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合集下载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第一路
01、起势 02、揽雀尾 03、单鞭 04、提手上势05、白鹤亮翅 06、左右搂膝拗步 07、手挥琵琶 08、左搂膝拗步09、上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11、十字手
第二路
12、抱虎归山 13、上步揽雀尾 14、斜单鞭 15、肘底看捶16、倒撵猴 17、斜飞式 18、提手上势 19、白鹤亮翅20、左搂膝拗步 21、海底针 22、扇通臂 23、翻身撇身捶24、进步搬拦捶 25、上步揽雀尾 26、单鞭
第三路
27、云手 28、单鞭 29、高探马 30、右分脚31、左分脚 32、转身左蹬脚 33、左右搂膝拗步34、进步栽捶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 37、小七星捶 38、右蹬脚39、左打虎式 40、右打虎式 41、右蹬脚 42、双峰贯耳43、左蹬脚 44、转身右蹬脚 45、进步搬拦捶 46、如封似闭 47、十字手
第四路
48、抱虎归山 49、上步揽雀尾 50、斜单鞭 51、左右野马分鬃52、上步揽雀尾 53、单鞭 54、玉女穿梭 55、上步揽雀尾 56、单鞭
第五路
57、云手 58、单鞭 59、下式 60、左右金鸡独立61、左右倒撵猴 62、斜飞式 63、提手上势 64、白鹤亮翅65、左搂膝拗步 66、海底针 67、扇通臂 68、转身撇身捶69、进步搬拦捶 70、上步揽雀尾 71、单鞭
第六路
72、云手 73、单鞭 74、高探马 75、白蛇吐信76、转身单摆莲 77、进步指裆捶 78、上步揽雀尾 79、单鞭
80、下式 81、上步七星 82、退步跨虎 83、转身双摆莲84、弯弓射虎 85、进步搬拦捶 86、如封似闭 87、十字手 88、合太极。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的起源资料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的起源资料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又称府内拳)的起源虽已深夜,然并无倦意,一直未在网上发现我所习练的老六路详细文章,索性执笔陈述一翻,望各位爱好者指证。

太极拳真正起源于元未三丰祖师,太极拳祖师张三丰,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据《明史·方伎传》和有关典籍记载:张三丰名全一,字君宝,号三丰。

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东北)人。

生于元定宗贵由二年,卒于明英宗天顺八年。

身材颀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才华横溢,过目成诵,学识渊博,医术高明,道行高深,武功超绝。

善嬉谐,旁若无人,因不饰边幅,又称邋遢道人。

议论三教经书,则络绎不绝,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

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兴来穿山走石,能一日千里。

行无常行,住无常住,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也。

张三丰出身书香门第,幼年入道,拜张云庵道长为师,后还俗专修儒学,曾在中山府安喜县作过县令不久辞官,师从终南山火龙真人,传以大道,命出山修炼。

元泰定甲子春,南至武当,住在少祖山洞穴(人称为“祖师洞”,元末在洞口建有一座砖石结构的殿堂,俗称“无梁殿”,“文革”中被毁),修炼“内丹功”。

张三丰在山洞居住九载,练到九转还丹,终于练成。

张三丰练“内丹功”的实践与体会,在他的著作《玄机直讲》、《玄要篇》中多有记述。

内丹功俗称“气功”,其行气需要肢体动作进行导引,张三丰根据练内丹的需要,创造了太极拳。

张三丰创造太极拳有几种传说,一种是他看到鹊、蛇相斗(俗称“龙凤斗”),一种是他看到猫、蛇相斗(俗称“龙虎斗”),从中得到启发,创造了一套静如处子,动如飞羽,柔如灵蛇,刚如猛虎的全新拳法“太极拳”。

其实,张三丰是著名的道教学者,精通三教,而且一直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他把道家的内丹功,养生家的导引术、武术家的拳法、军事家的兵法,加以糅合、编创和演化,作出了集大成的贡献,创造出了一套“以内丹为体、技击为用、养生为首、防身为要,以意领气、以气化神、以神还虚、以虚合道,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前人没有的全新的拳法。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2008-06-05 14:36:18| 分类:佛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李和生杨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

因为太极拳(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

不言而喻。

内家拳是以练内功为主的拳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内功”呢?对此,我在“太极松功”里已有所论及。

这里可简要说之。

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从以门派为核心的民间组织向“官办”转化以后,从形式上太极拳的影响确实很“热”,然而在“内功”作修上都不如从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长此以往会使太极拳走向异化,失去其“国粹”、“瑰宝”的地位。

故而,我在传播杨式老六路时,突出强调内功训练。

本章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一是何为内功?内功包括哪些内容?内功包括哪些内容?二是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三是如何练好内功?四是内功在养生和推手中的作用。

一、何为内功?内功修练包括哪些内容?内功是相对于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要标志的腿脚功夫而言的。

太极拳所强调的是内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使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形成一种气势,即内功或称之内劲。

在内功或内劲的理解上,要排险三种误解:其一、不能把人身“三宝”精、气、神或者称之为神、意、气的有机化合,看成是三种物质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质的飞跃,有机化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能量流。

也可以把它说成是生物电场;;其二、不能认为三者的最终结合落实在力上,这容易形成拙力;其三、更不能把内功训练的结果看成是对肌肉弹力训练形成的腿脚功夫,那样会失去太极拳的真谛,发挥不了内功的作用,最终落入旁门。

太极内功在修练过程中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练内功首先要懂理知法。

太极拳近于道,游于艺它取“易经”之理,名曰“太极”,又循阴阳之道、易变、变易之义为行功走架之法则。

太极拳是道家拳,并融儒、释思想为一炉。

所以太极之理能圆融万事万物。

传统杨式太极拳杨式老六路太极拳书动作路线图

传统杨式太极拳杨式老六路太极拳书动作路线图

传统杨式太极拳杨式老六路太极拳书动作路线图所在位置:杨式内功老六路太极拳三步功法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有着很深奥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在建身和养生方面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促进身心健康等益处。

早已被国内外的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公认。

另外在太极拳推手技击方面,很多太极拳爱好者还不知内详,它是以修炼人体的第二系统的内在潜能为主,来达到建身和技击的双重目的。

尤其是在太极拳的推手技击方面,必须要有太极内功。

如果没有内功就不是太极拳而是肢体运动的体操。

太极拳第一系统的训练是身体和外形的训练,第二系统的训练才是练太极内功叫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个境界。

杨式内功太极拳的第一步功法是以身变手,也就是要练习“腰功“。

练精化气的过程,练腰不是裤腰带所勒之处,而是要求练腰肌上部两个肾脏外处的两块肌肉。

通过肾脏外边的两块肌肉的锻炼,强化肾脏功能,又可扩展丹田气势,按照中医理论来讲,腰为肾之腑,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所在。

肾脏是人体生命之根源。

对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都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两肾相交之间叫做“命门火“。

命门火的旺与不旺,就直接影响到男女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与男子的精室,女子的胞宫有关)。

还有人体的70%都是水,要靠肾脏来调解,水液代谢量的多与少有肾主一身之水的说法。

肾脏的精气充足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滋养人体各部组织器官的基本条件。

因此可以说:肾脏的盛于衰是人体生,老,病,死最基本的内在根源。

第二步功法是以气变手,要练丹田元气,也就是练气化神,是合天元,地元,人元,三元生化合一。

天为纯阳清轻在上,地为纯阳沉垂在下,人与阴阳二气为一体而居中。

天,地,人三者都有其本身元气。

天元之气是日,月,星。

互相作用放出来的精华物质为真气。

地元之气是水,火,风生息过程所产生的灵气。

人元之气是精,气,神,也可以说是父母遗传给的赖以生存的元气。

元气乃先天之气,后天所补,发源于肾,积于丹田,而布于周身,是内在之气,不是呼吸之气。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修炼要诀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修炼要诀

龙源期刊网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修炼要诀作者:廖立行来源:《现代养生》2004年第07期我练习24式及85式杨式太极拳10余年,2002年开始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至今。

老六路精妙玄微,堪称为真正的太极拳,但少为人所识。

老六路意想目的与作用方法 1.在老六路内功理法中,古拳论“意在形先”真正得以落实,先想后作有利于内气沿自然的路线运行,不会出现强迫气以供形之弊,不会无端消耗内气。

因此田诚阳道长在《中华道家修炼学》中提出:一般的活动做完会疲劳,而动功做完反觉精神饱满。

练老六路时这种感觉确实很明显,这是“意在先”最直接易觉察的好处,也与太极拳作为道家一种动功修炼的身份相符。

因此蓝晟老师提出:老六路关键是里边去求,要建立一种意在先,内气催姿势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

2.老六路中,以假想的意气神运动代替真正的肢体运动,逐渐忘记形体的存在,使“无形无象,全体透空”成为可能。

3.有利放松入静,有利于内外气的沟通互融,培养真气神意。

4.更重要的是使周身如同一体,有利于培养整劲;并于其中体会整体中各部分变化与平衡,有利于保持重心稳定,日久由己及彼,有利于听对手劲。

5.当受外力时,受意在形先的思维影响,有可能将外力当成意的先导而随之自然而动,不知不觉间转化了来力。

6.运用意念的目的总的来说是为了最终达到“无意之中有真意”。

老六路所提出的“意过则呆滞”、“用时则有,用后即无”的运用意气原则方法应互参。

老六路的内功理法内容的理解肘沉腰圈有利于周身齐动,以免脆弱的腰直接迎敌。

祝大彤亦认为一般杨式太极拳一味注意以腰带动肢体,很容易将腰暴露在一线,危险。

故老六路大部分动作是肘沉腰圈、肘领腰转,是很合理的。

三关长、领、竖、撤:有利于体会在运动中身体的重心轻度变化,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也有利于由己及人,培养听劲。

中心垂直线:是用于平移(平送腰胯)或幅度不大的转动及作为内气上极而下或下极而上的运行路线;钟锤之旋摆、晃荡是练短促劲与往返折叠劲。

太极拳的派别及种类

太极拳的派别及种类

太极拳的派别及种类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一种,归类为内家拳。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作为表演、体育比赛用途。

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推手。

派别和种类传统太极拳门派当中,论源流久远,广被承认,修习者众的,以武当、陈、杨、吴、武、孙、赵堡太极(和式、忽雷架)等派为最。

传统太极拳的主要流派历史上各大派之太极拳,依据其练习的需要。

本身的套路种类就极为多样化,例如陈氏太极拳便有了老架、新架等等。

由于再传的后人的发扬,在原有拳架长年的实践的基础上,终必有了自己的看法,而形成的“支派”,在太极拳界也极为普遍。

其中武当太极拳一直在道庙内单线秘传,而门规甚严,故难得一见。

以下介绍一些衍生自太极拳的支派:陈氏太极拳:洪式(洪均生)、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杨氏太极拳:~杨露禅1799-1872~载漪1856-1922~溥俊1885-1942~毓巍1908-1998~御㡣汉之锖1952- ~曌皈道主~僲掰神搿~悬针垂露锥雪漏痕~曌罡镇刹殛紫电皈䰱勰化御飞风~[1]杨露禅大弟子王兰亭传李瑞东1851-1917,有李氏太极一派。

传杨露禅在京城所授第一个套路[杨氏太极六十四式老架]于周玉祥,周玉祥传吴锦园,吴锦园传台湾叶金山,有宗岳门王府皇家太极一派。

富周- 富英- 萧公卓- 翟英波- 李正1953-府内派太极杨露禅也教过武禹襄(1812-1880)太极拳,后来武禹襄经过赵堡镇,从学于陈清萍,学会赵堡太极拳。

后来,其兄武汝清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得到一本《太极拳经》,送给武禹襄。

武禹襄刻苦参透《太极拳经》,参照所学,创立武氏太极拳。

武禹襄1812-1880 李亦畬1832-1892 郝为真1849-1920 孙禄堂1861-1932 董英杰1898-1961 乐奂之1899-1960 杨露禅的满族弟子中以神机(火器)营中的万春、凌山、全佑受益最佳。

杨氏老六路拳谱

杨氏老六路拳谱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第一路1、起势2、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左右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左搂膝拗步9、上步搬拦捶11、如封似闭12、十字手第二路12、抱虎归山13、上步揽雀尾14、斜单鞭15、肘底看捶16、倒撵猴17、斜飞式18、提手上势19、白鹤亮翅20、左搂膝拗步21、海底针22、扇通臂23、翻身撇身捶24、进步搬拦捶25、上步揽雀尾26、单鞭第三路27、云手28、单鞭29、高探马30、右分脚31、左分脚32、转身左蹬脚33、左右搂膝拗步34、进步栽捶35、翻身撇身捶36、进步搬拦捶37、小七星捶38、右蹬脚39、左打虎式40、右打虎式41、右蹬脚42、双峰贯耳43、左蹬脚杨式太极拳(老六路)44、转身右蹬脚45、进步搬拦捶46、如封似闭47、十字手第四路48、抱虎归山49、上步揽雀尾50、斜单鞭51、(左右)野马分鬃52、上步揽雀尾53、单鞭54、玉女穿梭(四斜角)55、上步揽雀尾56、单鞭第五路57、云手58、单鞭59、下式60、左右金鸡独立61、(左右)倒撵猴62、斜飞式63、提手上势64、白鹤亮翅65、左搂膝拗步66、海底针67、扇通臂68、翻转身撇身捶69、进步搬拦捶70、上步揽雀尾71、单鞭第六路72、云手73、单鞭74、高探马75、白蛇吐信76、转身单摆莲77、进步指裆捶78、上步揽雀尾79、单鞭80、下式81、上步七星82、退步跨虎83、转身双摆莲84、弯弓射虎85、进步搬拦捶86、如封似闭87、十字手88、合太极。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目前社会上有二人在传受——李和生、魏树人。两人有不同的风格、练法,这是为什么???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目前社会上有二人在传受——李和生、魏树人。两人有不同的风格、练法,这是为什么???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目前社会上有二人在传受——李和生、魏树人。

两人有不同的风格、练法,这是为什么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晚清时代只在杨氏嫡系和王府中传授,所以又称「府内派」杨式太极拳;它以修习神、意、气入手,将内功修练与技击手法巧妙结合,所以又称内功太极拳,是一门兼具养生、技击功效的上层功夫。

老六路原是杨式太极的不传之秘,其后在国务院社会科学院齐一、王平凡等一批老干的努力下,经多年游说当时唯一存世传人汪永泉,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才将之发掘出来。

老六路揭示的拳理十分丰富、完整而且精湛、细腻,有许多提法和功效和上百年来武侠小说所述相同或相近,因此当年传出时,曾引起武坛人士的关注和震撼,曾被誉为「国宝级」的太极拳。

目前老六路在国内外的传播仍十分有限,因为许多直接跟汪永泉学过拳的,大多数都闭门研修,不肯收徒教拳;个别肯教的,则以老六路为摇钱树,滥收门生、一再出书,大刮其财,既阻碍老六路的传承,亦令师门蒙羞。

除北京朱春煊、李玉玺、李和声等人之外,长沙刘应文亦长期开班传授老六路,刘还不时到其他省市交流推广。

朱春煊、李和声师承朱怀远,刘应文则师承魏树人。

朱怀远、魏树人先后跟汪永泉学过拳,朱老不仅是汪氏的入室弟子,而且还是大弟子,但朱、汪二老后来交恶,据闻临终前数年已鲜有往来。

至於魏树人,虽然有幸被齐一推廌,参与了汪氏唯一遗著的编写工作,而且还拍了整套拳照插入该书,但并非汪的入室弟子。

实际上,魏氏的许多言行,年前频遭其他同门非议或指责,形象欠佳。

这当中除了牵涉到嫡系正宗的地位,更关系到背后的庞大经济利益考量,以致影响了老六路的传承发展,令圈内外人士闻之扼腕。

近年在有关人士的斡旋之下,有关噪音减少了一些,但老六路的形象早已受损,传承之路倍加困难。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练习:意气为君,骨肉为臣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练习:意气为君,骨肉为臣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练习:意气为君,骨肉为臣让传统武术文化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后援之力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属于内家拳——注重内功。

要学好、练好太极拳,需要紧紧抓住它的内家拳的属性,深入领会并贯彻始终。

练习太极拳的要求,是把本身的神、意、气化合归一,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轻灵圆活之劲儿。

这种劲儿以气、意混之为主。

它的本质是气,对它的要求是空、虚、散,而不是集聚的。

这就是太极内劲,又叫做先天劲儿。

练拳主要是练神、意、气内功是神、意、气的化合。

神、意、气是结合在一起的,神到、意到、气到。

眼神到,意气就到。

神集中的地方,意气也集中到那里。

盘架子是神、意、气的运行。

明了这点,才知道应该如何盘架子。

神、意、气走虚。

神、指精神神为帅。

练拳要提起精神,精神不能萎靡不振。

精神要集中,不能涣散,但也不能过。

要神舒,要心情放松,不能紧张。

神体现在眼神上:神聚于眼,目光四射,炯炯有神,威而不猛。

眼睛一般平视,眼神要与动作主要手的方向保持一致。

眼神不能注视、凝视,只是“瞧着点儿”。

眼神不到位而动,谓之妄动。

意,指意念意念要集中,不能涣散。

专心致志练拳,不想其他。

意念要集中专一。

但不要意注丹田,要悟空。

对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能意念重,否则想哪里,哪里就僵滞。

一想就够,多想就过,过犹不及。

意念要真。

意念不能过重,过重则滞。

又有意,又无意,有意无意之间是真意。

用意不用力,用意则通;用力则意气受阻,不通。

气、指内气、元气、先天之气,不是指空气要培养内气,使内气充实。

松、散、圆能涵养内气。

意、气运行要舒缓自如,通畅顺达。

不能憋,要找出路舒散。

意气运行要连绵不断,不能骤停、中断。

意、气从中心向四周立体扩散:松、散、圆形成气球。

授秘歌

授秘歌

《授秘歌》阐释《授秘歌》是由唐人李道子传留下来的,其文字非常简练,但内涵却很丰富。

修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应以此歌诀的要义来揣摩太极道、太极术(内功)、主极拳架融为一体的真谛。

如此,方能以道驭拳,以功化身,以身修真,从而实现《秘授歌》所提出的八种功夫境界。

《秘授歌》原文无形无象,全身透空。

应物自然,西山悬謦。

虎吼猿鸣,泉清河静。

翻江播海,尽性立命。

《秘授歌》简析无形无象,全身透空。

老拳谱上讲:“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所以,修太极拳的关键就是锤炼平常人看不见、摸不着的太极阴面的东两,即神之虚灵、意之专一(专注一方)、气之内外(内气和外气)混化,积攒出功夫。

“无形无象”就是这种功夫境界的一种描述。

这种境界如何达到?没有其他的途径,就是贯穿在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每招每式中的内功心法和专门的太极功(内功修法)、太极松腰法、太极球等松散之功、意气之功的修之中;其日的就是使周身内外上下,整个皮肉筋脉骨被意气滋润,没有了形体存在的感觉。

此为“无形无象”。

有的人形容,演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时候,身体只剩下“一道气圈”和一条“身中垂直线”。

更进一步去体验,甚至连“三道气圈”和“身中垂直线”也不存在了,因为已“全身透空”,周身内外浑然一体了。

“全身透空”指无形无相的内外之气,沁润于躯体内外,畅通无阻,进入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境界。

这个时候,“三道气圈”和“身中垂直线”的区别没有了,神意一动,则举手投足之间都有虚空之象,意之所动的周围区域,形成了一团圆圆的大皮囊,这个皮囊如果要形容它,就是一团充满透明空气样的混元气。

这团混元气不在身体内,不在身体外。

在哪儿?在神意的周围,在空空荡荡的虚空中,这时无论神意怎么动,身体内外都会首尾呼应、相互接应,就如充满了水的皮囊,无处不在.相互支持。

这就是“混元一体”的整体功夫之象!张三丰讲:“大修行人将神气打成一片,于此之动,是太极之动,神与气两不相离也,于此而静,是太极之静,神与气自成一致也。

太极内功心法(老六路)

太极内功心法(老六路)

太极内功心法(老六路)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

因为太极拳(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

不言而喻。

内家拳是以练内功为主的拳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内功”呢?对此,我在“太极松功”里已有所论及。

这里可简要说之。

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从以门派为核心的民间组织向“官办”转化以后,从形式上太极拳的影响确实很“热”,然而在“内功”作修上都不如从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长此以往会使太极拳走向异化,失去其“国粹”、“瑰宝”的地位。

故而,我在传播杨式老六路时,突出强调内功训练。

一、何为内功?内功修练包括哪些内容?内功是相对于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要标志的腿脚功夫而言的。

太极拳所强调的是内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使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形成一种气势,即内功或称之内劲。

在内功或内劲的理解上,要排险三种误解:其一、不能把人身“三宝”精、气、神或者称之为神、意、气的有机化合,看成是三种物质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质的飞跃,有机化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能量流。

也可以把它说成是生物电场;;其二、不能认为三者的最终结合落实在力上,这容易形成拙力;其三、更不能把内功训练的结果看成是对肌肉弹力训练形成的腿脚功夫,那样会失去太极拳的真谛,发挥不了内功的作用,最终落入旁门。

太极内功在修练过程中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练内功首先要懂理知法。

太极拳近于道,游于艺它取“易经”之理,名曰“太极”,又循阴阳之道、易变、变易之义为行功走架之法则。

太极拳是道家拳,并融儒、释思想为一炉。

所以太极之理能圆融万事万物。

诸子百家无所不包。

太极拳经典拳谱更是字字诛玑,句句拳决。

是太极内功修练的灵魂,指导思想。

(二)、放松是修练内功的基础,是太极拳行功走架的基本要求。

“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对此,在”太极松功”一章里,已作详细论述。

(三)、依据道家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三步功法,太极拳也分三步功法即:“以身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

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到底是谁

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到底是谁

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究竟是谁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派别。

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建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而近来关于杨式太极拳正宗人有了新的怀疑,那么,杨式太极拳的正宗传承人终究是谁呢?杨澄甫出生于 1883 年,到 1917 年其父杨健侯逝世,已经 35 岁了。

依照陈炎林的说法,杨澄甫年近弱冠开始学拳,即从 1899 年起,到 1917 年,拳龄已是 18 年了,这个年纪关于杨氏太极拳承前启后的责任来讲,应当是“完好正确”地继承了杨氏拳法的成熟年纪了。

但是,杨澄甫的拳法为何与其父的拳法就不同样呢?莫非是杨健侯没将太极拳传给儿子吗?依照封建社会的传拳理念,这绝不行能!莫非是杨澄甫笨而惰学吗?据陈炎林讲,杨澄甫练拳是绝顶聪颖的天才。

但是事实上,父子两代所传之拳,不论是拳架、练法上,仍是在理法、心法、劲法上的差别,几乎判若两派,这是怎么回事呢?杨澄甫并未继承其祖其父的拳法杨氏太极拳包含本体和应用两大多数内容。

本体指拳架套路,应用指拳式的使用法和破解法。

两个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内功。

而内功的训练和培育是靠太极拳的理法、心法和劲法。

杨澄甫终究能否继承了祖辈、父辈的拳法,本文将其父与他的拳架、内功理法、心法和劲法做个比较就清楚了(笔者:杨健侯的拳法,以汪永泉所著《杨式太极拳述真》及其弟子魏树人的著述为准,杨澄甫的拳法以其著作《太极拳体用全书》及其弟子的著述为准)。

先谈拳架。

杨健侯在京溥伦贝子府教授的拳架是老六路共89 个拳式。

杨澄甫在上海教拳据1925 年第一版的《太极拳术》记录,其拳架共80 个拳式; 1931 年第一版的《太极拳使用法》中,记录的拳架共78 个拳式; 1933 年,杨澄甫将自己创编的拳式定型为 85 个,分三节九个套路,并将此中迅速的技击性招式,改为健身性舒缓动作,遂第一版《太极拳体用全书》。

1 / 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定型”,是杨澄甫给自己创编的拳架套路定型,并不是给杨氏太杨拳拳架套路定型。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目前社会上有二人在传受——李和生、魏树人。两人有不同的风格、练法,这是为什么???2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目前社会上有二人在传受——李和生、魏树人。两人有不同的风格、练法,这是为什么???2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目前社会上有二人在传受——李和生、魏树人。

两人有不同的风格、练法,这是为什么2篇第一篇:古老而又神秘的杨式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流传至今。

而其中的老六路是杨式太极拳中十分重要的拳路之一。

目前在社会上,有两位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传承人,分别是李和生和魏树人。

两人虽然传承自同一流派,但其风格和练法却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传承和个人修炼等角度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杨式太极拳的历史背景。

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是杨露禅,他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学大师。

杨露禅将自己的太极拳教授给了多位弟子,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分支流派,其中就包括了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作为杨式太极拳的核心内容之一,逐渐流传开来,形成了独特的拳路风格。

从教学传承的角度来说,李和生和魏树人是两位优秀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传承人。

他们各自延续了杨露禅的教学传统,并在传承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修炼经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练法。

李和生作为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传承人,注重拳法的流畅和舒展。

他追求太极拳的柔和与慢速,注重身形与力量的协调运用,力求拳路之间的衔接流畅,每个动作都应该流畅自然,没有生硬的感觉。

李和生在教学中注重规范动作,纠正学员的姿势错误,并注重思考太极拳的哲学内涵。

而魏树人则更注重太极拳的内功修炼。

他认为太极拳的核心在于内外合一,即将身体的内气和外力相结合,达到柔中带刚的境界。

魏树人强调练习太极拳要注重内劲的积累,通过练习、修炼打造一个稳定和强大的内功基础。

在教学中,他会注重学员发力和呼吸的技巧,教授他们如何通过内功的修炼来提升太极拳的实用性。

这种差异的形成是因为李和生和魏树人在个人修炼、理解和体悟上存在差异。

每个人对太极拳的理解和修炼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特长。

而且杨式太极拳作为一个开放的流派,鼓励学习者通过实践去不断探索和修炼。

所以李和生和魏树人在教学传承中对太极拳的理解和修炼方式有所差异是正常的现象。

杨式太极拳 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 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第四章太极桩功――无极桩一.无极桩功诀阐秘(一)姿势规范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贴近股骨外侧,手中指指尖贴风市穴。

头顶正直,舌抵止腭,两眼平视,下颏微收。

体重平均在两脚,摒除杂念,有虚、静、松、空之感。

无极乃太极之始,练好无极桩可使身体内外加速放松,可培养先天浩然之气。

练好无极桩内气增强了,可以疏通经络,扶助正气,调节阴阳,增强人体健康。

(二)虚静守一1.意念放松调节。

神经、肌肉放松,骨节对应拔开,气通各节,节节贯穿。

次序为:上肢:手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

下肢:脚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躯干:胸椎一节一节拉开-腰椎松开-尾椎松开。

头部:玉枕、百会、下颏微收,颈椎一节一节松开。

调息:吸气意念至命门,呼气意念至肚脐。

此为一息,共做三息。

自然呼吸:任肌肉自然反博,任内气在体内自然流动,气畅经络自通,自上下通,自左右通,百会通天,涌泉通地,归法自然,百病清除,身体健康。

2.功诀:骨节一松气自通,周天一转暧融融。

人言我呆我即呆,缚虎擒龙我为公。

3.行功经义:放松意念调整后,静息三分钟;默念功诀,接受宇宙大智慧人子信息,定中自然,一心不乱;天之“百会”,地之“涌泉”,人之“璇玑”三才合一,功进速矣。

4.行功禁忌:首先,思想上忌“贪、嗔、痴”;其次,饮食上禁用辛辣食物;其三,时间以太阳初升为宜,其他则为功力辅助;其四,对父母孝心恒持,使祖上信息扶持。

(三)无极桩意念导引的医疗作用无极桩针对具体病情、意念或内视有关穴位,进行体内阴阳调配。

循阴阳,遵五行,蹈八卦,衍生克之理,使人体生理之机制达于优化,从而治病强身――无极桩的观想法,有病治病,无病长功。

十八丹田观想法(感应神通法)人体有十八丹田,意守或观视某一丹田,并观想放松,将治疗与之相关区域的病症。

观想部位有一光亮,或日、或月、或一能量团,放射光芒。

初步功能:凡近距离的人和物,我默然之中明之,其信息的变化,他不知我,我已知他。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简述及行拳口令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简述及行拳口令

杨式太极拳⽼六路简述及⾏拳⼝令杨式太极拳⽼六路简述杨式太极拳⽼六路基本特点是:⾃然、柔和、优美,因⽽使⼈在运动中感到舒适。

练拳时,要着意体现松、稳、慢、匀的运动特⾊,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学会运⽤内⽓,达到松、散、通、空。

⾝形有:虚灵顶劲、含胸拔背、中正安舒、沉肩坠肘、腕⼿相连、松腰松胯、⼗字抓地、脚踏实地、五点四段、外三合等。

内功就是指:练神、意、⽓、使三者相互结合,形成⼀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有“以意导⽓,以⽓运⾝”、⽤意不⽤⼒、内三合、内外相合。

构成内功劲法的具体内容有(⼀)内⽓,(⼆)内劲(三)劲源,(四)⾝中垂直线,(五)三道⽓圈,(六)⾝如古钟,(七)三关,(⼋)两⾜之间的着意点,(九)眼神。

架势有养⽣和技击之分。

养⾝架特点和要求是舒适,得意,⼤⽅。

应注意,第⼀:⾝形要⾃然调直,不偏不倚。

第⼆:全⾝放松。

第三:内外相合。

第四:开合适度。

技击架要求把内劲通出⼿外,称为功夫出⼿,意想在影响虚拟的对⼿。

要学会散放内劲。

如:⼿势要由中⼼出发,并且做到内劲通出⼿外⼀⾄三尺,然后还能将意⽓顺着原路收回,机动灵活地变换姿势。

养⽣与技击架任何时候都存在姿势和内⽓⼀开⼀合的相互交替。

在⼀开⼀合中凝聚着太极拳的特殊功夫。

⼗三个基本架势、既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

统称太极⼗三式。

练习杨式太极拳成功者,⼀般要经历七个进展阶段。

(⼀)打基础、(⼆)内外相合、(三)上下相随、(四)拆架⼦⼜分养⽣与技击⽅⾯、(五)拆⼿、(六)分劲、(七)⼊化境。

练习揉⼿的⽬的是为了校正练习者对拳术理论不正确的理解,发现并纠正学习拳架时的不正确练法,以及不正确的揉⼿⽅法,避免出现偏差和⾛⼊歧途。

要使揉⼿正确的发展,应注意三点,(⼀)学习揉⼿必须明了太极揉⼿的含义和内容,不能掺杂外加拳对打的⼿法。

(⼆)揉⼿是拳架的应⽤,拳架是揉⼿的基础。

在拳架中⼀招⼀式都是养⾝和技击之法。

揉⼿的奥妙不仅仅在技击⽅⾯,其中包含着更好的养⾝之道。

段位制杨式太极拳六段单练套路及动作分解教学

段位制杨式太极拳六段单练套路及动作分解教学

段位制杨式太极拳六段单练套路及动作分解教学1:单鞭起势 2:右进步搬拦捶3:左进步搬拦捶 4:右云手5:左云手 6:左搂膝拗步7:撇身捶 8:左倒撵猴9:海底针 10:闪通背11:打虎势 12:高探马13:肘底捶 14:右倒撵猴15:退步跨虎 16:退步双穿左按掌17:退步双穿右按掌 18:右分脚19:转身左分脚 20:转身右蹬脚21:手挥琵琶 22:右野马分鬃23:海底针 24:白蛇吐信25:抱虎归山 26:斜飞势27:左野马分鬃 28:左指裆捶29:右金鸡独立 30:十字手收势分解教学上左脚,右脚并步,行抱拳礼,再退回来。

一:单鞭起势方向:正东1:左脚开步,脚尖点起步落2:两臂上提与肩同宽,与肩同高3:两手下按,下落至腹前稍向两侧分开之后稍左带,此时屈膝4:重心移至左腿,左手手心朝里走上弧向左云,右手走下弧也向左带,两手都云至左斜方向时,提右腿,向右斜前方上步,腿跟着地。

5:重心移至右腿,两手上动不停,云手至右侧,右手勾手,左掌搭于右腕侧,同时收左脚6:转身,出左脚,左手摆掌,由右向左弧形堋出,正东方向,立掌,力在掌外沿。

同时左腿弓,右脚蹬碾,成左弓步,单鞭式。

二:右进步搬拦捶方向:正东1:左脚尖外摆2:身体稍左转,提右腿上步,同时右手变拳,由左臂内搬出,右脚跟落地时,右拳搬砸,3:重心移到右腿,踏实之后,左掌前推,右拳后拉至腰间,身体稍右转,提左脚至右脚内侧4:出左脚,要脚跟先着地,再弓步冲拳,此时左弓步,左掌立于右拳侧。

三:左进步搬拦捶方向:正东1:左脚尖稍外摆,重心还是左腿上2:右拳变掌,稍后带,左手变拳,带至腰间3:上右脚成右弓步冲拳,同时右掌收于左臂内侧。

四:右云手1:重心后移至左腿,右脚内扣2:右拳变掌,向左画弧,走上弧。

右掌稍上带,然后由右向左走下弧,同24云手式。

身体面北3:两手云手至左侧时,收提右脚活步,4:右脚横向正南落脚开步,脚尖外摆,身体右转。

踏实之后,向右云手五:左云手1:两手云至右侧身体转向南时,提左腿,正东开步,2:落左脚,两手上动不停,继续向左云六:左搂膝拗步方向:正东1:上右脚踏实,脚尖外摆,踏实,两手继续平云2:左掌搂手,右手走下弧右带3:右手摆掌,左手搂到右侧,提左腿,前落之后,屈右臂遮耳,左按掌4:做左弓步搂推七:撇身捶方向:正东1:重心后移,退左脚2:右手立圆绕拳至腹前,左掌由下到上拦回3:后落左脚,右脚虚步,全脚掌着地,右拳撇打砸拳,左掌按于左腰前4:左脚上步,左弓步推左掌,右拳收于腰间八:左倒撵猴方向:正东1:重心后移,右拳打开变掌,向右后打开2:左脚后退步,右脚尖碾转,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右手前推左手后捋于腰间。

转载郭正勋太极随笔---要是没有...

转载郭正勋太极随笔---要是没有...

转载郭正勋太极随笔---要是没有...开合相寓、正偶相化、方圆相生、曲直相求、快慢相匀、两膊相系、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内外相合,是所谓太极诀。

虽每个门派、每个太极老师各有不同解释,但一理而贯之。

学习汪、魏传承的太极拳诀,合理、巧妙、实用、且变化万千。

理解九大理法,练习杨式太极拳,要循序渐进,方不致于偏差,且不容易被人误导,不因为观念、原则错误,而引起身体受到伤害,轻松自在。

且练习杨家真传太极拳须先明瞭理法,才能开始学拳。

而不是先学拳再来研究理法,应该是比较正确途径。

杨家揉手功法,包含心法、手法、劲法、兵法,理法之多,难以记数。

最基本的就有数十种,包含了意在先、十字错位、背贴气、球碰壁劲法、钱投鼓劲法、钟身、钟锤、点中求劲法,内容都是所谓的意气之功。

再结合滚、错、折、磨、搓五大劲法,加上六大锤法,以及鞭、杆、枪劲法,成为一种特殊的技击应用体系,有别于推手,一般外面极少流传。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推手就是揉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观念,简单来说,揉手就是杨氏太极拳的综合应用,内含许多技击技法,实战意味浓厚。

所谓「意气之功」,是指以意领形、重意不重形、意在先 ... 等等,刚开始时意比形最少,且意念要比形先走半米以上,意领形跟。

慢慢的,进而不管形,不知道形怎么走,所谓「己不知、人难知」。

由有意、刻意,至意淡、自然、无意,应物自然。

所谓气,是指气机、气势、内外相合,练到程度时,重外不重内,老前辈常说「在气则滞」,不能管体内之气,因为刻意要将体内东西逼出,这样做太慢了。

以养生来说,培养内气是件好事,但在技击应用上,管气,则太慢了,也容易僵滞,所谓舍不掉力气,长不了意气。

意气是经由不断的练习而锻炼出来、培养出来的,然后经过合理的运用,在得机得势的情况下,产生适当的效果,由无到有、有变多、多入简、进而应物自然,最后再入放空的境界。

所谓真空妙有,这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所谓三道气圈,是意气之功,它是由练习拳架、揉手、太极功,自然生成的,练习拳架时,从起式开始就是在练习这三道气圈。

杨氏太极老六路十三刀谱

杨氏太极老六路十三刀谱

杨氏太极老六路十三刀谱
范春泉
【期刊名称】《少林与太极》
【年(卷),期】2022()10
【摘要】预备势、棚授挤按揽雀锤:1.无极持刀;2.棚将挤按;3.揽雀尾刀;4.撞心锤。

一、七星跨虎交刀势1.七星势;2.跨虎势;3.棚刀势;4.交刀势。

二、腾挪闪展意气扬
1.腾势截刀;
2.挪势刀;
3.闪展抹刀;
4.意气扬扎刀。

三、左顾右盼两分张1.左顾截刀;2.右盼截刀;3.弓步推刀;4.左右分张。

四、白鹤亮翅五行掌1.白鹤回首;2.回身擦刀;3.左顾截刀;4.亮翅扎刀;
5.双手托刀;
6.五行按掌。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范春泉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三十三)杨氏3A+疗法“冈五针”为主埋线针刀治疗肩周炎
2.忽雷太极掌一路(十三)
3.基于车架模态的蔗地路谱对刀盘振动的影响
4.武式太极十三刀
5.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真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第四章太极桩功――无极桩
一(无极桩功诀阐秘
,一,姿势规范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贴近股骨外侧,手中指指尖贴风市穴。

头顶正直,舌抵止腭,两眼平视,下颏微收。

体重平均在两脚,摒除杂念,有虚、静、松、空之感。

无极乃太极之始,练好无极桩可使身体内外加速放松,可培养先天浩然之气。

练好无极桩内气增强了,可以疏通经络,扶助正气,调节阴阳,增强人体健康。

,二,虚静守一
1.意念放松调节。

神经、肌肉放松,骨节对应拔开,气通各节,节节贯穿。

次序为:
上肢:手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

下肢:脚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
躯干:胸椎一节一节拉开,腰椎松开,尾椎松开。

头部:玉枕、百会、下颏微收,颈椎一节一节松开。

调息:吸气意念至命门,呼气意念至肚脐。

此为一息,共做三息。

自然呼吸:任肌肉自然反博,任内气在体内自然流动,
气畅经络自通,自上下通,自左右通,百会通天,涌泉通地,归法自然,百病清除,身体健康。

2.功诀:骨节一松气自通,周天一转暧融融。

人言我呆我即呆,缚虎擒龙我为公。

3.行功经义:放松意念调整后,静息三分钟;默念功诀,接受宇宙大智慧人子信息,定中自然,一心不乱;天之“百会”,地之“涌泉”,人之“璇玑”三才合一,功进速矣。

4.行功禁忌:首先,思想上忌“贪、嗔、痴”;其次,饮食上禁用辛辣食物;其三,时间以太阳初升为宜,其他则为功力辅助;其四,对父母孝心恒持,使祖上信息扶持。

,三,无极桩意念导引的医疗作用
无极桩针对具体病情、意念或内视有关穴位,进行体内阴阳调配。

循阴阳,遵五行,蹈八卦,衍生克之理,使人体生理之机制达于优化,从而治病强身――无极桩的观想法,有病治病,无病长功。

十八丹田观想法(感应神通法)
人体有十八丹田,意守或观视某一丹田,并观想放松,将治疗与之相关区域的病症。

观想部位有一光亮,或日、或月、或一能量团,放射光芒。

初步功能:凡近距离的人和物,我默然之中明之,其信息的变化,他不知我,我已知他。

如:对方肝病,一接近我,我之身体有关部位马上会自然产生反应。

意守各丹田,接近内分泌腺部位,可以加强内分泌腺的血液、氧气、营养精微物质的输送,增强其调节作用。

会阴观想法:可滋阴壮阳增强性生殖功能。

膻中意守法:可贯通阴阳,接连上下治疗心肌炎、肺炎、咽喉炎、气管炎等。

肩井观想法:增强气血对上肢部位的作用,加强上肢生理功能,主治露肩风、肩周炎、肩痛及肩关节骨质增生等。

百会观想法:增强大脑生理功能,使大脑处于相对的抑制状态,促进大脑之气血之供应,提高记忆思维之功能。

印堂观想法:小周天之关键,增强视力,对青光眼、假性近视、白内障有良好疗效。

意守印堂要观想放松,否则易引起头晕。

丹田观想法:相当于胃幽门和肠腺的部位,守此丹田可促使胃肠蠕动,使胃液和肠液分泌增多。

气沉丹田疏通百脉,对肝、胆、胰、胃、肠之功能的康复和提高很有益处。

涌泉观想法:守此穴可使人进入松弛反应状态,可排出体内病气,增强气血的上下通畅,对治疗高血压、肾虚有明显疗效。

太阳观想法:可促使大脑气血循环,调整大脑的生理机制,治疗头痛、偏头痛、头晕、头昏等症。

劳宫观想法:改善上肢躯干的生理机制,促使手指的各种功能,十指边心,对心脏疾病、头痛等症有一定治疗作用。

气海观想法:培植正气,对大小肠、膀胱等部位的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命门观想法:相当肾上腺部位,守此部位可以使体温上升,静中生动。

委中观想法:促进下肢的气血循环,主治抽筋、关节炎、防治下肢瘫痪。

夹脊观想法:促进脊神经功能,疏通督脉,主治心脏、肺脏、腰背诸病症。

玉枕观想法:促进小周天运动,增加丘脑脑垂体的分泌,主治后脑痛。

曲池观想法:疏通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半身不遂、瘫痪、上肢麻痹、手臂肿痛、肘关节炎、皮肤病、月经不调等。

冲门观想法:主治疝气、小便不利,疏通足太阴脾经。

章门观想法:主治腹泻、消化不良、腰背疼痛、疏通足厥阴肝经。

风门观想法:主治头痛、鼻出血、咽喉肿痛、中风不语、癫狂等症。

二(静力桩
,一,太极抱球桩
姿势规范: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手上抬,手心向内,十指相对,但不接触,对正小腹。

两手在
小腹处如抱着一个球。

调整呼吸,使呼吸自然畅通。

意念观注两手,手心与小腹成抱一圆球状。

,二,虚引手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掌心贴近股骨外侧,手中指指尖贴风市穴。

头顶正直,舌抵止腭,下颏微收。

体重平均在两脚,排除杂念,有虚、静、松、空之感。

右脚慢慢抬起,向前迈出一步,前脚掌着地,身体微蹲,重心在左脚。

右手向前伸出,立掌,掌心朝下方。

肘微沉,自手到肩成下弧形,右掌放松,意念观注右手掌,每次最少站15分钟。

三(动力桩――狮子抱球桩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抱球于胸前,两手微曲成莲花掌,手心相对,两手在内气引导下左右滚动,从正前方开始滚动,滚动60次;再向左转体,两掌在左侧再滚动60次; 然后再向右转体,两掌在右侧再滚动60次。

两掌除左右滚动外,还要上下滚动,前后滚动,不论任何方向,每滚动都要60次,而且要在内气带动下滚动。

练初级腰功时,要用腰带动;中级练内气时,用内气带动;练高级意念时,用意念带动,绝对不要只练两臂外形,必须注意内外相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