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说课稿2_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整式运算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实数等基础知识,对加减法、乘除法等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从简单的整式加减法开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
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能够在实际运算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高运算效率。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学习习惯、思维方式都需要进行调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1.对整式的概念理解不清晰,容易混淆整数和整式。
2.对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理解不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运算过程中,容易忽视符号的变化,导致计算错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整式加减过程中,符号的变化和运算规律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整式的加减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单的整数加减法引出整式的加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 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 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 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到复杂的数学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整式的加减运算可能会感到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能够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需要理解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并且能够运用这些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同时,我也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整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讲解:讲解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通过例题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法则。
3.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需要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同时,我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说课稿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式的加减》是学生继小学阶段学习了四则运算之后,进一步深化对整式运算的理解。
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代数式运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四则运算基础,对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整式的加减,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澄清和巩固。
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多是具体的数字,而现在涉及到字母表示数,可能会感到不适应,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好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
2.难点:理解并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讨中理解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
此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整式加减的重要性。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讨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
3.巩固新知:通过多媒体展示典型例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
4.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
主要包括:1.整式加减的定义2.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3.典型例题及其解答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2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2.2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说课稿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整式的加减》。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二教法与学法三教学过程设计四板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2的第一课时,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有理数运算以及单项式、多项式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
“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是整式加减的核心,它为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本册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我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会利用法则来化简整式。
过程与方法:经历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概括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学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概括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及团体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意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识别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教法与学法: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教法:本节课中我先由具体实例提出问题,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以致用—课堂收获—分层训练—课后探究”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法:学生心理特征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采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情景及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2.3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一)学生特点
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代数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然而,由于年龄特征,他们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例如,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3个苹果,你的朋友给你带来了2个苹果,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既简单又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这个问题,我会引入整式的加减法,并解释整式就是数学中的“苹果”。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整式加减法的探究欲望。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如加减法、同类项、代数表达式等,同时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代数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能够正确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理解并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整式的加减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课堂游戏,如“整式接龙”,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整式的加减法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4.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2节《整式的加减》是学生在掌握了整式的概念、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学会如何将两个整式相加或相减。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整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整式的加减运算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整式加减的概念,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式加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整式加减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结合网络资源、教学软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整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引出整式的加减运算。
2.讲解新课:讲解整式加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例题演示和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3.课堂互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整式加减的关键知识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概念:同类型整式相加或相减•运算法则:1.同类项相加减,系数相加减,字母及指数不变2.不同类项,先化为同类项,再进行加减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练习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说课稿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2节《整式的加减》是学生在学习了整式的概念、加减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例子体会整式加减的实质,理解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掌握整式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式的概念和加减运算法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对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理解不深,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去发现、总结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掌握整式加减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整式的概念和加减运算法则,引导学生进入整式加减的学习。
2.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具体例子发现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
3.讲解演示:教师讲解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并进行示范性计算。
4.实践操作: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5.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提醒注意事项。
7.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律、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人教版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人教版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说课背景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整式的加减是代数学习的基础内容,通常安排在七年级上学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整式加减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为后续的代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整式的定义,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以及整式加减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来探索整式加减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式的概念理解,同类项的识别,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学实例,归纳出整式加减的一般性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中有关整式加减的相关内容,准备练习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加法例子,引出数学中的加法概念。
- 展示几个简单的代数表达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共同点,进而引入整式的概念。
2. 讲解整式的定义- 定义整式为由数和字母通过有限次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得到的代数式。
- 举例说明整式的不同形式,如单项式、多项式等。
3. 探讨同类项的概念- 通过具体的数学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归纳出同类项的特点。
- 强调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4. 演示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 通过例题演示整式加减的计算过程,特别是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 强调在整式加减中,只进行同类项的加减运算。
5. 学生自主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整式加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堂小结- 总结整式加减的关键点,回顾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规则。
- 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整式加减的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2.2.1整式的加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例子的分析,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以下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整式的概念: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认识整式,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合并同类项:讲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3.整式的加减运算: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整式的加减运算,并逐步解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2.2.1整式的加减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标题为“2.2.1整式的加减”。这一章节在整套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前面代数基础知识的巩固,也为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等内容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整式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整式的加减运算。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本节课的课后习题,巩固整式的加减运算。
2.收集生活中的整式加减问题,并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整式的加减》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实数和整数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有理数、实数和整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整式的加减运算,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对整式的概念理解不深,对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掌握不牢固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整式加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以及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整式加减运算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3.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拓展提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系统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整式加减运算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整式加减运算法则:1.同同类项相加减,系数相加减,字母及其指数不变。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整式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整式和非整式;2. 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整式的概念及特点;2. 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
三、教学难点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的掌握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举例,引导学生回顾多项式的概念,并引出整式的概念。
2. 概念讲解与理解(1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讲解整式的定义和特点,强调整式是由项组成的多项式,其中每一项的次数必须是非负整数。
3. 规则讲解与演示(15分钟)a. 整式的加法规则:对应项系数相加,同类项合并;b. 整式的减法规则:对应项系数相减,同类项合并。
通过具体例子的演示,讲解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并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讨论。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6. 总结与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并与学生共同归纳出一些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量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五、板书设计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1. 加法规则:对应项系数相加,同类项合并;2. 减法规则:对应项系数相减,同类项合并。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多项式的概念,引出整式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讲解整式的定义和特点,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整式的概念。
在讲解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时,通过具体例子的演示,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
在练习环节中,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了学生对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在总结与归纳环节,让学生自主总结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说课稿3篇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说课稿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说课稿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数学《整式加减》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辨别、探究、合并的一个课题。
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
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展。
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了有理数的运算、单项式和多项式等内容,具备了学习本节所必须的基本运算技能。
在相关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通过代数式的运算来解决问题、进行推理的活动,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互助学习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先用课件展示三类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让学生加以分类,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回答问题、列举生活中的分类。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
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
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
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
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2、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因此,我们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充满好奇的学,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相互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数学问题,在实践中领悟数学思想,在评价中逐步形成数学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关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法在这里就不作一一说明了,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教程。
三、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多媒体出示两个问题,以具体生活情景为背景,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好奇心及求知欲。
(2)形成概念:在讲解同类项概念时为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总结出同类项的概念,我设计了小白兔找家和讨论环节。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说课稿第2.2节《整式的加减》今天,我将就本节课《整式的加减》进行说课。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设计分析作相关的教学解说。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整式的加减》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在学习了有理数与整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整式化简的基础,也是学习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等后续数学知识的基础。
根据以上地位和作用,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理解掌握整式的加减的步骤、方法,并能利用整式的加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数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以及“整体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二、目标分析我根据预设的学生问题和学科问题,确定了本节课的问题化学习能力目标:1、能根据问题情境,自主发现与聚焦核心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表达自己用整式的加减对问题解决方法的实施,并能理解问题背后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计算,能利用整式的加减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先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现并总结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
再通过合作交流,进行类比,为自己想法寻求证据,对于已有的结论会产生质疑,合作解决问题时,能意识到其他伙伴遇到的瓶颈,能用追问的方式启发他(她)深入思考,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3、在解题之后,与小组内伙伴分享心得时,能进一步感受数学中的简洁美。
三、过程分析下面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分别是:问题驱动、追问与深究、运用与提高、反思与收获、作业设计。
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三位一体的问题化学习模式,就学生的问题、学科的问题、教师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问题驱动以贴近生活的简单问题引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发现用式代替数也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我提出问题,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
2、追问与深究情境拓展,母题变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谁减谁?”,通过思考讨论和老师的帮助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 整式的加减》数学活动 说课稿
《整式的加减》数学活动说课稿卧龙乡长湖学校薛望平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教学活动.下面,我将从课前准备,课中生成,课后反思,再教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课前准备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将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进一步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应用整式加减运算探究规律.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从一般到特殊的探究方法.活动1:用火柴棍摆放图形,探究火柴棍的根数与图形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活动2:探究月历中数字之间所蕴含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学情分析本章学生已经学习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但是正确理解字母的真正含义,熟悉的用符号表示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能够数形结合思考并解决问题;2、会用整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在经历从具体情境抽象出整式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思维,并能利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活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体会整式比数字更具有一般性,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与规律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拼图等数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3、通过用整式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认识到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的数学工具之一.教学重点:应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数学活动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教学难点:利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准确表示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从具体情境问题中抽象出一般的规律.策略分析根据活动课的特点,教师准备火柴实物供学生使用,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并总结归纳.教学过程设计这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如下.活动1数火柴棍活动2月历找规律二、课中生成活动一:数火柴棍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一首学生喜欢的儿歌《一只蛤蟆四条腿》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眼前.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两声跳下水三只蛤蟆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三声跳下水四只蛤蟆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四声跳下水……n只哈蟆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由儿歌中的数学规律引出这节课的主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找规律思想.第二环节: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活动1先让学生动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提出与有关的数学问题.提前分好小组,选出组长,给每个小组分配适量的火柴,每个组用火柴棍拼成如图1所示的一排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并让学生摆三角形的时候思考:(1)如果图形中含有2,3或者4个三角形,分别需要多少根火柴棍?(5,7,9)(2)如果图形中含有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图1[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摆火柴,更接近学生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小组协作完成并思考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第三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选两个组组长回答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问:如图1所示,这个图形总共用了多少根火柴棍?答:总共用了17根.问:如果图形中含有2,3或者4个三角形,分别需要多少根火柴棍?答:分别需要5,7,9根火柴棍(会有同学总结出规律,喊3+2+2+2+……)然后按照PPT展示次序,展示三角形个数和火柴根数的对应关系.边讲边放PPT,之前有同学回答,摆火柴棍的根数是3+2+2+2+……加好多个2,这说明这些同学都很认真地动手操作,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引导学生探究规律.第一个三角形的根数是3,第二个三角形的根数是3+2,第三个三角形的根数刚刚的图形上加上2根火柴,就是3+2+2,摆第四个三角形是不是又加上2根火柴,就是3+2+2+2,那么n个三角形加了多少个2呢?看这个规律,是不是加上(n-1)个2?(是的),因为第一个三角形有3根火柴,所以图形中含有n个三角形时需要的火柴棍的根数就是3+(n-1)=2n+1根.[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与学生共同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通过列表应到学生发现并用整式表达三角形的个数和所用火柴棍的根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个体到整体的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第四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拓展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练习题设计如下:我们现在得到一般规律,图形中含有n个三角形需要的火柴根数就是2n+1,是不是就可以求出任意三角形个数所需要火柴棍数?(是)1、今年是2016年,像这样摆出2016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呢?答:2*2016+1=2033。
2.1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1 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能够运用整式的加减法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整式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与引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
•提问:请问你们在上节课中学到了哪些内容?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结合具体的例子,详细讲解整式的加法规则和减法规则。
•通过板书的形式,将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展示给学生。
•示范演示一些例子,让学生能够理解整式的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导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当有学生完成练习后,邀请学生上台进行答题演示。
4. 拓展与延伸(15分钟)•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整式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
5. 小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的重要性。
•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板书设计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1. 同类项之间可以相加或相减。
2. 带符号数之间的加减法按照正负数的规则进行运算。
3.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逆元:a + b = b + a,(a + b) + c = a + (b + c),a + (-a) = 0。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接教学、示范演示和练习巩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整式的加减运算规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然而,一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整式加减法应用的练习。
2.2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练习和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工具:黑板、粉笔。
3.教学资源:整式的加减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前一节课所学的整式的定义和整式的乘法运算规则,引起学生对整式的加减法的兴趣。
2. 问题引入(10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问题:小明和小红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小明买了2个苹果和3个橙子,而小红买了5个苹果和2个橙子。
他们买的水果总数是多少?引导学生将小明和小红买的苹果和橙子分别表示为2a + 3b和5a + 2b,然后将这两个整式相加。
3. 教学呈现(25分钟)1.整式的加法规则:–合并同类项: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保持字母部分不变。
–不同类项无法相加,保持不变。
2.整式的减法规则:–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将被减数的每一项加上相反数。
–相反数的求法:保持字母部分不变,将系数取相反数。
通过示例和练习题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4. 错题讨论与总结(10分钟)选取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题目,进行讨论和解析。
引导学生总结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进行简要总结。
5.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完成课本上与整式的加减法相关的习题。
七、板书设计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1. 加法:合并同类项:保持字母部分不变,系数相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整式的加减教学说课(第2课时)
①-7xy2的系数是7;(× )
×
②-x2y3与x3没有系数;( ×)
③-ab3c2的次数是0+3+√2;(
④-1 a3的系数是-1;1 (× )
⑤-3 32x2y3的次数是7;3 (
× )
π是系数
⑥ πr2 的一部分
任何单项式 都有系数
勿)遗漏a的
指数1 -32是系数
二、单项式的应用 试一试
你能写出一个含有x、y,而且系数
复习引入
1.什么叫单项式?
3ab2c
2.- 7 的系数、次数分别是多少?
一、多项式的相关概念
1.温度由
(
列式表示 下列问题
2.买一个篮球需要x元,买一个排球需要y 元,买一
个足球需要z元,买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 (3x+5y+2z)
需要
元.
( 1 ab πr 2 )
3.如图三角尺的面积为 2
思考:单项式中的数字和字母各有何意义呢?
系数
次数
6 a2
ab 5
=-
_1_
5
ab
系数 次数
1 5
二次
定义:单项式中数与字母相乘,通常把数字因数
叫做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
单项式的次数.
典例精析
例1 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 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__1_2_n_册;一次 1 ah
等不是单项式.
为什么?
说一说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单项式?
x, 0,2, 0.72a,3 , a , π, a + 1, 2 xy .
√ √√
√
a
3
√
√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说课稿2_说课稿
各位老师: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
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
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
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
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2、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因此,我们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充满好奇的学,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相互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数学问题,在实践中领悟数学思想,在评价中逐步形成数学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法在这里就不作一一说明了,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教程。
三、教学流程:
(1)导入环节:
多媒体出示两个问题,以具体生活情景为背景,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好奇心及求知欲。
(2)形成概念:
在讲解同类项概念时为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总结出同类项的概念,我设计了小白兔找家和讨论环节。
并编了一个同类项的口诀。
(3)强化概念:
为强化概念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
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我设计了真真假假和填空。
(4)合并同类项的讲解:
讲解合并同类项时,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通过对简单的、熟悉的数量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欲望,从而较自然的引入新课题合并同类项。
分解难度,设计过渡问题,使学生能自然的感受法则的探索过程。
又编了另一个口诀。
以一道例题的训练为桥梁来得出合并同类项的一般步骤。
通过具体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在比较两种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合并同类项对运算的简化作用。
(5)数学与生活:
通过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6)总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课堂感悟:
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渗透数学分类思想;使知识结构更完善。
(8)作业:
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缺陷,起到课后巩固和反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