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word资料5页

合集下载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

a
27
阵发性室速心电图特点
3个或3个以上连续出现的宽大畸形的 QRS波群,符合室早的诊断标准
心室率>110次/分
a
28
R-on-T心电图特点
提前出现的R波落在前一个T波的降支上
a
29
心室扑动心电图特点
为连续宽大畸形的心室波,频率约150-250 次/分或较慢,分不清QRS及ST-T波,P波也 看不到。
扣击心前区(对VT尤为有效) 360J电除颤
200J电除颤
a
8
临床常见异常心电图
a
9
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疼痛、惊吓、运动 血容量减少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肺动脉栓塞 肥胖 身体适应性差
妊娠 甲亢 贫血 CO2滞留 药物:阿托品等
a
10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P-QRS-T波正常 RR间期一致 心率>100次/分
a
11
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
``0.20-0.12:P-R间期 •
'`0.10-0.06:QRS时限 •
,上抬< V1~V2 0.05<ST段:下移 • V4~V6 0 . 1 mv.,V3 0 .5mv ,0 .3mv
a
4
P波
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在aVR导倒置,I、II 、aVF、V4~V6导联
直立,III 、aVL、V1~V2 双向。直立或 倒置。 II导振幅最高。 时间<0.11``。 电压:肢导<0.25mv,胸导 <0.2mv。
血管迷走神经性发作 病窦综合症 AMI,尤其下壁AMI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低温 阻塞性黄疸 颅内压升高 药物:地高辛、β-阻滞剂、异搏定
a
12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

房室传导阻滞
ECG特点: P-R间期>0.20S 每个P波后都有QRS波群(无脱落)
Ⅰ度: 除原发病症状外,无其他症状 听诊S1减弱(收缩时房室瓣接近关闭)
房室传导阻滞
ECG特点: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 Ⅱ度Ⅰ型(文氏现象)
心悸或心搏脱漏感 听诊S1强度逐渐减弱并有心搏脱落
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及常见异常心电图
L/O/G/O
学习目标
• 熟悉心电图检查的基本知识及正常心电图
• 掌握几种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及其相关疾病 的处理。
目录
1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2 正常心电图 3 异常心电图及相关疾病的处理
一、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1.心脏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2.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3.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及命名
• ST段:反应心室除极刚刚结束后尚处在缓慢复极 的一段时间。
• 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 QT间期:反映心室肌复极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二、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1.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宽度不超过0.11s;振幅在肢 体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0mV
窦性心律频率加快,成人>100次/min; P-R、QRS及Q-T间期相应缩短。
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 贫血、急性失血、心肌炎、药物(阿托品、麻黄素、 肾上腺素等)等。
治疗:β受体拮抗剂,有应用禁忌症者可应 用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
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频率<60次/min。
处理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2.药物治疗:心率较慢者,可给予异丙肾上 腺素、阿托品或舒喘灵治疗。

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

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
三、期前收缩
完全性代偿间歇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联律性:期前收缩与正常心律间的关系。
房性期前收缩诊断标准:注意与窦性心律不齐鉴别 提前出现P`-QRS-T波群。 P`形态不同于窦性P波, P`-R间期≥0.12s。 QRS波群形态同窦性QRS波群。 多数代偿间歇不完全。
5.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1)提前出现的QRS - T波群。 (2)逆性P波:PⅡ、avF倒置,PavR直立。 ①逆性P波在早搏QRS波群前,P-R 间期<0.12s。 ②逆性P波在早搏QRS波群后,R-P间期<0.20s。 ③与QRS相重叠,无逆性P波。 (3)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相同。 (4)多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添加标题
提前出现的QRS - T波群。
01
添加标题
无P波或有无关窦性P波。
02
添加标题
QRS-T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
03
添加标题
多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04
室性期前收缩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五、扑动与颤动
房扑
五、扑动与颤动
2、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不同、节律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 (f 波),等电线消失。 f 波的频率:350~600次/分。 QRS波群形态正常,或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室律绝对不齐。(特征之一)
五、扑动与颤动
房颤
五、扑动与颤动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VF )简称室扑 P-QRS-T波群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相同,连续出现的规整大波动,不能辩认出 QRS波群,为正弦曲线。频率为150~250次/分。 心室颤动(Vf)简称室颤 P-QRS-T波群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不同,极不规整的波动。频率为250~500次/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现在是33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1)心房扑动
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 F波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形态大小一致,
FF间隔规整; F波的频率一般为250350次/min。
现在是34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35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36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频率200250次/min。 心室扑动时心脏失去排血的功能,若不很快恢复 则会转为心室颤动而死亡。 心室颤动:心跳停搏前的短暂征象。
心脏完全失去排血的功能。QRS-T波群完全 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不同、极不匀齐的 低小波(颤动波);频率200500次/min。
现在是42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其表现为振幅不等地在等电位线上上下下扭动;
室性波形宽大,不具有QRS及T波的特征;
其心率在180-250次/min之间变化。
现在是31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32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4.扑动与颤动
当心房或心室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
超过异位性心动过速的频率时, 便形成扑动或颤动(纤维颤动), 可发生于心房和心室。
现在是44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1)窦房传导阻滞
Ⅰ度窦房传导阻滞普通心电图机不能观察到; Ⅲ度窦房传导阻滞与窦性静止较难鉴别;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才有明确的心电图诊断,
可分为MorbizⅠ型和Ⅱ型。
现在是45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
MorbizⅠ型:长间歇之前的P-P间隔逐渐缩短, 于出现漏搏后又突然增长(称文氏现象);
现在是22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23页\一共有81页\编辑于星期四

正常心电图及各种异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及各种异常心电图

26
(二)心率的测量
(1)测量计算法
心率= ———————
60
R-R间或期P-P(秒)
测量心率目测方法
**当心律规整,走纸速度为25mm╱s时:
心率 =1500╱RR间期(小方格数)或300╱RR 间期(大方格数)
1 300

当心律不规整时(例如房颤),用6秒 计算法:数出6秒(30个5mm方格)内 R波的数目;再乘以10=每分钟的心率
正常心电图及各种 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电图
定义: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 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电图导联
定义:将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两点并用导线与心电图机 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和装置称为心电图导联。
标准肢体导联:I,II,III,
肢体导联: 肢体导联:红色接右上肢, 红色接右上肢,心房起搏心电图• 完全性 Nhomakorabea束支阻滞
•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 右位心
• 左右手反接后
• 左右手接错
黄色接左上肢, 黄色接左上肢, 绿色接左下肢, 绿色接左下肢, 黑色接右下肢。 黑色接右下肢。
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
胸导联:V1-V6,
V7-V9, V3R-V6R 胸导联:红,黄,绿,棕,黑,紫
导联:
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
标准肢体导联
Ⅰ导联
Ⅱ导联 Ⅲ导联
左上肢电极连接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 上肢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反映了两个电极间的电 位差。
心电图包括5波(P-QRS-T-U-J)2段2间期 牢记3波(P-QRS-T)2段(PR,ST),2间期(PR,QT)
Willem Einthoven (1860~1972)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
首先,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包括P波、QRS波和T波,它们代表了心脏的不同阶段的电活动。

P波代表心房除极,QRS波代表心室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

正常
的心电图波形应该是规则的,波峰和波谷应该清晰可见,波形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应该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心电图的测量参数也是判断心电图正常与否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测量参
数包括心率、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等。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

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QRS波开始的
时间间隔,正常范围是0.12-0.20秒。

QRS间期是指心室除极的时间间隔,正常范
围是0.06-0.10秒。

QT间期是指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正常范围是0.35-0.44秒。

此外,心电图的异常波形和测量参数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常见的异常包括心
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室肥大、心肌缺血等。

心律失常包括早搏、逸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这些异常波形和测量参数的改变都可能代表心脏存在疾病或异常。

最后,心电图诊断标准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比如,患者是否有胸痛、气促、心悸等症状,体征是否有心率不齐、心音异常等。

这些信息都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心电图的异常所在,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心电图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判断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心电图波形和测量参数的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电图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房室肥大一,左心房肥大(Left Atrial Hypertrophy)●I、II、aVL、V4~V6导联上,P波增宽,时间>0.11秒;●P波顶部有切迹,呈双峰型,峰距≥0.04秒,称为“二尖瓣”型P波;●PTF-V1≤-0.04毫米.秒。

二,右心房肥大(Right Atrial Hypertrophy)●II、III、aVF导联上,P波高尖,电压>0.25mV,又称为“肺型P波”;●I、aVL导联P波低平或倒置;●V1、V2导联P波,多高尖耸立,少数低平或倒置;●P波时间正常。

注解:“二尖瓣P波”并非只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的病人也不一定全部显示此种图形特征。

“肺型P波”虽多见于肺部疾患所致右房肥大,但在晚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也常可见到。

所以作为心房肥大的定位诊断,仍需要结合其它改变及临床资料来肯定诊断。

目前采用一种简便而实用的鉴别方法是测量P/P-R段比值。

此比值在1.0~1.6范围内为正常,如左心房肥大者,因P波时间延长,故此比值大于1.6,右心房肥大者,此比值小于1.0,但尚须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

三,左心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RI>1.5mV, RavL>1.2mV,RavF>2.0mV,或RI+SIII>2.5mV,RV5>2.5mV,SV1+RV5≥3.5mV(女),4.0mV(男)●QRS综合波时间延长,可达0.10~0.11秒;●V1、V5、V6导联T波呈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下移>0.05mV;●心电轴左偏。

注解:原有的一项即V5导联的V AT>0.05秒,现有学者认为这个概念并不正确,实际在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中非常有限,故可删除这项标准。

如临床无引致左心室肥大的疾病存在,心电图仅有QRS综合波V5电压增高,或平均电轴轻度左偏时,只能作出QRS综合波高电压或电轴左偏的诊断,当见于青年人和儿童一般无病理意义。

另外要注意和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鉴别。

14-诊断学常见异常心电图

14-诊断学常见异常心电图

二、期前收缩
概念: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 的激动
机制:①折返激动;②触发活动;③异位起搏点的 兴奋性增高
种类:①房性期前收缩; ②交界性期前收缩; ③室性期前收缩
• 房性期前收缩:
特点:提早出现的P波与窦性不同;P-R>0.12S, QRS与窦性相同,代偿间期为不完全性
•交界性期前收缩:
可出现大致正常心电图或单侧心 室肥大;
只有约 1/4的病例出现双侧心室 肥大的心电图改变。
1.左右室肥大图形: RV1、V2 >1.0mV,RV5、V6 >2.5mV。
2.胸导左室肥大表现: 如RV5、V6 >2.5mV,但电轴右偏 >90 (右室肥大表现)。
3.胸导左室肥大表现: 如 RV5 、 V6 >2.5mV , 但 SV5 加 深 , 且 RavR >0.5mV(右室肥大表现)。
窦性心律失常:过速、过缓、不齐、停搏
激动起源异常
被动性:逸搏与逸搏心律
异位心律
期前收缩
主动性 心动过速
心 律
扑动与颤动

生理性传导障碍: 干扰与脱节

窦房传导障碍
房内阻滞
激动传导异常
病理性传导障碍 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阻滞
意外传导
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一、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种类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窦性心律
概念: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为正常心律。 特点:①P波规律出现; ② P波在I、II、
aVF、V4-6 直立;aVR倒置
正常窦性心律:心率60-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P-P间期》0.12S

正常心电图及各种异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及各种异常心电图

a
23
❖ QRS波群
a
24
正常心电图特征
a
25
心电图标准记录纸
❖ 心电图纸由横竖均为1mm间隔的小方格组成。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做了 统一的规定:
❖ 横向:时间。走纸速度为25mm/s,每1小格=0.04S; ❖ ❖ 纵向:电压。外加1mV的电压基线升高10mm,每1小格=0.1mV。
a
26
a
(前壁)V1,V2,V3,V4—前降支
(后壁)V7-V9,--回旋支或右冠脉
a
37
心肌梗死部位命名
• Ⅰ、AVL (高侧壁) V1-V3 (前间壁) {V1-V6:前壁} V5、V6 (前侧壁) {广泛前壁 :I 、AVL + VI-V6} II 、III、AVF (下壁) V7-V9 ( 后壁) V3R-V5R (右心室)
a
38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V1-V5 :ST段抬高, QS型改变 )
(病理性Q波:宽度 大于0.03秒,深度 大于后续R波的1╱4)
a
39
2.右心房肥大
P波尖而高耸,振幅>0.25mV,时间正常。以Ⅱ、 Ⅲ、
aVF等导联明显, 常见于慢性肺心病,故称“肺型P 波”。
a
40
(一)心房肥大
1.左心房肥大
a
31
心房颤动
a
32
(三)心电轴的测量
1.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左右心室除极
最大向量与Ⅰ导联正侧端形成的夹角。
a
33
(1)目测法 看Ⅰ、Ⅲ导联的主波
方向 正常:Ⅰ、Ⅲ均向上为。 左偏:Ⅰ向上,Ⅲ向下(背对背 ) 右偏:Ⅰ向下,Ⅲ向上(针锋相 对) 严重右偏:Ⅰ、Ⅲ均向下。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一. 心肌梗塞1.基本图形:a①坏死Q波,时间>0.04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

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

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

抬高的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的改变。

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的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前间壁V1---V3下壁ⅡⅢ avF广泛前壁V1---V5高侧壁Ⅰ avL前侧壁V5—V7 Ⅰ avL二.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1. 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 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0.05mv(除A VR)。

3. 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0.36~0.44秒)。

三. 房性早搏:1. 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P’-R间期≥0.12秒。

2. 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T波与QRS波的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 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的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0.12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0.20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 交界区早搏的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 完全代偿间歇。

五. 室性早搏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无P波。

2. QRS波群时间≥0.12秒。

.3.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完全代偿间歇。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一、急性发作的治疗:无血流动力学障碍者,首选利多卡因静脉 注射,也可使用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无效时用胺碘酮或心脏电复 律;对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首选心脏电复律,但洋地黄中毒引起的 室速,不宜用电复律。
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二、预防复发: • 防治病因、祛除诱因:如纠正心肌缺血。 • 药物预防: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可用于预防。 • 外科手术或射频消融术:对折返引起的室速有效。
. 阵发5性室上阵性发心动性过室速上心性电心图特动征过: 速
• QRS形态多与窦性相同。
• 心率在160~250次/分,节律绝对规则。
• 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 通常由一个房早触发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的处理
1.机械刺激迷走神经: • 1.1 刺激咽部诱发呕吐。 • 1.2 Valsalva动作: • 1.3 颈动脉窦按摩: • 1.4 将面部浸没于冰水内。
处理
•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 药物治疗:心率较慢者,可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或舒喘灵治疗
。 •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对心室率太慢者,尤其是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应安装临时或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8.其他:①高血钾
高血钾
9.急性心肌梗死
• 特急征性:心坏肌死型梗Q塞波+损伤型ST段上抬+缺血型T波
左心室肥大
• 总结:
• 阅读心电图,要想知道是否存在某侧心腔肥厚。怎么办??
• 首先,要检查V1中P波是否是双向; • 第二,检查V1中的R波及S波,再检查
V5中的R波。

这非常重要,请紧记!
2.期前收缩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任何部位。分为房性、交 界性和室性期前收缩。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可见于正常人和心脏病患 者。病因包括心脏外疾病及各种原因的心脏病,临床表现有心悸不适。

07心电图(常见异常心电图)

07心电图(常见异常心电图)

抬高 倒置、低平 完全形成
ST段 T波 Q波
正常 正常 持续存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Q波
深宽Q波出现
特别指出:近年来AMI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对AMI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故典型AMI的演变图形已很少见,可不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抬高。
AMI的心电图定位:
前间壁:V1、V2、V3 前 壁:V3、V4、V5 前侧壁:V5、V6 广泛前壁:V1-V5 高侧壁:Ⅰ、aVL 下 壁:Ⅱ、Ⅲ、aVF 正后壁:V7-V9 右心室:右胸前导联V3R-V5R
V1
V2
V3
V4
V5
V6
• 概念:左右心室均发生肥大时,两侧心室的综合心电向量互相抵消 而呈现正常的心电图,或仅表现为左心室肥大的图形而掩盖右室肥 大的存在。
V1
V2
V3
V4
V5
V6
• 心肌梗死的概念: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冠状动脉突然 完全闭塞,使接受其供血的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坏死,临床表现为 胸痛、血清心肌酶升高和ECG动态变化两者或三者结合为临床特征的 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肌病。

P’
P P P P’ P
房性早搏其后无完 全性代偿性间歇, P’波直立
交界性早搏其后 有完全性代偿间 歇,P’波倒置
房早
交界早
室早
• 是指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时,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 上的期前收缩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 • 以阵发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特点:突发突止,频率较快)
阵发室上速
P-R间期 HR(心率) 次/min P-P间期相差
0.12-0.20
60-100 ≤0.12s >100 <60 -->0.12s
窄,不快不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一. 心肌梗塞
1.基本图形:
①坏死Q波,时间>0.04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
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

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

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

抬高的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的改变。

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的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
二.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
1. 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0.05mv(除AVR)。

3. 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0.36~0.44秒)。

三. 房性早搏:
1. 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P’-R间期≥0.12秒。

2. 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T波与QRS波的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
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 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的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0.12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0.20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 交界区早搏的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 完全代偿间歇。

五. 室性早搏
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无P波。

2. QRS波群时间≥0.12秒。

.
3.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完全代偿间歇。

六.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 相当于一系列连续很快的房性早搏或交界区早搏(3个或3个以上),频率大多数为150~250次/分,节律一般绝对规则。

2. 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0.10s。

3. ST-T无改变,但发作时可有改变。

七. 室性心动过速
1. 相当于一系列连续很快的室性早搏(连续3次或3次以上),频率大多数为150~200次/分,R-R大致相等,室律略有不齐。

2. 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间≥0.12s,T波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

3. 如果出现窦性P波,可发现P波与QRS波群指尖无固定关系。

八. 心房扑动
1. 心电图上无P波。

2. 可出现锯齿状的F波,其频率是250~350次/分。

3. QRS波群的形态正常,如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是固定的假设为4:1或5:1则心律比较规整,如传导不规律则心律不整齐。

九. 心房颤动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
2. f波频率350~600次/分。

3. QRS波略有差异,R-R间期绝对不规整,心率80~180次/分。

十. 心室的扑动(略)
十一. 心室颤动(略)
十二. 房室传导阻滞
1.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①窦性P波之后均有QRS波群出现
②P-R间期≥0.21s(老年人>0.22s)。

2.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①P波规律出现。

②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出现一次心室漏搏,其后P-R间期恢复到最短,再逐渐延长,直至再次出现心室漏搏。

这种周而复始的现象,称为房室传导的文氏现象。

③房室传导比例3:2 、4:3 、5:4等。

3.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①P波规律性出现②P-R间期固定(除了漏搏),QRS波群成比例的脱漏,形态一般正常或宽大畸形。

③房室传导比例2:1、3:2 、4:3等。

4.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①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P与R-R间距各有其固定规律。

②心房率>心室率,P波频率高于QRS波群频率。

③QRS波的形态正常或畸形。

十三. 束支传导阻滞
1. 左束支传导阻滞
①RV5顿挫、M型波,Ⅰ导与V5一样,其后常无S波。

②V1、V2 S波增宽顿挫。

③QRS 波的时间≥0.12秒,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波的时间<0.12秒,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 右束支传导阻滞
①RV1顿挫、M型波,Ⅲ、avR有时常见M波,其后常无S波。

②V5、V6S波增宽顿挫。

③QRS波时间≥0.12秒,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如QRS波<0.12秒,为
3.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①心电轴左偏>-45度以上。

(有学者认为达-30度~以上加典型图形似可诊断)
②Ⅰ、avL导联呈qR型但q波不超过0.02s,R波较高,RaVL>RⅠ、通常Ⅰ导联无S波。

ⅡⅢ、aVF导联呈rS型,S波较深,SⅢ>SⅡ。

③QRS时间正常或稍延长,多在0.10~0.11s。

aVL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45ms。

胸前导联QRS波群无明显改变。

4. 左后分支阻滞
①心电轴右偏>+90度以上。

②Ⅰ、aVL导联呈rS型,Ⅱ、Ⅲ、aVF导联呈qR型,q波<0.02s。

呈SⅠQⅢ型特点。

③QRS不增宽或轻度增宽,时限<0.12s。

④Ⅱ、Ⅲ导联的R波相对较高,RⅢ>RⅡ。

⑤心前导联QRS波无明显改变,V1导联可呈QS型,V2导联可呈rS型。

十四. 预激症候群
1. P-R间期缩短小于0.12秒
2. R波的起始部有△波。

十五. 左心房肥大:
1. Ⅰ、Ⅱ、avL、P波>0.11秒。

2. PV1双向倒置,部分较宽大。

3. V3、V5呈双峰P波,双峰间距大于0.04秒(二尖瓣型P波)。

十六 .右心房肥大:
1. Ⅱ、Ⅲ、avF P波>0.25mv。

2. PV1高尖或双向,(肺型P波)。

3. 若电压<0.25mv,但和同导联R波同样高,提示右房肥大。

十七. 左心室肥大
1. 心电轴左偏:>-15~-30度
2. 反映左室的电压增高:
(1)RV5 RV6>2.5 mv RV5+SV1>4.0 mv(男)
(2)RV5 RV6>2.0 mv RV5+SV1>3.5 mv(女)
(3)RⅠ>1.5mv
(4)RⅠ+SⅢ>2.5mv
(5)RavL>1.2mv
(6)RavF>2.0mv
3. QRS波增宽>0.10秒VATV5>0.05秒(女0.045秒)
注:VAT代表室壁激动时间
4. ST-T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ST下移大于0.05mv。

十八. 右心室肥大
1. 电轴右偏:>110度
2. 反映右心室的电压增高:
(1)RV1>1.0mv
(2)RV1+S V5>1.2mv
(3)R avR>0.5mv (R>Q)
(4)V1 R/S>1 V5 R/S<1
3. VATV1>0.03秒
4. QRS波形改变V1呈qR,显著顺钟向转位。

5. ST-T改变ST V1 ,AVR 下移大于0.05mv,STV5上抬,T波直立。

十九. 心电轴
0~90度为正常+30~+90无偏移
0~30轻度左偏0~-30中度左偏-30~-90显著左偏
+90~+120轻度右偏+120~+-180显著右偏+-180~-90(或+270)重度右偏
二十. 过早复极综合征
1. R波降支与ST段连接部出现J点或J波。

2. 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升高0.1~0.6mV,升高的ST段弓背向下。

3. ST段抬高的导联,T波呈对称性增高ST段与T波升支融合。

4. 胸前导联R波升高S波变小或消失。

上述改变多见于V3~V5导联。

5. T波可出现倒置常在ST段升高的V3~V5导联。

其特点:倒置T波两支不对称,有周期性变化有时变浅或直立口服氯化钾或普萘洛尔后方可变为正性T波但ERS的特征ST段并无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