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对发达国家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的分析 框架和主要结论
oecd 2030年教育框架
oecd 2030年教育框架
截至目前,OECD尚未正式发布2030年的教育框架。
然而,OECD在教育领域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提倡创新的教育政策和实践。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OECD 2030年教育框架中的主题和原则:
1. 终身学习:鼓励个人在不同阶段和角色中的学习,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2. 社会合作:强调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等各方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 创新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解决未来的挑战和问题。
4. 数字素养:重视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安全使用,使学生具备在数字时代中成功工作和生活所需的能力。
5. 可持续发展:教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价值观和实践,培养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6. 全球意识与跨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促进跨国合作和理解。
7. 人本主义和综合评估: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推动综合评估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只是对OECD 2030年教育框架可能内容的猜测,最终的框架可能会涉及更多的主题和原则,也可能在未来逐步演变和调整。
oecd 2030年教育框架
oecd 2030年教育框架
OECD 2030年教育框架
OECD 2030年教育框架是为了应对全球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和
环境挑战而设立的。
该框架旨在为教育制定者和从业者提供准则和方向,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学生。
该框架强调了教育的终身学习价值,并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如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交技能。
此外,该框架强
调了教育的包容性原则,鼓励教育体系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
无论其社会背景和身份。
在OECD 2030年教育框架中,教育被视为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提供知
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以帮助他们成为积极、负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公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OECD 2030年教育框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
行动措施。
这些包括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制定灵活和创新的
课程、促进学生参与以及建立有效评估和反馈机制。
在这一框架的指导下,全球各国将加强合作与交流,并分享最佳
实践。
通过密切关注教育的发展,并采纳国际经验和教训,各国将能
够在2030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更好的教育结果。
总之,OECD 2030年教育框架为全球教育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蓝图,旨在应对未来的挑战,并确保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以实现
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第三章OECD教育指标之理论基础
30
第三章 OECD 教育指標之理論基礎
錄八與附錄九) 。第一類呈現的是有關教育脈絡(C)之各項資訊,第二至第四 類則企圖深入瞭解有關教育輸入與歷程(I&P)之情形,第五類與第六類則對 教育成果(P)進行探討。 歷年「教育概覽:OECD 教育指標」指標領域與 CIPP 評鑑理論之關係歸納 如表5。 表 5 OECD 教育指標與 CIPP 模式
第一節 CIPP 模式的引入
CIPP 評鑑理論,分別由背景、輸入、歷程與成果四大領域來尋求評鑑指標 (呂春嬌,2002) 。Borich(1990)亦表示,為了符合決策者需求,各種評鑑模 式陸續發展中,其中最被接受的是 CIPP 模式,此種模式包含了脈絡、輸入、過 程與成果(Fasano, 1994, P.61) 。Scheerens(1990, PP.61-68)也認為 CIPP 是現今 指標系統中最具影響力的評鑑模式,透過此種模式,人們可以清楚瞭解到指標 架構中的過程與脈絡箱(process and context boxes) 。OECD 教育指標系統採用的 系統架構如圖4,將指標領域分成脈絡、資源(輸入) 、歷程與結果(成果) 四大部分。
27
參與 OECD 教育指標概覽發展之研究
環境(脈絡)
資源(輸入)
歷程
影響(成果)
圖 4 OECD 教育指標系統架構 資料來源:“The func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dicators”(p.19), by D. Nutall, 1992, The OEC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dicator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pp. 13-23. Paris: OECD/CERI.
OECD教育指标如何引领教育政策发展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Sep.2020/No.5教育学研究OECD教育指标如何引领教育政策发展?黄忠敬[摘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教育指标不仅引领教育政策的发展,而且随着社会与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自我发展$在“政策,让生活更美好”理念指引下,OECD教育指标强调要对政策具有敏感性、引领性和发展性。
政策敏感性要求教育指标的选择要以"影响政策”为标准;政策引领性要求教育指标的选择要发挥“指南针”的功能;发展性是指教育指标要随着社会与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完善,具备可持续性$正是这“三性”特点,让OECD的教育指标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政策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这对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从“管理”向“治理”转型的中国教育来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关键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指标;教育政策;国际比较如果说二战后的几十年世界教育发展的重点是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国开始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
世界各国不仅关注教育公平的发展,更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关注本国教育自身的发展,更关注在国际评估中的位置,不仅关注本国教育的特色优势,更关注借鉴他国的教育经验。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OECD通过加强国际教育指标的研究,探索具有国际可比性的、高信度、高质量的国际教育指标,引领和影响着国际教育政策的走向。
OECD教育指标体系采用CIPP模式作为理论框架,将指标体系分成背景指标(C)、投入指标(I)、过程指标(P)和产出指标!P),研究与呈现教育系统的变化及发展趋势,通过比较各国教育系统发展状况信息来评价各国教育成果的优劣。
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教育发展的状况,OECD又不断调整教育指标,逐步形成了产出指标、投入指标、机会指标和过程指标四个完整的指标体系。
本文通过对OECD教育指标的研究,探索教育研究影响教育政策的方式与路径,分析教育指标如何引领教育政策的发展,以期对我国未来的教育政策和质量监测提供借鉴与启示。
OECD对发达国家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的分析 框架和主要结论
28 0 年第3 期 ( 28 总第 1 期)
.教师教 育
OC E D对发达国家 教师桂续 教育政策的舍 析:
框架和 轰 要结讼
曾晓东, 崔世泉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1 8 ) 07 5
〔 摘要〕 在教师继续教育由学历补偿转向专业发展后, 教师继续教育效果的工作变得复 提高 杂起来。直接将培训和教师晋升、 奖励等结合起来的作法往往效果不佳, 做到支持教育改 难以 革、 教育适应社会变革能力的目 本文根据 O C 提高 标。 E D对教师政策的系 列研究 报告, E D 对O C
策因素能够更加持久和稳定地影响教师的继续教 育选择, 也是发达国家力图将终身学习的理念从 呼吁转向实践的重要环节。
趋势 展方 发 向 和
食 社会因家
关系 析 分
政策
☆ 学 系 因 校统 农
青 学校因盆
食教 选 行 和 师 师 择 为 教
职 影响 素; 因 业的 女 . 些因盆 有 策t 其 政 义
的纠正是否可以形成公共政策。因此,E D在启 OC 动教师研究的方案中 认为, 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 政府越来越意识到教师职业的持续更新是提高教 师工作效率, 促成教育改革的关键。 C 对教师 嘟E D 继续教育公共政策的研究着力于回答下述问题:
教师继续教育的趋势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教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选择行为? 哪些因素可以通过政策加以纠正? 政
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发挥作用, 就不能仅仅通过继
①此图 根据O C 教师 方案中的 ED 研究 逻辑框架图 改编而成, 框架图只截取了O C 教师研究中的 ED 教师教育和教师发 题。 展问
一 4 2一
万方数据
N .0 8 心 2 C e N .1 佣 r o2 8 l a
oecd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
oecd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OECD鼓励各成员国提供高度灵活、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这包括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提供实用技能和知识,为就业做好准备。
2. 预测和应对职业发展需求:OECD提倡各成员国采取有效的方法来预测和应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
这包括通过评估市场需求、行业趋势等来确定培训项目,以确保职业教育与就业需求相匹配。
3. 职业教育的机会均等:OECD倡导各成员国通过采取包容性政策来确保所有人都能够获得职业教育。
这包括提供适合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培训渠道,减少社会经济不平等对职业教育机会的影响。
4. 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OECD鼓励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确保职业教育与当前和未来的工作要求相适应。
这包括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为企业提供培训资源和合作机会。
5. 职业教育评估和质量保障机制:OECD强调成员国应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估和质量保障机制,以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这包括建立能力标准、评估和认证机构,以及监测
和评估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效果。
总体而言,OECD的政策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并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需求的匹配,从而为个人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
oecd教育研究报告
OECD教育研究报告1. 简介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一间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合作的国际组织。
OECD致力于为会员国提供经济政策分析和建议。
教育研究报告是OECD教育部门的重要产物之一,它旨在为会员国提供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政策推荐和经验分享,以促进教育体系的改革和提高。
2. 报告结构OECD教育研究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2.1 摘要摘要是报告的开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述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摘要应当包括报告的背景、研究目的、方法和主要发现。
2.2 导言导言部分对报告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介绍,并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导言部分还可以指出该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2.3 教育发展趋势分析教育发展趋势分析是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部分通常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质量、学生表现和体系改革等方面的分析。
这些分析旨在观察和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教育发展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并为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2.4 政策推荐政策推荐部分是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教育发展趋势分析的结果,政策推荐部分提出一系列可供政府和教育决策者参考的政策建议。
这些政策建议旨在改进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成果,并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性。
2.5 案例分享报告的最后一部分通常包括一些成功案例的分享。
这些案例可以是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教育改革项目,或者是针对特定问题所采取的创新教育方法。
这些案例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决策者和从业者具有借鉴意义。
3. 实际应用示例:2019年OECD教育研究报告2019年OECD教育研究报告以。
oecd核心素养框架
OECD核心素养框架什么是OECD核心素养框架为什么需要OECD核心素养框架OECD核心素养框架的构成1. 思维品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协作•自主思维2. 学科知识与概念•社会科学–历史–地理–经济学•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算术–几何–统计3. 创造与创新•创造性思维•创新方法与策略•实践与应用4. 平衡与幸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关系•幸福感与满意度OECD核心素养框架的应用1. 教育领域(1) 教学设计•确定学习目标•设计多元化的任务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2) 教学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 课程和教材设计•结合OECD核心素养框架,设计课程和教材,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4) 教师培养与发展•培养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OECD核心素养框架2. 职业培训和发展•针对不同职业的需求,培养相关的核心素养•促进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3. 教育政策制定•结合OECD核心素养框架,制定教育政策,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4. 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具备多元素养的人才,提高国家整体素质水平•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论OECD核心素养框架提供了一个全面、详细和深入的教育目标和评估体系。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科知识与概念、创造与创新以及平衡与幸福,可以帮助他们成为具备全面素养和适应未来挑战的人才。
OECD核心素养框架不仅在教育领域有广泛应用,还对职业培训和发展、教育政策制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推广和应用OECD核心素养框架,可以促进国家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OECD推动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分析4页word
OECD推动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分析在OECD视野下,教育国际化有着独特的含义,OECD从独特的出发点,使用政策工具来制定教育领域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一、OECD与教育国际化概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将教育视为与经济、环境、农业和社会密不可分的重要议题,在教育政策研究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1.OECD视野下教育国际化的内涵:OECD未明确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但大力着眼于跨境教育,同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召开了多次“教育服务贸易国际论坛”,为教育服务贸易的推进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在研究与实践中,OECD从课程国际化着手来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2.OECD视野下教育国际化的现状:跨境教育已被视为一种经济发展杠杆和教育机构的竞争优势。
根据《教育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是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方式。
其中,境外消费在规模与水平上都远远超过其他三种形式,成为目前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核心途径;3.OECD视野下教育国际化的展望:OECD出版的《OECD展望:高等教育至2030》(全四卷)分别讨论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包括人口、全球化、技术和管理,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前瞻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OECD推动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历程1.20世纪初至90年代:(1)教育国际化:二战后,为促进各国经济领域的国际化合作,教育国际化被初次提及;20世纪90年代,OECD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教育国际化对世界经济领域的影响;(2)课程国际化:OECD 于1993年和1995年先后召开两次高等教育国际化学术讨论会,对课程国际化的含义进行了界定;(3)国际化质量评估:OECD下属的高等教育机构管理项目和学术合作协会于1997年联合公布了国际化质量评估程序,来评价高等教育国际化成果与绩效。
2.21世纪以来:2003年,OECD和挪威教育部共同举办第二次教育服务贸易国际论坛;2004年,OECD教育研究与改革中心出台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学分认证:跨国教育的挑战》,指出跨国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2005年,OECD与UNESCO一起制定《跨境高等教育质量指导》,成为跨境高等教育方面的主要指导原则;2008年,OECD下属的教育研究与改革中心开始推出《OECD展望:高等教育至2030》,预测和规划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
未来教育的四种图景OECD《未来学校教育图景》报告要点与思考
未来教育的四种图景OECD《未来学校教育图景》报告要点与思考1. 定义与特征《面向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教育四种图景》报告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20年发布,该报告基于战略预见方法,对未来20年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报告中提出了四种未来学校教育的图景,并从教育目标和功能、组织和结构、过程和实践等维度进行了描述。
教育普及化:接受正式教育的人数将继续增加,大多数OECD国家将努力普及从幼儿到高等教育的机会。
文凭多样化:正式文凭仍然是取得成功的主要通行证,但其影响力逐渐削弱,人们可以通过广泛的非正式学习取得替代文凭。
技术推动:对教育研发的投资增加,新兴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课程关注:许多OECD国家开设相同的课程,使用相同的评估工具,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
价值观与态度:在高度重视知识技能的同时,价值观和态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推动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发展,OECD国家共享的学习资源和数据为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提供了支持。
教育服务市场化:教育服务逐渐由市场提供,学校、教育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参与教育服务的提供。
教育质量与选择:教育外包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选择,但也对教育质量和公平提出了挑战。
政府角色转变:政府从直接提供教育服务转变为监管和协调教育市场的角色。
学校作为学习中心图景强调了学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主要特征包括:学习中心化: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中心,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
学习无处不在: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技术支持:技术的发展为无边界学习提供了支持,如在线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应用等。
终身学习:无边界学习鼓励人们终身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2. 实现路径与挑战实现未来教育的四种图景,首先要求教育系统进行深刻的适应性转变。
这包括从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转向更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及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更加多元化和灵活的学习环境。
oecd范本
OECD范本1. 什么是OECD?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一个由34个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
它的目标是通过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推动经济增长、就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OECD的成员国包括一些最发达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
2. OECD的历史OECD起源于1948年创立的欧洲复兴计划(Marshall Plan),该计划旨在帮助战后重建欧洲经济。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组织逐渐扩大了其范围和使命,并于1961年正式成立了OECD。
3. OECD的使命和目标OECD致力于通过政策分析、经验交流和政策建议来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
其主要目标包括:•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提供政策建议以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贫困等;•改善全球治理,以确保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就业机会和提高生活质量。
4. OECD的工作领域OECD在许多不同领域开展工作,以实现其使命和目标。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工作领域:4.1 经济政策分析OECD通过对成员国经济进行深入分析,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经济增长、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建议。
这些分析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宏观经济、劳动力市场、教育、创新等。
4.2 教育和技能发展OECD通过收集和分析教育数据,评估教育系统的效果,并提供政策建议来改进教育质量和学生表现。
此外,OECD还致力于促进技能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劳动市场需求。
4.3 创新和科技政策OECD研究并提供有关创新和科技政策的建议,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竞争力。
该组织关注创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研发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科技转移等。
4.4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OECD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并帮助成员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挑战。
该组织通过政策分析和经验交流,促进绿色增长、资源效率和环境保护。
4.5 发展合作OECD通过与非成员国的合作项目,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该组织提供政策建议、技术援助和培训,以帮助这些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分析及启示
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分析及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11 期中国教育先锋网2007-01-26 张国强——以《教育概览:OECD指标(2003) 》为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摘要:《教育概览:OECD指标》作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准确性。
《教育概览:OECD指标(2003) 》从背景、投入、过程、产出四个维度分析教育现象的CIPP 模式以及2003 年指标的变化趋势,对我国教育指标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OECD教; 育发展;指标体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OECD作) 为世界范围内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组织,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各国有着深刻影响,它所出版的《教育概览:OECD指标》也极具研究价值。
对其教育发展指标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为我国教育指标的科学制定提供借鉴和帮助。
、OECD教育发展指标的发展历程与回顾一) 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OECD在进行社会经济研究的同时也进行教育研究,并于1968 年成立了教育研究与改革中心(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简称CERI),所有的成员国均为该中心的参加者。
该中心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研究、政策改革与实践之间的更好融合,丰富关于国际教育发展趋向的知识,积极参与和促进教育研究者、实践工作者和政府官员间的跨国讨论。
OECD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就开始了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并提出了初步的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但由于政治上缺乏政策相关性,文化环境上人们缺乏对社会科学完整的认识等一些原因,当时的教育发展指标影响不大,这方面的研究也就暂时沉寂下来。
直到1987 年,在各方面环境更为成熟的条件下,OECD重新开始了教育发展指标的研究,其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教育概览:OECD指标》(Education at A Glance:OECDIndicators) 一书中,该书是OECD教育研究与改革中心从1991 年起推出的重要出版物。
oecd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
oecd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文旨在探讨OECD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影响。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能够支持他们在各个方面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成功。
OECD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框架是一个全球性的教育框架,旨在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共同的参考点,帮助他们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育质量。
该框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语言、数学、科学和技术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OECD制定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状况。
这些指标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还包括他们在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人际交往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OECD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的研究,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此外,这些框架和指标体系还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教育的目标和意义,从而更好地规划学习路径和发展方向。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OECD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的内容、作用和实施情况。
同时,我们将探讨这些框架和指标如何影响教育改革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接下来的章节将分别介绍OECD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
最后,我们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了OECD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
文章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概述,简要介绍了OECD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文章的组织结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的第2.1节,我们详细介绍了OECD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
oecd创新教学法“5c”框架对成教教师教学的启示——以中国古代文学
继续教育OECD创新教学法“5C#框架对成教教师教学的启示——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蒋远婷(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在成人教育中,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OECD于2018年发布的《教师作为学习环境的设计师:创新教学法的重要性》报告提出的“5C”框架,涉及组合、鉴别、背景、变革和内容五大要素。
鉴于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忽视情境的创设、缺少“学会学习”素养的培养、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等问题,教师可依据“5C”框架的核心要素,积极变革教学方式,实施创新教学法,使成人学习者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5C”框架;创新教学法;成教教师中图分类号:G7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87(2019)06-0018-04回碍戦回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奩在当前成人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本身的传授,缺乏对适合成人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8年发布了《教师作为学习环境的设计师:创新教学法的重要性》(Teachers as Designer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Pedagogies)o该报告从自然学习教学法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创造力、学习过程的协作与探究等因素,通过对混合式教学、计算思维学习等创新教学法的分析,为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性教学提供参考。
成教教师可以借鉴其有关内容,根据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尝试做一个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实施创新教学法,促进学习者的高效学习。
一、创新教学法“5C”框架的概述OECD(〈教师作为学习环境的设计师:创新教学法的重要性》报告提出教学法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围绕有意义内容的互动质量,其关键要素是"5C",即组合(combination)、鉴别(connoisseurship)&背景(context)、变革(change)和内容(content),这五个要素是从整体上去理解有效教学法的,从而形成分析创新教学法的整体框架与设计路径。
课程超载及其规避_两份OECD课程分析报告的经验与思考
课程超载及其规避_两份OECD课程分析报告的经验与思考课程超载及其规避:两份OECD课程分析报告的经验与思考近年来,全球各国都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课程改革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课程超载问题,这已经成为困扰许多教育系统的难题。
课程超载是指学生每天上课的时间超出他们合理承受范围的情况。
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行了两份课程分析报告,旨在分享来自全球各国的实践经验和有效的规避策略。
这两份报告分别是《课程管理:政策、实践与研究》和《课程管理实践案例研究》。
它们通过对全球各个国家的课程管理政策和实践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一些有关减轻课程负担的有益经验和思考。
首先,将课程与学生需求结合是减轻课程负担的关键。
这意味着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素质发展。
有些国家已经采取了灵活的课程设置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如开设选修课、弹性学习计划等。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科目来学习,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其次,减少学科内容的冗杂也是关键。
由于知识的不断扩展,课程内容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过于繁重的学科内容会使学生感到压力和疲劳,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精简课程内容的措施,删除了过时和重复的内容,使课程更加紧凑和实用。
此外,一些国家还鼓励跨学科教学,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起,使课程更具连贯性和扎实性。
第三,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也是解决课程超载问题的关键。
一些国家已经意识到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性,因此进行了一系列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计划,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安排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更轻松和愉快。
此外,一些国家还尝试使用现代技术来解决课程超载问题。
通过引入在线学习平台和互动教学工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兴趣进行学习,从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OECD继续教育投资的基本政策取向继续教育安驾365
OECD继续教育投资的基本政策取向继续教育安驾365在经济竞争全球化、人力资本开发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各国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对继续教育的投资明显加大,政府逐渐成为继续教育投资的主要财源,企业在员工岗位培训上的继续教育投资也不断膨胀。
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说,如何用较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是继续教育投资必须考虑的政策取向。
分析OECD(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继续教育投资的现状可以看出guo际继续教育投资具有如下基本政策取向。
一、投资―效益取向:继续教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与企业生产紧密相关的职业领域例如,法国的成人大众教育具有非官方性、自发性的特点,政府几乎不干预它的发展。
而对成人职业继续教育,法国政府和工商界却高度重视,并积极给予资金投入。
这种经费的投入建立在“1%事业”的制度上。
国家立法规定:凡10人以上企业每年必须拿出相当于其工资总额的1.1%的经费作为继续职业教育税,用于对企业人员进行职业继续教育。
其中0.20/o交地方用于职工教育,0.1%交专门机构用于求职者的培训,0.8%由该企业经理用于本单位职工培训。
韩国政府决定从1991年到2000年,每年按国民生产总值1.5%的比例逐年递增企业教育经费,加大对企业教育的投入,以确保企业教育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
西班牙xx年通过了新的《职业教育训练法》,瑞士xx年审议通过的《继续职业教育训练法》,都对职业继续培训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积极的财政支持。
继续教育投资-效益取向主要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和人力资本的理念,强调继续教育在人力资本开发上的工具性作用。
即通过继续教育获取的知识和观念将为国家、个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雇主对相关技能需求的“推力”和受雇主对寻求更好工作的“拉力”为继续教育投资―效益取向创设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研究也表明,与岗位相结合的“边学边做”式的培训能够有针对性地传授与工作相关的特殊知识、技术与观念,提高职工的合作精神和整体素质,并直接将这些特殊的人力资本结合到生产过程中,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教师继续教育政策分析
教师继续教育政策分析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师教育始终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教育工作的质量、推动学校、学科的发展,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因此,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学校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要任务。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规定,教师应当每年接受一定的继续教育培训,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
同时,在新时代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对教师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因此,教师在进行继续教育时需要深入学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政策和实践,逐步提升自己的资源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环保、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环保意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教育部已经推出了多项政策措施,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
具体措施包括启动环境教育网络课程、开展师德师风综合素质提升行动、推进绿色校园建设等。
教育部还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管理体系,搭建继续教育平台,开展继续教育课程和组织继续教育考核,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在进行继续教育时,应认真对待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积极参加相关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助力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评促“转”:OECD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顶层架构与实践举措
以评促“转”:OECD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顶层架构与实践举措以评促“转”:OECD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顶层架构与实践举措近年来,全球高等教育领域迅速发展,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在不断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学创新和实现教育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这一领域,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作为国际机构,提供了一套以评促“转”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顶层架构与实践举措,为各国高校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一、顶层架构根据OECD的顶层架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目标可以分为四个维度:改善学习和教学、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增强学生参与度和提高学习成果的评估与认证。
在这个框架下,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建立现代化的IT基础设施。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高校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硬件、网络和教育应用系统等方面的建设,以确保数字化教育和学习的顺利进行。
其次,培养教师的数字教育能力。
作为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高校应积极推动教师数字化教育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数字技术改善教学效果。
再次,推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数字化改革。
数字化技术为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高校应积极推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开发高质量的数字教材和在线课程,借助ICT(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最后,加强教学质量评估和认证体系的建设。
数字化转型需要评估和反馈机制的支持,高校应建立科学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估体系,确保评估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指导作用。
同时,高校还应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认证与就业市场需求相衔接。
二、实践举措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OECD提出了一系列的实践举措,旨在帮助高校更好地应对挑战并推动转型。
OECD继续教育投资的基本政策取向
OECD继续教育投资的基本政策取向
姚远峰
【期刊名称】《继续教育》
【年(卷),期】2006(20)1
【摘要】理性的反思会引发人们观念的革新,随着社会的发展,继续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姚远峰等几位同志从不同的角度对继续教育的投资政策取向、效益价值以及中介组织形态等问题加以探讨。
有着自己新的理解、新的思考与新的把握,具有一定昭示性,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姚远峰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54
【相关文献】
1.发达国家成人教育的投资现状和基本政策取向
2.发达国家成人教育的投资现状和基本政策取向
3.福利经济学与医疗卫生改革的基本政策取向
4.发达国家成人教育的投资现状和基本政策取向
5.限制皮江法金属镁生产发展将是国家基本政策取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教师继续教育从学历补偿向职业能力提 高的转型, 大多数培训机构和学者从培训内容、 目 标、 对象和组织形式上尝试改革。 但是,E D的 OC 研 究却从另外的角度, 通过对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 分析和扫描, 认为需要改变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确
作者简介: 曾晓东(97)山东泰安人, 1 一, 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崔世泉(97 ) 1 一, 7 河南南阳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28 0 年第3 期
( 第28 总 1期)
比较 教 育研 究 C m a te dc i e e o p i E uao v r v t nR i w
N .2 8 o, 3( ) X
G n rl o2 8 e e N .1 a
资有助于提高人的工作能力, 但是, 培训的效果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训者所处的制度环境。 包 人( 括教师) 在接受完培训后, 能否将其在培训中获得 的知识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不仅取决于他们 的意愿, 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适的制度环境。 随着各国大规模培训效果不佳的评价结论不 断出现在决策者面前, 对培训效果有关键影响的 制度环境的研究逐渐成为决策者关注的重点。2 0 世纪 0 年代以来, 对校长领导力的研究、 对变革 的研究、 C 的研究、 对I T 对学校一社会对话的研究
N 3. 0) o 2 8 ( Ce ea No2 8 nr l .1
比较 教 育 研 究 Cm a te dc i e e o p i E uao v w r v t nR i
28 0 年第3 期 ( 28 总第 1 期)
.教师教 育
OC E D对发达国家 教师桂续 教育政策的舍 析:
以及对教师聘用制度的研究都试图从制度和组织 层面解决教师发展的环境和制度基础问题产而随 着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深人,如何构建合理的制度
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公共政策继续 教育时, 哪些行为不符合公共利益, 在教师选择的 过程中, 受到了哪些因素的不良 激励, 对这些因素
玩翻j ) 」、 1 叹教师很关键》T‘ r几tr 和《 9 ( h Ie 阉 学 e a a ) s 校领导力》c 玩 e 。 s l ds ( o a r 这些报告的主要结论 h )
可归纳如下。 ( ) 一 制度激励应该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根本
激励
O C 不认为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是一个独立 ED 的政策, 它认为教师继续教育投资应该配以内在 一致的、 综合的、 持续的教师政策。如果想让教师
基础, 以利于教师人力资本的发挥, 成为教师政策 研究的基本方向。 从下图O C 关于教师政策研 ED 究的逻辑框架中, 就可以清楚地看出O C 对教 ED
师继续教育研究的目的, 最终还在于形成适宜的 政策。
策的内 容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实施? 研究方案中提出的问题清晰地展示了O C ED 以行为选择为研究切人点的 逻辑框架,以 及以政 策为最终归宿的 研究目 的。和根据社会变迁呼吁 教师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的道德感召方式相比, 政
框架和 轰 要结讼
曾晓东, 崔世泉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1 8 ) 07 5
〔 摘要〕 在教师继续教育由学历补偿转向专业发展后, 教师继续教育效果的工作变得复 提高 杂起来。直接将培训和教师晋升、 奖励等结合起来的作法往往效果不佳, 做到支持教育改 难以 革、 教育适应社会变革能力的目 本文根据 O C 提高 标。 E D对教师政策的系 列研究 报告, E D 对O C
* 政策成本 ☆ 政策的交易
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公共政策的研究框架图 ①
从上图可以 看出, C E O D的价值体系根植于经 济学和社会发展理论。 和多数人的看法不同, 经济 学不是仅仅对经费和财政感兴趣的学科,它实际 上是对个人、 企业、 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的选择行 为进行系统探索的学科。 在对人类理性行为做出 p 基本假定后, 经济学认为, 人选择某种行为一定是 受到了相应的激励。因此,E D对教师教育和教 OC 师发展政策的研究立足于对教师行为和职业影响 因素的研究, 借助于对行为和选择的分析, 才能有 针对性地讨论政策, 改变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受到 的不当激励, 使得教师继续教育选择与公共利益 的要求相一致, 最终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效率。 O C 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 ED 即公共政策形成 于人的行为受到不当激励的地方。 就教师来说, 关
☆ 政 具 政 发 策工 和 策开
食 政策实施
☆ 政策影响
二、 E O对发达国家教师继续教育政 OC 策研究的主要结论
2 2 O D正式启动了对教师政策的系 C 0 年,E 列研究, 共有2 个成员国参与其中。按照O C 4 ED
的研究方案, 各个成员国首先按照统一框架提交 了国家背景报告, 在此基础上,E D O C 按照专题对 国家报告进行了 解读和分析。E D O C 在三个报告中 分析了成员国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 它们是: 《 教 师教育和终身学习时代的教学职业》Ta r d ( c E- e h e uao ad e e h g a eia E OL f g c n t Ta i C r n rf io i t n h cn r n a e 企n
引言
对于我 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来说 ,
9 年是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 19 9 在这一年, 我国
政府先后出台了 ( 面向 2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 1 划》《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 中 和《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这些文件都指 。
出要“ 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 骨干教师为重 标、 点的继续教育, 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
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发挥作用, 就不能仅仅通过继
①此图 根据O C 教师 方案中的 ED 研究 逻辑框架图 改编而成, 框架图只截取了O C 教师研究中的 ED 教师教育和教师发 题。 展问
一 4 2一
万方数据
N .0 8 心 2 C e N .1 佣 r o2 8 l a
比较 教 育 研究 Cm a te dctnR i o p av E uao e e r i i vw
么,E D对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进行分析的理论框 OC
架是什么?它对 O C E D成员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制
高” 。正是从那时起, 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的性质开始了从学历补偿型向职业能力提高型
的转型。
度有效性的分析结论对我国又有怎样的 启示?
一、E 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研究的理 Oc D
论框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T 舒尔茨曾经指出, . W. 在 人力资本投资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之间存 在着很强的关联。 然而, 两者之间的制度内涵却远 未明确。“ 师通俗的话说就是, 培训等人力资本投
教师继续教育政策分析的框架和主要结论进行了 介绍。 〔 关键词] 教师继续教育; 政策分析;E D OC 中图分类号: 5 1 6 . C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37 72 80e 抖1 1 一6 (()3s 刁5 0 ) X X ( 保教师继续教育的 目 标与教师个人的需要相一 致, 产生激励相容的效果, 才能从制度上确保教师 继续教育的效率。E D以其公共政策分析能力闻 OC 名于世,它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立足于帮助 O C 成员国政府在公共政策层面上构建一个合 ED 理的制度环境, 激励教师有效地进行继续教育, 发 挥继续教育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作用。那
策因素能够更加持久和稳定地影响教师的继续教 育选择, 也是发达国家力图将终身学习的理念从 呼吁转向实践的重要环节。
趋势 展方 发 向 和
食 社会因家
关系 析 分
政策
☆ 学 系 因 校统 农
青 学校因盆
食教 选 行 和 师 师 择 为 教
职 影响 素; 因 业的 女 . 些因盆 有 策t 其 政 义
的纠正是否可以形成公共政策。因此,E D在启 OC 动教师研究的方案中 认为, 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 政府越来越意识到教师职业的持续更新是提高教 师工作效率, 促成教育改革的关键。 C 对教师 嘟E D 继续教育公共政策的研究着力于回答下述问题:
教师继续教育的趋势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教师 的选择行为? 哪些因素可以通过政策加以纠正? 政
28 0 年第 3 期 ( 28 总第 1 期)
续教育, 而是要着力于设计系统化的教师政策, 让 教师职业适应当 前社会对教育的高期望。 然而, 在如何设计教师政策问题上, 存在着两
习后的充实感等。 因此, q l 制度激励要探索更加符合 教育传统和教师职业特点的制度激励。 当然 ,制度设计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 OC E D也不可能提出完美的制度供各个成员国选 种不同的主张。 一种以工商界精英为代表, 认为教 师政策要以增加竞争性为政策导向, 依靠系统的 择。但是,E D却通过研究提出了制度设计的方 OC 评估体系, 改变教师文化, 更多地关注有证据的、 向, 并且指出了教师继续教育激励制度的 设计应 可以被证明的教学成果。竞争可以提高劳动生产 该朝着激励教师内在需求的方向努力。” 1 健样, 系 率水平, 但其前提是可以 获得劳动生产率的信息, 统地研究培训需求,维持培训中教育系统的政策 并且搜寻成本很小。 如果信息成本较高, 或者信息 目 标和个人需求之间的平衡, 将实践性知识的系 不可得, 那么竞争会扭曲 人的行为, 导致人们去选 统反思纳人培训课程, 都成为和外部激励制度相 择能够显示的行为, 而不去关注应该去做的事情。 匹配的制度。 从经济学意义来讲, 一种制度是否有效率, 主要看 崇 市 由 义 论 撬 教 改 拜 场的自 主 理 在 动 育 革的 它是否能够让人们在它的支配下, 提供将外部性 大门以后, 由于教育领域中的制度基础、 信息特征 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 用通俗的话说, 门 就是好的 和选择偏好具有与工商业不同的特征, 市场经济 制度应该使人们基于自 利的目的, 选择符合社会 的许多原则并不具备实施的前提和条件, 改革政 公共利益的行为。由于教师的工作绩效具有整体 策无法具体化。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理解非 性、 隐蔽性、 长期性等特征, 教师工作绩效信息混 典型的市场经济行为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尽管 乱而且不系统,通过竞争提高生产率水平的制度 这个角度的观察还刚刚开始, 但是以O C E D为代 前提不存在,教育界一直担心竞争导向的制度设 表的智囊组织已经在综合多学科的经验, 在公共 计会误导教师的行为。 美国、 英国一直在努力研究 政策设计中力图体现行为选择的多样性和政策设 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 希望不断改善教师教学信 计的多样化。 息的质量。 同 《 多样化供给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关键支持 二) 体系 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制度的延续性和共同产权 下管制制度的重要性。不管教师的继续教育是课 过去 3 年间, 教师教育中 0 一个突出的特点就 程培训还是提高社会理解的通识培训, 其外部性 是综合大学和多科技术学院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教 都非常高。如果将这种外部性激励直接转化为教 师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的责任。它们以硕士学位 师个人继续教育的激励, 就是在制度上规定教师 为核心, 组织教师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以 的晋升要和培训挂钩, 那么教师才有接受教育的 深化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拓展教师的教育概念。除 动力。 实际上, 大多数国家都有类似的规定。 如澳 围绕学位提供结构化的课程外, 近年来, 大学也开 大利亚的两个州, 本、 日 卢森堡、 芬兰、 瑞典等国家 始涉足提供按照实际需要裁减的短期课程。 都规定教师必须每学年有 15 一 天不等的继续教育 在有些国 如法国、 韩国 西 家, 德国、 和 班牙, 教 师继续教育主要由政府机构承担。而在另外一些 时间。 在荷兰, 教师继续教育的时间占 工作时间的 国家, 如丹麦、 芬兰、 匈牙利、 意大利、 荷兰、 挪威、 0 。 旦 直接行政管制的结果就是教师继续教 1% , 是, 城 育的效果不佳, 教师为了 完成继续教育时间而去 瑞典和瑞士, 正在从供给导向型转向需求导向型, 相应地, 也在降低教师专业发展市场的管制程度。 接受培训, 很难产生后续的效果, 也起不到借助教 师专业发展去推动和支持教育改革的目的。随着 学校按照 自己的需要筹集资金组织在职培训 , 支 心理学研究的深人, 行为研究成果丰富了 人的行 付培训者、 研究者和咨询人员的报酬, 大学同其他 有时和非支付机构、 私人咨询者及 为激励模式和范围, 由于激励可以是多样的, 因此 教师教育机构, 制度的设计也就不完全依据外部的激励,即对晋 培训公司竞争, 提供教师继续教育服务〔 气 升、 表扬、 奖励等激励的依赖, 也可立足于对内部 在多样化的教师继续教育供给者的名单中, 激励的唤起, 如学习本身可以提供的兴趣、 完成学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咨询者的个人和机构。虽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