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读(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论语的教案

初中论语的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论语》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论语》选段,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论语》的内涵,学会品味古文的语言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修养。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论语》选段。

2. 掌握《论语》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选段中的古文表达。

2. 深入领会孔子及其思想的核心内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论语》选段及相关资料。

2. 学生预习《论语》选段,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及其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论语》选段,理解文意,体会孔子思想。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论语》选段,分析孔子思想,解答学生疑问。

5. 案例分析:选取《论语》中的典型句子,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孔子思想。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子思想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论语》选段,做好笔记,深入思考孔子思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修养。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通⽤11篇)《论语》教案(通⽤11篇) 作为⼀名⽼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的教学能⼒。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论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教案篇1 【教学⽬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

2、理解课⽂思想,对照反省⾃⼰。

3、积累⽂⾔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1、介绍孔⼦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 ⼀、导⼊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明历史,产⽣了辉煌灿烂的古代⽂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了巨⼤的凝聚⼒,⽽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仍有巨⼤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献中的⼀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化遗产,对我国⼏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化产⽣了巨⼤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则》。

⼆、朗读课⽂ 1、孔⼦及《论语》资料 强调识记: 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公认的世界⽂化名⼈。

政治上,孔⼦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征伐,同情⼈民疾苦,俗话说“孔⽈成仁,孟⽈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学说成为封建⽂化的正统,影响极⼤,被尊为“圣⼈”、“⾄圣”。

教育⽅⾯,他是我国历史上致⼒于教育事业的第⼀⼈,所以也有⼈呼吁要以孔⼦诞⾠为中国教师节。

他⾸创私⼈讲学之风,主张“有教⽆类”(⼀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三千,贤⼈七⼗⼆。

《论语》是记录孔⼦及其弟⼦⾔⾏的⼀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也是研究孔⼦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直是学童们的⼀本必读书,影响很⼤,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论语》教案幼儿园

《论语》教案幼儿园

《论语》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论语》的概念和传统文化知识。

2.能够领会并理解《论语》中的道德教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能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论语》概念介绍。

2.《论语》中的一些代表性故事、寓言。

3.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关注对错善恶等价值观念。

4.培养幼儿的心智能力和认知能力。

三、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理解《论语》中的道德教导。

2.引导幼儿关注和发现身边的道德问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3.培养幼儿吸收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提高道德修养和品格。

四、教学方法1.呈现教学材料,以故事、动画等形式将《论语》中的故事进行生动形象地展开。

2.利用形象、游戏等方法引导幼儿进行道德知识的学习。

3.让幼儿自行分析、总结道德故事的道理和主题,并在交谈中激发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4.利用群体辩论等辩论方式进行集体讨论,引导幼儿识别、总结和分析道德教育的相关概念。

五、教学准备1.课本:教师自选适合幼儿的《论语》读本。

2.学具:幼儿智力开发玩具、诵读别样类书籍等。

3.教具:挂图、数字等。

六、教学流程第一步:渗透故事的目的•介绍《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品之一,不仅包含着中国的道德教育,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引导幼儿通过阅读《论语》的故事,了解故事中的道德教导,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第二步:学习故事•通过阅读许多孔子的语录,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孔子了解中国文化。

•分析故事中的道德教育,鼓励幼儿自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步:游戏时间•在游戏中模仿孔子和他的学生,并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关注他们的行为和举止,让幼儿感受到孔子的精神和他的教育方式。

第四步:小游戏•利用智力开发玩具,让幼儿感受到游戏中的数字与背景故事之间的联系,并在游戏中练习算数和数学技能。

第五步:课后辅导•鼓励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道德问题,从而培养起幼儿们的道德修养和品格。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精选教案(优秀8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精选教案(优秀8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精选教案(优秀8篇)论语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二、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三、教学重点1.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四、教学难点1.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五、教学过程(1)、导入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e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

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

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第45页)(2)、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3)、析读课文。

(12分钟左右)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

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4)理读课文。

(20分钟左右)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与(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与(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与(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与【第1篇】一、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2.了解《论语》一书和孔子及其思想。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

重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二、孔子及《论语》简介(1)《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涵盖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的《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誉为中国人的《圣经》。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三、课文内容提要及问题设计(一)内容提要本课所选内容主要涉及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关于读书做学问的,二是修身养性的,三是关于立志与自我人格完善的。

(二)问题设计1.为什么每一则前面都有“子曰”呢提示:子,指先生,因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所以《论语》中的“子曰”就是指孔子说的话。

2.《论语》篇名的由来提示:《论语》这本书形式上的一个特点:分章记述孔子的言行。

这种形式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语录体,若干章为一篇,其篇名大多是选取每一篇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的头两三个字来命名的,如《学而》、《为政》等,都是篇名。

《论语》一共20篇,篇名有些是孔子弟子的名字,有些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含义。

3. “三省吾身”真的是反省三次吗提示:古代人对“三”、“六”、“九”有一种数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多数,而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

《论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论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论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论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论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者2、掌握《论语》中的两则原文及其翻译。

3、学习《论语》中两则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4、理解《论语》中的描写方式和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论语》的背景和作者,深入理解两则故事。

难点:剖析《论语》中一些深入理解的词汇、掌握其含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学生最在意的事情,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逐渐转移到本课话题。

3、大致介绍一下《论语》和作者孔子的背景。

第二步:短文阅读1、分组阅读《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原文,然后互相讲述各组的读后感。

第三步:交流讨论1、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寻找两则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重点讲授关于“学”,“友谊”的思想。

2、解释《论语》中一些比较深奥的词汇,比如“内省”、“认知”等词汇的含义以及重要性。

第四步:思考拓展1、让学生思考:“学习”和“友谊”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是什么。

2、让学生和家长们协作完成一份短篇作文,写出有关自己深受启发的人或学习经历,或者自己的友情经历。

第五步:巩固提高1、继续引导学生探索《论语》中的哲学思想,进一步扩充知识面。

2、分组进行口头演讲,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述能力。

让学生通过演讲来梳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掌握好足够的知识点。

四、教学后续1、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向学生展示如何实践《论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2、带领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继续深入推进相关知识的探索。

3、通过反复讲授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记忆与消化能力本文针对初中生开展《论语》的教学,以学习与友谊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索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通过阅读原文、交流讨论、解释词汇、思考拓展和口头演讲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论语》中的思想,拓展知识面,提升表述能力和记忆消化能力。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论语十则》教案《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重点文言实词,正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理解各则名言警句,反思和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4、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反省自我,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感受“仁”和“恕”的真意,开阔胸襟,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十则语录的内涵。

难点:激发自我反省,感悟名言警句对自身修养的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付诸于实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孔子和《论语》了解多少?),再运用多媒体播放山东济宁“孔庙”的视录像与讲解和电影《孔子》中的经典片段,加深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

孔子被后世成为“至圣”,也就是说他是圣人中的圣人。

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去孔子以及他的学生们那里儿汲取一点智慧。

二、初步感知1、仔细听课文的朗读示范,注意字音和断句,完成下列填空题。

(1)论()语.(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三省()吾身.(5)传()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7)思而不学则殆().(8)诲()女()知之乎..(9)是知()也.(10)弘毅()..(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2、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老师听后指导,纠正断句,划分节奏,展现句子的层次关系.明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初中上册论语教案

初中上册论语教案

初中上册论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论语》六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儒家思想的精髓。

2.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学会欣赏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1. 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句子的翻译和朗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论语》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阅工具书。

2.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注音,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则讲解,解释文言实词的含义,如“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等。

2. 对课文句子进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3. 分析课文中的成语、格言、警句,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忠诚”、“诚信”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巩固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2.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注音,提高朗读水平。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则讲解,深入分析课文思想内容。

2. 通过对课文句子的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相关推荐《论语》十则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教案篇1教材分析: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2、合作探讨3、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教学重、难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情分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朗读磁带、幻灯片教学过程:《论语》教案篇2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教师明确有关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见贤思齐”章:见贤思齐、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须坚强并且有仁爱之心,并能坚持到底。

论语八则教案

论语八则教案

论语八则教案•相关推荐论语八则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八则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八则教案篇1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义3.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和实词4.引导学生阅读、背诵《论语》的有关章节5.对判断句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重点1.孔子的思想2.仁的意思的解读难点孔子言论中提出的加强人格修养方面的重要观点。

教学方法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过程一、经典回放: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七、活动广角:第4页八、成长阶梯: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学生们早对论语有所熟悉,所以学起来挺轻松的,说的又是与学生的学习、做人很紧密的事,所以,学生们学得很高涨。

论语八则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亦、殆、诲、厌、斋、辅”等6个字。

(2)了解“说”“识”等字的特定读音。

(3)了解孔丘和《论语》有关知识。

大学论语_公开课_教案

大学论语_公开课_教案

标题:大学论语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理解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名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2. 《论语》中的名句解析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探讨《论语》中的道德观念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经典。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探寻其中的智慧。

2. 新课内容:首先,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

让学生了解孔子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的思想观念。

接着,解读《论语》中的名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3.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探讨《论语》中的道德观念。

例如,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论语》名句,并解释其理由。

通过互动,培养学生对《论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论语》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论语》的智慧,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论语》中的名句,理解其意义。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论语》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论语》中名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论语》道德观念的认同和实践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论语》的价值,认识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论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论语,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选择论语中的重要篇章进行教学,以学习孔子思想为中心,重点讲解《学而篇》和《为政篇》。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孔子的介绍和思想简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引导学生谈论孔子的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展现一段相关的电影片段,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共鸣。

3.提出问题: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是什么?你认为孔子思想对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步骤二:理解与分析(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论语文本的阅读,了解文中的重点思想观点,同时分角色朗读。

2.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和解读文中语句的意思,并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表达孔子的思想主张。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与分析。

步骤三:拓展与引申(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辩论,讨论课文中的观点:是否应该尊敬长辈?为什么?学生们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论证。

2.教师组织学生发表辩论观点,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教师对辩论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拓展与引申,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伦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

步骤四:输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对论语的理解,用课本中的对话、故事等进行表达。

2.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以“我的理想与论语思想”为主题,通过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理想,并说明理想与论语思想的关联。

3.学生互评作文,对彼此的作文进行点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辨能力。

2.探究式学习法:通过问题导入和辩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语》教学设计15篇

《论语》教学设计15篇

《论语》教学设计15篇《论语》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论语》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论语》教学设计1 第⼀课时 教学⽬标 1、了解《论语》和孔⼦,掌握常⽤的⽂⾔词语 2、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3、感受古⼈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课⽂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教学过程 ⼀、导⼊激趣 由《论语》和孔⼦直接导⼊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诵读感知 1、学⽣范读,读毕师⽣评点,明确⽂⾔⽂的朗诵要求 2、教师范读 3、学⽣齐读 三、研读分析 1、“学⽽时习”章 (1)“学”指的是孔门弟⼦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只懂道理⾏吗? 不⾏,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论语〉⼗则》简案,初中⼀年级语⽂教案《《〈论语〉⼗则》简案》。

拖得太久也不⾏,还要经常、按时练习。

这⾥的“学”与“习”有什么区别? 好⽐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兴,同“悦”)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从远⽅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 孔⼦有门徒三千,来⾃全国各地,来的时间也不⼀样,有早的有晚的,孔⼦这句话是对门徒说的,有什么⽤意? (3)“君⼦”指的什么⼈?孔⼦认为,什么样的⼈才配称作君⼦? (4)这段话都⽤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也……吗” (5)这⼀则谈的是什么问题? 2、“吾⽇三省”章 (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是什么⼈? (2)曾⼦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下吗?(有不懂的地⽅可以提出来) (3)学⽣翻译,教师纠正问题 (4)讲述“曾⼦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致能照应哪句话?《论语》教学设计2 ⼀、教学⽬标 1、了解相关的⽂学常识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论语》十则教案教案一:《论语》中的“为政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中的“为政篇”的内容和主要思想;2. 掌握《论语》中的相关名句和典故;3.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为政才能。

二、教学重点:1. 《论语》中的“为政篇”的内容和主要思想;2. 相关名句和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利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 讲授法:通过讲解、解读名句和典故,阐述“为政才能”的重要性;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典故,并探究其含义和启示,例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

2. 讲授:教师简要介绍《论语》中的“为政篇”的背景和内容,并解读其中的名句和典故,例如:“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名句和典故对于“为政才能”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论语》中的“为政篇”的主要思想和对于自己的启示,然后由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讨论,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4. 情景模拟:根据《论语》中的名句和典故,设计情景模拟活动。

例如,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各种不同的政治情境,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为政才能”的重要性,并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为政才能”来解决问题。

五、巩固与拓展: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论语》中“为政篇”的读后感;2. 探究拓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史书和其他哲学著作,深化对“为政才能”的理解,并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名句和典故,引导学生探究“为政才能”的重要性。

通过分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论语》前十则,这些内容涵盖了《论语》的第一、二章,主要包括孔子的言行思想,以及其弟子对其教育理念的阐述。

详细内容如下:1.《论语·学而》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论语·为政》第二则:君子不器。

3.《论语·八佾》第三则: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4.《论语·里仁》第四则: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5.《论语·公冶长》第五则:巧言令色,鲜矣仁。

6.《论语·雍也》第六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论语·述而》第七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论语·泰伯》第八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论语·子罕》第九则: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10.《论语·颜渊》第十则:克己复礼为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领会孔子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

难点: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论语》原文、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论语》前十则。

2. 讲解:详细讲解每则《论语》的内容,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3. 例题讲解:针对每则《论语》,给出一个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论语》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前十则2. 内容:分别列出每则《论语》的核心观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

初中课文论语教案

初中课文论语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论语》教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论语》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等;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够阅读和理解《论语》中的语录;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学会朗读和背诵《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论语》的基本知识,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能够阅读和理解《论语》中的语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学会朗读和背诵《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掌握《论语》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论语》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论语》中的语录,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 课堂讲解:讲解《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朗读背诵: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应用: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将《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付诸实践。

第三课时:1. 总结收获:让学生谈谈学习《论语》的收获,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论语》的著作,进一步加深对《论语》的理解。

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论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论语》教案模板

初中《论语》教案模板

初中《论语》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相关背景知识,理解其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并能熟读至背诵。

3.能够根据大意对内容进行分类和理解,领会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够熟读至背诵。

2.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大意对内容进行分类和理解。

三、教学资源1.教学PPT2.《论语》读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对孔子的介绍,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文学常识了解:简要介绍孔子和《论语》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论语》的基本认识。

3.初读课文:教师范读,强调特别注意的字词,学生跟读、自读,扫除语言障碍。

4.释其大意: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共同完成大意疏通,补充和解决学生的疑难,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内容。

5.内容分类:学生合作探究,根据大意对内容进行分类,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整体上从学习和修养上把握内容。

6.朗读与背诵:组织多种形式朗读,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7.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论语》中的智慧和启示,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拓展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论语》的兴趣是否被激发,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背景知识是否有所了解。

2.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并能熟读至背诵。

3.学生是否能够根据大意对内容进行分类和理解,是否能够领会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六、课后作业1.熟读《论语》相关章节,直至能够背诵。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论语》中的智慧和启示,并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通过以上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实现对初中生《论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的覆盖。

论语讨论教案

论语讨论教案

论语讨论教案教案名称:论语讨论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论语》,学生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理念,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

本教案旨在通过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论语》中的哲学思想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论述。

3.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学习《论语》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15分钟):介绍《论语》的起源、目的以及作者孔子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论语》的重要性和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2. 学习《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论述(30分钟):选取《论语》中的几个典型章节,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探讨其中的意义和影响。

* 第一章:学而篇主题:学习的重要性和目标讨论重点: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如何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第四章:述而篇主题:言语和行为的关系讨论重点:为什么言行一致是重要的?言语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

* 第十四章:雍也篇主题: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原则讨论重点:孔子对于君子、小人和君主之间关系的看法。

3. 运用《论语》中的思想指导行为和生活(30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自己所学和理解,讨论如何将《论语》中的思想运用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中,形成一份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计划。

4. 总结归纳,展示成果(20分钟):每个小组从自己的计划中选取关键点,进行汇报和分享。

通过共同学习和交流,全面了解《论语》的思想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增强学习效果。

2. 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论语》的内容和思想。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师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对学生的发言、分组讨论和总结归纳等进行评价。

2. 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加深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五年级国学论语教案

五年级国学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的思想和哲学观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2.掌握《论语》中的重要篇章,能够对其中的名句进行理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论证。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如《学而篇》、《为政篇》等,学会分析其中的名句并进行思考。

2.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进一步理解《论语》中的思想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论语》的封面,向学生介绍《论语》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思想著作,它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和教学理念。

2.引导学生回顾并简述孔子的生平和贡献。

二、学习《论语》中的重要篇章(15分钟)1.学生分别阅读《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等篇章。

2.学生小组讨论每篇章的重点和思想观点,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讲解每个篇章的重点内容和核心名句,并与学生共同分析对应的思想和价值观。

三、分析名句(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经典名句,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让学生进行思考。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这些名句的含义和思想观点。

四、思辨讨论(30分钟)1.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孔子认为什么是一个好的领导者?”让学生作答,并提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论证。

3.学生代表发言,与全班进行辩论,展开思想碰撞。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引导学生思考《论语》对于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3.教师进行课堂点评,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论语》。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论语》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和思考。

2.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论语》,并选择其中一篇章进行深入研究,写一篇读书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 ‚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 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事政 治?‛ 孔子说:‚《尚书》说,‘孝呀, 只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就会作用于政 治。’这也就是参与政治啊,还要另搞什么 政治?‛
注:有,又也。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 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 ‚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怎样才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 樊迟替孔子赶车,孔子对他说:‚孟懿子问怎样 才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樊迟说:‚这是什 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按照礼制来事奉; 死了,按照礼制来安葬,按照礼制来祭祀。‛
注: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 孟僖子临死前,嘱其向孔子学礼。
樊迟,孔子学生,名须,字子迟,比孔子小46岁。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 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怎样才是孝?孔子说: ‚使父母只担心自己的疾病。‛
注:孟武伯,孟懿子之子。武系谥号。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 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
注:杨伯峻《论语译注》解作:君子是团结而 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 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孔子说:‚攻击不同于你的异端学说, 那反而是有危害的。‛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子路,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 正的‘知道’。‛
注:《礼记<祭义篇>》:‚孝子之有深爱者 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 容。‛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 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 愚。‛
孔子说:‚我与颜回讲一整天的话,他 从来不提任何不同的意见,好像非常愚笨。 回头来看看他的行为等等,却能使我受到启 发。看来,颜回一点儿也不愚笨啊!‛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 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首,用一句 话概括,那就是:不虚假。‛
注:郑浩《论语集注述要》:古义邪即徐也。 无虚徐,则心无他鹜。盖言诗三百篇,无论孝子、 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 毫无伪托虚徐之意。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 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且格。‛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 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而不奉迎谄媚,富裕而不骄矜傲慢,怎么 样?‛孔子说:‚可以。但不如虽然贫穷但仍快乐,虽然富裕 但却爱好礼节。‛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 石一样,先切割开料,再锉刻,雕削,然后磨光。’是不是这 个意思呢?‛孔子说:‚子贡呀,现在可以与你讨论《诗经》 了。告诉你过去的,你便能知道未来的了。‛ 李泽厚《论语今读》: 《诗经》在古代不只是抒情的诗篇,而且更是类比的推理、联 想的思维,用在公(如外交辞令)私(如上述对话)生活中。
注:弟子,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年纪幼小 的人;二是学生。这里指第一种意义。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 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 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 学矣。‛
子夏说:“重视德行替代重视容貌;事奉父母 能尽其力;事奉国君能够献出身体;结交朋友能 够信守承诺。这样的人虽然说没学过,我一定说 他已经学习过了。‛
子游问怎样才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 的孝,只是讲能够养活父母罢了。对于狗马, 人都能养活。如果不尊敬,那么,养活父母与 饲养狗马还有什么区别呢?‛
注: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 吴人,比孔子小45岁。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 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 为孝乎?‛
子夏问怎样才是孝?孔子说:‚不给父 母好脸色看;有事的时候,年轻人效劳服务; 有酒饭的时候,让年长的先吃。这难道就是 孝吗?‛
有子说:‚做人孝敬父母、尊爱兄长,却好冒 犯上级官长的,少有;不好冒犯上级官长,却好造 反作乱的,从来没有。君子在根本上下工夫,在根 本做好了,人道就产生了。孝敬父母、尊爱兄长, 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注:(1)有子,孔子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 岁,一说小33岁,后说更为可信。 (2)仁,通假字,谓人也。
注:子夏,孔子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 比孔子小44岁。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 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 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没有厚重的思想积淀, 就没有真正的权威,所学的东西也不稳固。 应该以忠诚信实为主。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 有了过失,不怕不改正。‛
注:程树德《论语集释》陆陇其《松阳讲义》: 学必深究而后能固,不重则浮;学必镇静而后能固, 不重则躁。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 可宗也。‛
有子说:‚讲信任符合义,才能履行承 诺。讲恭敬符合礼,才能免遭耻辱。所依靠 的不脱离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 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 不追求居处的安逸,做事敏快,说话慎重, 接近有德行的人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 喜欢学习的了。‛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地实践,不是 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交流,不是 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 不也是君子吗?‛
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 之本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 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有千辆兵车的国 家,慎重敬畏地处理政事,坚守信用, 节省开支,爱护人民,差使老百姓选 择农闲的时候。‛
注:道,动词,治理的意思。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 面敬爱兄长,谨慎,信实,博爱群众,亲近有仁 德的人。做了这些事还有剩余力量,就去学习文 献知识。‛
注:子张,孔子学生颛顺师,字子张,比孔子小48岁。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 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 诸直,则民不服。‛
鲁哀公问孔子:‚怎样才能使老百姓服 从?‛孔子回答说:‚举用正直的人,废弃邪 曲的人,老百姓便服从。举用邪曲的人,废弃 正直的人,老百姓便不服从。‛
注:哀公,鲁国君,姓姬名蒋,定公之子。在 位27年。‚哀‛是谥号。
曾子曰:‚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认真办理父母的 丧事,追怀、祭祀历代祖先,老 百姓的品德就会忠实厚重。‛ 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 尽其诚。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 与?‛ 子禽问子贡说:‚孔老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 与闻政治,是他自己要求的呢?还是国君们要他过问 的呢?‛子贡说:‚先生以他的温和、善良、恭敬、 俭朴、谦让而得到的,他的方式大概不同于别人的方 式吧。‛
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尹氏曰:如其道, 虽终身无改可也;如其非道,何待三年?然则三 年无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 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 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 行也。‛
有子说:‚礼的作用,以恰到好处为 贵。前代圣王的规矩,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不管大小事情都是这样。如果有行不通的 地方,就是为了恰当而恰当,不用礼来规 范节制,所以也就行不通了。‛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 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尊敬、忠诚而 相互勉励,如何办?‛孔子说:‚严肃地对待 他们,老百姓就会尊敬;孝敬父母、慈爱幼小, 老百姓就会忠诚;提拔好人而教育那些能力小 的人,老百姓就会相互勉励。‛
注:季康子,季孙肥,鲁哀公时正卿,是当时 政治上很有权力的一个人。‚康‛是谥号。
注: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有的说他是孔子的学生, 有的说不是孔子的学生。 《吕氏春秋》:孔子周流海内,再干世主, 所见八十余 君。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 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父亲健在,观察他的愿望和志向; 父亲去世了,观察他的行为和活动。三年不改变 父亲的途径方向,可以说是孝了。‛
孔子说:‚用政策来管理、领导,用刑 罚来整治、规范,民众只求免于受刑,却没 有廉耻之心。用德行来管理、领导,用礼制 来整治、规范,民众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 内心认同而归依。‛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下决心学习,三十 岁建立起自我,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认 同自己的命运,六十岁自然地容受各种批评, 七十岁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却不违反礼制规 矩。‛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是器具。‛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 而后从之。‛
子贡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先 履行所说的话,然后再说。‛
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范氏曰:子 贡之患,非文之艰而行之艰,故告之以此。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 不周。‛ 孔子说:‚君子普遍厚待人们,而 不偏袒阿私;小人偏袒阿私,而不普遍 厚待人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