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体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体育课程结构化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进行体育运动训练,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的运动项目和教师的指导,让身体快速进入运动状态,在不断体验和应用中实现技能的增长。
体育课堂中,教师实施结构化教学,能有效激活学生的运动思维,对学生的运动训练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运动训练中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系统性训练中发展运动综合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课程;结构化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3)15-0008-03结构化教学是一种系统性、整体性的教学模式,由于各学科的知识都具有结构化特征,所以适用于各个阶段的各科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从结构化教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探究课程结构与教材内容,引领学生充分感受体育学习的方法与应用,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力与运动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对体育教学进行结构化处理,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运动训练,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创新课程设计、组织课程活动、延伸课程训练等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一、整合课程资源整合体育课程资源,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与设计教学内容,创设结构化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运动训练,实现增强运动训练效果的目标。
1.精选结构化教学内容实施结构化教学,教师要注意精选课程资源,深入挖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素材。
学生对运动内容、运动形式、运动效果比较在意,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结合多种制约因素展开教学设计,创造实施结构化教学的有利条件,提高运动训练的针对性。
体育学科的训练项目众多,教师要筛选适合学生的训练内容,构建结构化的内容体系,为实施结构化教学提供支持。
如力量训练、协调性训练、爆发力训练、技巧训练等项目,教师需要对这些训练项目进行细化处理。
如体能训练,可以选择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平板支撑、深蹲起跳等训练内容。
体育教研组成功教研经验(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体育教研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本文将结合我组实际,总结和分享一些成功的教研经验。
二、明确教研目标,突出重点1. 确立教研主题: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需求,确定每个学期的教研主题。
例如,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确定了“如何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主题。
2. 突出重点:针对教研主题,明确教研重点,使教研活动有的放矢。
本学期,我们重点研究了以下内容:如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如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等。
三、丰富教研形式,提高教研效果1. 开展集体备课: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分享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2. 组织观摩课:定期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通过观摩课,教师们可以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 举办教研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们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
例如,我们曾邀请体育教育专家开展了“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使教师们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开展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承担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对体育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四、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成长1. 校际交流:积极与其他学校开展校际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
例如,我们曾与其他学校开展了“体育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2. 跨学科合作: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开展跨学科合作,共同探讨如何将体育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
通过跨学科合作,教师们可以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3.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例如,我们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解答家长疑问。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首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与课堂氛围和环境有关。
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装饰、游戏等方式,营造出积极乐观、活跃热烈的体育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体育教学策略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体育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以及能力水平,灵活设计体育课程内容,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适合自己的活动中去。
第三,小学体育教学策略还应注重游戏化教学。
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提高技能,同时培养他们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第四,小学体育教学策略还需要注意适当的示范和提供具体的指导。
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动作姿势来进行。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清晰明了的示范,并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正确地掌握运动技能。
此外,小学体育教学还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
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终身体育兴趣和自主参与运动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和选择的空间,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尝试,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小学体育教学策略还需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体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融入科学、数学、语言等学科内容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跨学科的学习和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策略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游戏化教学,提供具体的指导,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通过采取这些策略,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和运动技能水平,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兴趣。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析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人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质量的高中教学工作是学生全面提升个人素养的关键因素。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新时期的教学目标。
面对着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体育课程在多数高中教学工作中并未得到广泛的重视。
而新时期,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在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贯彻。
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应分析。
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高中体育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动。
为了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并帮助学生满足现实发展需要,如何在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众多高中体育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
以下内容对此展开了相应分析。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相关概念人的素养高低会受到教育程度的影响。
所谓的核心素养则是指学生在经过不断的学习后,其自身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都会得到提升。
从目前来看,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指导下,高中体育主要强调了自主健身。
借助于自主健身,学生可以从整体上锻炼自身的运动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与体育健康品德等,进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从字面意思来看,运动认知能力则是学生在现有运动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积极参与运动活动,人们可以对过往所掌握的知识有一个新的了解,并推动自身更好的学习新知识。
运动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快速有效地掌握新的运动知识。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运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运动技能、运动战术等,也可以锻炼自身的心理能力。
学生们通过将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与方法综合起来,组织或者参与各项运动比赛,来帮助自身更好地理解运动知识。
所谓的实践能力培养则是借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来大力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能力。
在高中教学工作中,教师会通过分组教学或者轮流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大力提升学生的健身实践能力。
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课题:基于课程设计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基于课程设计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究学科分类: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形成机制课程设计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的提出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修订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等举措,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重要路径,如何在这一政策引领下,将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相关理论与体育课程建设相结合,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探寻体育学科素养形成机制,并籍此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修正和指导,成为当前体育课程改革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1.2课题界定基于课程设计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究,将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聚焦于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原理、发展机制和培养方法上,以期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和架构的梳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原理及其发展机制的探索属于基本理论研究范畴;在此基础上对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法的研究,以及对于形成原理、发展机制、培养方法在体育课程设计、实施中的应用研究,又属于实践研究的范围;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属于涵盖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基本理论到具体实践的综合研究。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回顾2014年以来的研究,我国学者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契机,对核心素养体系架构和核心素养引领下的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其中既有回溯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传承关系的纵向研究,也有核心素养作用于体育学科和体育课程的横向研究,更有多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交叉融合研究,这些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视角提出了较为多元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微课题研究报告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微课题研究报告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研究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本文针对我校地处孔集,是xx区最大的农村小学,孩子多来自于周边乡村和煤矿职工家庭,身体素质一般都比较好,但运动能力较弱的情况,针对三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的运动开展调查,以发现问题,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
研究方法采用调查法,共有53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男生19人,女生34人。
调查喜爱球类运动、参与舞蹈训练和田径项目(长跑、短跑之类)的学生数量,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经过对两个班级共计53名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得出以下具体数据:两个班男生共计19人,其中喜爱球类(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的共计15人,占总人数28.3%;舞蹈为2人,田径项目仅有2人,其他2人;两个班女生共计34人,其中喜爱球类(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的仅有两人,舞蹈8人,占总人数的15%,田径项目也仅有3人,其他21人。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不难看出,两个班级中能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参与系统性的体育活动的人数不到全年级总人数的一半,学生的运动能力较弱。
并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很多孩子属于农村家庭,家长的意识普遍为:吃得饱穿得暖就可以了,平时活蹦乱跳的,运动能力不错,不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训练;2、一部分学生因为属于留守儿童或者家庭条件的原因,除了学校的体育课之外,家庭没有经济能力为孩子创造系统性体育运动能力培养的环境;3、由于科技的发展,手机的普及,很多家长在家长时间玩手机,使得孩子也养成了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坏惯,忽视了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种能力弱的现象,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对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利用校广播站和体育课,向学生宣传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2、通过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宣传进行体育运动训练的意义,希望家长在家庭中放弃手机,与孩子一起运动,一起研究。
初中体育校本教研主题(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初中体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终身运动习惯。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本篇论文将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创新与实践”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二、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1. 核心素养概述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它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在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2. 体育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运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规则意识等。
因此,体育教学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策略1. 优化课程设置(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如球类、田径、武术、舞蹈等。
(2)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3)加强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将体育与健康、体育与艺术、体育与科技等相结合。
2. 创新教学方法(1)采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成长。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宽视野,更新教育理念。
(3)建立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 营造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1)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如运动会、体育节等,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2)加强校园体育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
(3)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习惯。
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领导能力、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等。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注重学生的技能水平。
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体育项目中经常需要团队协作,例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
在这些比赛中,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个人技能,还需和队友们协调配合,完成团队目标。
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尊重队友、倾听指挥、互相帮助,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要接纳他人的不足,让整个团队更加协调一致,从而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在体育项目中,往往需要有一位领袖来指挥全队,安排部署比赛战术。
体育教学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承担责任,领导队友完成比赛目标。
通过在体育课堂上模拟领导角色,让学生学会如何做出正确的指挥决策、如何在比赛中调动全队士气,这些都是培养学生领导能力的有效途径。
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
体育项目往往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例如面对强大对手的比赛、面对自己体能的极限等。
在这些挑战中,学生需要有足够的意志品质来克服困难。
体育教学应该通过给学生设置一些挑战性的训练和比赛,让学生在挑战中逐渐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学会在困难面前顽强坚持、永不放弃,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也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体育项目往往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训练计划的制定、饮食睡眠的管理、比赛状态的调节等。
体育教学应该通过给学生自主安排训练计划、自行管理个人饮食和休息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在体育项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和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领导能力、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摘要: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面临着升入高等学校的压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压力比较大。
如果学生的身体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就很难承受学习的压力。
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它对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体育作为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的个性。
同时也为其高考、学业学习以及个人理想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导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迎来了深入的改革和推广。
公众越来越重视教育和学生素质的培养。
高中体育核心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观念在学校德育中的一种新观念。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和身体健康,同时,还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中心任务。
1依托核心素养内涵,反思体育教学现状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是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
虽然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实现身心发展,但它似乎与核心素养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核心素养涵盖知识、涵养、情感以及方式等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针对以上方面的掌握程度进而发展自身,与此同时,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关键能力。
当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竭尽全力完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确保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以及专业技术,同时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而将体育学科的内涵以及意义等完全展现出来[1]。
就此,教师必须要及时改变以往的思想观念,针对核心素养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而确保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提升自我能力,切实培养其核心素养。
但是从目前来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以往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例如,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学生的思想以及能力方面的培养。
体育实践课教案二:加强运动能力训练的授课技巧
体育实践是学生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在学生的体育实践中,加强运动能力训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授课技巧加强运动能力训练。
一、课准备在授课前,一定要对整节课进行充分的准备。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运动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训练计划。
提前做好课堂所需道具和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在讲解的过程中看到所需道具和设备的演示。
二、运动能力训练的讲解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讲解。
在讲解时,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运动能力水平适当调整难度,避免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
同时,要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实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如果我们要讲解高空运动的技巧,可以借助绳子和椅子等简单工具,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体验式训练体验式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式。
在运动能力训练中,通过体验式训练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运动技巧和原理,提高运动能力。
例如,如果我们要讲解某种攀岩技巧,可以让学生模拟攀登的运动动作,通过亲身体验提高技能和能力。
四、定期检测和反馈在运动能力训练中,还要定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检测和反馈。
通过检测和反馈,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予以改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运动能力。
例如,在运动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录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录制和评分,以便后期的反馈和改进。
五、沟通和交流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应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建议,并及时做出反应和调整。
同时,也可以通过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授课技巧加强运动能力训练需要认真的课前准备、注重讲解、采用体验式训练、定期检测和反馈以及重视沟通和交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学生的体育实践课程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与策略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与策略一、概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与策略,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策略。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技能、体能素质、体育精神与道德品质等多个方面,这些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和策略。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1. 阐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探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与策略时,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简而言之,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包括运动技能、体能素质、健康行为、体育精神等多个方面。
这些素养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更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竞争意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全面需求。
体育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使命。
通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通过体育锻炼和竞技比赛等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力等综合素质。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85当代体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徐 恬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现下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学生在小时候受到溺爱,养成不良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习惯参加体育运动或者不爱活动,导致其身体素养较差,在体育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参与积极性。
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小学体育在锻炼学生体魄,提高学生身体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小学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校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现下的社会发展中,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同时还要求需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能力基础,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素养。
主要以学生知识能力作为基础内容,有机整合与融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是促使学生养成终身运动能力与意识的关键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体育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体育品格、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三个方面。
体育品格,指的是在实际运动中应当遵守体育运动规则,积极配合团队行动,形成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运动能力,指的是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和技能;健康行为指的是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与意识,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2.1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体育品格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方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体育运动需求,为更好地促使教学遵循教学改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心理特征,有机结合教学课程内容,大胆创新体育运动教学方式与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此通过实际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品格。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培养策略研究朱凤婷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领域一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基础教育学科教育及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一、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核心素养的概念,以林祟德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研究组给出了答案:“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其认为教育要培养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及文化修养三个领域十二顼的核心素养指标,这些指标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4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
二、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途径1.増强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品德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态度是体育情感的直观表达,为丰富学生的体育情感体验,教师组织教学时,应综合考虑年级、性别、身体素质等因素,组织差异化的体育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体育情感体验需求。
如针对高一新生的体育教学,应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体育活动,以增强班级凝聚力。
又如在教学中可根据男女性別差异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增强女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促进学生体育品德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追求,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打下基础。
如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有些同学可很快掌握动作要领,但有些同学却很难做到,教师应从中鼓励学生,主动克服困难,加强练习,从中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困难、不怕挫折的体育精神。
如在进行田径项目的学习中,教师可举例:“刘翔如何夺冠”,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开拓性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团结合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技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活动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竞争能力。
然而,由于学习压力和课外活动的种类繁多,很多小学生在体育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技能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体育社团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技能。
一、课堂教学1. 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安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课程。
例如,在足球课上,可以设置射门、传球、带球等不同的训练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课程安排上要注意,让学生接触到不同体育项目,扩宽他们的体育视野。
2. 引导学生参与课外活动: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体育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内部的运动会、体育比赛或者校际友谊赛等活动。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锻炼机会,培养他们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和竞争能力。
二、体育社团1. 设立多样性的体育社团:学校可设立多样性的体育社团,如足球社团、篮球社团、游泳社团等,供学生选择参加。
社团活动可以选择课余时间进行,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追求某一项体育运动。
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深入学习某项体育项目,提高相关技能水平。
2. 注重社团的指导和管理:社团的指导老师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他们应根据学生的程度和需求,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并确保社团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社团的管理也要做好,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家庭教育1. 搭建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
可以将体育活动融入到家庭生活中,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运动,如骑自行车、游泳等。
同时,父母也可陪伴孩子观看一些体育比赛,培养他们对体育项目的兴趣。
2. 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行为方式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化的引领与培育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化的引领与培育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化的引领与培育日益受到重视。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更要注重培养其核心素养,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
当前,我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根深蒂固,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也存在不足,难以有效支撑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加强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化的引领与培育,成为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为此,本文旨在探讨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化的引领与培育策略。
我们将明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分析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有效的培育路径和方法,以期为我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有益参考。
1. 核心素养概念及其在体育学科中的体现核心素养,作为当代教育领域的重要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体育学科中,核心素养的体现尤为突出。
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健身知识,这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
通过体育课堂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运动技能,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并具备自我锻炼和健身的能力。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还包括学生的体育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体育运动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磨砺。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应学会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形成公正、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102当代体育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左兆兵1 董祥梅2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系统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全方位综合发展,因此对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要求,也就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勇于竞争,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
本文通过研究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入手,分析体育教学当前的现状,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路径。
1 体育教学中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当前的教育系统对与核心素养的认知变得明确起来,教育部门对核心素养的涵义做出了精准地解读:“核心素养就是与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根据学科的不同特色,可赋予学生各具风格的思想素质培养,体育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因此,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体育运动培养成自身一种良好生活的习惯,开展正确的健身活动;其次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使学生具备竞争意识,养成公平公正的良好品质;最后是树立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养成有序参与社会活动的文明习惯。
2 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当前的现状(1)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注重方式方法,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口头强调。
在当前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通过室内理论课来对学生进行单调的讲述,学生不能很好理解的同时,还容易对此产生抵触心理,使核心素养教学违法实现教育目标。
(2)课堂缺乏教学重心,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带领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没有将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出来。
使学生仅仅只是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是相应的道德和思想层面却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培养,使体育学科的教学价值大打折扣。
(3)室内理论课本应该是教师结合理论知识,将核心素养的内容传递给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由于当前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普遍希望能进行室外活动来放松身心。
体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体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学生的兴趣、能力、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并让每个学生都受益,需要教师采用一系列的策略。
本文将就体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首先,个性化教学是提高效果的重要策略之一。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这包括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个别指导。
例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体能水平;对于对某项体育运动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其次,互动式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另一个有效策略。
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而互动式教学则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互动,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另外,创新教学方法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注重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这种方式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除此之外,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评价机制也是体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教师应该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估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辅导和指导,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包括个性化教学、互动式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评价机制等方面。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课例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课例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课例探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讨论了体育教学课例设计原则,并对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在总结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实践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发展潜能,对于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推动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教学、课例设计、案例分析、启示、实践、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体育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忽略了综合素养的培养。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还缺乏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的系统研究和实践总结。
有必要深入探讨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应用核心素养理念,以及设计和实施相应的教学课例。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素养,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为未来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课例,旨在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促进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课例,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体育教学课例设计原则。
通过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案例,评价其实际效果,从而总结案例的启示,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发现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实践的优势和不足,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和体育素养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深度教学理念下设计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理念下设计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摘要:新课标对于体育学科提出了明确教学方向,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会让学生对教学重点进行反复训练,缺乏对学习的反思,也无法将所学习到的体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对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策略,由浅层的学习转变为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大单元设计理念是将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政治知识结构,加深学生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教学理念;体育;大单元教学引言新课标对于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发挥出体育课程的时代意义。
教师要开展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出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找到符合学生认知的生活化教学例子,使每名学生都能够主动对体育内容进行深度学习。
1深度学习理念下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1.1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突出学生与体育内容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体育学习效率。
在体育学科教学当中,教师通过开展深度教学能够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行体育深度学习能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学生只有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才能具备独立思考的特征,实现良好思维习惯。
而体育深度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深度思考,所以教师在体育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开展深度教学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形成不怕困难的性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国各个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不断转变,随之教育模式也要得到改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出发点,体育学科要着眼于立德树人,在培养学生掌握体能、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并具有高尚的体育道德。
运动技能是体育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应有效的让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掌握运动技能的精髓,帮助每一位学生克服不利因素,提高学习策略,构建学科关键能力。
一、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运动技能的因素
学生的运动技能高低是多方面的影响的结果,社会、学校、家庭等等都是运动技能的影响因素。
单从一方面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是片面的,笔者认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的,主要来自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
1、学校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就学校而言它为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提供了大环境的影响。
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硬件条件。
良好的运动场所,齐全的运动设施为师生开展各项运动项目提供了可能,丰富的体育设施可以满足各个阶段学生的运动需求,为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是学校体育氛围的影响。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参与,了解各种体育项目,从中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
2、教师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影响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地位,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起了关键作用。
教师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影响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不合理。
教师受大环境的影响往往各水平阶段的教学内容大致一样,各学期的教学内容也是周而复始没有什么新颖,这样的“恶性循环”往往使学生喜欢体育课而不爱上体育课,进而影响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
在课务压力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讲解——
—练习——
—再讲解——
—再练习,学生没有兴趣,技能练习很大程度上也是应付任务,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再就,教师在安排练习上是否合理,练习的方法是否多样化,练习的时间是否保证等等,都影响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3、学生自身对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兴趣低下、情绪低落进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导致不能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当然运动技能也受个体先天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的不同技能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
二、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的策略
1、教学内容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教师可根据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可不局限于课本上,可来源于生活,也可让学生在一定的基础上自行选择上课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运动兴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正真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中教师应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胆尝试情境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教学法等等。
在课堂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械等因素合理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体系,从而确保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1]。
例如,同样是上快速跑。
低年级则适合用情境教学法,巧妙地利用学生童趣的心理特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顺利完成技能学习。
而高年级则更适合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在低年级快速跑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动力,完善所学习的运动技能,进而培养学科关键能力。
3、关注个体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认知、行为、兴趣、爱好等方面也不经相同,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对技能掌握层次不齐的现象。
因此教师在抓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学能容,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跳远教学中,不要求一定在起跳线上起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练习,这就降低了难度,减少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同时也达到了技能学习的目的。
4、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评价以多元的内容,多样的方法,多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运动技能[2]。
在评价方法上首先不再只关注体能、技能学习情况,而是应更加关注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
其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技能学习情况并改进学习方法,同时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最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进行相对性的综合评价,淡化期末成绩的绝对性评价,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自信心。
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是实现课堂教学价值的重要体现,运动技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克服不利因素,利用有效手段,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习得运动技能,获取成功体验。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恒强.新课标理念下提高小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5-48.
基于学生体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阴肖克淦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列宁九年一贯制学校,江西兴国342400)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