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共3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1.1《元素周期表》(共37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1.1《元素周期表》(共37张PPT)

2KI+Br2 = I2+2KBr 静置后,液体分层, 氧化性: Br2 > I2
上层 无色 ,
下层 紫色 。
结论
氧化性:Cl2 > Br2 > I2 还原性:I - > Br - > Cl 小结: 氧化性:F2> Cl2> Br2>I2 还原性:F-> Cl- > Br- > I-
氧化性:F2> Cl2> Br2>I2。 Cl2可从溴、碘的盐 溶液中置换出相应的卤素单质,F2与氯、溴、 碘的盐溶液可以置换出相应的卤素单质吗?
H2+F2 = 2HF H2+Cl2 = 2HCl 暗处剧烈反应并爆炸;HF很稳定 光照或点燃反应;HCl较稳定
H2+Br2 = 2HBr
H2+I2
加热500℃ ,HBr不稳定
2HI 需不断加热,HI同时分解
■都能跟氢气反应,体现相似性 反应通式:H2 + X2 = 2HX (X= F、Cl、Br、I) ■单质氧化性减弱,体现递变性
① 除9、10、18纵行(列序)外,族序数=列序个位数。(记忆方法) ②18个纵行,只16个族;0族和第VIII族不属主族,也不属副族。
一、碱金属元素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Li Na K Rb Cs
1.相似性:
最外层上都只 有一个电子 2.递变性: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失电子能力↑ 化学性 质相似
3.请在下面的线框中用色笔画出周期表的轮廓。并标出族序数,写
出七个主族元素(可参考课本)和 0族元素的元素符号。
周期 ⅠA ⅡA ⅢB ⅣB ⅤB ⅥB VIIB
IB IIB ⅢA ⅣA ⅤA Ⅵ AⅦA 0 种类

高中化学鲁科版 必修2第一章 第2节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鲁科版 必修2第一章  第2节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
1、周期:
具有相同电子层数而 又按照原子序数递增 顺序由左往右排列的 一系列元素。
周期数 = 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结论: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族: 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
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 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
周期
短周期
长周期
具有电子层数相同的横行
七主分两边,七副站中间,
族: 零族排末尾, VIII族括纵三。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纵行
IA 主族 7个
零族 0
IIA
IIIA IVAVAVIAVIIA
副族 7个 第八族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 IB IIB
判断正误
1. (1)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列,共16个族( √) (2)短周期元素中可能有副族元素( × ) (3)原子序数之差为2的两种元素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 ) (4)元素周期表中Ⅷ族元素种类最多( × ) (5)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都为1( × ) (6) 元 素 周 期 表 中 镧 系 元 素 和 锕 系 元 素 都 占 据 同 一 格 , 它们互为同位素×( )
2.确定下列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1)已知硒(Se)元素具有抗癌抗衰老的作用,其原子结
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4 周
期 ⅥA 族。
(2)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产生放射性元素氡,其原子
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86 ,位于周 期表中的第 6 周期 0 族。
3.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
C. N/C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1)核素的定义: A P X(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3)原子的构成: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中化学归纳 必修二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归纳 必修二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归纳必修二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Ⅰ 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1)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横行(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列成纵行[注意]①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②历史上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示1968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排成的,他将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①周期的含义在元素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这样每个横行为一个周期。

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②周期的划分(2)族①族的含义在周期表中,把不同横行(即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叫做第VIII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为一族。

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它们被划分为16个族。

②族的划分(3)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Ⅱ 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2、实质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3、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具体可以用一个例题来说明及总结例题:下列结论错误的是①微粒半径: K+ > Al3+> S2- > CI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③离子的还原性: S2- > Cl- > Br- > I-④氧化性:Cl2>S>Se>Te⑤酸性: H2SO4 > H3PO4 > H2CO3 > HClO⑥非金属性:O>N>P>Si⑦金属性:Be<Mg<Ca<K.A.只有①B.①③C.②④⑤⑥⑦D.①③⑤解答:①K+、S2-、Cl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核数S2-< C1- < K+,则半径S2- > C1- > K+离子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层数最小,则半径最小则有S2- > Cl- > K+ > Al3+,故①错误;②非金属性: F> Cl> S> P > 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F > HC1> H2S > PH3 > SiH4 ,故②正确;③非金属性: Cl> Br > I> 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C1->Br->I->S2-,故③错误;④非金属性: Cl> S > Se > Te,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氧化性:Cl2 > S> Se > Te,故④正确;⑤非金属性: S> P >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2SO4 > H3PO4 > H2CO3 ,又H2CO3酸性大于HClO,则有酸性: H2SO4 > H3PO4 >H2CO3 > HCIO,故⑤正确;⑥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有O > N、P > Si,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N > P ,所以有非金属性:O> N> P > Si,故⑥正确;⑦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逐渐减弱则金属性Ca < K,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金属性Be<Mg<Ca,所以金属性:Be<Mg<Ca<K,故⑦正确.故选B.4、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预测元素的性质,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结合该元素所在族的其他元素的性质及先关递变规律,加以推测判断。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中子数量和质子数量的和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和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一列。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和族的归属,可以分为7个主族、7个副族、3个Ⅷ族和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可以总结为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于化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预测元素化学性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帮助。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如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这种周期性变化实质上是由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所导致的。

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如下所示,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1.电子排布2.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依次减小。

3.主要化合价为+1、+2、+3、+4、-4、+5、-3、+6、-2、+7、-1.4.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加。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的难易程度依次增加。

6.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Cl、Cl2O7、Na2O、MgO、Al2O3、SiO2、PH3、H2S、SO3、P2O5、H3PO4等。

7.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依次增加。

8.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l2O7、Na2O、MgO、Al2O3、SiO2、SO3、P2O5等,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NaOH、Mg(OH)2、Al(OH)3、H2SiO3、H2SO4、H3PO4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精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精选】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共2课时) 第1课时 乙醇 第2课时 乙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共2课时) 第1课时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第2课时 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word)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共2课时) 第1课时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第2课时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节 资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1课时)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word) 期中综合检测(word) 模块综合检测(word)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共3课时) 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第3课时 核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共3课时)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第三节 化学键(共2课时) 第1课时 离子键 第2课时 共价键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word)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课时)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课时)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共2课时)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word)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共2课时) 第1课时 甲烷 第2课时 烷 烃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共2课时) 第1课时 乙烯 第2课时 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

ⅠA
0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 精品系 列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 精品系 列PPT)
注 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 精品系 列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 精品系 列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 精品系 列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 精品系 列PPT)
总结:
短周期
周期
(7个) 长周期
第 1周期 第 2周期
第 3周期 第 4周期
第 5周期 第 6周期 第 7周期
—— 2 种 2
—— 8 种
10
—— 8 种
18
—— 18 种 36
—— 18 种 54
—— 32 种 86 —— 26 种 118
主族 共 7 个主族,包括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
横行叫周期,共有七周期; 三四分长短,第七不完全。 纵行称作族,共有十六族; 二、三分主副,先主后副族; VIII族最特殊,三行是一族; 二次分主副,副后是主族。 一、八依次现,一、零再一遍。 锕、镧各十五,均属IIIB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 精品系 列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 精品系 列PPT)
我们按照元素在1周-1期8号表元中素的原子顺结序构给示元意素图编号,得到原子 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画 出1-20号元素原子结构)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每一横行原子电子层数相同 2.每一纵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二、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横行) 1.定义: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 列元素,称为一个周期。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授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授课教学课件


共 7 个副族,只包括在长周期中
(16个) 副族 表示方法:在族序数后面标一“B”字
如ⅠB ⅡB ⅢB ……ⅦB
第3、4、5、6、7、11、12纵列
第VIII族 包括第8、9、10 纵列
0族
稀有气体元素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授 课课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授 课课件
元素周期表
名词解释 ①过渡元素: 副族,Ⅷ族 ②放射性元素: 84号之后 (也包括43、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问题三:元素周期表共有几个周期?其 中有几个周期元素种类较少?
七个
第一周期最少,只有2种元素 二、三周期也较少,各有8种元素
短周期:前三个周期 长周期:后四个周期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第一周期 短周期 第二周期
周期
(7个) 长周期
第三周期 第四周期
第五周期 第六周期 第七周期
7 副族:_______个 1 第Ⅷ族:_______个
0______族:1个
(稀有气体)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授 课课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授 课课件
随堂检测
2.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 是(B) A.提出了原子学说 B.发现了元素周
期律 C.提出了分子学说 D.制定了科学完
周期
主族
副族
第八族
零族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授 课课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授 课课件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共 7 个主族,包括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
主族 表示方法:在族序数后面标一“A”字

2020届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讲义: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讲义: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含答案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课标要求]1.了解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2.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1.对于主族元素(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8-|最低负价|(其中,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

2.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的元素(1)Al Ge Sb Po; B Si As Te At(2)在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3.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半导体材料过渡元素催化剂、合金材料周期表右上角制取农药的元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及性质递变规律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两侧的元素(如Al、Si等)既能表现金属性,又能表现非金属性。

2.元素化合价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科学预测:为新元素的发现和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

(2)指导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①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

②在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区域探索研制农药的材料。

③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特别提醒]元素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不能称为元素具有两性,两性指的是酸、碱两性,而不是指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在现有元素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分别是什么元素?提示:由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所以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即金属性最强的应该为钫元素,但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一般认为铯的金属性最强,氟的非金属性最强。

2.从第ⅢA族的硼到第ⅦA族的砹连成一条斜线,即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有何特点?这些元素可制取什么材料?提示: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这些元素可以制取半导体材料。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元素周期律(二)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元素周期律(二)
123456
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所以电负性:P<S、N<F,同主族自上而 下电负性减小,所以电负性:P<N,N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强,故电 负性:P<S<N<F,即②<①<③<④,故C错误; 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所以最高正化合价:①>②=③,故D错误。
123456
5.X、Y是同周期的两种非金属元素,不能说明X元素的非金属性比Y元 素强的事实是__C_E_F__(填字母)。 A.将X的单质通入HnY溶液中产生浑浊 B.加热至300 ℃,HnY发生分解而HmX不分解 C.第一电离能:X>Y D.电负性:X>Y E.单质的熔点:X>Y F.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HmX>HnY G.X与Y形成的化合物YmXn中X元素显负价
2.电负性、第一电离能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关系 增大
减小 特别提醒 第一电离能:ⅡA>ⅢA,ⅤA>ⅥA。
判断正误
(1)在同周期中,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 )
(2)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第
一电离能也逐渐增大( × ) (3)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 × ) (4)同一周期(第一周期除外)元素中,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 )
深度思考 1.按照电负性的递变规律推测: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和电负 性最小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哪个位置? 提示 根据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往右,电负性越大; 越往下,电负性越小,由此可知,电负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 方,最弱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下方。 2.(1) 根 据 化 合 物 SiC 、 CCl4 判 断 , Si 、 C 、 Cl 的 电 负 性 大 小 的 顺 序 是 _C_l_>__C_>__S_i_。 (2) 根 据 化 合 物 HCl 、 HClO 判 断 , H 、 Cl 、 O 的 电 负 性 大 小 顺 序 是 _O_>__C__l>__H__。

1.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课时3 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件【新教材】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1.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课时3 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件【新教材】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具有 酸性 氧化物的性质,能与
碱、碱性氧化物
反应
Si与C同主族,且 CO2 具 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具有 氧化性
Si元素为 +4 价
具有酸的性质,能与 碱 反应,但酸性 Si与C同主族,且非金属性
较弱,弱于 碳酸、磷酸 等
: Si<C
3.化学性质验证 (1)硅 a.硅的位置和存在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物理性质 用途
H2O。
典题精练 1.光导纤维是一种比头发丝还细的玻璃纤维丝,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下列 有关二氧化硅表述正确的是 ( A )
A.二氧化硅不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材料 B.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不与任何酸发生反应 C.二氧化硅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硅酸 D.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二氧化硅是两性氧化物
4.能证明碳酸比硅酸酸性强的实验事实是 ( D ) A.CO2是气体,SiO2是固体 B.高温下能发生反应:Na2CO3+SiO2 Na2SiO3+CO2↑ C.CO2溶于水,而SiO2却不溶于水 D.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有胶状沉淀生成 解析 酸性强弱与这种酸的酸酐所处的状态无关,所以A项不正确;B项 反应在高温下发生,利用了CO2的沸点低的性质,B项不正确;C项是它们的物 理性质,C项不正确;D项“强酸制弱酸”能够证明两者的酸性强弱,D项正确。
Na2CO3+H2SiO3↓,说明硅酸
(2)不能。“强酸制弱酸”一般用于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题中反应由
SiO2生成CO2是在高温下进行的,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4.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适量NaOH溶液溶解石英,则溶解过程中石英主要发生了什么反应? (2)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沉淀不再产生,此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反应? (3)微热,浓缩硅酸溶液,加热蒸干溶液,并使固体完全分解,中间发生了什么变 化?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2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构架,现在的许 多工作是完善它。在元素周期表中,从 112 号到 116 号元素的 名字都没有得到承认,第 113、115、117 号三个元素是空白。 曾经有学者声称发现了 118 号元素,但还没有得到国际组织的 认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研究方法的应用,人们很有 可能发现新的元素。 那么你知道在这些已经发现的元素中都隐藏了那些规律 吗?学完本课时内容,你将明了于心。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2
新情境· 激趣入题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2
在科学大道上, 有一块宝石, 它就是元素周期律。 拉瓦锡、 德贝莱纳、纽兰兹、迈耶尔等人从它身边走过,都把它拿起来 看看,然后又把它扔掉。而门捷列夫却吸收前人的经验,苦苦 思索仔细研究它,使之散发出本身的光彩,最后他拿着这块宝 石,登上了化学的高峰,统一了整个无机化学。 自从门捷列夫制订了元素周期表, 人们发现新元素的步伐 在逐渐加快。那么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元素,元素周期表有没有 尽头呢?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化学 ·必修2
2.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3~ 9 号 元素 原子半 径/nm 变化 趋势 0.152 0.89 0.82 0.77 0.75 0.74 0.71 Li Be B C N O F
0.152―→0.71
逐渐减小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2)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2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 □ ________的周期性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比较, 过程与方法
掌握“位、构、性”的关系。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 情感、态度 生科学创造品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 与价值观 能力。
自学导引
一、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元素周期表中以B、Al、Si、Ge、As、Sb、Te、Po、 At为分界线。 1.金属元素在分界线的________。 2.非金属元素在分界线的________。 3.稀有气体在________一列。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自学导引 规律技巧 典例导析
随堂演练 课时作业
三维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了解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 知识与技能 素的区分。 3.掌握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在周 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同周期还是同主族元素中,a/b的值越小,元 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就越 强;反之,a/b的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4)对角线规则:沿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方向 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这 一规律以第二、三周期元素间尤为明显,如铍与铝的化学 性质相似。
7.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且气态氢化物中含氢 百分率最高的元素是C。
8.所形成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F。 9.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Cl。 10.所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C。 11.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未成对电子(单电子)数三 者均相等的是H。 12.只有负价无正价的是F。
13.单质和其最高价氧化物都是原子晶体的是Si。 14.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的是N。 15.最轻的金属是锂[ρ(Li)=0.535g/cm3]。 16.同位素之一的原子核中只有质子而没有中子的元 素是H。 17.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具有两性的元素是Al。 18.其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的是Si。 19.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ω(O)=48.60%]。

元素周期律 课件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元素周期律  课件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键合电子: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
电负性越大的原子, 其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2.标准:
选定氟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得 出各元素的电负性。
3.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上大
右上大
右大
1、一般来说,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 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表明其吸引
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半径变小) 。
2020年全国卷ⅢT5 NH3BH3分子中,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Hδ+),与B原子相连的 H呈负电性(Hδ-),电负性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
N>H>B
总结
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
(1) 在第3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 Na ) ,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Ar );
渐小
渐大
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微粒半径大小的判断方法
1.一般情况下,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 2.微粒电子层数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3.微粒核电荷数相同,则核外电子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下列微粒大小:
(1)r(O) r(F) r(Na) r(Al)
(2)r(O2-) r(F-) r(Na+) r(Al3+)
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用符号 I1 表示
概念表述中的“气态” 、“基 态” 、“电中性” 、“失去一个 电子” 等都是保证“最低能量” 的条件。
M(g)===M+(g)+e- I1(第一电离能)
意义: 电离能可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 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表示在气态时该原子失去电子越 容易,即元素的金___属__性越强;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表明在气态时该原子失去电子越 难 ,即元素的_金___属____性越弱。

1.2.3《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1.2.3《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解析】构成催化剂的元素大多为过渡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间部分。

【典例2】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用虚线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事物的性质总在不断的发生明显的变化B.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都是两性金属元素C.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D.可在虚线的右上方寻找耐高温材料【答案】 C【解析】同族元素的性质是相似的,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递变的,A项错误;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但没有两性金属元素这一说法,B项错误;耐高温材料应该在过渡元素中寻找,D项错误。

【板书】活动三、元素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探究1】(1)推测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的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最高正化合价是什么?【交流】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ⅥA族,根据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是+6,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该元素用X代替),其酸性比硫酸弱。

【问题探究2】(2)如何比较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铝的碱性强弱?【交流】钙与铝既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同一主族,可借助镁来比较,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金属性:Ca>Mg>Al,故碱性:Ca(OH)2>Mg(OH)2>Al(OH)3。

【讨论】利用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进行推导的基本思维模型是什么?【交流板书】【问题探究】利用元素“位、构、性”关系解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交流1】(1)掌握四个关系式:①电子层数=周期数;②质子数=原子序数;③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④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主族序数(O、F除外);负价=主族序数-8 。

【交流2】(2)熟练周期表中一些特殊规律:①各周期元素种数;②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③同主族上下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交流3】(3)性质与位置互推是解题的关键: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Q结5论::随随着着原子子
序序数数的的递递增增,,元 元素化素合化价合呈价现怎周
期性变化。
么变化的?
Q①.6金:属每无负种价元,氧素和都氟有没有正正价价;和负价 吗 ②.正?价你渐发高,现负了价绝什对么值?降低;
③.一般,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H
He
1
4
Li
Be
B
C
N
O
F
Ne
7
9
11
12
14
16
19
20
Na
Mg
Al
Si
P
S
Cl
Ar
23
24
27
28
31
32
35.5 39.8
K
Ca
39
40
H
He
1
2
Li
Be
B
C
N
O
F
Ne
3
4
5
6
7
8
9
10
Na
Mg
Al
Si
P
S
Cl
Ar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K
Ca
19
20
原子化合价柱状图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元素周期律》
厦门六中 林伟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1节 原子结构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 内容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随着核电荷 数的增加, 卤素单质的 氧化性强弱 顺序为:
氧化性逐渐 减弱
书P9 静置后,液体 步骤1 分为两层。上
2NaBr+Cl2= 2NaCl+Br2 层无色,下层 分别呈橙红色、 2KI+Cl2= 2KCl+I2 紫红色
书P9 静置后,液 体分为两层。 2KI+Br2=2KBr 步骤2 F2 Cl2 Br2 I2 上层无色, +I2
氧元素和氟元素没有正化合价。
4、元素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金属元素性质 单质和水(或酸) 的反应情况 Na 跟冷水剧 烈反应 Mg 跟沸水反 应放H2; 跟酸剧烈 反应放H2 Al 跟酸较为 迅速反应 放H2
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水化物碱性
Mg(OH)2 NaOH强碱 中强碱
Al(OH)3 两性 氢氧化物
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
1.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横行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纵行 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有什么关系? 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1.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 2.主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A、砹化氢Hat很稳定
B、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C、砹是有色固体
D、AgAt不溶于水,NaAt易溶于水
D.卤素单质与氢气越难反应,生成物 越不稳定
随堂练习
2、氟、氯、溴、碘四种元素,它们 的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D) A.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
B.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C.Cl2可从KBr溶液中氧化出Br2
D.F2可从NaCl溶液中还原出Cl2
随堂练习
3、砹(At)是核电荷数最大的卤族元 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 的性质是( A )
?=180 Ta=182 W=186 Pt=197.44 Ir=198 Os=199 Hg=200
Au=197? Bi=210
Tl=204 Pb=207
扇形元素周期表
立 式 周 期 表
螺旋型周期表
[思考与交流](观察元素周期表 )
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 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结论: 金属性
Na>Mg>Al
4、元素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14Si 15P 16S 17Cl
氧化物的水化物 酸性强弱 单质与H2反应条件 气态氢化物及稳定性 结论
H4SiO4 H3PO4
弱酸 高温
H2SO4 HClO4
强酸 中强酸 最强酸 逐渐增强 加热 点燃或光照 加热
SiH4
PH3
H2S
HCl
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性小结
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增加,原 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
逐渐减弱,它们
逐渐减弱 得电子能力__________________,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 _____________ 逐渐增强 失电子能力___________,金属性__________。 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增加, 呈周期性变化。
1.核外电子排布 2.原子半径 3.主要化合价
4.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5 6 7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B Al Si
非金属区
Ge As
下层紫红色
卤族元素的性质与结构
相似性 递变性 最外 化学 电子 颜色 密度 熔、 元素 氢化 名称 沸点 性质 物稳 层电 性质 层数 子数 定性 单质具 氟F 非 有强氧 逐 逐 逐 逐 金 逐 氯Cl 化性, 渐 渐 渐 渐 属 渐 7 与大多 性 减 加 增 升 逐 溴Br 数金属、增 弱 深 大 高 渐 非金属、多 减 碘I 强碱反 弱 应
碱金属 颜色和 单质 状态 Li 银 白 Na 色 K , 柔 Rb 软 Cs 密度 熔点 沸点
逐 渐 增 大
逐 渐 降 低
逐 渐 降 低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结构
相似性 递变性 名称 最外 物理 化学 电子 元素 密度 熔点 沸点 层电 性质 性质 层数 性质 子数 锂Li 钠Na 钾K 铷Rb 铯Cs
核素
思考1:截止到1999年,人类共发现了113种元素, 是否可以说我们发现了113种原子呢? 思考名称 氕 氘 氚 原子符号 H H或D H或T
1 1 2 1 3 1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
Cl
Br
I
At
最外层7个电子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多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H2+F2=2HF 暗处反应爆炸;HF很稳定 H2+Cl2=2HCl 光照或点燃;HCl较稳定 H2+Br2=2HBr 加热500℃ ,HBr不稳定 H2+I2 2HI 需不断加热,HI同时分解
F2
Cl2 Br2
I2
剧烈程度: 逐渐减弱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逐渐减弱
【思考与练习】 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 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决定
周期序数 主族序数
上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分边界,请 在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元素 元素 核电 原子结构 最外层 电子 名称 符号 荷数 示意图 电子数 层数 3 1 2 +3 2 1 锂 Li 钠 碱 金 属 钾 铷 铯
1
软 白 轻 低 导
单质具 有强还 原性, 与大多 数非金 属、水 反应
逐 渐 增 多
逐 渐 增 大
逐 渐 降 低
逐 渐 降 低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 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碱金属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 B.都是强还原剂 C.都能在O2里燃烧生成过氧化物 D.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门 捷 列 夫 的 第 一 张 周 期 表 ( 年 手 稿 )
1869
门捷列夫 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的第一张周期表
H=1 Be=9.4 B=1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Al=27.4 Si=28 P=31 S=32 Cl=35.5 K=39 Ca=40 ?=45 ?Er=56 ?Yt=66 In=75
F
相似性
核电 递 荷数 变 电子 性 层数
Cl
Br
I
At
最外层7个电子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多
结构上的相同
决定
性质上的相似
(回忆氯气的性质)
(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
(1)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 (2)都能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HX) (3)都能与水反应 (4)都能与碱反应
F
相似性
核电 递 荷数 变 电子 性 层数
金属区
Sb
Te Po
非 零 金 属 性 族 逐 渐 增 元 强
At

金属性逐渐增强
研究方法
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期原 表子 的结 关构 系与 周
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律
周期表中位置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卤化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卤素核电荷数越大,氢化物越稳定 B.卤素核电荷数越大,氢化物越不稳定 C.卤化氢稳定性为HF>HCl>HBr>HI
碱金属和卤素之间性质的差异
碱金属 卤素
原子最外层 7 1 电子数 原子得失电 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 子能力 增强 减弱 元素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 非金属强弱 渐减弱 增强
单质的熔、沸 点
逐渐降低
逐渐升高
思考与交流
讨论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核外电子 层数的增加,它们得失电子能力、金 属性、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
随堂练习
C、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 的增大而降低 D、碱金属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
随堂练习
4、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 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对其性质的预 言中,错误的是( C ) A.在碱金属元素中它具有最强的金属性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 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 Fr2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 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纵行, 17 是第_____族,包括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Ⅶ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氟(F)、氯(Cl)、溴(Br)、碘(I)
氟原子
氯原子
溴原子
碘原子
根据卤素的原子结构,请你试着推测 一下氟、氯、溴、碘在化学性质上的 相似性和递变性。
随堂练习
2、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根本原因 是( B ) A. 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B. 钾原子的电子层比钠原子多一层
C. 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D. 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汽化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的核电 荷数逐渐增大 B、碱金属具有强还原性,它们的离子 具有强氧化性
原子半径的变化
逐渐减小 11~17 逐渐减小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 呈现 周期性 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