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潍坊市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潍坊市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潍坊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许多农民因为土地被征收而失去了生计,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潍坊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中国农业大市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潍坊市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城镇化率逐步提高。
然而,城市化的进程中,失地农民遭受的利益损失和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也越来越严峻,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
因此,本研究拟就潍坊市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 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现状是怎样的?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损失的原因有哪些?3. 如何更有效地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4. 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再次发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为潍坊市及其他城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更好地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 收集潍坊市相关法律法规、城市规划文件、政策文件和相关调研报告等文献资料,掌握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现状和政策实施情况。
2. 以潍坊市为例,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权益保障情况,探讨失地农民权益损失的原因和保障措施的有效性。
3. 分析调查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提出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具体政策建议。
四、研究内容和进度安排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潍坊市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2.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政策的评估;3.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问题和原因分析;4.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调研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结构框架,起草开题报告。
第二周:制定调查问卷,开始问卷调查。
第三周:继续问卷调查。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相关问题浅析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相关问题浅析本文分析了开展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目的及主要内容,然后探讨了具体地区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中取得的成效,最后给出今后进一步推进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措施。
标签: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成效;推进措施一、开展耕地保护补偿的目的对国内现行的耕地保护政策进行分析可知,地方政府通过耕地保护能够获得的经济利益相较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是远远不如的。
只要是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那么地区经济必然是较强的,社会经济问题也能够得到切实解决。
而耕地保护工作做得较好的地区,其经济实力应该是相对薄弱的,社会经济方面的矛盾也较为突出,地方财政显得较为困难,农民增收目标也难以实现。
因此说,地方政府、广大农民对耕地予以保护的过程中想要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是不太现实的,因而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也就无法激发出来。
从国家层面来说,只能够采用严管、强制的方式来完成耕地保护,此种政策所呈现的主要特征就是政府、农民一直处于被动保护状态中,内动力明显缺乏,而且难以持续。
所以说,耕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应该要予以适当的补偿,并构建起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如此方可使得地方政府、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能够被激发出来,主动投入到耕地保护工作之中,进而确保耕地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保障目标能够切实达成。
二、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内容耕地保护补偿主要包括建设性补偿、激励性补偿。
在我们国家,建设性补偿已经开展了十几年的时间,相关的规章制度已经构建起来,资金渠道也十分稳定,并确定了良好的效果。
建设性补偿即是将补偿资金全部用于耕地质量改善、配套设施建设之上,在耕地保护方面是赋有成效的,然而却无法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也难以达成,因而对农民产生的吸引力并不大,无法将农民保护耕地的内动力激发出来。
激励性补偿是对履行保护耕地义务的农民、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给予补偿,其特点是保护耕地的主体直接受益,能够提高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效果显而易见。
基于外部性视角的区域生态补偿理论问题研究
i d a e o l x ra t T et o t a f m w r f i a e t a t cu x l n o ef d m n i u s ot e oa eo o p na f e sr i a et n l . h e r cl r e oko g n l x r i o l ep i sm n a e t se b u rg n c —c m e s— n g n e i y h e i a e r o el y n d a u l a s a i l
态 补偿 问题 。地 理运 动构 造 了 地理 环境 的 整 体性 , 现 实 中的 区 域 都 具 有 产 权 区域 属 性 , 权 区域 分 割 地 理 环 境 的整 体 性 , 跨 区 而 产 使 域 的 地 理 运 动 演 化 为 一 个 区 域 对 其 他 区 域 的 影 响 , 区域 外 部 性 问 题 。区 域 外 部 性 所 要 解 决 的 核 心 问 题 是 判 断 外 部 性 的 “ 用 区 即 作 域 ” 从 而 讨 论 外 部 性 的空 间 特 性 , 括 作 用 方 向 、 围 和 空 间 格 局 , 最 终 得 到 关 于 区域 分 布 和 区域 关 系 的更 加 深 入 的认 识 。 区 域 , 包 范 并 外 部 性 理 论 能 从 特 定 的角 度 回答 诸 如 为 什 么 要 实 施 区域 生 态 补 偿 , 何 确 定 补 偿 中 的责 任 主 体 , 何 设 计 补 偿 方 式 和 确 定 补 偿 标 如 如 准 等 区域 生 态 补 偿 中 的一 些 基 本 理 论 问题 , 而 成 为 其 重 要 的 理 论 基 础 。 从
Re o r e suc
基于外部性视角的区域生态补偿理论问题研究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分析
o u t ae n r t ci nwa u r r c o d n er q i me t f h n i gt ee tr ai t tr r n C ia f l v t d l d p o e t s t o wad a c r i gt t e ur c i a o p f oh e n a gn xe l yi o i e o h n oc h n t n n i i
意 近年来 耕地锐减 和 非法圈 占土地搞开 发 区的情况 依 然十 分严 重 1 9 9 7年到 2 0 0 2年 , 六年间 耕地减 少 6 61 3 .3万 h ,补 充 耕 地 2 ,2万 h ,净 减 少 m2 2 5 m2 4 09 1. 3万 h m 到 2 0 0 3年底 耕地 已从 1 . 3亿 h 锐 m
性进行 内在化 , 而为耕地保 护政 策提供 参考。 从
1 耕 地保 护 的外部 性 表现
外 部性是 由英 国福利 经济 学家 庇古 首先 提 出 . 并
由 美 国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家科 斯 加 以丰 富 和 完 善 的 一 个 重
对我 国社会稳 定和 持续发 展 的重要 性 . 出要 实行 最 提
Absr t t ac :Cul v td lndc n b n c no ci ome o r t ae a a r ge o mi nc i i sf rf mer a dwh t smo e i a n a ’ r mpot n ,tc n b n r a e ft o h o ey ra t i a r gg e tb ne sf rt es cit i i
摘要: 耕地 不 只是 给 农 民带 来经 济 收益 , 重要 的是 为全 社会 的 稳定 及生 态 环境 带 来 了 巨大 的效 益 耕 地 这种 强 烈 的 更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探析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探析苏世燕;杨俊孝【摘要】After using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fit and loss of relevant stakeholders on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t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n China. It indicates that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compensation can accelerate farmland ecosystem function recovery through human intervention to achieve a virtuous circle of ecosys-tem,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build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cultivated land, including confir-ming the scope and content on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adjusting profit and loss distribution of related stake-holders,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s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cultivated land, establishing a social sharing mechanism for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establishing a diversifi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ode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broadening the financing channels fo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establishing loss assessment system of farmland ecological value and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rule of law in the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etc.%运用定性分析法在分析耕地保护相关利益主体损益关系的基础上,探讨耕地保护生态补偿作用机理及我国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耕地质量保护外部性影响多样性的探讨
关于耕地质量保护外部性影响多样性的探讨【摘要】只有认识到耕地质量保护外部性的多样性,进而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耕地质量保护,稳定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本文通过对耕地质量保护的多种外部性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并将其详细分为了经济外部性、社会外部性、生态外部性以及人文外部性四大类,为我国耕地质量保护理论基础进行补充。
【关键词】耕地;质量保护;外部性耕地保护的本质是耕地生产能力的保护,耕地质量保护是核心;保护耕地质量除了能保证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生产功能外,还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开阔空间及休闲娱乐等诸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耕地除了提供可以为经营者独享的经济产出功能外,还带来了强烈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些效益为全社会共同分享,可见,耕地质量保护作为耕地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强的正外部性。
对于耕地质量保护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学者们有很多探讨:金小琴认为产生外部性的主要原因是保护的代理成本和机会成本过高:张健等认为耕地的价值体系不健全导致了外部性的存在:邵彦敏等认为主要原因是耕地产权不明晰。
耕地质量保护外部性的产生是多种原因共同的结果。
对于耕地质量保护的外部性影响,部分学者做了研究,但并未系统归纳,本文通过对耕地质量保护的多种外部性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并将其分类,为我国耕地质量保护理论基础进行补充。
1经济外部性耕地对于拥有者本身的经济性表现在一定投入和市场需求条件下,基于实物形态的耕地生态系统产品而产生的物质成果货币化收益。
农户本身进行耕地质量的保护行为之后,除了直接提升耕地质量,对于其耕地产出的作物及原材料也会有质和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经济外部性。
2社会外部性2.1粮食安全生产粮食的安全生产对我国非常重要,虽然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下保证了18亿耕地红线不突破,但对质量的保护还不够。
耕地质量保护,能够保障、提高耕地农产品产量,保证粮食总产量的稳定供给及增长,耕地质量保护具有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外部性。
《2024年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研究》范文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研究》篇一一、引言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营养物质等物质随降水等作用在农业区域内广泛传播并导致的环境问题。
该问题对人类生态环境与经济安全造成极大影响。
近年来,补偿理论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与实际应用出发,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补偿理论1. 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理论是农业面源污染补偿的理论基础。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往往超出了生产者的经济成本,形成了外部不经济性。
因此,需要政府或相关机构通过补偿措施来纠正这种外部性,以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 产权理论产权理论认为,明确界定环境资源的产权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
通过建立产权制度,明确农业生产者对环境资源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通过补偿机制激励农业生产者主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途径1. 政策性补偿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对主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农业生产者给予经济补偿。
例如,对采用环保型农作方法的农业生产者给予补贴,对超标排放的农业生产者进行罚款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贷款支持等手段,鼓励农业生产者进行环保投资,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2. 市场性补偿市场性补偿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
例如,通过建立环保农产品交易市场,将环保型农作方法的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进行价格区分,使农业生产者从市场中获得经济收益,从而主动减少污染。
此外,还可以通过环保保险、排污权交易等方式,引导农业生产者减少污染排放。
3. 技术性补偿技术性补偿主要通过推广环保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环保意识来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
例如,政府可以组织专家对农业生产者进行技术培训,推广环保型农作方法、节能减排技术等。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科技项目支持、技术转移等方式,鼓励农业生产者采用环保技术,降低污染排放。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_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第25卷 第4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V o l .25N o .4 2010年4月J O U R N A L O F N A T U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A p r .,2010 收稿日期:2009-09-03;修订日期:2009-12-0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 A J 10B 06-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 A D 02A 15)。
第一作者简介:苑全治(1985-),男,山西人,博士生,主要从事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E -m a i l :y u a n q z .08b @i g s n r r .a c .c n *通信作者简介:郝晋珉(1960-),男,山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E -m a i l :j m h a o @c a u .e d u .c n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苑全治1,2,3,郝晋珉3*,张玲俐3,王博祺3,龙 鑫1,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3.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193)摘要:论文通过研究认为耕地保护收益区域分配不平衡是我国耕地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构建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利于提高地方耕地保护积极性,抑制耕地减少趋势。
论文以经济外部性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理论模型重点模拟区域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影响及对策,而经验模型则探讨了补偿的主体、补偿标准的计算、补偿方式、制度保障和机构设置;最后以潍坊市为例,计算了2005年潍坊市各区市县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将潍坊市12个县级行政单元划分为7个保护区和5个补偿区,模拟构建了潍坊市2005年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结果表明:在耕地保护外部效益得到补偿后,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效益得到提升,其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也将随之提高,区域耕地保护外部性带来的耕地资源浪费和耕地保护效率缺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耕地资源外部性价值空间异质性与生态补偿研究评述与展望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8月 第20卷第4期 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OFLIGHTINDUSTR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20No.4Aug.2019 [收稿日期]2018-07-1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CJY013);河南工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资助项目(21420062)[作者简介]马文博(1985—),女,河南省汝州市人,河南工业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引用格式:马文博.耕地资源外部性价值空间异质性与生态补偿研究评述与展望[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4):87-94.中图分类号:F301.0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9.04.012文章编号:1009-3729(2019)04-0087-08耕地资源外部性价值空间异质性与生态补偿研究评述与展望Reviewandprospectofresearchofthespatialheterogeneityofexternalvalueofcultivatedlandandecologicalcompensation关键词:耕地资源;外部性价值;空间异质性;生态补偿马文博MAWenbo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通过对耕地资源外部性价值基本理论及其内部化、外部性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外部性价值测算与补偿等方面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发现: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给予耕地保护主体一定数量的补偿,可有效提升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国内在补偿标准理论基础、补偿标准测算等方面研究成果丰硕,但存在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未来应充分考虑耕地资源外部性价值的空间异质性,综合测算正负外部性价值量,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差别化生态补偿策略,提升补偿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耕地保护中的外部性问题解决途径探讨
耕地保护中的外部性问题解决途径探讨魏玲1,马晓茗2(1.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广东 广州510090;2.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摘要: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导致耕地保护政策的失灵,使得政策达不到预定的目标,资源得不到最优的配置。
在此通过对耕地保护外部性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即通过征税(补贴)和确定产权的方法来解决失灵问题,从而使农地保护政策更有效率。
关键词:耕地保护;外部性;科斯定理;庇古税;失灵耕地作为一种稀缺和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农业的根本。
保证足够的耕地数量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以及整个社会和国家能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我国来讲,人口众多、人均耕地水平低,故采取一系列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无疑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占一补一”,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定不同地块的用途,相对保证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征收耕地占用税等等。
各国政府不遗余力的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耕地,除了耕地能带来经济效益外,它还能带来大量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此文中,笔者主要对耕地保护中外部性问题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1 关于耕地保护的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活动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未能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出来的影响,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大效应,也就是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一般而言,外部性包括两种情况,即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经济行为人给周围其他人的经济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负外部性,经济行为人给周围其他人的经济行为带来好的影响就是正外部性。
在谈耕地保护的外部性之前,先看看有关学者关于农地外部效益范围的理解。
谭种春、曲福田、黄贤金(1998)认为,农地不仅有经济效益,更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现在的市场机制主要关注经济效益,而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市场来说是外部性效益。
《2024年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研究》范文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由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业等农业生产活动引起。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及途径,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补偿理论1. 外部性理论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即污染者未承担相应的环境污染成本。
因此,需要通过政策手段、经济手段等措施,使污染者承担相应的环境成本,以实现污染控制的外部性内部化。
在此基础上,补偿理论应运而生,通过经济补偿等方式,激励农业生产者采取环保措施,减少面源污染。
2. 产权理论产权理论认为,明确界定环境资源的产权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关键。
通过明确产权,使农业生产者对其行为产生的环境影响负责,进而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污染控制。
在此过程中,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偿,以鼓励农业生产者采取环保行为。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途径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环保型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使用量,降低面源污染。
同时,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补偿,鼓励农业生产者采用环保型农业模式。
2.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农田径流中的污染物含量。
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降低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流失量。
3.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如生物防治、有机肥料替代化肥等,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面源污染。
同时,政府应提供技术指导和经济补贴等支持措施,促进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4.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农业面源污染责任保险制度,通过保险机制分散农业生产者的环境风险和经济损失。
同时,保险公司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帮助农业生产者采取环保措施,降低面源污染。
多元目标导向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及分区——基于外部性理论和
宋成舜,胡碧霞,廖平凡,等.多元目标导向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及分区——基于外部性理论和武汉城市圈的实证[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5):340 -344.d o i:10.15889/j.iss n.1002 - 1302. 2017. 05. 087多元目标导向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及分区—基于外部性理论和武汉城市圈的实证宋成舜1胡碧霞2,廖平凡1钟学斌1(1.湖北科技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2.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340 — 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第45卷第5期摘要:结合外部性理论探讨区域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内在机制,并以湖北省武汉城市圈2014年统计资料为基础,利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粮食供需平衡模型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多元目标导向下武汉城市圈耕地保护经济补偿 分区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1)经济补偿能够有效解决区域耕地保护过程中因外部性而造成的耕地资源浪费及效率 缺失问题,增强耕地保护的积极性;(2)2014年,武汉城市圈耕地生态赤字33.724 1万hm2,人均赤字0.010/hm2,粮 食耕地盈余总量为3 185 hm2,人均盈余0.000 1hm2;(3)综合考虑武汉城市圈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将武汉城市圈耕 地保护经济补偿划分为给付区(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平衡区(黄石市、孝感市、仙桃市)、受偿区(咸宁市、天门市、潜江市)。
关键词:多元目标;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武汉城市圈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 -1302(2017)05 -0340 -05耕地资源保护是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定的 耕地资源保有量是保障国家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 重要物质基础[1]。
为有效缓解、改善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和质 量不断下降的不利格局,我国建立了包含基本农田保护、耕地 总量动态平衡、土地用途管制等一套完整、严格的耕地保护制 度[2_3],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土地 管理政策与当前快速城镇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不相符合,这些 管理规则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一再被各级地方政府在讨 价还价,甚至抵制中发生扭曲[4],特别是忽视耕地保护主体 因保护耕地而受到的收益损失[],最终导致耕地保护政策效 果和效率低下,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内化研究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内化研究
张健
【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耕地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公共物品,决定了耕地保护具有外部性.本文在提出耕地保护外部性概念的基础上,对耕地保护外部性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耕地保护外部性内化的途径.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张健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21
【相关文献】
1.区域耕地保护外部性研究——以绵阳市为例 [J], 陶晓明;袁天凤;马伟龙;冉清红
2.耕地保护外部性及其经济补偿研究进展 [J], 王迪;聂锐;王胜洲
3.不同粮食分区问的耕地保护外部性补偿机制研究 [J], 朱新华;曲福田
4.基于耕地保护外部性分析的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J], 陈昱;陈银蓉;马文博
5.基于外部性内部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研究 [J], 毋晓蕾;冯红卫;周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潍坊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预测
潍坊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预测陈波;马向平【摘要】结合DPSIR模型构建山东省潍坊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2006—2016年综合评价指数,并利用GM(1,1)模型对2017—2022年潍坊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6—2016年潍坊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仅处于初步可持续性阶段;经预测,2017—2022年潍坊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呈稳定上升趋势,并将在2022年达到一般可持续性水平阶段.【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58)013【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DPSIR模型;GM(1,1)模型;潍坊市【作者】陈波;马向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耕地资源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要素,十九大报告提出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可见国家对耕地资源十分重视。
但是近年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占用大量耕地以及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等原因严重影响了耕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从而影响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态。
因此,从总体上把握耕地资源的动态,对耕地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及预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有关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基于GIS[1,2]以及基于 TM 影像植被指数[3]的耕地资源地力评价研究;基于PSR模型[4]的耕地资源生态可持续性研究;基于 GIS[5]、PSR 模型[6]、BP 模型[7]和基于“国家公顷”计算生态足迹新方法[8]以及按照耕地生产性、保护性等准则层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9]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耕地生态安全及预测[8]等。
这些研究专题拓展了该领域的研究视野,其成果对于深化该领域的研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基于外部效益分析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基于外部效益分析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摘要我国农田生态补偿的现状依然严峻,一方面,补偿主体由政府主导划分,农民作为受益者话语权不够明确;另一方面,补偿方式相对单一,各省市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明显。
以经济外部性理论为基础,结合经验模型以福建省莆田市为例核算生态补偿标准。
关键词外部效益;农田生态系统;生态补偿;补偿标准1 外部性与生态效益概述1.1 外部性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农田生态补偿标准乃至整个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前提条件。
外部性又称溢出效应,指组织或个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组织或个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外部性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中主要针对组织或个人对他人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1.2 生态效益农田生态效益在农田生态系统功能多样化基础上集中体现其系统功能有益性,如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1]。
农田生态效益作为公共物品,在研究角度上可参考经济学理论发展基础,公共物品在20世纪5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者最初提出公共物品的经济学部分核心问题;90年代末萨氏在《经济学》一书中明确给出定义:公共物品指的是无论部分收益者是否进行消费行为,都能够使每一位社会成员收益[2];同时,非竞争性和非排除性是公共物品典型的两大性质。
2 基于农田外部效益的核算模型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农田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准则之一,由于其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测算体系和机制,具体研究需要从外部性基本核算理论模型到实例核算模型的梳理。
在设定没有市场交易的前提条件下,指一单位的生产或者消费行为影响了另一单位的生产或消费过程。
如Fi=(Xi1,Xi2,Xi3,…,Xim,Xjn),i≠j,表示i生产或消费行为对j行为的外部影响[3-5]。
PSR模型在农田外部效益和农户对其保护意愿的转变同样影响其压力层面,公众根据压力和状态进行反馈[6],实例研究中对农田保护效益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对整个压力―状态―反馈体系在农田补偿机制中评价[7-10]。
对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研究
对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研究1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构建的背景耕地是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耕地不仅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直接影响到所在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生态建设。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km ²,总量居世界第三,但人均耕地不足1hm2,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推进,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矛盾更为突出,耕地保护的形式更为严峻。
为政之要,首在足食。
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管理工作高度重视。
199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指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必须采取治本之策,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
2004年12月2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再次指出:“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决定》强调指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宣布,18亿亩耕地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并要求18亿亩耕地要保持到2020年。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证现有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呢?耕地保护新机制呼之欲出。
2 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要解决耕地保护的难题,就必须坚持严管和补偿两条腿走路,调动多方积极性建立耕地多元保护机制。
但是,纵观国家出台的政策措施,较多地注重了严管的一面,而没有充分照顾耕地资源地区的利益,没有顾及这些地区保护耕地对全国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没有充分考虑保护耕地资源对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和限制。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经济发展和当地财政收入可以跨越式发展,而耕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只能在中央严管的政策下,默默为国家做贡献,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这些地区落后的经济发展,给地区稳定和全国社会和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耕地保护外部性及其经济补偿研究进展
理 论认 为 耕地 资 源不 仅 具有 经 济产 出 价值 , 水 土保 持 、 在
生 物 多样 性 、 观 环境 以 及 社 会 稳 定 等 方 面 也 发 挥 着 重 景 要 作用 。 ; 是 市 场 价 值 与 非 市 场 价 值 分 类 。Krtl 。 二 uia l 认 为 资源 非市 场 价 值 的存 在 , 于 公 众 对 保 护 资 源 有 支 源
中国 人 口 ・ 源 与 环 境 2 1 资 0 2年 第 2 2卷 第 1 0期 C I P U A I N,E O C SA D E V R N N V 12 N ・0 2 1 HNA OP L T O R S UR E N N I O ME T o.2 o 1 0 2
耕 地 保 护 外部 性 及 其 经济 补 偿 研 究进 展
值量 化 的角 度 将耕 地 资源 价值 分 为 市场 价 值 和非 市场 价 值 。实 质 上 , 地 资源 价值 的 三种 分类 互 有雨 合 , 文 耕 马 博认 为 市场 价 值是 指耕 地 资 源 的 经 济 价 值 , 其 非 市 场 而
l 耕地资源的价值构成与核算
11 耕地资源的价值构成 .
英 国学 者
非 常严 重 。对 此 , 国内外学 者从 生态 治理 的视 角对 耕 地 的
Pa e 为 使用 价 值 包 括 直接 使 用 价 值 、 接 使 用 价 值 er 认 e 间 和选 择 价值 , 非使 用 价值 包 括 遗赠 价值 干 仔在 价 值 n
国 内学 者对 耕 地价 值 的划 分多 足 基 于 拼地 功 能 属 性 的角度 , 为其 包括 经 济产 } 价值 、 认 H 社会 保 障价 值 和生 态 服务 价 值 。。而部 分学 者 出 于研 究 的 需要 , 资源 价 从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内化研究
正 确 的农 业 资 源 开 发 观 是 融 农 业 的生 产 功 能 和 生 态 功 能 为
一
体的 . 由于 生 化 黄 腐 酸 介 入 农 业 系 统 中 . 加 农 业 资 源 的 耦 合 增
效 应 通 过 生 化 黄 腐 酸 在 农 业 生 产 中 的应 用 . 仅 可 提 高 地 力 . 不 还 可 以起 到有 效 节 水 作 用 和 作 物 的 抗 旱 能 力 . 时增 强 了 农业 生 态 同 系 统 的稳 定 性 和抗 逆 性 . 可 以为 社 会 提 供 更 为 丰 富 的 食 物 资 源 还
题的原因 . 后 提出耕地保护外部 性内化的途径 . 最 以期 为 我 国耕
地保 护提 供 借 鉴
1耕 地 保 护 外 部 性 的表 现
等 生 态 失 衡 问 题 . 会 造 成 农 民 失 业 率 增 加 、 地 供 求 失 衡 等 一 还 土
系 列 的社 会 问题 . 这些 都是 耕 地 保 护 外 部 不 经 济 的 表 现 。
Abt c: sap bi po ut et nlyo u ia dln po ci i t mpr n h r trt .T eojci fhsp pri t sr t A ul rd c, xe ai f hvt ad rt t n s s a c r t c e e o i i ot t aa ei c h bet eo i ae o a c c s i v t s
f1 创 之 . 物质 能现 代 化 利 用 技 术 。北 京 : 学 T 业 m版 社 ,0 32 3 3. 吴 生 化 20 。- .
『1 之 浚 . 环 经 济 导 论 . 京 : 民 出 版 社 , 0 4 1 7 1 8 4. 冯 循 北 人 2 0 ,8 ~ 8 . f1 增 建 等. 气 耦 合 与 天 灾 预 测 . 京 : 震 m 版 社 , 9 , - . 5. 郭 地 北 地 1 6l3 9 作 者 简 介 : 延 军 。 。 北农 业 大学 硕 士 。 魏 男 东 ( 0 0 1 — 9收 稿 S编 辑 ) 2 1— 2 0
国内外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研究进展述评
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构建不仅是解决耕地利 用和保护过程中外部性问题的政策选择和根本途径, 也是保护耕地、 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进行深入研究, 是解决目前我国 耕地保护过程中相关经济政策缺位的客观要求和实践 坚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 的理论保障之一。本文对其 进行了归纳、 总结和明晰 , 旨在为我国建立切实可行鉴。 1 国外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研究进展 国外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补偿理论的渊源可追
摘要 : 采用文献回顾法、 归纳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的趋势、 理论和方法、 内容和 体系进行了 归纳、 分 析和总结。研究表明 : 研究方面。 在研究内容方面 , 国外将耕 地保护 的经济 补偿融 合于农 业补贴 , 尤其 是农 业生态 补贴 和农 业环保 计划 之 在 研究理 论和方 法 中。国内耕 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内容则多侧重于对耕地价值、 价 格和效益 的内涵界定、 测 算方法以 及耕地 非农化 补偿 ( 征地 补偿 ) 在研究体系方面 , 已有研究未能将区内和 区际补偿、 生态 效益和社 会效益 补偿进 行有机 结合。 方面 , 未能将相关理论进行有机融合 , 也未能从耕地保护外部效益供体与受体分析的基础上合理 测算耕地保 护的外部 性。为此 , 我 国学者应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结合 我国实际 ,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 体系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 : 耕地保护 ; 外部性 ; 经济补偿 ; 述评 中图分类号 : F301.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 8141( 2010) 01- 0024- 04 Review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NIU Hai- peng1, 2, YANG Xiao- ai1, Z HANG An- lu 2, LI Ming- qiu 1 ( 1. School of Surveying and L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China; 2. College of Land M anage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induc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trend, theories and ways, content and system of the research on economic compens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rst, the study content on eco nomic compens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at abroad was included in the study of agricultural subsidies, especially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ubsi dies and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programs.The study content in China focu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measurement ways of cultivated land val ue and land requisition compensation. Second, internal compensation and interregional compensation, ecological benefit compensation and social benefit compensation could not be integrated a system in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ird, the related theories could not be integrated, and the externalities could not be measured reasonab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onator and acceptor. The scholars in China should adequat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results and problems, and constructed a realistic and feasible economic compens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externality ; economic compensation; revie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 第4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Vol 125No 14 2010年4月J O URNAL OF NAT URAL RES O URCES Apr .,2010收稿日期:2009-09-03;修订日期:2009-12-0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 A J 10B06-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 AD02A15)。
第一作者简介:苑全治(1985-),男,山西人,博士生,主要从事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E 2m ai:l yu anqz .08b@i gs n rr .ac .cn *通信作者简介:郝晋珉(1960-),男,山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E 2m ai:l j m h ao @cau 1edu 1cn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苑全治1,2,3,郝晋珉3*,张玲俐3,王博祺3,龙 鑫1,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3.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193)摘要:论文通过研究认为耕地保护收益区域分配不平衡是我国耕地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构建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利于提高地方耕地保护积极性,抑制耕地减少趋势。
论文以经济外部性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理论模型重点模拟区域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影响及对策,而经验模型则探讨了补偿的主体、补偿标准的计算、补偿方式、制度保障和机构设置;最后以潍坊市为例,计算了2005年潍坊市各区市县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将潍坊市12个县级行政单元划分为7个保护区和5个补偿区,模拟构建了潍坊市2005年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结果表明:在耕地保护外部效益得到补偿后,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效益得到提升,其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也将随之提高,区域耕地保护外部性带来的耕地资源浪费和耕地保护效率缺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关 键 词: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补偿标准;外部性;潍坊市中图分类号:F 30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0)04-0529-10耕地保护一直是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123],然而不断强化的耕地保护政策却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耕地数量仍然在快速减少[4]。
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8年,中国耕地面积年均减少达69.6@104hm 2。
导致我国耕地快速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区域耕地保护外部性得不到补偿,耕地保护收益区域分配不平衡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耕地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造成了耕地保护责任和义务在同级行政区域之间轻重不均,加之缺乏合理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导致耕地保护被置于公共领域,造成耕地保有量指标屡屡被突破等不合理的现象,制约了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和国土资源的统一规范管理,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5]。
因此,构建合理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势在必行。
1 理论模型一般认为,外部性的概念是由剑桥大学的马歇尔和庇古首先提出的:某种外部性是指在两个当事人缺乏任何相关的经济交易的情况下,由一个当事人向另一个当事人所提供的物品束(Co mmodity Bundle)[6]。
外部性的存在使利益主体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不相等,完530 自 然 资 源 学 报25卷全依靠市场机制已经不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缺失。
耕地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除了具备最基本的物质生产功能,还具有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728],然而,耕地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却没有在经济活动中得到体现[9],耕地保护的收益外部化,成为一种具有经济外部性的行为。
某个区域的耕地保护外部效应是指一个区域的耕地保护活动给其他区域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如图1所示,区域耕地保护的边际私人成本(MPC )与边际私人收益(MPB )的均衡点为E 1,边际社会成本(MS C )与边际社会收益(MSB )的均衡点为E 2。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区域耕地保护的MPB <MS B ,均衡点E 1与E 2不能够重合,假设区域耕地保护的M PC =MSC ,那么点E 1所对应的区域耕地保护数量Q 1要小于点E 2所对应的Q 2,这就解释了各地方耕地保护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图1 区域耕地保护中的外部性与市场均衡示意图F i g .1 Sche m atic d iagra m of the externality and the m ark et equ ili b ri u m i n regi onal cu ltivated land protecti on为了提高地方耕地保护积极性,解决区域耕地保护外部性带来的耕地资源浪费和耕地保护效率缺失问题,应设法提高MPB ,使得均衡点E 1沿边际成本曲线上升,向均衡点E 2靠拢。
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试图建立一个区域之间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使各区域耕地保护的私人均衡点E 1最大限度地靠近社会均衡点E 2。
2 经验模型2.1 补偿主体区域耕地保护的外部效应在空间上是相互的,因此,可以把任意一个区域i 的耕地保护收益函数表示成:U i =U i (X i )+E n j=1U i (X j )-E nj=1U j (X i ) (i ,j =1,2,,,n;j X i)(1)式中:U i 表示i 区域的耕地保护收益;U i (X i )表示i 区域通过自身可控的变量X i 获得的耕地保护收益;U i (X j )表示j 区域对i 区域的耕地保护外部效益,U j (X i )表示i 区域对j 区域的耕地保护外部效益。
根据式(1)可以推出,区域i 的综合外部收益EU i 为:EU i =U i -U i (X i )=E n j=1U i (X j )-E nj=1U j (X i ) (i ,j =1,2,,,n;j X i)(2)若外部收益为正,则可以认为区域i 是耕地保护的无偿消费者;若为负,则是无偿生产4期苑全治等: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531 者。
这时,可以把这种相互的区域耕地保护外部行为理解为一种单向的外部行为,即外部收益为负的区域是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施加者,本文称之为保护区;而外部收益为正的区域则是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接受者,本文称之为补偿区。
保护区与补偿区构成了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主体。
2.2 补偿标准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是指单位耕地面积上的补偿额度,是区域耕地保护外部收益的总和,主要包括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7,10211]。
用公式表达某区域i 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如式下:EU i =EU e i +EU s i(3)p i =E U i S i (4)式中:EU e i 表示i 区域的耕地保护生态外部收益,EU s i 表示i 区域的耕地保护社会外部收益;p i 表示i 区域的补偿标准,S i 表示i 区域的耕地面积。
2.2.1 生态外部收益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9项: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和娱乐文化功能[12]。
耕地是农田生态系统的载体,因此,以上9项生态服务功能也正是耕地保护行为所能够带来的9种生态效益。
在以上9种农田生态服务功能中,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较显著的区域外部效应。
假设农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在空间上均匀分布,借鉴谢高地等[12]制定的/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0,对区域耕地保护生态外部收益进行估算,公式如下:EU ei =L i L E n i=1S i @E 4k=1b i B @P k -S i @E 4k=1b i B@P k (i =1,2,,,n;k =1,2,3,4)(5)式中:b i 表示i 区域农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的平均干物质产量(计算方法见式(6)[13]);B表示全国农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的平均干物质产量;k =1,2,3,4分别代表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4种农田生态服务功能;P k 表示/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0中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准单价;L i 表示i 区域土地面积;L 表示研究区总面积。
Q =P @(1-R )f (6)式中:Q 为各农田生态系统单元所生产的干物质量,P 为作物经济产量,R 为作物经济产量含水量,f 为经济系数。
2.2.2 社会外部收益与城市居民已享有较完备的社会保障相比,我国农民一直缺乏充分的社会保障保护[14]。
耕地对于我国农民,不仅仅是农业生产资料,还是一种生存保障资料[15]。
然而,耕地的社会保障价值在我国仍是一种非市场价值[7]。
从各区域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义务的公平性出发,本文将某区域耕地保护的社会外部收益定义为所有区域的耕地社会保障平均价值与该区域耕地社会保障价值的差。
532 自 然 资 源 学 报25卷区域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价值包括基本生活保障价值和失业保障价值两部分[7,11],基本生活保障价值采用城市养老保险来代替,失业保障价值采用再就业所需要的教育和培训费用替代[11],对区域耕地保护的社会外部收益估算公式如下:E U si =1n E n i=1V i-V i (7)V i =(E bi +E ei )@r (8)E bi =F i @E a i (9)E a i =(Y m @b +Y w @c)@M 1M 0(10)E ei =N i @m(11)式中:V i 表示i 区域的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E bi 为i 区域耕地资源基本生活保障价值,E ei 为i 区域耕地资源失业保障价值,r 表示还原利率;F i 表示i 区域的年末农业人口数,E a i 为i 区域人均生活保障价值,Y m 为男性公民保险费趸缴金额基数,Y w 为女性公民保险费趸缴金额基数,b 为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c 为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M 1为月保险费领取标准,M 0为月保险费基数,N i 为i 区域的农业就业人口,m 为单位劳动力的年培训费。
2.3 补偿方式针对外部性,经济学家提出/庇古税0方案,即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使其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以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16]。
我国耕地保护实行/耕地保护指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各级地方政府0,在该政策下,行政区可以理解为独立的耕地保护经济人,而当地政府就是经济人的代理人。
按照/庇古税0方案,为了使我国的耕地保护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耕地保护的区域补偿可以采用横向转移支付的方式。
具体来说,可以由国土资源部门成立专门的机构(如基金委员会[17])负责补偿费用的收缴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