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于1844年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这部著作在当时对于经济学和哲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

通过阅读《经济学哲学手稿》,我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分析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对立,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导致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和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

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也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分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让我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关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必然导致社会的革命和变革,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实现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也为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阅读《经济学哲学手稿》,我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最后,通过阅读《经济学哲学手稿》,我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是19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的思想,我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变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马克思的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和问题。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读书笔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读书笔记

马克思着作读书笔记专业:经济学姓名:王恒【阅读篇名】《1844年经济与哲学手稿》【写作背景】这部《手稿》因为是在巴黎完成的,所以又称《巴黎手稿》。

巴黎时期是马克思社会政治思想的转折时期。

在此之前,马克思先是于1842年开始为德国民主派机关报《莱茵报》撰稿,批判当时的普鲁士专制制度;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因此认识到,单纯的理论批判并不能真正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

为此,马克思于1843年10月来到巴黎,开始深入考察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等,并亲身参加巴黎工人的革命活动。

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开始了他们令人称颂的友谊与伟大的事业;在巴黎,马克思和卢格筹划出版了《德法年鉴》;在巴黎,马克思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强调以暴力革命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的解放;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神圣家族》的写作。

后来人们知道,也正是在巴黎,马克思完成了这部重要的《手稿》,它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的标志,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第一个关键点。

《手稿》的写作还有其特定的思想背景。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其目标的,而科学技术能够帮助资本家更好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作为科学技术的思想基础的科学理性就成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第一大精神支柱。

同时,对利润的无限追求促使资本主义不断地刺激消费,不断地生产和满足人的需要,而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道主义强调要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因此,人道主义自然就成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第二大精神支柱。

但实际上,资本主义的确发展了科学理性,但人剥削人的私有制度却使人道主义最终落空了。

在马克思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重新倡导了人道主义,但由于没有和科学理性相结合,其社会主义是非科学的,最终只是一种空想,无法成为现实。

而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将人道主义与科学理性结合起来,探索实现真正的人道主义的现实条件和途径,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共产主义的特征及其实现的可能性和实现方式。

1844年经济与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年经济与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1844年经济与哲学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由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

第一手稿批判了资本的工资、理论、地租、异化劳动、无产阶级革命等,其核心思想是异化劳动理论;第二手稿的现存部分对私有财产的关系作了考察,仅占原手稿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其他部分已经散失了,第二手稿应该是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重要组部分;第三手稿研究了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等,并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一般哲学,其核心内容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它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运用“异化劳动”这把锋利的武器,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并对共产主义图景做了基本描述。

书中所说“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生产出了产品,而由于产品不属于劳动者本身,因此,产品生产越多劳动者的价值就相对越低。

这里似乎是一个相对的关系,劳动者和产品两者之间的对立。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而劳动产品是人的劳动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劳动产品本应属于劳动者。

”但是“为什么产品要属于劳动者呢?仅仅是因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而劳动产品是人的劳动的结晶吗?”我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生产资料是属于私人的,那么如果要是说产品是属于劳动者的,那么就是说劳动者从资本家的手里夺取了物质的占有权,则劳动者不就变成“资本家”了吗?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之后可以得到代替产品的货币。

所以我认为:首先我是同意“异化劳动”这个观点的,但我觉得这个异化的程度是有待商榷的。

就是支付劳动者的产品和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数量之间的比例,来确定劳动者贬值的程度。

马克思肯定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但又揭示了它的缺陷。

首先他认为古典经济学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剖析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

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

本文是我阅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节选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笔记和自我感悟。

这本书,我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所有著作中最艰深的部分。

在《手稿》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各种必要的思想元素渐次出现、开始汇集、融合,日益成长为一些新的思想,并作为基础在马克思之后的论作中完善。

尽管其部分手稿丢失、还不完备,但是在学术传统意义上,它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浪潮,对多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能力所限,我仅对其中的“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部分进行摘抄和讨论,随心所想并无体系。

1.“我们把私有财产,把劳动、资本、土地的互相分离,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的互相分离以及分工、竞争、交换价值概念等等当做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青年出版社,2012.第49页)论述:这句话中的词语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所有专业词汇,是构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词语架构,也是我们搞懂他的政治经济学的最基础东西。

如,土地,他并不把土地当作商品,因为商品是必须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它是实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通过这种透过土地稀缺资源的本质区分,能够使我们认识到资本家通过占有土地对无产阶级进行剥削的方式——地租。

该书关于“利润”和“人的异化”部分均以商品及商品拜物教为理论基础展开。

资本家与工人的斗争,表象上是人与人或的斗争。

我理解的是,导致斗争的历史性原因,是由商品占有所体现出来的,即资本、地产与劳动的分离。

2.“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第51页)论述:一,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专业化劳动及其培训使工人不能像资本家那样,自由的调整牟取利润的领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4月至8月在巴黎时写的,从《序言》中看出,这是马克思未完成的一部独立著作,“它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些基本原理,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特别是把异化问题跟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译后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关于异化劳动及对黑格尔辩证法和一般哲学的批判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不容易理解的,我觉得马克思是从抽象的意义上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马克思思想的深刻性、严谨性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而关于异化劳动及对黑格尔辩证法和一般哲学的批判这两方面的内容我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尽量使自己能理解马克思关于上述两方面内容的论述,在思考过程中,我还有许多问题未能理解,如“何谓对象化?”“当劳动者越来越多而社会所能提供的保证其生存所需的机会(就业等的机会)越来越少时将会出现什么情况?”“类的存在物与自然存在物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如何理解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本质是否有真假之分,我认为本质天然就是真的,假的就不能称之为本质”“在黑格尔那里,绝对知识为最高存在,而绝对知识又是什么呢?是否为真理?但真理在我看来又是相对的”等等,我希望这些问题能与感兴趣的人们一起探讨。

当然,在本书中,还有很多方面的内容是相当精彩和值得一读再读的,其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相关内容的论述是我们读好《资本论》《国富论》等经济学名著的理论前提,我们如果能够很好地理解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相关内容(工资、利润、货币等)的思想,我们在阅读《资本论》《国富论》等经济学名著时就会轻松许多,当然,我认为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对我们的理论提升作用是非常大的,其有助于我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推荐大家抽空来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它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

我在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触就是马克思提出的“异化劳动”这一问题。

首先,劳动的异化让我想到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在大城市里打工生存的现象。

他们为了能在大城市里生存,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为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还是为了城市的美丽环境,他们都是在这个城市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他们付出的价值与得到的价值完全不成正比,甚至是成反比。

他们的地位没有提高,反而被城里人轻视、嘲笑。

同时,他们干着最累的活,吃着最大的哭,却拿着最少的工资,自身却又没有任何保障。

因此,对于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快乐幸福可言,甚至他们会感到空前的虚弱和无能。

这就是劳动本身的异化。

另外,马克思还指出了一系列的驳论:“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钝,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于是劳动对于那些农民工来说它们就成为了外在的东西,而不是属于他们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

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不觉得舒畅”。

所以,既然人与劳动已变成了不是相互依存互助的关系,而人只能在劳动中品尝到痛苦的话,他们怎么还会感到快乐呢?。

《1844经济学 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经济学 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一、作者介绍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1835年进入伯恩大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读法律。

十九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黑格尔学派分化成老年黑格尔(右派)和青年黑格尔(左派)。

左派背弃他们老师的保守立场,力求做出无神论和革命的结论,向专制制度、神权思想宣战,马克思加入该阵营,而且他重视实践活动,力求把哲学和实际斗争结合起来。

1842年,马克思任《莱茵报》主编,该报公开地站在劳动人民一边,维护其利益,对普鲁士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及抨击。

为此,《莱茵报》受当地政府压制。

1842年马克思辞去主编职务,不久报纸被封闭。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到巴黎,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著作。

1844年8月,马克思同恩格斯会面。

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神圣家族》。

1845年春天写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不了解革命的意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7年《哲学的贫困》。

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1848年二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公开发表。

在此之后,完成了《资本论》、《法兰西内战》等。

二、作品背景(参考百度百科)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 26岁)流亡在巴黎,写下这批手稿,所以又称“巴黎手稿”。

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在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时期完成的。

马克思在世时手稿从未发表。

直到1927年,马克思逝世44年后,才由原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梁赞诺夫院长主持将其中的部分译文以《〈神圣家族〉的预备著作》为题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3 卷,当时没有引起广泛注意。

1929年2月,在巴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评论》杂志第1期上,编者以《关于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札记》、《关于需要、生产和分配的札记》为题发表了另一些片断。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在政治经济学老师的推荐下,我们拜读了被誉为马克思最高杰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本书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最艰深、引用率最高的部分。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是马克思流寓巴黎时于1844年5月至8月写成的。

全书共三个手稿,有一部分已经散失;1932年手稿第一次发表。

在马克思的一生中,1844部经济哲学手稿一直没有发表,直到他去世后大约四十四年,直到1927年才浮出水面.。

这些手稿说明了年轻的马克思从哲学过渡到政治经济学(现在称为经济学)。

马克思对经济的浓厚兴趣在这里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使他与其他黑格尔的追随者区别开来,但他在这些文本中的写作要比他后来写的更富有哲理性、抽象性和思辨性。

例如,物种存在的概念,它的意思是人,本质上是一个哲学问题。

这些手稿给我们一个马克思的知识框架的参考和哲学信念的基础。

马克思从批判国民经济学入手,对人的本质、异化劳动以及共产主义理论等进行了分析,其中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范畴的分析及二者关系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指出“正如我们通过分析从异化的、外化的劳动的概念得出私有财产的概念一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两个因素来阐明国民经济学的一切范畴,而且我们将重新发现,每一个范畴,例如买卖、竞争、资本、货币,不过是这两个基本因素的特定的、展开了的表现而已。

”这能力所限,我仅对其中的经济学部分进行摘抄和讨论,下面我将对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进行记录:首先第一手稿中主要论述了工资、资本的利润、资本、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地租、异化劳动的问题。

本书中的一个亮点之所在,就是用“异化劳动”这个概念阐述了私有财产与资本主义的起源,而不是阶级斗争或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从批判国民经济学家入手,指出国民经济学家从私有财产的虚构状态出发,得出了异化劳动这样一个结果,即“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态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马克思1844手稿读书笔记

马克思1844手稿读书笔记

《1844年经济学与哲学手稿》读书笔记——对于异化劳动理论的解读魏振凯21225096 机械设计研究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与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概念,主要分析了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产品的异化,生产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在对此的方法论解读上,国内的学者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偏向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一是偏向于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还有一种认为它是前两者的复杂结合体。

而在《1844年经济学与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论述异化劳动的理论时,其人本主义思想倾向又体现得尤其明显。

下面就我自身的阅读和理解为基础,来阐述一下对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面对着的情况是“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的东西同他相对立”,即工人生产的产品的异化特征。

他从国民经济学的话语系统中提出这一问题,同时又提出了疑问和批判,他认为国民经济学“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又把这些公式当做规律。

它不理解这些规律,也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

国民经济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把理解劳动和资本分离的钥匙。

”为了解释劳动和资本是如何分离的,马克思从经济事实出发,阐释了为何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却越贫穷。

从联系和矛盾对立的角度来看,工人生产的财富是和自身的价值成反比的,所谓“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而通过对这一现象及其本质的挖掘,即可得出劳动产品异化的结论。

马克思认为,劳动的现实化在工人这里表现为了非现实化,成为了一种异己的产物,同劳动本身相对立,而劳动的对象化表现为了对象的丧失,以及劳动生产者被这对象所奴役。

马克思的论述出发点是与异化相对应的统一和本质存在状态,他认为工人的劳动成果应该是与它们的生产者相统一,属于它们的制造者的,而非论述中所提到的与生产者处于异化状态下的分离与对抗情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于1844年写成的一部著作,这部作品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他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

首先,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使人变成了商品的奴隶,剥夺了人的自由和尊严。

在这种制度下,人们被迫为了生存而进行无休止的劳动,而劳动的成果却被剥夺了,这使得人们失去了对自己劳动的控制权,成为了资本家的工具。

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使得少数人拥有绝大部分的财富和权力,而大多数人却陷入贫困和无助之中。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使得社会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其次,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一些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

他认为,要解放人类,首先需要解放劳动。

他主张取消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使得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享有生产资料,从而摆脱对资本家的依赖,实现真正的自由。

同时,他还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即共产主义社会,这种社会形式将消除阶级的存在,实现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

通过阅读《经济学哲学手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以及马克思对于人类解放的思想。

在当今社会,虽然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但是其中的弊端却依然存在,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平问题依然严重。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马克思的思想,探讨如何解决当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的著作,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类解放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考。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的思想,探讨如何实现人类的解放,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平等的社会。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一重点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一重点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一1、工资(1)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斗争①资本家的联合是常见的和有效的,工人的联合则遭到禁止并会给他们招来恶果。

②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可以把产业收益加进自己的收入,而工人除了劳动所得,既无地租也无资本利息。

(2)工资的波动①市场价格的偶然的和突然的波动对工资的影响是最大的A价格波动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工资>利润>地租B当资本家盈利时工人不一定有利可图,而当资本家亏损时工人就一定跟着吃亏。

②劳动价格要比生活资料的价格远为稳定A物价高的时候,工资因对劳动的需求下降而下降,因生活资料价格提高而提高B物价低的时候,工资因对劳动的需求提高而提高,因生活资料价格下降而下降。

(3)社会三种状态和工人的地位①财富处于衰落状态,工人遭受的痛苦最大。

②财富正在增长的社会A工资的提高引起工人的过度劳动,在挣钱欲望的驱使下从事奴隶劳动,这就缩短了工人寿命。

B资本的积累,社会分工的增加,工人的人数也增加。

在富裕的社会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剧,大资本家使小资本家破产,小资本家成为工人阶级。

工人数量的增加,工人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剧,工资自然下降,也会有相当一部分工人沦为乞丐或饿死。

③财富达到顶点的社会,工资会很低工人之间为就业而进行的竞争很激烈,以致工资会缩减到仅够维持现有工人人数的程度。

因此,在社会的衰落状态中,工人的贫困日益加剧;在增长的状态中,贫困具有错综复杂的形势;在达到完满的状态中,贫困持续不变。

2、资本的利润(1)资本①资本,即对他人劳动产品的私有权,是积蓄的劳动。

②基金,资金,是土地产品和工业劳动产品的任何积累。

③资金只有当它给自己的所有者带来收入或利润的时候,才叫资本。

(2)资本的利润①资本家要求利润和资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A使用货币得到的利润多,那么为使用货币而付出的利息就多B使用货币得到的利润少,那么付出的利息也少②资本家的双重获利A通过分工获利:资本的积累越来越多,分工会越来越细,增加生产工人的数量或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资本会随着这些增加而扩大B通过对自然产品加工时人的劳动的增加:eg.雇佣织工的资本必然总是大于雇佣纺工的资本,因为前一种资本不仅要补偿后一种资本及其利润,而且还要支付织工的工资,而利润必定总是同资本保持一定的比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在中国这样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无产阶级社会里,身为政治学子地我,为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地历史,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在老师地指导下,我对《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了研读.读书笔记总结如下:本《手稿》地结构由一个序言和三个手稿组成.第一手稿:前三章分析了工资、资本、资本利润、地租及其收入来源,揭示了工人是如何降为最贱地商品(无论是增加工业数量从而增加工人数量,还是同一数量地工业生产更多地产品,最终地发展,都会导致劳动产品生产过剩,致使工人工资下降,失去工作,甚至于生活贫困、生存困难),还揭示了国民经济学地虚伪(“国民经济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把理解劳动和资本分离地钥匙”因为它是从私有财产为出发点地),当然更重要地还是揭示了劳动和资本对立地经济来源(就是资本、地租、劳动三者地分离,而“资本、地租和劳动三者地分离对工人来说是致命地”)b5E2R。

第四章异化劳动是第一手稿地核心思想,也是整个手稿地核心思想,我对这一章做了认真阅读、思考,并作此笔记:一、异化劳动地概念最早并不是马克思提出地,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却有着重要贡献.作为异化劳动概念地前提,马克思首先对于“当前地经济事实”进行了批判分析“工人生产地财富越多,他地产品力量和数量就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地产品越多,他就变成廉价地商品.物地世界地增值同人地世界地贬值成正比,劳动不仅生产商品,它还生产作为商品地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地比例生产地”他在手稿中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所表述地不是劳动地对象化,而是劳动地异化.p1Ean。

二、异化劳动地概念,我地王维先老师作了很好地解释,定义如下:“劳动由人自有自觉地活动,转化为排挤人、支配人或者是压迫人地外在力量.”DXDiT。

三、马克思具体考察了异化劳动地四个表现:第一、劳动者地劳动同他地产品相异化.这种异化地表现是“劳动所生产地地对象,及劳动地产品,作为一种异己地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地力量,同劳动相对立”RTCrp。

读书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读书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标签:马克思异化社会劳动共产主义分类:读书※转载阅读是最大的乐趣2006-12-17 11:5505年6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它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运用“异化劳动”这把锋利的武器,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并对共产主义图景做了基本描述。

事实上,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人道主义思潮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产生,并经过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不同诠释而日趋丰富;“异化”的概念则最早出自黑格尔哲学体系,费尔巴哈借用这一名词,并使它具有新的含义。

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仍带有黑格尔思想的痕迹,同时又受到费尔巴哈思想的影响,所以仍主要着眼于从抽象的人的本质去思考社会,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去分析问题。

但是,马克思克服了其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使之成为分析和揭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工具,从而在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联系上,达到了前人所不曾达到的高度。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从对当时的经济现状研究和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开始的。

在《第一手稿》的开始,马克思就从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进而揭示了工人是如何降低为最贱的商品的:工人的贫困同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成正比;竞争的必然結果是资本在少数人少中积累起來,也就是垄断的更可怕的恢复;最后,资本家和他靠地租生活的人之間,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区別消失了,而整个社会必然分化为两个阶级,即有产者阶级和沒有财产的工人阶级。

与此同时,马克思也指出了国民经济学的虚伪: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现实出发,但是,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

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又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

它不理解这些规律,也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

“国民经济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把理解劳动和资本分离的钥匙”,而马克思跳出国民经济学所局限的表面现象,找到了这把钥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5篇范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5篇范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5篇范文)第一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解读——读《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关键词:《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或《手稿》);马克思;工人阶级;共产主义;中国国情正文:想必在我国没有人是不知道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到底讲的是什么则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了解。

首先我们看看马克思这个人吧。

马克思被定位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

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

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

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由此我们大概是能想象得到《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大概内容了吧。

是的,《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的确是马克思对阶级之间的斗争的思考。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844年经济哲学文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这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先行者,这这是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共产主义的绝好资料。

也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作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手稿。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了批判性的分析,指出它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把劳动提高为‘唯一原则’,揭示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并探讨了私有财产的各种运动规律,指明了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反比关系。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在阅读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我仿佛被引领进了一个深邃而又充满现实关照的思想世界。

这部著作不仅仅是对经济现象的分析,更是对人类社会本质、人的存在价值以及劳动异化等重大问题的深刻洞察。

马克思在书中对劳动异化的阐述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不再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是异化为一种被迫的、痛苦的、与劳动者自身相分离的行为。

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自身就越贫穷,越受到资本的支配。

这种异化现象让我深思,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经历着类似的异化?比如,我们为了工作而工作,失去了对工作本身的热情和意义的追寻,工作成为了仅仅为了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而非自我实现的途径。

同时,马克思关于私有财产的论述也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他认为私有财产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私有财产的出现,既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的分化。

这使我意识到,私有财产制度并非绝对完美,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保障私有财产权利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减少贫富差距,让更多的人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书中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也颇具启发。

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让我明白,不能孤立地看待个人,而是要将其置于社会关系的网络中去理解。

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更取决于他在社会中与他人的互动和关系。

这也促使我反思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位置,以及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建立积极、健康的社会关系,实现自身的价值。

此外,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展望也给人以希望。

他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劳动不再是异化的,而是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虽然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充满挑战和困难,但这样的理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激励着我们为了更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1844年所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是马克思早期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思考的产物。

这部手稿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而闻名,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当代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令我深感震撼。

他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分化和剥削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导致了劳动者的异化和剥削,这使得社会的财富不公分配,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平等。

这些观点使我对当代社会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其次,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有制和商品经济使得人们的劳动变成了一种异化的商品,导致了人的自由和解放受到了限制。

他呼吁人们要追求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要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束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些思想使我对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尊严。

最后,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令我深感振奋。

他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社会。

他呼吁人们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要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束缚,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

这些思想使我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关注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实现。

总之,《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和社会批判的重要著作,它对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和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当代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才能更好地认识当代社会问题,为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从1844年4月开始写作的一部早期哲学著作。

这部著作在批判继承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詹姆斯·穆勒等人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上,集中阐释了异化劳动理论、私有财产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第一次从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三者相结合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研究,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是马克思早年一部标志性的理论著作。

尤其是本书所阐释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在新时代理解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资本主义历史走向等问题上,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先集中阐释了异化劳动理论。

按照马克思的阐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异化,工人和劳动产品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其次,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工人通过劳动过程不但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而且感觉到压抑和束缚,因此,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人的劳动过程变成了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

第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工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同一只狗或者猪之类的动物,异化劳动不仅剥夺了人的生产对象,也剥夺了人的类生活,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了缺点,把人的类生活变成人的自我活动,把自由活动贬低为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

第四,人同人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通过异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了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即资本家。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一个重要理论发现,借助于这一概念,马克思把对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批判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这个发现成为他批判改造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并由此找到了无产阶级变革现实的革命的基础。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第一篇: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最近选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书来读,闲来无事写一下感受。

在以前从未关注过相关的东西,别说思考了。

也很少思考过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有多么的不可调和,读这本书对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马克思在第一手稿论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认为工资决定了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是敌对的关系,而此前我一直认为两者是互利的关系;此外,由于工资的是由对工人的需求来定的,所以劳动者就变成了一种商品,而工资就是其价格,而且被维持在“工人及其养家糊口所能得到的最低的必要的起码生活费用,只能维持与畜类一样的生活。

”真是令人震撼!另一方面,马克思还对亚当斯密进行了批判。

亚当斯密认为工人的工资只有在社会财富衰落的情况下才会下降;而马克思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他说工人在财富处于衰落状态受到的痛苦最大,因为对工人的需求下降,工人将面临失业;在社会财富增进时,虽然对工人需求增加,但因为扩大生产而会导致工人的过度疲劳和早死;到社会财富达到顶点时,工人的贫困状况不变。

而且资本家可以较久的没有工人生活,反过来工人却不能活的那么长久。

因此工人也离不开资本家。

读到这些观点让我吃惊不小,但我认为资本家虽然在分享利润时得到最多的部分是不公平的,但是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应该看到工人就是脱离资本家,他的生活依旧是贫困的,而农民既然想成为工人,说明工人的收入要比农民的高,可以生活的更好;就像如今的中国,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在外打工,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种地。

因为打工挣的钱是种地时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并且我认为农民成为工人,农民走进工厂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情况,是社会生产力增加的需求。

另外马克思说:“只有劳动产品最微小、必不可少的部分回到了劳动者手里,这是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不相一致的,我很奇怪难道在马克思眼里资产阶级就不劳动,实际上他们不仅要付出许多脑力劳动,而且还要面对许许多多的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工厂倒闭了,工人受到的冲击小,到对于资本家来说可能是一场灭顶之灾。

经济学手稿读书笔记

经济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报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初步探索政治经济学时写下的一部手稿。

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26岁)流亡在巴黎,写下这批手稿,所以又称“巴黎手稿”。

也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

它主要是由三个笔记本组成:第一手稿是马克思在研读了让·巴·萨伊的《论政治经济学》和亚·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两部著作并写了摘要之后,用比较短的时间写出的。

主要从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三个方面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工资、理论、地租、异化劳动、无产阶级革命等,其核心思想是异化劳动理论。

在第一手稿工资部分里,马克思认为“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

胜利必定属于资本家。

”这实际上从表面上从表面上揭露了工人与资本的外在的那种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关系,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异化劳动”现象。

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异化劳动”指“劳动者生产出了产品,而由于不属于劳动者本身因此产品生产越多,劳动者的价值就相对越低。

”从而可以看出劳动者与产品之间的这种对立关系。

在“工资”部分里,他说“,当市场价格向自然价格靠近时,工人无条件地要遭到最大的损失。

正是资本家把自己的资本转用于其它方面的这种能力,才使得束缚于一定劳动部门的工人失去面包,或者不得不屈服于这个资本家的一切要求。

”这句话道出工人对资本家存在一种依赖关系马克思指出“当资本家赢利时工人不一定得到好处,而当资本家亏损时工人就一定跟着吃亏。

当资本家由于制造秘密或商业秘密,由于垄断或自己地段的位置有利而使市场价格保持在自然价格以上的时候,工人也得不到任何好处。

”这句话在揭示来了社会现实,也凸显了“异化劳动”这一经济学现象。

在第一手稿的第XXII页,马克思揭露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虽然认识到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却不考察工人同生产的直接关系,掩盖了异化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本书只有两百多页却凝结了马克思的诸多智慧,其中许多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

由于政治经济学及哲学知识的匮乏,于我而言要想深入理解书中内容是很困难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体会到许多观点的精妙之处,对马克思的才学和敏锐的洞察力也深深叹服。

其中异化是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一个概念,本文将重点阐述我对异化的一点理解和思考。

异化在哲学上是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成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马克思则在本书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最典型的异化本质,并提出了异化劳动的理论。

他这样说道:“劳动者生产得越多,那他创造在自己对面的异化的对象世界就越加厉害,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加贫乏,归他占有的东西就越少。

宗教也有这样的情况,人们向神的贡献越多,他自己的留存就越少。

”随后他便提出了外化的概念,即“凡是他投到对象中去的所有生命,都敌对地疏远他。

”这样的理论我之前是没有接触过的,有些晦涩也很有趣,直接通过枯燥的文字难以深入理解,我试着从这样几方面更全面地去理解异化这一概念。

书中提到了私有制与异化之间的关系。

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去占有其他存在物是不可逃避的现实,私有制是一种必然,而当存在的对象可以变成被占有的东西的时候,这些对象就不再是人生命活动的一部分了,而是成为真正脱离于人的生活的客观事物了,这些对象不再属于人本身了,这就叫外化。

我们的生活本来也是我们通过实践产生的对象,当这一对象同样的可以变成被占有的东西时,人便从人的生命活动中消失了,即人的异化。

前者逐渐演化为资本,而后者则成为了异化劳动的载体。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环境下,资本从人们的生产和劳动中外化出来并与劳动形成了对立,人的活动则异化成了资本的附庸。

我想起了历史课本上的一幅图片,工人在拧机器上的螺丝,这就是他的工作,这叫做他自己的生活么?还是异化成了机器上的一个零件?由于异化的作用,人在资本与异化劳动的斗争中可以说是消失了,这是我难以接受却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见解不可谓不深刻。

书中这样写道:“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关于社会分工。

分工的出现将已被外化的世界分成不同的领域,人的活动被框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人有意识的实践被束缚在某些固定的领域中,因为这样的限定,许多人成为了现实世界里随波逐流的乌合之众,现实让他成为什么,他就是什么,他已忘了自己能够是什么。

这样的人便可以称作是异化的人。

这样的人生也无疑是可悲的。

生命最为神奇的地方便在于它的多姿多彩充满了各种变数,当我们因为这样的一些限制而被异化,仅仅可以完成生命各种可能性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这样的人生还是我们想要的吗?许多人害怕死亡,是不是因为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他们才会发现自己的一生却是异化的过程,自己曾经的梦想在这一过程中被无情地湮灭?这样的念头想一想都是可怕的。

书中提到异化过程的最后是人与人相异化,或许可以这样理解:每个人都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他人在这个活动中试图努力地展示自己。

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才可以体会到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成为了一种存在。

当这样的存在物逐渐外化时,人和人的交往也会随之异化,这个世界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异
化的世界?这样的想法似乎略带悲观但不能不说是一个现实,或许这也正是马克思想要告诉我们的:“异化才真正揭示了人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最一般的深刻的社会关系,其实质在于表明人所创造的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异己的、与人对立的东西。


异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克罗地亚经济学家霍尔瓦特的这样解读道:“异化是一种人的潜质与人的实际的分离。

”本书中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的产生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劳动分工与交换三个条件的存在。

不过更引起我深思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解决异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改变这三个条件就可以?抑或是所谓的摧毁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我们又如何在这个异化的世界做回自己呢?
我想现在的我还没有能力给出答案,而书中马克思所说的那些我也不再赘述了,大抵是废除私有制,异化终将成为历史等等观点。

我并非十分清楚而且就现在的实际情况而言它也并没有实现。

但是这样一个问题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深思的因为异化这一概念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甚至紧密联系着我们的大学生活。

我们是不是都处于异化之中放弃了自己的坚持呢?按照家长或老师规定的步调安排自己的生活?还是实际的所作所为违背了自己的内心所想?我看到这样的观点说是现今的大学教育及学科的架构很大程度上是处于意识形态的强作用之下的,被异化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又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保持自我寻求超越呢?
看过这样一部电影《Into The Wild》,主人公放弃了万贯家财,远离社会投入自然的怀抱为的是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完完全全为自己而活,从而体验到了生命的无限。

我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这样去做我也不完全赞同影片所表达的世界观,但是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学点什么。

在这异化的世界里我们要维持自己的生存也必然处于异化过程之中,但我们可以在被世俗化的心灵里留一片净土,保留着自己的本真,某些时候、安静的瞬间也可以为自己而活为梦想而活过上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生活。

现实或许会很让我们无奈,但我们内心里总会留有一个最纯真的梦想哪怕只是乌托邦式的它也会给予我们力量在理性与现实的世界里找到一个平衡点,站在这一基点之上或许我们才可以真正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去体会到生命的本真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