采用特定的抑制剂对其作用进行验证,并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预计可以:1)建立小鼠肝癌模型,为动物实验提供可靠的模型;2)探究肿瘤微环境对IL-6和CXCL12的表达变化,研究肿瘤微环境对DCs的影响;3)明确IL-6和CXCL12对DCs迁移的作用机制、提高对肿瘤微环境与DCs相互作用的理解;4)为临床上调节肿瘤微环境与DCs相互作用,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案,为治疗肝癌这类肿瘤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

树突状细胞是⽬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树突状细胞是⽬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最⼤的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进⾏增殖。

因此,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树突细胞在体内充分激活T细胞,促进T细胞对癌细胞的清除,树突状细胞还能促进T细胞富集,增强对T细胞激活。

在这个设想下,研究⼈员们开始了树突细胞疫苗OCDC的实际开发。

他们招募了25名晚期卵巢癌患者,从她们的⾎液⾥挑出了合适的免疫细胞,并在实验室精⼼设计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长成了对免疫反应有关键作⽤的树突状细胞。

随后,研究⼈员们提取了患者的肿瘤样本,“喂给”这些树突状细胞。

这样⼀来,树突状细胞就记住了肿瘤的模样。

最后,研究⼈员们把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再注射回患者体内。

理论上说,它们会把癌症所有的突变都告诉给T细胞,让后者按图索骥,攻击肿瘤。

事实也正如研究⼈员的预期。

研究发现,在可被评估的患者体内,针对癌细胞的T细胞数量有显著上升,这表明树突状免疫细胞疗法起作⽤了!在对25名Ⅲ/Ⅳ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中,那些有响应的患者2年总⽣存率为100%。

相⽐之下,没有响应的患者2年总⽣存率只有25%。

更让⼈惊喜的是,树突状免疫细胞疗法让⼀名患者病情得到的逆转。

这名患者53岁,罹患IIIc期卵巢透明细胞癌,⼀般⽽⾔,这类患者的预后⾮常差。

之前,她已经接受了⼿术 6个疗程的化疗(紫杉醇卡铂),但发现了淋巴结转移。

由于患者本⼈期待更⾼的治疗效果,患者接受了树突状免疫治疗。

在治疗期间,患者的癌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肺部转移病灶消失,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病灶得到控制。

截⽌2017年8⽉,8年来患者肺转移和主动脉淋巴结维持着缩⼩,没有其他复发转移迹象,患者可以正常⽣活。

癌症治疗需要多种治疗⼿段联合治疗,放疗、化疗理论上是⽆法消除最后⼀个癌细胞,因为它永远是对数的杀伤,并且癌细胞具有隐藏性,⼀旦体内隐藏癌细胞被激活,癌症复发转移的速度就会很迅速,因此,靶向药、免疫治疗接连问世,来弥补放、化疗的不⾜。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妇科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妇科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妇科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由T细胞承担,且依赖于有效的抗原提呈。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大、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1]。

作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和调控者,DC能够诱导患者机体产生对肿瘤特异、持久的主动免疫应答。

近年来,随着体外扩增DC和制备DC疫苗技术的日趋成熟,采用DC疫苗进行抗肿瘤治疗已成为当今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在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妇科肿瘤的治疗方面也有了突破性进展。

1 DC抗肿瘤免疫机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复杂,目前研究表明体内DC抗肿瘤的机制主要为:(1)肿瘤细胞免原性低下,表面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缺少T细胞活化第一、第二信号,难以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DC不仅高表达MHC-I、Ⅱ类分子,而且可以分泌共刺激分子(CD80/B7-1、CD86/ B7-2、CD40等),可将肿瘤抗原有效呈递给T细胞,活化第一、第二信号,促发T细胞大量的活化增值、分化[2],启动MHCⅠ类限制性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MHCⅡ类限制性CD4+Th1反应;(2)DC直接向CD8+T细胞递呈抗原,诱导CTL反应;(3)DC可吞噬凋亡的肿瘤抗原,启动免疫应答;(4)通过自分泌或诱导其他细胞分泌IL-12、IL-18等提供第三信号,启动CD4+Th1相关免疫应答[3];(5)通过分泌细胞因子(CK)和趋化因子(如IL-7),促进CD4+、CD8+T细胞增殖,使其通过血管内皮屏障从而增强效应T细胞的数量[4];(6)通过释放抗血管生成物质如IL-12,IFN-γ及前血管生成因子而影响肿瘤血管生成。

目前,关于DC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很多,采用不同形式的肿瘤抗原如抗原多肽、蛋白抗原、细胞溶解物、凋亡肿瘤细胞、肿瘤细胞RNA等体外冲击致敏DC,再将致敏的DC回输,以此免疫荷瘤宿主,诱导出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成为肿瘤的一种新型有效治疗方法。

树突状细胞的主要功能

树突状细胞的主要功能

树突状细胞的主要功能
树突状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分布在人类、动物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如皮肤、肝、脾、淋巴结、骨髓等。

树突状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识别、摄取和处理外来抗原,并将其呈递给淋巴细胞,从而引发免疫反应,保护机体不受病原体侵袭。

首先,树突状细胞是体内主动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通过表面的抗原受体分子来识别和捕获体内外来的病原体。

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被树突状细胞识别和摄取,然后被装载在树突状细胞的抗原处理器中,通过细胞质中的酶和其他蛋白质进行解水解分解,形成针对病原体的小分子结构,从而激活并向周围环境呈递给淋巴细胞。

其次,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不仅止于抗原识别和摄取,它是相互连接和互动的免疫细胞网络的“信息集散节点”,可以有效地引导、调控和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方向和质量。

特别是在抗肿瘤免疫和抗病毒免疫中,树突状细胞的作用日益凸显,被认为是提高肿瘤免疫追杀效应、抗病毒免疫的重要策略之一。

最后,树突状细胞具有广泛的手段和方式来在周围环境中激活,重新分化,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它可以通过包括蛋白质、细胞信号分子、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等几十个不同的介质来调控淋巴细胞的功能状态,每个介质的效应、强度和方向都是不同的。

总结来说,树突状细胞是免疫反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通过识别、捕获、处理、呈递抗原以及引发其他免疫细胞的协作作用,保护人体免受病毒、细菌、真菌、肿瘤、异质移植等疾病的侵袭。

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树突状细胞的了解和研究,充分发挥它在免疫防御中的龙头作用,人们才能更加健康。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T细胞的效应因子活性取决于 DCs产生的细胞因子,包 括白介素 -12(IL-12)和Ⅰ型干扰素[17]。尽管 MoDCs在受 到抗原刺激后 可 产 生 IL-12[18],但 IL-12主 要 由 DCs产 生,并促进Ⅰ型辅助性 T细胞(TH1细胞)和 CD8+T细胞活 化[19]。CD141+cDC1s和 CD1c+cDC2s均 可 在 Toll样 受 体 (TLR)刺激后产生 IL-12[20-21],并且肿瘤中的 IL-12水平 升高与 cDC1s浸润增加有关[22]。临床上已经使用Ⅰ型干扰 素治疗肿瘤患者[23],并且通过 cGAS-STING途径促进抗肿 瘤免疫中 DCs的激活和 Ⅰ 型干扰素的产生[24-25]。在 TME 中,DCs可以产生招募 T细胞的趋化因子。例如,肿 瘤 浸 润 的 cDC1s主 要 产 生 CXC趋 化 因 子 配 体 9(CXCL9)和 CXCL10,促进 CD8+T细胞向 TME募集[25]。总之,DCs通过 可溶性因子调节 TME,以及募集 T细胞和介导抗肿瘤 T细胞 的激活,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核心作用。 1.2 DCs促进肿瘤免疫耐受
ModernOncology2021,29(14):2543-2547
【指示性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一类特殊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 动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了解 DCs的功能以及肿瘤微环境对 DCs的影响,有助于开发新的癌症治疗策略。 通过调节 DCs的功能改善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 DCs 是癌症治疗极具前景的方法。本文重点讨论 DCs在肿瘤免疫中的主要功能及靶向 DCs在癌症中的治疗潜 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肿瘤微环境;免疫应答;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21.14.032 【文章编号】1672-4992-(2021)14-2543-05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报道 G . S M C F+P L( R 催乳 激 素) 激 人 P M 刺 B C也 能
面 的现状作一 概述 。
由此 可见 ,通 过对 D c表面膜分 子 的刺 激
同样能 引起 D C扩增 及功 能激 活。 值 得关 注 的是 ,人 P MC经细胞 因 子作用后 获 B
得的 D C.在 ~ 些 简 单 的 化 学 物 如 2 - 硝 基 氧 苯 ,4二 ( N B) 2 D C 、 ,4 6三 硝 基 氯 苯 ( N B) N C , - T C 、 i1
提 要 :树 突状 细 胞 (edic es C) dnri cl ,D 是体 内功 能 最 强 的抗 原 递 呈 细 胞 ( P ,在 发 动 特 异 性 的 细 胞 免 疫 反 应 中处 于 核 一 t l A C) t L ,
地位 。人们发 现 ,多种途径能在体内外扩增 、融活 D ,使其诱 导更强有效 的抗肿瘤 免疫 ,这 为肿瘤 免疫治疗 开辟 了新的前 c
诱 导其 向 D C分化 及 成熟 _ 。人 的 C 3 造 血 干 细 4 J D4 胞用 T Fa+ M C F或 者 T Fc L3 激 也 可获 N - G —S N - +I. 刺  ̄ 得大 量 D 。其 中 T F 有 双 重 作 用 ,一 是 上 调 C N一 G .S M C F受体 表达 ,另 一是 抑 制 C 3 干 细胞 向粒 D4 细胞 的成 熟 J 。在 示 踪 实 验 中,证 实 体外 诱 生 的 D C从人 体 静脉 或 淋 巴管 注射 后 能 向肝 、脾 和 引 流 的淋 巴结归巢 并发 挥作 用 l 。在 体 内 ,给结肠癌 患 6 】 者联用 T F 和 G C F注 射 后 ,病 人 外 周 血 D N一 M—S C 前体细 胞 明显 增加 在 整个 过程 中 ,虽 出现一 些毒 副作用 ,但治疗 结束 后都 恢 复到治 疗前状态 一 。这 些体 内外实 验 ,都证 明细 胞 因子诱 生 的 D C用 于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0-1336(2010)03-0421-04肿瘤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刘 芳 胡振林 张俊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生化药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摘要:树突状细胞(DC)是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能浸润很多种肿瘤,并获取、处理、并提呈肿瘤相关抗原给T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但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一系列瘤源性抑制因子,这些因子对DC的发育成熟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癌症患者体内外周血循环中的DC和浸润到肿瘤中的DC都受到这种作用的影响而存在表型和功能的缺陷。

已经证明,导致DC缺陷的几种肿瘤来源的因子有VEGF、IL-6、IL-10、M-CSF等。

进一步深入了解DC分化缺陷的主要因素有助于发展更有效的抗癌免疫治疗策略。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肿瘤;功能缺陷中图分类号:R392.5收稿日期:2010-0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C03030103);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No.08PJ1400200)资助作者简介:刘芳(1982-),女,硕士生,药师,E-mail:serenay_no.1@163.com;胡振林(1966-),男,博士,副教授,E-mail:zhenlinhu@hotmail.com;张俊平(1963-),男,博士,教授,通讯作者,E-mail:jpzhang08@hotmail.com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源自骨髓来源的髓样干细胞和淋巴样干细胞。

DC前体细胞经血循环或淋巴循环进入多种实体器官及非淋巴组织的上皮部位。

正常情况下,体内绝大多数DC处于未成熟状态。

未成熟DC(immature DC, iDC)就像居住在间质组织或表皮中的哨兵,它们捕获抗原,成熟,随后通过传入淋巴管迁移到引流淋巴结,进而通过MHC I类或II类分子提呈抗原给T细胞,并启动免疫应答。

DC 强大的免疫刺激功能已被体内及体外的多项研究证明。

人类肿瘤中表达的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 TAA)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潜在靶点。

初始T细胞(naïv e T cell)不能识别TAA,需要DC的帮助,来启动完全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

尽管有助于肿瘤免疫逃逸的因素现在还没有完全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癌症患者的DC对TAA提呈不充分是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1. DC功能抑制与肿瘤免疫逃逸肿瘤的免疫逃逸指肿瘤细胞通过对自身表面抗原的修饰及改变肿瘤组织周围的微环境来逃避机体的免疫识别与攻击,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与肿瘤对DC功能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肿瘤不但可以直接诱导DC凋亡,还可以通过干扰DC分化的多个环节,使肿瘤患者体内DC数量下降,成熟受限,功能发生障碍,从而下调或抑制DC的抗原提呈及其免疫起始功能。

2. 抑制肿瘤相关DC功能的主要因素肿瘤相关DC的功能被抑制有以下几种可能性:首先,肿瘤可能会招募DC前体细胞进入肿瘤组织,并抑制其成熟,进而可能导致T细胞耐受。

研究表明,大多数肿瘤比相应的正常组织更多地被DC浸润。

趋化因子配体20(cc chemokine ligand 20, CCL20)/受体6(cc chemokine receptor 6, CCR6)能控制未成熟DC的迁移;而CCL19/CCR7和CCL21/CCR7能控制成熟DC的迁移。

肿瘤细胞产生的趋化因子如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α, MIP-3α),能选择性趋化表达MIP-3α受体CCR6的iDC[1]。

同时,DC浸润某些肿瘤时,会下调其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这些DC作为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明显下降[2]。

第二,DC吞噬和处理可溶性TAA的能力可能会被完全或部分抑制。

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是,从肾细胞癌患者体内分离出的DC摄取抗原的能力减弱[2]。

另一份报告显示,吞噬作用的抑制与肿瘤细胞能产生一个重要的免疫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分泌之间有重要的关系[3]。

在这个小鼠模型中,阻断VEGF可使肿瘤相关DC对抗原的摄取和转移增加[3]。

此外,肿瘤细胞凋亡和坏死对DC细胞成熟具有调节作用。

DC吞噬坏死的肿瘤细胞能导致其CD86和MHC II类分子表达增加,增强其刺激能力,但凋亡的肿瘤细胞无此效果,这些数据表明坏死细胞能够诱导DC成熟[4]。

第三,从肿瘤组织迁移到淋巴结的DC功能被抑制。

iDC一旦接触并摄取抗原或受炎症因子等刺激,即开始从组织局部向外周淋巴器官迁移。

肿瘤浸润性DC摄取凋亡的癌细胞后迁移到附近的淋巴结,然而这些DC由于缺少共刺激信号无法向初始T细胞提呈肿瘤抗原从而导致免疫耐受[5]。

3. 肿瘤对肿瘤浸润DC功能的调节在各种白细胞浸润的肿瘤组织中都已发现DC,其中包括乳腺癌、结肠癌、胃癌、肺癌、膀胱癌及胰腺癌。

DC细胞上的表面标志较多,如CD83、SI00、CD40、CD80、CD86、CD1a、CD11c、CD45、CD209、HLA-A/B/C和HLA DR、HLA DQ等。

目前流式细胞术鉴定DC主要采用的表面标志是CD1a和CD83分子。

采用CD1a阳性细胞数的多少来反映DC的数目。

CD83分子是DC的成熟标记,采用CD83分子的表达量来反映获得的DC的成熟度[6]。

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一系列瘤源性抑制因子,这些因子对DC的发育成熟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癌症患者体内外周血循环中的DC和浸润到肿瘤中的DC都受到这种作用的影响而存在表型和功能的缺陷。

已经证明,导致DC缺陷的几种肿瘤来源的因子有VEGF、IL-6、IL-10、TGF-β、MIP-3α/CCL20、M-CSF等。

在肿瘤组织中,与周围组织中的成熟DC相比,肿瘤浸润DC(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 TIDC)的表型是不成熟的。

在肿瘤环境中,有两种机制可调节DC的招募和迁移。

第一,肿瘤源性细胞因子如IL-10、TGF-β和VEGF以及趋化因子如MIP-3α/CCL20这些招募DC的物质在肿瘤组织中高度表达[7]。

第二,神经节苷脂,这是众所周知的抑制DC迁移物质,也存在于肿瘤组织中。

大多数研究发现瘤区内DC的特点是不成熟的表型,成熟DC主要在肿瘤组织外围发现,在诸如膀胱癌、前列腺癌、胃癌、肺癌、肠癌和甲状腺癌等实体癌中,DC浸润程度与良好的预后相关[8]。

也有研究发现CD1a+细胞浸润数量与乳腺癌患者预后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

报告集中在肿瘤组织细胞中未成熟CD1a+ DC和成熟CD83+ DC细胞的比较。

在所有胆囊癌患者中都发现iDC,只在部分肿瘤中的瘤周区域发现成熟的CD83+ DC。

此外,他们还发现,CD83+TIDC数量多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CD83+ TIDC数量低的患者[9]。

在体外,VEGF已被证明抑制人类和小鼠DC的分化;而在体内,DC的浸润可能部分依赖于VEGF的表达。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发现,浸润的CD1a+细胞数量和组织中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同一作者还报告了VEGF和CD83+ DC之间呈正相关关系[10]。

有多项研究分离了TIDC来研究肿瘤环境对其功能能力的调节。

一项研究发现从肿瘤组织分离的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能力下降[11]。

另一项研究报道,TIDC会促使CD4+ T细胞产生IL-13,从而反过来促进肿瘤的早期发展[12]。

在小鼠黑色素瘤模型中,分离出的TIDC显示出一种中等的成熟表现型:低表达共刺激分子和明确的内吞能力。

体外培养上述细胞过夜后,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增加,产生IL-12,生成能使T细胞活化的具有完全活性的APC。

此外,从黑色素瘤中分离出的TIDC回输小鼠体内,能增强其抗肿瘤免疫能力,抵抗再次接种的肿瘤[13]。

DC的刺激能力缺陷的另一个解释是TIDC表达共抑制分子。

HIV-1慢性感染病人组织中分离得到的DC组成性表达B7-H1(PD-L1)能下调T细胞的功能,阻断PD-L1可提高DC体外激活T细胞的能力[14]。

当大多数研究把焦点集中在TIDC对T细胞的活化上时,Stary等[15]最近报道了其杀灭T细胞的作用。

肿瘤周围DC的穿孔素和颗粒酶B染色呈阳性;而浸润的DC表达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

4. 肿瘤患者外周血中DC的功能改变外周血DC可能来自骨髓的DC前体,也可能是携带抗原的朗格汉斯细胞或间质性DC的一种迁移形式。

除了肿瘤浸润的DC(TIDC),几个研究小组也在研究存在于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DC和单核细胞。

诸如乳腺癌、头颈部癌、肺癌、结肠癌、胰腺癌,以及鳞状上皮内病变与肝细胞癌患者,在外周血中都能检测到髓DC的数目减少[16]。

纯化肿瘤患者外周血得到的DC具有正常的胞吞能力,但刺激T细胞能力较低。

有一些研究报道,由于血清中TGF-β、IL-10和IL-6水平高,VEGF水平低所导致的的外周血DC减少[17]。

这些数据表明,该肿瘤来源因素能够在早期阶段阻断体内DC的分化。

这表明,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可以使癌症患者DC的功能缺陷恢复。

这一发现是非常重要的免疫治疗方法。

5. 肿瘤组织中的耐受性DC随着人们对DC诱导免疫耐受的认识逐渐深入,提出了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tDC)的概念。

tDC表面缺乏免疫应答所必需的CD40、CD80和CD86等共刺激分子,不能有效递呈抗原、激活T细胞,导致免疫耐受形成,tDC或通过诱导外周T细胞的无能或低能反应和激活T细胞的凋亡以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 T cell, Treg cell)的产生,并选择性激活Th2样T细胞亚群,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因此又被称为“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tDC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机制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诱导外周T细胞的无能或低能反应;(2)诱导激活T细胞的凋亡;(3)诱导调节性T细胞;(4)诱导Th1/Th2型应答向Th2型偏移[18]。

6. 临床应用策略DC对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诱导和维持都是必不可少的。

肿瘤对DC功能的调节是引起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这些DC缺陷的基础在于异常分化导致的具有完全能力的APC的产量下降和不成熟的耐受性DC的累积。

根据对DC的异常分化的调节,可能制造出成功的抗癌疫苗。

DC功能障碍是由多种瘤源性因子引起的,如VEG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IL-6和IL-10、神经节苷脂、STAT-3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