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课件15 《谈美》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谈美》课件
。
。
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 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南 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 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一个“遗老”,他
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
古董癖也是很奇怪的。一个周朝的铜鼎或是一 个汉朝的瓦瓶在当时也不过是盛酒盛肉的日常 用具,在现在却变成很稀有的艺术品。
之 科学的态度
+ 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 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 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科 学家见到一个美人,不说我要去向她求婚,她可 以替我生儿子,只说我看她这人很有趣味,我要 来研究她的生理构造,分析她的心理组织。科学 家见到一堆粪,不说它的气味太坏,我要掩鼻走 开,只说这堆粪是一个病人排泄的,我要分析它 的化学成分,看看有没有病菌在里面。
1932
,。拾快艺术、的了
值本人乐术化美本美
得
书
心 、
的
化
,
化
质
从
年
美学家却不用美学的术语,平实易懂,娓娓道 来,对于每一个人都可以有非常多的启迪。我 想从高中生就可以读。
如涓涓细流,行文极其自然亲切,明白晓畅。 取一瓢饮之,未必是香醇甘美,却可解精神的 饥渴。观此细流,可窥见老先生胸中汪洋之一 二。
+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人世的事业。现 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 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 大字系住。在利害关系方面,人已最不容易调 协,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 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 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 赏艺术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 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艺术的活 动是“无所为而为”的。(开场话)
。
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 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南 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 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一个“遗老”,他
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
古董癖也是很奇怪的。一个周朝的铜鼎或是一 个汉朝的瓦瓶在当时也不过是盛酒盛肉的日常 用具,在现在却变成很稀有的艺术品。
之 科学的态度
+ 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 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 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科 学家见到一个美人,不说我要去向她求婚,她可 以替我生儿子,只说我看她这人很有趣味,我要 来研究她的生理构造,分析她的心理组织。科学 家见到一堆粪,不说它的气味太坏,我要掩鼻走 开,只说这堆粪是一个病人排泄的,我要分析它 的化学成分,看看有没有病菌在里面。
1932
,。拾快艺术、的了
值本人乐术化美本美
得
书
心 、
的
化
,
化
质
从
年
美学家却不用美学的术语,平实易懂,娓娓道 来,对于每一个人都可以有非常多的启迪。我 想从高中生就可以读。
如涓涓细流,行文极其自然亲切,明白晓畅。 取一瓢饮之,未必是香醇甘美,却可解精神的 饥渴。观此细流,可窥见老先生胸中汪洋之一 二。
+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人世的事业。现 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 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 大字系住。在利害关系方面,人已最不容易调 协,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 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 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 赏艺术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 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艺术的活 动是“无所为而为”的。(开场话)
人教课标版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谈美》整书阅读 课件
人教课标版语文必修4 名著导读
朱光潜《谈美》
单位:广西桂平市第三中学 教师: 李燕霞
什么叫美?朱光 潜在《谈美》中说 “美不仅在物,亦不 仅在心,它在心与物 的关系上面;但这种 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 般人所想象的,在物 为刺激,在心为感受; 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 表现情趣。”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朱光潜的生平与创作,了解《谈 美》的主要内容
人生的艺术化——实现完美人生
完美的人生就是要追求实用的活动、科学的活动、 美感的活动平均发展,就是要让真善美均衡发展。
在人生之路上:慢慢走,欣赏啊!
朱光潜在开场话中说“我希望你把你自己 所想到的写一封回信给我”。通过学习探讨, 我们对“美感态度是什么、美与实际生活的距 离、创造、人生的艺术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现在请你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给朱老先生写一 封回信,可以谈谈你们的感受或收获。
2、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为学习服务 (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3、情感目标: 学习朱光潜的“免俗”的审美精神,提高审美
鉴赏பைடு நூலகம்创造能力,培养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谈美》中精辟的见解层出不穷,请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们最喜欢的观点或 句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欣赏,说说你们 的感受。
朱光潜《谈美》
单位:广西桂平市第三中学 教师: 李燕霞
什么叫美?朱光 潜在《谈美》中说 “美不仅在物,亦不 仅在心,它在心与物 的关系上面;但这种 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 般人所想象的,在物 为刺激,在心为感受; 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 表现情趣。”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朱光潜的生平与创作,了解《谈 美》的主要内容
人生的艺术化——实现完美人生
完美的人生就是要追求实用的活动、科学的活动、 美感的活动平均发展,就是要让真善美均衡发展。
在人生之路上:慢慢走,欣赏啊!
朱光潜在开场话中说“我希望你把你自己 所想到的写一封回信给我”。通过学习探讨, 我们对“美感态度是什么、美与实际生活的距 离、创造、人生的艺术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现在请你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给朱老先生写一 封回信,可以谈谈你们的感受或收获。
2、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为学习服务 (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3、情感目标: 学习朱光潜的“免俗”的审美精神,提高审美
鉴赏பைடு நூலகம்创造能力,培养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谈美》中精辟的见解层出不穷,请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们最喜欢的观点或 句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欣赏,说说你们 的感受。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朱光潜《谈美》名著导读(41张PPT)
悟读材料
(四)我时常领略到能免俗的趣味,这大半是玩味一首诗、一幅画 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我能领略到这种趣味,自信颇得力于美 学的研究。在这封信里我就想把这一点心得介绍给你。假若你看过 之后,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较从前感 觉到较浓厚的趣味,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然后再以美 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就算达到了。
靠。古诗词安眠
于敏虽然是一位大物理学家,但它最大的爱好,是中国历史、古典 文学和京剧,他从小就会背不少古诗词。由于学习和工作的繁忙,多 年来于敏的休息时间一天只有6小时左右,而至少有30年了,于敏是靠 古诗词的安眠来完成这6小时的睡眠的。
(1)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 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创造与模仿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才与灵感 15、《“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01
美是什么?
关于美的理解
“美是什么”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告诉我们:生活中不缺少发现美 的眼睛,而是应该有感受美的心灵”。我们经常说“美”,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通过举例来阐述你对美的认识。
让生命与美不期而遇
感受人生之美
• 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 灵的创造。
• 朱光潜的《谈美》又叫《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是朱光 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以 “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 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 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 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谈美ppt课件
善是首要的条件;
知识也是形成内在美的重要条件;
内在美的形成还与人的能力、性 格、气质等有密切的关系。
三、外在美
(一)语言美 (二)举止美 (三)风度美 (四)服饰美 (五)修饰美 (六)形体美 (七)表情美
人体美和心灵美在具体人物身上表现复杂:
(1)人美心不美:
人
的
如:王熙凤
“身显苗条、体格风骚”、“明
• 3中世纪神学家:
美是上帝
美的事物来源于美的理念 • 美丑天生自然
美在主观
• 4休谟: 美是一种主观的快乐的感觉
情人眼里出西施 画家眼中的雾和司机眼中的雾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朱光潜
1木材商人 它能卖多少钱? 2植物学家 这是什么树?何种何属何科? 3画家 真美呵,造化的杰作!
善 真 美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 (2)心美人不美:
美
如:《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 (3)人不美心不美: 如:日本鬼子 (4)人美心亦美: 如:刘三姐
形式美
• (一)什么是形式美 • (二)形式美的主要法则 1 单纯齐 2 对称均衡 3 调和对比 4 比例 5 节奏韵律 6 多样统一
形式美的规律
整齐划一 对称均衡 调和对比
审美距离
美不关涉利害
美(感)的共性与个性和客观标准
• • • • • (一)美感的共性与个性 时代性 民族性 阶级性 地域性
• (二)美感的客观标准
20世纪30年代-50 年代: 梦露时代 大胸蛮腰 S体型 超模年代”(20世纪 80年代):身材高挑, 手臂健美,苗条有型, 如运动员般健硕。
20世纪60年代):身 材苗条纤瘦,大长腿, 少女体型
美
谈美课件PPT
术 美
现实美
艺术美
与
现
• 分散性
• 集中性
实
美
• 易逝性
• 永久性
的
• 芜杂性
• 纯粹性
区
别
优美与崇高
• (一)优美与崇高的对比 • (二)美学史上对崇高的探讨 • (三)崇高的表现
• 一、优美
• 1、性质:和谐自由的生存理想。 • 2、原型——原始和谐范畴(自然与女性)。 • 3、现实基础——和善。 • 4、审美意义:对和谐世界的追求。(人与
有这种意义,便一无美处。”(罗丹) • ▲跨越时空的永恒性 • B、艺术美的分类 • 文学艺术、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综
合艺术
❖ 表演艺术美 如:音乐、舞蹈
艺
❖ 实用艺术美 如:建筑艺术
术
❖ 造型艺术美 如:雕塑、摄影
美
的
❖ 语言艺术美 如:散文、诗歌
分
类
❖ 综合艺术美 如:戏剧、电影
艺
自 然 美
❖ 自然美是现实生活中自然事物的美。
❖ 自然美的根源仍旧在于人类社会实践,在
自
于自然物同人及其生活的客观联系。
然
例如:
美
↗ 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水
↘ 钱塘观潮、青山碧水
❖ 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
然美。
如:辽阔的大海、浩渺的星
自
空等
然
❖ 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
美
然美。
的
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等
(三)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3、外在美具有直观性,易于被发现;而 内在美需要深入的观察才能被发现。
(三)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4、外在美保持时间较短暂,容易改变;而 内在美一般较持久、较稳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谈美》课件(39张PPT)
三、“联想”与“心境”联合作 用而产生的“移情”现象
在诗歌作品中,许多“移情”现象大多 是由联想作用和心境作用同时融合在一起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产生的。
曹雪芹《红楼梦》“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一回中,林黛玉所感喟的“花谢花飞花 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移情诗句也 是由于她“伤春愁思”的心境和“葬花伤 己”的联想的联合作用下而产生的。
谢谢
象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生活在“烽火连三月
”的乱世,目睹百姓因“安史之乱”而流离 失所的处境和长安失陷后“城春草木深”的 荒凉景象,因而会产生一种忧虑、悲哀的“ 心境”。他怀着这种心境来看花,自然而然 会产生“感时花溅泪”的移情现象。兼之音 信不通,“家书抵万金”,对家中妻子儿女 的牵挂和强烈的思念,也会使杜甫内心怀有 撇下妻子儿女孤身浪迹宦游的恨别“心境” ,这时鸟儿的啼叫也会让他感到心惊,于是 产生了“恨别鸟惊心”的移情现象。
合作探究(辩一辩 熟
) 读 结合平时诗文鉴赏实践,谈谈你对“
距离产生美”的理解。
精
题西林壁
思
宋代 苏轼
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自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初入庐山(其一)
知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距离产生美
距离是指事物和 人的实际利害关 系之间的分离
《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
飒飒西风之中的菊花,是词人 自己在爱情生活方面不如意而产生 的离愁别绪。
物我同一
美感的产生是我的情趣 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
由我及物——把我的感情移注于物 由物及我——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
移情于物作为文艺审美,文气创作 中的现象和手段,通常有以下几种:
高一语文课件:人教版 必修4 名著导读 《谈美》 (共25张PPT)
作品比较:
1、《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 写于1932年(35岁)在英国留学期间,是《文
艺心理学》的缩写本。他以书信体的形式把西方各 种美学、心理学理论与中国人熟悉的文学现象和鲜 活的审美现象结合起来,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起到 了净化读者心灵、提升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 2、《谈美书简》
写于他82岁高龄之际,也是书信体,但语言的 通俗性不如《谈美》。“语文新课标丛书”入编的 是《谈美书简》,而我们今天介绍的是《谈美》。
《谈美》概要:
1、《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4、《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5、《“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 ——美感与联想 6、《“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7、《“情人眼里出西施” 》——美与自然 8、《“依样画葫芦”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艺术与游戏 10、《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11、《“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创造与情感 12、《“从心所欲,不逾矩” 》——创造与格律 13、《“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创造与模仿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才与灵感 15、《“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生活艺术化 艺术术人生
作业: 课后阅读《谈美》
原著。
品读美学经典, 追求艺术人生
——朱光潜《谈美》导读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省桐城人,笔 名孟实、盟石。192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系。 1925年至1933年,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 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留学。1933年回国后, 先后在北大、川大、武汉大学任教。朱光潜是我 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 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学贯中西,博 古通今,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 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 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代表作有《西方美学史》 《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谈美 书简》等。《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解放后出版 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 部美学史著作。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谈美》课件
二、由“心情”产生的移情现象
• 。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生活在“烽火连三月”的乱世,目睹百姓因“安史之乱”
而流离失所的处境和长安失陷后“城春草木深”的荒凉景象,因此会产生一种担 忧、悲伤的“心情”。他怀着这种心情来看花,自然而然会产生“感时花溅泪” 的移情现象。兼之音信不通,“家书抵万金”,对家中妻子儿女的牵挂和强烈的 想念,也会使杜甫内心怀有撇下妻子儿女孤身浪迹宦游的恨别“心情”,这时鸟 儿的啼叫也会让他感到心惊,于是产生了“恨别鸟惊心”的移情现象。
• 一、由“ 联想”而产生的移情现象 • 二、由“心情”产生的移情现象 • 三、“联想”与“心情”联合作用而产生的移情现象
一、由“ 联想”而产生的“移情现象”
• 秋天,寒林枯草,落木萧萧,景象凄清,容易让人触景生情,产生种种联想,进而 产生很多“移情”诗句。如:
• “千里暮烟愁不尽,一川秋草恨无穷”。——张泌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 • 寥落古行宫,宫花孤寂红。——元稹
三、“联想”与“心情”联合作用而产生的“移情”现象 在诗歌作品中,许多“移情”现象大多是由联想作用和心情
作用同时融会在一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产生的。
• 曹雪芹《红楼梦》“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一回中,林黛玉所感喟的“花 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移情诗句也是由于她“伤春愁思” 的心情和“葬花伤己”的联想的联合作用下而产生的。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四
谈美
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了解《谈美》 •学会视察美 培养美感 •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自读教材
• 勾画需要掌控的字词 • 了解作者 • 勾画《谈美》重要句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朱光潜《谈美》PPT教学课件
合作探究仔细思考
01
02
03
04
05
何为美? 免俗,不实际,超越 利害,在”无所为而 为“中净化心灵,使 人格得到提升一切事 物。
艺术等于人生吗? 为什么说艺术源于生 活且高于生活?
说说你发现的美? 对于这些美你有什么 感受?
美感和快感是否一样? 我们如何欣赏美?
你美不美?为什么?
名家点评
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观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 得学者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
个
必
• 距离是美感产生的另一个因素。
要
• 移情是美感产生的又一个条件。
条
件
三
• 美感与快感。
对
名
• 美感与联想的区别。
词
• 考证批评和审美之别。
移情现象
找出下面句子手法上的共同点
未及二三里, 摧藏马悲哀。
深山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朱自清
“联想”与“心境”联合作用而产生的“移情”现象
在诗歌作品中,许多“移情”现象大 多是由联想作用和心境.作用同时融 合在一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产 生的。
曹雪芹《红楼梦》“埋香冢 飞燕泣残红”一回中
林黛玉所感喟的“花谢花飞 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 怜?”的移情诗句
是由于她“伤春愁思”的心 境和“葬花伤己”的联想的 联合作用下而产生的。
第十四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第十五章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谈美》知识梳理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朱光潜谈美课件
1
事实上,如果你询问一个学生,他的老师通 常会站在哪里,他或许答不上来。我们也 经常听到教师说:“每当我四处走动时,我 的学生都会变得很紧张。他们不喜欢我靠 得太近。”凡是这么说的教师往往不喜欢 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域,因此一旦他开始在 教室里四处走动,学生就会感到不适应甚 至变得很紧张。
课程
课
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结
当他认识到以往在唯心主义体系下研究美学是在迷径里使力绕圈子就开始用更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研究使自己的美学思想向真理如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 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 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朱光潜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 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被选为全国 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 政协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 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 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程
果。我发现在教师大会上,总会发现有的地方呢?仔细 想想,如果问你班级里的学生自己的老师平时都站
在哪里,学生能一下就指出来吗?
课程
课
程
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 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 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 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 “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 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朱光潜先生的座右铭: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著作等身,建 树颇丰。他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 的思索。
生平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年),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1897年9月19日生。支持马克思主义少时课读于孔城高小,考入桐城中学,毕 业后任教于北乡大关小学。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 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他还请桐城著名书法家方守敦题写“恒、恬、诚、 勇”4字的条幅,作为座右铭。五四运动中,他毅然放弃文言文,改写白话文。 1921年,朱光潜发表了白话处女作《福鲁德的隐意识说与心理分析》,随后 又发表《行为派心理学之概略及其批评》、《进化论证》等读书心得,初步 形成自己对治学和学术研究活动的看法。1922年,他在《怎样改造学术界》 中,倡导培养“爱真理的精神”、“科学的批评精神”、“创造精神”和 “实证精神”。这些观点一直影响着他漫长的学术道路。香港大学毕业后, 先后在上海大学吴凇中国公学中学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1924 年,撰写第一篇美学文章《无言之美》。又到上海与叶圣陶、胡愈之、夏衍、 夏丏尊、丰子恺等成立立达学会,创办立达学园,广泛进行新型教育的改革 试验,倡导教育的自由独立。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谈美》课件必修4
③诗人于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情感与想象又是什么关系呢? 文艺作品都必具有完整性。它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它的精彩就全在 这综合上面见出。在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既综合之 后,意象是谐和整一的。
④受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种格律里面的。格律的起源都是 归纳的,格律的应用都是演绎的。它本来是自然律,后来才变为规 范律。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古 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 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
第一部分 “美感”是什么 篇目: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由此,探知美与自然的关系:“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 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比如你欣赏一 棵古松,一座高山,或是一湾清水,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松、 山、水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各人的情趣不同,所以各人所 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美的欣赏,是把自然艺术化,即人 情化和理想化。
第三部分 “艺术”与“人生” 篇目: 十五、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最后一篇,朱光潜先生和我们聊了艺术与人生的关系。他说: “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赠予读者一句话:“慢 慢走,欣赏啊!”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人可 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 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 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 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 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④受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种格律里面的。格律的起源都是 归纳的,格律的应用都是演绎的。它本来是自然律,后来才变为规 范律。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古 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 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
第一部分 “美感”是什么 篇目: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由此,探知美与自然的关系:“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 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比如你欣赏一 棵古松,一座高山,或是一湾清水,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松、 山、水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各人的情趣不同,所以各人所 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美的欣赏,是把自然艺术化,即人 情化和理想化。
第三部分 “艺术”与“人生” 篇目: 十五、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最后一篇,朱光潜先生和我们聊了艺术与人生的关系。他说: “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赠予读者一句话:“慢 慢走,欣赏啊!”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人可 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 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 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 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 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人教高中必修4《谈美》李长存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美感等于快感吗?它们之间 有怎样的关系?
2、什么是联想?它与美感有什 么联系和区别?联想所伴的快 感是不是美感?
“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
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过一世生活 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 章所应有的美点。……情趣愈丰富,生活也 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 趣化。
1、标题美 2、语言美 3、结构美 4、内容美 ……
•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 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 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 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 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 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 博士学位。
• 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 京大学、四川大学、武 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 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 , 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
美是什么?
• 美是精神领域抽象物的再现。 “美”即离不开审美主体,也离不开审美客
体,它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产生的一种 主观感受。因此美是抽象的,美感的世界 是意象世界。 (美学)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 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美.” 《诗.关雎序》说:“美,谓服饰之盛也.”
一、我们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冰心《寄小读者》
作者旅欧的两年间寄给 青年的信。每封信以青 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 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 读书、修身、作文、社 会运动、爱恋、哲理, 凡此种种。劝青年眼光 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 夫,要顾到自己,勿随 了世俗图近利。
谈美
---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
开场白
• 朱光潜(1897年-1986年), 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 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教育家、 翻译家。
高中语文(福建)人教版高一必修4课件:15_《谈美》
人生的情趣来自宇宙的人情化和生命价值的张扬,来自对人生意 义的体味和对生命意蕴的解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9-
《谈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 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 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 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 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 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 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 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3-
《谈美》
5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
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
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
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0-
《谈美》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 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 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 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 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 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 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 形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6-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9-
《谈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 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 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 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 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 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 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 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3-
《谈美》
5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
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
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
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0-
《谈美》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 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 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 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 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 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 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 形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6-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谈美课件
二、探美寻奇
• 1、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 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 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 三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坝 • 枯藤老树昏鸦
• 2、我的寓所后面有一条小河通莱茵河。我 在晚间常到那里散步一次,走成了习惯,总 是沿东岸去,过桥沿西岸回来。走东岸时我 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的美;走西岸时适得 其反,东岸的景物又比西岸的美。对岸的草 木房屋固然比这边的美,但是它们又不如河 里的倒影美。同是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极 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 彩。我平时又欢喜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 笼盖的世界和更深夜静的月景。本来是习见 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 纱,便见得很美丽。
• 4、 十九世纪的英国学者罗斯金,就曾经很坦白 地告诉人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 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从愉快的标 准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引诱力自然是比女神雕像的大; 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你觉得一座女神雕像 “美”时是否相同呢?《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想来不 一定有什么风韵,虽然不能邀罗斯金的青眼,在艺术 上却仍不失其为美。一个很漂亮的姑娘同时做许多画 家的“模特儿”,可是她的画像在一百张之中不一定 有一张比得上伦勃朗(荷兰画家)的“老太婆”。英 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件 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
• 第1章——第14章 • 由艺术走入人生 审美理想
• 第15章 • 将人生纳入艺术
人格理想
三、美化人生
• 6、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 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人 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 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 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 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 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 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 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名著导读《谈美》PPT
❖ 个人情趣不同衍生出的结果就不同。俗话讲的“情人眼底出西施”的道理, 如同朱先生所讲是人们经过人情化、理想化的一种心理活动结果。这种结果 就是不同人的主观的审美经验加上理想化即人情化产生的结果。美和自然也 是对立统一的一种关系,美感没有自然的物理属性就无从产生,而物的物理 属性没有人的理想化即人情化加工也无法衍生出美来。对于美我们应从两方
❖ 而批评就更加抽象的把一些主观的规矩或一成不 变的框子来规范艺术作品。我个人认为批评家如 果不客观的评论艺术作品那他的文章将一无是处。 这也是朱先所推崇的:欣赏的批评。不能把原有 的美丑标准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同一而论,要 把自己放到作品当中去,反复品味其中然后有感 而发。
❖ 朱先生最后讲到考证和批评都不是欣赏,而欣赏 需要有考证和批评在其中,欣赏需要有考证基础 和批评的态度,这也是辨证法的观点对待事物。 就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上来,在无形中驱遣它,左右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 才与灵感》
❖ 15、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 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过一世生活好比 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 美点。……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 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慢慢走, 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 考证、批评与欣赏
❖ 这段文章可以看出对一部文艺作品所持的不同态 度,考证更接近科学家的方式,批评更接近哲学 家或政治家的态度,而欣赏更多的是有艺术情趣 的艺术家或一部分人的行为。考证、批评不等同 于欣赏,但欣赏需要了解艺术作品的一些相关知 识,才能更好的欣赏。证多是伴随对作品的年代、 背景、作者、版本、野史等等做历史判断,过于 理性,少了对艺术作品欣赏时的直觉感性反映, 所以它不能算是欣赏。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谈美(共11张PPT)
朱光潜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 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麒 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 《西方美学史》、《谈美》、《美的历程》等。 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 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 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 有《朱光潜全集》。美学大师经典作品精编 《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
观点一:人要免俗。 名言: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 大意是指就是人生在世,确实要很好地处理出世和入
出的关系,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才能有正 确的答案。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 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作为处事待人的要 素。一个人入世太深,时间久了,当局者迷,就会陷 入繁琐的生活之中,痛苦烦恼就随之而来。把实际利 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的看 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 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 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 心态对事。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点,很多事也要看 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这种出世的精 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不要过于执著某 些事物,那样就会有烦恼与痛苦。
名言:慢慢走,欣赏啊! 一、生命要像春天,繁花似锦。春天的生命,前途似锦,
应该尽情挥洒,让似水的年华岁月充满了爱,有爱的生命 才有希望,才能生生不息。 二、性格要像夏天,热情助人。人的生命要活得像夏天, 充满盎然生机,尤其性格要像如日中天的太阳,热情奔放, 为世界奉献,为众生服务。 三、行为要像秋天,沉稳内敛。春这就如同人生经过了 数十年岁月的磨炼,生命到了中年以后,思想、行为都到 了成熟的阶段,也如五谷、果实到了秋天,慢慢结穗、成 熟。人生经过了岁月的洗练,到了成熟的阶段,就知道如 何传承、利世,如何用自己的成就,所谓“果实芬芳”来 分享人间。所以,秋天的人生,不要悲伤实冬日是功果圆满之时,只要留下的功 果可为世人所爱,即使花朵枯萎凋谢,但是种子埋藏在土 里,还怕没有萌芽、成长的一天,还怕生命不能再起吗?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 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麒 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 《西方美学史》、《谈美》、《美的历程》等。 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 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 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 有《朱光潜全集》。美学大师经典作品精编 《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
观点一:人要免俗。 名言: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 大意是指就是人生在世,确实要很好地处理出世和入
出的关系,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才能有正 确的答案。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 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作为处事待人的要 素。一个人入世太深,时间久了,当局者迷,就会陷 入繁琐的生活之中,痛苦烦恼就随之而来。把实际利 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的看 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 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 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 心态对事。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点,很多事也要看 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这种出世的精 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不要过于执著某 些事物,那样就会有烦恼与痛苦。
名言:慢慢走,欣赏啊! 一、生命要像春天,繁花似锦。春天的生命,前途似锦,
应该尽情挥洒,让似水的年华岁月充满了爱,有爱的生命 才有希望,才能生生不息。 二、性格要像夏天,热情助人。人的生命要活得像夏天, 充满盎然生机,尤其性格要像如日中天的太阳,热情奔放, 为世界奉献,为众生服务。 三、行为要像秋天,沉稳内敛。春这就如同人生经过了 数十年岁月的磨炼,生命到了中年以后,思想、行为都到 了成熟的阶段,也如五谷、果实到了秋天,慢慢结穗、成 熟。人生经过了岁月的洗练,到了成熟的阶段,就知道如 何传承、利世,如何用自己的成就,所谓“果实芬芳”来 分享人间。所以,秋天的人生,不要悲伤实冬日是功果圆满之时,只要留下的功 果可为世人所爱,即使花朵枯萎凋谢,但是种子埋藏在土 里,还怕没有萌芽、成长的一天,还怕生命不能再起吗?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美》
-1-
《谈美》
一、阅读考查
1朱光潜(1897—1986),
家、
家、翻译家。1930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
பைடு நூலகம்
《
》获文学博士学位。1936年出版
《
》,为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具有现代
科学形态和独特体系的、比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也是“五四”新文化
运动以来的重要文献之一。他对黑格尔110万字的巨著
-14-
《谈美》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 发达之后,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 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 变化,但它们又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 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思路解析:理解错误,“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错误,应该是“情 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答案:A
-10-
《谈美》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 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 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 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 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 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 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 形式。
-18-
《谈美》
【易错典例1】取两份铝粉,一份投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中,一份
投入足量盐酸中,充分反应,产生等量氢气。则两份铝粉的质量之
比为( )
A.1∶2
B.1∶3
C.3∶2
D.1∶1
【答案】D
【解析】铝与NaOH溶液、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2Al+2OH-+2H2O===2AlO+3H2↑, 2Al+6H+===2Al3++3H2↑ 比较这两个离子方程式,当生成相同量的氢气时,消耗的Al的量也相同,
-12-
《谈美》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 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 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 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 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4-
《谈美》
“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 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 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在生生不息 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 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13-
《谈美》
5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 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 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 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 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 也仍然腐滥。 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 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 变化,避免了单调。 思路解析:以偏概全,不是“都从”,而是“大半”从格律入手。 答案:D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 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 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 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 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 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 的人,感到怎样的情趣,便现出怎样的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 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5-
《谈美》
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 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情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 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 趣味。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 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趣味”就欣赏。你是否 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情能否欣赏。
-8-
《谈美》
作者建议我们要像欣赏艺术一样欣赏世界和人生。凡是善于欣 赏的人,他“有一双慧眼看世界,整个世界的动态便成为他的诗,他的 图画,他的戏剧,让他的性情在其中‘怡养’。到了这种境界,人生便经 过了艺术化”。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 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 情趣化。以情趣为着眼点,作者把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 对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另一种是 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 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 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 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11-
《谈美》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 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 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 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 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________mol。
(2)用铝粉和Fe2O3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________。
A.KCl
B.KClO3
C.MnO2
D.Mg
取少量铝热反应所得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H2SO4,滴加
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固体
混 合 物 中 无 Fe2O3 ,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3-
《谈美》
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 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 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 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 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作“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 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予,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人 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 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 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 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 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15-
《谈美》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 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入 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C.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入手,认为 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 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 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思路解析:无中生有,“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 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文中无处体现。 答案:D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 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 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 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 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 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21-
《谈美》
【答案】(1)3 (2)BD 不能 Fe2O3+6H+=2Fe3++3H2O、Fe+ 2Fe3+=3Fe2+(或只写Fe+2Fe3+=3Fe2+) 【解析】(1)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中,还原产物为H2,当反应转移6 mol电子时,生成3 mol H2。(2)铝热反应中,要用点燃的镁条来引发 铝热反应,且要加入少量KClO3粉末,KClO3受热分解放出氧气,促进 铝热反应的进行。铝热反应的产物中含有Fe,即使固体混合物有Fe2O3,在 酸溶时,也会发生反应:2Fe3++Fe===3Fe2+,从而检测不到Fe3+。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 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 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奉赠:
“慢慢走,欣赏啊!” (有改动)
-6-
《谈美》
2文中指出“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作者认为 怎样的生活才是“完美的生活”?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
》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历史性的崇高声誉。
答案:现代美学 文艺理论 悲剧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美学
-2-
《谈美》
二、片段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4题。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 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如同是一 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 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 活就是艺术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 的美点。
-1-
《谈美》
一、阅读考查
1朱光潜(1897—1986),
家、
家、翻译家。1930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
பைடு நூலகம்
《
》获文学博士学位。1936年出版
《
》,为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具有现代
科学形态和独特体系的、比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也是“五四”新文化
运动以来的重要文献之一。他对黑格尔110万字的巨著
-14-
《谈美》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 发达之后,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 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 变化,但它们又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 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思路解析:理解错误,“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错误,应该是“情 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答案:A
-10-
《谈美》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 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 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 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 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 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 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 形式。
-18-
《谈美》
【易错典例1】取两份铝粉,一份投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中,一份
投入足量盐酸中,充分反应,产生等量氢气。则两份铝粉的质量之
比为( )
A.1∶2
B.1∶3
C.3∶2
D.1∶1
【答案】D
【解析】铝与NaOH溶液、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2Al+2OH-+2H2O===2AlO+3H2↑, 2Al+6H+===2Al3++3H2↑ 比较这两个离子方程式,当生成相同量的氢气时,消耗的Al的量也相同,
-12-
《谈美》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 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 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 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 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4-
《谈美》
“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 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 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在生生不息 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 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13-
《谈美》
5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 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 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 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 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 也仍然腐滥。 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 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 变化,避免了单调。 思路解析:以偏概全,不是“都从”,而是“大半”从格律入手。 答案:D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 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 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 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 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 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 的人,感到怎样的情趣,便现出怎样的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 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5-
《谈美》
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 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情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 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 趣味。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 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趣味”就欣赏。你是否 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情能否欣赏。
-8-
《谈美》
作者建议我们要像欣赏艺术一样欣赏世界和人生。凡是善于欣 赏的人,他“有一双慧眼看世界,整个世界的动态便成为他的诗,他的 图画,他的戏剧,让他的性情在其中‘怡养’。到了这种境界,人生便经 过了艺术化”。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 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 情趣化。以情趣为着眼点,作者把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 对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另一种是 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 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 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 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11-
《谈美》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 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 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 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 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________mol。
(2)用铝粉和Fe2O3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________。
A.KCl
B.KClO3
C.MnO2
D.Mg
取少量铝热反应所得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H2SO4,滴加
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固体
混 合 物 中 无 Fe2O3 ,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3-
《谈美》
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 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 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 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 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作“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 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予,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人 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 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 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 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 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15-
《谈美》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 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入 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C.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入手,认为 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 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 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思路解析:无中生有,“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 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文中无处体现。 答案:D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 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 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 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 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 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21-
《谈美》
【答案】(1)3 (2)BD 不能 Fe2O3+6H+=2Fe3++3H2O、Fe+ 2Fe3+=3Fe2+(或只写Fe+2Fe3+=3Fe2+) 【解析】(1)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中,还原产物为H2,当反应转移6 mol电子时,生成3 mol H2。(2)铝热反应中,要用点燃的镁条来引发 铝热反应,且要加入少量KClO3粉末,KClO3受热分解放出氧气,促进 铝热反应的进行。铝热反应的产物中含有Fe,即使固体混合物有Fe2O3,在 酸溶时,也会发生反应:2Fe3++Fe===3Fe2+,从而检测不到Fe3+。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 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 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奉赠:
“慢慢走,欣赏啊!” (有改动)
-6-
《谈美》
2文中指出“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作者认为 怎样的生活才是“完美的生活”?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
》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历史性的崇高声誉。
答案:现代美学 文艺理论 悲剧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美学
-2-
《谈美》
二、片段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4题。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 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如同是一 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 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 活就是艺术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 的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