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心电图诊断学
《心电图检查诊断学》课件
3 波形分析
心电图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通过分析这些波形可以判断心脏的节律和功能状 态。
心电图检查的步骤和流程
1
准备
为患者贴上心电图电极,确保患者的身体放松并遵循正确的仪器操作流程。
2
记录数据
启动心电图仪器进行数据记录,同时观察患者心电图信号的稳定性和质量。
3
分析和诊断
对记录的心电图数据进行波形分析和诊断,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存在的异常。
《心电图检查诊断学》 PPT课件
本PPT课件旨在介绍心电图检查的原理、步骤和诊断意义,探讨心电图检查的 错误和干扰因素,并展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心电图的定义和原理
1 电信号记录
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信号的变化来识别心脏功能异常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2 电极和导联
心电图由多个电极和导联组成,通过测量电极间的电压差异来绘制脉搏和心脏活动的图 形。
心电图的常见异常和诊断意义
心律失常
心电图可以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 等,以指导治疗和预测患者的风险。
心肌梗死
心电图上的Q波和ST段抬高可以提示心肌梗死, 是急诊评估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心肌缺血
心电图上的ST段变化和ST段抬高可以提示心肌缺 血,帮助早期发现冠心病。
心室肥大
心电图上的QRS波群增宽和深倒可以提示心室肥 大,有助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现代心电图仪器
未来心电图仪器
现代心电图仪器小巧便携,操作 简单,具备自动分析和报告功能, 提高了工作效率。
未来的心电图仪器将集成更多的 无线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 自动诊断和远程监测。
总结和展望
心电图检查是一项重要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心脏功能信息,为心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 疗提供支持,也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诊断学心电图学》课件
欢迎来到《诊断学心电图学》PPT课件。本课程将深入探讨心电图的定义、作 用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段精彩的旅程吧!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探索心电图的奥秘,理解心脏电信号的生成和传导过程。了解心电图的采集技术和电极贴附原则。
心电图仪器
了解现代心电图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 心电图采集设备。
导联选择
选择合适的导联组合以获得 行准确的心电图测量和计 算。
心电图的限制和局限性
了解心电图的局限性和常见误诊情况,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重要性。 • 心电图无法直接观察心肌异常的细微变化。 • 部分心脏病情况下心电图表现正常可能导致漏诊。 • 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对心电图进行解读和诊断。
1
心律失常
认识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包括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2
心肌梗死
学习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了解不同导联对诊断的贡献。
3
心脏肥大
探索心脏肥大在心电图中的特征,如左室肥厚和右室肥厚。
心电图常见异常与心脏疾病的关系
了解心电图常见异常和它们与心脏疾病的关联。
QT间期延长
探索QT间期延长在心脏电生理异常和遗传性 心脏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电解质紊乱
学习电解质紊乱如钾离子和钙离子异常对心 电图的影响。
药物影响
了解常见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如抗心律失 常药物和心脏毒性药物。
起搏器功能
掌握起搏器的心电图表现和不同类型起搏器 的工作模式。
心电图的临床操作技巧
分享心电图采集的实用技巧,以确保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准备患者
了解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 沟通,放松患者,并解决可 能的干扰因素。
《心电图诊断学上》课件
右心室肥大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源性心脏病等原因,右 心室肌肉增厚、扩大。
全心扩大
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整体 扩大,通常与严重的心脏 疾病有关。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
室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发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脏 跳动过快、不规则。
病例三:心脏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总结词
心脏肥大的心电图表现通常包括左心室 肥大、右心室肥大和双侧心室肥大。
VS
详细描述
心脏肥大是由于心脏肌肉代偿性增厚或扩 张引起的。在心电图上,左心室肥大的表 现为左胸导联电压增高,QRS波群时间延 长,ST段压低和T波倒置。右心室肥大则 表现为V₁导联R波增高,电轴右偏和右胸 导联ST段压低。双侧心室肥大则表现为 左右胸导联都有相应的心电图变化。这些 心电图表现有助于判断心脏肥大的类型和 程度。
05
总结与展望
心电图诊断学的现状与挑战
诊断标准不统一
目前心电图诊断学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导致临床实践中存在一 定的误诊和漏诊。
诊断技术落后
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心电图诊断技术相对落后, 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缺乏专业人才
心电图诊断学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操作和解读,而目前专业人才相 对缺乏,制约了该学科的发展。
心肌炎的心电图诊断
总结词
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可出现多种异常表现,但特异性不高。
详细描述
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可表现为ST段轻度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 ,有时出现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等。这些表现有助于提示 心肌炎的可能,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诊断。
心力衰竭的心电图诊断
总结词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可出现多种异常表现,有助于判断心衰的严重程度。
诊断学-心电图
中1/3 左、右房同时除极
前1/3 右房除极
后1/3 左房除极
左、右心房除极过程形成P波
正常P波
1. 2. 3. 4. 5. Ⅰ、Ⅱ、V4-V6 向上 aVR 向下 V1 P波可双向,但1>2 时限<0.12sec 振幅<0.25mV
V1
1 ( 1) (2) 2
P
PtfV1 : V1 导联 P 波终末 电势(V1导联负向P波)
(二)P-R间期
正常:0.12-0.20s 老年人略长,不超过 0.22s
P-R间期
(三)QRS波
形态: 肢体导联: Ⅰ 、 Ⅱ 、 aVF 主波向上, AVR 主 波向下 胸前导联:V1-V6导联 R 波渐增高, S 波渐变 浅
S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直立
V2 V5
V3 V6
右心室肥大及心肌劳损
(四)双心室肥大
可能因两侧心室的综合心电向量互相抵消而呈现大致正常的心电 图,以致难以显示心室肥大,或仅表现为一侧室肥大的图形而掩 盖另一侧心室肥大的存在
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
三、心肌缺血
三、心肌缺血
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电图改变
(四)心电轴的测量
3、临床意义 正常电轴:- 30°~ +90° 电轴右偏:+90°~ +180°常见于右室肥厚RBBB、LPFB、肺心病 电轴左偏:- 30°~ -90°常见左室肥厚、LBBB、LAFB 极度右偏:- 90°~ -180°
(四)心电轴的测量
正常心电轴与其偏移
(五)钟向转位
心脏沿其长轴(从心尖部向 心底部观察)发生顺钟向或 逆钟向转动 通过胸前导联过渡区波形 (R/S≈1的波形)出现的位 置判断 正常:V3、V4 导联R/S ≈1 顺钟向:V5、V6 导联出 现,见于右室肥厚 逆钟向:V1、V2 导联出 现,见于左室肥厚
心电图诊断学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扑动、心室纤颤、心室蠕动波、室性早搏
结性逸搏、室性早搏
干扰性房室脱节、短阵性结性心律
结性心律,偶发室早
冠状窦性心律
室性逸波,室性融合波,结性早搏,室内 传导阻滞
心室自搏、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
心房扑动
肺型P波,顺钟向转位
二尖瓣型P波,右室肥大
左室肥大
右室肥大
左右室肥大,心房肥大, Ⅰ度A.V.B
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 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心肌供血不足(T继发改变)
心肌供血不足(T例)
心肌供血不足(S-T压低, Ⅱ 贴反3)
前壁中隔部心肌梗死
后壁(膈面)心肌梗死
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心包炎
慢性心包炎
低血钾
高血钾
洋地黄作用曲线(A、B心房纤颤)
心房扑动
心房纤颤
心房纤颤
心房纤颤伴Ⅲ度A.V.B
窦房传导阻滞
Ⅰ度A.V.B
Ⅱ度A.V.B
Ⅱ度A.V.B(A:房速3:2,B:文氏 现象,C:房室传导阻滞3:1)
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Ⅲ度A.V.B(多源性心室自搏点)
右位心
W.P.W: A型
W.P.W: B型
W.P.W: 阵发性
心电图诊断学
中间型心电位:冠状窦结性心律
半横置型心电位:正常心电图
横置型心电位:电轴偏左
半垂悬型心电位:逆钟转位
垂悬型心电位:正常
游走节律点:Ⅲ、aVF室内游走,aVR 短阵结性心律
逆钟向转位
心电图诊断学要点
心电图诊断学一、心电图定义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3.电偶:由一对距离相近、电量相等的正负电荷构成,其中正电荷称电源,负电荷称电穴,其方向是由电穴指向电源二、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复极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偶,既有数量大小,又有方向,故电偶就是向量.箭矢所指方向代表向量的方向,箭头代表正电位,箭尾代表负电位,箭矢长短代表向量的大小.※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2、心电图的组成P波:最早出现,振幅较小,反映心房除极过程。
P-R段,实为P—Q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以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即房室传导时间。
QRS波群振幅最大,反映心室除极全过程。
ST段反映心室缓慢复极。
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
Q-T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3※、QRS波群的命名R波首先出现的正向波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R’波第二个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S’波第二个S波(R’波后的负向波)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大写:振幅(电压) ≥0。
5mv Q R S Q’ R' S’小写:振幅(电压)<0.5mv q r s q’ r’ s’※四、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电极板安置在人体表面任何两点,并分别用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相连,所构成的电路称心电图导联。
导联体系:肢体导联与胸导联。
(1)肢体导联:包括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
其电极主要按放于三个部位:右臂(R)、左臂(L)、左腿(F),(2)胸前导联:属单电极导联.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V3 V2与V4连接线的中点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V7 左腋后线V4水平处V8 左肩胛骨线V4水平处V9 左脊旁线V4水平处V3R-V5R 右胸部与V3—V5对称处第二讲: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值二、平均心电轴概念心电轴指的是平均QRS电轴,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 向量).目测法:通常根据肢体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来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口诀:Ⅰ与Ⅲ导联 QRS 主波均向上,电轴不偏;尖对尖,电轴向右偏,口对口,电轴向左走。
诊断学心电图 含房颤、房扑、房早、室上速、预激心电图特点[专业知识]
行业相关
5
1.1.心肌细胞的电激动过程:
-极化polarization/除极depolarization/复极repolarization
行业相关
6
2.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的心电波形
- 除极 +
+ 复极 -
行业相关
7
3.心室壁除极与复极特点与心电图的关系
正常心室除极: 心内膜心外膜
正常心室复极: 心外膜心内膜
行业相关
21
行业相关
22
一、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P 波:代表心房去极化 *P-R间期: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的时间 *QRS 波:代表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 *Q-T间期:心室开始兴奋到完全复极
至 RP 的时间 *T 波:心室复极化过程 *S-T 段:心室处于完全兴奋状态
行业相关
23
三、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lead system)
行业相关
24
导联与导联轴的概念
(一)导联:
–将正、负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任意 两点,原则上均可测出心电的电位变化,此两 点即构成一个导联。
(二)导联轴:
–导联的两点间假象连线为该导联的导联轴,方
向由负极指向正极。
行业相关
25
导联的联接方式
1、肢体导联(limb leads)
(1)标准导联(standard leads):Ⅰ、Ⅱ、Ⅲ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2、胸导联(chest leads)
V1~~V6
业相关
Ⅲ
27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
aVR
aVL
aVF
行业相关
28
心前区导联的连接方式
诊断学心电图
S-AN A-VN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1.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4. QRS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QRS interval):表示心室的除极化
QRS波群的命名
R波: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 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 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 R’ 波之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振幅小可称为q、r、s、r’、s’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8. U波(U wave):由心室复极化形成
何谓导联? 将探测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任 意两点,原则上约可测出心电的电位变化, 此两点即构成一个导联。 两点的连线代表导联轴,具有方向性,方 向由正极所在方决定。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六轴系统 (Einthoven)
问题: 此六轴导联是否在一个面上? 在哪一个面上?
上下左右—冠状面
单极胸前导联
Wilson发现“中心电端”,其电势为0。
负极端连接于中心电端
正极端与放置在胸壁特定部位(V1-V6)的电
极连接,便构成了胸前导联。
诊断学---心电图课件(1)
标准双极肢体导联电极连接方式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电极连接方式
连接方法
将电极板安放于三个肢体,分别 连接右臂(R)、左臂(L)、 左腿(F)。
如此连接构成所谓爱氏 (Einthorcn)三角(图5-1-8A、B)。
六轴系统
肢体导联正负极之间假想的连线称为导联 轴
为了说明六个肢体导联轴之间的方位关系, 将Ⅰ、Ⅱ、Ⅲ导联轴平行移动使之与avR、avL、 avF的导联轴一并通过坐标图的轴心“0”点, 构成所谓的“六轴系统”(图5-1-8c)。
六.心电向量环与心电图的关系
心电图其实就是三维空间的心电向量环,经 过第二次投影所产生的曲线图形 。
心电图波的形态主要取决于平面向量环投射 在各导联轴正负侧的出现顺序 , 而波幅的大 小主要取决于在各导联轴上投影的长度。
同一个心电向量环在不同导联上投影所成的 波形与大小是不同的。
QRS向量环在额面导联的投影
将三个肢体导联电极各串联5K电阻,并 与肢体连接,构成“无干电极”或“中心电端 (central tenmlnal)”(相当负极)。
如此连接可使电位接近“0”电位而较稳定, 故设定为导联的负极(图5-1-11)。
胸导联电极安放部位
临床心电图检查电极安放
● 红色电极------------------右臂 ● 黄色电极---------左臂 ● 蓝色电极--------------左腿 ● 黑色电极---------右腿(地线) ● 吸球电极---------胸前部位
临床应用
4、心电图在各级医院还被广泛应用于:重 症病人的心电监护、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 手术前的心脏常规检查、手术中的麻醉、手 术中的心脏监护、临床观察各种药物对心脏 产生的影响……等等。 5、心电图及心电监测,在医疗之外,还被 用于航天、登山、飞行员、运动员等特殊职 业的检测与监护过程。
XXXX心电图诊断学
P波
PR间期 QRS
形态
振幅
钝圆,Ⅰ、Ⅱ、aVF、V4- 肢导<0.25mv
V6向上,aVR向下
胸导<0.2mv
ⅠⅡ向上,aVR向下 V1 R/S <1
V1、V2不应出现Q波,可 呈QS波
RaVR<0.5mv,RⅠ<1.5mv RaVL<1.2mv,RⅢ<2.0mv RV1<1.0mv,RV5、V6<2.5mv 肢导振幅>0.5mv 胸导振幅>0.8mv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 心房率150~200bmp; • 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Ⅱ Ⅲ aVF直立; • 常出现Ⅱ度AVB,2:1; • P波之间等电位线存在; • 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仅加重传导阻
滞; • 发作时心率逐渐加快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 病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最长见为冠心病,
窦性心动过速
• 生理:吸烟、饮茶/咖啡、饮酒、体力活 动、情绪激动
• 病理: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肌 缺血、心衰、药物
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
临床意义: • 健康青年人、运动员、睡眠 • 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减、阻
塞性黄疸、下壁心梗,药物
窦性停搏
• 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 • 症状:晕眩、黑曚、阿-斯 • 临床意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颈动脉
示除极总时间内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正常:-30°至 +90° -30°至 -90° :电轴左偏 +90°至 +180°:电轴右偏
心电图的电轴
心电图的电轴
心电图的电轴
右偏
左偏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XXXX心电图诊断学
P波 PR间期 QRS
J点 ST段 T波 QT间期 U波
形态
振幅
钝圆,Ⅰ、Ⅱ、aVF、V4- 肢导<0.25mv
V6向上,aVR向下
胸导<0.2mv
ⅠⅡ向上,aVR向下 V1 R/S <1
V1、V2不应出现Q波,可 呈QS波
RaVR<0.5mv,RⅠ<1.5mv RaVL<1.2mv,RⅢ<2.0mv RV1<1.0mv,RV5、V6<2.5mv 肢导振幅>0.5mv 胸导振幅>0.8mv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 PR间期>0.20s(老年人>0.22s) • PR间期延长0.04s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 文氏阻滞 • 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期
逐渐缩短,直至P波后QRS脱漏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 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 • 部分P波后无QRS • 2个或2个以上QRS脱漏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损伤型
ECG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 临床意义 冠状T波的概念
• T波倒置的鉴别: 1.心肌缺血、坏死 2.脑血管意外 宽而深的倒置T波,常伴有显
著的QT间期延长
3.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ECG特点
• 损伤部位ST段抬高 • 对应导联ST 段压低 • 病理性 Q 波形成 • R 波振幅下降 • T 波倒置
窦过敏、AMI、脑血管意外、药物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 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 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 病因:淀粉样变性、甲减、感染、纤维 化与脂肪浸润、硬化、退行性变;周围 神经、心房肌病变、缺血;迷走N张力增 高,药物
• 临床表现:发作性晕眩、黑曚、乏力, 晕厥,心悸,心绞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导异常
• 传导阻滞 • 干扰性脱节 • 预激综合征
窦房传导阻滞
• 病因:迷走N张力增高、颈动脉窦过敏、下 壁AMI、心肌病、洋地黄中毒、高血钾
• 特点:Ⅰ度阻滞难以诊断,Ⅲ度与窦性停 搏鉴别 困难
• Ⅱ度
Ⅰ型(文氏):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 次长PP间期,长PP间期短于基本PP间期的两倍;
心肌病、心衰、二尖瓣脱垂、瓣膜病;代谢障 碍、药物中毒、QT间期延长。
• ECG:①3个或以上的室早;②QRS形态畸形;
③140~200bpm;④房室分离;⑤发作突然; ⑥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Torsade de pointes, TDP • 病因:长QT综合征、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LBBB
1. QRS≥0.12s; 2. V1、V2呈rS或宽而深QS,Ⅰ、V5、V6 R波增宽,
顶峰粗顿或有切迹; 3. Ⅰ、V5、V6 q波一般消失; 4. V5、V6R峰时间>0.06s 5. ST-T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 电轴左偏 • Ⅱ、Ⅲ、aVF呈rS型,SⅢ>SⅡ; • Ⅰ、aVL呈qR,RaVL>RⅠ • QRS轻度延长,但<0.12s
窦过敏、AMI、脑血管意外、药物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 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 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 病因:淀粉样变性、甲减、感染、纤维 化与脂肪浸润、硬化、退行性变;周围 神经、心房肌病变、缺血;迷走N张力增 高,药物
• 临床表现:发作性晕眩、黑曚、乏力, 晕厥,心悸,心绞痛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房颤动
• ECG:①P波消失,f波,350~600bpm;②心
室率极不规则;③QRS形态一般正常。
心房颤动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 病因:常见于缺血性心脏病。抗心律失常药
物、严重的缺氧、缺血、极快的心室率、电击 伤 • 致命性心律失常,立即抢救 • 频率:室扑200-250, 室颤200-500
• P 心房肌除极 • P-R 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
时间 • QRS 心室除极 • ST 心室缓慢复极 • T 心室快速复极 • QT 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
心电图导联体系
心电图的测量
心电图的测量
• 心率 • 振幅 • 各波段时间 P QRS PR QT • 平均QRS电轴 心室除极时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
P波 PR间期 QRS
J点 ST段 T波 QT间期 U波
形态
振幅
钝圆,Ⅰ、Ⅱ、aVF、V4- 肢导<0.25mv
V6向上,aVR向下
胸导<0.2mv
ⅠⅡ向上,aVR向下 V1 R/S <1
V1、V2不应出现Q波,可 呈QS波
RaVR<0.5mv,RⅠ<1.5mv RaVL<1.2mv,RⅢ<2.0mv RV1<1.0mv,RV5、V6<2.5mv 肢导振幅>0.5mv 胸导振幅>0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房内阻滞
• P波增宽≥0.12s • 出现双峰,切迹间距≥0.04s
房室传导阻滞
• 病因:正常人、运动员(Ⅰ型);AMI、冠脉
痉挛、心肌炎、心内膜炎、心肌病、急性风湿 热、主狭、心脏肿瘤、先心、高血压病、心脏 手术、电解质紊乱、Lyme病、Chagas病、粘液 性水肿。Lev病、Lenegre病
• 术语 1. 联律间期 2. 代偿前歇 3. 间位性期间收缩 4. 单源性期前收缩 5. 多源性期前收缩 6. 频发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
• 病因:正常人;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 手术,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
• ECG: ① 无P波,或相关P波 ② 提前发生宽大畸形的QRS波(>0.12s),ST-
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有:
1. 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 2. 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 3. 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 4. 慢-快综合症,房扑、房颤、房速; 5. 房颤心室率缓慢,或其发作前后有窦缓和(或)Ⅰ度
AVB;
6.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期前收缩
T ③ 完全性代偿间歇
房性期前收缩
• 病因:正常:60%;器质性心脏病 • ECG: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各异
代偿间歇一般不完全
房室交界区早搏
• 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可作前向和逆向传 导,逆行P波可出现在QRS之前、后、中
异位性心动过速
• 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折返激动引起 的快速异位心律
• 房性、交界性、室性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前间壁心肌梗死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下壁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分类和鉴别诊断
• 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 • 鉴别: 1.急性心包炎 2.变异性心绞痛 3.早期复极综合症 • 异常Q波不一定提示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心脏激动起源异常或(和)传导异常, 称为心律失常
• 起源异常:
1. 窦性心律失常 2. 异位心律
心肌梗死
1. 最早的变化是“缺血型”T波改变,通 常最早发生在心内膜下肌层;
2. 缺血时间进一步延长,出现“损伤型” 改变;
3. “坏死型”改变 异常Q波 QS
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 超急性期 数分钟后 • 急性期 数小时或数日 • 近期(亚急性期) 数周至数月 • 陈旧期(愈合期) 3-6月或更久
常范围
心室肥大
• 左心室肥大:面向左室的导联R波振幅增 加(Ⅰ、aVL、V5、V6),面向右室的 导联出现较深的S波(V1、V2)。
1. QRS波群电压增高 2. 电轴左偏 3. QRS时限延长到0.10-0.11s,但小于0.12s 4. 继发性ST-T改变
左心室肥大
心室肥大
• 右心室肥大:与左室肥大相反
窦性心动过速
• 生理:吸烟、饮茶/咖啡、饮酒、体力活 动、情绪激动
• 病理: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肌 缺血、心衰、药物
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
临床意义: • 健康青年人、运动员、睡眠 • 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减、阻
塞性黄疸、下壁心梗,药物
窦性停搏
• 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 • 症状:晕眩、黑曚、阿-斯 • 临床意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颈动脉
• 传导异常:
1. 生理传导障碍 2. 病理性传导阻滞 3. 传导途径异常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的特点 • P波规律出现,在I、II、aVF,V4-V6直
立,在aVR倒置 • P-R间期>0.12s • 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为60~100次/min
• 同一导联中P-P间期差值应小于0.16s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 心房率150~200bmp; • 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Ⅱ Ⅲ aVF直立; • 常出现Ⅱ度AVB,2:1; • P波之间等电位线存在; • 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仅加重传导阻
滞; • 发作时心率逐渐加快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 病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最长见为冠心病,
0.32-0.44s
方向与T波一致
心房肥大
• 右房肥大:
1.肺型P波 Ⅱ Ⅲ avF 2.V1 P波直立时,振幅≥0.15mV
• 左房肥大:
1. 二尖瓣型P波 ⅠⅡ avL 2. PR段缩短,P波时间与PR段时间之比>1.6 3. V1 P波先正后负,
PtfV1≥0.04mm.s
心房肥大
• 双心房肥大 1.P波增宽≥0.12s,振幅≥0.25mv; 2.V1导联P波高大双相,上下振幅均超过正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病因: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 机制:大部分为折返机制 • 最长见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 临床表现:突发突止,心悸、晕眩、晕
厥、心绞痛、心衰、休克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ECG: • ①心率160~250bpm,节律规则; • ②QRS波群形态与时限一般正常; • ③P波逆行性, Ⅱ Ⅲ aVF倒置,位于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 缺血型ECG:心内膜下缺血,复极时间更加延迟,
与心外膜复极向量抗衡的向量减少或消失,出现高大T 波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 缺血型ECG:心外膜下缺血,动作电位时程明显
延长,导致心肌复极顺序逆转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 损伤型ECG:ST向量从正常指向损伤心肌。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ST压低;心外膜下心肌损 伤,ST抬高。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 PR间期>0.20s(老年人>0.22s) • PR间期延长0.04s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 文氏阻滞 • 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期
逐渐缩短,直至P波后QRS脱漏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 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 • 部分P波后无QRS • 2个或2个以上QRS脱漏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示除极总时间内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正常:-30°至 +90° -30°至 -90° :电轴左偏 +90°至 +180°:电轴右偏
心电图的电轴
心电图的电轴
心电图的电轴
右偏
左偏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 1. V1 R/S≥1,V5 R/S ≤1或S波加深 • 2. Rv1+Sv5>1.05mV(重>1.2mV),RavR>0.5mV • 3. 电轴右偏 • 4.继发性ST-T改变 (右胸导联V1、V2)
右心室肥大
双心室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