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起孟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doc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与实践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估

职业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与实践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估

职业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与实践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估引言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

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关于职业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的研究,以及实践案例的分析与效果评估,探讨职业教育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和效果。

一、职业教育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1.创新能力的定义与特征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或组织在解决问题或应对挑战时,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出新的想法、进行新的发明创造的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意表达、问题解决、团队合作能力等。

2.职业教育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理论基础。

首先,职业教育通过专业技能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其次,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实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最后,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这些都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职业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可以通过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和挑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可以通过创新实践项目的开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创新实践,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二、实践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估1.某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创新能力培养项目某职业技术学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创新能力培养项目。

其中包括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开展创新实践项目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2.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评估方法评估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定性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以及企业或社会的认可度来评估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理念和创新思路-最新教育文档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理念和创新思路-最新教育文档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理念和创新思路[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基础与应用基础基金研究项目“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KYY09065)构建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需要多方合作、深入开展的系统工程。

目前,没有现成的、可以直接移植套用的经验和范式,唯有创新之道,别无选择。

但创新不是投资或者买彩票,与运气无关,也不是陈列的商品,任人取舍,关键是要解决创新什么和如何创新的问题。

其中,理念和思路具有决定性意义,否则,难以达到理想预期和实际效果。

一、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理念思考(一)确立人本与市场结合意识21世纪是人本主义复归风行的时代。

传统以物质资源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让位于“以人为本”和知识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新模式。

“我们正处于创造性的经济浪潮中,在这种经济中人本主义是获得成果的最神秘因素。

”①适应历史转型的需要,职业教育应将人本主义精神贯穿于市场经济原则规律之中,这是实现教育本质意义与社会经济价值的必由之路。

一是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出发,增强“为人”与“育人”的宗旨意识,坚持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放在第一位。

这是当代职业教育本质诉求与社会使命,也是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战略定位。

二是面向市场发展,形成互动对接新机制。

市场为人才培养提供决策信息和就业机会,推动并制约着教育发展;教育则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教育服务和人才支持,从而凸显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正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为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因此,职业教育既要有人本信念,又要有市场意识,只有使两者达到高度统一,方能形成合力驱动,推动“人”与“市场经济”密切结合,有机衔接,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树立传统与创新合璧意识从古至今,历史都是在已有基础上繁衍发展起来的。

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之脉络 — 新理论、新思考、新实践

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之脉络 — 新理论、新思考、新实践
咨 讯 ( 信 息 采 集)
零件形 状 尺寸要 求和表 面粗糙 度要求 材料及 热处理 尺寸精 度和形 位公差 要求
工作任务
轴类件
外圆柱面,外圆锥面,外圆弧面, 外螺纹,沟槽等。有否尺寸配合要 求 Ra1.6μ m。
相关的理论和 实践知识
其他类零件
轮廓形状特别复杂(如非圆插补) 的回转体零件,
套类件
以工作过程 为参照系 按工作过程的 顺序编排,追 求工作过程的 完整性
事实、概念 / 原理、规则
知识的连续 性和完整性
吴全全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 方案设计
工作过程分析
工作过程 课程开发
学习领域
整合的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
工作任务 分析归纳
学习性的工作任务
行动领域
实际的工作任务 姜大源
2.学科整合的课程模式



“三专课” (综合课程) :专业理论、专 业计算、专业制图 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它针对职业技能或能 力建构的需要,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密切联 系和相互配合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组成一 门课程; 在课程内容的排序方面,既考虑到学习者的 心理认知顺序,又考虑到知识本身的逻辑顺 序。 优势:围绕职业技能或职业能力需要,将多 门平行设置的教学科目整合为几门科目; 不足:保持了学科课程的基本形式,仍然无 法真正满足职业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3.1 模块课程




“模块课程”(从综合课程到主题导向课程之间的 过渡形式):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完整的学习内容和确定的考核标准。 在内容的选择方面:基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人 才培养目标,开发出大批相应的教学单元。 在课程的排序方面:结合学生的需要,通过对于模 块的灵活组合,编制成课程。 优势: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 不足:部分模块仍为学科体系,模块与模块之间缺 乏基于教学论与方法论的逻辑联系

浅议梁启超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浅议梁启超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浅议梁启超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摘要】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贯穿其一生。

本文从梁启超的背景介绍开始,详细阐述了他对职业教育的理念,包括强调实践、注重实用性和培养创新能力等。

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梁启超是如何将自己的职业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

分析了梁启超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他所倡导的理念对当今职业教育仍具有启发意义。

梁启超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梁启超、职业教育、思想、实践、重视、理念、实践案例、影响、贡献。

1. 引言1.1 梁启超的背景介绍梁启超(1873年- 1929年),字能之,号梁柱,浙江绍兴人,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早年深受儒家文化熏陶,曾先后就学于杭州的育英学堂和上海的光緒皇帝行宫。

在留学日本期间,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和新思潮。

梁启超在追求救国救民的使命中,致力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梁启超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主张倡导"实学",注重实践与应用,提倡教育要服务于社会现实,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之一,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他的倡导下,中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发展,为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梁启超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建构,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正文2.1 梁启超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梁启超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体现在他对教育的整体观念中。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关键。

梁启超指出,社会需要不仅具有理论知识的人才,更需要懂得实际操作和应用的实用型人才。

他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国家的发展。

浅谈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以发展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把传统教育的应试教育改变为以就业教育并使之不断完善。

在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新课题。

关键词:职业院校;改革;创新;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新世纪是知识和信息主导的时代,创新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已经在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和加强学生创新知识的传授、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以造就适应知识信息化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创新型各类专业人才,职业教育改革尽快适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将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职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在当今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倡导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以及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

以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契机,培养生产型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也提出了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目标。

为满足先阶段产业变革时期所需求的具有综合创造力的应用型人才,职业院校为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效突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职业培养技术型人才以及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一)转变教师的观念,在教师队伍中树立创新意识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才能诞生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职业院校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教师本身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理念,而不培养听话、高分但没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写作提纲20万字一、序言(约3000字左右)序言部分主要简单介绍本书写作的背景,以及本书的写作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面临的问题、创新思维的启蒙与发展、创新发展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地位与应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理论体系的雏形、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初步成果、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等内容,重点指出本书的写作目的、引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朝着更加创新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浅析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第一章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约18000字)第一节世界高等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三节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第四节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三、第二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约20000字)第一节我国高等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三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就第四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第五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四、第三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面临的问题(约25000字)第一节高等职业教育在曲折中前行第二节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第三节长期欠缺法律法规保护的职业教育第四节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脱离的现状第五节薄弱的师资力量及落后的教学方式第六节监管不严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第七节国民观念偏差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第八节学科本位的育人模式依旧盛行第八节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五、第四章创新发展思维的启蒙与发展(约20000字)第一节创新发展思维的启蒙第二节创新发展思维的发展历程第三节创新发展思维的基础第四节创新发展思维的基本要素第五节创新发展思维的基本原则第六节创新发展思维的基本技法第七节创新发展思维的最新研究成果六、第五章创新发展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地位与应用(约25000字)第一节创新发展思维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创新发展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地位第三节教育创新的发展新模式第四节职业教育与创新发展的关系第五节高等职业教育与创新发展的初步结合第六节高等职业教育与创新发展的进一步探索第七节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第八节新时期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七、第六章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理论体系的雏形(约12000字)第一节创新发展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第二节创新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三节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理论第四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理论第五节具有新时代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发展壮大八、第七章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初步成果(约20000字)第一节从理论到实践的艰难历程第二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第三节理论与实践的对立统一关系第四节理论付诸实践的方法第五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创新理论体系第六节我国当代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初步成果九、第八章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约25000字)第一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涵第二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的互动性第三节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次性第四节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性第五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第六节现代科技对创新发展的影响第七节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日趋成熟十、第九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约20000字)第一节明确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问题和核心任务第二节全面系统地建立了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三节研制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第四节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逐渐成熟稳定第五节完善了高等职业教育法律保护体系第六节国家财政加大投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第七节现代科技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保驾护航十一、第十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10000字)第一节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人才储备的重要途径第二节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将成为常态第三节专业选择与岗位实用性关系更加密切第四节职业教育是企业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第五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将对世界职业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十二、参考文献根据本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依次排列。

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一直以来受到各方的关注。

它与传统的学术教育不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用的职业技能,使其能够在就业市场中获得更好的竞争力。

然而,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变得非常重要。

职业教育的理论创新职业教育的理论创新需要围绕着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展开。

与学术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目标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使他们能够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职业教育的理论创新需要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紧贴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适应市场的技能和知识。

现在,随着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需要具备高端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这也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例如,以互联网职业为例,除了技术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在理论方面进行创新,使其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职业教育的实践创新职业教育的实践创新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创新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对于职业教育的实践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医学职业教育中,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检验、诊断和治疗技能,在建筑职业教育中,通过实际建筑项目的实践,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和施工技能。

2.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实验、案例、项目、实习等,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3. 开设行业课程。

职业教育要开设符合行业标准的课程,并提供各行业的最新技术和信息,以便学生可以掌握最新技术、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4. 注重教师的素质。

职业教育需要具有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他们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提供更有价值的教学指导。

职业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改革与创新

职业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改革与创新

职业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改革与创新第一章:前言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繁荣国家经济的关键所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职业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改革与创新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第二章:职业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创新2.1 理念的转变之前的职业教育一直以口号化、泛泛而论的方式存在,因此职业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也不被人们所认可。

现在,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个人对自身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理念也应该随之改变。

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应该紧贴市场需求和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2 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就是指将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将教育与产业完美融合,使学生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就接触到真实的产业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具体来说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增加生产实习和技能比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2.3 职业教育课程的创新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应该紧贴市场需求,随着市场的变化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同时职业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实际应用和创新方面,引入更多应用型课程,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实际技术和实际工程实践,建立有利于学生实际学习的教育环境。

第三章:职业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创新3.1 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学生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职业实践环境非常重要。

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学到更多的实用技能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达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需求,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3.2 产教融合的实践模式产教融合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职业技能。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课程或者实习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实际职场,更好地培养实用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模拟教学模拟教学是一种能够让学生接触到真实工作情境的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性人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实现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已经不可避免。

1. 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被限制在“培养技术型人才”这一范畴内,缺少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方法。

在当今日益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需要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新时代。

因此,职业教育的改革既意味着将传统教育模式更新换代,也意味着开创职业教育的新时代。

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在于培养创新性人才、激发人才的潜能和激情,打造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2. 职业教育创新的路径职业教育的改革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路径,对未来进行规划和布局。

具体来说,职业教育创新的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往往是按照一定模式设定的,不具备足够的灵活性。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应该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灵活多样的思维方法。

2.2 强化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传统的职业教育与目标产业之间缺乏联系。

为了使职业教育更加实践,应该强化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探索适合产业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培养具备产业需求的大量应用性人才。

2.3 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职业教育创新带来了新的思路。

为了配合教育需求,应该积极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和应用性。

2.4 强化教学质量监管教育质量监管是职业教育创新的重要保障。

应该坚持发展教育事业的规律,实施专业导向的教学管理,建立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监管体系。

3.职业教育创新实践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变革,职业教育创新实践研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职业教育创新实践研究是从教育历史和实践经验汲取营养,对现有教育理论进行批判、超越、创新的过程。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作者:钱闻明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18年第06期[摘要]当前,社会经济的加速变革推进了新技术、新组织、新业态等向生产生活的广泛应用。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需要积极开拓创新。

文章首先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背景。

然后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向:探究新职业能力观,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加快对接国际标准。

最后提出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重新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调整优化高职类专业设置和结构,主动参与行业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积极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深入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作者简介]钱闻明(1962- ),男,安徽和县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

(江苏南京 210048)[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2016SJD880035)[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2-0043-04一、机遇与挑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主要表现为“互联网+”创新经济发展新形态、智能制造变革工业生产新模式、“一带一路”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互联网+”实现了跨界融合,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等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改变传统行业与产业模式,不断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与业态。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形态,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制定国家战略,如《中国制造2025》、美国《国家先进制造战略计划》(NSPAM)、德国“工业4.0”、英国《工业2050战略》等。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使得企业对人才需求呈现出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力岗位被机器人所取代,逐渐形成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生产新模式。

孙善学职业教育专业治理的科学基础

孙善学职业教育专业治理的科学基础

孙善学职业教育专业治理的科学基础孙善学职业教育专业治理的科学基础在现代社会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作为培养具有一技之长、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专业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而孙善学教授对职业教育专业治理的科学基础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和实践路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孙善学教授关于职业教育专业治理科学基础的见解,以期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重要领域。

一、职业教育的科学基础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职业教育的专业治理,即为职业教育设置科学的管理和运行体系,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孙善学教授认为,职业教育专业治理的科学基础,应当建立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理论,即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对于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二是行业需求,即职业教育应当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与行业需求相结合;三是管理学理论,即职业教育的专业治理需要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科学管理。

这些理论构成了孙善学教授对于职业教育专业治理的科学基础的重要见解。

二、深入探讨职业教育的专业治理在孙善学教授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不仅应当关注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更应当深入探讨其专业治理的细节和实践。

职业教育的专业治理包括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就业服务等方方面面。

在这些细节中,孙善学教授强调了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精准设置课程,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以确保毕业生具备实用技能。

他还提出了改革教师培训体系,建设专业化、精准化的教师队伍,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三、总结与展望在文章中多次提及孙善学教授对于职业教育专业治理的科学基础,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的理论体系。

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借鉴孙善学教授的理论观点,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挖掘行业需求,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我们相信在孙善学教授的理论指导下,职业教育的专业治理将会迈向更加科学、规范和可持续的方向。

新时期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时期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比于传统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在科研创新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时期对职业院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和探索。

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也为职业院校的科研创新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需要加强对其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和提升。

对于新时期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促进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新时期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和问题,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剖析和案例分析,旨在为提升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总结观点,为新时期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系统研究和深入分析,进一步探讨科研创新能力的内涵和关键因素,为促进职业院校科研创新水平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思路。

1.3 意义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中,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变得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研究新时期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全国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研究新时期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意义在于促进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贡献。

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和应用研究

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和应用研究

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和应用研究第一章: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教育在国内发展迅速。

职业教育是指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而进行的教育。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

在国际上,职业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进的。

首先,要注重创新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模式。

以传统职业教育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改进教育模式,增强教学效果,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其次,要推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立起以服创新业为导向的教学、人才、产业联动模式。

再次,要注重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聚焦全球蓝领经济的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全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章:职业教育应用研究的意义职业教育应用研究是指对职业教育的应用进行探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项研究工作。

职业教育应用研究的意义在于:1. 促进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2. 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大对当地产业发展的支持,推动区域经济、就业、人才发展。

3. 优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际技能水平。

职业教育应用研究,可以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体系的创新,提高培训人员的职业技能能力。

第四章:职业教育应用研究的方法及实践案例职业教育应用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实践探索法等。

下面以实践探索法为例,进行介绍。

广西支持金融机构与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共同探索职业培训新模式。

该模式不仅能够在提高金融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资金的有效利用和金融监管的规范化。

鉴于传统贷款业务的风险较大,该模式的推出也为广西金融机构独立心理测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第五章:职业教育应用研究的展望职业教育应用研究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日益重要。

开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纪元

开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纪元

开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纪元作者:荣国丞韩传峰孟令鹏史小今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18期摘要当前,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全球产业布局和国际分工体系发生深刻变化,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2年6月6日,由同济大学、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中国职业教育”在线学术会议召开。

会议认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任重道远、大有可为,要实现从“人口红利”向“技能红利”跃升,必须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探索具有时代价值和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路径,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发挥企业力量打造职业教育新生态,在实践中探索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开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纪元。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术革命;产业变革;新纪元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18-0056-05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于2022年5月1日施行,这是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近26年来的首次修订[1]。

为深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适应时代变革大势、有效助力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6月6日,同济大学、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共同主办“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中国职业教育”在线学术会议。

有关部委领导、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职业院校校长、大型企业高管等,围绕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现代职业教育承担的重大任务、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建构和公共政策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任重道远、大有可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全国各地职业院校考察调研,对职业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2]。

论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应用

论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应用

论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应用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为适应新的社会需求,职业教育需要创新与应用。

本文将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质量三个方面探讨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应用。

教育内容创新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具体的技能和知识,并能够适应不同领域的工作需求。

职业教育课程必须贴近市场需求和企业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的一大重点。

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环节,加强实习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创新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在职业教育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必要。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思维,更要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开展有挑战性的项目活动,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职业教育需要贴近市场需求和企业要求。

学校应与企业紧密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要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以胜任社会事务、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方式创新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需要不断进行革新。

职业教育有很多特点,如注重实践、灵活性强、适应性强等,因此教学方式以灵活、适应为主要特点。

首先,职业教育要注重实践操作。

课程教学需要进行实践操作的环节,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要求。

其次,职业教育要开展示范性教学。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通过视频和网络直播,将老师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展示准确传达到学生,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展示、分享。

同时,此过程中也可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更好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教育能量。

最后,教育智能化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趋势。

通过应用教育智能化技术,比如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教学系统等,获得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参与反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实现教育的智能化管理和智能化课程资源的推进,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机会。

职业培训的实践和创新

职业培训的实践和创新

职业培训的实践和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如何培养合适的人才,是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职业培训,作为一种培养人才的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职业培训的背景及现状作为新时代的一名职业人士,我们需要具备全面的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而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大多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就导致了一些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时,无从下手。

为了站在职业化的角度思考教育培训,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推陈出新,逐渐走向高质量、高效的方向。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已经发生了巨变。

各地方、各行业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职业培训服务,满足了社会职业化、多元化的需求,培养了大批合格的职业人才。

例如全国淘汰落后产能后转岗培训、国家计算机软件、信息服务外包及其他服务外包人员培训计划等,都是职业培训的一种形式。

二、职业培训的实践和创新实践和创新是职业培训的关键要素,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以下是一些职业培训的实践和创新方式。

1、机器人培训目前,机器人技术在很多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机器人培训已经成为了当前热门的培训方向之一。

通过机器人的培训,可以让学员学习到机器人的基础知识、编程技能、机器人的实际应用。

同时,机器人培训也可以让学员了解到人与机器人在未来工作中的合作关系,这样可以在职业化的角度上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2、线上课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线上学习也成为了一种热门的学习方式。

很多培训机构也开始推出线上课程,这样学员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解决了传统培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同时,线上课程也可以随时更新,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和实用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3、行业实践职业培训需要与实践相结合,使学员能够真正地掌握和运用技能。

因此,职业培训中最好配有一些实践环节,如企业实践、工作实践、职场体验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升工作素质。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思想源泉和早期实践(一)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思想源泉和早期实践(一)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思想源泉和早期实践(一)摘要:通过历史的考察,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初步形成,再到发展的演变过程。

其中,大致可概括为五条线索:一是作为富国强兵途径的职业教育;二是作为改造传统教育策略的职业教育;三是作为学徒制替代品的职业教育;四是作为扶贫济困手段的职业教育;五是作为社会主义者实践的职业教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生/线索学术界一般认为,18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学徒制度的崩溃,职业学校取代了从前的学徒制度。

19世纪后半叶,以技术教育为目的的职业学校教育逐步走上正轨。

通过历史的考察,我们发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则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这期间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初步形成,再到发展的演变过程。

大致有五条线索:一、作为富国强兵途径的职业教育重商主义产生和发展在16—17世纪西欧封建国家确立市场经济制度前的历史时期。

其特征是以积累货币财富为国家目标,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强力干预和介入。

重商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

重商主义反映在教育上就是由国家来支持和管理教育事业,培养工商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正如法国技术教育史学家阿兹(FrederickArtz)所指出的:“整个17世纪,所有建立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的努力都是以重商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加强国家的军事和航海力量,提高机器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以占领国内外市场,成为政治家们不变的目标。

除非你抓住了这一点,否则你不可能理解为什么会大兴职业技术教育。

1](P147)自路易十四以后,法国专制王朝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培养制造业工人成为当务之急,一批职业学校随之出现。

继1669年建立炮兵技术学校,1715年以后又陆续建立了一批同类学校,如巴黎军官学校、海军造船学校、海军士官学校、梅齐埃尔工兵学校等。

其后还有1716年建立的路桥学校,主要提供建筑、数学、物理和化学教育。

1749年成立的皇家工程学校,提供为期2年的土木工程教育。

1767年10月,巴黎皇家绘图学校成立,首批招收1500名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孙起孟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作者:杭元祥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4期[摘要]孙起孟长期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领导职务,一贯重视职业教育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

他反复强调,要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他亲自倡导实施“温暖工程”,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劳动者素质。

《孙起孟文稿选编》(第三卷)收录了孙起孟1983~2000年有关职业教育的讲话、文章、信件,是研究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文献。

[关键词]孙起孟职业教育理论建设温暖工程[作者简介]杭元祥,中共中央统战部一局。

(北京100800)[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1-0005-0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20世纪末,是我国职业教育重新起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这一时期,孙起孟作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主要领导人,高度重视对职业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孙起孟文稿选编》(第三卷)收录了孙起孟1983~2000年有关职业教育的讲话、文章、信件,这些文稿集中反映了孙起孟对职业教育问题的思考,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的发展历程,是研究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文献。

孙起孟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生产力,振兴中华,教育是根本大计。

孙起孟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迫切需要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大批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这也就是说,更加迫切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①。

20世纪80年代,孙起孟一针见血地指出,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受到相当普遍的鄙薄和歧视,这种不正常的情况至今并未完全改变过来。

他认为,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对于培养大批适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际需要、德才兼备的合格劳动者有更为直接的作用,应该处于给以高度重视的战略地位。

发展职业教育,不能不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任重道远,决定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长期性③。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把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列入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建设。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把优化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以及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列为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④。

孙起孟认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科学地确定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⑤,全社会要在思想认识上实现新的飞跃。

1996年3月,孙起孟在答《中国教育报》记者问时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职业教育已经跨进它的黄金时代。

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要不辜负时代的召唤和人民的期望,致力于使自己的全部工作贴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出发点和归宿孙起孟认为,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更加直接的意义。

职业教育不仅必须更加直接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而且本身也可以发挥生产单位、经济单位的功能⑥。

黄炎培曾经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孙起孟认为,黄任老早就能看到发展职业教育同发展生产力之间的联系,揭示职业教育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的确是难能可贵⑦。

孙起孟强调,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需要尤其突出。

关起门来办职业教育,是办不出好结果的,它应以经济建设为出发点,又以推动经济建设为归宿点⑧。

他多次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之间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为一体的关系⑨。

要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服务于经济建设。

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一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主要依据;二是以在经济建设中体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检验成绩的主要标准;三是以办好教育为发展经济的推动力量⑩。

现代化建设呼唤职业教育的发展,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要抓住机遇,有所作为,把职业教育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

孙起孟十分关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他认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战场应该在农村,要扩大农村职业教育的总量和规模。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眼于大面积地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农村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是改变我国农村劳动生产率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的状况,壮大农村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1993年6月,孙起孟到河北调研职教中心发展情况,认为职教中心的发展标志着河北的职业教育开始闯出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路子,特别是县办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职教中心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村的正确方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科技进步、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作为基本立足点,职教中心走上了教育、生产、科研、经营、服务一体化的办学道路,办学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切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要求。

他呼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立志为农村建设、农村现代化服务的中、初级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和新型劳动者,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三、要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和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机制孙起孟强调,发展职业教育必须破除历史遗留的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确立职业教育当前必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需要的新观念,关键还要通过理顺体制,健全有关法规和配套政策,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参与,改变主要由国家和教育部门办职业教育的局面。

要通过政府的统筹和政策引导,使企业和社会由被动的不自觉的参与,变为主动的自觉的参与,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和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机制。

他认为,企业、社会参与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在资金、录用、专业师资和实习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配合,还应该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内容和质量评估上有发言权,发挥重要作用。

孙起孟多次提出,职业教育具有直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特点,所以必须依靠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发挥各自的优势,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改变教育与经济两张皮、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不相沟通的局面。

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该走在国家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下,社会力量都来办的道路。

四、要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孙起孟是新中国职业教育的推动者、实践者。

1993年底,他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六届五次理事会上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的历程。

他认为,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是不可能发展的,那时的职业教育根本没有产生和发展的土壤。

在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只能达到一定限度,超越不了外在的局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极端有利的条件和前所未有的机缘。

我们要正确吸收而不照搬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子和经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最有效、最需要的服务。

孙起孟认为,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出发,发展多层次的职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举办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的职业教育,使不能升学的青少年在从业前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培训;另一方面,也要为从业者提供继续教育以至高层次深造的机会,逐步形成从初级到高级的中国特色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他强调,职业教育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升学、就业、转岗、转业问题,应该广开施教渠道,努力为求学者提供方便,为用人单位着想,坚持按需施教,实行职业指导。

五、要处理好职业知能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针对有些人把职业教育理解为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单方面的教育,孙起孟提出,这完全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要求。

按照“两个文明一起抓”的要求,在职业教育中把文化技术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一个极其值得重视和研讨的课题。

职业知能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一定要“一起抓”,切不可搞“两张皮”。

在职业教育的规划、实施、检查、总结等各个环节上,都要把职业知能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抓,以职业知能教育为基础内容,同时紧密结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确保应用职业知能的正确方向和实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他强调,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职业道德规定了具体的职业责任,指导人们在职业岗位上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理想,确立工作目标,指导职业行为,形成道德品质,这对于每一个公民都是适用的、必要的。

六、要研究社会职业的发展变化,加强职业指导孙起孟认为,对职业教育,无论研究也好,推行也好,不能不弄清楚“职业”这个具体实际。

要研究职业教育的基础——职业的变化。

他认为,职业的变化与所有制的变化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是分不开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将带来我国职业构成的变化,社会职业的结构、分布、比重等的变化势必向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新任务,对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崭新的课题。

研究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如果离开经济科技等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引起社会职业的巨大变化,是弄不清楚的。

他回顾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创办中华职业学校时,为了使学生学的东西适合社会需要,毕业后能够学以致用,就曾对当时的社会职业进行调查,据以确定设置学科,规划教学内容。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推行职业教育当然更应当这样做,也更有条件这样做,从而适应职业的变革、调整、创建,劳动力需求的素质和数量的变化。

要体现“职业”与“教育”的贯通。

他倡导要从事向乡镇企业、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领域开拓职业教育的试验。

孙起孟认为,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理论和工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因材施教,科学分流,为事选人,人尽其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招生分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都面临深化改革,就学、升学、就业、转岗以及职业生活的观念和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急需得到指导和帮助。

他强调,职业指导应该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引导青少年和劳动者自觉地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选择从业方向,树立职业理想,发展自己的潜能,在不同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