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老六路22式太极拳介绍
杨氏老六路22式太极拳介绍
杨氏老六路22式太极拳介绍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有89式,去掉重复的动作为37式,22式是魏树人老师被聘到澳洲,做短期教学时,将老六路简编的套路.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氏老六路22式太极拳。
欢迎阅读!杨氏老六路22式太极拳杨氏老六路22式太极拳拳谱与歌诀第一路(第01式至第05式)第01式起势歌诀:肘不张、肩不松:胸不开、气不通:腰意塞、裆穹窿:腕微鼓、掌指融.第02式左右野马分鬃歌诀:一顺,一亲,一捧提.第03式白鹤亮翅歌诀:四隅含藏亮翅中.第04式左右搂膝拗步歌诀:十字竖松横必散,阴阳吸斥促身形.第05式手挥琵琶歌诀:静中求动,周身一家:竖立三关,腹松气圆.第二路(第06式至第07式)第06式左右倒撵猴歌诀:后撤三关身自退.第07式左右揽雀尾歌诀:两膊相系,沿球环行:四正劲法,意气行功.第三路(第08式至第10式)第08式云手歌诀:旋腰带肘似车轮,一合一开一定间.第09式单鞭歌诀:滚错折磨,围绕劲点:以肘带腰,腕随肘旋.第10式高探马歌诀:左沾右随圆中趣,两手旋环任意行.第四路(第11式至第13式)第11式右分脚歌诀:藤攀两臂腿自起,足分胯圈立准平.第12式双峰贯耳歌诀:双拳似丘陵,内气如涌泉.第13式左蹬脚歌诀:藤攀两臂腿自起,足蹬胯圈立准平.第五路(第14式至第17式)第14式左右玉女穿梭歌诀:递肘腾手梭互穿,平开意坚如赶山.第15式下势歌诀:意如滑坡身下落.第16式金鸡独立歌诀:雄鸡展翅旭日升.第17式海底针歌诀:弛意入幽谷,弓满弦自张.第六路(第18式至第22式)第18式扇通背歌诀:内气催姿势,三关前长.第19式转身撇身锤歌诀:步随胯圈转,曲伸意中求.第20式卸步搬拦锤歌诀:胯圈旋搬肩圈拦,神意汇集准星间.第21式如封似闭歌诀:阴阳转换、恍如“山”.第22式十字手、合太极歌诀: 手扶胯圈钟下落,意领神行身自升: 欲合太极心先静,三道气圈渺无存.。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拳谱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拳谱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形体动作第一路1.起式2.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式5.白鹤亮翅6.左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左右左搂膝拗步9.手挥琵琶10.左搂膝拗步11.进步搬拦捶12.如封似闭13.十字手第二路14.抱虎归山15.肘底看捶16.倒撵猴(五个)17.斜飞式18.提手上式19.白鹤亮翅20.左搂膝拗步21.海底针22.扇通背23.撇身捶24.进步搬拦捶25.上步揽雀尾26.单鞭第三路27.云手(七次)28.单鞭29.高探马30.右分脚31.左分脚32.转身左蹬脚33.左右搂膝拗步34.进步栽捶35.翻身撇身捶36.进步搬拦捶37.小七星捶38.右蹬脚39.左打虎式40.右打虎式41.右蹬脚42.双峰贯耳43.左蹬脚44.转身右蹬脚45.进步搬拦锤46.如风似闭47.十字手第四路48.抱虎归山49.斜单鞭50.左野马分鬃51.右野马分鬃52.左野马分鬃53.上步揽雀尾54.单鞭55.玉女穿梭56.上步揽雀尾57.单鞭第五路58.云手(七次)59.单鞭下式60.左右金鸡独立61.倒撵猴(五次)62.斜飞式63.提手上式64.白鹤亮翅65.左搂膝拗步66.海底针67.扇通背68.翻身撇身锤69.进步搬拦锤70.上步揽雀尾71.单鞭第六路72.云手(七次)73.单鞭74.高探马75.白蛇吐信76.转身单摆莲77.进步指裆锤78.上步揽雀尾79.单鞭80.下式81.上步七星82.退步跨虎83.转身双摆莲84.弯弓射虎85.进步搬拦锤86.如风似闭87.十字手88.合太极。
北京杨氏太极拳老六路李和生大师介绍
北京杨氏太极拳老六路李和生大师介绍李和生先生祖居北京,1926年生。
由于受北京市井社会的影响,自幼好武。
他在上小学时,就利用课余时间,背着家人去街头巷尾观看卖艺人的“武把式”。
时间长了,对练武人的招势模仿得惟妙惟肖,还真有点像名家们所传的样子。
可能是天意,在他20岁时恰遇当时名贯北平的“李氏三杰”之嫡传弟子唐夙亭大师,随其学形意拳和八卦掌。
这一学就是七八年。
由于天赋极高,对形意拳及八卦掌的基本功法,掌握的得心应手,行起拳来,真有劈如斧,钻如电,崩如箭,横如弹的味道。
上世纪中叶,他又拜在吴式太极拳名宿杨禹庭高足王培生大师的门下,学习吴式太极拳。
这一学就是二十年啊!其中,除了跟随王培生大师学吴式太极拳外,在恩师王培生离开北京的一段时间里,追随师爷杨禹庭继续深造。
由于李和生先生孜孜不倦的习武精神,深得这位北京吴式掌门人的钟爱,使得一代武术名宿倾囊相授。
李和生先生也尽获吴式门“以心行意,以意导气,按窍运身”的武学精髓。
为了探索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之奥秘,和“反璞归真”、“虚静为本”、“空空迹化归乌有”的太极武学精髓,他并没有以此为满足。
他还利用那段特殊的“风云浮躁”的历史之隙,不辞辛劳地游奇山,访古刹,寻找高僧与贤人,习武论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游访中,巧遇一位高僧。
在谈话中,知晓这位高僧也是一位学武之人,两人又都是“游侠”,竞有相见恨晚之感。
相识投机,故而边谈边试手。
在试手中,此僧也听出了李和生的功夫,遂挨身过招。
这一过招,使李和生好不震惊,真可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就像有一股潜能入骨三分,想过不能,想脱不得。
然而,高僧也看出了李先生的心思,却温文尔雅不露声色地撤手相脱,并说:“先生手不空行,好功夫!”李和生喜出望外,深感这是一位高僧,他那轻盈灵动之功,正是他所要寻求的。
心想,此僧的内功不正是老子所讲的“及吾无身,我有何患吗?自人道以来,不知与多少名人高手交锋,觉得自己身手还不错。
可与此僧相比,真可谓“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山外有山,人上有人”啊!三人行必有吾师。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的起源资料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又称府内拳)的起源虽已深夜,然并无倦意,一直未在网上发现我所习练的老六路详细文章,索性执笔陈述一翻,望各位爱好者指证。
太极拳真正起源于元未三丰祖师,太极拳祖师张三丰,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据《明史·方伎传》和有关典籍记载:张三丰名全一,字君宝,号三丰。
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东北)人。
生于元定宗贵由二年,卒于明英宗天顺八年。
身材颀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才华横溢,过目成诵,学识渊博,医术高明,道行高深,武功超绝。
善嬉谐,旁若无人,因不饰边幅,又称邋遢道人。
议论三教经书,则络绎不绝,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
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兴来穿山走石,能一日千里。
行无常行,住无常住,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也。
张三丰出身书香门第,幼年入道,拜张云庵道长为师,后还俗专修儒学,曾在中山府安喜县作过县令不久辞官,师从终南山火龙真人,传以大道,命出山修炼。
元泰定甲子春,南至武当,住在少祖山洞穴(人称为“祖师洞”,元末在洞口建有一座砖石结构的殿堂,俗称“无梁殿”,“文革”中被毁),修炼“内丹功”。
张三丰在山洞居住九载,练到九转还丹,终于练成。
张三丰练“内丹功”的实践与体会,在他的著作《玄机直讲》、《玄要篇》中多有记述。
内丹功俗称“气功”,其行气需要肢体动作进行导引,张三丰根据练内丹的需要,创造了太极拳。
张三丰创造太极拳有几种传说,一种是他看到鹊、蛇相斗(俗称“龙凤斗”),一种是他看到猫、蛇相斗(俗称“龙虎斗”),从中得到启发,创造了一套静如处子,动如飞羽,柔如灵蛇,刚如猛虎的全新拳法“太极拳”。
其实,张三丰是著名的道教学者,精通三教,而且一直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他把道家的内丹功,养生家的导引术、武术家的拳法、军事家的兵法,加以糅合、编创和演化,作出了集大成的贡献,创造出了一套“以内丹为体、技击为用、养生为首、防身为要,以意领气、以气化神、以神还虚、以虚合道,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前人没有的全新的拳法。
朱怀元杨氏太极(老六路)
朱怀元杨氏太极(老六路)
朱怀元大师﹐生于1911年5月16日﹐仙世于1999年2月27日﹐享年88岁。
朱怀元大师自幼酷爱体育运动﹐尤其足球和羽毛球很有成就﹐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已在北平足球界很有声望﹐羽毛球也堪称一流﹐曾在协和医院与印度尼西亚国手交锋﹐对方很是佩服。
朱怀元大师1932年受教于王海蓉老师学习如意通背拳﹐颇有心得。
1934年在协和医院有幸跟随汪永泉宗师学习杨式太极拳﹐1957年正式拜在汪公门下﹐一直到汪公仙逝。
朱怀元60年如一日﹐是汪公用一生心血培育的汪脉传人中佼佼者之一﹐是诸多汪脉弟子中功夫最佳﹐学生最多﹐影响面最广的人。
他一生从不张扬﹐默默练拳﹐潜心钻研﹐精心授徒﹐為继承汪传杨式太极拳﹐為杨式太极拳脉传播延续﹐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心血﹐较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朱怀元大师自1934年开始跟随太极拳大师汪永泉老先生学习杨氏太极拳,当时一同学拳的还有张广龄,张孝达等。
在汪师的严格要求和精心培育下,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刻苦练就了较高的功夫。
1957年老师正式拜师,并成为杨氏汪脉五位正式弟子中的掌门大弟子,其师弟有孙德善(1948年跟随师爷学拳)、张广龄、高占魁(50年代跟随师爷学拳)、张孝达。
入门之后更是集毕生精力钻研太极拳,终于练就了极高的太极功夫,比较完整的继承了师爷汪永泉老先生的太极精髓。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2008-06-05 14:36:18| 分类:佛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李和生杨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
因为太极拳(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
不言而喻。
内家拳是以练内功为主的拳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内功”呢?对此,我在“太极松功”里已有所论及。
这里可简要说之。
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从以门派为核心的民间组织向“官办”转化以后,从形式上太极拳的影响确实很“热”,然而在“内功”作修上都不如从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长此以往会使太极拳走向异化,失去其“国粹”、“瑰宝”的地位。
故而,我在传播杨式老六路时,突出强调内功训练。
本章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一是何为内功?内功包括哪些内容?内功包括哪些内容?二是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三是如何练好内功?四是内功在养生和推手中的作用。
一、何为内功?内功修练包括哪些内容?内功是相对于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要标志的腿脚功夫而言的。
太极拳所强调的是内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使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形成一种气势,即内功或称之内劲。
在内功或内劲的理解上,要排险三种误解:其一、不能把人身“三宝”精、气、神或者称之为神、意、气的有机化合,看成是三种物质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质的飞跃,有机化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能量流。
也可以把它说成是生物电场;;其二、不能认为三者的最终结合落实在力上,这容易形成拙力;其三、更不能把内功训练的结果看成是对肌肉弹力训练形成的腿脚功夫,那样会失去太极拳的真谛,发挥不了内功的作用,最终落入旁门。
太极内功在修练过程中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练内功首先要懂理知法。
太极拳近于道,游于艺它取“易经”之理,名曰“太极”,又循阴阳之道、易变、变易之义为行功走架之法则。
太极拳是道家拳,并融儒、释思想为一炉。
所以太极之理能圆融万事万物。
传统杨式太极拳杨式老六路太极拳书动作路线图
传统杨式太极拳杨式老六路太极拳书动作路线图所在位置:杨式内功老六路太极拳三步功法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有着很深奥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在建身和养生方面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促进身心健康等益处。
早已被国内外的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公认。
另外在太极拳推手技击方面,很多太极拳爱好者还不知内详,它是以修炼人体的第二系统的内在潜能为主,来达到建身和技击的双重目的。
尤其是在太极拳的推手技击方面,必须要有太极内功。
如果没有内功就不是太极拳而是肢体运动的体操。
太极拳第一系统的训练是身体和外形的训练,第二系统的训练才是练太极内功叫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个境界。
杨式内功太极拳的第一步功法是以身变手,也就是要练习“腰功“。
练精化气的过程,练腰不是裤腰带所勒之处,而是要求练腰肌上部两个肾脏外处的两块肌肉。
通过肾脏外边的两块肌肉的锻炼,强化肾脏功能,又可扩展丹田气势,按照中医理论来讲,腰为肾之腑,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所在。
肾脏是人体生命之根源。
对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都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两肾相交之间叫做“命门火“。
命门火的旺与不旺,就直接影响到男女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与男子的精室,女子的胞宫有关)。
还有人体的70%都是水,要靠肾脏来调解,水液代谢量的多与少有肾主一身之水的说法。
肾脏的精气充足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滋养人体各部组织器官的基本条件。
因此可以说:肾脏的盛于衰是人体生,老,病,死最基本的内在根源。
第二步功法是以气变手,要练丹田元气,也就是练气化神,是合天元,地元,人元,三元生化合一。
天为纯阳清轻在上,地为纯阳沉垂在下,人与阴阳二气为一体而居中。
天,地,人三者都有其本身元气。
天元之气是日,月,星。
互相作用放出来的精华物质为真气。
地元之气是水,火,风生息过程所产生的灵气。
人元之气是精,气,神,也可以说是父母遗传给的赖以生存的元气。
元气乃先天之气,后天所补,发源于肾,积于丹田,而布于周身,是内在之气,不是呼吸之气。
杨氏太极拳22式精要套路解释教学
杨氏太极拳22式精要套路解释教学杨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术流派,由杨露禅所创建。
以其慢悠雅致、柔和流畅的动作而闻名,它注重以心领导身体,以柔克刚的原理进行战斗。
杨氏太极拳的套路分为多个形式,其中经典的22式精要套路是初学者必学的基本功夫之一。
下面将对这套套路的每一式进行解释和教学。
第一式:起势。
起势是杨氏太极拳套路的开篇,也是整个套路的起始动作。
在起势时,双脚并列,肩宽,两手自然下垂。
首先,将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脚尖稍微外倾,然后慢慢放下右脚,双腿自然弯曲。
同时,两臂抬起至胸前,掌心向下,略微隆起,形成太极的“抱球”姿势。
起势需要保持身体的中正和放松,准备进入后续的动作。
第二式:云手。
云手是太极拳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在云手中,以左手臂为主导,左脚缓缓迈向前方,踏出实心步,同时右脚后退,产生前进和后退的错位感。
两手臂以太极的原则轻轻摆动,形成漂浮般的感觉。
云手要求手臂、躯干和腿部协调一致,动作要流畅、稳健。
第三式:单鞭。
单鞭是太极拳中的常见动作,通过手臂的慢悠悠地挥动来训练臂力和柔韧度。
在单鞭中,双手向前挥出,右手较高,左手较低,两手手掌向下。
同时,身体与臂部形成一个弯曲的曲线,令身体变成一个“凸”形。
这个动作可以训练拳击中的击打力度,同时也能够增加肩膀和手臂的力量。
第四式:进退搬。
进退搬是杨氏太极拳中一个较为复杂的动作,要求练习者在一侧迈进,一侧后退的同时,身体和手臂要求保持平衡和协调。
在身体前进的同时,双手的手掌不应该转动或翻转,且要保持下压的姿势,同时注意保持腰背挺直,不产生前倾或后仰。
这个动作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性,同时也可以训练躯干的灵活度和下肢的力量。
第五式:肱字。
肱字是太极拳套路中的一个独特动作,通过慢拳的施力方式增强肘部的力量。
在肱字中,身体和手臂形成一个倒三角形,手臂两侧保持放松,双脚自然分开,维持重心稳定。
执行肱字时要注意,肘部在击打时要发力、脱力,下肢要具有弹性,使得身体在变化中保持平衡稳定。
太极老六路练法
xx老六路练法作者是卢志明的弟子,卢志明师是汪永泉先生晚年所传弟子。
太极乃无极而生欲得太极先求无极.无极是混圆一体不分阴阳.在练太极拳当中是指先练出整劲,进一步再将整劲练活.内劲的基础劲是人身的筋产生的劲,筋的劲有感知,有弹力.先谈练筋劲的方法,站步要双脚踩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对角,前脚竖直.后脚与前脚方向45度撇开肩与胯平面向前双手平扶胸前,前后移动弓步尽量拉开,向前时后胯尽量放松初期阶段要尽量不使肌肉的劲来完成动作.前后运动过程不许起伏,往后移动身体随退随左转不超过45度.身手做摇磨状,既练腰胯平移又炼旋转,动作中腿不许蹬劲,只求伸展开,踩四方步可支撑八面来力全身感觉要一体一动整动,人的;感觉;是内家拳;意;的初步;要尽量少使肌肉力气来完成动作,这样如此练习以后便能练松以上介绍的方法应该是老六路三道气圈的基础!!也是整合身体比较好的训练方法。
一句话,是真东西!谢谢太极,无极,八卦,五行在内家拳练习中所指含义绝非与道家易学有直接关系在内家拳练习中是指拳学修练过程中寓义.整个练功过程中的规律在练劲过程中是指各种劲的成份与练法,在练体过程中是指以气血贯通人身奇经脉八条及十二条正经.练内功初级阶段是;易筋;为练养阶段,意的本质是指感觉.中级阶段是;易骨;为蓄养阶段,意的本质是感觉与意向结合,高级阶段是;洗髓;为涵养阶段是以神意合一的感觉融身体动作为一体,再谈基本功的练法,站步与前面叙述一样以左式为例。
以左手掌心扶贴左腰肾处肩,臂,肘腕均不许用肌肉劲,尽量放松不使劲,右胳膊从肩到手要绝对放松不许使劲从后掌心向前撩抛抡甩,向后抡甩时手心随身后移转腕向后。
臂抡立圆配合身做前后移动,身向后移动时动转角度不超过45度。
向前移动时在重心仍在后位将身形转正再向前移动。
最关键是后胯关节尽力放松,原则是不使劲。
此动是以身体前后平移加旋转带动肩臂手抡动,立身要中正,中正不谨指身直也是指肩,腰,胯向正方向。
含胸是在推手时运用,拔背是指将脊椎上下拉直,上至头顶下至尾闾一线贯穿。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简述及行拳口令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简述及行拳口令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简述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基本特点是:自然、柔和、优美,因而使人在运动中感到舒适。
练拳时,要着意体现松、稳、慢、匀的运动特色,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内气,达到松、散、通、空。
身形有:虚灵顶劲、含胸拔背、中正安舒、沉肩坠肘、腕手相连、松腰松胯、十字抓地、脚踏实地、五点四段、外三合等。
内功就是指:练神、意、气、使三者相互结合,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有“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用意不用力、内三合、内外相合。
构成内功劲法的具体内容有(一)内气,(二)内劲(三)劲源,(四)身中垂直线,(五)三道气圈,(六)身如古钟,(七)三关,(八)两足之间的着意点,(九)眼神。
架势有养生和技击之分。
养身架特点和要求是舒适,得意,大方。
应注意,第一:身形要自然调直,不偏不倚。
第二:全身放松。
第三:内外相合。
第四:开合适度。
技击架要求把内劲通出手外,称为功夫出手,意想在影响虚拟的对手。
要学会散放内劲。
如:手势要由中心出发,并且做到内劲通出手外一至三尺,然后还能将意气顺着原路收回,机动灵活地变换姿势。
养生与技击架任何时候都存在姿势和内气一开一合的相互交替。
在一开一合中凝聚着太极拳的特殊功夫。
十三个基本架势、既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
统称太极十三式。
练习杨式太极拳成功者,一般要经历七个进展阶段。
(一)打基础、(二)内外相合、(三)上下相随、(四)拆架子又分养生与技击方面、(五)拆手、(六)分劲、(七)入化境。
练习揉手的目的是为了校正练习者对拳术理论不正确的理解,发现并纠正学习拳架时的不正确练法,以及不正确的揉手方法,避免出现偏差和走入歧途。
要使揉手正确的发展,应注意三点,(一)学习揉手必须明了太极揉手的含义和内容,不能掺杂外加拳对打的手法。
(二)揉手是拳架的应用,拳架是揉手的基础。
在拳架中一招一式都是养身和技击之法。
揉手的奥妙不仅仅在技击方面,其中包含着更好的养身之道。
杨氏太极拳拳式名称顺序
杨氏太极拳拳式名称顺序第1式:预备势第29式:进步搬拦捶第2式:起势第30式:上步揽雀尾第3式:揽雀尾第31式:单鞭第4式:单鞭第32式:左右云手(之一)第5式:提手上势第33式:左右云手(之二)第6式:白鹤晾翅第34式:左右云手(之三)第7式:左搂膝拗步第35式:单鞭第8式:手挥琵琶第36式:高探马第9式:左搂膝拗步第37式:右分脚第10式:右搂膝拗步第38式:左分脚第11式:左搂膝拗步第39式:转身左蹬脚第12式:手挥琵琶第40式:左搂膝拗步第13式:左搂膝拗步第41式:右搂膝拗步第14式:进步搬拦捶第42式:进步栽捶第15式:如封似闭第43式:转身撇身捶第16式:十字手第44式:进步搬拦捶第17式:抱虎归山第45式:右蹬脚第18式:肘底看捶第46式:左打虎势第19式:右倒撵猴第47式:右打虎势第20式:左倒撵猴第48式:回身右蹬脚第21式:右倒撵猴第49式:双峰贯耳第22式:斜飞势第50式:左蹬脚第23式:提手上势第51式:转身右蹬脚第24式:白鹤晾翅第52式:进步搬拦捶第25式:左搂膝拗步第53式:如封似闭第26式:海底针第54式:十字手第27式:扇通臂第55式:抱虎归山第28式:转身撇身捶第56式:斜单鞭第57式:右野马分鬃第87式:左右云手(之三)第58式:左野马分鬃第88式:单鞭第59式:右野马分鬃第89式:高探马穿掌第60式:揽雀尾第90式:十字腿第61式:单鞭第91式:进步指裆捶第62式:玉女穿梭第92式:上步揽雀尾第63式:揽雀尾第93式:单鞭第64式:单鞭第94式:下势第65式:左右云手(之一)第95式:上步七星第66式:左右云手(之二)第96式:退步跨虎第67式:左右云手(之三)第97式:转身摆莲第68式:单鞭第98式:弯弓射虎第69式:下势第99式:进步搬拦捶第70式:右金鸡独立第100式:如封似闭第71式:左金鸡独立第101式:十字手第72式:右倒撵猴第102式:收势第73式:左倒撵猴第103式:还原第74式:右倒撵猴第75式:斜飞势第76 式:提手上势第77式:白鹤晾翅第78式:左搂膝拗步第79式:海底针第80式:扇通臂第81式:转身白蛇吐信第82式:进步搬拦捶第83式:上步揽雀尾第84式:单鞭第85式:左右云手(之一)第86式:左右云手(之二)杨氏太极拳表演比赛、比赛套路名称顺序预备势1. 起势28. 倒撵猴2. 揽雀尾29. 斜飞势3. 单鞭30. 提手上势4. 云手(三个)31. 白鹤晾翅5. 单鞭32. 左搂膝拗步6. 高探马33. 海底针7. 右分脚34. 扇通臂8. 左分脚35. 转身白蛇吐信9. 转身左蹬脚36. 进步栽捶10. 左搂膝拗步37.野马分鬃11. 手挥琵琶38. 玉女穿梭12. 高探马穿掌39. 揽雀尾13. 转身十字腿40. 单鞭14. 左打虎41. 下势15. 右打虎42. 上步七星16. 回身右蹬脚43. 退步跨虎17. 双峰贯耳44. 转身摆莲18. 左蹬脚45. 弯弓射虎19. 转身撇身捶46. 进步搬拦捶20. 进步指裆捶47. 如封似闭21. 如封似闭48. 十字手22. 十字手49. 收势23. 抱虎归山还原24. 斜单鞭25. 肘底捶26. 左金鸡独立27. 右金鸡独立杨氏太极剑剑式名称顺序第1式:预备势第29式:勒马势57. 玉女穿梭第2式:起势第30式:指南针58. 白虎搅尾第3式:三环套月第31式:左迎风掸尘59. 虎抱头第4式:魁星势第32式:右迎风掸尘60. 鱼跳龙门第5式:燕子抄水第33式:左迎风掸尘61. 左乌龙搅柱第6式:右边拦扫第34式:顺水推舟62. 右乌龙搅柱第7式:左边拦扫第35式:流星赶月63. 左乌龙搅柱第8式:小魁星第36式:天马飞报64. 朝天一柱香第9式:燕子入巢第37式:挑帘势65. 风扫梅花第10式:灵猫捕鼠第38式:左车轮66. 牙笏势第11式:凤凰抬头第39式:右车轮67. 抱剑归原第12式:黄蜂入洞第40式:燕子衔泥第13式:凤凰右展翅第41式:大鹏展翅第14式:小魁星第42式:海底捞月第15式:凤凰左展翅第43式:哪吒探海第16式:等鱼势第44式:犀牛望月第17式:右龙行势第45式:射雁势第18式:左龙行势第46式:青龙现爪第19式:右龙行势第47式:凤凰双展翅第20式:怀中抱月第48式:左跨拦第21式:宿鸟投林第49式:右跨拦第22式:乌龙摆尾第50式:射雁势第23式:青龙出水第51式:白猿献果第24式:风卷荷叶第52式:右落花势第25式:左狮子摇头第53式:左落花势第26式:右狮子摇头第54式:右落花势第27式:虎抱头第55式:左落花势第28式:野马跳涧第56式:右落花势七星跨虎交刀势, 腾挪闪展决气扬, 左顾右盼两分张,白鹤亮翅五行掌,风卷荷花叶里藏,玉女穿梭八方势,三星开合自主张,二起脚来打虎势,披身斜挂鸳鸯脚,顺水推舟鞭作篙,下势三合自由招,左右分水龙门跳,卞和携石凤还巢。
杨式太极拳简介
杨式太极拳简介
杨式太极拳简介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创始人杨露禅。
杨露禅(1799-1872)名福魁,清末直隶广平府人(今河北永年区人)。
露禅幼时家贫,喜好武术,始学洪拳,经中药铺“太和堂”掌柜陈德瑚推荐,三下陈家沟学习陈式太极拳,深得精髓。
后北上进京,设坛教拳。
其毕生精力钻研武学,醉心拳道,成就威名后仍淡泊依旧,不为浮华虚荣所累。
世称“杨无敌”。
杨式太极拳由杨露禅及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而成。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杨澄浦在《太极拳说十要》对身形身法练习提出“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的标准。
杨式太极拳的传世拳论有《太极拳十要》、《太极拳之练习谈》、《太极拳体用全书》、《杨式太极拳三十二目》等。
杨式太极拳的技术体系包括徒手套路;刀、枪、剑、杆等器械套路;推手;散手等。
从练习方法上区分为大架、中架、小架,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
杨氏老六路拳谱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第一路1、起势2、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左右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左搂膝拗步9、上步搬拦捶11、如封似闭12、十字手第二路12、抱虎归山13、上步揽雀尾14、斜单鞭15、肘底看捶16、倒撵猴17、斜飞式18、提手上势19、白鹤亮翅20、左搂膝拗步21、海底针22、扇通臂23、翻身撇身捶24、进步搬拦捶25、上步揽雀尾26、单鞭第三路27、云手28、单鞭29、高探马30、右分脚31、左分脚32、转身左蹬脚33、左右搂膝拗步34、进步栽捶35、翻身撇身捶36、进步搬拦捶37、小七星捶38、右蹬脚39、左打虎式40、右打虎式41、右蹬脚42、双峰贯耳43、左蹬脚杨式太极拳(老六路)44、转身右蹬脚45、进步搬拦捶46、如封似闭47、十字手第四路48、抱虎归山49、上步揽雀尾50、斜单鞭51、(左右)野马分鬃52、上步揽雀尾53、单鞭54、玉女穿梭(四斜角)55、上步揽雀尾56、单鞭第五路57、云手58、单鞭59、下式60、左右金鸡独立61、(左右)倒撵猴62、斜飞式63、提手上势64、白鹤亮翅65、左搂膝拗步66、海底针67、扇通臂68、翻转身撇身捶69、进步搬拦捶70、上步揽雀尾71、单鞭第六路72、云手73、单鞭74、高探马75、白蛇吐信76、转身单摆莲77、进步指裆捶78、上步揽雀尾79、单鞭80、下式81、上步七星82、退步跨虎83、转身双摆莲84、弯弓射虎85、进步搬拦捶86、如封似闭87、十字手88、合太极。
杨氏太极拳22式精选套路
杨氏太极拳22式精选套路杨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流派,以其缓慢、柔和、圆滑的动作和内外相合的特点而闻名。
杨氏太极拳共有108式,其中包括了手、身法、步法、推手等多个方面的技术。
22式精选套路是从这108式中选取的一部分,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这22式的特点和内容。
1. 起势,起势是太极拳套路的开端,通过缓慢的动作和舒展的身体姿势,达到调整身心状态的目的。
2. 左右野马分鬃,这一式动作模仿了野马奔腾的姿态,通过左右分开的手臂和身体的转动,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3. 白鹤亮翅,这一式动作模仿了白鹤展翅的动作,通过身体的转动和手臂的展开,增强上肢的力量和灵活性。
4. 搂膝拗步,这一式动作主要锻炼下肢的力量和平衡感,通过蹲下和伸直腿部,提高下肢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5. 手挥琵琶,这一式动作模仿了琵琶演奏的动作,通过手臂的前后摆动和身体的转动,锻炼手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6. 单鞭,这一式动作主要锻炼上半身的协调性和平衡感,通过身体的转动和手臂的展开,增强上肢的力量和灵活性。
7. 云手,这一式动作主要锻炼手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通过手臂的迅速交替和身体的转动,提高上肢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8. 单鞭,这一式动作与前面的单鞭相似,通过身体的转动和手臂的展开,增强上肢的力量和灵活性。
9. 高探马,这一式动作主要锻炼下肢的力量和平衡感,通过蹲下和伸直腿部,提高下肢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10. 左右蹬脚,这一式动作主要锻炼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通过左右腿的交替蹬踏,提高下肢的协调性和爆发力。
11. 左右摆莲,这一式动作模仿了莲花摆动的动作,通过身体的转动和手臂的展开,锻炼上肢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12. 左右穿梭,这一式动作模仿了穿梭运动的动作,通过身体的转动和手臂的运动,锻炼上肢的力量和灵活性。
13. 如封似闭,这一式动作主要锻炼身体的平衡感和稳定性,通过身体的转动和手臂的运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14. 十字手,这一式动作模仿了十字手的形状,通过手臂的交叉和身体的转动,锻炼上肢的力量和协调性。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练习:意气为君,骨肉为臣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练习:意气为君,骨肉为臣让传统武术文化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后援之力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属于内家拳——注重内功。
要学好、练好太极拳,需要紧紧抓住它的内家拳的属性,深入领会并贯彻始终。
练习太极拳的要求,是把本身的神、意、气化合归一,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轻灵圆活之劲儿。
这种劲儿以气、意混之为主。
它的本质是气,对它的要求是空、虚、散,而不是集聚的。
这就是太极内劲,又叫做先天劲儿。
练拳主要是练神、意、气内功是神、意、气的化合。
神、意、气是结合在一起的,神到、意到、气到。
眼神到,意气就到。
神集中的地方,意气也集中到那里。
盘架子是神、意、气的运行。
明了这点,才知道应该如何盘架子。
神、意、气走虚。
神、指精神神为帅。
练拳要提起精神,精神不能萎靡不振。
精神要集中,不能涣散,但也不能过。
要神舒,要心情放松,不能紧张。
神体现在眼神上:神聚于眼,目光四射,炯炯有神,威而不猛。
眼睛一般平视,眼神要与动作主要手的方向保持一致。
眼神不能注视、凝视,只是“瞧着点儿”。
眼神不到位而动,谓之妄动。
意,指意念意念要集中,不能涣散。
专心致志练拳,不想其他。
意念要集中专一。
但不要意注丹田,要悟空。
对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能意念重,否则想哪里,哪里就僵滞。
一想就够,多想就过,过犹不及。
意念要真。
意念不能过重,过重则滞。
又有意,又无意,有意无意之间是真意。
用意不用力,用意则通;用力则意气受阻,不通。
气、指内气、元气、先天之气,不是指空气要培养内气,使内气充实。
松、散、圆能涵养内气。
意、气运行要舒缓自如,通畅顺达。
不能憋,要找出路舒散。
意气运行要连绵不断,不能骤停、中断。
意、气从中心向四周立体扩散:松、散、圆形成气球。
一个练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历程写照
一个练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历程写照第一篇:一个练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历程写照一个练习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历程写照太极拳既然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一定符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特质。
如果知道太极拳很好,但是,不深入之中,则太极拳是太极拳,您还是您,您和太极拳还是一种陌生的关系。
太极拳丰富的内涵和身心修养的效应,就不会体现出来,您对于太极拳的认识,就一定始终搁浅在道听途说的境界。
在一些武术大家心目中,太极拳是有着独特风格的内家拳术;在匆匆忙忙从公园路过的上班族眼中,太极拳是一些“怕死”的老年人的养生之术;在外国人偶尔瞥过的眼神中,太极拳是有着东方韵味的中华文化的代表;在太极拳爱好者的感觉中,太极拳是冷暖自知的一种内在体验。
套用人们评论莎士比亚名着《哈姆雷特》中的一句话:“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要说:“一千个听说过太极拳的人心中就有一千种太极拳”。
确实,太极拳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
单从太极拳的流派来看,当今人们公认有陈杨吴孙武赵等6大流派,但是,许多人还不满足于此,结合自己的体会,又不断地推出了自己编创的太极拳新品种,比如,最近几年,就陆陆续续有三星太极拳、循经太极拳、东岳太极拳、养生太极拳、导引太极拳、康复太极拳等问世,更有一些人在太极拳前面加上自己的姓就使自己成为太极拳某一家的编创者了。
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新编创的太极拳除了少数的之外,许多仍然沿着“太极操”的路子发展,太极拳的深刻内涵表现得仍然不够。
其实,更独特、更有太极拳韵味的太极拳,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薪火相传。
这其中,杨健侯秘传太极拳(老六路)就是其中的一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与社会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杨式太极拳各种架式以及其他各家太极拳都不一样。
这套老六路更多保留了原汁原味太极拳的风貌,更多的保留了中华道统文化的内涵,更多的保留了让我们的思维感觉新鲜的内容,更多的保留了从各个方面滋养身心的资讯。
我们所要继承发展太极拳,但是,对于这套太极拳来说,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继承。
杨班侯太极拳拳谱及招法拆解(李海臣)
64、抱虎推山(同前式)
65、斜单鞭(同前式)
66、白鹤亮翅(同前式)
67、上步吊手
注:用右臂掤住敌人右手臂,左手扶在右臂前端以助右臂之力。
68、磨肘捶
注:将身按下及时收腿,右手掌内向上,托于胸前,右脚下上步,右手拦左掌肘后往前摸,即左掌向怀里一拉,左腿随势上步。
解:设前势用吊手掤住敌人手臂,敌用左手托住我右肘处,我速即用左手从右肘后向前退出,右拳照敌左肋打去。
解:敌人用枪照膝刺来,我左手自膝前按下,随势后退,得势进攻,此乃败中取胜之法。
27、接手打肚掌
注:左脚直立,右膝随手提起,左手自右肘外反掌握上摸,向右边上步,右手自膝前搂过,即仰掌收回,左掌握趁势推出。
28、退肘推掌
解:敌人用右手托住已左肘时,我速用右手从左肘后将敌人之手退回,向回一带,左手趁机将敌人推出。
46式:转身十字手
47式:左分脚(脚尖向前)
48式:左正蹬脚
49式:野马分鬃
50式:上步载锤
51式:转身捧锤
52式:勾手推掌(擒拿)
53式:丁步十字手(伏虎式)
54式:闪步踢脚
55式:指挡锤
56式:右蹬脚
57式:左蹬脚
58式:转身蹬脚
59式:上步搬拦锤
60式:如封似闭
61式:抱虎推山
62式:转身双按手
82式:倒撵猴
83式:提手接手
84式:退肘推掌
85式:白鹤亮翅
86式:上步打肚掌
87式:手挥琵琶
88式:十字手
89式:海底针
90式:扇通背
91式:青龙出水
92式:凤凰双展翅
93式:如封似闭
94式:抱虎推山
95式:单鞭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目前社会上有二人在传受——李和生、魏树人。两人有不同的风格、练法,这是为什么???2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目前社会上有二人在传受——李和生、魏树人。
两人有不同的风格、练法,这是为什么2篇第一篇:古老而又神秘的杨式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流传至今。
而其中的老六路是杨式太极拳中十分重要的拳路之一。
目前在社会上,有两位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传承人,分别是李和生和魏树人。
两人虽然传承自同一流派,但其风格和练法却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传承和个人修炼等角度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杨式太极拳的历史背景。
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是杨露禅,他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学大师。
杨露禅将自己的太极拳教授给了多位弟子,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分支流派,其中就包括了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作为杨式太极拳的核心内容之一,逐渐流传开来,形成了独特的拳路风格。
从教学传承的角度来说,李和生和魏树人是两位优秀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传承人。
他们各自延续了杨露禅的教学传统,并在传承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修炼经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练法。
李和生作为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传承人,注重拳法的流畅和舒展。
他追求太极拳的柔和与慢速,注重身形与力量的协调运用,力求拳路之间的衔接流畅,每个动作都应该流畅自然,没有生硬的感觉。
李和生在教学中注重规范动作,纠正学员的姿势错误,并注重思考太极拳的哲学内涵。
而魏树人则更注重太极拳的内功修炼。
他认为太极拳的核心在于内外合一,即将身体的内气和外力相结合,达到柔中带刚的境界。
魏树人强调练习太极拳要注重内劲的积累,通过练习、修炼打造一个稳定和强大的内功基础。
在教学中,他会注重学员发力和呼吸的技巧,教授他们如何通过内功的修炼来提升太极拳的实用性。
这种差异的形成是因为李和生和魏树人在个人修炼、理解和体悟上存在差异。
每个人对太极拳的理解和修炼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特长。
而且杨式太极拳作为一个开放的流派,鼓励学习者通过实践去不断探索和修炼。
所以李和生和魏树人在教学传承中对太极拳的理解和修炼方式有所差异是正常的现象。
杨式太极拳 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第四章太极桩功――无极桩一.无极桩功诀阐秘(一)姿势规范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贴近股骨外侧,手中指指尖贴风市穴。
头顶正直,舌抵止腭,两眼平视,下颏微收。
体重平均在两脚,摒除杂念,有虚、静、松、空之感。
无极乃太极之始,练好无极桩可使身体内外加速放松,可培养先天浩然之气。
练好无极桩内气增强了,可以疏通经络,扶助正气,调节阴阳,增强人体健康。
(二)虚静守一1.意念放松调节。
神经、肌肉放松,骨节对应拔开,气通各节,节节贯穿。
次序为:上肢:手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
下肢:脚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躯干:胸椎一节一节拉开-腰椎松开-尾椎松开。
头部:玉枕、百会、下颏微收,颈椎一节一节松开。
调息:吸气意念至命门,呼气意念至肚脐。
此为一息,共做三息。
自然呼吸:任肌肉自然反博,任内气在体内自然流动,气畅经络自通,自上下通,自左右通,百会通天,涌泉通地,归法自然,百病清除,身体健康。
2.功诀:骨节一松气自通,周天一转暧融融。
人言我呆我即呆,缚虎擒龙我为公。
3.行功经义:放松意念调整后,静息三分钟;默念功诀,接受宇宙大智慧人子信息,定中自然,一心不乱;天之“百会”,地之“涌泉”,人之“璇玑”三才合一,功进速矣。
4.行功禁忌:首先,思想上忌“贪、嗔、痴”;其次,饮食上禁用辛辣食物;其三,时间以太阳初升为宜,其他则为功力辅助;其四,对父母孝心恒持,使祖上信息扶持。
(三)无极桩意念导引的医疗作用无极桩针对具体病情、意念或内视有关穴位,进行体内阴阳调配。
循阴阳,遵五行,蹈八卦,衍生克之理,使人体生理之机制达于优化,从而治病强身――无极桩的观想法,有病治病,无病长功。
十八丹田观想法(感应神通法)人体有十八丹田,意守或观视某一丹田,并观想放松,将治疗与之相关区域的病症。
观想部位有一光亮,或日、或月、或一能量团,放射光芒。
初步功能:凡近距离的人和物,我默然之中明之,其信息的变化,他不知我,我已知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老六路22式太极拳介绍
杨氏老六路22式太极拳
杨氏老六路22式太极拳拳谱与歌诀
第一路(第01式至第05式)
第01式起势
歌诀:肘不张、肩不松:胸不开、气不通:腰意塞、裆穹窿:腕微鼓、掌指融.
第02式左右野马分鬃
歌诀:一顺,一亲,一捧提.
第03式白鹤亮翅
歌诀:四隅含藏亮翅中.
第04式左右搂膝拗步
歌诀:十字竖松横必散,阴阳吸斥促身形.
第05式手挥琵琶
歌诀:静中求动,周身一家:竖立三关,腹松气圆.
第二路(第06式至第07式)
第06式左右倒撵猴
歌诀:后撤三关身自退.
第07式左右揽雀尾
歌诀:两膊相系,沿球环行:四正劲法,意气行功.
第三路(第08式至第10式)
第08式云手
歌诀:旋腰带肘似车轮,一合一开一定间.
第09式单鞭
歌诀:滚错折磨,围绕劲点:以肘带腰,腕随肘旋. 第10式高探马
歌诀:左沾右随圆中趣,两手旋环任意行.
第四路(第11式至第13式)
第11式右分脚
歌诀:藤攀两臂腿自起,足分胯圈立准平.
第12式双峰贯耳
歌诀:双拳似丘陵,内气如涌泉.
第13式左蹬脚
歌诀:藤攀两臂腿自起,足蹬胯圈立准平.
第五路(第14式至第17式)
第14式左右玉女穿梭
歌诀:递肘腾手梭互穿,平开意坚如赶山.
第15式下势
歌诀:意如滑坡身下落.
第16式金鸡独立
歌诀:雄鸡展翅旭日升.
第17式海底针
歌诀:弛意入幽谷,弓满弦自张.
第六路(第18式至第22式)
第18式扇通背
歌诀:内气催姿势,三关前长.
第19式转身撇身锤
歌诀:步随胯圈转,曲伸意中求.
第20式卸步搬拦锤
歌诀:胯圈旋搬肩圈拦,神意汇集准星间.
第21式如封似闭
歌诀:阴阳转换、恍如“山”.
第22式十字手、合太极
歌诀: 手扶胯圈钟下落,意领神行身自升: 欲合太极心先静,三道气圈渺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