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算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几瓶牛奶》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中小学数学第一册《有几瓶牛奶》。
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学法、教法、以及教学流程规范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构思。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中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第三节第一课时P79页和P80页相关练习。
《二》、教材剖析我对本课教学背景进行深入的剖析:“有几瓶牛奶”的情景活动。
“有几瓶牛奶”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初步进行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也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的基础前提,教材提供的主习题图是笑笑有两盒牛奶,一盒是9瓶,另一盒是5瓶的相关信息,主习题图中已经说明了数学问习题:一共有多少瓶牛奶?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根据生活情境的观察进行思考提出一个数学问习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习题的几种思考方法,例如通过摆小棒探索“9+5”进行加法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凑成十”时,可以拆5凑9,也可以拆9凑5,“凑成十”的方法,第三次活动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两道加法算式,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或你喜爱方式来进行加法的算式计算,使学生练习参与面广,有利于学好这局部的知识。
《三》、确定目的⑴知识目的:通过问习题解决,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简便性。
⑵能力目的:初步领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和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9加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仔细学习的好习惯。
⑶情感目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合作,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能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正确表达“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与思维过程。
第7章 减治法(《算法设计与分析(第3版)》C++版 王红梅 清华大学出版社)
比较对象,若 k 与中间元素相等,则查找成功;若 k 小于中间元素,则在中间元
算 法 设
计
素的左半区继续查找;若 k 大于中间记录,则在中间元素的右半区继续查找。不
与 分
析
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查找成功,或查找区间为空,查找失败。
( 第
版 )
k
清 华
大
学
[ r1 … … … rmid-1 ] rmid [ rmid+1 … … … rn ] (mid=(1+n)/2)
Page 4
3
7.1.2 一个简单的例子——俄式乘法
【问题】俄式乘法(russian multiplication)用来计算两个正整数 n 和 m 的乘积
,运算规则:如果 n 是偶数,计算 n/2×2m;如果 n 是奇数,计算(n-1)/2×2m+
m;当 n 等于 1 时,返回 m 的值。
算
法
俄式乘法的优点?
与 分 析
2. 测试查找区间[low,high]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则查找失败,返回 0;
( 第
3. 取中间点 mid = (low+high)/2; 比较 k 与 rmid,有以下三种情况:
版 )
3.1 若 k < rmid,则 high = mid - 1;查找在左半区进行,转步骤2;
清 华
3.2 若 k > rmid,则 low = mid + 1;查找在右半区进行,转步骤2;
Page 12
7.2.2 选择问题
【想法】假定轴值的最终位置是 s,则: (1)若 k=s,则 rs 就是第 k 小元素; (2)若 k<s,则第 k 小元素一定在序列 r1 ~ rs-1 中; (3)若 k>s,则第 k 小元素一定在序列 rs+1 ~ rn 中。
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数学7单元小数加减法教案
(3)、全班交流。
(4)、指导看书。小组讨论:这几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答案是一样的吗
(5)、现在请同学们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6)、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因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第一种种算法的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这同样遵循“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第二种算法,把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末尾的0可以省略。
学生自主提问,教师选择性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鼓励学生自己审题,先列算式,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思路及算式:
0.98-0.22=0.76(米)0.76-0.1=0.66(米)
0.98-(0.22+0.1)0.98-0.22-0.1
师: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算式,可是混合运算算式应该如何计算?现在咱们就来试一试,看谁能找到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题组卡片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克隆牛“键键和壮壮”今天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这位朋友的详细资料吗?
它就是克隆牛“蓓蓓”。“蓓蓓”是世界首例玻璃化超快速冷冻保存的体细胞克隆牛超数排卵胚胎移植犊牛。2003年10月8日它也是在莱阳农学院诞生的。下面请看蓓蓓的详细资料。(出示情景图)看了蓓蓓的资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计算。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教
材
解
一年级上7单元
1、自主练习5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算法。引导学生体会发现规律: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多1,和就多1.
2、自主练习第6题。
先让学生圈一圈,再在方框里填数。
3、自主练习第7题
可以让学生写出结果,再圈题。
4、自主练习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5、自主练习第9题
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由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训练,以及有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算式的训练。
3、探索9+7、7+9的算法。
师: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用这种方法又该怎样列式呢?(小组交流,说算法。)
4、小结与回顾:通过运动会报名,我们研究了9+6、6+9、9+7、7+9的算法。这也是课本第93页、第94页的内容。学们打开书,一边看书,一边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将书上的方框、括号填完整。
师:我们就通过情景图来了解一下运动会报名的情况。(出示情景图)
二、提出问题
师: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小组内先交流,在汇报)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提问)
三、解决问题
1.列式
师: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为什么这样列式?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列式:9+6=
2、探索9+6的算法。
教
学
重
难
点
1、进一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学习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
具
准
备
课件,小棒
教
学
方
法
自主探索、小组合作
教
学
设
计
一、看图讲故事并提出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第6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0正确列出对应的竖式。
教学对策:结合具体题型,讲解一些规律,如何正确列出竖式。
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9X00X30X49X33X4X5X6X7X0(1)学生口算。
(2)说说你是怎么计算得这么快的?指出:0乘以任何数都得0。
2、用竖式计算。
309X2408X5学生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再用竖式计算出得数。
二、新授1、出示:图画P83图列 4X120(1)计算出得数。
(2)学生说出方法:可以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请学生用竖式计算。
(3)列出算式,教师指导写出简便方法,讲清算法。
2、出示:试一试,学生完成在书本上。
3、集体讲解:指出700X9中9和7对齐。
4、你是怎么样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学生说说方法。
三、巩固1、出示想想做做1,学生做一做再讲一讲2、想想做做3,注意比较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两种不同的算法,但依据都是0乘一个数都得0。
(1)注意比较:什么时候可以用简便算法?什么时候不可以?(2)为什么乘数末尾有1个0,得数末尾有可能有2个0?(3)板书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出示:210X3120X2400X95X905X12403X2200X5112X325X41300X3(1)先让学生找一找哪些是可以简便算法的,哪些不可以?(2)一起口算得数。
(3)判断:A、乘数末尾有1个0,得数末尾也只有1个0?为什么?B、乘数末尾有1个0,就在得数末尾添一个0。
C、乘数末尾没有0,得数末尾就没有0。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
七加与减(二)单元目标:1、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4、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单元重点: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
单元难点: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时安排8课时法课前准备课件、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二、新授1、用小棒代表山羊,摆一摆,数一数。
(课件出示情境图)每出现1只羊,学生对应摆1根小棒。
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引导学生数一数,并交流数小棒的方法。
比10多1的数是多少?比10多2、比10多3的数是多少?2、捆一捆,认一认。
(1)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演示,学生用小棒一一对应地记录羊的只数。
学生数小棒的个数,也就是羊的只数。
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1捆。
经历吧10根小棒捆成1捆的过程。
1捆代表1个十,1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算式:10 + 1 =11(2)介绍计数器。
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吗?思考:这两个珠子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在个位上拨1个珠子代表一,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代表十。
3、做一做,说一说。
你能用小棒摆出19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你能把19拨在计数器上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
说一说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并写出算式。
用同样的方法,摆、拨、写17,20等数。
学生试着拨计数器。
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自己摆的情况进行交流。
10 + 9 =19小组讨论汇报。
帮助学生理解2个十就是20。
读一读尺上的数,顺着读,倒着读。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20这个数你是怎么拨的?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三、巩固练习1、读一读。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7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教案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4 红点1和绿点1.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
2、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减法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与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竖式计算中理解“借一顶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计数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引入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捉过小虾、摆过贝壳、参观过水族馆的鱼。
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参观标本室,想知道是什么标本吗?出示信息窗4情境图: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情景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学生口答,找出所有的数学信息。
师板书:鱼类标本42种,虾类标本26种,贝类标本80种,星类标本17种。
师追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预设学生提出问题:(1)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多少种?(2)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多少种?(3)鱼类标本比星类标本多多少种?(4)贝类标本比鱼类标本多多少种?……2、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这样两个问题,(课件出示)提炼板书:(1)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多少种?(2)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多少种?[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中信息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为探究学习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 明确用减法解决问题请同学们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读,“鱼类标本42种,虾类标本26种,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多少种?”(1)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同桌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教案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教案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本P91~105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
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内容:课本第91~93页。
“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准备:题单及课件。
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口算:50+70 300+600 800-400 30+40200+700 600+400 80+90 80-30说出怎么计算的。
二、学习情境创设1、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2、播放展示动画。
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设计意图】:由谈话引发去春游的愿望,抓住孩子的兴奋点,搭建生活平台,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6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6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1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在课的开场,我让学生进展两道计算练习:561+325= 37+25=通过学生的计算与交流,稳固了竖式计算中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方法,同时也复习了以前所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这样的复习既稳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在新课教学中,我还是利用前面的图书馆借书的情况统计表这个题材,根据各个年级的借书情况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列出进位加的算式后,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因为在笔算两位数加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个位上数相加满10要想十位进1的方法,因才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做题,在交流算法时,提出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十位上的8+4=12,该怎么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在教学试一试时,虽然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比拟高,但遵循的是一样的运算方法,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考虑计算,再同桌交流。
交流时,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十位上哪几个数相加,得多少,你是怎样处理的?每道题目加的顺序时怎样的?为什么从个位加起?通过这些提问,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根底上完成对加法技能的掌握,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展验算,进一步进步计算正确率。
然后及时引导学生比拟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稳固了用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同时强调“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在习题的练习时,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还有解决问题。
竖式计算中学生计算速度比拟慢,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展改正。
在练习的最后安排了填方框里的数,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来得及完成。
本节课通过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络,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自己探究计算方法,总结规律,解决问题,使学生较轻松的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新版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加与减(二)》教案
明德小学第七单元加与减(二)(1)掌握 20 以内数的大小和 11——20 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十加几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2)掌握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 的加法,即 20 以内进位加法,以及用 20 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即“20 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正确数出 11——20 之间的物体个数,掌握 20 以内数的大小,认识十位和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迅速写出 11—20 各数,熟练口算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能力目标:掌握 2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和运用 2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体验学有用数学的快乐。
学生情况分析单元教学重点单元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学困生突破方法(1)学生在认识了 1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在认识 11—20 各数并不难。
但是然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有难度,所以让学生建立“十位”“个位”的概念作为难点。
(2)学生已经有了 10 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掌握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应该不会很难,但应该引导学生从多种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学生已经有了 10 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掌握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应该不会很难,但应该引导学生从多种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学生在认识了 1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在认识 11—20 各数并不难。
但是然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有难度,所以让学生建立“十位”“个位”的概念作为难点。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使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引导学生自觉比较自己的算法,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1)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2)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有:
1. 三位数的认识和读写:理解数字的大小和位置,正确读写三位数。
2. 三位数的扩展:通过加上或减去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来得到新的三位数。
3. 用物体表示三位数:使用小球或者棋子来表示三位数,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4. 数字的拼凑与分拆:将三位数拆分为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或者将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拼凑成三位数。
5. 三位数的位置关系:根据三位数的大小来完成大小比较和排序。
6. 三位数的连线数:在给定的范围内找出满足条件的三位数,并进行连线。
7. 三位数相加和相减:通过计算两个三位数的和或差来实际解决问题。
8. 小数的认识和表示:了解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认识小数点的作用。
9. 小数的大小比较:根据小数的大小来进行比较和排序。
这些知识点主要涉及三位数的认识、拆分与拼凑、位置关系、连线数等基础内容,同
时也引入了小数的概念和应用。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退位减法》精品教案
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连减的意义,经历连减算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连减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屏展示台。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黑板上出示:12-3-5= 11-4-3=。
请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教师:这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2021的连减,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100以内的连减。
板书课题:连减。
[点评:直接复习2021的连减,有利于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 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为100以内的连减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教师:新学期开学了,小红来到文具店里准备买一些文具,为新学期做准备,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甲:1个书包30元,1个文具盒14元。
学生乙:小红有50元,要买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
学生丙:还剩多少元教师:谁能把这个问题完整地说一遍引导学生完整地回答:1个书包30元,1个文具盒14元,小红有50元, 要买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还剩多少元[点评:此题目的信息较多,教师有条理地引导学生把所有的信息找到,并通过引导同学完整地复述,逐步培养学生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共同探讨,解决问题1理解连减的意义,探索口算方法教师:要求还剩多少元,应该怎样列式请一名学生回答出算式为:50-30-14=。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答:用50元先减去买1个书包用去的30元,再减去买1 个文具盒用去的14元。
教师:你们同意吗谁会口算这道题请你自己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给4人小组的伙伴听听。
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多边形的外角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1.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其中n表示多边形的边数。
2. 多边形的外角和性质: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 多边形的内外角之间的关系: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对应一个外角,且内角和外角的度数之和为180°。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多边形的性质,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教案学科:数学第7单元单元主题:加与减(二)备课者:执教者:单元课教学设计表学时课教学设计表师:老师手中的数,在10和20之间,离10比较近。
提问:你们猜猜是多少?猜15行吗?能是18、19吗?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猎人也受到了启发,他又想到了一个新办法。
你看,他这样表示12只兔子。
课件出示图片,提问: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吗?1块大石头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这样的方式表示13吗?板书设计古人计数教学后记学时课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单元第七单元备课者课型学时课课题搭积木执教者及时间学习要点A.理解十几加减几的算理A1.结合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A2. 借助小棒、计数器理解十几加减几的算理 A3.借助数的组成表达算理B.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B1.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B2. 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C.2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C1. 算式与得数比较大小学习目标A.理解十几加减几的算理A1.结合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学时课教学设计表学时课教学设计表活动三:1.摆一摆,拨一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4+7,6+5。
2.先小组内交流算法,准备汇报。
活动四:1.先自主计算,并尝试续写算式。
2.小组交流,发现算式具有什么规律。
拨:(1: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拨7个,再拨3个,是一个十,把个位上的10个拨去,在十位上拨上1,再在个位上拨上3个,是13个;2: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拨6个,再拨4个,是一个十,把个位上的10个拨去,在十位上拨上1,再在个位上拨上3个,是13个。
)活动三:现在请同学们独立算出4+7,6+5,可以摆小棒,用计数器,还可以口算,再说一说。
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8加几,还能算7,6,5加几。
活动四:想一想、填一填出示情境图,同学们先计算,再观察算式,你发现算式有什么规律,你能够接着写下去吗?(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每增加(减少)1,和页随之增加(减少)1。
语音信号处理第7章 语音识别
7.2.3 关键组成 *计算量和存储量的削减
对于某些硬件和软件资源有限的语音识别系统来说,降低 识别处理的计算量和存储量非常重要。
当用HMM作为识别模型时,特征矢量的输出概率计算以 及输入语音和语音模型的匹配搜索将占用很大的时间和空 间。为了减少计算量和存储量,可以进行语音或者标准模 式的矢量量化和聚类运算分析,利用代表语音特征的中心 值进行匹配。
非线性匹配D3(T,R)
7.3.2 动态时间规整
1)直接匹配是假设测试模板和参考模板长度相等,即
im in
2)线性时间规整技术假设说话速度是按不同说话单元的发 音长度等比例分布的,即
N in im M
3)DTW是把时间规整和距离测度计算结合起来的一种非 线性规整技术,它寻找一个规整函数 im (in ) ,将测试矢 量的时间轴n非线性地映射到参考模板的时间轴m上,并使 N 该函数满足:
7.2.3 关键组成 *语音识别算法
主流算法包括:
1)基于参数模型的隐马尔可夫模型(HMM)——主要用 于大词汇量的语音识别系统,它需要较多的模型训练数据, 较长的训练时间及识别时间,而且还需要较大的内存空间 2)基于非参数模型的矢量量化(VQ)方法——所需的模 型训练数据,训练与识别时间,工作存储空间都很小,但 是对于大词汇量语音识别的识别性能不如HMM好。 3)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应用在小词汇量、 孤立字(词)识别系统 4)人工神经网络( ANN)、ANN/HMM法、VQ/HMM法 等。
(in 1) (in ) 1
7.3.2 动态时间规整
R
M
( N ) M
时间规整函数
im
2 1 1
(1) 1
T
5软件技术第7章:算法+程序语言+软件工程
–语言编译和解释系统 –网络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各种服务程序
应用软件
–业务软件
–科技计算软件 –个人计算机软件 –人工智能软件 …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软件开发过程?
有一个工程:建一座桥梁。我们会怎么做? 了解桥梁的要求、用途—设计—维护
开发大型软件: 定义—开发—维护
1.枚举法
枚举法是一种比较笨但却很有效的算法, 他针对问题所有的可能一一查看是不是符合 条件, 一种情况他都不想落下,有宁可错杀 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作风。
先依据题目的部分条件确定答案的大致范围, 在此范围内对所有可能的情况逐一验证,直到全 部情况验证完。
若某个情况使验证符合题目的条件,则为本 题的一个答案;若全部情况验证完后均不符合题 目的条件,则问题无解。
?软件质量得不到保证软件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安全犹关safetycritical的系统对软件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80年代欧洲亚丽安娜火箭的发射失败原因是软件错误美国阿托拉斯火箭的发射失败原因是软件故障我国某型号导弹由于软件问题致使打靶失败?进度难以控制项目延期比比皆是由于进度问题而取消的软件项目较常见只有一小部分的项目能够按期完成?维护非常困难软件维护的多样性软件维护的复杂性软件维护的副作用产生软件危机的根源?复杂性高逻辑产品逻辑复杂性远高于硬件复杂性软件的复杂性随规模呈指数级上升?规模大应用扩大代码量1000万行仍在不断膨胀影响软件生产率和质量的因素比较复杂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团队合作?缺乏有效系统原理原则方法和工具的指导和辅助softwareengineeringvs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2.控制结构
1)算法的控制结构,决定了各操作的执行次序。 用流程图可以形象地表示出算法的控制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算法一.知识结构二.要点精讲1.算法的概念(1)算法的定义:广义的算法是指完成某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那么我们可以说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菜谱是做菜的算法等等。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的算法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和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征:①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应当做到准确无误、“不重不漏”。
“不重”是指不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无用的步骤,“不漏”是指缺少哪一步都无法完成任务。
②逻辑性:算法从开始的“第一步”直到“最后一步”之间做到环环相扣。
分工明确,“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后一步”是“前一步”的继续。
③有穷性:算法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当到达终止步骤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结果,也就是说必须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不能无限制的持续进行。
(3)算法的描述: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程序语言。
2.程序框图(1)程序框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2)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3)程序框图的构成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实现不同算法功能的相对应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内必要的说明文字。
3.几种重要的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
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见示意图和实例: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
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如下面图示中虚线框内是一个条件结构,此结构中含有一个判断框,算法执行到此判断给定的条件P 是否成立,选择不同的执行框(A 框、B 框)。
无论P 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 框或B 框之一,不可能既执行A 框又执行B 框,也不可能A 框、B 框都不执行。
A 框或B 框中可以有一个是空的,即不执行任何操作。
见示意图(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要求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即从算法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重复执行某一处理过程。
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循环体。
循环结构有两种形式: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
①当型循环结构,如左下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 成立时,执行A 框,A 框执行完毕后,返回来再判断条件P 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返回来再执行A 框,如此反复执行A 框,直到某一次返回来判断条件P 不成立时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 框,离开循示意图环结构。
继续执行下面的框图。
②直到型循环结构,如右下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重复执行的A 框,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 是否成立,如果P 仍然不成立,则返回来继续执行A 框,再判断条件P 是否成立。
以次重复操作,直到某一次给定的判断条件P 时成立为止,此时不再返回来执行A 框,离开循环结构。
继续执行下面的框图。
见示意图4.输入语句输入语句的格式:INPUT “提示内容”; 变量例如:INPUT “x =”; x 功能:实现算法的输入变量信息(数值或字符)的功能。
要求:(1)输入语句要求输入的值是具体的常量;(2)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入的是什么信息,必须加双引号,提示内容 “原原本本”的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提示内容与变量之间要用分号隔开;(3)一个输入语句可以给多个变量赋值,中间用“,”分隔;输入语句还可以是““提示内容1”;变量1,“提示内容2”;变量2,“提示内容3”;变量3,……”的形式。
例如:INPUT “a =,b =,c=,”;a ,b ,c 。
5.输出语句输出语句的一般格式: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例如:PRINT “S=”;S功能:实现算法输出信息(表达式) 要求:(1)表达式是指算法和程序要求输出的信息;(2)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要输出的是什么信息,提示内容必须加双引号,提示内容要用分号和表达式分开。
(3)如同输入语句一样,输出语句可以一次完成输出多个表达式的功能,不同的表达式之间可用“,”分隔;输出语句还可以是“提示内容1”;表达式1,“提示内容2”;表达式2,“提示内容3”;表达式3,……”的形式;例如:PRINT “a ,b ,c:”;a ,b ,c 。
6.赋值语句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变量=表达式 赋值语句中的“=”称作赋值号作用:赋值语句的作用是将表达式所代表的值赋给变量; 要求:当型循环结构 直到型循环结构(1)赋值语句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右边表达式可以是一个常量、变量或含变量的运算式。
如:2=x 是错误的;(2)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不能对换。
赋值语句是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
如“A =B ”“B =A ”的含义运行结果是不同的,如x =5是对的,5=x 是错的,A +B =C 是错的,C=A +B 是对的。
(3)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的演算。
(如化简、因式分解、解方程等),如)1)(1(12+-=-=x x x y这是实现不了的。
在赋值号右边表达式中每一个变量的值必须事先赋给确定的值。
在一个赋值语句中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
不能出现两个或以上的“=”。
但对于同一个变量可以多次赋值。
7.条件语句(1)“IF —THEN —ELSE ”语句格式: IF 条件 THEN 语句1 ELSE语句2 END IF说明:在“IF —THEN —ELSE ”语句中,“条件”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1”表示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语句2”表示不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END IF 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
计算机在执行“IF —THEN —ELSE ”语句时,首先对IF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符合条件,则执行THEN 后面的“语句1”;若不符合条件,则执行ELSE 后面的“语句2”。
(2)“IF —THEN ”语句 格式: IF 条件 THEN语句 END IF说明:“条件”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表示满足条件时执行的操作内容,条件不满足时,直接结束判断过程;END IF 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
计算机在执行“IF —THEN ”语句时,首先对IF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符合条件就执行THEN 后边的语句,若不符合条件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它后面的语句。
8.循环语句(1)当型循环语句当型(WHILE 型)语句的一般格式为: WHILE 条件循环体 WEND说明:计算机执行此程序时,遇到WHILE 语句,先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执行WHILE和WEND之间的循环体,然后返回到WHILE语句再判断上述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再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执行,直到一次返回到WHILE语句判断上述条件不成立为止,这时不再执行循环体,而是跳到WEND语句后,执行WEND后面的语句。
因此当型循环又称“前测试型”循环,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先测试后执行”、“先判断后循环”。
(2)直到型循环语句直到型(UNTIL型)语句的一般格式为:DO循环体LOOP UNTIL 条件说明:计算机执行UNTIL语句时,先执行DO和LOOP UNTIL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判断“LOOP UNTIL”后面的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条件成立,返回DO语句处重新执行循环体。
这个过程反复执行,直到一次判断“LOOP UNTIL”后面的条件条件不成立为止,这时不再返回执行循环体,而是跳出循环体执行“LOOP UNTIL 条件”下面的语句。
因此直到型循环又称“后测试型”循环,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先执行后测试”、“先循环后判断”。
9.求最大公约数(1)短除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先用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两个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2)穷举法(也叫枚举法)穷举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解题步骤:从两个数中较小数开始由大到小列举,直到找到公约数立即中断列举,得到的公约数便是最大公约数。
(3)辗转相除法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其算法可以描述如下:①输入两个正整数m和n;②求余数r:计算m除以n,将所得余数存放到变量r中;③更新被除数和余数:m=n,n=r;④判断余数r是否为0。
若余数为0,则输出结果;否则转向第②步继续循环执行。
如此循环,直到得到结果为止。
(4)更相减损术我国早期也有解决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
在《九章算术》中记载了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步骤:Ⅰ.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
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
Ⅱ.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
继续这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10.秦九韶算法秦九韶算法的一般规则:秦九韶算法适用一般的多项式f(x)=a n x n +a n-1x n-1+….+a 1x+a 0的求值问题。
用秦九韶算法求一般多项式f(x)= a n x n +a n-1x n-1+….+a 1x+a 0当x=x 0时的函数值,可把n 次多项式的求值问题转化成求n 个一次多项式的值的问题,即求 v 0=a nv 1=a n x+a n -1 v 2=v 1x+a n -2 v 3=v 2x+a n -3 ……..v n =v n -1x+a 0观察秦九韶算法的数学模型,计算v k 时要用到v k -1的值,若令v 0=a n 。
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递推公式: v 0=a nv k =v k -1+a n -k (k=1,2,…n)这是一个在秦九韶算法中反复执行的步骤,可以用循环结构来实现。
11.进位制 (1)概念进位制是一种记数方式,用有限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
可使用数字符号的个数称为基数,基数为n ,即可称n 进位制,简称n 进制。
现在最常用的是十进制,通常使用10个阿拉伯数字0—9进行记数。
对于任何一个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进位制来表示。
比如:十进数57,可以用二进制表示为111001,也可以用八进制表示为71、用十六进制表示为39,它们所代表的数值都是一样的。
一般地,若k 是一个大于一的整数,那么以k 为基数的k 进制可以表示为:110()110...(0,0,...,,)n n k n n a a a a a k a a a k --<<≤<,而表示各种进位制数一般在数字右下脚加注来表示,如111001(2)表示二进制数,34(5)表示5进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