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英对比角度试论翻译腔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合集下载

从英汉语言对比看翻译

从英汉语言对比看翻译

从英汉语言对比看翻译从英汉语言对比看翻译摘要: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来进行英汉翻译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词汇对比、句子结构对比、文章段落对比等方面对英汉语言进行了对比性分析。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我们要善于进行英汉语言的对比,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翻译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英汉比较是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翻译的方法与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之间。

因为相同我们才知道,进行互译;因为不同,我们才清楚了再什么地方需要方法和技巧。

而翻译也实践证明,在相同的地方一般比较容易掌握,在不同的地方往往是困难所在。

因此只有通过不同方面的了解、比较英汉语言的不同,才能做好翻译。

(一)词汇对比(1)构成形态上看,汉语每个词只由一语素构成,是由几个代表不同意思的字构成的词,而英语则是由单纯的字母构成一个词,每个词还可以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示意义或语法功能的变化。

(2)词义上看,英语的词义比汉语更具灵活性,并对文章具有依赖性。

比如uncle一词就可以指伯伯、叔叔、舅舅、表叔、姑父、姨夫。

在翻译中就必须根据文章上下来进行选择。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词本无义,义随人生。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杨丰宁)这正说明了英语词汇的特征。

(3)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不仅有多个意思,还表现在词类。

一个词常常即能做动词又能做名词。

而汉语往往不行。

就像play做动词是玩、扮演,做名词是比赛,游戏;fire动词是射击、点燃,名词则是火、热情。

(二)句子结构对比(1)不同语言的基本句子结构具有不同的扩展形式。

句子的扩展指的是基本句子结构随着思维的发展而呈现的线性延伸。

英汉语言具有不同的扩展方向。

汉语扩展方向一般向左的,而英语的扩展方向是向右。

(2)叙述方式,汉语的叙事方式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逻辑顺序以短句的形式依次交代,句子之间没有过多的形式连接,给人层次感。

汉英语言文化差异对汉译英的影响

汉英语言文化差异对汉译英的影响

英汉文化差异对汉译英的影响及其对策董敏敏众所周知,中西方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了许多的理解障碍,因此我们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应有意识地关注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E. A .N id a 所指出的:“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义、习语含义的影响如此带有普遍性,以至于在不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任何文本都无法恰当的加以理解。

”【1】一.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特点对翻译的影响及对策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一种综合性语言,词的本身有形态变化,比如代词的格、动词的时态和名词的单复数。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一种分析型语言,语法关系不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次序等手段来表示。

【2】从句子结构来看,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因此在翻译英语时,不一定要翻译所有的连词。

反之,在翻译汉语时,应该把汉语中省掉的连词补译出来,使句子逻辑性更强。

例如:除夕不放假,这是一个很大、很关键的问题。

如今这个问题已经解决。

因此,大冯怀着一种喜悦和欣慰的心情,迎接着首个放假的除夕的。

People had to work on lunar New Year’s Eve. This crucial problem that has haunted Feng is solved at last. He is greeting the first free New Year’s Eve with a delighted and relieved state of mind .二.历史文化与审美意识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对策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在翻译中出现无法理解、语意模糊的现象,因此必要时,应采用加注法来增强理解。

例如:张飞的“蝴蝶脸谱”就是显示性格和图案美的高度统一的精品。

Zhang Fei ,a heroic character from the three kingdom period (220-280),has a facial design in Peking opera in the shape of a butterfl y—a masterpiece perfectly combining personality and artistic design. 此处对张飞进行了必要的加注,用来告诉读者张飞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人物,使读者便于理解。

浅谈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与中国语文及文化

浅谈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与中国语文及文化

浅谈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与中国语文及文化参考资料《隐喻的丑闻: 隐喻与符号学》,《诗学》1983年雅各布森,r。

(2014)。

结束语: 语言学和诗学。

在杰克逊和普林斯(主编) ,《抒情理论读者: 评论选集》(350-449页)。

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芝加哥: 芝加哥大学新闻稿。

舒(2004)。

隐喻与转喻: 异同。

外语杂志语文,摘要:引用本文: (2021)。

隐喻与转喻: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中国语言与文化。

开放期刊现代语言学。

传统修辞学理论把隐喻和转喻视为两种文学现象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并不是一种修辞手段,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一种修辞手段但是,当前对隐喻和隐喻的研究转喻仍然局限于英语语言世界,因此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隐喻和转喻的知识和研究本文首先从隐喻的角度对隐喻进行了概述然后,阐述了这些认知语言学的不同之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分析了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此外,本文还分析了隐喻和转喻的区别根据中国文化背景举例说明。

关键词隐喻,转喻,认知语言学,汉语言文化1. 隐喻的历史演变及其意义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人文学科的概念和范围得到了发展人们如何理解语言也经历了长期的变化隐喻和转喻经常存在于语言学领域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文学和修辞是两种并行的修辞策略隐喻和转喻并不存在于文学范畴中马克·约翰逊和乔治·莱考夫进行了一项深入的研究认为隐喻是充分解释人性的关键在他们的研究中,经验主义方法初步探索了不仅回答了语言,真理和理解的问题同时也回应了日常生活的意义。

1980年Lakoff & Johnson 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年隐喻系统研究的正式开始不仅如此,这本书还颠覆了人们对认知语言学的理解从那时起,隐喻研究已经实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认知转向。

Lakoff & Johnson 从语言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他们最大的贡献在于初步建造了概念系统理论和隐喻的本质,并开辟了新的思路他们对隐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隐喻的概念同时,他们在隐喻方面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更重要的是,它们在相关的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此,以隐喻理论为依托,不同领域的学者对隐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如文学、法律、语言、哲学、科学等等,都运用了隐喻,丰富我们的视野,深化不同学科的深度。

从英汉语言结构差异看英汉翻译“翻译腔”现象

从英汉语言结构差异看英汉翻译“翻译腔”现象

从英汉语言结构差异看英汉翻译“翻译腔”现象从英汉语言结构差异看英汉翻译“翻译腔”现象,文学语言学研究,陈雪约5166字摘要: 语言差异在翻译过程会造成一些理解错误和表达错误;而在英汉翻译中,由理解错误和表达错误所致的“翻译腔”问题由来已久,表现形式多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纯洁和优美。

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方面着手分析,强调要使译文流畅符合译语语言习惯,必须要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消除“翻译腔”。

关键词: 语言差异理解表达结构差异翻译腔引言一百多年来,汉语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还没有哪一种语言像它这样成为人们在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进行修葺的对象。

翻译一直都是或者说越来越成为人们修葺汉语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

其中,通过由外语到汉语的翻译(尤以英译汉为典型代表)而产生的“翻译腔”表达方式对汉语语法规范的冲击尤其显著(潘文国,2008)。

语系的不同使汉语和英语在语言表达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这种差异往往给翻译活动造成很大的障碍,译者无法顺畅流利地将翻译出译文,尤其是长句难句。

“翻译腔”是翻译实践当中的常见病,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称之为“translationese”。

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把“translationese”翻译成“翻译腔”,并加以解释,说明这是“表达不流畅、不地道的翻译文体”和“佶屈聱牙的翻译语言”,也称之为“翻译体”、“翻译症”,这类译文生硬、难懂,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该避免的。

为避免这一问题,译者必须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从差异当中优化翻译。

一、英汉语言的结构差异(一)词法差异英汉语言差异涉及面很广。

从词法层面上表现形式比较复杂。

这里,本文从词汇形态变化、语势等语言结构方面来说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

1.词汇形态的变化英语的词汇有形态变化,例如,动词有人称、时态、语态、情态和语气及非谓语的变化(不定式、分词等),名词有格和数的变化,许多词汇还有因为添加前后缀引起的词性和词义的变化等。

汉英语音对比及对外汉语教学启示

汉英语音对比及对外汉语教学启示

- 13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研究【摘要】本论文在对比分析假说和偏误分析理论基础上,对汉语和英语在元音、辅音和声调等方面进行对比,并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汉语 英语 对比分析 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近些年来,汉语热席卷全球,很多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非常高涨,但是他们依然会出现“洋腔洋调”的情况,本文通过对比两种语言在语音方面的差异,并结合笔者在沈阳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实习期间对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调查,更好地为语音教学服务,使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说的汉语越来越像“汉语”。

一、汉英语音研究的理论基础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系统地分析两种语言语音方面的差异,找出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偏误,有利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更好地进行。

对比分析指的是把两种语言体系放在一起进行系统地比较分析找出两种语言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科学地预测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易错点,防止负迁移的产生。

语言学家弗赖伊斯认为:“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就由两种语言的差异引起的,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并克服这种差异”。

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提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两种语言表现法的共同之处和特殊之点”。

教师通过研究两种语音方面的相同与差异来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偏误,就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解决那些比较难学的语音方面。

但是对比分析也有其局限性,它的宗旨是根据一语和二语结构的异同并对教学做出预测,但只是着眼于两种语言的异同,将不同点与难点等同起来,往往会以偏概全,因此,偏误分析方法研究汉英语音方面的差异应运而生。

Coder 指出,分析学习者语言偏误可以让教师通过偏误了解学生在第二语言上的学习情况,知道他们掌握到了什么程度。

偏误分析法突破了对比分析法将语言间的不同等同于难度的不同,去除了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强化了解释功能,以学习者学习过程为出发点,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和程序。

二、汉英语音对比分析普通话中有 39 个韵母,韵母按结构可分成 10 个单元音韵母、13 个复元音韵母和带 16 个鼻辅音韵母三类。

论英汉语言的对比与翻译

论英汉语言的对比与翻译

论英汉语言的对比与翻译论英汉语言的对比与翻译(原作者:陆维卫)摘要:英汉互译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入手,分析了英汉词汇、句法、语篇结构的差异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指出英汉翻译首先要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使学生从理性上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掌握翻译的技巧,以便译出更符合两种语言习惯的译文。

关键词:英汉语言的对比翻译影响语言之间的比较源远流长。

自有语言研究以来,就有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比较与语言研究可以说是同时开始的。

而翻译将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总是离不开对这两种语言进行对比。

因为翻译理论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即反映翻译中的重要规律,必须首先明确源语中译语表达同一意义在方法上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处理其不同之处的最典型的方法(翻译技巧),这一任务就其实质来说,是对比语言学的任务。

可见对两种语言进行的对比分析在翻译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对翻译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恰当进行英汉语言对比分析,有利于学生学会地道的英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汉语言对比的首要问题是找出英汉语言之间的异同,让中国学生了解英汉互译的难点,提高翻译水平。

那么,英汉语言的差异是如何影响翻译的呢?笔者试图从英汉词汇现象、句法现象及语篇结构这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语西系和汉藏语系,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首先反映在词汇上。

与翻译关系比较密切的因素主要包括词的意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

1.词的意义方面英语单词的词义一般分两类,一类:本义(Denotation),另一类:转义(Connotation)。

以动词gnaw为例,其本义是“咬;啃”。

如:The rat gnawed a hole in the wooden box.(老鼠在木箱上咬了个洞)。

浅谈汉英句子对比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汉英句子对比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汉英句子对比及其对翻译的影响作者:钱飞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07期【摘要】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世界语言非常丰富,彼此间存在着差异。

汉英两种语言间存在着差异,在句子结构上体现为意和与形合、前重心与后重心、左分支与右分支、复合句与简单句等区别。

深入了解汉英句子的差异,有利于准确理解原文,便于把握翻译规律。

【关键词】句子结构对比翻译引言汉语和英语作为两种不同语言,句法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对这两种言语进行翻译时要注意汉英句式转换时产生的一些问题。

以下我将依据汉英两种语言间存在的差异,从句子结构上体现的意和与形合、前重心与后重心、左分支与右分支、复合句与简单句方面浅谈汉英句子对比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1.汉语句子的特点是语义型或意合,其依仗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以意统形”。

英语句子的特点是语法型或形合,其依仗形式,即词的形态、时态变化,词汇的衔接等,语言符号由“散”(单个词)到“集”(词组乃至语篇)的语言组织手段。

汉语重意合是指汉语句子主要通过字词的意义连接起来。

英语重形合,指英语语言符号之间有较强的逻辑关系。

如例句She did not remember where she lost her wallet.此句话以限定动词remember为桥梁,可直译为“她不记得她在哪丢得钱包。

”这种句式在汉语里因以“形”(动词中心的框架)译“意”显得“紧凑”、而且不够通顺。

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应该译成:“她不记得钱包在哪丢得。

”2.汉语后重心,英语前重心。

虽然汉、英句子的重心一般都落在结果、结论、事实或假设上。

但汉语句子往往较短,结构紧凑,它是“左分支”、“后重心”结构——重要信息置后。

而英语句子长,插入成分多,它是“右分支”、“前重心”结构——主要信息置前。

我将从以下两方面比较汉英语言的异同:(1)在复合句子中汉语一般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将重要信息置后,即重心在后。

而英语的主句为重要信息,主句置前,从句为次要信息。

汉英语言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最新教育文档

汉英语言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最新教育文档

汉英语言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选择一种语言,就选择一种思维方式;选择一种思维方式,就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不同的语言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不尽相同。

当进行翻译时,就会以本族语言为中心去理解别人的语言,这样就会造成翻译不当,容易曲解原意。

因此,我们要了解翻译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用译入语的思维习惯来翻译词,句子和篇章。

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在学习这两种语言时应注意的问题。

不论是对于学汉语还是英语都有一定的帮助。

一、汉英语言各自的特点1、汉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分析性的语言,文字属于表意文字,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其中,前三个是不带表音成分的汉字构造,最后一个是带表音成分的,其中声旁是表音的,形旁是表意的。

语音方面,汉语是声调语言,有四个声调,分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有抑扬顿挫的感觉。

比如:“啊”:这个字可以有四个声调,读作一平、二扬,三去、四降,读音不同,代表的意义也不同,翻译出来的意思自然就有差别。

例:啊-呀;啊-哇;啊-哪;啊-啊。

不同读音代表不同意思。

虽然它只是个语气词,但如果没有理解读音的意义,翻译错了,就会曲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没有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从而导致交流的不顺利。

2、英语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综合性语言,但现在正在像分析型发展。

与汉语不同的是,它是由26个英文字母组成的表音文字,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面对一个生词时,基本上能读出它的音却不知道它的意思;而当我们面对一个汉字时却能猜出它是什么意思但不知道怎么读的原因。

一个是表音文字,一个是表意文字,这是汉英语言方面区别比较大的一个方面。

而且英语是语调语言,它是随情况变化而变化的,一个句子用不同的语调来读,就可以表达不用的思想感情。

“Allright.”如用升调读,有表示欣然同意的意见;如用降调来读,就有可能表示厌烦、甚至威胁的情绪。

又如“Thankyou.”这个用语,用降调说使人听起来是表示真诚的感谢,但用升调来说听起来却是敷衍应付。

从英汉对比角度谈汉英翻译

从英汉对比角度谈汉英翻译

从英汉对比角度谈汉英翻译作者:赵琳秀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4年第12期【摘要】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即以译入语的形式转换原语言形式,表达原文本的内容。

而英、汉语言的对比对于翻译之中的语言转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英汉对比浅谈自己在英译《孤崖一枝花》过程中,自己对汉译英的认识与体会。

【关键词】英汉对比翻译翻译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活动。

不论是口译还是笔译、文学翻译还是科技翻译、人类翻译还是机器翻译,归根结底都涉及到两种语言的比较与对应。

不论是严复的“信、达、雅”,还是傅雷的“神似”抑或钱钟书的“化境”,都离不开对两种语言的差异的研究。

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句法、篇章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因此在翻译时,要把别人说的话、写的东西,遵照原文的内容、风俗、情感忠实地表述出来,就必须重视英、汉语在词汇、句法、篇章等方面的差异。

一、原文及译文简介《孤崖一枝花》是一篇散文随笔。

作者林语堂先生在这篇短文中以孤崖上的一朵红花取喻,阐发了“率性之谓道”这一理念,文章蕴含哲理。

作者用字简约,寥寥数语便将人性终会张扬这一道理说清了,而且耐人寻味。

由于原文不属于现代汉语,其中多处表达不符合今天的汉语表达的习惯。

在将此类语体风格的文字译成英文时,译者必需准确领会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才能让译文尽可能在风格与意义上原文保持一致。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加之本人才识尚浅,英文文字让本人颇难经营,很难保持原文的神韵。

二、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原文与译文的差异1.词法角度(1)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倾向,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

为此英语中常用名词原来属于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概念,如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动作、行为、变化、状态、品质、情态等概念。

例如:原文中“详细一看,原来根生于石罅中,不禁叹异。

”“一看”,原是动作,然而在译文中用了名词词组“a closer look”。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地影响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地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地过程[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地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地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地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地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地关键.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地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察与思维上地差异对翻译地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地: 面对同一物体, 用以概括地概念也有出入, 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对颜色地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地概念.英语“ ”在汉语中不叫“黑茶”, 而叫“红茶”;“”是“黑面包”, 而不是“棕色面包”.汉语地“青衣”,“青天”同是一个“青”字, 翻译成英文就只能分别译作“ ”和“ ”.汉语“黑眼睛”, 英语为“”; 英语地“ ”, 汉语为“挨打后出现地黑眼圈”; 汉语“黄色影片”, 英语为“ ”(蓝色风光片) ;汉语地“红眼病”,英语为“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 英文句子. 若直译为“考试时你不要太细心”.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从句法上看,它是一个双重否定结构, 从思维方式上看, 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其正确译文是: 考试时你要特别细心.因此,对于这一类因思维差异而引起地表达不同地概念, 译者同样要越过表达形式地局限进行意义上地对等翻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信仰地差异对翻译地影响欧美人信基督教地居多, 认为上帝() 可创造一切,因而有. (上帝帮助自助地人) 地说法.而中国人则信仰佛教,相信“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地一切,与此有关地词语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如果译者缺乏对这种文化个性地深刻了解, 就难以鉴别句子地文化内涵,对译文地准确性产生重大地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环境地差异对翻译地影响英汉民族生存环境地差异在语言中地一个表现是习语地运用.习语地产生与人们地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地理方面地差异, 习语承载着不同地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如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道业曾一度领先世界, 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 人们地生活离不开土地.例如, 形容花钱大手大脚, 英语是,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地习语, 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地对应习语, 如’ (奋力图存) (不知所措) 等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另外, 在汉语地文化氛围中, 中国人心目中地东风是温暖地, 是春天地风, 只有西北风才是寒冷地.而英国地处西半球, 北温带, 海洋性气候, 报告春天消息地却是西风, 看下面地例子: ?(在许多冬日里我总看见他,鼻子冻得发紫,站在飞雪和东风之中) .钱哥川在《翻译漫谈》一书中认为此句地(东风) ,译成汉语应改为北风(朔风) 或西风才好, 这正是地理环境原因造成地不同文化氛围.可见, 英汉两个不同地民族, 由于地理环境不同, 他们观察事物,反映客观世界地角度和方式并不一致.所以翻译切忌照词典上地词义逐词逐句对译, 不合习惯地词使会使信息出差错或觉得美中不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比喻联想地差异对翻译地影响所有地语言中都有比喻.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因此,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地比喻性词语, 由于社会习俗, 文化传统、劳动方式地不同, 其比喻及联想意义也有差异.最典型地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地态度上.大家知道, 英美人都喜欢养狗, 视狗为知己、伴侣; 立有狗户口, 供应狗粮食, 并且还辟有葬狗地墓地; 他们认为“狗”是’ .因此,就有以狗地形象来比喻人地行为,如. (你是个幸运儿) . (凡人皆有得意之日) 但对中国人来说,一方面认为狗首先是看家地动物,它有用但并不可爱,狗忠实、可靠,勇敢.另一方面, 狗又是一种卑微地动物, 它往往使人联想到令人厌恶地东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再一个是英语中地“”在英汉两个民族所赋予它们地不同联想,也颇具代表意义.在西方所引起地联想与“龙”给中国人地联想大相径庭.他们认为是邪恶地象征, 是一种恐怖地动物(英语词典地释义为) 应予消灭.然而在汉语言文化中, 龙是中华民族地象征, 它代表一种气势磅礴地民族精神.中国人历来把它视为权力、力量、吉祥地象征, 因而有“龙飞凤舞( ) 、“龙颜( ) 、“龙袍”( ) 、“龙腾虎跃”( ) 、“望子成龙”( ’ ) 地说法.所以,在互译中英作品时, 一定要把握好词语地文化内涵, 否则将严重损害原作地内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日常谈话对翻译地影响.. 称谓地翻译.称谓是民族文化地体现,它们反映了习俗风尚和表达习惯.英文里地称谓比较笼统, 比较模糊, 在使用上表现出相对地随便, 它不像中文里地称谓,非得把身份分得一清二楚, 这与西方社会地“人为本, 名为用”地价值观及中国文化传统地“重名分”有关.如父辈地男性亲属, 英语中概以“”称之, 而汉语则有“叔、伯、姑父、舅舅和姨父”等称谓;“”一词也可对应于中文里地“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姐、表妹”等称谓,因此英译汉时,就必须视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地处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客套用语地翻译.各国、各民族都有礼貌语言,但其内容、形式和用法都不尽相同, 这也涉及国情.中国人在路上碰到熟人时, 多半会问对方“吃饭了吗?”或“上哪儿去?”在汉语文化中,这是一种比较随和、友好和亲昵地方式.如果将这两句问候语直译成英语?和?那么,大部分讲英语地人听了会不高兴, 他们感到难以接受和理解.不仅如此, 他们还可能会说,你是在干涉他们地行动自由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英汉两种文化中客套用语地差异还表现在赞扬及答谢时地回答方面.比如听到别人赞扬,英美两国地人和中国人地回答不同, 英美人一般接受赞扬, 而中国人则一般表示受之有愧.例如一位美国人称赞某位男青年地英语说是流利, 棒极了.这位男青年反而不好意思, 他按中国习惯回答说“哪里,过奖了”.这样地回答可能被人误解.别人可能认为这位男青年地意思是: 你这么说, 不过是表示客气,并不一定是真心话.所以译这类有关赞扬地回答时, 应按英语表达习惯来说“ . ”.在表示谢意地回答问题上, 比如导游人员和服务人员为外宾做了什么事, 外宾说后如何回答呢, 有人会说“这是我应该做地”, 如果直译为. 外宾听了会理解成下列意思: 服务员或导游并不想做这件事,但这是他(她) 地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所要表达地原意有很大出入.适当地回答是’ . 或’ .表示“我很乐意为你效劳”之类时客套话.所以翻译(尤其是会话和口译) 这类词语时, 一定要考虑两种文化间地差异,决不能望文生义,机械直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说话人地意图以及所传达地信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说过“文化之间地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地差异给译者带来更多和更严重地复杂情况”.王佐良先生也曾经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地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可见,要想译作传意, 甚至传神.首先心须克服两种语言所负载地不同地文化差异,了解文化背景知识.本文只是粗略地讨论英汉两种文化差异对翻译地影响, 说明文化差异因素对翻译地影响切不可低估.这一课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论英汉语言的对比与翻译

论英汉语言的对比与翻译

论英汉语言的对比与翻译(原作者:陆维卫)摘要:英汉互译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入手,分析了英汉词汇、句法、语篇结构的差异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指出英汉翻译首先要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使学生从理性上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掌握翻译的技巧,以便译出更符合两种语言习惯的译文。

关键词:英汉语言的对比翻译影响语言之间的比较源远流长。

自有语言研究以来,就有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比较与语言研究可以说是同时开始的。

而翻译将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总是离不开对这两种语言进行对比。

因为翻译理论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即反映翻译中的重要规律,必须首先明确源语中译语表达同一意义在方法上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处理其不同之处的最典型的方法(翻译技巧),这一任务就其实质来说,是对比语言学的任务。

可见对两种语言进行的对比分析在翻译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对翻译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恰当进行英汉语言对比分析,有利于学生学会地道的英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汉语言对比的首要问题是找出英汉语言之间的异同,让中国学生了解英汉互译的难点,提高翻译水平。

那么,英汉语言的差异是如何影响翻译的呢?笔者试图从英汉词汇现象、句法现象及语篇结构这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语西系和汉藏语系,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首先反映在词汇上。

与翻译关系比较密切的因素主要包括词的意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

1.词的意义方面英语单词的词义一般分两类,一类:本义(Denotation),另一类:转义(Connotation)。

以动词gnaw为例,其本义是“咬;啃”。

如:The rat gnawed a hole in the wooden box.(老鼠在木箱上咬了个洞)。

英汉中的翻译对比

英汉中的翻译对比

英汉中的翻译对比英汉对比在翻译中的应用摘要:英汉由于形态、结构、篇章、民族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翻译时往往导致产生差异。

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仔细斟酌,尽量用符合英汉两种语言特点的文字来重现原文的风采。

关键词:英汉对比形态结构篇章翻译英汉两种语言各属不同语系,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构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

从语言形态学分类上来说,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是一种综合语为主要特征并逐渐向分析型发展过渡的语言,而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却是一种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

综合语(synthetic language)与分析语(analytical language),前者的词与词的关系是靠词本身的结构变化来体现的如拉丁语、德语、古英语等。

后者的词与词的结构关系是靠语序和虚词为主要手段来表示。

本文从现代英语和汉语的形态,结构、篇章、民族文化和思维模式的不同来谈论一下英汉对比在翻译中的应用。

一、英汉形态的不同现代英语的形态愈来愈简单化,而它的语序和虚词在语法上的作用加强了,因此有人认为现代英语已朝分析语的方向发展。

以连词为例,英汉连词的作用有许多共同点,但英语的连词比汉语多,且用得也比汉语广泛。

因为英语短语与短语,句与句之间多采用形合法(hypotaxis),即要求结构上的完整。

汉语则不同,短语与短语之间,句与句之间多采用意合法(parataxis)。

汉语句子结构一般都按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排列、语序固定、关系明确,因此不需要用那么多连接词来表示相互之间的关系.有时甚至用“却”、“就”、“边”、“再”等副词表示连接关系。

因此,英译汉时不少并列复合句或从属复合句中的连词往往省略。

例:Whenever he is free,he willcome and see me.? 他一有空就来看我。

但是,英语还保留着一些词形变化(inflections),如:动词的表示“时”(tense)和“体”(aspects)的语法意义的后缀变化,这是汉语里所没有的。

英汉语言对比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语言对比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语言对比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所以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篇章及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而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要清楚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掌握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在翻译时可以根据这些特点,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翻译技巧,从而可以避免在汉英翻译时出现错误。

文章将从两个主要方面举例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对比分析;翻译;差异翻译能力是学生对外语语言和母语熟练程度及两者相互转换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翻译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在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学会洞察其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而且有助于他们排除母语的干扰,提高翻译水平。

一、句子层面的对比分析( 1) 形合与意合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

英语句子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接应,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

英语句中的连接手段和形式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用得十分频繁。

与此相对的,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句子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靠上下文和事理顺序来间接显示。

在翻译英语长句时,必须先分析句子大概有几种意思,中间包含着怎样的关系,把每层意思按照意群分离出来,再按照中文的叙事逻辑,遵循中文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

例如:例 1:Accomplishme nt is often deceptive because we don’t see the pain and perseverancethat produced it. So we may credit the achiever with brains,brawn or lucky break and let ourselves off the hook because we fall short in all three.译文:成就常常使人产生错觉,使人看不到成就的来之不易,和为之所付出的艰辛困苦,总以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人家身体棒、脑子灵、运气好,从而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说自己没有获得成功是因为自己不具备上述这三条。

英汉文化的语言差异对笔译对策的作用分析

英汉文化的语言差异对笔译对策的作用分析

英汉文化的语言差异对笔译对策的作用分析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和体现,正是有了语言,文化才得以发展和继承,同时因为文化之间的不同,所以才会有语言之间的不同,而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读者在阅读译品的过程中,通过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发现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忠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他国文化的精华来丰富民族文化。

从而能够加深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借鉴。

所有这些活动都必须借助于翻译,翻译过程中也必然会因为语言及文化差异的不同而造成一定的困难。

1 英汉语言的差异1.1 词法差异英汉语言在词法方面的差异涉及面很广,并且其表现形式也相当负责。

本节拟从词汇形态、语势、语言结构等方面来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

1.1.1 词汇形态的变化在英语词汇中,每种实词都有形态的变化,例如,名词有数量及所有格的比那话,动词有人称、语态、非谓语及时态的变化,而且很多词汇因为un-,dis-,ex-等前缀或-ly,-ish,-ate等后缀的添加使得词义和词性都发生了改变。

在英语句子中,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变化词汇的形态对说明句子主谓之间的逻辑关系的。

而在汉语语言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汉语语言汇中主要是考词语和词语之间的顺序来说明句子的暗含意思,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如果存在英语词汇形态变化,翻译成汉语就要适当的变换说法或者加词来表达,比如根据英语词汇中-ed、-ing等翻译时就要在中文句子加“已经、正在”等词语,动分词形式的通常要译成短语。

汉译英的过程中,就应该把汉语表达的语气、语态、时态等应英语词汇的形态变化来表示。

另外,汉语中多用动词来表达句子的时态,而且有几类时态词后还需附着助词,如“着、了”等,而英语语言中的助词多以介词、名词、冠词等来表达。

1.1.2 语势在英语句子中,多用静态语势,但是汉语句子中大多是动态语势。

英语句子中习惯用静态语势来表达一些能力很强的词汇,如: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多是在谓语动词的引导下组织句子结构的,因此静态语势在英语中是不可避免的。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准确性的影响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准确性的影响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准确性的影响【摘要】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准确性有着深远的影响。

语言结构和语法的差异常常导致翻译变得困难,译文可能会出现不通顺或不准确的情况。

文化背景和内涵的差异也会影响翻译结果,有时候词义理解会出现偏差。

习惯用语和俗语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方式不同,容易造成歧义。

礼貌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也可能导致误解。

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翻译准确性。

英汉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翻译人员需要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努力保持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关键词】英汉文化差异、翻译准确性、语言结构、语法差异、文化背景、内涵差异、词义理解、习惯用语、俗语、歧义、礼貌、表达方式、误解、文化价值观念、结论。

1. 引言1.1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准确性的影响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准确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语言作为文化的表达形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内涵,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困难和误解。

语言结构和语法差异是翻译中的首要挑战,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时态和虚拟语气等差异都可能导致翻译的不准确性。

文化背景和内涵的差异影响词义的理解,有些词汇在英语和中文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因此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下词汇的真实含义。

习惯用语和俗语的差异也是造成歧义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表达方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容易引起误解和翻译错误。

礼貌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也可能导致误解,比如在中文中使用委婉语气表示礼貌,在英文中可能被理解为含蓄或不直接。

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对翻译结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文化对于同一种观念或行为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和理解,因此翻译工作者需要借助文化背景知识来确保翻译准确无误。

了解并认识英汉文化的差异对于确保翻译准确性至关重要。

2. 正文2.1 语言结构和语法差异导致翻译困难语言结构和语法差异是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准确性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常常出现困难和误解。

英汉互译技巧--英汉语言差异及对翻译的影响PPT课件

英汉互译技巧--英汉语言差异及对翻译的影响PPT课件
结构显性化。
英语词尾变化反映词性,体现意义。
2021
6
2.1 形合法与意合法之转换
e.g.
1) The talks had been _____ but much remained to be done.
A. fruitful
B. effective
C. advantageous
D. valid
Inflectional morphemes / affixes: “-s”: the plural marker “-’s”: the genitive case the verbal endings,
“-s” : the third person singular present tense, “-ing” : the present participle, “-(e)d” : the past tense and past participle; “-er”: the comparative degree “-est” : the superlative degree
Crows hovering over rugged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 the day is about done. Yonder is a tiny bridge over a sparkling stream, And on the far bank, a pretty little village. but the traveler has to go on down this ancient road, the west wind moaning, his bony horse groaning, 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

关于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研究

关于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研究

关于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研究On the Translation Influenc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English and Chinese文化,一个永远的话题,也是在英汉翻译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试图理清英汉文化的主要差异及其对翻译的一些影响,从而提醒译者在处理一些翻译难点时,能够自觉地从文化差异入手,取舍得当,以达到翻译的目的,并使读者能从对方的文化角度思考原文所想传达的意义和情感。

也希望给一些口语翻译者提供一些借鉴,能够利用交流双方的文化共性去协调双方文化的差异性,以达到维持正常﹑友好﹑高效交流的目的。

关于文化与英汉翻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在近些年中,相关成果十分丰富。

许多学者从东西方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及其他方面来考虑对翻译的影响,或者从词义联想和想象,理解和思维,比喻和习惯表达等方面来大概阐述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抑或从具体的介绍用语,招呼用语,感谢和答谢用语,赞美用语,隐私和节日用语及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同来概括英汉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同时也必须指出,对汉文化的缺乏也易造成翻译的不到位。

另外,许多学者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并且强调语言和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文化差异,而心理文化的最大阻力则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左飙在《论文化的可译性》中,从“龙”和“dragon”的关系引出中英词汇词义不对等问题,进而也论述了文化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他强调文化的地域性是文化不可译性存在的前提条件,如果译者对地域文化的异质因缺乏敏锐的观察和细致的比较而没有透彻地把握,而读者对处理文化差异的手法尚缺乏接受心理,就会给翻译带来重重困难和障碍,甚至造成不可译性,但文化又具有超地域性以及文化具有可以交流和融合的特点,使文化可由不可译性向可译性转化。

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尽可能全面地展现英汉文化的差异,并以词汇作为载体,来阐明文化是如何在翻译中显现出差异的。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语和汉语语言在其文化习惯和表述方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可以在句子结构,构词特征,语法时态,词格,修辞结构等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下文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变异性研究摘要:法律语言是一种具备特殊语言交际功能的应用性语言,而作为在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下使用的法律语言,英语和汉语之间又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依据拉波夫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理论,从语域外与语域内两个角度探究了法律语言产生变异的原因,并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变异的现象,对汉语的法律语言进一步完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法律语言;语言变异;英汉对比1 概述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受社会因素影响产生变异的特殊符号系统,由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开创的语言变异研究(language variation)是社会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法律语言是一种具备特殊语言交际功能的应用性语言。

然而,一些语言学者曾质疑“法律语言”这种说法的合理性,他们认为“法律语言”是民族大众语的一部分,不能称作一门独立的语言而存在。

确实,法律并没有使用完全区别于民族大众语的独立语言,但是,廖美珍教授指出,“法律语言具有不同于民族大众语的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正是这些显著的特点足以将从事法律活动的语言称之为‘法律语言’”。

为了法律交际和发展的需要,法律语言作为民族大众语言的一种语言变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与民族大众语言不同的发音、语法或词汇。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这种发生在法律语言上的变化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值得关注的。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英汉两种法律语言中形成此种变异的原因、现象与影响,拟通过对比英汉两种法律语言在语音、语法等具体语言因素上的异同,探究揭示法律语言的变异规律及其本质特征,以期对汉语的法律语言之完善起到些微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汉英对比角度试论翻译腔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当我们还未形成对现代汉语规范的判断力与语感的时候,我们的周围便充斥着大量的译文,日常生活触手可得的报刊杂志,新闻播报、网络更新的国际信息、各种世界名着的译本、影视作品的翻译等,其中不乏许多带有翻译腔的不规范译文。

如今更是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为了高效获得世界不断更新的信息,读者对于译文信息的选择与接受主要以看懂为主,对其语法、修辞、词汇等的容忍度越来越高。

导致阅读了大量译文的读者,开始接受这样的语言形式,而逐渐丧失了对标准汉语的语感。

本文试从汉英语言对比的角度出发,以语序为例,阐述翻译腔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以期对我们自身汉语水平的提高及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教学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翻译腔
翻译腔又称翻译体,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将其称作“translationese”。

指在翻译过程中因受到原文表达方式的束缚和影响,将原语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和句法结构等机械地移植到目的语中,从而产生不符合译语语言表达习惯的译文。

该类译文忽略了目的语的语言特征和惯用表达方式,在形式上大体与原文类似,有着不自然、不流畅,生硬、令人费解等的特点。

而本文所论述的翻译腔旨在英译汉过程中所产生的这一现象,并且是一种使汉语变得不通、不简、不洁的“恶性欧化”现象。

二、从汉英对比角度看翻译腔对汉语的影响——以汉英语序为例
(一)对汉语时间先后顺序的影响
汉语的语序大体上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围绕事件本身的发展组织语言,而不是以人物为中心。

汉语注重的是一件件事顺着时间顺序进行,而事件中的人物相对
处于次要位置。

而英语要求主谓在形式需保持一致的关系,这与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如果一个英语长句子中包含多个动作,在译成汉语时,须将它们打散,按照时间顺序重新组织,若按照英语顺序汉译下来,便不符合汉语时间先后顺序。

会对
阅读和形成正确的汉语语感造成困难。

(二)对汉语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的影响
汉语的空间顺序符合人观察周围世界的逻辑顺序,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

而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为主的英语多是限制与修饰的关系,并不在意空间的上下、大小等顺序。

所以在翻译中,如果英语原文里有着大小不同的范围,在汉译时,若不按照汉语的空间顺序将其重新排列,亦容易出现翻译腔的问题而打乱汉语的空间顺序,影响其本身的通顺。

(三)对汉语按照事物发展顺序的语序影响
汉语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组织语序,先因后果,先假设后可能,先条件后结果。

所以汉语的从句都是“从—主”结构,即表示原因、条件、假设等一律在前,表示结果的一律在后,只有把原因、条件等看作对情况的补充说明时,才将它置于句子的后半部分。

而与汉语不同,英语的从句情况复杂,有的以“主—从”为主,有的以“从—主”为主,还有的是两者不分彼此。

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如果照搬英语语序,
就会造成汉语的事理顺序颠倒。

四、翻译腔的影响将对现代汉语产生的后果
(一)日常生活中的翻译腔
从上可以看出,现代汉语本身有其基本的组织规律,除文中提及的语序外,还有词汇、语法、韵律等。

而我们周围存在的大量译文都缺乏汉语特有的韵律,句子大都冗长,缺少停顿断句、不注重文气节奏。

对此,最直观的检验方法,便是比较《参考消息》与《人民日报》上的文章,能看出两种汉语表达方式的明显不同。

如,在
2012年1月1日的参考消息上,有以下句子:
(1)在防务和国家安全问题上,民主党人历来落后于共和党人。

但是奥巴马感到可在退伍军人当中找到机会,因为他对恐怖活动的应对,尤其是在5月份击毙本·拉丹之后以及在处理美国同别国的关系中获得了选民的普遍好评。

(2)现在他希望他们给他回报——用选票。

句(1)的英文原文是:
While Democrats have traditionally trailed Republicans on defense and national security matters,Obama senses an opening with veterans because he has generally received high marks from voters for his handling of terrorism — especially after the US raid in May that killed Osama bin Laden — and in managing the US's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countries.
英文用“&m dash;插入语符号将奥巴马在对恐怖活动应对方面获得好评的原因放在结果的后边。

据前文所述,汉语的语序是按照事物发展顺序,在翻译时,我们应将原因提前,除此以外,该译文也缺乏汉语应有的停断句,较好的译文应为: 尤其是5月份击毙本拉丹之后,他在对恐怖活动的应对,以及处理美国同别国的关系方面都获得了
选民的普遍好评。

句(2)中的“——”符号和“用”是在现代汉语表示同一意思,这样的重复使用来自直译英文原文:
Now he wants them to pay him back — with votes.
较规范的汉语译文应为:
现在他希望他们给他选票作为回报。

(二)翻译腔对现代汉语的异化——以港台腔为例
翻译腔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将导怎样的后果,笔者以香港为例进行推测。

选择香港的原因在于,其处于极为特殊的英汉双语环境,语言更易被恶性欧化。

笔者选择香港明星郑秀文的《值得》一书,因为非精通语言文学的大家所着,更能体现香港民众的日常用语。

通读此书的感觉是,虽熟悉书中90%的词汇,却难以融入其字里行间之中,像隔着一层语言障碍,少了规范现代汉语自然流畅的感觉。

如:
(3)这个世界太吸引,我们都汲汲忙于寻找对自己有益的人与事。

(4)看了《长恨歌》六遍,在大银幕上,我总嗅到画面弥漫着一层薄薄的欧洲情调。

(5)在最悲壮的情景下,我上了人性的一个美好课堂。

句(3)“太吸引”来自英语“too attractive”,而汉语的“吸引”是动词,不能作为形容词被副词修饰,规范表达应为“太有吸引力”或“太吸引人”。

>
句(4)将数量短语“六遍”位于宾语后,来自英文表达“have watched ...six times”,汉语的标准结构应为“看了六遍《长恨歌》”。

句(5)动词“上”与名词“课堂”的搭配,量词“一个”与名词“课堂”的搭配,均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语法。

较准确的表达应为“我上了一堂关于人性的美好课程。


五、翻译腔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个现象,对于英美学
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常犯的一些错误,作为年轻对外汉语教师的我们,有时却难以分辨和解释他们的问题。

例如:
(6)老师想我和同学说汉语。

﹡妈妈不想我学习中文。

(7)﹡下周,他快要去中国了。

句(6)的问题在于动词“想”在汉语中没有使动作用,而英语中的“want”具有使动意义。

其对应的英文表达为:
Teacher wants me to speak Chinese with classmates.和My mother don’t want me to learn Chinese.
句(7)的问题在于,汉语的“快要”表示时间长度很短,指很快发生,而“下周”相对于“快要”所包含的时间长度太长。

而它所对应的英文表达是:
He will go to China next week soon.
以上例子所出现的偏误皆来自于英美学生英语母语的负迁移。

这样的句子在我们前辈或者老一辈汉语教师看来,是绝对的错误,但年轻一代的我们已经越来越能容忍和接受这样的错误。

不仅难以认识到错误所在,找出错误出现的原因,甚至连自己也常常用这样的句子。

这无疑来自于英译汉译文中的翻译腔对我们的耳濡目染。

所以,无论是为了现代汉语的规范,自身汉语水平的纯正,还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都应正视译文中翻译腔的问题,避免受其影响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