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清络通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痹症临床用药经验
2021年04月04日 · 来自专栏 心胸腰背膝痛资料汇编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痹之为病,气血闭阻,肝肾受损,脾胃不和。
病机复杂,病程缠绵,治疗颇为棘手。
本文拟就王祖雄、张伯臾、朱良春、李济仁、周仲瑛、董建华、娄多峰、鲁贤昌等当代名老中医痹症临床用药经验作以整理探讨,以与同道共飨。
1风寒湿痹1. 1风偏胜风偏胜者是为行痹,祛风之药有桂枝、防风、秦艽、羌活等。
王祖雄[1]治疗风胜的行痹,常于方中加入海风藤、鸡血藤、络石藤等药,以助活血祛风之力。
张伯臾[2]治行痹,认为其病邪偏于经络体表,因而用药不宜妄过病所,用络石藤、忍冬藤、威灵仙等走络搜风药,效果很好。
朱良春[3]认为风药多燥,易于伤阴耗液,故用风药之时恒以养血顾阴之品同用。
朱氏常以当归为主,伍用生地黄、川石斛养阴生津,以制风药之燥胜。
李济仁[4]对于痹症偏风者,川芎一药是必不可少的。
因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可行血而灭风,又有祛风作用,李氏将川芎之祛风行血概括为“行因行用”,与中医治法中的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寒因寒用、热因热用相提并论。
1. 2寒偏胜寒偏胜之痛痹治当散寒,常用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麻黄、细辛等。
周仲英[5]认为川乌、草乌为治寒痹之要药,但大辛大热有毒,一般均应制用。
若症状难以改善,可改用生川乌、生草乌。
宜由小剂量开始递增,先各用1. 5 g,如无反应可渐增到各3~5 g,煎煮时间应长,约1~1. 5 h,可与甘草同煎以缓解毒性。
若药后出现唇舌发麻、头晕、心悸、脉迟有歇止者,皆为毒性反应,即应停药。
朱良春[3]善用川、草乌配以桂枝、细辛、独活等温燥之品而获佳效。
寒邪重者用生川乌,寒邪轻而体弱者用制川乌。
因个人对乌头的耐受反应程度不同,故用量宜逐步增加。
一般成人每日量3~5 g开始,逐步增加至10~15 g,且与甘草同用,既不妨碍乌头的作用,又有解毒之功。
朱氏认为草乌治疗痛痹之功效较川乌为著,重症可同时并用。
用时须将乌头先煎半小时减其毒性以策安全。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终极疗法(下)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终极疗法(下)【辨证论治】急性期(经络型)1.风湿痹主要症状:腰脊强硬疼痛,遇寒受风加重,肢体困痛或游走痛,心情烦躁,局部寒热不明显;舌质淡,苔白,脉浮弦。
治疗方法:祛风除湿,宣通督脉。
临证处理:柴胡桂枝汤加减。
仲景柴胡桂枝汤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小柴胡汤是少阳病主方,桂枝汤是太阳病主方。
《素问·热论篇》记载:“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骨”。
《灵枢·经脉》记载:“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者……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
可见《内经》中一直就有“少阳主骨”的论述,关于少阳所主之骨临床表现,结合上述“少阳主骨”的发病部位,关节疼痛几乎遍及人体全身。
《伤寒论》第146条就有涉及“少阳主骨”之用的具体应用:“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此证临床多见于急性关节炎。
而且足少阳胆经16穴中与筋骨相关的穴位有14穴,其中环跳、阳陵泉、绝骨三穴为治疗关节疾病的典型常用穴,环跳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阳陵泉主治全身各关节筋急疼痛,绝骨主治筋骨痿软无力等症。
桂枝汤方为仲景群方之魁,用于外感可解肌发表止痛,用于内伤可通气血、调营卫、和阴阳、调肝脾。
桂枝汤的类方很多都是治疗痹症的主方,如葛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柴胡桂枝汤、桂枝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等。
遇寒受风加重,可加防风、白术、黄芪;心情烦躁,可加栀子、淡豆豉;疼痛加重,可酌加药以制川乌、生麻黄等。
2.寒湿痹主要症状:症见起病急,腰骶及脊背部疼痛剧烈,晨僵不适明显,常伴有沉重感,活动后减轻,劳累后加重,甚则脊柱活动度减少,或合并外周大关节(如膝、踝关节)肿胀、疼痛;恶寒发热或畏寒喜暖,天气变化或受凉时疼痛较剧;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或沉弦。
治疗方法:散寒除湿,宣通督脉。
临证处理:乌头汤加减。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古人称之为“鱼背风”、“竹节风”、“骨痹”。
80 年代焦树德教授将以腰、脊、骶、髋关节或臂部疼痛明显,继则脊柱、颈部僵痛,或麻木乏力,纳少、低热,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加重。
晚期病人可见脊柱僵硬,腰脊弯曲,不能伸直的病证,甚则“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称之为肾督亏虚,寒湿内侵所致的尪痹。
近年来焦老认为晚期病人的病证酷似《黄帝内经》中《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述的“大偻”。
“大”者,一指脊柱乃人体最大的支柱,二指病情深重之意;而“偻”者,即曲背也。
“背”者,一是指颈以下,腰以上部位,二是指背部、腰部、骶部的总称。
“曲”则包含有尚直不直而屈曲,或当屈而不曲,反僵直的双重含义。
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使其更好起到支撑身体的作用。
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正常生理曲度消失而呈僵直或过度屈曲状态。
偻者尪也,但大偻与尪痹既有密切关系又有所区别,而且大偻仍可隶属于“痹病”的范畴来研究。
所以“大偻”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名是最恰当的。
_病因病机_1.先天不足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失调,肾气亏虚,外邪乘虚而入,“邪入阴则痹”。
若兼房室不节,命相火妄,水亏于下,火炎于上,阴火消烁,真阴愈亏;内伤七情,病久阴血暗耗,阴损及阳,时感外邪,寒湿深浸肝肾,筋骨失养。
2.肾督亏虚肾主骨生髓。
肾气不足,寒湿内生,兼受寒湿之邪乘虚内侵,内外合邪,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因脊柱乃一身之骨主,骨的生长发育又全赖骨髓的滋养,而骨髓乃肾中精气所化生,故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则骨质疏松,酸软无力。
督脉“循背而行于身后,为阳脉之总督,督之为病,脊强而厥”,督脉“贯脊属肾”,其为病“脊强反折”,肾虚则寒湿深侵,肾气不足,督脉失养,脊骨受损而致本病。
3.感受外邪风寒湿热之邪,乘虚由腠理而入,经输不利,营卫失和,气血阻滞脉络,经脉痹阻,不通则为病。
总之,本病多以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阳虚或后天调摄失宜,房事不节,惊恐或郁或病后失调等遂致肝肾亏损,阴精不足,督脉失荣为内因,风寒湿热之邪以寒湿偏盛乘虚而入为外因,互为因果关系。
舒督通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 y r s A k ls gso d li; C teay S u uT n b wa Kewo d ] n yoi n yisT M rp ; h d og i n n p t h
强直 性脊 柱炎 ( k ls gS o d li,AS An yoi p n yis n t )是一种主要 侵犯 中轴关节 ,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强直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 病 ,其发病率高 ,病程漫长,部分患者可严重致残 。治疗上 目
23 观 察 .
治疗组有效率 为 3 . 61 %,显效率 4 . 35 %,总有效率 7 . 96 %; 对照组有效率 为 3 . 72 %,显效率 3 .%,总有 效率 7 . 81 53 %,两 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 . ) P 00 。治疗组显效率 略高 于对 5
照组 。
性反复 ,最终导致关节功能丧失 。本病属 中医学 “ 痹症 ” 脊 、“
3个月 ,最长 2 8年平均 65年。 .
2 研 究方法
21分 组 .
‘
强 ”“ 、 大偻 ” 范畴 。 根据中医病因病机及 临床特 点, 我科 自2 0 05
年 3月~2 1 0 0年 8月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9 例 ,取得 了满 意 7 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安全性指标 :血常规 、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大便常 规 、大便隐血 ,治疗前 后各 检查一次 ,整个过程 中严密观察药 物 不 良反应 。疗 效 指 标 :① 主 要疗 效 指标 :疾 病 活动 指 标
32两组治疗前后 中医证候观察 .
( A D I、疾 病功能指标 ( A F ) B SA) B S 1;②次要 临床指 标:扩 胸度 、指地距 、枕壁距 、Shbr试验 ;③ 实验 室检查指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oe
强直性脊柱炎秘方
朱良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特色选析
———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系列之二十三
邱志济1 朱建平2 马璇卿3
(11 浙江瑞安市广益中医疑难病诊所浙江瑞安 ;21 江苏省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江苏南通 ;
31 安徽省湖市中医学校安徽芜湖)
摘 要: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之肾痹、骨痹范畴其病变部位以脊柱、腰骶为主是致残率很高之疾病。目前
伴见膝软无力,喜卧怠动,耳鸣耳聋,心烦失眠,四肢不温,惟手足心热,尿频便溏, 自汗、盗汗,遗精,阳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填精,通调都脉,兼强筋健骨。
[方药]益肾通都汤(自拟方)。
鹿角胶10g,龟甲胶10g,狼狗骨胶10g(以上3药均烊化兑服),仙灵脾10g,巴戟肉10g,补骨脂10g,菟丝子10g,炒杜仲10g,大熟地20g,枸杞子10g, 山萸肉10g,女贞子10g, 当归10g, 白芍10g,炒白芥子10g,水蛭10g,蜈蚣2条(研面,冲服),细辛5g,降香6g,川乌6g.水煎服。
1. 急性发作期:
[证候]一般多见于青少年,身体素健,突然出现腰骶疼痛,有时痛的比较严重,有时上窜胸颈,有时下趋大腿足跟,甚至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兼见郁怒烦躁,心烦起急, 口干舌燥,便干溲赤,或有发热恶寒,或有低热,舌苔薄白或薄黄,脉象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
[方药]清热解毒除湿汤(自拟方)。
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吾师朱良春先生以辨证为主又以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分前期“肾痹型”和肾都虚损瘀滞
“骨痹型”两类论治疗效卓著颇有中医廉验之特色。著名老中医学家邓铁涛先生指出“ 中医的现代化必须按中医的自身发搌规律沿着验、便、廉的方向发搌千万不能走西方的复杂化和高消费道路。”为国家为人民减轻医疗费用过高就要以廉验的中医药去取代日益昴贵的抗生素。以事实论证乃是“经验系列”公之于世之的。
自拟祛痹汤内服外洗治疗风湿热痹68例
的 中西药 物 ,对 已应 用激 素 半 月 以上 的患 者 ,根 据 情 况在 4 ~1 0周 内逐 渐撤 除 。痛 风患 者 要 注 意控 制 食 用 高 嘌呤食 物 。 中药 每 日 1剂 , 内服 外 洗并 用 ,具 体 方
气 养血 之药 ,务 使气 血充 足 ,鼓 动 血 脉 ,则 气 血 流行
各 方 面均无 进 步 。 3 . 2 治 疗 结 果 :治 疗 前 后 主 要 症 状 改 善 比较 :详 见
1 . 1 一般 资 料 :本 组 6 8例 患 者 中 ,男 2 9例 ,女 3 9
例 ;年 龄 2 O ~7 8岁 ,平 均 4 9岁 ;病 程 6天 ~ 1 1个
通 畅 ,达到 正 复邪祛 之 目的 。 5 参 考文 献
[ 1 ] 南京 中医药大学. 中医 内科 学 [ M] .北京 :中国 中医药 出
版 社 ,2 0 0 7 :4 6 7 - 4 7 0 .
法 :即将 中药 先 煎煮 2次 ,兑 匀 ,早 晚 分 服 ;再 将 药 渣加 水 2 5 0 0 ml 煎煮 2 5分钟 ,待温 后 将 受 累 的关 节 浸 泡或 湿敷 3 O分 钟 ,每 日 1次 。本 组 患 者 最 少 服 用 1 5
1 临床 资料
风湿 因 子 、X线 等理 化 检查 )结果 正 常 。显 效 :全 部 症状 消 除或 主要症 状 消 除 ,关 节功 能 基 本恢 复 ,能参 加正 常工 作和 劳 动 ,主要 参 考 指标 结 果 基本 正 常 。有 效 :主要 症状 基本 消 除 ,受 累 肌 肉 、关 节 红肿 热 痛 好 转 ,主要 参 考 指 标 有 所 改 善 。无 效 :和治 疗 前 相 比,
3 . 1 疗 效 判 断 标 准 :临 床 治 愈 :症 状 全 部 沉 、抗 O、类
湿热痹颗粒治疗湿热痹阻型风湿病的临床观察
湿热痹颗粒治疗湿热痹阻型风湿病的临床观察
韩新峰;杜天信;李无阴
【期刊名称】《医药》
【年(卷),期】2002(14)4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湿热痹颗粒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效果 ,将中医辨证属于湿热痹阻型的 4 0 0例风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用正清风痛宁片为对照药 ,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 (P <0 .0 5 ) ,有显著性差异。
症状疗效两组间比较 ,在改善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和沉重感等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在改善关节肿胀、压痛及触之发热等方面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说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不同疾病的疗效两组间比较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说明湿热痹颗粒和对照药治疗风湿病均有显著疗效。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韩新峰;杜天信;李无阴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932.1;R285.6
【相关文献】
1.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60例临床观察
2.自拟清热利湿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观察
3.清热利湿中药治疗湿热
痹阻型痛风的研究进展4.外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研究5.湿热痹片治疗湿热痹阻型风湿病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分析及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分析及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作者:袁都户郭会卿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年第07期【摘要】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主要以肝、肾、督脉亏虚为本,风寒湿邪侵袭及痰瘀胶结为标。
中医证型分类多样,其证型规范化和辨证论治规律探讨对中医治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名医名家观点、文献挖掘、临床研究、现代统计学等方面对近十余年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分型规律及辨证论治进行综述。
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以肾虚督寒证、湿热阻络证、寒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和瘀血阻络证最为常见,以湿热相兼频率最高。
中医治疗注重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除湿、蠲痹通络止痛及清热活血祛瘀。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辨证分型;辨证论治;虚邪瘀;研究进展;综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表现为前葡萄膜炎、臀部疼痛、腰背部强直等[1],有家族聚集倾向,我国AS患病率为0.1%~0.45%[2]。
为了解近十余年中医辨证分型及辨证治疗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AS属中医学“大偻”“腰痛”等范畴,古人称之为“龟背风”“竹节风”[3]。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记载:“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焦树德等[4]认为,其病因病机为阳气功能失常,寒邪入侵人体,阻滞筋脉而致脊背不能俯仰。
娄多峰[5]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正气亏损、外邪侵袭、痰瘀气滞,并概括为“虚邪瘀”理论。
朱良春[6]认为,AS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致肾督亏虚,病邪乘虚侵袭;肾督阳虚、肾精亏损,则筋挛骨弱,瘀血痰浊逐渐壅滞督脉。
由此可见,AS病机以肾虚为本,又感风、寒、湿、热、痰、瘀、毒七邪,血络瘀滞,风湿入骨,损伤腰尻而发病。
2 证候规律2.1 名医经验焦树德等[4]根据AS病因病机,将其分为肾督虚寒、痹阻肢节、邪郁化热、邪及肝肺4种证型。
娄多峰[5]依据“虚邪瘀”理论将其分为风寒湿邪、肾阳不足、肾督亏虚、肝肾亏虚4种证型。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由于居住 潮 湿 、 水 冒雨 、 涉 冷热 交 错 等原 因 , 致 阳气 不 导 足, 卫外 不 固 , 风寒 湿邪 乘 虚侵 入 , 注人 经 络 , 流于 关 节 , 气 使
血 郁 闭而 发 病 。然 风 寒 湿 邪侵 体 , 正气 尚 弱 , 湿 性 黏 滞 缠 且 绵 , 邪 不 能 及 时外 散 , 湿 留连不 去 , 闭 阳气 日久 , 导 诸 寒 郁 可 致 “ 盛 则 生 热 ” “ 寒 则 热 ” 化 为 热毒 , 若 邪 郁 病 久 , 寒 ,重 而 “ 风 变 为火 , 为 热 , 变 为痰 ” 寒 湿 可郁 而化 热 化 火 , 生 热 毒 , 变 阻滞
气 机 不 畅气 不 化 津 反 成 湿 , 气 机 不 畅 , 而 化 热 , 热 交 或 郁 湿 织 , 至湿 热瘀 痹 阻 经络 , 终 流注 骨节 , 于 肾督 。“ 脉者 , 着 督 起 于胞 中 , 脊 属 肾 ” 素 问 ・ 贯 。《 骨空 论 》 :督 脉 为 病 , 强 反 言 “ 脊 折 。” 少 年本 为 肾精不 足 , 不 得充 , 失所 养 , 青 髓 骨 肾虚及 肝 , 筋 失 濡润 . 导致 骨质 脆弱 、 筋脉 不 柔 , 致 湿 热毒 之 邪 气著 于 可
痛 ” 似【 如 《 匮 要 略》 相 l J 金 , 中言 : 肾着 之 病 , 人 身 体 重 , 中 “ 其 腰 冷 , 坐 水 中 , 如 水状 , 不 渴 , 便 自立 , 食 如 故 , 属 如 形 反 小 饮 病 下 焦 , 劳汗 出 , 里冷 湿 , 久得 之 , 以下冷 痛 , 身 衣 久 腰 腹重 如 带 五千 钱 , 干姜 苓术 汤 主之 。 清 《 ” 医宗 金鉴 》 :胯 , 载 “ 即胯 骨也 , 若 收 风寒 湿 气 在遇 跌 打损 伤 , 血 凝滞 , 硬筋 翻 , 瘀 肿 足不 能直 行 , 短者 足 尖着 地 , 努 邪形 …… 。 ” 强 直性 脊 柱 炎 累及 筋 臀 与 髋 关 节 的 临床 表现 极 为 相似 , 晚期 则 表现 为 “ 骨痹 ” “ 、 肾痹 ” 、 “ 背” , 龟 等 出现 如 《 问 ・ 刺 节论 》 素 长 又说 : 病 在骨 , 重 不可 “ 骨 举 , 髓 酸痛 , 气 至 , 日骨痹 。 骨痹 和 肾痹 有 一定 的 内在 骨 寒 名 ” 联系 , 肾痹 乃 骨 痹 的进 一 步发 展 。 如 《 正 素问 ・ 论 》 出 :五 痹 指 “
朱良春老师治疗顽痹使用“对药”临床经验
朱良春老师治疗顽痹使用“对药”临床经验邱志济(浙江省瑞安市广益中医疑难病诊所325200)朱建平(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226001)马璇卿(安徽芜湖市中医学校发表于《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第6期(邱志济)前贤施今墨先生谓“对药”作用即辨证法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实践。
朱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独创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对药”临床经验,疗效独特,法度严谨而神化无迹。
临床使用,信手拈来,左右逢源。
晚辈们侍诊体察,有相互协助增强药力者;有相互制约消其副作用而扬其长者;有两味合用变化另一功效者,有“对药”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者。
“对药”的临床经验能有效地指导临证处方用药,故甚为珍贵,现浅析如下,以飧同道。
1、巧伍妙用,精细入微,益肾壮督,首重温阳用对药朱师治疗顽痹首重益肾壮督,而益肾壮督首重温阳,常谓“阳衰一分,则病进一分,阳复一分,则邪却一分”。
为此朱师在温阳为主时赏用的“对药”是桂枝、附子为对,川乌、桂枝为对,附子、北细辛为对,附子、苍术为对,附子、苡米为对,颇有随所伍而异其用之妙。
桂枝、配附子乃取《伤寒论》“桂枝附子汤”之意,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之功,桂枝散表寒以通阳化湿,附子温经络以逐寒祛湿。
乌头配桂枝,取金匮“乌头桂枝汤”之意,桂枝温里温外,其力虽弱,得乌头则力大,乌头得桂枝,不但温里之功强,且除寒,开痹,散表之功宏。
附子配细辛一为温肾助阳,一为温经散寒,且解表宣通力大,乃有扶阳之中促助解表,解表之中顾护阳气之妙。
湿盛则阳衰,水盛则火衰,故朱师常祛湿温阳并举,用附子、苍术为对,附子、苡米配对。
朱师治湿痹还有常用大剂量苡米配对,温阳利湿以除痹。
益肾壮督亦重益气填精补髓,故常用鹿角片、苁蓉为对,黄芪、当归为对,附子、地黄为对,乃取“班龙丸”之意,益肾壮督,温而不烈。
鹿角,气血俱充,不宁温阳益气,而且益阴而填精补髓。
与苁蓉、与地黄配对,则滋培润育之力更大。
此外还常用补骨脂、杜仲为对,仙灵脾、骨碎补为对,鹿含草、菟丝子为对,川断、狗脊为对,以填精固肾,秘摄真元。
张佩青教授辨治湿热痹证经验浅析
74内蒙古中医药第39卷2020年12月第12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9No.122020张佩青教授辨治湿热痹证经验浅析兰鑫鹏张佩青**作者简介:兰鑫鹏(1994-),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张佩青(I953-),博十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摘要本文系统总结了湿热痹证的病因病机、张佩青教授辨治本病的临床用药经验:笔者选取张佩青教授治疗湿热痹证验案两则,供同道参考,敬祈指正.关键词湿热痹;张佩青教授;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20)12-0074-02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
其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
张佩青教授是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医师,二级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导师擅长中医药辨治慢性肾脏病,如IgA肾病、过敏性紫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等,对疾病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导师临证40余年,期间亦多有内科杂病患者求治于门诊,积累了丰富的杂病临床治疗经验。
本文不揣浅陋,试将导师治疗湿热痹证的临床经验总结于下,并附医案两则,供广大同道参考,敬祈指正。
1主要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痹证的病因病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张佩青教授勤求古训,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本病的发生有以下特点。
正虚邪袭是痹证发病的基本病机。
《素问•痹论篇沪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即风寒湿热之邪外袭,与营卫相合而成。
导师认为人体营卫气血不调和是痹证发病的根本原因。
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是痹证发病的外因;正气虚弱,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是痹证发病的内因。
热邪在痹证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改变如过度饮酒、嗜食膏粱厚味等,热痹的发病逐渐增加。
名老中医朱良春治痹用药经验管窥
1.3湿痛
蕲蛇透骨搜风之力最强,乃“截风要药”,不仅能“通关透节,泄湿驱风”(《玉楸药解》),而且“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本草纲目》)。现代医药理研究证明,其不仅具有祛风镇痛、促进营养神经的磷脂产生的功能,对拘挛、抽搐、麻木等症有缓解和改善作用;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使抗原、抗体关系发生改变,防止组织细胞进一步受损,促使病情稳定,提高疗效。
2肿胀
《内经》日:“湿胜则肿”,说明湿为关节肿胀形成之主因。凡见关节肿胀者定有湿邪,其肿势与湿邪之轻重则往往是相应的。故治当祛湿消肿,如肿势不消,湿邪内停而生痰,粘着不去,致气血不畅,痰凝、血瘀胶结而附着于骨,则可导致关节畸形。对此,临床有“伤科治肿,重在化瘀;痹证治肿,重在祛湿”。
而朱老则主张二法同时并用,俾使其相得益彰,提高疗效。在肿胀早期,朱老常用二妙散加防己、泽泻、泽兰、土茯苓等。中期则在祛湿方中用化痰软坚的半夏、南星、白芥子和消瘀剔邪的全蝎、水蛭、地鳖虫、乌梢蛇等。此外,朱老还善用七叶莲,认为其长于祛风除湿,活血行气,消肿止痛,并有壮筋骨之效。后期则加刘寄奴、苏木、山慈姑等擅消骨肿之品。
对于关节红肿热痛不解者,朱老常用犀黄丸或加用知母20g、寒水石30g,因其不仅能清络热,并善止痛。倘同时外用芙黄散(St大黄、芙蓉叶各等分研细末),以冷茶汁调如糊状,取纱布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或用鲜凤仙花茎叶(透骨草)捣烂外敷亦佳,可以增加消肿止痛之效,缩短疗程。
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研究
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 中,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 而无排除标准任一项 的病例共 6 例 。根据性别 、 0 年龄 、 本次发作 时间等一般情况将 6 例 0 病例按照分层随机 化的方法 以 11比例分成试验组 、 : 对照组。 1 诊 断标准 急性痛 风性关 节炎诊 断标准 :参照 17 年美 国风湿 . 2 97 病协会关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 准。①关节液 中有特征性尿 酸盐结晶。②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结节中含尿酸盐 结 晶。③具备以下 l 条 中 6 2 条或 6 条以上者 : . A 急性关节炎发作多 于 1 ;. 次 B炎症反应在 1 天内达高峰 ; . C 急性单关节炎发作 ; . D患病关 节可见皮肤呈暗红色 ; . 1 E第 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 F 单侧关节炎发 作, 累及第 1 跖趾关节 ; . G单侧关节炎发作 , 累及跗骨关节 ; . 可疑 H有 痛风结节;. I 高尿酸血症 ;. J x线摄 片检查显示不对称关节内肿胀 ; . KX 线摄片检查显示不伴侵蚀 的骨皮质下囊肿 ;. L 关节炎发作期间关 节液 微生物培养 阴性 。符合 以上① 、 ③ 中任何 l ②、 项者即可诊 断。
注 :性别 : . 2 ,>. ;年龄 : O 89P O 5 x= 0 1P O 5 O8 0 t . 6 ,>. ;本次 发作 时间 : =2 0 t =
00 9 , > .5 .7 9 P O0 。
2 . 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 征计 分与湿热痹阻证证候 积分 比较 见表
2 表 3 , 。
用四妙散 1 d 连续 7 。 剂/ , d 分别观 察两组 受试对 象治疗前、 治疗后 l床症状体征计分与湿热痹阻证证候积分, 血尿酸 与血沉结果变化 。 结果 两 组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 > . )两组患者治疗前 临床症状体征计分与湿热痹 阻证证候积分, 0 5。 0 血尿酸与血沉指标比较 , 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 )0 5 ; >. ) 0 治疗后 比较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 ) < 0 。结论 四妙散联合 西医基础 治疗方案 治疗急性痛风性 关节 炎湿热痹 阻 o5 证, 起到消肿止痛、 改善 关节功能 、 降低血尿酸血沉的作 用, 值得, 临床推广。
腰痹通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作者用腰痹 通胶囊 与正 清风痛 宁对照 治疗强
d ,1片 欣 , 验 组 腰 痹 通 胶 囊 , 国 药 准 字 试 ( Z 0 10 5 ,3次 / , 2 004 ) 天 3粒 做 。2组均 只可在疼 痛难忍 时加 服 双氯芬 酸 钠缓 释 片 7 ,每 日不 5mg 能超过 7 ×2片 , 作 相应 记 录 , 5mg 并 同时监 测药 物不 良反应 做相 应记 录 。
统计 学处理 有显 著 差异 ( P<0 0 ) .5 。试 验 组在 改
在治疗 过程 中 , 验 组 与对 照组 治 疗 期 间服 试 用双氯 芬酸钠 缓 释 片 , 均 服 用 片数 分 别 为 ( 5 平 1.
3 ±73 ) 1 .5 片和 ( .0 .1片 , 9 6 ±55 )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
2 结
果
2 1 2组 治疗前后各 观察 指标 比较 .
试 验组治疗 前后 B AS—G、 AS AIB S 、 B D 、 A MI
B F 、 柱 痛 VA AS I脊 S均 有 明显 改 善 ( P<0 0 ) .5 ,
对 照组 治疗 前后 对 B S—G及 脊柱 痛 V S有 明 A A 显 改善 ( P<0 0 ) . 5 。试 验 组 达 A A 2 S S 0为 7 % 0 ( 13 ) 2 /0 ,达 AS S 0为 4 . 3 ( 3 3 ) A4 3 3 % 1 /0 ;试验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
21 0 0年第 1 卷 第 2 期 4 1
’
6 ・ 0
J u a fC1 ia e iiei atc o r lo i cl dc nPrcie n n M n
腰 痹 通 胶 囊 治 疗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临 床 观 察
强直性脊柱炎之“偻痹”病名考
强直性脊柱炎之“偻痹”病名考作者:潘彩彬刘献祥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年第04期【摘要】文章对强直性脊柱炎之“偻痹”病名进行了考证。
中医学将强直性脊柱炎归属于“痹证”范畴,“尪痹”“大偻”之病名虽备受青睐,然究其病因病机仍未十分贴切,故提出“偻痹”之名。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偻痹;大偻;病名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4.019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病机复杂且疗效不佳,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难治性疾病之一。
现代医学将其分列为一种独立的、系统性疾病进行研究已有30年,研究逐步深入,已发现本病与基因遗传具有强相关性[1],对其诊疗也有了较大进展[2]。
中医学将其归纳于“痹证”论治。
但AS的中医病名尚未定论,焦树德教授提出“大偻”之名已有十余载[3],虽深得同行青睐,但终究不能全面反映AS的内涵与外延。
笔者考阅历代医学文献,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特有表现,提出“偻痹”之名,以供商讨。
1 AS中医病名历代医家根据AS的发病、病理及转归的认识不同,有以“骨痹”“肾痹”命名的,也有称其为“大偻”“脊强”“背偻”的,但皆不离痹证之类。
痹证之名,始载于《黄帝内经》,并立有专篇论著,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系统论述,为临床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如《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
”《素问·痹论》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中所述“历节”之名,即属痹证一类,并提出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两首方剂,至今仍广为流传。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载:“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王海东名中医使用益气蠲痹方治疗湿热痹经验解析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王海东名中医使用益气蠲痹方治疗湿热痹经验解析作者:柏倩李浩林杨娟娟杨天宁陶鹏飞吕彩虹程伟刚白松松王海东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4年第06期【摘要】通过对五运六气理论及王海东主任医师应用益气蠲痹方治疗湿热痹的特点研究发现,益气蠲痹方的临床使用理念与五运六气理论相符合,尤其符合2023年大寒(2023-01-20)到春分(2023-03-21)期间湿热之邪夹杂的特点,临床多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膝骨关节炎等痹证。
【关键词】湿热痹证;益气蠲痹方;五运六气;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王海东五运六气理论又称“运气学说”,充分反映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1],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内容主要记录在《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大论之中,是古人在长期观察自然发展演变周期及其对人体身心健康与疾病产生发展的影响中总结出的理论,涵盖了天文、气象、物候、地理、医学等多学科的理念[2]。
中医理论认为,“天有其象,地有其应”,五运配天干(十干统运),六气配地支(地支纪气),五运六气理论可以根据各纪年由干支合成甲子来推演相应年份的气候变化和发病情况。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记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故人生活在宇宙中,必然会受到自然气息运动变化的影响,说明人的体质与运气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
”[3]亦可表明自然界的气运变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王海东教授认为,五运六气的变化与人体发病密切相关,可通过推算出一个具体年度和季度的气候、物候映射出人体生理反应及疾病流行的情况,以决定防治方针,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预测疾病发生与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文基于五运六气理论,以2023年大寒(2023-01-20)到春分(2023-03-21)阶段为例,就益气蠲痹方治疗湿热痹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
肿意膏穴位贴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观察
肿意膏穴位贴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观察徐敏敏;刘绍凡;王定菊【摘要】目的观察自制肿意膏穴位贴敷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依托考昔120 mg,每日1次,治疗组则在口服依托考昔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制的肿意膏穴位贴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总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90.00% (P< 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意膏穴位贴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有效率高,可快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症状,在降低血尿酸、减轻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8(027)001【总页数】3页(P112-114)【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肿意膏;穴位贴敷;湿热痹阻;依托考昔【作者】徐敏敏;刘绍凡;王定菊【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7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由尿酸钠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引起[1]。
近年来,本病发病持续增高,主要与人们膳食饮食结构的改变、营养物质的过度摄取有关[1-3]。
痛风可使患抑郁症[4]、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5]的风险增高,且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该病起病急剧,疼痛呈撕裂样、刀割及咬噬样,患者强迫体位,辗转难眠甚至痛不欲生。
现代医学目前对该病尚无根治疗法,而中医中药在治疗本病具有显著的优势[6]。
笔者近期在口服依托考昔基础上加用肿意膏穴位贴敷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痹证理论及其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痹证理论及其中医证治研究进展吴迪;王键【摘要】痹证(Arhralgia)包括西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中医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取中药内服与外治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优势显著.本文回顾并总结了近十年来痹证理论与论治的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深入分析其研究近况,提出展望,以期补充与完善.【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07【总页数】4页(P147-150)【关键词】痹证;诊治理论;研究进展【作者】吴迪;王键【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合肥230038;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合肥230012【正文语种】中文痹证,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凝涩营卫,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增生性骨关节炎等具有痹证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疾患,其中又以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最为常见。
痹证作为常见的肢体经络疾患,发病率颇高,病情缠绵,而中医诊治痹证独具特色,临床收效佳良。
现参考国内辨治痹证的资料,将其理论与证候方面的研究状况作如下总结。
《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素问·论痹》又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痹证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或外邪,或内因,或内外合邪,最终导致机体阴阳气血失调,气血痹阻而发病。
1.1 风寒湿热外邪合病《素问·痹论》曰:“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使外邪注于肌腠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痹。
名老中医经验方
名老中医经验方痛风化湿清热通络汤(章真如)苍术10g 白术10g 薏苡仁30g黄柏10g 木瓜10g 忍冬藤10g细辛3g 秦艽10g 夜交藤10g茯苓10g 牛膝10g 威灵仙10g桑枝30g 木香10g治则:健脾化湿、清热通络主治:痛风,湿热阻络者。
症见关节红肿热痛,舌黯淡,苔黄腻,脉淡细。
痛风定痛汤(商宪敏)萆薢30g 土茯苓30g 车前子30g(包煎)秦艽15g 山慈菇10-15g 银花藤30g 秦皮15g牛膝10g 伸筋草15g 虎杖10-30g治则: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主治:痛风急性发作期,湿热痹阻者。
症见足趾踝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灼热难忍,痛不可及,甚者下肢活动受限,每因过食肥甘厚腻而诱发,或伴身热咽干、烦渴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热甚+红藤、豨莶草;湿甚重用萆薢+防风、防己、木瓜;痛甚+乳香、没药、延胡索、生蒲黄。
车前子必须用够30g治痛风方(张文秦)当归15g 苍术15g 桂枝10g 桃仁10g胆草15g 羌活15g 红花10g 川芎15g防己10g 黄柏20g 甲珠10g 威灵仙15g治则: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主治: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湿热瘀阻者。
手足心烦热+玄参20g 生地10g 白芍10g;肌肤有热+柴胡10g中风中风早安方(邱保国)天麻12g 钩藤12g 石决明12g 桑寄生12g全蝎10g 白芍10g 珍珠母10g 川牛膝15g赤芍10g 川芎12g 石菖蒲10g 天竺黄10g桃仁10g 水蛭10g 丹皮10g治则:镇肝熄风、育阴潜阳、活血通络主治:中风先兆,中风病,阴虚阳亢、风火上扰阻络者。
症见头晕耳鸣、目眩烦躁、口干少寐,突然一侧手脚发麻,口眼歪斜,或流口水,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肢冷阳失温煦+桂枝;唇或肢麻+僵蚕、全蝎、蜈蚣、水蛭、穿山甲;胸胁闷痛+枳壳、乳香、没药。
脑脉通汤(周耀群)川芎15g 天麻10g治则:活血化瘀、平肝潜阳主治:血管性头痛、缺血性中风先兆、中风病,血瘀头痛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邪 , 虚处藏奸 , 邪居腰 尻 、 脉 ; 因饮 食不节 或不 洁 , 伤 督 或 损
脾 胃, 湿热内生 , 流注筋 骨 关节 之 间; 因 邪气 久羁 , 或 深经 入
骨, 津血凝滞不行 , 生痰 浊瘀 血。故本 病临床常见湿 热痹阻 变
证、 肾督亏虚证 、 寒湿痹 阻证 、 痰瘀 阻络证 等证候 。治疗 大法
者; 伴有活动性 胃肠道疾病 以及试 验前 3 0d内有食 道或消 化
道溃疡的患者( 有消化道 出血病史 的患者不在排除之列) 。 1 4 治疗方法 .
中 图分 类号 : 6 15 R 8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1 4 1 治疗组 ..
予 甲氨 喋呤片 ( MTX)0mg每周 1次 口服 1
有关 。先天禀赋 不足 , 肾督 亏虚 , 腰脊 失养 ; 或感受 风寒 湿热
实验室观测指标等进行疗效判定 。安全性评 价标 准 1级 : 安 全 , 任何不 良反应 ; : 无 2级 比较安全 , 如有不 良反应 , 需做任 不
何处理 可继续给药 ; 级 : 3 有安全性问题 , 中等程 度的不 良反 有 应, 做处理后 可继续 给药 ; :4级 因不 良反 应中止治疗 。 2 2 治疗结果 . 2 2 1 2组临床疗效 比较 . . 见表 1 。
评价其安全性 。 15 2 疗效性观测 .. 主要症状 : 腰骶疼痛 、 脊背疼痛 、 关节 屈
对 比。临床 观察 中纳 入 了国际强 直性脊 柱炎评 价组 ( AS AS )
确立 的评价 因子 , 对疗效进行量化 , 考 目前 国际通用 的疗效 参
判 定方 法 , 确定疗效判定标准 , 对清 络通痹方 药治疗 AS的疗 效 进行 临床观察 , 以 单纯使用 西药组作 为对 照 , 并 疗效 较好 ,
状、 体征均有好 转 , 候积 分 减少 ≥ 3 ; 效 : 证 O 无 中医 临床 症
2 2 5 安全性观察 ..
在治疗过程 中 , 对照组先后 有 2例 出现
了不 良反应 。其 中 1例为 胃肠道症 状 , 需处理 1周 内症状 不 消失 。另有 1例患者发现有 AL T轻 度升 高( 小于正常值 2 但
1 1 一般资料 .
2 O例 AS患者 , 入院顺序 随机分为治疗 组 按
l , 照组 1 0例 对 0例。男 1 , 6 ; 7例 , 3 ; 女 3例 占 5 女 占 5 男
比例 为 1 8 1 . 6: 。发病年龄 :O岁以前 发病 者 1 , 5 ; 3 0例 占 O 3~ 4 O 0岁 发 病 者 5例 , 2 ; O岁 以 上 发 病 者 5例 , 占 5 4
每 日 3 口服 。常规治疗包括健康宣教 、 次 休息 、 适度 的体 能锻
炼 2组 相 同 。疗 程 均 为 1 2周 。 1 5 观测 指 标 l . l J
病 。本病致残率 高 , 重影 响患 者的生 活质量 , 家庭 、 严 给 社会 带 来严重经济负担 。本文选择 2 o例典型湿热痹阻证 AS患者 作 为临床观 察的病例 , 采用随机 、 照、 对 前瞻性方法 , 观察清络
表 2 2组 中 医 证候 疗 效 比较
组别 ” 临床缓解 显效 有效 无效 临床缓解显效率 总有效率/
赤芍 、 陈胆星 、 桑寄生 、 忍冬 藤 。现代 医学认 识到肠 道 菌群 由
于A S患者肠道通透性增高 , 肠粘膜固有层抗原递呈细胞上 自 细胞分化抗 原 8 ( D 0 表达 升高 , 0C 8) 血清中 IA抗 体水平显著 g
通 痹方 药治疗 AS的疗效和安全性 , 同时设立单纯 西药组进行
15 1 安全性 观测 ..
一 般 体检 项 目检 查 ; 、 、 常 规 检 血 尿 便
查 ; 肾功能 和心 电图检查 ; 肝 可能 出现 的不 良反应 , 包括不 良 反应的临床表现 , 检测指标异 常、 严重程度 、 消除方 法 , 以客观
0 3 , 家族聚集性 特点 , 女发 病率 为 9: , 临 床常 见 . 有 男 1是
苡仁 、 赤芍 、 陈胆星 、 桑寄生 、 忍冬藤) 。每 日 1剂水煎 , 2次 分
口服 。
1 4 2 对 照组 ..
予 MT 0mg每周 1次 口服 或 S Z 0 5g X 1 S .
用 Rdt ii分析 。
2 1 年第 3 卷第 1 期 01 2 1
2 疗效标准 与治疗结 果 2 1 疗效判定 l . 】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表 4 2组 治 疗 前 后 实 验 室指 标 变化 比较 ( 土 s)
4 1
2 1 1 疾病疗效判 定标 准 临床缓 解 : .. 主要 症状 基本 消失 , 主要化验 指标恢 复正常 ; 效 : 显 主要症状 好转 , 主要 化验指标 趋 于正 常; 有效 : 主要症状 有所改 善 , 主要化 验指标数 值有所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伸不利 、 节肿 胀 、 僵及 相关表 现 ; 关 晨 主要体 征 : 廓活 动度 、 胸
枕墙距 、 指地距 、 co e 试验 、 S h br 4字试验 、 盆挤压分 离试验 。 骨 疼痛严重性估计 , 1 r 水 平视力对 照表法 ( S 来评分 。 用 0cl Q VA ) 理化检查 : S C 、 疫球 蛋 白、 E R、 RP 免 双侧骶 髂关 节 C T。治 疗 前后分别对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 B S AI 功能性 AD 及 指数 B F E 进行 评估 。 AS I
与对 照 组 比较 , P 0 0 % .5
升高 , 故认为其属于肠源免疫性疾病 。AS 者血清 IA可轻 患 g 见表 3 。 至中度 升高 , A水 平与 AS病 情活 动有关 , I g 伴外 周关节 受累 时可有 IG, g g IM、C 、 4 3 C 升高 , 本文观察 到活动期患者 IA、 g
观 察
13 排除 标准 .
不符 和病 例纳入 标准者 ; 年龄 在 1 岁 以下 8
或 6 岁 以上 , 5 妊娠及 哺乳期 的女 性患者 ; 合并有心血 管 、 脑血 管、 、 肝 肾和造血系统 等严 重原 发性疾病 、 精神病患 者; 严重 关
节畸形 患者 ; 其他脊 柱关 节病 , 或合并 有其 他风 湿性 疾病 患
下降; 无效 : 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或加重者 。 2 12 中医证候疗 效判定 标准 .. 临床痊 愈 : 中医 临床症 状 、
与本组治疗前 比较 , P%0 0 ; . 5 与对 照组差值 比较 , #P%0 0 .5
体 征消失或基本 消失 , 证候 积分减 少≥ 9 ; 效 : 5 显 中医临床 症状 、 体征 明显改善 , 证候 积分减少≥ 7 ; O 有效 : 中医临床症
文 章编 号 :。7 2 4 (0 1 1 一() 一O 1 O — 3 9 2 1 ) 1 )4 (0 3
或柳氮磺胺吡啶片( S ) . , H 3次 口服 , S Z 0 5g 每 联合 清络通 痹
方水煎剂 ( 四妙 丸为 主方加味 , 常用药 为黄柏 、 苍术 、 膝 、 牛 薏
强 直性脊柱 炎( ) 多见于青 壮 年 的以 中轴 关节 慢性 AS 是 炎症 为主的原 因不 明 的血清 阴性脊柱 关节 病 , 晚期可 发生脊 柱 强直 、 畸形 以至 严重 功 能 受损 。我 国患 病 率 初 步 调查 为
15 3 观测 时间 ..
主要症 状 和体征 在初诊 、 2 4 8 1 第 、 、 、 2周
占 2 %。病程在 la以内者 3 , 1 ; ~5a 4例 , 5 例 占 5 1 者 占
2 ;~1 9例 , 4 ;0 a以上者 2例 , 1 。2 O 5 0a者 占 5 1 占 O
摘 要: 目的 : 观察 自拟清络通痹 方治疗强直性 脊柱 炎湿 1 2 诊断标准 . 西 医诊 断标准 : 符合 美 国风湿 病学 1 8 9 4年
热痹 阻证 的疗效。方 法: 自拟 清络通 痹方联 合慢 作 用抗 风 湿
修 订的纽约标 准 ; 热痹阻证 中医辨证诊 断标准 : 照《 湿 参 中药 新药 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 》1。主症 : l ] 腰骶 疼痛 , 背疼痛 , 脊 腰脊 活动受 限 , 僵。次 症 : 节发 热 , 便 黄 , 力 , 晨 关 小 乏 肢体 困重 。 舌脉 : 舌红 , 苔黄腻 , 脉弦滑 。
药治疗 强直性脊柱 炎湿热痹 阻证 1 , O例 并与单 用慢作 用抗风
湿 药对 照组 1 O例进 行 随 机 对 照 。 结 果 : 疗 组 临床 缓 解 显 效 治 率 为 5 ,对 照 组 为 3 ,治 疗 组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0 O
( <0 0 ) 总有效率 2组有 显著 性差 异 ( P .5; P<0 0 ) 在 改善 .5 ; 临床 症状 、 征、 体 实验 室指 标 等 方 面治 疗 组 均 优 于 对 照 组 ( <O 0 ) 结论 : P .5。 自拟 清络 通痹 方治疗 强直性脊 柱 炎湿热 痹 阻证 具有 良好 疗效, 可以降低 炎性指标 , 改善 患者临床症状及 病情 活动, 于对照组 , 优 具有一 定临床 实用价值 。 关键词 : 强直性脊柱 炎; 湿热痹 阻证 ; 清络通痹 方药刘盘 床
各 1 , 验室检查在初诊及疗程结束各观测 1 。 次 实 次
16 统计 学方 法 . 统计 学处理 : 采用 S s1 . ps2 0统计 软件 , 计
组性别 、 年龄 、 程分布等一 般资料 经统计 学处理 , 明显差 病 无
异 ( > O 0 )具 有 可 比性 。 P .5 ,
量 资料用 t 验 , 检 计数资料 比较采 用 Y 检验 。等级资 料 比较
不外补益肝 肾、 填精 益髓 、 强筋壮 骨 、 疏养督 脉 , 祛风胜 湿 、 清 热利湿 、 活血通络等。强直性脊柱 炎辨证属湿热痹 阻证者 ,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