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几何问题(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81 ∴ 直线 AQ 的解析式为 y = x − 8 2 0) 0) Q 0) 当Q 为(0, 时,A(4, , (0, 均在 x 轴上, (或直线为 x轴). ∴ 直线AQ 的解析式为y = 0
.
C
B (4, 3)
A(4, 0) O M 为等腰三角形, Q△QAN ①若 AQ = AN,则 42 + y 2 = 32 + 22,此时方程无解. 1 2 2 2 2 ②若 AQ = QN ,即 4 + y = 2 + (3 − y ) ,解得 y = − . 2 2 2 2 2 , ③若 QN = AN,即 2 + (3 − y) = 3 + 2 ,解得 y1 =0 y2 =6
, . . .
O
M
E A
x
3 4 解:(1) − t, t 4 3 MA (2)在△MPA 中, = 4 − t , 边上的高为 t MA 4
∴ S = S△ MPA
3 (3)2, 2, 2
3 2 3 S = − t + t (0 < t < 4) 8 2
.
1 3 = (4 − t ) t 即 2 4
类似的试题有: 类似的试题有:
(06吉林省中考题 、B是直线 上的两点,AB=4厘 吉林省中考题)A、 是直线 上的两点, 是直线l上的两点 吉林省中考题 厘 外一点C作 ∥ ,射线BC与 所成的锐角 米。过l外一点 作CD∥l,射线 与l所成的锐角 外一点 厘米。 分别从B、 ∠1=60°,线段 ° 线段BC=2厘米。动点 、Q分别从 、 厘米 动点P、 分别从 C同时出发,P以每秒 厘米的速度沿由 向C的方向 同时出发, 以每秒 厘米的速度沿由B向 的方向 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沿由 同时出发 运动。 运动的时间为t(秒 , > 时 运动。设P、Q运动的时间为 秒),当t>2时,PA 、 运动的时间为 交CD于E。 于 。 (1)用含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 和QE的长; 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 的长; 用含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CE和 的长 (2)求△APQ的面积 与t的函数关系式; 求 的面积S与 的函数关系式 的函数关系式; 的面积 (3)当QE恰好平分△APQ的面积时,QE的长是 当 恰好平分△ 的面积时, 的长是 恰好平分 的面积时 多少厘米? 多少厘米?
, . , . . .
AN = AB + BN = 3 + 2
2 2 2 2
QN 2 = CN 2 + CQ 2 = 22 + (3 − y ) 2
.
2
Q
x
1 0) 6) ∴ Q1 (0,- ) Q2 (0, Q3 (0, 2
1 1 − 当 Q 为(0, ) 时,设直线AQ的解析式为 y = kx − ,将 2 2 1 1
二、动点与列函数关系式相结合
例2:(07河北中考题)已知:如图: :(07河北中考题 已知:如图: 河北中考题) △ABC中,∠C=90°,AC=3cm, 中 ° , CB=4cm, 两个动点 、Q 分别从 、 , 两个动点P、 分别从A C两点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沿△ABC的 两点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沿△ 两点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沿 的 边运动,当点Q运动到点 运动到点A时 边运动,当点 运动到点 时,P 、Q 两点运动即停止, 两点运动即停止,点 P、Q的运动速 、 的运动速 度分别为 1cm/s 、 2cm/s。设点 。设点P 运动时间为t(s) 运动时间为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D为线段OA的一个三等分点,求直线DC的 )若点D为线段OA的一个三等分点,求直线DC的 解析式; (3)若一个动点P自OA的中点M出发,先到达x轴 )若一个动点P OA的中点M出发,先到达x 上的某点(设为点E 上的某点(设为点E),再到达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某点(设为点F),最后运动到点A.求使点P 某点(设为点F),最后运动到点A.求使点P运动 的总路径最短的点E,点F 的总路径最短的点E,点F的坐标,并求出这个最 短总路径的长.
商水一中
数学教研组
图形中的点、线的运动, 图形中的点、线的运动,构成了数学中 的一个新问题——动态几何 。 它通常分为三 动态几何。 的一个新问题 动态几何 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 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 这类试题以运动的点、线段、变化的角、 这类试题以运动的点、线段、变化的角、图 形的面积为基本的条件, 形的面积为基本的条件,给出一个或多个变 要求确定变量与其它量之间的关系, 量,要求确定变量与其它量之间的关系,或 变量在一定条件下为定量时, 变量在一定条件下为定量时,进行相关的几 何计算、证明或判断。 何计算、证明或判断。
B
Q C
A
PHale Waihona Puke (1).当时间t为何值时,以P 、 C 、 Q三点为 (1). 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图中的阴影部分)等 于2cm²; (2). 当点P 、 Q 运动时,阴影部分的形状随 当点P 运动时, 之变化, PQ与 之变化,设PQ与△ABC围成阴影部分面积为 围成阴影部分面积为 S(cm²),求出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 ) 求出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指出自变量t 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点P 、 Q在运动的过程中,阴影部分 在运动的过程中, 面积S有最大值吗?若有, 面积S有最大值吗?若有,请求出最大值;若 没有,请说明理由。 没有,请说明理由。
周长是 ( A.2 C.4
∆ ABC 中, ∠ ABC = 120 0
点 P 是底边 AC 上一个动点, M , N 分别是 AB , BC 的中点,若 PM + PN 的最小值为 2,则 ∆ ABC 的
)
M A
B
B. 2+ 3 D. 4+ 2 3 N P C
(3 ).(08呼和浩特 )如图,已知梯形 ()
A C
E
A E D
F B
D B C
类似的试题有: 类似的试题有:
(1)(08荆门 )如图,菱形 ABCD 的两条对角线
分别长 6和8,点 P 是对角线 AC 上的一个 动点,点 M , N 分别是边 AB , BC 的中点, 则 PM + PN 的最小值是
————
D A M P B N’ C N
(2 )(08 黄石 )如图,在等腰
(1)当时间 为何值时,以P 、 C 、 Q三点为顶点 当时间t为何值时 当时间 为何值时, 三点为顶点 的三角形的面积(图中的阴影部分)等于2cm²; 的三角形的面积(图中的阴影部分)等于 ; 解:(1)S ∆ PCQ
B
= (3 − t ) • t = 2
1 = (3 − t ) • 2t 2
1 = PC • CQ 2
解:(2) :( ) ①当0<t≤2时 2 3 9 2 s = −t + 3t = −t − + 2 4
②当2<t≤3时
4 2 18 4 9 39 s = t − +6 = t − + 5 5 5 4 20
2
③当3<t≤4.5时
3 2 27 42 3 9 15 s = − t + t − = − t − + 5 5 5 5 2 4
,
在解这类题时, 在解这类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 往往不要被“ 所迷惑, 力,往往不要被“动”所迷惑,在运动中寻求 一般与特殊位置关系; 中求“ 一般与特殊位置关系;在“动”中求“静”, 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 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 通过探索、归纳、猜想, 通过探索、归纳、猜想,正确分析变量与其它 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变量与其它量之间的 数量关系。再充分利用直观图形,并建立方程、 数量关系。再充分利用直观图形,并建立方程、 函数模型或不等式模型, 函数模型或不等式模型,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 思想进行解答。 思想进行解答。
B
②在2<t≤3时 < 时
12 当t = 3,s有最大值,s2 = 5
Q C
③在3<t≤4.5时 < 时
9 当t = ,s有最大值,s3 = 2 4
A 15
P
所以 S有最大值是
15 4
技巧点拨:由几何条件确定函数关系式, 技巧点拨:由几何条件确定函数关系式,关 键在于寻找两个变量的等量关系, 同时, 键在于寻找两个变量的等量关系 , 同时 , 确定 自变量取值范围也是完整解这类题不可忽视的 步骤,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采用结合图形。 步骤 , 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采用结合图形 。 直接确定其思维过程为: 直接确定其思维过程为: 最大能“ 最小能“ ①x最大能“逼近”哪个点(数)?最小能“逼近 最大能 逼近”哪个点( )?最小能 哪个点( 能否等于这个数? 哪个点(数)? 能否等于这个数? 在变化过程中有无特殊点( ② 在变化过程中有无特殊点(数) 综合以上两点下结论,另外, ③综合以上两点下结论,另外,此题还结合了动 态问题和分类问题,这是代数几何综合题, 态问题和分类问题,这是代数几何综合题,也是 今后发展的命题趋势。 今后发展的命题趋势。
ABCD , AD // BC ,
AD = DC = 4 , BC = 8, 点 N 在 BC 上, CN = 2 , E 是 AB 中点,在 AC 上找一点 M ,使 EM + MN 的值最小, 此时其最小值一定等于
A.6 C.4 A E B D M N
B.8 D.10
C
y = ax 2 + bx + c y (4)(北京06中考题)已知抛物线 )(北京06中考题)已知抛物线 与 3) 0) C 0) 轴交于点A(0, ,与轴分别交于B (1, , (5, 两点.
(1)点的坐标为( 1)点的坐标为(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P (2)记 △MPA的面积为S,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0 < t < 4) ) 有最大值, 秒时 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 (3)当t = ) y (4)若点Q 在 y 轴上,当S 有最大值且 ) 轴上, N B C △QAN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直线AQ 为等腰三角形时, P 的解析式. 的解析式 F
三、动点与坐标几何题相结合
为矩形,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 OABC为矩形,点 0) (4 3) A,B的坐标分别为 (4, , , ,动点M,N 分别从点 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 O,B 同时出发,以每秒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其中点 运动, 运动, M 沿 OA向终点 A 运动,点 N 沿BC向终点 C 运动, , 过点 N 作 NP ⊥ BC ,交AC于点 P 连结MP,当两动点 秒时. 运动了 t 秒时.
.
一、动点型
1、动点与最值问题相结合 2、动点与列函数关系式相结合
. ,
3、动点与坐标几何题相结合 4、动点与分类讨论相结合
一、动点与最值问题相结合
0
例1(06河南中考题)如图,在∆ABC中,AC = BC = 2, ∠ACB = 90 , D是边BC的中点,E是边AB上一动点,
则EC + ED的最小值是 _______
2
(3)点P 、 Q在运动的过程中,阴影部分面积S 在运动的过程中,阴影部分面积S 有最大值吗?若有,请求出最大值;若没有, 有最大值吗 ? 若有 , 请求出最大值 ; 若没有 , 请说 明理由。 明理由。
解:(3)有 ①在0<t≤2时 :( ) < 时
3 9 当t = , s有最大值, s1 = 2 4
.
y
C F O
3) N B (4,
. .
P M E A(4, 0) x
(4)若点Q在y轴上,当s有最大值且△QAN为等腰三角形 时,求直线AQ的解析式.
t y 解:由(3)知,当 S有最大值时, = 2,此时 N N 在 BC 的中点处,如下图,设 Q(0,y )
则 AQ 2 = OA2 + OQ 2 = 42 + y 2
Q C
2
t1 = 1, t 2 = 2 A 解得
P
∴ 当时间 t 为1s 或 2 s 时, S ∆ PCQ = 2 cm
(2).当点 P 、 Q运动时 , 阴影部分的形状随之变化 , 设 当点P 运动时,阴影部分的形状随之变化, PQ 与 △ ABC围成阴影部分面积为 S ( cm²) , 求出 S 与 PQ与 围成阴影部分面积为S 围成阴影部分面积为 ) 求出S 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