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第二课时》导学案4

合集下载

《新闻两则》导学案2课时

《新闻两则》导学案2课时

81001:《新闻两则》导学案主备教师赵宏辉自学提纲一、三维三性目标1、从指导学生先了解两则新闻相关背景,了解解放战争概况,自查字典解决字词,阅读课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从品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品质。

3、从拓宽掌握新闻知识。

了解新闻结构、新闻特点及在本文中的具体应用,尝试写简单的新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从文中感受到人民军队的英勇善战,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见义勇为的爱心品质。

二、阅读指津【新闻知识】“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是迅速及时。

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三是高潮在前。

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四是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点。

相信你一定能从我们将要学的两篇文章中各找出几个例子来证实上面的说法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的作用:用来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

2、导语的作用:导语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3、电头的作用: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发电地点。

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4、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5、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6、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小提示:新闻结构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

抓住了导语实际上就抓住了新闻的基本事实。

【相关背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长江以北歼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

《新闻两则》导学案学生版

《新闻两则》导学案学生版

1、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荻.港( ) 锐不可当.( ) 泄气( ) 要塞.( ) 溃.( )退签.( )订督.( )战歼.( )灭绥靖..( ) 阌.( )乡聿.( ) 鄂.( ) 豫.(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括号内写出加点字字音。

锐不可当.():溃退:要塞.():业已:歼.()灭:3.背景链接A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结果三个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B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一则新闻发布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

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4.了解文体(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附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1《新闻两则》导学案带答案

1《新闻两则》导学案带答案

1、新闻两则教学课题《新闻两则》主备人许美霞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总课时数上课日期二次备课人白利梅二次备课时间2014.09.12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2.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教学难点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语言。

教学准备知识链接1.时代背景介绍: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3.新闻的相关知识(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4)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语言简明扼要。

(准确性)(5)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

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B、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1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

新闻两则导学案

新闻两则导学案

1.《新闻两则》导学案一、导入明确预习目标。

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达到如下目标:①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写作背景。

②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③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会。

④摘抄积累新闻的有关知识。

二、预习过程学习活动一:重点字词检测。

1,自读课文1至2遍,划出生字、生词,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在预习笔记本上。

学习活动二:整体把握,文体把握,结构把握。

2 了解写作背景:大声诵读课文,要求读得投入,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

3. 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教师可强调如下问题:①课文内容a、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b. 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河南基本解放。

c、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②课文结构(两部分)。

③文体知识:参考课后习题一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学习活动三:问题的探究4、品析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习题二5、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消息二则》第二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消息二则》第二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01 《消息二则》第二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品读文中生动、准确、精辟的语言。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重点难点】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2、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1、查字典,给下列字词注音荻.港( ) 锐不可当.( ) 泄.气( ) 要塞.( )溃.退( ) 签.订( ) 督.战( ) 歼.灭(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锐不可当:溃退:要塞:业已:歼灭:3、知识回顾①新闻,又叫________,它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②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③新闻的特点是观点________ 、内容________ 、报道________ 、语言________ 。

【初读感知】4.听一听,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5.读一读,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

【精读品味】6、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新闻两则》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闻两则》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闻两则》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重点 1、把握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赏析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活动查资料、说了解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知识链接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新闻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之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自主预习,问题导引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圈点勾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查工具书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基础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负隅( )顽抗撰( )写区域( ) 芜( )湖歼( )灭要塞( ) 溃( )退荻( )港(2)解释词语展示: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在文中圈点批注新闻的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3.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4.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可从顺序、详略等角度考虑)三、赏读课文,揣摩语言。

《新闻两则》导学案

《新闻两则》导学案

1 新闻两则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导:
给新闻添加标题
第一步:抓住关键词。

所谓关键词,指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词语,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中间小节的开头或结尾部分。

注意寻找并提取关键词,可以迅速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标题的草拟。

第二步:规范表达。

答案的表达形式通常为:“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类似缩句中的主干,时间、地点等要素如无必要一般不出现在答案中。

第三步:充分考虑限制条件。

概括要点或拟标题往往有一些限制条件,如字数限制,这就要求所拟标题一定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否则要被扣分。

如果有其他限制条件,也一定要遵守。

素材积累:
一纸吓退十万兵
1948年10月,党中央驻西柏坡。

傅作义探知情报以后,准备出动近10万大军和骑兵突袭中共首脑机关。

当时国共主要战场在东北和西北,而党中央周围卫戍部队仅一万多人,形势十分危急。

26日,毛泽东办完大事以后,自言自语道:“要给傅作义一点厉害看看。

”周围的人不明白:“我们身处险境,还要给别人厉害看?”只见毛泽东拿起笔,很快以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写了一篇评论:《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见毛泽东文选第5卷)。

评论中把傅作义侵犯石家庄的种种计划予以揭露,包括敌军各部队番号、将领以及作战计划予以公布,号召解放军和民兵在3天内做好歼灭敌人的准备云云。

这篇文章马上由新华电台广播,傅作义见我方对他们的计划什么都知道了,还做了准备,生怕遭到埋伏,只好偷偷将刚开出来的部队撤回北平。

这出由毛泽东唱的“空城计”就这样结束了。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四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导学案四

科目: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使用班级:1、2班制作人:赵军第1周4课时总第4课时制作日期:2016-08-23《新闻两则》导学案四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得分:【学习目标】1. 品读文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 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学习重点】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写作背景】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同时也是世界性现代通讯社。

新华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重要宣传舆论机构,从诞生起就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发挥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作用,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设有分社,有的地区还设有支社。

新华社是中文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葡萄牙文发稿。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品读课文《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找出感情色彩强烈的词句,并分析,自学8分钟后展示。

自学指导二:阅读《新闻两则》,找出体现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特点的语句,并分析,自学8分钟后展示。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榆林华栋中学初中部语文组倾情奉献当堂检测:总分:15分时间:10分钟得分:一、基础积累★1.品读文句,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3分)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分)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2分)④“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3分)二、能力提升(选做)★★2.比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与《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异同。

《新闻两则》(第二课时)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闻两则》(第二课时)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闻两则》导学 案设计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教学目标 03 教学内容 04 教学过程 05 作业布置
06 教后反思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教学目标
第二章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和特 点
了解新闻的写作技巧和方 法
掌握新闻的语言特点和表 达方式
了解新闻的传播方式和特 点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图 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 课主题
范文解析:选取一篇新闻范 文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了
解新闻的具体写作方法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或小组 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进一步巩固 所学知识。
第六章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教学内容
第三章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难点:新闻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能够运用新闻的四章
导入新课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新闻两则》的背 景和重要性
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 求
教学内容:介绍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和知识点
教学方法:说明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 如讲解、讨论、练习等
教学过程: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包括导入、新课讲解、课堂互动、练习 等环节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 结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讲授新课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新闻的 特点、写作技巧等,帮助学 生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

《新闻两则》(第二课时)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闻两则》(第二课时)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闻两则》(第二课时)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学习内容1、学习第一则新闻,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3、了解我军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课文研讨与交流课前自学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有哪些语句使三个层次连接成一个整体?2、对三路军的叙述,写得最详细的是,写得最简略的是。

3、探究本文语言特点。

全文只有五百余字,但全面、清楚的报导了人民解放军三路共百万大军渡江战役的伟大历史场面。

作者遣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炼,铿锵有力的?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第1、2两题,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等角度品析本文语言。

①②三、自测自评1、从括号内选出的词语填在文段中的横线上。

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2、下面的消息摘自《文汇报》,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通知明确: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3、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能概括内容且语言简明的标题。

(不超过12个字)据新华社西藏珠峰大本营5月8日电 2008年5月8日9时17分,人类首次将象征“和平、友谊、进步”的奥运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点燃。

罗布占堆从火种灯中点燃了取火棒后,用取火棒点燃了第一棒火炬手吉吉(女)手中的火炬。

《新闻两则》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闻两则》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闻两则》导学案及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âyùsuíjìnɡkuì jiān xiáâdànɡ dānɡ sài sāi sâsâ2、负隅顽抗:凭借险要地势,顽固抵抗。

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

悍然拒绝:果断的,毫不犹豫的的拒绝。

比喻没有商量的余地。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业已:业经;已经。

3、消息。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标题、导语、主体。

主体4、B5、D6、时间——从20日夜起24小时内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三路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全线告捷。

7、泄气厌战 8、突出我军所遇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

9、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B、D第二课时1、人物——中原我军地点——南阳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2、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其余部分为主体。

合作探究1、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

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守敌为什么弃城南逃。

2、作者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争战,目的是证明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蒋军走上节节败退,我军走上节节胜利的道路。

《新闻两则》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闻两则》第二课时导学案
标题:
导语:
பைடு நூலகம்主体:
2、在文中画出主体部分的的结构层次。
3、探究新闻的结构。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3)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4)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4、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
主备人:马红丽审核人: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
批注栏
课题:《新闻两则》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新闻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2、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军队之所以所向无敌的原因。
3、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预习案
1、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选文第一段电头部分都交代了什么?
2.选文第一段电头之后的文字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这句话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4.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5.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后,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了什么态度?
C、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①②两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
D、“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这句话中的“逃窜”能不能改成“逃跑”?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版《新闻两则》导学案4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版《新闻两则》导学案4

《新闻两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分析2、体会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增进学生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点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2、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和速度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预习•导学1.走近毛泽东(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走进新闻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①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②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③新闻的基本结构:从结构上说,一则新闻通常不可缺少的三部分是标题、导语和主体。

标题:就是消息的题目,通常是概括消息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导语:就是消息的第1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主体:就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

另,还有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背景:介绍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阅读时注意分清消息中标题、导语和主体这三部分。

4、读课文①给下列字注音鄂()豫()绥靖()阻遏()()泄气()溃退()歼灭()管辖()锐不可当()上当()要塞()瓶塞()阻塞()堵塞()②解词锐不可当——业已——绥靖——5、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二、学习•研讨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标出重音,注意语调。

2、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三、研读反思给主体部分划分层次,并说说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四、品味语言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②文章主要写了哪件事?
③、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请在文中标注出来。说说作者主要写哪次背影呢?
二、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你所了解的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文学研究会成员。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2、这则新闻,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回顾南阳的历史?
3、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4、请从写作目的、主旨、写法、语言风格等方面比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异同
课堂反馈
1、阅读下列对话,用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
2002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在两国总统的答记者问中,布什总统说:“武器已不再互相瞄准。”
2、作者善于在叙事运用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描写,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文章中有很多处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请同学们标出文中父亲所说的四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即什么话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五、达标测评
根据你对父爱的理解,仿写练习:
1、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
--------贾平凹《关于父子》
总结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习
目标
1、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学习
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学习
难点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新闻两则导学案2

新闻两则导学案2

《新闻两则》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课后练习题,说说新闻的语言特点。

•2、根据对课文的分析,找出第二篇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3、交流自己搜集的报纸新闻,与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它的要素和结构
学习重点难点:
•1、根据对课文的分析,找出第二篇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2、交流自己搜集的报纸新闻,与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它的要素和结构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知识
•1、默写字词
•2、新闻的知识。

•3、第一篇新闻的导语内容
自主学习:
•目标:划分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
•内容:朗读第二篇新闻。

•时间:6分钟。

•方法: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检测题:找出第二篇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合作探究:
目标:说说新闻的语言特点。

内容: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说说新闻的语言特点。

时间:8分钟
方法:先自学,有疑问的时候合作交流。

检测题:课后练习题二
拓展延伸:
交流自己搜集的报纸新闻,与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它的要素和结构。

课堂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是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简明准确,感情色彩鲜明。

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新闻两则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闻两则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闻两则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八年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新闻两则(第2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2、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3、培养阅读能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目标达成:1、通过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给下列加划线字注音。

锐不可当()歼灭()阻遏()溃退()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回肠荡气2、新闻的结构【创境激趣】三路大军横渡长江视频【自学导航】1、学生指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至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1000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事件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事件经过与结果:中路军30万人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35万人渡过三分之二,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35万人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2、新闻的结构的划分【合作探究】1、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2、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

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两则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导言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课前尝试
读读课文、积累词语、资料助读、了解课文、评改订正
读读课文
读通课文,本文的文体是。

查查写写
读一读,查一查,写一写(每词写两遍)。

阻遏()古宛县()星宿()绥靖()()
阌乡()潢川()鄂豫()濂()聿()
资料助读
1948年5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决定发起宛西战役。

以所部第2、第4纵队和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一部、桐柏军区部队主力及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等部组成主作战集团由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统一指挥,负责围歼南阳(简称宛)以西地区国民党守军;另以5个纵队组成保障集团,执行牵制与打援任务。

2日至10日,主作战集团以远程奔袭、突然围攻的动作,攻克设防坚固的镇平、内乡、邓县等县城及西峡口、荆紫关等地,歼敌一部。

随后对分散在各地的残敌采取军事清剿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办法,迫其迅速瓦解。

至14日共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9师1个团及5个保安团全部、13个保安团大部。

15日至17日,主作战集团乘胜向南扩展,又克湖北省光化县城、老河口镇等地,歼国民党军第104、第163旅各1个团。

第9纵队在当地军分区部队配合下,于17日在荥阳和密县以西歼暂编第26旅1个团、整编第47师第127旅大部。

第8纵队于14日攻克许昌县城歼独立第21旅。

此役共歼国民党军2.1万余人解放县城9座扩大了中原解放区。

想想写写
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评改订正
自己检查、评改、订正。

(或同桌互相检查、评改)
课内对话
读读理理、读读品品
理清内容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读读品品
品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句话用了生动的比喻,“森林”比喻,“生了根”比喻,“枝叶茂盛”比喻。

课后反审
完成作业、评改订正、完成作业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