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阅读翻译及练习答案.doc
中学文言文阅读题带答案翻译

中学文言文阅读题带答案翻译中学文言文阅读题带答案翻译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上不从。
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
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
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
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
”挺之素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
林甫恨之益深。
挺之先娶妻,出之,更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坐赃罪下三司按鞫,挺之为之营解。
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
上谓宰相曰:“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
”九龄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
”上曰:“虽离乃复有私。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
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
自是谏争路绝矣。
牛仙客既为林甫所引,专给唯诺而已。
然二人皆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
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
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选自《资治通鉴》唐卷三十)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相林甫相:宰相B.与之款昵款:友好C.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因:通过D.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属:通“嘱”,请托5.选出划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A.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B.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C.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D.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初,皇上想任用李林甫为宰相,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认为宰相一职关系重大,李林甫不适合担任宰相,皇上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高中文言文阅读翻译题及标准译文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翻译测试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
擢进士第,调为修武尉,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
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张爽为第一。
爽,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爽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
安禄山因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爽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
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晋卿曰:“公门当下,况父母邦乎?”郡太守迎犒,使所属令行酒,酒至,必立饮白酹,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
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
车驾入蜀,搢绅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
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
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
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矢行遣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遣诏则宜听朝。
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
”帝不听。
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
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
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
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曰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新唐书•苗晋卿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B.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C.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D.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薨:古代只把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死去,称为薨。
文言文翻译练习100篇答案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原文: •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 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翻译: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 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 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 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伙伴们笑着应声问 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 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6、画家赵广不屈
• 原文: •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 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 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 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 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 • 原文: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 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 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 翻译: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 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 “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 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 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 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 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 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 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 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 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 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激动昂扬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 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完整版)简单文言文阅读习题18篇(附答案与译文)

简单文言文阅读1习题8篇(附答案与译文)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答案1.①它,代鸟。
②他,代烛邹。
③的,助词。
2.①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②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是看重鸟却轻视人士的君主,这是第三条罪。
3.①要仁政,不要暴政。
②理,要讲到点子上。
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翻译: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
'景公说:'可以。
'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
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
'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课外文言文小故事阅读60篇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
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
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
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曰:“起起,主君来。
”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
时至正十五年四月也。
无何,自请为前锋。
太祖曰:“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
”遇春固请。
太祖曰:“俟渡江,事我未晚也。
”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
诸将乘之,遂拔采石,进取太平。
授总管府先锋,进总管都督。
友谅薄龙湾,遇春以五翼军设伏,大破之,遂复太平,功最。
太祖追友谅于江州,命遇春留守,用法严,军民肃然无敢犯,进行省参知政事....。
从取安庆。
汉军出江游徼,遇春击之,皆反走,乘胜取江州。
还守龙湾,援长兴,俘杀吴兵五千余人。
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
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骄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
事觉,太祖欲宥荣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
”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
明年,太祖即吴王位,进.遇春平章政事。
太祖复视师武昌。
汉丞相张必先自岳来援。
遇春乘其未集,急击擒之。
城中由是气夺,陈理遂降,尽取荆、湖地。
从左相国达取庐州,下吉安。
围赣州,熊天瑞固守不下。
太祖使使谕遇春:“克城无多杀。
苟得地,无民何益?”于是遇春浚壕立栅以困之。
顿兵六月,天瑞力尽乃降,遇春果不杀。
太祖大喜,赐书褒勉。
会元将也速攻通州,诏遇春还备。
进攻大兴州,遂拔开平。
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
太祖闻之,大震悼。
赐葬钟山原,追封开平王,谥忠武。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
(选自《明史•常遇春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B.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C.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D.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这里指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
(完整)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
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
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三。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
春往而冬反( )2。
迷惑失道() 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文言文翻译【含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翻译【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芋老人传周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
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
”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
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剌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
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
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2)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和尚敬茶【原文】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鸽异》)【参考译文】灵隐寺的某个和尚,凭借烹煮茶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
这样以后他储蓄的茶有几种,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会全部拿出来。
一天,有高官到来,那个和尚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和尚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攒,高官默不作声的样子。
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
高官已经喝完了,并没有称攒。
和尚着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问道:“茶怎么样?”高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热。
”【阅读训练】1.解释:(1)以:凭借,因为;(2)及:以及;(3)进:进献;(4)待:等待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然所蓄茶有数等蓄:含蓄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恭:通“躬”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惑:迷惑不解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答案:C (A储蓄;B恭敬;D水的温度高,与“冷”相对。
)3.翻译:(1)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僧人)不会全部拿出来。
(2)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僧人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3.概括文中僧人的性格: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奉承拍马。
4.文末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应是()A.愉快、满意 B.厌恶、不满C.失望、沮丧 D.仇恨、恼怒答:C31.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欲:想要。
(3)暮:晚。
(4)何:为什么。
炳烛:点燃蜡烛照明。
炳,<动词>点燃。
乎:呢。
(5)安有:哪有。
为人臣:做臣子的。
戏:戏弄。
(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
安敢:怎敢。
(7)好:喜欢,喜好。
(8)阳:阳光。
(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
(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2)善哉:好啊。
(13) 师旷:名旷,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
【参考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担任臣子的捉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少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
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阅读训练】1.解释(1)暮:晚,为时已晚(2)何:为什么(3)少:年轻时(4)阳:阳光2.翻译(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主呢?(2)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3.上文中晋平公和师旷谈论的主题是什么?文中“何不炳烛”所蕴含的比喻义是什么?学习的重要性。
暮年学习如炳烛之明,要胜过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32.赵广拒画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②。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③,久之遂善画④,尤工作马⑤,几能乱真⑥。
建炎中陷贼⑦。
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⑧。
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⑨。
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⑩。
而广平生实用左手⑾。
乱定⑿,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又数年⒀,乃死⒁。
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⒂,多广笔也。
【注释】①选自《老学庵笔记》。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大诗人。
②本李伯时家小史:本来是李伯时家的小书童。
李伯时,北宋名画家。
③每使侍左右:经常让(赵广)在旁边侍侯。
每,常。
④遂:就,于是。
之:凑音节不译。
善:善于,擅长。
⑤尤:尤其,特别。
工:善于,擅长。
⑥几能乱真:差不多能和李伯时的真迹相混。
几,几乎,差不多。
乱真,模仿得很像,使人不辨真假。
⑦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
陷贼:落入敌人之手。
贼,这里指金兵。
⑧闻:听说。
使图所掳妇人:让他画抢来的妇女。
使:命令。
图,画。
掳,抢走。
⑨辞:推辞,拒绝。
⑩胁:威胁。
白刃:快刀。
遣:打发。
去︰离开⑾实:其实,本来⑿乱定:局势平定⒀又数年:又过了几年⒁乃:于是,就⒂士大夫:有地位的知识分子(16).小史:小童。
【参考译文】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
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让赵广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他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
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
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让他画抢来的妇女。
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他),(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
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
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
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阅读训练】1.解释(1)使:让,叫(2)久之:时间长(3)工:擅长,善于(4)几:几乎(5)图:画(6)辞:推辞2.翻译(1)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金兵用刀子威胁他,他也不听从,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再放他走。
(2)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3.赵广具有怎样的品质?文中哪些文字写出了这种品质?赵广具有威武不能屈的优秀品质。
文中具体文字: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
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
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33.治国如栽树(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①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②意犹③不足,征求④无已⑤,兼东西征讨,穷⑥兵黩武,百姓不堪⑦,遂⑧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⑨见。
故夙夜⑩孜孜⑾,惟欲清净⑿,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⒀,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注释】1、平:平定2、炀帝:即隋炀帝,是隋朝末代皇帝杨广的谥号。
3、犹:仍旧。
4、征求:这里指搜刮。
5、已:停止。
6、穷:用尽。
7、不堪:不能忍受。
8、遂:就9、目:亲眼10、夙夜:早晚11、孜孜:勤恳不息12、清净:指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宝。
13、丰稔(rěn):庄稼丰收【参考译文】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
隋炀帝的意图仍旧不满足,不停地向民间索取美女及珍玩,并且东讨西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不能忍受,所以导致了灭亡。
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
因此我从早到晚勤恳不息,只是希望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宝,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
于是就能不兴徭役,年年谷物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那么枝叶繁茂荣华。
帝王能做到不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宝,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阅读训练】1.解释(1)平:平定(2)犹:还是,仍旧(3)已:停止(4)穷:竭尽,用尽(5)不堪:不能忍受(6)遂:于是就(7)目:亲眼(8)夙夜:早晚、朝夕,指天天、时时2.翻译(1)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
(2)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帝王能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宝,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3.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帝王治理国家,让老百姓安居乐士是根本。
34.郭进治第郭进有才略,累有战功。
尝刺邢洲,今锦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
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及宾客庆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
乃设诸工之席於东庑,群子之席於西庑. 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
”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进死未几,果为他人所有。
【注释】累:多次刺:做……刺史坚完:坚固完整;完:完整治:建造皆与:都一起参加;与:参加宜:应该固:原本齿:并列设:安排【参考译文】郭进有才能识略,战功卓著。
他曾任荆州刺史,现在的荆州城就是他在任时所建。
城厚六丈,至今坚固无比。
他留存的铠仗也精巧,连保藏都有法度规矩。
郭进在城北盖房子,聚集族人宾客庆祝完工宴饮,连土木工匠也在宴请之列。
他在东廊设席招待工匠,在西廊设席让他的儿子们落座。
有人问:“您的儿子们怎能与工匠们比邻相坐?”郭进指着工匠说:“这些人是建宅人。
”又指他自己的儿子们说:“这些人是卖宅人,应该坐在造宅人的下首位置。
”郭进死后不久,大宅院果然被子孙卖掉。
【阅读训练】1.解释(1)累:多次(2)完:完整(3)与:参加(4)宜:应该2.翻译(1)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及宾客庆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
郭进在城北盖住宅完成后,聚集族人宾客庆祝这件事,连土木工匠也都一起参加了。
(2)诸子安可与工徒齿?孩子们怎么可以和工匠们在一起呢?(3)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这些是卖房子的人,确实应该坐在造房子的人的下首。
3.从上文看,古代房屋正堂两边的庑(廊屋),以什么为上,以什么为下?东西4.“其”“之”“此”在文言文中常作代词,请指出下面句中的“其”“之”“此”指代的具体内容。
(1)其厚六丈指代荆州城城墙(2)聚族人及宾客庆之指代郭进“治第即成”这件事(3)此造宅者指代盖房子的工匠(4)此卖宅者指代自己的孩子们35.一言具狱有二人约以五更乙会于甲家,乙如期往。
甲至鸡鸣,往乙家呼乙妻曰:“既相期五更,今鸡鸣尚未至,何也?”其妻惊曰:“去已久矣。
”复回甲家,乙不至。
遂至晓,遍寻踪迹,于一竹丛中获一尸,即乙也。
随身有轻赍音基物,皆不见。
妻号恸谓甲曰:“汝杀吾夫也!”遂以甲诉于官,狱久不成。
有一吏问曰:“乙与汝期,乙不至,汝过乙家,只合呼乙,汝舍不呼,乃呼其妻,是汝杀其夫也。
”其人遂无语。
一言之间,狱遂具。
【注释】1、期:约定时间2、期:约定3、何:为什么4、去:离开5、寻:寻找6、狱:案子7、舍:丢下8、具:了解9、恸:极其悲痛10、吏(lì):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汉以后,泛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参考译文】有两个人相约在五更时去甲家会面,乙按时到了。
甲到了鸡叫的时候,前往到乙家去呼叫乙的妻子说:“既然互相约好五更时会面,现在鸡都叫了,乙为什么还没有到?”乙的妻子惊讶的说道:“他已经离开很久了。
”(甲)又回到甲家,乙没到。
于是到了天亮,遍地寻找乙的踪迹,在一个竹林丛中找到了一具尸体,就是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