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简介

合集下载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的研究进展[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

它具有强大的T细胞激活能力,并能活化初始型T细胞、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成熟、刺激Th细胞及NK细胞活性。

能够诱导特异性抗肿瘤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引发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

它不仅能够激活自体的抗肿瘤免疫,同样能够提高异体的抗肿瘤效应。

因此,利用树突状细胞制备肿瘤疫苗可望提供一种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本文就肿瘤免疫治疗中树突状细胞疫苗予以综述。

[关键词]树突细胞;肿瘤;免疫疗法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起源于骨髓,正常组织里面含量极微,高度表达MHC-I和MHC-II,共刺激分子,因而可以高效提成抗原,并且能有效的刺激静息的T淋巴细胞诱发的初次免疫应答,因其胞膜向外伸出许多星状突起类似于神经细胞的树突,因而得名。

DC首先由Steinman和Cohn【1】于1973年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出,是与巨噬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白细胞形态、功能相异的重要免疫辅佐细胞。

DC是免疫应答中重要的免疫细胞,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一种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cells,APC),也是体内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

对于维持正常机体免疫系统的自身稳态起着重要作用【2】同时,作为机体免疫的始动者,DC在抗病毒、抗肿瘤免疫反应及免疫缺陷方面,激活T细胞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9] 。

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DC的认识不断深入,DC已成为生物医学界研究抗肿瘤免疫的热点之一。

目前。

DC疫苗已成为极具潜力的癌症及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已有多项疫苗进入I、Ⅱ期临床研究阶段。

但由于缺少客观的临床疗效的证据,使DC疫苗还不能进入Ⅲ期临床实验[3] 但是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DC对肿瘤细胞抗原处理、提呈以及识别的分子基础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
令人遗憾的是,洛克菲勒大学当日晚些时候证实,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加拿大细胞生物学家拉 尔夫·斯坦曼于9月30日(上周五)逝世,享年68岁。洛克菲勒大学称:“4年前,拉尔夫·斯坦曼被诊断患有胰 腺癌,他利用自己发明的基于树突细胞的免疫疗法,延长了生命。”欣慰的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树突状细胞 (DC)在治疗癌症等病症的广阔前景 。
谢谢观看
D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大部分实体瘤内浸润的DC数量多则患者预后好。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 应的核心是产生以CD8+ T细胞为主体的细胞免疫应答,这也是DC作为免疫治疗手段的基础。
树突状细胞(17张)DC抗肿瘤的机制如下:①DC可以高表达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MHC分子与其捕获加工 的肿瘤抗原结合,形成肽-MHC分子复合物,并递呈给T细胞,从而启动MHC-I类限制性CTL反应和MHC-Ⅱ类限制性 的CD4+ Thl反应。同时,DC还通过其高表达的共刺激分子(CD80/B7-1、CD86/B7-2、CD40等)提供T细胞活化所 必须的第二信号,启动了免疫应答。②DC与T细胞结合可大量分泌IL-12、IL-18激活T细胞增殖,诱导CTL生成, 主导Th1型免疫应答,利于肿瘤清除;激活穿孔素P颗粒酶B和FasL/Fas介导的途径增强NK细胞毒作用;③DC分泌 趋化因子(Chemotactic Cytokines, CCK)专一趋化初始型T细胞促进T细胞聚集,增强了T细胞的激发。保持效 应T细胞在肿瘤部位长期存在,可能通过释放某些抗血管生成物质(如IL-12、IFN-γ)及前血管生成因子而影响肿 瘤血管的形成。
树突状细胞
血液细胞
01 简介
03 来源 05 荣誉
目录
02 分布 04 功能
树突状细胞(也称DC细胞)是由加拿大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的,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因其成 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

经典树突状细胞的主要功能

经典树突状细胞的主要功能

经典树突状细胞的主要功能
树突状细胞(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属于先天免疫细胞,能够对病原体和其他各种异常信号进行响应,启动下游特异性免疫的T细胞和B细胞等。

其主要功能包括:
- 识别、摄取和加工抗原,参与固有免疫。

- 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从垂死的细胞(如癌细胞或感染病原体的细胞)中获取“残渣”,然后将蛋白质片段呈递给T细胞,提醒它们注意感染或肿瘤。

- 免疫调节作用:可调控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以防止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或失活。

- 免疫耐受的诱导与维持:有助于防止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和细胞产生过度反应,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性。

树突状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理解和治疗许多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

02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 特性
形态结构
细胞形态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具有典型的 树突状形态,细胞表面有许多细 长的突起。
细胞大小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的大小通常 比其他类型的白细胞大,直径在 10-20微米之间。
表面标志
CD抗原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多种CD 抗原,如CD11c、CD123、CD303等 ,这些抗原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树 突状细胞。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的分类
根据来源分类
根据HTDCs的来源,可分为髓源性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s, MDCs)和淋巴源性树突状细胞( Lymphoid Dendritic Cells, LDCs)。
根据功能分类
根据HTDCs的功能,可分为专职抗原提呈树突状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Dendritic Cells, APCs)和其他具有辅 助功能的树突状细胞(如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等)。
细胞疗法
02
探讨利用改造后的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作为载体,输送治疗性
基因或药物,以直接针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
疫苗开发
03
研究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抗原呈递中的作用,以开发基
于这些细胞的肿瘤疫苗。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疫应答。
02
促进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分泌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能够促进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如IL-10、
TGF-β等,进一步抑制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03
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使肿瘤细胞能够逃
避机体的免疫攻击。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的关系

2.树突状细胞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

2.树突状细胞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2)
学特征及其功能
共同特征 * 形态上呈树突状 * 高表达 高表达MHC-II类抗原和多种粘附分子 类抗原和多种粘附分子 * 胞浆内存在特异性 胞浆内存在特异性Birbeck颗粒状结构 颗粒状结构 * 吞噬功能较低 * 可有效诱导静息 细胞活化 可有效诱导静息T细胞活化
2、分布与分类 、
广泛分布于脑以外的全身组织和脏器. 广泛分布于脑以外的全身组织和脏器 * 淋巴样组织中的 淋巴样组织中的DC: FDC、 IDC 、TDC; 、 ; * 非淋巴样组织中的 :包括 、 间质 ; 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包括LC、 间质DC * 循环 。 循环DC。
分布
• 脑以外的全身各脏器。 脑以外的全身各脏器。 • 淋巴样组织中的DC——并指状DC(interdigitating 淋巴样组织中的DC 并指状DC( DC 并指状DC IDC) 位 淋巴组T细胞区边缘区DC DC。 cell IDC)—位 淋巴组T细胞区边缘区DC。 • 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间质性DC, 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间质性DC, DC 间质性DC • 朗格汉斯细胞 ( Langerhans cell LC ) —移至淋 朗格汉斯细胞( LC) 移至淋 巴结高表达MHCⅠ 分子和Ⅱ 类分子缺乏FcR CR不 MHCⅠ分子和 FcR, 巴结高表达 MHCⅠ 分子和 Ⅱ 类分子缺乏 FcR , CR 不 成熟DC 高表达FcR CR、MHCⅠ、 DC, FcR, 成熟DC,高表达FcR,CR、MHCⅠ、Ⅱ分子 • BirBeck颗粒的特征性细胞器,可用于LC的鉴定。 BirBeck颗粒的特征性细胞器 可用于LC的鉴定。 颗粒的特征性细胞器, LC的鉴定 体液中的DC 隐蔽细胞和血液DC DC——隐蔽细胞和血液DC。 体液中的DC 隐蔽细胞和血液DC。

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利用树突状细胞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
肿瘤疫苗
利用树突状细胞制备肿瘤疫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攻 击肿瘤细胞,是目前癌症免疫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多项临 床试验已证明肿瘤疫苗在部分癌症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免疫疗法联合治疗
树突状细胞与其他免疫疗法药物或手段联合使用,如与PD-1 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联合,可提高癌症治疗的疗效和 生存率。
伦理问题
关于树突状细胞的研究涉及到 伦理问题,例如从胚胎或干细
胞中提取树突状细胞。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发展新技术
需要发展更先进的技术来分离、培养 和检测树突状细胞,以提高研究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
深入研究功能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 能和异质性,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免疫 系统中的作用。
促进临床应用
树突状细胞与其他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疾病
树突状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利用树突状细胞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感染性疾病
树突状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显示利用树突状细胞治疗 某些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05
树突状细胞与癌症
1 2
癌症免疫逃逸
树突状细胞在癌症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它 们能够通过调节T细胞活性,促进肿瘤生长和扩 散。
肿瘤抗原提呈
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并加工肿瘤抗原,将其呈递 给T细胞,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
3
肿瘤免疫治疗
利用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开发肿瘤免疫 治疗方法,如DC疫苗,以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 应答。
04
树突状细胞的最新研究成果
树突状细胞在免疫疗法中的应用

树突状细胞简介(共34张PPT)

树突状细胞简介(共34张PPT)

2. 未成熟期DC
髓系DC在从前体发育为具有强免疫刺激功能的成熟DC的过 程中,需经过一个未成熟阶段,此阶段DC的功能对免疫应答十 分重要。
未成熟DC主要存在于多种器官及非淋巴组织上皮,能表达一 些膜受体如FcRII、甘露糖受体等,介导DC摄取抗原。未成熟 DC也能通过吞饮和吞噬作用摄取抗原。未成熟DC内含有一些重 要的细胞器包括内体、MIIC和溶酶体等,能合成MHC-I类分子 。
IDC是分布于淋巴组织胸腺依赖区和次级淋巴组织中的 重要APC,其表面缺乏FcR和C3bR,但富含MHC-I类和II类抗 原,现认为IDC是由皮肤内朗格汉斯细胞移行至淋巴结衍生 而来的一种细胞。
IDC通过其突起与周围T淋巴细胞密切接触,可有效地将 抗原提呈给特异性T细胞。大多数IDC易发生调亡,为短寿命 ;少量IDC为长寿APC,在维持T细胞的免疫记忆中发挥作用 。
淋巴样DC主要分布于淋巴结、脾脏、粘膜相关组织中的淋巴滤 泡生发中心,主要与B淋巴细胞功能有关。
髓样DC主要分布于T细胞富含区,与T细胞功能有关。按其 分布部位又可分为:
❖ Langhams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和粘膜。 ❖ 间质性DC,分布于心、肺、肝、肾、胃肠道等。
❖ 并指状DC,主要分布于脾脏、淋巴结和胸腺等T细胞富 含区。
疫应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对DC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了解机体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而且可以 通过调节DC的功能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肿瘤、移植排斥、自 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DC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与某些疾病发生和防治 的关系,正受到高度关注。
1. 前体阶段DC
目前从人胎肝、脐血、骨髓、成人外周血以及小鼠的骨髓 和外周血中均分离出髓系前体,其功能在于产生各种髓系DC。 在体内,这些前体的作用可能是维持非淋巴组织内DC的数量达 到一定水平。

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 (带参考文献)

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 (带参考文献)

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APC),1973年Steiman和Cohn首次从脾脏中分离出一类与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和功能都不相同的白细胞,因其细胞膜向外伸出,形成与神经细胞轴突相似的膜性树突状突起,故命名为树突状细胞。

DC膜表面高度表达MHC的I类和MHCⅡ类分子以及其他多种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因子,DC能有效摄取、加工、提呈抗原,并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并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DC的免疫应答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结构功能免疫激活免疫耐受近年来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人们认识到树突状细胞是机体抗原提呈细胞中最主要的和最有效的成分,在调控机体细胞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

树突状细胞是开启免疫反应的始动细胞,也是机体免疫应答反应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因此对DC的生物学特征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DC的生物学特征1.1 DC的来源在研究中人们发现DC的来源主要起源于两种途径:1)骨髓来源的DC,大多数DC 来源于骨髓,由骨髓CD34+细胞分化而来,数量较少仅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1%以下。

骨髓CD34+具有双潜能,由M-CSF可诱生为巨噬细胞,而由Ⅵ-CSF/TNF-α可诱生为DC。

骨髓来源的DC 分布广泛,外周血中存在有骨髓来源的DC前体细胞,DC前体细胞进入外周血后进一步分化成熟。

2)淋巴组织来源的DC,是胸腺中分离的前体细胞发育而来,表达低水平的CD34,无其他T细胞标志,主要分布于胸腺髓质T细胞居留区,这类细胞可能与自身及外来抗原的免疫耐受有关。

1.2 DC的形态特征及表面标志不同发育阶段的DC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谢遵江等在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观察研究中,在无菌条件下提取小鼠骨髓细胞进行分化增殖,在光镜下观察。

培养7天后可见,细胞体积增大,周边刺突十分明显,突起较粗大,分支较明显,细胞形态似星形或梭形,细胞核明显,细胞聚集生长。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

器材
(1)水平式离心机(2)显微镜(3)血 )水平式离心机(2)显微镜(3 球计数板、血盖片(4 球计数板、血盖片(4)载玻片、盖玻 片(5)定量移液器、洗耳球(6 片(5)定量移液器、洗耳球(6)刻度 离心管(7)试管、滴管、橡皮滴头(8 离心管(7)试管、滴管、橡皮滴头(8) 小滤纸、擦镜纸
试剂
3、培基第3 天换液,轻轻吸去原培养液,加入 、培基第3 等量含有IL等量含有IL-4 和GM-CSF 的新鲜1640 培氧液, GM的新鲜1640 继续置CO2 继续置CO2 孵箱中培养。 4、 促树突状细胞成熟:单核细胞经与IL-4 和 促树突状细胞成熟:单核细胞经与ILGM-CSF 的共同孵育,7 天左右使其分化成树突 GM的共同孵育,7 状细胞,但并未成熟。此时轻轻吸去含有IL状细胞,但并未成熟。此时轻轻吸去含有IL-4 和GM-CSF 的1640 培养液,更换等量的含有 GMIFNIFN-α的RPMI1640 培养液,继续置5%CO2 孵箱 培养液,继续置5%CO2 中,37℃培养,至第9 中,37℃培养,至第9 天时可获得成熟的树突 状细胞。
基本原理 细胞因子GM细胞因子GM-CSF 和IL-4 使血液中单核细胞分化成树突状细 IL胞,并用IFN胞,并用IFN-α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 试剂和材料 ● 新鲜的外周(肝素)抗凝血液 ● 淋巴细胞分离液。无钙镁HanKs(CMF-HanKs)液 淋巴细胞分离液。无钙镁HanKs(CMF-HanKs)液 ● 制剂:人重组GM-CSF(hrGM-CSF)、hrIL-4、hrIFN-α。 制剂:人重组GM-CSF(hrGM-CSF)、hrILhrIFN●培养液: (1) RPMI1640 全培基:RPMI1640+10% 胎牛血清( FCS、 全培基:RPMI1640+10% FCS、 热灭活)+2mmol/LL-谷氨酰胺+100IU/ml 青霉素+100μg/ml 热灭活)+2mmol/LL-谷氨酰胺+100IU/ml 青霉素+100μg/ml 链霉素+1g/L 非必需氨基酸+1 链霉素+1g/L 非必需氨基酸+1 mmol/L 丙酮酸钠+5×105 丙酮酸钠+5× mol/L 2 巯基乙醇。 (2) RPMI1640/IL-4/GM-CSF:即RPMI 全培基+ILRPMI1640/IL-4/GM-CSF:即 全培基+IL4(40ng/ml)+GM4(40ng/ml)+GM-CSF(50ng/ml). (3) RPMI1640/IFN-α:即RPMI 全培基+ IFN-α(1 RPMI1640/IFN-α:即 全培基+ IFN10ng/ml)。 10ng/ml)。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类具有特殊形态和功能的免疫细胞,属于造血系统中的单核吞噬细胞系列。

树突状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其形态上的“树突”状伸展,这些突起扩大了细胞的接触面积,使得其能够高效地捕获并处理抗原,从而产生强烈的T细胞免疫应答。

树突状细胞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强大的抗原捕获能力:树突状细胞表面富含多种分泌型受体和刺突结构,使得其能够高效地捕获各种抗原。

通过这种特殊的结构,树突状细胞能够在外周组织、淋巴系统等处及时地发现并吞噬入侵的微生物、病毒和其他异物。

2.高效的抗原处理和呈递能力:树突状细胞捕获到的抗原会进入细胞内并被分解为小肽,然后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呈递给T细胞。

这种抗原处理和呈递过程对后续的免疫应答至关重要,树突状细胞的目标就是在T细胞上激发强烈而持久的应答。

3.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树突状细胞在捕获、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共刺激分子和MHC分子上的共刺激信号,来调节T细胞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

树突状细胞能够在机体中平衡不同类型的免疫应答,从而达到免疫平衡的状态。

1.免疫学研究:树突状细胞的独特功能使其成为研究免疫系统和抗原处理的重要工具。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体外培养方法获得大量的树突状细胞,并利用这些细胞来研究抗原处理机制、T细胞激活路径和免疫记忆等。

2.疫苗研发: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抗原处理和呈递能力,因此可以作为疫苗的载体,将抗原通过树突状细胞呈递给T细胞,从而有效地激发免疫应答。

目前,已经有一些基于树突状细胞的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3.免疫治疗:由于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因此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例如,树突状细胞疫苗可以用于治疗肿瘤,通过激活机体特异性的T细胞来攻击癌细胞。

此外,树突状细胞也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

总之,树突状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在免疫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名词解释dc树突状细胞

名词解释dc树突状细胞

名词解释dc树突状细胞
DC树突状细胞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免疫系统细胞,它是体内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应答启动和调节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树突状细胞因其成熟时形态特征而得名,具有许多分支状突起,类似于神经元的树突,故称“树突状细胞”。

DC细胞广泛分布于身体各组织中,包括皮肤、黏膜、血液以及淋巴器官等,并且它们可以从这些部位捕获抗原(如病原体、肿瘤抗原等)。

一旦吞噬了抗原,DC会将其处理并结合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上,然后迁移至淋巴结,在那里与初始T细胞接触,激活T细胞并指导其分化为效应T细胞或记忆T细胞,从而触发适应性免疫反应。

树突状细胞可以根据其来源和功能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亚群,例如髓样DC、淋巴样DC、浆细胞样DC等,每种类型的DC都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通过研究和利用DC的功能特性,科学家们开发出了DC疫苗等免疫疗法,用于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

DC

DC

• 髓系DC:此类细胞短暂表达CD14,与Mφ及 粒细胞分享CD13,CD33,CD36等标志。该 中间体有双潜能,由M-CSF诱生为Mφ , 由GM-CSF/TNFα诱生为DC,血液中的单 个核细胞也具有这种潜能。 • 淋巴系DC:它由胸腺中分离出来的前体细胞 发育而来,表达低水平CD34而无其他T细 胞标志。
研究意义
对DC的性质和功能特点的研究不仅有 助于深刻了解机体免疫应答的调控机 制,而且可以通过人为调节DC的功能 来增强或者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对 肿瘤、移植排斥、感染、自身免疫性 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及其免疫防治具 有重要意义。
DC的来源
DC是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 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因 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状或伪足样的突起而 得名。 所有类型DC均来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分为 髓系DC和淋巴系DC。

②免疫调节作用:DC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和趋化因子,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的方式 或者可溶性因子间接作用的方式,调节其 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③免疫耐受的维持与诱导【 3】:现已证实, 非成熟DC参与外周免疫耐受的诱导。胸腺 DC是胸腺内对发育中的T细胞进行阴性选 择的重要的细胞,通过删除自身反应性T细 胞克隆,参与中枢免疫耐受。
• 4肿瘤细胞与DC融合【14】:肿瘤细胞与DC融合,该融合 细胞间有DC和肿瘤细胞的表型,可通过MHC-I类和MHCⅡ类途径提呈抗原,能激活CD4﹢T细胞和CD8﹢T细胞, 诱导出特异性抗肿瘤免疫。融合细胞较抗原冲击DC加工 和提呈抗原的持续时间长,因而免疫作用更持久。将人 MCF-7乳腺癌细胞株与乳腺癌的CD14﹢来源的DC 融合, 融合细胞作用于自身T细胞,引起T细胞增殖,而单纯肿瘤 细胞、DC或DC与肿瘤细胞的混合物均不能使T细胞增殖, 融合细胞可杀伤【18】Cr标记的自身肿瘤细胞,并被 MHC-I单抗所阻断,证明此杀伤作用为MHC-I限制性 【15】,将卵巢癌细胞与自身或同种异体的DC融合,融合 细胞表达CA125抗原、共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诱导的 CLT也以MHC-I限制方式杀伤自身肿瘤细胞【16】。用电 融合技术将小鼠乳腺癌细胞与同种异体的DC 融合,融合 细胞表达肿瘤抗原并具DC 的共刺激能力,显示了与聚乙 二醇融合法相同的免疫效应。因而电融合是制备融合细胞 疫苗的有效方法【17】。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

树突状细胞是⽬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树突状细胞是⽬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最⼤的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进⾏增殖。

因此,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树突细胞在体内充分激活T细胞,促进T细胞对癌细胞的清除,树突状细胞还能促进T细胞富集,增强对T细胞激活。

在这个设想下,研究⼈员们开始了树突细胞疫苗OCDC的实际开发。

他们招募了25名晚期卵巢癌患者,从她们的⾎液⾥挑出了合适的免疫细胞,并在实验室精⼼设计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长成了对免疫反应有关键作⽤的树突状细胞。

随后,研究⼈员们提取了患者的肿瘤样本,“喂给”这些树突状细胞。

这样⼀来,树突状细胞就记住了肿瘤的模样。

最后,研究⼈员们把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再注射回患者体内。

理论上说,它们会把癌症所有的突变都告诉给T细胞,让后者按图索骥,攻击肿瘤。

事实也正如研究⼈员的预期。

研究发现,在可被评估的患者体内,针对癌细胞的T细胞数量有显著上升,这表明树突状免疫细胞疗法起作⽤了!在对25名Ⅲ/Ⅳ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中,那些有响应的患者2年总⽣存率为100%。

相⽐之下,没有响应的患者2年总⽣存率只有25%。

更让⼈惊喜的是,树突状免疫细胞疗法让⼀名患者病情得到的逆转。

这名患者53岁,罹患IIIc期卵巢透明细胞癌,⼀般⽽⾔,这类患者的预后⾮常差。

之前,她已经接受了⼿术 6个疗程的化疗(紫杉醇卡铂),但发现了淋巴结转移。

由于患者本⼈期待更⾼的治疗效果,患者接受了树突状免疫治疗。

在治疗期间,患者的癌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肺部转移病灶消失,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病灶得到控制。

截⽌2017年8⽉,8年来患者肺转移和主动脉淋巴结维持着缩⼩,没有其他复发转移迹象,患者可以正常⽣活。

癌症治疗需要多种治疗⼿段联合治疗,放疗、化疗理论上是⽆法消除最后⼀个癌细胞,因为它永远是对数的杀伤,并且癌细胞具有隐藏性,⼀旦体内隐藏癌细胞被激活,癌症复发转移的速度就会很迅速,因此,靶向药、免疫治疗接连问世,来弥补放、化疗的不⾜。

特异性免疫细胞:机体的雷达-树突状细胞(DC)

特异性免疫细胞:机体的雷达-树突状细胞(DC)

二、树突状细胞(DC细胞)功能
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未成熟DC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成熟DC
能有效激活初始型T细胞,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
人体内大部分DC处于非成熟状态,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体外激发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较低,但未成熟DC具有极强的抗原吞噬能力,在摄取抗原(包括体外加工)或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时即分化为成熟DC,而成熟的DC表达高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
DC在成熟的过程中,由接触抗原的外周组织迁移进入次级淋巴器官,与T细胞接触并激发免疫应答。
三、和巨噬细胞在功能上的不同之处

巨噬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有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三种方式,可摄入较大的固体物质、极小的颗粒状物质、液态物质等。
这些抗原被摄取后,首先在细胞内溶酶体的作用下被降解成小分子的多肽片段,然后与细胞内合成的MHC-II
外来抗原性物质被树突状细胞摄入后处理成13~25 个氨基酸的肽段,与MHC-II
类分子结合后表达在细胞表面,再提呈给T细胞,也包括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一、树突状细胞(DC细胞)简介
由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Steinman)于1973年发现的,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
2011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布鲁斯?比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以表彰他们在人类免疫系统领域做出的独特发现。
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I
类分子的复合物,提呈给T
细胞(就是教材中所说的功能,如图所示),这个T细胞应该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

树突状细胞提呈抗原的特点

树突状细胞提呈抗原的特点

树突状细胞提呈抗原的特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类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识别、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从而引发和调节免疫应答。

树突状细胞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度分化的形态结构:树突状细胞的名称来源于其形态特点,其细胞体具有许多突起,使得细胞形状酷似树的枝叶。

这些突起称为树突(dendrites),通过增加细胞表面积,有效提高了树突状细胞与环境中抗原接触的机会。

2. 强大的抗原处理能力:树突状细胞具有高度发达的内质网和溶酶体系统,能够快速摄取和处理各种抗原。

树突状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与抗原结合,将抗原内化形成内体。

内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使抗原被降解成小片段,并与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结合形成MHC-抗原复合物。

3. 高表达MHC-Ⅱ分子:MHC-Ⅱ分子主要存在于树突状细胞、B 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上。

MHC-Ⅱ分子可以结合抗原片段,将其展示在细胞表面,从而与T细胞上的抗原受体结合,启动T细胞的免疫应答。

树突状细胞特别富含MHC-Ⅱ分子,因此具有很强的抗原提呈能力。

4. 表面上富含共刺激分子:树突状细胞表面富含共刺激分子,如CD80和CD86。

CD80和CD86与T细胞表面的CD28结合,提供信号2,激活T细胞。

这种共刺激信号在免疫应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5. 高度可逆的成熟和活化状态:树突状细胞具有高度可逆的成熟和活化状态。

在初始状态下,树突状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具有较低的抗原提呈和共刺激能力。

但当树突状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如细菌感染、炎症因子刺激等,可以迅速发生成熟和活化,增强抗原提呈和共刺激能力。

6. 高度专一的抗原识别和处理能力:树突状细胞通过表面上的多种受体,如Toll样受体(TLRs)、C型凝集素受体(CLR)、Fc受体等,识别和结合不同类型的抗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树突状细胞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抗原选择合适的内吞途径,并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激活相应的免疫应答。

树突状细胞分子标识

树突状细胞分子标识

树突状细胞分子标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是一类免疫细胞,它们在人体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树突状细胞主要存在于皮肤、黏膜和淋巴组织等处,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呈递抗原,激活和调节免疫应答。

本文将从树突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调控等方面来介绍这一重要的细胞类型。

树突状细胞的形态特征是其具有丰富的突起状突触,这些突起使得细胞表面增大,从而提高了其与其他细胞的接触面积。

树突状细胞的突起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短突和长突。

短突主要用于与其他细胞进行接触和识别,而长突则用于与其他免疫细胞进行信息传递。

树突状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呈递抗原。

当人体受到外来抗原的侵袭时,树突状细胞会通过突触与抗原发生接触,并将其摄取和加工。

然后,树突状细胞会将加工后的抗原展示在其表面的特殊分子上,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分子。

这样,树突状细胞就可以将抗原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从而引发免疫应答。

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和调控是免疫应答中的重要环节。

在抗原摄取和加工后,树突状细胞会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表面分子的改变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

同时,树突状细胞还可以被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分子所调控。

例如,炎症因子可以促使树突状细胞从组织中迁移到淋巴结,从而增加其呈递抗原的机会。

此外,树突状细胞还受到其他细胞类型的调控,如T细胞和B细胞等。

树突状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不仅限于抗原呈递,它们还可以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

在感染或炎症等免疫应答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可以通过与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

此外,树突状细胞还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表达共刺激分子来影响T细胞的分化和功能,从而调节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

树突状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细胞类型,其在抗原识别和呈递、免疫应答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树突状细胞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免疫应答的机制,还为免疫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PPT课件

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PPT课件
目前常用于检测人类NK细胞的表面标志有 CD16(又称Leu抗原): 是NK细胞表面的一种低亲和IgGFc
受体 (FcRIII) CD56(又称Leu19或NKH-1抗原) CD57(HNK-1、Leu-7) CD2(OKT-11、Leu-5)、CD8-、P58、P70、P30等。 24
3. NK细胞的活化受体和抑制受体
MHC抗原 MHCI(所有T细胞)、MHCII(活化T细胞)
分化抗原
CD3、CD4、CD8、- CD25、CD28、CD45等
9
3. T细胞亚群
❖ TCR双肽链的构成不同:TCR、 TCR
❖ CD分子表达情况不同:CD4+(MHCII )、 CD8+
(MHCI)
❖ TCR+T细胞的功能不同:调节性T细胞(Th、Ts)
(1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 LAK)
其主要特征为:
具有LGL的形态特征;
能杀伤对NK细胞不敏感的实体瘤细胞,具有广泛的杀瘤谱;
仅能被IL—2等细胞因子诱导而产生;
LAK细胞前体及效应细胞均为非黏附细胞;
对放射线敏感。
-
29
目前尚未发现LAK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许多实验表 明,LAK细胞的前体细胞主要是NK细胞。
一、淋巴细胞
-
4
(一)T淋巴细胞(thymus-dependent lymphocyte)
1. T细胞的分化发育
多能造血干细胞
Three phase
CD4-CD8-(DN) CD4+CD8+(DP) CD4+/CD8+(SP)
淋巴样干细胞 胸腺外
前T 胸腺
成熟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吞噬功能较低;
可有效诱导巢居的静息性幼稚T细胞发生增生。
2. DC的表面标志
DC表面表达与病原微生物结合的受体(PRR)、FcR 等,
参与捕获抗原和免疫复合物。 DC 高表达 B7-1 和 B7-2 ,二者与 T 细胞表面 CD28/CTLA-4 相互作用,这是DC高效提呈外源性抗原,并提供T细胞第二 活化信号的必要分子基础。
志和形态各异,但一般均高表达MHC-II类分子,具有较强
的摄取抗原的能力,能在体外自发地与 T 细胞形成 DC-T 细 胞簇,激活未致敏T细胞,启动初次免疫应答。
按DC的来源,可分为淋巴样DC和髓样DC
淋巴样DC主要分布于淋巴结、脾脏、粘膜相关组织中的 淋巴滤泡生发中心,主要与B淋巴细胞功能有关。 髓样DC主要分布于T细胞富含区,与T细胞功能有关。按 其分布部位又可分为:
③流出淋巴液和血液中成熟过程中的DC;
④次级淋巴组织中的成熟DC。
近年研究发现, CD34+HPC 在 GM-CSF 和 TNF-α作用下沿 三条不同的路线向成熟的DC分化。
CD34+HPC 分化为 CD1a+ 前体 DC ,分化成含 Birbeck 颗粒、
表达 Lag 抗原、 E-Cadherin 的郎格罕氏细胞 (Langhams cell,LC)和间质DC。
FDC是淋巴结浅皮质区和淋巴滤泡内的重要APC,其表
面具有树枝状突起。 FDC 是参与再次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它主要通过表 面的FcR和CR将免疫复合物结合在细胞膜上,进而提交给B 细胞。 FDC在抗原提呈过程中的作用:
使免疫细胞识别以免疫复合物形式存在的抗原。
2.并指状细胞 (interdigitating cell, IDC)
1.抗原提呈
DC是一大类重要的专职APC,虽在体内的数量较少,但 其抗原提呈能力远强于 M , B 细胞等其他 APC 。 DC 作为专职 APC具有下列特点: ①高水平表达MHC-II类分子; ②表达参与抗原摄取和转运的特殊膜受体;
③有效摄取和处理抗原,然后迁移至T细胞区;
④活化未致敏(naive)T细胞; ⑤抗原提呈效率高,少数DC可以激活T细胞。
值得注意的是: CD14+单核细胞分化成的不成熟 DC,保留有 M-CSF受体。 但是,当其发育成熟后,M-CSF受体随即消失。 因此,比较统一的看法是:CD14+单核细胞在不同环境 下,发育成不同的细胞。 ①在GM-CSF和IL-4作用下,发育成DC。
②在GM-CSF和M-CSF作用下,发育成巨噬细胞。
寿命;少量 IDC 为长寿 APC ,在维持 T 细胞的免疫记忆中发
挥作用。
3.胸腺树突状细胞 (thymic dendritic cell)
胸腺DC的特征:①细胞形状不规则(20~30m),具有 长的呈并指状的胞浆突起,核偏离中央,极少量细胞器排 列于核周围,含有 Birbeck 颗粒;②占骨髓来源胸腺细胞 的近 0.1% ,主要位于胸腺皮质 / 髓质交界处和髓质部分, 在胸腺中的生命周期很短,仅2~3周。
1. 前体阶段DC
目前从人胎肝、脐血、骨髓、成人外周血以及小鼠的
骨髓和外周血中均分离出髓系前体,其功能在于产生各种
髓系DC。在体内,这些前体的作用可能是维持非淋巴组织 内DC的数量达到一定水平。 外周血单核细胞 (Mo) 被认为是 M 和 DC 的共同前体, 在体外能在某些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直接发育为DC。在
DC可通过多种途径捕获可溶性抗原: 利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捕获和处理,此途径具有高效 性、选择性及饱和性的特点。 DC借助膜表面不同受体可有效地捕获低浓度的抗原,如 经FcR捕获免疫复合物性抗原、经甘露糖受体捕获甘露 糖化/岩藻糖化的抗原。 DC具有强大的液相吞饮功能,未成熟的DC吞饮速度快、 吞饮量大。
防治的关系,正受到高度关注。
一、树突状细胞的来源
树突状细胞(DC)主要起源于骨髓中CD34+多潜能造血干细
胞 (CD34+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 ,简称 CD34+HPC) , 它经过4个阶段分化成为成熟的DC: ①骨髓和血液中的前体DC; ②外周非淋巴组织中的不成熟DC;
激分子, CD1a 、 CD11c 及 CD83 也是成熟 DC 的标志。由于它 们表达高水平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高水平辅助刺激分 子 CD80 、 CD86 及 CD40 等 , 并 且 能 分 泌 IL-12 , 尤 其 是 在 CD40L作用下,能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因此它们能有效地 将抗原提呈给初始T细胞并使之激活。
四、分布及分类
DC广泛分布于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中,根据其分布部
位不同可分为三类:
①淋巴组织中DC,包括滤泡DC、并指状DC和胸腺DC; ②非淋巴组织中DC,包括朗格汉斯细胞和间质DC; ③循环的DC——隐藏细胞(veiled cell,VC)。 不同部位的DC其生物学特征及命名各异。
1.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FDC)
二、DC的共同特征和表面标志
1.DC的共同特征
成熟的DC来源和组织分布不同,但具有下列共同特征: 形态上呈树突样;
表达CD1a、高水平MHC-II类抗原和多种辅助分子(如 CD54、CD58、CD80、CD86等),但缺乏CD14和非特异 性酯酶的表达; 胞浆内存在特异性Birbeck颗粒状结构(BG);
体内它们有可能趋化至炎症反应部位,并受到炎症刺激因
素及某些细胞因子的影响而发育为DC或M。在急性炎症状 态下,DC前体均能迅速动员至非淋巴组织。
2. 未成熟期DC
髓系DC在从前体发育为具有强免疫刺激功能的成熟DC的 过程中,需经过一个未成熟阶段,此阶段DC的功能对免疫应 答十分重要。 未成熟DC主要存在于多种器官及非淋巴组织上皮,能表 达一些膜受体如FcRII、甘露糖受体等,介导DC摄取抗原。 未成熟DC也能通过吞饮和吞噬作用摄取抗原。未成熟DC内含 有一些重要的细胞器包括内体、 MIIC 和溶酶体等,能合成
MHC-I类分子。
此外,未成熟DC还能分泌一些趋化性细胞因子、具有炎 症介质作用的细胞因子,如 LC 能产生 TNF- 、 IL-1、 IL-6 、
IL-15等。
3. 迁移期DC
这类 DC 主要存在于输入淋巴管、外周血、肝血液及淋 巴组织,经过淋巴和血液循环,从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 从外周血进入脾或从肝窦进入腹腔淋巴结,从而启动T细胞 产生免疫应答。
4.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
LC位于表皮和胃肠上皮,是重要的APC。LC形态较扁
平,表面有丰富的MHC-I、II类抗原和FcR、C3bR。CD1+LC
胞浆内有 Birbeck 颗粒,此为 LC 的重要特征。皮肤中活化 的LC很少,通过体外培养活化后,其表面标志可发生变化,
B7家族成员的表达与DC的成熟程度有关。如LC(DC的前体细胞)表面 缺乏CD80和CD86,而淋巴组织中IDC表面高表达CD86;新鲜分离的人外
周血DC前体细胞表面缺乏CD86,但经培养成熟后则得以表达。
DC表达ICAM-3/CD50、CD40、CD44以及1和2整合素家
族成员(VLA-5除外),这些标志性分子的表达与DC的抗原提
呈功能有密切关系,它们通过与相应受体或配体的相互作
用,可使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从而介导细胞间的N粘附, 促进DC与T细胞的接触。 鉴定所得到的 DC ,主要通过形态学、组合性细胞表面 标志、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能刺激初始T细胞进行增殖三个
方面综合判定。
三、DC的分化、发育、成熟及迁移
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体内 DC处于非成熟状态,其表 达低水平的辅助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体外激发MLR能力较 弱,但具有极强的抗原内吞和加工处理能力。 DC在摄取抗原或接受到某些刺激因素(主要是炎性信号 如LPS、IL-1、TNF-)后,可以分化成熟,其MHC分子、辅 助刺激分子、粘附分子的表达显著提高,体外激发MLR能力 很强,但其抗原摄取加工能力大大降低。 DC在成熟过程中,同时发生迁移,由外周组织(获取抗 原信号)通过淋巴管和(或)血循环进入次级淋巴器官,然后 激发T细胞免疫应答。 据此,可将髓系DC的分化发育分为四个阶段:前体阶 段、未成熟期、迁移期、成熟期,各阶段DC有不同的功能 特点。
因此,D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
具有独特的地位。
对DC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了解机体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 而且可以通过调节DC的功能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 肿瘤、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措 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DC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与某些疾病发生和
5. 间质性DC(interstitial DC)
间质DC主要分布在心脏、肝脏、肾脏、肺脏等实质器
官间质的毛细血管附近。 间质DC高表达MHC-II类分子,具有不规则的膜突起,
与M完全不同,对放射性敏感。
间质DC也分布在骨胳肌和大血管的内皮下。 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的间质DC, 即粘膜 DC ,是一群特殊的 DC ,也称为哨兵细胞 (sentinel cell),其形态和表面标记随环境不同而各异。
Langhams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和粘膜。
间质性DC,分布于心、肺、肝、肾、胃肠道等。 并指状DC ,主要分布于脾脏、淋巴结和胸腺等 T 细 胞富含区。 外周血和淋巴DC,分布于外周血及输入淋巴管。
近来研究发现,这些细胞不过是同一类细胞处在不同的
分化成熟阶段或不同部位而已。
五、DC的生物学功能
IDC 是分布于淋巴组织胸腺依赖区和次级淋巴组织中 的重要 APC ,其表面缺乏 FcR 和 C3bR ,但富含 MHC-I 类和 II 类抗原,现认为 IDC 是由皮肤内朗格汉斯细胞移行至淋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