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学创作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精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精神生产的相对独立性。
Ⅰ精神生产的繁荣并非与物质生产绝对同步。
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
Ⅱ精神生产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它一旦从物质中独立出,就反 过来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二)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1、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 2、精神生产已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 3、精神生产时富裕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2、关系 ①精神生产的发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
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分化 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精神生产的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 的 独立 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的依耐性。
媒体与文艺的形态(口头、印刷、电子) 艺术的门类与形态发展:广播、摄影、电影、电视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艺术(物质基础对精神生产的影响)
二、文学创作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一)、文学创作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1、科学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
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 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
2、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 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 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
(二)、文学创作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文学创作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精神生产活动。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
一、文学创作的客体
(一)关于文学创作客体的种种解释 1、 客体即“自然”说:偏于叙事文学。自然:自然界,自然人
性
自然说—西方:摹仿说;镜子说——戏剧、造型 中国:“象天法地”说;“感物”说
2、 客体即“情感”说;偏于抒情文学 情感说—西方:近代:浪漫主义诗论;华兹华斯
第四讲 文学创作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一节 文学创作作为特殊的生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内涵与关系 1、内涵 ①物质生产:指的是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资料而 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②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 资源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3、文学与宗教都是对世界的情绪、情感体验,都具有直观 性、想象性、幻想性、形象性等特点。 但文学与宗教也有差异。
文学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 验和发现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 宗教则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 虚无的情感区祈求彼岸世界的幸福,于此同时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 定人的自身的价值。 文学彰显人的本质、宗教否定人的本质力量。
能:修养:生活积累;文化学识;文学观念;审美理想 能力:审美感受能力;艺术构思能力;艺术传达能力
第三节 文学创作主客体的关系
一、文学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1、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 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②“创造者”: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艺术想象——强调作者 的作用
③评述:认为“主体即摹仿者”,不妥帖,将艺术家降为工匠; 认为“主体即创造者”,有其合理成分,但要注意,主体 的创造要受到客体对象的制约。
2、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
①“旁观者”:审美非功利性与心理距离说 ②“移情者”:情感外射 ③评述:二者各有优缺点
现代:情感与形式论;苏珊·朗格 中国:“诗言志”说;情志合一
“诗缘情”说
3、 客体即“原始意象”说 ① 从弗氏的“个体无意识”到荣氏的“集体无意识” ② “原始意象”即集体无意识 ③ 幻觉型作品与“原始意象”(《批评学》P223) 文学作品—心理型:日常生活经验——一般批评家
幻觉型:神秘原始经验——原型批评家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
3、主体即“集体人”
①“集体人”:荣格集体无意识 ②评述:有其功用,但总体上看是极其片面的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
1、文学创造主体的特征
艺术生产者:自由自觉的“创造者”;“社会人”——“集体人” 美的体验者:物我交融的“移情”者[徐志摩] 美的评价者:客观冷静的“沉思”(旁观)者[塞万提斯] 美的创造者:技巧高超的“摹仿”者[李白摹仿崔颢]
二、文学创作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1、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 理客体的有关信息;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 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 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2、主体选择具体的客体进行重塑,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 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
3、总之、文学创作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一方面是客体 的主体化,另一方面是主体的客体化。
德。”“神秘共享”
(二)、 文学创作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 1、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 “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然界的统一体 “唯一源泉”:“社会生活”为直接对象:现实型文学
“生活生活”为最终源泉;幻想型文学
2、作为文学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① 整体性;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生活现象与生活
本质统一 社会生活的“整体性”,被视为文学反映对象的
最基本的特点。这一观点源于黑格尔。 ② 审美价值:以美为对象:具有审美属性的生活 以美为目的:化丑为美 ③ 体验性:外在的现实生活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生活
二、文学创作的主体
(一)关于文学创作主体的种种解释
1、主体即“摹仿者”与“创造者”
①“摹仿者”:古希腊到十七世纪——强调世界的作用(具体 看法各家观点有异)
Ⅰ精神生产的繁荣并非与物质生产绝对同步。
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
Ⅱ精神生产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它一旦从物质中独立出,就反 过来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二)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1、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 2、精神生产已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 3、精神生产时富裕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2、关系 ①精神生产的发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
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分化 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精神生产的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 的 独立 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的依耐性。
媒体与文艺的形态(口头、印刷、电子) 艺术的门类与形态发展:广播、摄影、电影、电视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艺术(物质基础对精神生产的影响)
二、文学创作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一)、文学创作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1、科学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
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 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
2、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 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 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
(二)、文学创作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文学创作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精神生产活动。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
一、文学创作的客体
(一)关于文学创作客体的种种解释 1、 客体即“自然”说:偏于叙事文学。自然:自然界,自然人
性
自然说—西方:摹仿说;镜子说——戏剧、造型 中国:“象天法地”说;“感物”说
2、 客体即“情感”说;偏于抒情文学 情感说—西方:近代:浪漫主义诗论;华兹华斯
第四讲 文学创作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一节 文学创作作为特殊的生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内涵与关系 1、内涵 ①物质生产:指的是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资料而 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②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 资源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3、文学与宗教都是对世界的情绪、情感体验,都具有直观 性、想象性、幻想性、形象性等特点。 但文学与宗教也有差异。
文学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 验和发现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 宗教则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 虚无的情感区祈求彼岸世界的幸福,于此同时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 定人的自身的价值。 文学彰显人的本质、宗教否定人的本质力量。
能:修养:生活积累;文化学识;文学观念;审美理想 能力:审美感受能力;艺术构思能力;艺术传达能力
第三节 文学创作主客体的关系
一、文学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1、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 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②“创造者”: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艺术想象——强调作者 的作用
③评述:认为“主体即摹仿者”,不妥帖,将艺术家降为工匠; 认为“主体即创造者”,有其合理成分,但要注意,主体 的创造要受到客体对象的制约。
2、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
①“旁观者”:审美非功利性与心理距离说 ②“移情者”:情感外射 ③评述:二者各有优缺点
现代:情感与形式论;苏珊·朗格 中国:“诗言志”说;情志合一
“诗缘情”说
3、 客体即“原始意象”说 ① 从弗氏的“个体无意识”到荣氏的“集体无意识” ② “原始意象”即集体无意识 ③ 幻觉型作品与“原始意象”(《批评学》P223) 文学作品—心理型:日常生活经验——一般批评家
幻觉型:神秘原始经验——原型批评家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
3、主体即“集体人”
①“集体人”:荣格集体无意识 ②评述:有其功用,但总体上看是极其片面的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
1、文学创造主体的特征
艺术生产者:自由自觉的“创造者”;“社会人”——“集体人” 美的体验者:物我交融的“移情”者[徐志摩] 美的评价者:客观冷静的“沉思”(旁观)者[塞万提斯] 美的创造者:技巧高超的“摹仿”者[李白摹仿崔颢]
二、文学创作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1、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 理客体的有关信息;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 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 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2、主体选择具体的客体进行重塑,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 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
3、总之、文学创作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一方面是客体 的主体化,另一方面是主体的客体化。
德。”“神秘共享”
(二)、 文学创作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 1、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 “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然界的统一体 “唯一源泉”:“社会生活”为直接对象:现实型文学
“生活生活”为最终源泉;幻想型文学
2、作为文学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① 整体性;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生活现象与生活
本质统一 社会生活的“整体性”,被视为文学反映对象的
最基本的特点。这一观点源于黑格尔。 ② 审美价值:以美为对象:具有审美属性的生活 以美为目的:化丑为美 ③ 体验性:外在的现实生活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生活
二、文学创作的主体
(一)关于文学创作主体的种种解释
1、主体即“摹仿者”与“创造者”
①“摹仿者”:古希腊到十七世纪——强调世界的作用(具体 看法各家观点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