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教案(第五章).ppt

合集下载

工程热力学(511章)教案 沈道维版

工程热力学(511章)教案 沈道维版

定温、定熵、多变压缩消耗理论功的比较:
8-2 余隙容积的影响
余隙容积:当活塞运动到上死点位置时,在活塞顶面与气缸盖间有一定的空隙,该空隙的容积称为余隙容积。

1)对生产量的影响:降低排气量。

2)对理论耗功的影响:不论有无余隙,压缩单位质量气体所消耗的理论压气功相同。

8-4叶轮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与活塞式压气机相比,叶轮式压气机结构紧凑,输气量大,输气均匀且运转平稳,效率高。

缺点是单级增压比小、摩擦损耗大。

✓叶轮式压气机分为离心式与轴流式两种型式。

轴流式压气机:
离心式压气机:
课后作业无
9-3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一、混合加热理想循环(萨巴德循环)
二、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狄塞尔循环)
三、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奥托循环)
9-6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燃气轮机的特点:
1.开式循环(open cycle),工质流动
2.运转平稳,连续输出功
3.启动快,达满负荷快
4.压气机消耗了燃气轮机产生功率的很大部分,但重量功率比(specific weight of engine)仍较大
循环示意图:
循环原理图:
课后作业9-1。

人教版物理《热学》电子教案50页PPT

人教版物理《热学》电子教案50页PPT

人教版物理热学》电子教案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热力学第五章6162474页PPT文档

热力学第五章6162474页PPT文档

四冲程高速柴油机的理想化
1. 工质
p3 4
定比热理想气体
工质数量不变
2
P-V图p-v图
2’
2. 0—1和1’ —0抵消 开口闭口循环
3. 燃烧外界加热
p0 0
5 1’
1
4. 排气向外界放热
V
5. 多变绝热
6. 不可逆可逆
理想混合加热循环(萨巴德循环)
分析循环吸热量,放热量,热效率和功量
p
3
4
T
4 3
1
2’ 喷柴油
V
2 开始燃烧
2—3 迅速燃烧,近似 V
p↑5~9MPa
四冲程高速柴油机工作过程
3—4 边喷油,边膨胀
p3 4
近似 p 膨胀
t4可达1700~1800℃
2 2’
4 停止喷柴油
5
4—5 多变膨胀
p0
1’
p5=0.3~0.5MPa
0
1
t5500℃
V
5—1’ 开阀排气, V 降压
1’—0 活塞推排气,完成循环
p 3
T
3
2
2
4
4
1
1
v
s
定容加热循环的计算Βιβλιοθήκη 吸热量T3
q1cvT3T2
放热量(取绝对值)
2
4
q2cvT4T1
1
热效率
s
t
wq1q21q21T 4T 1
q1 q1
q1 T 3T 2
定容加热循环的计算
热效率
T
t
1 T4 T3
T1 T2
1
T1
T4 T1
T2
T3 T2

大学物理第五章PPT课件

大学物理第五章PPT课件

Q be W abe (a E )8 4208
29J2
p
负号表示放热
c
(3)若Ed - Ea=167 J,求系统沿ad及db变
化时,各吸收了多少 a
热量?
0
-
b e
d V
24
W a dW ad 4 bJ 2
Q a d W a d ( E d E a ) 2J 09
又 E b E aE 2J 08
p
o V1 dV
-
dl
Ⅱ V2 V
6
注意 功是过程量,其数值大小与过程有关, 只给定初态和末态并不能确定功的数值.
dQ dE PdV

QE2
E1
v2 v1
PdV
5.1.4 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等压过程 和等温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应用于气体、液体 和固体系统,研究它们的变化过程.
-
7
1. 等体过程 气体体积保持不变的过程叫做等体过程.
QT WP1V1lnV V12 在等温膨胀过程中,理想气体所吸收的 热量全部转换为对外所做的功.
-
12
5.1.5 气体的摩尔热容
定 义 1 摩尔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K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同一气体在不同的过程中有不同的热容.
1 . 等体摩尔热容
设:1摩尔气体在等体过程中吸取热量dQV 温度升高dT
p1VV12
1 .0 1 15 3 0 11 .4 0 1
2.5 5160 Pa
-
29
5.2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5.2.1 循环过程 5.2.2 卡诺循环
-
30
5.2.1 循环过程
1. 定义

《热学》(第二版)电子教案-杨体强编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学》(第二版)电子教案-杨体强编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压强空间—多孔塞实验,节流过程。
节流膨胀后温度降低—正焦耳—汤姆孙效应(正效应)。 节流膨胀后温度升高—负焦耳—汤姆孙效应(负效应)。
S1
p1
V1
T1 p1
l1
S1
p1
S2
p2
V2
T2
p2
l2
S2
p2
做功 吸热
A A L A R p 1 S 1 l 1 p 2 S 2 l 2 p 1 V 1 p 2 V 2
功与过程(路径)有关,它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
[例题] 在定压下,气体体积从V1 变被压缩到V2 (1)设过程为 准静态过程,试计算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2)若为非静态过
程结果如何?
[解]
(1)
A V V 1 2p d V pV V 1 2d V p (V 2 V 1)
A 外界对系统做正功
参考文献: 1.杨体强:《大学物理》1991,12,: 2.赵凯华:《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包科达:《热物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三、理想气体内能 焓的表达式
在实际气体压强趋于零的极限情形下,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与 体积无关。这一规律也叫焦耳定律。
综合气体物态方程及气体内能的实验规律,提出理想气体的概念 是:
热质:没有重量的物质,热的物体含有较多的热质,冷物体含 有较少的热质;热质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较热的物体传 到较冷的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热质量守恒是物质量守恒的表现。
1798年,伦福德(Rumford)由实验揭示出热质不守恒。
焦耳( ,1818─1889) 实验表明:热量是物体中大量微粒机械运 动的宏观表现。
热功当量
热量不是传递着的热质,而是传递着的能量。 做功与传热是使系统能量发生变化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1956年国际规定的热功当量精确值为: 1 cal(热化学卡)= 4.184 0 J 1 cal(国际蒸汽表卡)= 4.186 8 J 1 cal(15 0C卡)= 4.185 5 J

第五版传热学课件第五章

第五版传热学课件第五章

惯性力
对稳态流动:
体积力
压强梯度
黏滞力
u v 0
当只有重力场作用时:
X g x
Y g y
四、能量微分方程式
推导依据—— 内能增量=导热热量+对流热量
1.导热热量:
t x dy x t y dx y 2t x dx 2 dxdy x方向导入的净热量: x x x x
u x p 2 u v x 表面法向应力 表面切向应力 yx xy v y x y p 2 y
将其代入Navier-Stokes方程,并采用连续方程化简,得到:
2u 2u u u u p x方向: u x v y X x x 2 y 2 2v 2v v v v p y方向: u x v y Y y x 2 y 2
冷凝器
锅炉
四、换热表面几何因素 (壁面尺寸、粗糙度、形状及与流体的相对位置)
定型尺寸——换热中有决定意义的尺寸,以此特征 尺寸作为分析计算的依据,能准确反映物体形状对 换热的影响
对流表面传热系数h的多参数函数
h f u, t w , t f , , c p , , , , l
1 1 11 1
1
1 1 ? 1 2
~02

小量,可除去
3.y方向动量方程:
2v 2v v v p u v 2 2 x x y y y
11 1

热学课件chapter5

热学课件chapter5
如果 A B ,则 WA ' WB ' ,
那么 QB 2 'QA2 ' WA 'WB ' 0.
于是,对于 A + B逆 组成
的大系统,T1 处不变,
大系统从T2 处吸收的热量
QB 2 QA2 ' 全部转化为功,
高温热源 (温度 T1 )
QA1
A
WA '
QA 2 '
QB1
在两个平衡态之间热温比的积分与
可逆过程的路径无关,从而由之可定义一个态函数。
2. 熵变的定义
由系统吸收的热量与温度的比值沿可逆路径的积分
定义的态函数称为系统的熵变,记为S,即有
S S f Si
j
j
j
j
i
i
i
i
因为 Q j ' Q j ,
则上式即
Ti
Qi
Ti

Qj
Tj
Tj
0.
n
对 i、j 统一记为 k,对k 求和,即得
k 1
Qk
0.
Tk
其中等号适用于可逆过程,不等号适用于不可逆过程。
dQ
n



, 则 Ti Ti 1 Ti 0, Qi dQ, 于是有
QB 2 'QA 2 '
这表明,在 = 的情况下,
> 的假设实际不成立。
低温热源 T2
(b) 对第二条定理的证明(续)
如图,假设A 不可逆、B可逆,
高温热源 T1
如果 WA ' WB ' ,
QA1
QB1
则 QA1 QA2 ' QB1 QB 2 ' ,

热学教学教案

热学教学教案

教学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热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第一课时:热学基础知识介绍
第二课时: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课时:热力学第二定律
Hale Waihona Puke 第四课时:热力学第三定律第五课时:热学实验介绍
第六课时:热学习题讲解
热学基础知识:1-2周
复习与考试:11-12周
热学实验:9-10周
热力学第一定律:3-4周
熵增的原因:系统内部分子热运动导致熵增
熵增的应用:解释自然界的不可逆现象,如热量的传递和扩散
熵增的限制:熵增不能超过系统的最大熵值,否则系统将崩溃
3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讲解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增强教学效果
设计课堂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热力学第三定律:7-8周
热力学第二定律:5-6周
布置作业:每周一次,内容与本周学习内容相关
练习题目:难度适中,涵盖知识点
作业提交:按时提交,逾期视为未完成
作业批改:及时批改,反馈给学生
5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测试评价:通过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掌握程度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表示在一个自发过程中,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
热传导:通过固体或液体中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热量
热交换:通过两种或多种不同温度的物体之间的接触传递热量
热辐射: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不需要介质
热对流: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递热量
熵增原理:系统自发过程总是朝着熵增的方向进行

热学第五章第1、2节

热学第五章第1、2节

第五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第2节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1.能源的分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次能源是指直接来自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__的能源,有时也叫________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燃料、油页岩、水能、核能、太阳能、海洋能等.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____________而来的能源产品,如________、________、焦炭、________、蒸汽、热水、沼气等.3.一次能源还可分成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再生能源是指具有天然的自我恢复能力,不会随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____________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热能等.非再生能源是指必须经历____________才能形成而短期内无法再生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天然气、核能等,它们将越用越少,但它们又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4.常规能源(又称传统能源)是指当前开发________上比较成熟、使用____________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能、核裂变能等.新能源是指________才开始大规模利用的,或正在研究以便广泛推广使用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等.5.温室效应造成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农业生产、影响气候带和植被分布、影响土地利用、________________.6.大气中酸性污染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降水过程中溶入雨水,使其成为酸雨.煤炭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等物质.酸雨的危害有:影响____________,危害____________,使土壤____________,腐蚀建筑和艺术品等.7.电冰箱和空调机的________、泡沫塑料________、电子器件清洗用的________破坏臭氧分子.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________,它吸收99%的太阳____________中对生物最有害的部分,同时吸收太阳辐射,____________.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强烈的____________.会对植物、动物产生直接的________作用,对生态系统的________和________产生明显的影响,并有可能引起人体________,眼病等.【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能源及其分类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最初来源可追溯到太阳能B.汽油是一种清洁能源C.水能是可再生能源D.煤、石油等常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2.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作为能源的共同特点是()A.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少一点C.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D.都是新能源知识点二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3.关于“温室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辐射到地球上,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B.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C.“温室效应”使得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化D.“温室效应”使得土壤酸化4.能源对环境带来的污染有()A.水能的开发利用可能造成地面沉降、地震、破坏生态系统、水质变化等B.酸雨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使江河湖水酸化,使农作物减产C.臭氧不是氧气,它的变化不会影响人类及地球上的其他生物D.核能带给人类巨大利益,人类可以无节制的开发利用1.下列供热方式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用煤做燃料供热B.用石油做燃料供热C.用天然气或煤气做燃料供热D.用太阳能灶供热2.能源利用的过程实质上是()A.能量的消失过程B.能量的创造过程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D.能量的转化、传递并且逐渐消失的过程3.关于能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化学能实际上是太阳能转化而成的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C.到目前为止,人类所利用的所有能源实际上都是太阳能转化而成的D.核能和地热能来自地球本身4.下列属于新型能源,又是再生能源的是()A.太阳能B.石油C.天然气D.核能5.当前,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源于()A.温室效应B.厄尔尼诺现象C.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D.火山喷发和地震6.CO2气体有个“怪脾气”,它几乎不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大气中CO2浓度增加,能使地表温度因受太阳辐射而上升;另外,它还有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热辐射的作用,阻碍了地球周围的热量向外层空间的排放,使整个地球就像一个大温室一样.因此,大气中CO2浓度的急剧增加已导致气温的逐步上升,使全球气候变暖.(1)这种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气体产生的效应称为()A.光热效应B.光电效应C.光气效应D.温室效应(2)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植物和生物物种灭绝B.大量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的燃烧C.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D.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禁止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B.开发使用核能、太阳能C.将汽车燃料由汽油改为液化石油气D.植树造林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市区禁止摩托车通行是为了提高城区空气质量B.无氟冰箱的使用会使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C.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多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白色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8.下述化学物质中,对大气臭氧层破坏最大的是()A.氟利昂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能源叫做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需要人工制取的能源叫做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它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其中辐射到地面的总功率为8×1026 kW,直接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10.地球上的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为什么说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第五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第2节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课前预习练1.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2.未经加工、转换初级原煤原油天然气加工、转换煤气汽油电能3.日益减少水能风能太阳能地质年代原煤石油4.技术比较普通原煤石油天然气新近核聚变能太阳能氢能5.全球温暖化海平面上升降水量变化影响人体健康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人的健康生态系统酸化和贫瘠7.制冷发泡氯氟烃保护伞紫外辐射加热大气层紫外辐射破坏结构功能课堂探究练1.AC[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动植物转化成的,其来源可追溯到太阳能,A对;汽油燃烧会引起一些化合物的产生,导致有毒气体的生成,B错;水能是可再生能源,C对;煤、石油等存量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D错.]点评明确不同能源的定义及实际使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分析本题的关键.2.BC[煤、石油、天然气是非再生能源,它们必须经历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而短期内无法再生,它们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故B、C正确.]点评了解能源的分类方法,并理解分类的依据.3.BC[“温室效应”的产生是由于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它的危害是使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向河流倒灌、耕地盐碱化等,故B、C选项正确.]点评准确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其危害是解题关键.4.AB[水能的开发利用要改变原有河流的结构,会引起地面沉降、地震等,A正确;酸雨是呈酸性的降水,有腐蚀性,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使江河湖水酸化等,B正确;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吸收99%的太阳紫外辐射中对生物最有害的部分,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故C错误;核能技术,尽管在反应堆方面已有了安全保障,但核废料的处理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故不能无节制的开发利用,D错误.]课后巩固练1.D[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利用,使人类获得大量的内能.但由于这些燃料中含有杂质以及燃烧的不充分,使得废气中含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污染了大气.而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应大为推广,故答案应选D.]2.C[能源利用的过程是做功或热传递的过程,前者是能量的转化,后者是能量的转移.] 3.ABD4.A5.C6.(1)D(2)B(3)BD8.A9.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海洋能水能核能太阳能二次能源电能汽油煤气能沼气10.见解析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叫做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地球给人类提供的最主要的一次能源.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在它们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腐烂了.沧海桑田,经过几百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的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煤和石油.在石油形成的过程中还放出天然气.今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来获取能量,从根本上讲是在开采上亿万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第五部分热学知识

第五部分热学知识
第五章 热学知识
第五章 热学知识
§5.1 热力学第一定律 §5.2 气体
§5.1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分子热运动 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三、内能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分子热运动
人们把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 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 子热运动越剧烈。
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U=Q+W
上式可表述为:物体内能的改变量等于外 界传递给物体的热量和外界对物体做功的和。 这种用来表示做功、热量及内能三者关系的就 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2)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正负号规定
若外界对物体做功,W>0;物体对外界做 功,W<0。
若物体从外界吸热,Q>0;物体向外界放热, Q<0。
若物体内能增加,△U>0;物体内能减小, △U<0。
温度子势能 分子势能是由于分子间相对位置所
决定的能量。物体体积改变时,分子间 距离改变,分子势能发生改变。
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
3.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 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内能跟温度 和体积有关。
常温常压下的气体,由于分子间的间距 较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小,完全可忽 略分子势能。这时,气体的内能仅与温度 有关,这样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了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我们常常用温 度来反映物体的冷或热。
用来确定物体的温度高低的标准,即温标。常见 的温标有两种,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摄氏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摄氏度);热力 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K(开尔文)。
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T=t+273
2.体积
气体体积指气体所充满的容积。

热力学七年级第五章教学方案

热力学七年级第五章教学方案

热力学七年级第五章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温度、热量和热平衡等基本概念;3. 能够运用热力学定律解决相关问题;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 热平衡和热力学定律;3.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4. 理想气体的性质和状态方程;5. 热力学循环和热效率。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实例引入热力学的概念,如讲解热水器工作原理,引发学生对于温度和热量的思考。

第二步:温度和热量的概念讲解1. 温度的定义和单位。

2. 热量的定义和单位。

3. 热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第三步:热力学定律的介绍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和意义。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和意义。

第四步: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1. 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热对流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 热辐射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第五步:理想气体的性质和状态方程1. 理想气体的特点和假设条件。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第六步:热力学循环和热效率1. 热力学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热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第七步:实验和练习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热传导和热对流现象,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和实验操作,学生对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在实验和练习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教学方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促进了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教学方案符合教学要求,并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既注重了理论的传授,又注重了实践的操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加强对热力学实践应用的讲解与引导。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5章《热力学定律》ppt课件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5章《热力学定律》ppt课件

【精讲精析】
根据熵增加原理,在任何自然
过程中,孤立系统必然向熵增加的方向变化, 所以B、C选项正确. 【答案】 BC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Q=0,Δ U=W,用做功可 判断内能变化. (2)只有在气体体积不变时,W=0,Δ U=Q, 用吸热放热情况可判断内能的变化. (3)若物体内能不变,即ΔU=0,则W=-Q, 功和热量符号相反,大小相等.因此判断内能 变化问题一定要进行全面考虑.
3.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方法步骤 (1)认清有多少种形式的能(例如动能、势能、 内能、电能、化学能、光能等)在相互转化. (2)分别写出减少的能量Δ E减和增加的能量Δ E 增的表达式. (3)根据下列两种思路列出能量守恒方程: Δ E减=Δ E增. ①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 增加,且减少量与增加量一定相等.
②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 能量增加,且减少量与增加量一定相等. (4)解方程,代入数据,计算结果.
例1
如图 5- 1所示, A、 B是两个完全相 同的金属铜球,其中 A球放在一个绝热板上, B 球用绝热细线悬挂在空中.现在让它们只吸 收热量,当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有关两球 吸收热量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球吸收热量一样多 B.球A吸收热量多 C.球B吸收热量多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图 5- 1
本章优化总结
知识网络构建
本 章 优 化 总 结
专题归纳整合
知识网络构建
热 力 学 定 律
专题归纳整合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 的具体表现形式.它给出了做功和热传递 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价的.
1.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了内能的增量 (Δ U)与 外力对物体做功 (W) 与物体从外界吸热 (Q) 之 间的关系,即 Δ U = W + Q ,正确理解公式的 意义及符号的含义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外界对物体做功, W>0;物体对外界做功, W<0. (2) 物体从外界吸热, Q>0 ;物体放出热量, Q<0. (3)Δ U>0,物体的内能增加;Δ U<0,物体的 内能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3.两种表述的等效性证明: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5.1.4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在一切与热相联系的自然现象中他们自发 地实现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5.2卡诺定理 5.2.1卡诺定理 1.卡诺定理: (1)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相同的低温热源之间工 作的一切可逆热机,其效率都相等,而与工作物质 无关。 (2)在相同高温热源与相同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 一切热机中,不可逆热机的效率不可能大于可逆热 机的效率。
S
S0
CV ,m
ln
T T0
R ln V
V0
如以T、p表示则有:
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0
C p ,m
T ln
T0
R ln
p p0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5.3.4 熵增加原理 1.某些不可逆过程中熵变的计算: 2.熵增加原理: (1)克劳修斯不等式: 有卡诺定理,工作在相同热源之间的热机,
dQ
S T S0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3.不可逆过程中熵的计算: 方法有三种: (1)设计一个连接相同初、末态的任一可 逆过程,用定义式计算; (2)计算出熵作为状态参量的函数形式, 再以初、末两状态参量代入计算熵的变化;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热学教案
物理学与电子工程学院 张可言
2011年5-6月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及其实质 5.1.1 两种表述及其等效性 1.开尔文表述: (1)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 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b可 逆 T
a不 可 逆 T
a dQ b dQ
b可 逆 T
a不 可 逆 T
b dQ a不可逆 T Sb Sa
可逆
b V

dS dQ
T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对于绝热过程: dQ 0 ,则dS≥0。 结论:热力学系统从一个平衡态绝热地到达 另一个平衡态的过程中,它的熵永不减少; 如果过程是可逆的,则熵不变,如果过程是 不可逆的,则熵增加。
G.熵的单位是:JK-1。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2.关于熵应注意的问题:
(1)若变化路径是不可逆的,则
Sb Sa
b dQ aT
不成立;
(2)熵是态函数,系统状态已经确定,熵也
被确定。通常表示为:S T ,V ,S T , p
(3)若某一可逆过程的初态确定,设熵为S0, 则任一态的熵为:
(5)第二类永动机(开尔文表述):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2.克劳修斯表述:
(1)表述:
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热源传到高温热源而
不产生其它影响。
(2)间接证明:
制冷机:

Q2 Q1 Q2
Q2 A
反证:A=0,Q1=Q2,η→∞,这是不可能实
现的。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dQ
对可逆过程, l T 只与起始点有关,与过程无关。 (3)态函数——熵:
A.力学中,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此引入 状态函数——势能。 函数B—.—l dTQ熵对。可逆过程与路径无关,也引入状态
C.具体形式: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ΔE p
(2)间接证明: 反正:如某些热机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全 部转变为有用功,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Q1 Q2 W 100%
Q1
Q1
故:Q2=0,这是实际做不到的。
(3)单一热源:
温度均匀的热源。
(4)无其它影响:
除传热、作功以外无其它过程。
4.理想气体的熵:
由 TdS dU pdV
可得: dS 1 dU pdV
T
对于理想气体:dU CV ,mdT , p RT
V
则:
dS
CV ,m
dT T
R
dV V
S S0
T
C T0
V ,m
dT T
R ln V
V0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在温度变化不大时,CV ,m 可视为常数。则有: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5.3 熵与熵增加原理
5.3.1克劳修斯等式
P
1.条件:
过程为可逆过程。
2.表达式:
V
1 Q2 1 T2
Q1
T1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因为|Q1|、|Q2|都为正,
Q1 Q2 0 T1 T2
如果定义Q均以吸热为正,则Q2为负,因此有:
b a F dr E p
,即熵
b dQ
S
S
aT
注意:熵是状态函数,与过程无关。
D.一般式:
Sb
Sa
b dQ
a可 逆 T
对无限小过程: TdS dQ可逆 或
dS dQ可逆
T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E.热力学第一定律:
TdS dU pdV
F.熵的引入,最早是克劳修斯1854年引入的dQ ,其本质是热量转变为功的一种本领。由于 是广延量,T是强度量,因此,S也是广延量。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1)前提: 推导过程为可内过程。 (2)克劳修斯等式变形:
P a
II
I
b V
dQ b dQ a dQ 0
lT
aI T
bII T
b dQ b dQ
aII T
aII T
由于I、II路径是任意选择的,由此可得结论: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其效率不可能大于可逆卡诺热机,因而有: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卡诺
→ → → 1 Q2 1 T2
Q1
T1
Q2 T2 Q1 T1
Q1 Q2 0 T1 T2
dQ 0 T
P a
(2)不可逆过程的熵:
不可逆

dQ T
0
有:
→ → a dQ b dQ
0
Q1 Q2 0 T1 T2
则: 2 Qi 0
T i 1 i
P a
II
I
b V
2010级物理学专业热学教案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如果一个循环是任意循环,则可将任意 循环分为无数多个小卡诺循环来描述,则有:
Qi 0
T i 1 i
,即:
5.3.2 熵和熵的计算 1.态函数熵的引入:
dQ T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