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生遥渚。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雁外渔村,蛩边蟹舍,绛叶满秋来路的意思

合集下载

唐诗宋词鉴赏精选【译文及注释】

唐诗宋词鉴赏精选【译文及注释】

唐诗鉴赏精选《好事近·湓口放船归》【宋】陆游湓口②放船归,薄暮散花洲③宿。

两岸白蘋④红蓼⑤,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译文及注释】:①好事近:《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

“近”指舞曲前奏,属大曲中的一个曲调。

②湓(pén)口:古城名。

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

汉初灌婴始筑此城。

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后改名湓城,唐初改浔阳。

为沿江镇守要地。

③散花洲:古战场。

散花洲古时还有散花滩之名。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武昌江水中小岛上,武昌人以其地为吴王散花滩。

《舆地纪胜》载:“世传周瑜败曹操于赤壁,吴王迎之至此,酾酒散花以劳军士,故谓之吴王散花洲。

”④白蘋(píng):蕨类植物,现代称为田字草、四叶菜,多年生浅水植物。

《尔雅翼》:蘋似槐叶,而连生浅水中,五月有华白色,故谓之白蘋。

有人认为白蘋是水鳖。

⑤红蓼(liǎo):红蓼是长在岸边比较常见的植物。

⑥沽(gū)酒:从市上买来的酒;买酒。

⑦菱(líng):水生植物。

两角为菱,四角为芰。

芡(qiàn):鸡头。

《说文》按:花似鸡冠,实苞如鸡首,故名。

生于池沼中的一种一年生大水草,体表有刺,叶圆而大,浮于水面,花茎伸长于水面上,顶生一花,紫色,浆果球形,果内胚乳白粉质,可食用。

[1]白话译文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

两岸色彩醒目的白苹和红蓼,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

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反正一年四季吃的东西不用愁。

等夜宿一晚,第二天又乘风顺流,随意飘荡,不管是在江南还是江北。

创作背景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范成大邀陆游入幕僚,为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

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致引起同僚讥讽;又因复国抱负和个人功名长久无法得到伸展的空间,故常有较放纵轻佻的行为,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

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自我嘲解。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1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宋朝姜夔京洛风流绝代人。

因何风絮落溪津。

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

与谁同度可怜春。

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译文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有着高超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

你为何像风中的飞絮飘落到苕溪呢?从笼鞋露出的鸦头袜可以看出她是风流绝代佳人。

轻启朱唇,露出浅浅的笑,青黛色的眉毛紧蹙在一起,面对这美好的春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只剩下孤零零一人怎么会习惯呢,只能饱受这相思之苦。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注释京洛:本指河南洛阳,此处借指临安。

风流:品格超逸。

津:码头。

笼鞋:指鞋面较宽的鞋子。

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开足趾的袜子。

红:此处指朱红色的嘴唇。

绿:青黛色的眉毛。

乍:表示时间短暂。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赏析姜夔多次举进士而不第,布衣终身,过着飘泊江湖、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十坷的身世使他对遭逢不幸的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为一位不幸女子的身世所感动,写下了这首词。

而且,里于他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合肥情事,他不知不觉中将这位不幸女子与其合肥情侣联系起来。

故通皆是对不幸女子的深深怜悯和同情,而毫无轻薄浮浪之语,格调高雅,意境醇正。

京洛,河南洛阳。

周平王开始建都于此,后来东汉的首都也在这里,所以又称京洛。

后人使用此词包括洛阳或京都两种含义。

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风流,指品格超逸。

开即写这个妇女出处不凡,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她既有超逸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

《早雁》原文及翻译

《早雁》原文及翻译

《早雁》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早雁》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早雁》原文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二、《早雁》原文翻译
八月边地回鹘士兵拉弓射箭,雁群为之惊飞四散哀鸣连连。

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

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

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

三、《早雁》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诗词原文及译文

《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诗词原文及译文

《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诗词原文及译文《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诗词原文及译文“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出自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行香子·七夕李清照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释】①蛩(qióng):蟋蟀。

②云阶月地:指天宫。

语出杜牧《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纵浮槎(chá)”三句:张华《博物志》记载,天河与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从不失期。

有人矢志要上天宫,带了许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数天竟到达了天河。

此人看到牛郎在河边饮牛,织女却在很遥远的天宫中。

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此三句系对张华上述记载的隐括,借喻词人与其夫的被迫分离之事。

④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⑤牵牛织女:二星宿名。

《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

”李善注:《史记》曰“牵牛为牺牲,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⑥甚霎(shà)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

霎儿:一会儿。

【译文】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

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

牛郎、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创作背景】这首词《历代诗余》题作“七夕”,有可能是建炎三年(1129)写于池阳的。

立秋二绝这首诗的意思

立秋二绝这首诗的意思

立秋二绝这首诗的意思
《立秋二绝》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两首。

以下为每首诗的译文:
•第一首:
立秋之日,天气转凉,戴楸叶、咬秋瓜,嚼赤豆、服井花,洗濯愁闷,安排笑口,以欢愉的心情迎接金秋的到来。

•第二首:
三伏的炎热让人感到无奈和困扰,疾病、老、贫、死的困扰更是让人觉得人生短暂和无常。

然而,当暑气逐渐消退,立秋之际到来时,诗人感到岁月已经过半,对光阴的流逝感到忧伤。

但他也欣喜地迎接着西风,庆祝着立秋的到来。

这两首诗都以立秋这一节气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喜悦。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翻译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翻译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翻译
1、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作者: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2、翻译: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

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树头升起的初日像挂着铜钲。

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

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3、注:絮帽:棉帽。

钲(zhēng):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西崦(yān):这里泛指山。

饷:用食物款待。

4、这首七律是苏轼在去往新城途中,对秀丽明媚的春光和春耕景象的描绘。

主要写景,景中含情,反映了作者当时欢乐心情,也表现了他热爱自然的志趣。

辛弃疾《霜天晓角 旅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霜天晓角 旅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霜天晓角旅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霜天晓角旅兴》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①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②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

③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④【注释】①吴兴楚尾:作者此时正离开豫章(今江西南昌)东行,此地春秋时为吴国与楚国接壤之处,在楚之东,吴之西,《方舆胜览》一书云:“豫章之地为楚尾吴头,”作者袭用其语。

棹(zhao照):划船的用具,似桨;这里作动词用②树今如此:见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注⑥③宦游吾倦:对出外做官感到厌倦了。

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长卿(司马相如)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长卿故倦游”。

玉人,指美女。

④寒食;节令名,在冬至后一百五日。

这三句是化用晋人帖语:“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近,且住为佳尔”。

【译文】我离开了豫章这古代吴楚交界之地,屈指一算,驾船旅行已有上千里。

不要再说起心头的旧愁新恨,看到岸边长亭旁的树木长得高高,我对自己年华飞逝感到悲戚!对出外做官的生涯我厌倦不已,幸好如今有美人留我共坐酒席图一醉。

明天就是风雨落花的寒食节,我能暂时住下来游玩休息,这就是一件很惬意的好事哩!【集评】宋·张侃:“辛待制《霜天晓角》词云:‘吴头楚尾(下略)’。

用颜鲁公《寒食帖》:‘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只数日间,得且住,为佳耳’。

”(《张氏拙轩集》卷五)明·杨慎:“‘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近,且住为佳耳’。

此晋无名氏帖中语也。

辛稼轩融化作《霜天晓角》词云(略)。

晋人语本入妙,而词又融化之如此,可谓珠璧相照矣。

”(《词品》卷一)明·卓人月、徐士俊:“《霜天晓角》(吴头楚尾)之乎者也,出稼轩口便有声有色,不许村学究效颦。

”(《古今词统》卷四)【赏析】这首旅途即兴之作写于淳熙五年(1178)春。

当时作者从豫章奉调赴临安任大理寺少卿,正取水路东进。

上片写旅途览景引起的感触,隐隐逗出对现实社会的压抑感。

《喜迁莺凉生遥渚》宋词译文鉴赏

《喜迁莺凉生遥渚》宋词译文鉴赏

《喜迁莺凉生遥渚》宋词译文鉴赏宋朝:冯去非凉生遥渚。

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

雁外渔村,蛩边蟹舍,绛叶满秋来路。

世事不离双鬓,远梦偏欺孤旅。

送望眼,但凭舷微笑,书空无语。

慵觑。

清镜里,十载征尘,长把朱颜污。

借箸青油,挥毫紫塞,旧事不堪重举。

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

倦游也,便樯云柁月,浩歌归去。

《喜迁莺·凉生遥渚》是南宋文人冯去非所作的一首词。

这是一篇羁旅词。

上片采用触景生情的手法,写舟辑漂泊眼前所见景物,来表现词人迁谪之恨;下片采用夸张手法,写满面征尘的自我形象,进而转入对仕途往事的回忆。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功名未成的愤恨以及远离名利官场而隐居的决心。

遥远的洲渚上凉气渐生,水面上绿色的菱角支撑着厚厚的一层白霜,岸边黄菊飘摇,引来了绵绵的秋雨。

几行大雁从天边匆匆飞过,水面上摇曳着几盏渔灯,蟋蟀在水边不停地哀鸣,岸上隐现着一间间狭小的房舍,秋叶绛红,昭示着深秋已然来临。

世事变化无常,无法预料,却都在斑白的双鬓上显露出来;梦境渺远,仿佛也在欺侮我这孤独的旅人。

我收回远眺的目光,倚着船舷微微发笑,用手在虚空中写字,却说不出半句话来。

人已变得慵懒,再也不忍心去看。

那清晰的镜子,十年羁旅征尘,早已将我曾经青春红润的面容改变,如今,已变得苍老不堪了。

我也曾在军帐中为皇上出谋划策,也曾挥毫于边塞,但岁月飘零,逝者如斯往事再也不堪再提啊!久别了故山的猿鹤,冷落了共盟隐居的鸥鹭。

我早已经对这羁旅漂泊的生活感到万分厌倦了,就让我以云为樯、以月为舵,放声歌唱,隐居而去吧!①喜迁莺:又名《鹤冲天》、《万年枝》、《春光好》等,词牌名。

②渚:水中凸起之地。

③蛩(qióng):此处指蟋蟀。

④书空:用手指在虚空中写字。

⑤借箸(zhù):意为出谋划策。

⑥青油:军中帐幕。

⑦紫塞(sài):原指长城。

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云。

这里指边塞。

⑧鸥鹭(lù):即鸥鸟与鹭鸟。

这首词既写出词人对仕途坎坷经历的种种感慨,又写自己将充满潇洒志趣向往着山水美景。

范成大《鄂州南楼》原文译文及赏析

范成大《鄂州南楼》原文译文及赏析

范成大《鄂州南楼》原文译文及赏析范成大《鄂州南楼》原文译文及赏析鄂州南楼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①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词语注释①鲈乡,范成大家乡苏州盛产鲈鱼。

作品译文中秋之夜,是谁吹起悠扬的玉笛?黄鹤山上,触动了思乡的游子。

对岸汉阳的树木,含情历历;脚下的江水环绕流去,悄无声息。

沿江的市面灯火烛天,三更不熄;江上的船只迤逦相连,旌旗摇曳。

可笑啊!我本该是鲈乡垂钓的.隐士,如今却逗留武昌,忘记了归期。

历史评价清·纪昀:“声调自好,然而浮声多于切响矣。

”(《瀛奎律髓汇评》卷一)清·贺裳:“此石湖帅蜀归过鄂州作也。

古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却如此点化,何减回道人半黍。

”(《载酒园诗话》)文学赏析石湖之诗,以清新浅切为特色,如此遒壮之什,集中并不多见。

诗中把前人成句及轶事歌谣,点化熔裁,浑成如己出,可见其功力。

就声情气象来看,置于放翁集中,可乱楮叶;若与老杜比,则气象差近而少其沉郁。

纪昀评诗,持论伤严。

所谓“浮声切响”,与原初意义也有区别。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云:“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原是指音之清浊。

何焯《义门读书记·文选》云:“浮声切响,即是轻重。

”而纪昀先肯定此诗“声调自好”,可见后面所谓“浮声”、“切响”另有所指。

盖其所谓“切响”,即切合题旨或深刻警切之句,而“浮声”则是俨然好句却无深沉之思。

纪昀的批评盖为此而发,故其论伤严而似寡恩,却是具眼人语。

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绍兴进士,做过一些地方官,并做了两个月的参知政事(副宰相)。

1170年(乾道六年)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抗争不屈,几乎被杀。

1182年(淳熙九年)退隐到故乡石湖。

创作了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他善写绝句,诗风清丽精致。

扫花游·秋声原文翻译及赏析

扫花游·秋声原文翻译及赏析

扫花游·秋声原文翻译及赏析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

顿惊倦旅。

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

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

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

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

故山院宇。

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

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

避无处。

这闲愁,夜深尤苦。

译文秋天的肃杀之声突然响起,渐渐的能听到声音,淅淅萧萧的风声似乎没有停住的意思。

这风声惊到了倦于行旅的人。

对着油灯望着影子自我感叹,不由得站起来吟诵愁赋。

风声断断续续的,便尝试到荒院里仔细听听。

可是风声在哪里呢?但庭院里只有高树,还有落满台阶的树叶。

仿佛进入遥远的梦境。

正好老来不堪听取凄凉的秋声,有着生病憔悴的样子。

本来是山里的庭院。

却想到边疆鸿雁的孤鸣,台阶下的蟋蟀的秘密私语。

雨打芭蕉之声与雁唳蛩鸣之声相应和。

我无处可躲避。

这种闲愁,夜越深越痛苦。

注释秋声:时至秋日,西风起,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曰秋声。

商飙(biāo):指秋风。

古人把五音与四季相配。

商音配秋。

商音凄厉。

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

因以商指秋季。

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

倦旅:指倦于行旅的.人。

青灯:光线青荧的油灯,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

吊影:对影自伤。

极言孤独。

愁赋:度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断续:意指风声不定时断时续。

无凭,无准或不定之义。

何许:何处。

但:只,只有。

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

老耳难禁:老来不堪听取凄凉的秋声。

边鸿:边塞的鸿雁。

孤唳:指鸿雁孤鸣。

砌蛩:台阶下的蟋蟀。

数点:指雨滴。

更著:更加上。

赏析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朝诏告天下寻访隐居埋名的人士,征辟任用南士,并责成各级官府严加督视。

宋亡后一直隐居会稽的王沂孙在这一年被强征而起,出任庆元路学正。

这一首《扫花游·秋声》,便是他出任庆元任上,日夜思念故乡并渴盼早日归家的心迹流露。

创作背景王沂孙在咏物词上有较为独到之感觉。

《扫花游·秋声》是从欧阳修《秋声赋》中转换而来。

秋晚客兴苏轼原文翻译

秋晚客兴苏轼原文翻译

秋晚客兴苏轼原文翻译
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

天围故越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

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

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北宋苏轼《秋晚客兴》。

翻译:一派晚秋景象,却没有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之感。

夜幕来临时天色吞噬云彩,潮打孤城。

晚秋天气的凉冷,也是作者漂泊心境的孤冷。

深秋傍晚,作者旅居在外的愁绪更加浓烈,无法排遣,只好寄托于南归的大雁。

在重阳节看到中意的菊花盛开的欣喜之情。

感情由悲转喜,提升了诗歌格调。

点绛唇宋谢逸译文

点绛唇宋谢逸译文

点绛唇宋谢逸译文《点绛唇宋谢逸译文》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

谢逸的《点绛唇》有多首作品,由于您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一首,以下我以他较知名的一首《点绛唇·金气秋分》为例,为您进行译文的创作。

原文为: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

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

银桥人散。

吹彻昭华管。

译文:在秋分这个时节,金秋的气息弥漫。

风儿清爽,露水寒冷,秋季已经过去了一半。

清凉的月光洒满大地,那一轮明月如此圆满。

桂花绽放,香气飘散到很远的地方。

身着白色宽袖的衣服,仙人的仪仗在明亮的飞观中前行。

霓裳羽衣舞动,显得有些纷乱。

在银桥之上,人们逐渐散去。

悠扬的昭华管乐声一直吹奏到结束。

这首词描绘了秋分时节的景色和氛围,既有自然景象的清幽,又有人间仙乐的热闹。

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解读一下这首词。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这一句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季节特征。

秋分时节,昼夜等长,天气逐渐转凉,秋风清爽,露水冰冷,秋天已经过去了一半。

这里的“金气”指的是秋天的气息,秋天在五行中属金,所以用“金气”来形容。

这种表述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了秋的特质。

“凉蟾光满。

桂子飘香远”,“凉蟾”就是冷月,明月高悬,清辉洒满人间。

而桂花此时盛开,香气四溢,远远飘散。

这两句通过对月光和桂香的描写,进一步营造出了秋夜的宁静和美好。

桂花的香气往往能让人联想到秋天的丰收和温馨,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浓郁的生活气息。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这里描绘的是一幅神仙的场景。

穿着白色宽袖衣服的仙人,他们的仪仗队在明亮的飞观中行进。

这种想象中的仙境,或许是作者对美好和神秘的一种向往,也为整个词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的色彩。

“霓裳乱。

银桥人散。

吹彻昭华管”,霓裳舞动,可能是仙人在表演或者欢庆,但最终人群散去。

而昭华管的乐声却一直吹奏不停。

这里既有热闹之后的冷清,又有音乐的余韵悠长,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总体来说,谢逸的这首《点绛唇·金气秋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想象,将秋分时节的自然之美与神秘的仙境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既清幽又热闹、既现实又梦幻的意境。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贬居黄州时,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上片前四句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然后转入对平山堂的回忆,后五句写平山堂,实际是以虚笔写快哉亭,二者风光一致,对欧阳修的思念更使此亭见得亲切;过片五句再次转回到目前,江面由静谧安闲而忽然波澜汹涌,作者视角也由千顷碧水聚焦于掀舞于其中的渔翁,最后三句议论和两句抒情即由此生发出来,表现了作者超然于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以及对心性修养的不懈追求。

全词熔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炉,表现作者身处逆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风格。

作品原文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作品注释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快哉亭:位于黄州江边,苏轼好友张怀民修建。

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⑵新作:新建。

⑶湿青红:指所涂的青油朱漆未干。

⑷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

⑸欹(qī)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⑹醉翁:欧阳修别号。

⑺“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纳凉原文及翻译

纳凉原文及翻译

纳凉原文及翻译
纳凉原文及翻译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是宋代词人叶梦得所作的咏怀词。

这首词是一幅夏夜纳凉图,分为上下两阕。

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纳凉原文及翻译!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原文翻译
宋代:叶梦得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

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

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译文
弯弯的新月挂在林梢,潜流的沟水在枯塘中鸣响,不时望见稀疏的.星星闪落在画檐上,原来是几点飞萤小巧的身影。

思归的乡情已不如往日那般深重,却依旧缠绕在心中。

新谱写了歌曲想请歌女来唱,却空对着烟波浩渺的宽阔水面。

注释
⑴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凤凰亭:又名薰莱亭,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三界线新城路。

⑵暗水:潜流的沟水。

⑶枯沼:这里指即将干涸的池塘。

⑷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唐代郑嵎《津阳门》诗:“象牀尘凝罨飒被,画檐虫网颇梨碑。

”唐代李渥《秋日登越王楼献于中丞》诗:“画檐先弄朝阳色,朱槛低临众木秋。


⑸连环绕:连接成串的玉连环,常指难以解开的忧愁。

这里指连续往返的样子。

⑹新声:新谱的曲子。

⑺采菱:采菱之人,代指歌女。

⑻水阔:宽阔的水面。

《疏影·咏荷叶》诗词翻译及赏析

《疏影·咏荷叶》诗词翻译及赏析

《疏影·咏荷叶》诗词翻译及赏析《疏影·咏荷叶》诗词翻译及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诗词都很熟悉吧,根据诗词的不同,诗词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疏影·咏荷叶》诗词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疏影·咏荷叶》碧圆自洁。

向浅洲远浦,亭亭清绝。

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

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

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漫皱,留仙裙折。

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丝飘雪。

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

喜净看、匹练飞光,倒泻半湖明月。

【前言】《疏影·咏荷叶》是宋代词人张炎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上片描绘“碧圆自洁”、“亭亭清绝”、“翠云千叠”的荷叶,形神兼备,芳姿清品令人精神为之一爽。

“鸳鸯密语同倾盖”美如有声画幅,情味浓至。

“且莫与”以下几句抒写作者对荷叶无限爱惜之意。

下片借赵飞燕留仙裙故事,代荷叶回首往昔盛事,实则表现作者对故国繁华的眷念。

“恋恋青衫”五句抒老大之慨,又暗含自甘淡泊的情志,并以铜仙故事寄托亡国哀思。

末几句以欣赏月下清景,表白终老林泉的心迹。

【注释】⑴碧圆:指荷叶。

⑵浦:水边。

⑶亭亭:耸立的样子。

⑷遗簪:指刚出水面尚未展开的嫩荷叶。

⑸秋心:愁的意思。

⑹倾盖:二车相邻,车盖相交接,表示一见如故。

《史记·邹阳传》:“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后汉书·朱穆传》注:“孔丛子曰:‘孔子与程子相遇于途,倾盖而语。

’”⑺浣纱人:春秋时越国美人西施原是浣纱女,此处泛指。

郑谷《莲叶》诗:“多谢浣溪人未折,雨中留得鸳鸯盖。

”此化用其意。

⑻怨歌:指旧题为汉成帝妃班婕妤作的《怨歌行》。

诗中作者以合欢扇自喻,常常担心秋天来临,凉风夺走了炎热,自己会被抛弃。

这里喻秋声。

⑼花风: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

⑽汉舞:指汉赵飞燕掌中起舞。

⑾翠云千叠:指荷叶堆叠如云的样子。

⑿留仙初褶:此指荷叶多皱褶,灯多褶裙。

张炎《疏影·咏荷叶》宋词译文及鉴赏

张炎《疏影·咏荷叶》宋词译文及鉴赏

张炎《疏影·咏荷叶》宋词译文及鉴赏张炎《疏影·咏荷叶》宋词译文及鉴赏《疏影·咏荷叶》作者:张炎碧圆自洁。

向浅洲远浦,亭亭清绝。

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

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

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漫皱,留仙裙折。

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丝飘雪。

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

喜净看、匹练飞光,倒泻半湖明月。

《疏影·咏荷叶》注释①碧圆:指荷叶。

②遗簪:指刚出水面尚未展开的嫩荷叶。

未展叶之荷叶芽尖,似绿簪。

③倾盖:二车相邻,车盖相交接,表示一见如故。

④怨歌:喻秋声。

⑤花风: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

⑥汉舞:指汉赵飞燕掌中起舞。

⑦翠云千叠:指荷叶堆叠如云的样子。

⑧留仙初褶(zhě):此指荷叶多皱褶,灯多褶裙。

《赵后外传》:“后歌归风送远之曲,帝以文犀箸击玉瓯。

酒酣风起,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

’帝令左右持其裙,久之,风止,裙为之皱。

后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得。

’他日宫姝或襞裙为皱,号‘留仙裙’。

”⑨盘心清露如铅水:喻荷叶带水。

《疏影·咏荷叶》译文碧绿的圆叶天生高洁,向着浅浅汀洲,远远的水溪延伸着,亭亭玉立,清姿妙绝。

还有水面刚刚冒出的卷得纤细的荷叶,如美人的碧玉关簪,抱着一片素洁的心田,能卷走多少炎热?宽大的荷叶如同伞盖,下面有一对鸳鸯甜言蜜语何其亲热。

这种情景,且不要对浣纱的美人诉说。

只恐怕花风会吹断她的怨歌,将荷丛搅碎像千叠翠云。

回忆当年在汉宫中歌舞,天子怕赵飞燕随风飞升。

大风吹后,绿裙上留下许多皱褶,正如满是皱折的荷叶。

叫我恋恋不舍的一缕青衫,似乎还沾有荷叶的清香和芳洁,又叹息如今鬓丝已如白雪。

绿盘心中盈聚着清晶晶露珠,像金铜仙人的清泪点点,又是一夜西风将它吹断。

喜看月光如练从天空中倾泻,半个湖面都是澄澈的明月。

那种妙境实在难以诉说。

《疏影·咏荷叶》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咏荷叶,以诸多历史典故和荷之韵味情趣,暗隐亡国之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生遥渚。

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

雁外渔村,蛩边蟹舍,
绛叶满秋来路的意思
“凉生遥渚。

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

雁外渔村,蛩边蟹舍,绛叶满秋来路”出自宋朝诗人冯去非的作品《喜迁莺·凉生遥渚》,其古诗全文如下:凉生遥渚。

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

雁外渔村,蛩边蟹舍,绛叶满秋来路。

世事不离双鬓,远梦偏欺孤旅。

送望眼,但凭舷微笑,书空无语。

慵觑。

清镜里,十载征尘,长把朱颜污。

借箸青油,挥毫紫塞,旧事不堪重举。

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

倦游也,便樯云舵月,浩歌归去。

【注释】①书空:用手指在虚空中写字。

②借箸:意为出谋划策。

《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下筹之。

”箸,筷子青油:即青油幕,指军中帐幕。

③紫塞:原指长城。

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云。

这单泛指边塞。

【翻译】无。

【赏析】上片起句“凉生遥渚”至“降叶满秋来路”六句,是写眼前景。

“遥渚”、“绿芰”、“渔村”、“蟹舍”,皆是舟行所见景:“凉”、“霜”、“黄花”、“绛叶”皆是具有季节特征的感受与景物。

十一月,在北国,已是冬景萧萧,但在江南,却是黄花绛叶,宛若深秋。

说“来路”,正是说“归路”。

作者于宝佑四年的上半年被召为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样的教官),而在十一月罢官归里,“来路”尚记忆犹新,应诏而来时,一路青翠,至此则红叶满路了。

“来路”一句貌似平淡,其中却寄寓着诸多深沉的感慨。

从春到秋,这短短的时间,作者却已体验到宦海浮
沉、人生无常的悲痛和无奈,“双鬓”正是这种经历和心境的反映。

据《宋史》本传记载,丁大全是用了先打后拉的手段,逼迫冯去非就范。

“远梦偏欺孤旅”,实指可能就是这件事。

去非对丁大全的这种行径,又愤怒又好笑,同时对官场又多了一层深刻认识,更坚定了远离官场,隐居而终的决心。

所以词中接下去写道:“但凭舷微笑,书空无语。

”“微笑”,既是对丁大全之流嗤之以鼻,也是作者在诀别官场之后心境安详的表露。

“书空无语”,是用东晋殷浩的典故。

《世说新语。

黜免》载,殷浩被废,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书空,用手指在虚空中写字。

这个典故用得很贴切,作者位虽不及殷浩,但怀抱相似,遭遇相同。

作者对这种不公平的遭遇,无话可说,只有书空无语而已。

寥寥数语刻画出一个经历过宦海浮沉,见识过卑鄙小人后日趋旷达的归隐者形象。

因此,幽愤之情,溢于言表。

下片换头由映入“清镜”里满面征尘的自我形象,转入对仕途往事的回忆。

“慷觑”,懒得看,实际上是不忍看。

“十载”句,指词人前后算来,他的仕途“征尘”生活,也不过十年左右。

“长把朱颜污”,沉痛之中,杂有愤恨,对当时官场的批判,深刻犀利。

《世说新语·轻底》云:“庾公(亮,字元规)权重,足倾王公(导)。

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尘污”一词,主要用它政治上的寓意,矛头直指权奸丁大全之流。

经历过十年的仕途坎坷生活后,词人从形象到心境都发生了极大改变,往日的朱颜已成“尘满面,鬓如霜”,所以不忍看。

容颜已然苍老,心境也不例外,对长招朱颜污“的官场和小人,词人有了无奈而深刻的体认。

“借箸”、
“挥毫”两句,是具体回忆自己仕途生活中可兹纪念的内容。

“借箸”即出谋画策,出于《史记》“青油”指军中帐幕。

这里的“紫塞”,是泛指北方边塞,冯去非“尝干办淮东转运司,治仪征”(《宋史》本传),仪征地处南宋的北边境,比作“紫塞”,亦无不可。

从“借箸”、“挥毫”两句看,冯去非智谋超常,所以能在公卿间出谋运策,在边塞之上倚马挥毫。

可是却被罢官,“借箸”,已成陈迹,作者用“旧事不堪重举”一笔结束过去,同样寓有不堪回首的沉痛。

“间阔”以下,转写隐逸志趣。

人生中原本不止一种美丽,一种价值。

实现仕途抱负固然值得羡慕,但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何不纵情山水?山林之趣也值得向往啊!“间阔”、“冷落”等句,承“十载征尘”而来,对久违的“故山猿鹤”、“同盟鸥鹭”有抱歉之意,同时又开启结句的“倦游”一层,脉络井然。

结句则形象而明快地写出了归隐的行动。

“樯云舵月,浩歌归去”,萧洒而决绝。

应该说这首词在艺术技巧上是比较成功的。

《蕙风词话》卷二曾全首引录。

并说“此词多矜炼之句,尤合疏密相间之法,可为初学楷模”。

矜炼之句确实不少,如“擎霜”、“招雨”,一“擎”一“招”,把“绿芰”、“黄花”、傲霜斗雨的精神状态写活了:“樯云舵月”句的“樯”、“舵”,皆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云为樯,以月为舵,形象丰富,造语空灵而秀美,给人以高逸骚雅、飘飘欲仙之感,与写归隐的内容极相贴合。

另外,作者恰当地穿插使用了散体句,对句密丽,散体清疏,对句与散体参差成文,这就是况蕙风所说的“尤合疏密相同之法”。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