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0000

合集下载

什么是人格心理学?

什么是人格心理学?

什么是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性格、个性和心智的分支学科,是心理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领域。

它通过对人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交往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机制,探讨人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并运用所得知识进行个体和群体心理干预的理论和实践。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一、人格的定义与分类人格是指个体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的相对稳定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的特征集合。

通俗来讲,人格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比较稳定和持久的个性特征。

人格心理学中,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包括五因素模型、类型学、暴力高低型等。

其中五因素模型较为普及,包括情感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勤奋度五个维度。

二、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机制人格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既复杂又长期的过程,涉及到遗传、环境、生物化学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

人在出生时就具有一定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但随着环境的影响和人生经历的积累,人的人格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同时,人的个性和性格特征还可能遭受创伤和障碍,影响到个人的道德、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三、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多数研究表明,个体不健康的人格特征和不适应性的行为习惯与许多心理问题是相关的,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通过对人格发展和特征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些心理问题。

四、人格与教育、职业发展的关系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还包括了人格与教育、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格特征对个体在学业和职业中的表现和成就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人格发展和特征对于制定正确的教育和职业规划非常重要。

五、人格干预的方法和实践人格干预是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领域之一,它通过调整和改变不良的人格特征,提高个体的适应性和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咨询等干预方法都可以帮助个体了解和调整自身的人格特征。

此外,人格心理学还在某些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例如人工智能和人格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人格心理学揭示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机制,探讨了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所得知识进行个体和群体心理干预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门研究人类发展和进步的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

人格心理学概述

人格心理学概述

引言概述: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的个性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可以描述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稳定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人格心理学涉及到了人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动机以及行为表现等方面。

本文将对人格心理学进行概述,从定义、研究方法、主要理论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人格心理学的定义1.1人格的概念和特点1.2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2.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1观察法2.2自报量表法2.3项目性评估法2.4项目性评估法的应用2.5神经科学方法的应用3.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3.1心理动力学理论3.2社会认知理论3.3人格特质理论3.4生态系统理论3.5生命历程理论4.人格心理学的应用4.1个体心理治疗4.2人事管理和组织行为4.3教育领域的应用4.4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4.5法律和司法领域的应用5.人格心理学的未来发展5.1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应用5.2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5.3基因和人格之间的关系5.4技术的进步对人格心理学的影响5.5个体差异研究的新方向总结:人格心理学是一个关于个体性格和行为的重要领域,其研究目标是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个体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行为、思维和情感的影响。

本文从定义、研究方法、主要理论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人格心理学在个体心理治疗、人事管理、教育、临床心理学以及法律和司法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格心理学领域将继续发展,并对其他领域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应用、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基因和人格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的进步等。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

“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

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事件的影响。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中文名人格心理学外文名Personality类属心理学定义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研究内容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作用预计对塑造人类行为人生事件影响理论介绍人格的形成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发展出不同的分析理论,包括心理精神分析论、社会认知论、人本主义及生物学派等等.精神分析论根据心理动力学(en: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en: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及潜意识,他并提出人格结构中的超我、自我、本我来解释以上三个层次。

社会认知论社会认知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班杜拉(en:Albert Bandura),他指出人的行为不但受个人控制,亦受环境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即“相互决定论”.八种类型人格的八种人格划分:外向思考型这类型的人,偏爱知性生活,尽量让自己的生活活动,合乎知性结论。

所谓知性结论,就是客观而普遍为一般接受。

不独断、不任性、谨守客观。

以知性为行动规范,客观的分清各种事实和条件,仔细考虑之后才下结论。

对人待己,采用相同基准。

人格心理学介绍课件

人格心理学介绍课件

责任心:对工作、家庭、 社会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外倾性:外向、开朗、 善于交际的性格特点
宜人性:对他人的友好、 合作、宽容的态度
稳定性:情绪稳定性和 应对压力的能力
大五人格理论是目前最广 泛接受的人格理论之一,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特质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开放性、责任 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艾森克人格理论:内外向、神 经质和精神质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包括观察法、 访谈法、问卷法、 实验法等。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 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个 性和心理特征,提高 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 健康水平。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人格特质:研究个
1
体的个性特征,如
外向、内向、情绪
稳定性等
人格结构:研究人
2
格的构成要素,如
认知、情感、行为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包括乐 群性、聪慧性、稳定性等
荣格人格理论:内向和外向、 思考与情感、判断与知觉
自我理论
01
自我概念: 个体对自身 的认知和评 价
02
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身 心理状态的 觉察和认识
03
自我调节: 个体对自身 行为的控制 和调整
04
自我实现: 个体对自身 潜能的发挥 和实现
3
02
家庭环境:家 庭氛围、家庭 教育方式等
03
学校教育:学 校环境、教师 风格等
04
社会文化:社 会价值观、文 化传统等
05
个体经历:生 活经历、人际 关系等
06
自我认知:对 自己的认识和 评价等
人格发展的干预措施
家庭教育:家长 应关注孩子的心 理健康,提供良
好的家庭环境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形式运算阶段
11岁以上,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前习俗水平
关注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 身利害关系。
后习俗水平
关注普遍的道德原则和价 值观,追求社会公正和平 等。
习俗水平
关注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期 望,维护社会秩序。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01 观察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 后果来学习。
03 自我效能
学龄前期的发展任务,鼓 励孩子主动探索,避免过 度限制或指责。
勤奋与自卑
学龄期的发展任务,培养 孩子勤奋学习和掌握技能 ,避免过度竞争或忽视。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通过感觉和运动探索世界。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传递 性。
前运算阶段
2-7岁,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 性和刻板性。
卡特尔特质因素理论
01
特质概念
卡特尔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
,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02 03
特质分类
卡特尔将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两类,表面特质是直接与环境接 触并常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特质;根源特质则是隐藏在表面特质后面并 制约表面特质的特质。
特质因素分析
人格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
06
应用
教育领域应用
个性化教育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 果。
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人格心理学理论,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处理情绪问题,提高心 理健康水平。
评估学生发展
运用人格心理学量表和工具,评估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教 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引言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的心理机制。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心理特质、个性形成的过程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些重要理论。

一、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人格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个体的人格特征,包括个体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等。

人格心理学认为,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过程,受到基因、环境和个体经验的综合影响。

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自报量表自报量表是人格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让被试者填写一系列问题或陈述,来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

自报量表常用于测量个体的性格特征、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等。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人格心理学中用于探究因果关系的重要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个体进行实验操作,来观察和分析个体的行为和反应。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个体特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人格心理学的本质规律。

3. 观察法观察法是人格心理学中用于研究个体行为的重要方法。

研究者通过观察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反应,来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观察法可以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对于研究人格心理学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 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可以通过一系列相对稳定的特质来描述。

根据特质理论,人格特质可以分为五个大类: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特质理论对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认为人格是由意识、潜意识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解析潜意识中的冲突来理解和解决。

3.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认为人们具有积极向上的动机和潜能。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格的整体性和独特性,主张关注个体的内在需求和发展。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特质、行为和认知模式的心理学分支。

它关注个体内部的心理特征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旨在理解个体的个性和行为模式形成的原因。

人格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人格特质:人格心理学研究人们在行为和认知方面的一致性模式。

它探索人们的特质和特点,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责任感和宜人性等。

这些特质反映了个体在各种情境下的行为倾向和个人差异。

人格发展:人格心理学关注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它研究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人格发展,以及成年后的人格变化和稳定性。

人格发展受遗传、环境、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格评估:人格心理学使用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来测量和评估人格特征。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问卷调查、自我报告量表、面试和观察等。

通过这些评估,研究者可以获得有关个体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的信息。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心理学探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它研究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情绪问题和适应能力之间的联系。

通过理解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个体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个人认识和发展、心理健康促进、心理治疗和职业发展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深入了解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的框架,为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个体在先天遗传地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外在行为模式整合的统一组织。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人格构成的一个主要成分,是个体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人格的主要特征:(一)人格具有整体性人格是个体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各种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体。

通常这些成分或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时也不是机械地绑合在一起的,而是错综复杂地相互联系、彼此交互作用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这种整体性包含三层含义。

1•内在统一性(在现实生活中,凡属于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正常人,一般总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合理定位,及时调整自己内部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

)2•全面性(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一般需要从整体角度,通过与不同人的人格特征的联系和比较,真正认识个体的差异。

)3•复杂性((人格就是由多个紧密相连的成分构成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水平的复杂体。

)(二)人格具有独特性人格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而心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它们的统一性有以下两种含义。

1.某一群体共有的心理特点总是通过群体内的成员个体体现出来,它制约着个体的独特性。

2•人类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会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

(三)人格具有稳定性可变性人格具有稳定性,表明个体是具有人格的个体,否则就很难说明个体的人格是什么样子的。

也正因为人格具有稳定性,我们才可能把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在精神面貌上区别开来。

但人格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改变的,人格也具有可变性或可塑性,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人格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四)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人是具有社会性的生物,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不能预定人格的发展方向,然而它却构成了人格形成的基础,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途径和方向及人格形成的难易程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心理结构及其发展的学科。它不仅仅关注人类的 普遍性,还注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
什么是人格心理学?
个性与普遍性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心理 的普遍规律与个体的差异性。
心理结构与动力
人格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个体 在生活与工作环境中的心理结 构和动力。
多维度的研究
人格心理学涉及多个研究领域, 包括社会、情绪、认知等方面。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和意义
培养领导力
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人发现自己的个性特质,并 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出高水平的领导者。
人力资源管理
人格心理学可以为企业提供选人用人的依据。
心理咨询
人格心理学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
疾病预测和干预
人格心理学可以预测某些疾病的发生风险,并通过 精神治疗等干预手段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人格理论与概念
五大人格特质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是当前最为广泛 应用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之一。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理论是人格心理学中一 个独特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原型与 分析的概念。
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研究个体的永久性、稳定的特征。
研究工具和方法
1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人格心理学中最常用的量表工具,可定量描述人格心理学主题。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格心理学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计算神经科学的发展都 将对人格心理学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将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
总结
人格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的学科,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 别人,而且也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未来,随着技术的发 展,人格心理学也将继续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格心理学(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人格心理学(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人格心理学之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主要内容:弗洛伊德将人的人格分成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格特征。

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成分一:本我。

本我也叫伊特,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

它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的。

本我是贮藏心理能量的地方,仿佛是一个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混沌弥漫。

这些本能和欲望强烈地活动着,它没有逻辑、道德和价值观念,其活动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寻求无条件的、即刻的满足。

由于本我不能直接同外部世界接触,所以总是在急切地寻找自己的出路,而其唯一的出路是通过自我。

本我有的特性是无意识的,是无理性的,要求无条件的得到满足,只遵循快乐原则;是一切本能冲动后面的性力(原始能量或力必多)的贮藏库;它收容了一切被压抑的东西,并保存有遗传下来的种族的性质。

弗洛伊德认为,婴儿的人格结构完全属于本我。

2)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成分二:自我。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

它要现实的多,不再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去盲目地追求满足,而是在现实原则指导下,力争既避免痛苦又能获得满足。

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理性和审慎。

它在同外界现实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对外感受现实中的各种现象,正确认识现实和适应现实;对内调节本我中本能欲望的渲泄。

自我和本我的关系好比骑马人和他的马之间的关系。

马提供了运动的力量,而骑马人则具有决定方向和指导自己坐骑的大权。

但也有时会出现不合理的情形:骑马人必须得按马自己所要去的方向来指导他的马。

自我企图用外部世界的影响对本我和它的趋向施加压力,努力用现实原则代替本我中占支配地位的快乐原则。

自我具有这样的特性: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是无意识的,一部分是意识的,但主要是意识的;它合乎逻辑,受现实原则支配;对本我之中的东西有检查权,防止被压抑的东西扰乱意识;它还要在超我的指导下,按外部现实的条件,去驾驭本我的要求。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人格结构、人格发展以及人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一、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一系列固定的维度来描述。

其中最为著名的理论是五大人格特质模型,也称为“大五人格模型”,包括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二、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指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常用的人格结构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和认知社会学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人格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认知社会学理论将人格结构视为认知过程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人格发展人格发展研究探讨人格是如何从出生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生命周期理论,人的人格经历了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特点。

四、人格测量人格测量是评估个体人格特质的方法与技术。

常用的人格测量工具有自我报告问卷、心理测验和项目ive测验。

其中,最常用的自我报告问卷包括NEO-PI-R(大五人格量表)、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评定量表)等。

五、人格与行为的关系人格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格特质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式。

另外,人格特质也可通过社会情境的选择和适应来表现出来,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

六、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个体人格发展不正常,出现明显的偏离常态的人格特征。

根据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分类,人格障碍被分为三个群体:奇怪型、情绪不稳定型和尖锐型。

每一类人格障碍都有独特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

总结: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的人格特质、结构、发展和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学科领域。

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的个体差异,以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

通过适当的人格测量和评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特点,从而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与实现自我价值。

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关键知识

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关键知识

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关键知识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本文将介绍人格心理学的关键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 人格定义与特征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人格特征包括个体的认知方式、情绪反应、价值观念、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人格是多因素的产物,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人格理论2.1 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是人格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精神结构理论,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他认为,人的个性是在潜意识层面上形成的,通过梦境和心理防御机制等来观察和解释人的个性特征。

2.2 托尔曼的人格心理学理论托尔曼提出了“人格心理学”这一概念,并发展了人格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他认为,人的个性是通过自我、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来展现的,并强调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意识和评价对个性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3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是目前最为广泛接受和使用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之一。

它将人的个性特征划分为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五个维度,通过测量和评估个体在这些维度上的得分来描述和解释个体的人格差异。

3. 人格评估与测量3.1 项目性人格测验项目性人格测验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问题或陈述来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常见的项目性人格测验包括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和六十多项人格测验(16PF)等。

3.2 自陈式问卷调查自陈式问卷调查是通过个体自陈式的问卷来评估其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例如,EPQ(艾森克人格问卷)是一种常用的自陈式问卷,用以测量个体的外向性、神经质、精神质和尽责性等人格特质。

4. 人格心理学应用4.1 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在临床心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和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帮助临床心理学家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个体的心理问题,并帮助制定更有效的治疗计划。

人格心理学0000

人格心理学0000

人格心理学考试要点1、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人格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②、稳定性,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③、人格的复杂性,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④、人格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人格分析的层面:①、人格分析的第一个层面是揭示人的共同本性,即我们人类这一物种的所有成员所具有的典型的人格特征和机制。

②、人格分析的第二个层面是揭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③、人格分析的第三个层面是揭示个体的独特性。

2、人格心理学的架构:(P18表格)T+"3D"模型:“T”就是人格理论(theory),“3D”是指组织各种人格研究主题的线索,是在Cloninger的人格“描述-动力-发展”模型(“3D”模型)的基础之上经过修正而来的。

3、人格研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研究人格理论的方法和技术,另一种是指采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对人格理论或专题开展的具体研究。

人格测评:创制和应用各种系统的技术来搜集人格的信息,对人格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对个体的行为作出预测和控制。

人格研究的方法①、个案研究:寻求研究的深度②、相关研究:寻求研究的广度③、实验研究:寻求因果关系4.答题:相关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比较答:1、相关研究借助统计测量方法来分析不同人格变量之间或人格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以揭示各变量及变量之间关系的变化趋势。

它的优点是:①、不需要控制被试的行为或所处的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对其进行研究,比起实验研究来说,相关研究更贴近真实生活。

②、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可以研究早期探明一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③、相关研究允许研究者同时测量许多变量,进行多因素研究。

④、相关研究收集那些既有条件下的信息,不必像实验研究那样设置情境。

人格心理学概念

人格心理学概念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和人格发展的心理学分支。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些常见概念:
1.人格: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情感和思维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和特征。

人格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2.自我:自我是人格的核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自我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包括自我概念、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等。

3.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挑战和逆境时,能够适应和恢复正常状态的能力。

心理弹性包括认知弹性、情感弹性和行为弹性等。

4.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指人格中相对稳定和普遍存在的特征,例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和宜人性等。

人格特质是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5.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例如反社会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强迫型人格障碍等。

人格障碍通常需要长期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概述
• 一门人生哲学的课程
人格心理学家与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的提出与人格心理学家的人生经 历和性格特点有密切关系,更与其对人生 的解读有关,特别是与他们的人性观有着 最直接的联系。
• 人格的核心要素就是自我
目录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 古典(经典)精神分析 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 第四章 特质论与类型论 第五章 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 第六章 认知理论 第七章 行为主义 第八章 人格障碍与建康人格的培养
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在外向和神经质上的相 似性要高于异卵双生子,这两项人格特征具有 较强的遗传性。
一些与社会相关较大的人格成分上,如支配性 、社会性、社交性、责任心,仍旧是同卵双生 子比异卵双生子有更高的相似性。
分开抚养的双生子与一起抚养的双生子具有同 样的遗传性。
遗传对人格的作用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
感、意志、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 行为习惯等等。是有机整体。 (四)社会性:人格即使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 会化的结果。
四、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因素
(四)学校的教育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人格的遗传学研究最早始于1870年家族史研究 ,而双生子研究被认为是研究人格遗传最好方 法。
文化对人格的作用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后天 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他 使同一社会的人,家庭既具有自然的遗传 因素,又具有社会的“遗传”因素。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 。 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成一
–解释人的内部机制 –探讨行为的动力 –正确描述人格的变化 –测量单位应该是综合性的单元-特质 –必须涉及自我意识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1、(名解)人格:就是个体在遗传素质得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得相互作用而形成得相对稳定得与独立得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心理学:就是研究与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与行为得具有整体性得独特模式得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就是人格结构得主要成分,个体后天形成得,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得心理品质与行为特征。

2、(大题)人格得主要特征:(1)个性得独特性与共性:●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得心理面貌。

●个性得独特性并不排除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得共同性。

●独特性与共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得关系。

(2)个性得稳定性与可变性,个性得稳定性并不排斥个性得可变性。

(3)个性得生物性与社会性。

(4)人格得整体性:内在统一性、全面性、复杂性。

3、(小题)广义得与狭义得人格结构包括哪些要素:广义得:从人得本质出发,把人格瞧成就是具有生物学与社会性个体得人格。

人格标志着人得整个精神面貌。

可以从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四个方面理解。

狭义得:指人格心理部分:心理过程与人格心理。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格心理: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与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4、人格研究中,最常用得研究方法就是:1)在自然状态下,采用观察法(最最常用);2)发现并揭示人格与行为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采用相关研究法;3)控制一定条件对被试进行变量比较,采用实验法;4)此外,还有调查法、测验法与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了解)1、佛洛伊德得二部三部结构说认为人格就是由哪些因素组成得:人格得组成因素:本我、自我、超我2、人格形成过程中,自我得作用就是什么? 答:对本我得冲动于超我得管理具有缓冲与调节作用功能。

即自我总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满足本我得要求或立即或延缓满足。

自我就是人格得执行者。

就是人格结构中维护统一得关键因素。

3、人格形成阶段,佛洛伊德认为人格已基本形成:性器期第三章:1、生活风格:在追求优越得过程中,人们克服自卑采用得方式与方法各不相同。

人格心理学-(含多场合)

人格心理学-(含多场合)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在行为、情感、认知和动机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个体的生活和工作。

本文将从人格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主要理论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人格心理学的定义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差异的科学,旨在揭示个体在行为、情感、认知和动机等方面的独特性。

人格心理学家关注的是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的稳定性、一致性和独特性。

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特征的集合,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

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自陈量表:自陈量表是一种常用的测量人格特质的方法,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一系列描述性格特点的陈述进行评价。

自陈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受被试主观意识的影响较大。

2.投射测验:投射测验是一种通过分析被试对模糊刺激的反应,揭示其内在心理特征的方法。

如罗夏克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

投射测验具有较高的效度,但评分难度较大,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3.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关注个体生理和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如研究发现,大脑结构和功能、激素水平等因素与人格特质有关。

4.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特质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观察学习、强化和模仿等因素对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个体认知过程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如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个体在行为和认知之间存在不一致时,会产生心理压力,从而促使个体调整认知或行为,以达到一致。

6.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关注个体潜意识对人格的影响。

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童年经历和潜意识冲突对人格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一系列相对稳定的特质组成的。

心理学家通过因素分析等方法,总结出一系列人格特质,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等。

2.类型理论:类型理论将人格分为若干种类型,每种类型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

如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将人格分为16种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认知风格和生活方式。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P52、自然恢复:一个已经消退的行为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可能会在没有经过任何再一次强化学习之后重新出现,这就是自然恢复现象。

P1963、根源特质:根源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根源特质制约着表面特质。

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源于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且一种根源特质能够影响多种表面特质。

根源特质可以视若无睹为人格的基本元素,我们一切所作所为无不受它影响。

P1204、个性化:个性化是指在意识的指导下,使意识的心灵和潜意识内容融洽地结合为一体的过程。

P1555、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P3146、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的特征或方式。

P2797、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它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和情绪。

P2138、社会兴趣: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人生下来必然具有一种先天的社会兴趣。

P829、自我实现: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本性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是朝向个人自身中的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倾向。

P249简答:1、简述艾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名称。

P91(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6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5岁;(7)繁殖对停滞,25——60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0岁至死亡。

2、简述场依存——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的特点。

P281(1)它们是过程变量,而不是内容变量;(2)普遍性,即场依存——场独立性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3)稳定性,即人们在场依存——场独立性维度上的位置是稳定的,不因时间而发生显在变化;(4)中性,即场依存——场独立性不像能力那样有好坏高低之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心理学考试要点1、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人格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②、稳定性,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③、人格的复杂性,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④、人格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人格分析的层面:①、人格分析的第一个层面是揭示人的共同本性,即我们人类这一物种的所有成员所具有的典型的人格特征和机制。

②、人格分析的第二个层面是揭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③、人格分析的第三个层面是揭示个体的独特性。

2、人格心理学的架构:(P18表格)T+"3D"模型:“T”就是人格理论(theory),“3D”是指组织各种人格研究主题的线索,是在Cloninger的人格“描述-动力-发展”模型(“3D”模型)的基础之上经过修正而来的。

3、人格研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研究人格理论的方法和技术,另一种是指采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对人格理论或专题开展的具体研究。

人格测评:创制和应用各种系统的技术来搜集人格的信息,对人格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对个体的行为作出预测和控制。

人格研究的方法①、个案研究:寻求研究的深度②、相关研究:寻求研究的广度③、实验研究:寻求因果关系4.答题:相关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比较答:1、相关研究借助统计测量方法来分析不同人格变量之间或人格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以揭示各变量及变量之间关系的变化趋势。

它的优点是:①、不需要控制被试的行为或所处的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对其进行研究,比起实验研究来说,相关研究更贴近真实生活。

②、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可以研究早期探明一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③、相关研究允许研究者同时测量许多变量,进行多因素研究。

④、相关研究收集那些既有条件下的信息,不必像实验研究那样设置情境。

⑤、相关研究多为大样本,数据来源于多个被试,结论有更好的推广性。

它的不足是:①、它只能对某一群体的人格差异进行定量分析,难以从质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

②、它只能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而无法揭示因果关系;而且研究者设计不周全,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可能是由潜在的第三变量引起。

③、相关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自我报告,所获得的信息可能不真实。

2、实验研究是在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系统操纵某种变量,研究其变化对另一变量的影响,从而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它的优势在于其客观性、对变量的系统控制,精确的定量分析与因果推论能力,被认为是比个案和相关研究更具科学性的一种方法。

它的不足之处是:①、实验方法只能用在那些进行系统控制或操纵的变量上,很多时候研究者无法对具有广泛的相互作用关系的人格变量加以控制。

②、为了更好地控制额外变量,得到因果结论,人格心理学家进行实验研究时常把人置于人为控制的环境中。

③、实验研究更多的关注的是共同性,而不是个体的独特人格。

5.测评资料大体可以分为四类:自我报告资料、观察者报告资料、实验资料、生活史资料,合称LOTS。

6.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效度:是指一项测验实际能测出其所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也就是测验的准确性。

7.阿尔伯特【美】既是特质理论的创立者也是公认的人格心理学学科创始人。

一般把他在1937年出版的著作——《人格:一种心理学的解释》作为人格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阿尔伯特的人格层次Allport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个人独特的思想和行为。

人格具有复杂的结构,由反射、习惯、态度、特质、统我等整合程度高低以金字塔式层级形式构成。

阿尔伯特的人格动力认为人格的动力是机能自主,机能自主是指不同的刺激产生相同的内在效应或外在反应。

为了满足特定的目标而产生的行为,在一定时间后会自己发挥作用,这时,先前的动机会转化成新的自主的动机。

当动机变成在机能上不同以往的新动机时,机能自主就发生了。

阿尔伯特的人格特质分类:A、共同特质B、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包括首要特质(个体最重要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核心特质(能够代表个体主要特征的几个特质)和次要特质(普遍性和一致性较差,通常是指一个人某种具体的偏好或反映倾向)。

8、词汇学假设:是由Galton提出的,是指说话和写作所用的某种语言应能包含描述这一文化中任何一个人所需的概念,那些非常突出的、与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个体差异都会被人的自然语言所编码表征。

9、卡特尔的人格结构分类:A、与阿尔伯特一样分为共同特质和独有特质;B、从来源上分为本体性特质和环境塑造特质C、根据内容分为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动力特质(个体行为的驱动力,如:动机、兴趣)D、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16种根源特质: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支配性、活泼性、有恒性、勇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保守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卡特尔的人格动力:根据动力特质的来源分为能、外能,外能包括处于不同动力水平的两类动力特质:情操和态度(情操:通过与环境(人、事、物)接触形成的与生活中某些重要方面有关的动力特质,是人格中更为深层的、潜在的动力结构,对个体具有较普遍的影响力;态度:对具体人、事、物的兴趣、情感和行为,这种动力特质影响特定反应的普遍性水平较低)。

10、艾森克的人格层次模型根据人格构成元素对行为影响力的大小,将人格分作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特定反应层次、习惯反应层次、特质层次、类型层次。

艾森克认为,用词来评价人的人格也还是太过于复杂,采用因素分析还可以进一步聚类成三种人格类型: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缩写为PEN,测量三因素人格模型的量表是EPQ。

简答题:艾森克关于人格的三个维度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①、外向性维度反映的是人的活动性指向和强度,这个维度的一端为典型的外向特征群,另一端为典型的内向特征群。

典型的外向者好交际、爱热闹、易冲动、自信、活跃、喜欢追求变化;而内向者则固执、刻板、主观、害羞、不易激动。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处于中间位置。

②、神经质是另一个重要维度,它反映了人情绪的稳定性。

此维度的一端为情绪不稳定,另一端为情绪稳定,稳定为低神经质,不稳定为高神经质,高神经质这可能会有过分担心某事或害怕某物的倾向,也可能在适应过程中出现不平衡的焦虑状态;低神经质者往往是平静的,好脾气的,耐心的。

③、精神质是艾森克后来提出的一个重要人格维度,此维度的高分端为高精神质,低分端为超我机能。

高精神质者一方面表现出高攻击、冷漠、自私、冲动、反社会、思维和行为迟缓等特点,另一方面也表现出高创造性、坚强等特点;超我机能者则显示出仁慈和好心肠等特点。

艾森克的人格类型与古希腊气质学说的对应关系(P57)那个圆圈,只用记住圆圈里的四个象限,并且能看出与古希腊气质学说的对应关系,这个会考选择题外向性和神经质两个维度垂直相交得到四个象限与古希腊医学家Hippocrates体液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如图:11.Costa和McCrace的大五人格:外向性、随和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OCEAN。

12.体液说是由古希腊医生Hippocrates提出的,分为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黏液质。

体型说是由Kretschmer和Sheldon提出的,体型与气质之间的关系:内胚型对应内脏型,中胚型对应肌肉型,外胚型对应脑髓型。

13.简答:用唤醒理论怎么解释内外向的人?(P68)答:唤醒理论是由艾森克提出的,唤醒是指大脑皮层随时准备反应的警觉状态,它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中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激活水平。

内向者的大脑皮质唤醒水平天生比外向者的高,因此,对于同样强度的刺激,内向者比外向者体验的强度更高,因而更敏感。

14.行为遗传学的四种研究方法(P72):家族研究、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模型拟合。

1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P85):(1)人格结构:两维(早期)、三维(晚期)人格二维结构:潜(无)意识:人格的深层部分,是不曾出现于意识或已经被深深压抑的内容。

主要成分是本能,特别是性本能,性本能不独指生殖快感。

前意识(包括意识):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是能清楚觉察的主观经验。

前意识位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起检查和隔离作用。

人格的三维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包含在无意识之中,是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结构部分,由遗传而来的本能、欲望构成。

肉体是其能量源泉,该能量恒久不变不会消失但可以转换。

其唯一动机是寻求发泄、缓解紧张。

遵循快乐原则,没有理性。

自我:产生依存于本我(本身无能量),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

负责与现实打交道,解决本我和现实的冲突,遵循现实原则,有逻辑性。

超我:产生分化于自我,是人格中最文明和最道德的部分。

有两个方面:自我理想、良心。

对本我具有强制力,遵循道德原则,有最高理性。

(2)人格动力:冲突:本能→→现实→→理想和道德焦虑:焦虑导致痛苦,严重焦虑导致人格分裂和精神病,需要适度防御。

现实焦虑:意识到直接危险;神经质焦虑:害怕对本我失控的潜在危险;道德焦虑:违反道德的焦虑感和负罪感(不是人人都有,如反社会人格)。

防御:内容—无意识,本质—(不真实)否定、歪曲、虚构,结果—防御过度,破坏人格结构平衡,导致神经症。

①压抑:最常见;②否认:失恋解释;③投射:要不是…④反向作用:青春期;⑤合理化或文饰作用;⑥替代和升华:转移目标或转换能量;⑦退行。

(3)人格发展:口腔器、肛门器、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对古典精神分析的评价:贡献:第一个系统人格心理学体系(大树);第一个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神经症);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无意识、梦的解析、自由联想、临床法局限:过分强调性本能、无意识和非理性;悲观的、变态的、缺乏验证的。

16.(名词解释)早期经验决定论:弗洛伊德提出的,个体在经过一系列心理机能的发展后,其稳定的人格在大约5岁的时候基本就形成了。

17.弗洛伊德的7种防御机制(了解概念并能举例)P92压抑:最常见,最重要。

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否认:当运用否认时,我们只是拒绝接受某些事实的存在。

和压抑不同,否认不是说不记得了,而是坚持某些事不是真实的,尽管所有证据都表明是真实的。

例如:失恋解释。

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

例如:即找替罪羊、要不是…反向:反向作用是人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和情感的对立面来减轻焦虑的方法。

例如: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有一段时间相互对抗、敌意,这种意识上的对抗和意识是一种假面具,掩盖了潜意识中对异性的好感和倾慕。

合理化: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例如:不能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