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弱势青少年群体态度的调查研究_兼论弱势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2-18

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度校长青年基金项目课题(《弱势青少年社会适应问题研究》)作者简介:李磊(1979-),女,汉族,安徽灵璧人,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大学生对弱势青少年群体态度的调查研究*

———兼论弱势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

李磊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摘要:围绕弱势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及相关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就大学生最关注

哪些青少年弱势人群、大学生是否认同“弱势青少年社会适应性不足”的推断、大学生是否赞成社会政策应该为弱势青少年做照顾性调整、男女生对待弱势青少年群体的态度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等议题展开调查,为弱势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青少年;社会适应性;态度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63(2009)03-0073-05

A Survey on University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Vulnerable Adolescents

———Concurrently on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of Vulnerable Adolescents

LI Lei

(School of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China )Abstract :Based on questionnaire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

the study offers referential objective information for other scholars interested in vulnerable adolescents.The article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such essentials as which vulnerable adolescent groups are most cared by university students ,whether university students agree with the deduction that vulnerable adolescents are not good enough in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that social policies should be adjusted for vulnerable adolescents,whether there is any gend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attitudes towards vulnerable adolescents ,and so on.

Key words:universitystudents ;

vulnerable adolescents ;social adaptability ;attitude 青少年在我国人口中占有很大比例,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的社会转型时期,正在形成一个青少年弱势群体。弱势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已经成为青少年工作的难点、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弱势青少年的权益保护或者“增权”直接关系到该群体的社会适应状况。

一、弱势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弱势群体”的出现是改革开放与社

会转型的必然结果。在利益调整和社会分化加剧的过程中,从“弱势群体”中又逐渐分化出一个弱势青少年人群。青少年问题是全社会问题的折射和延续,弱势青少年人群除了具有弱势群体的一般特征,即经济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上的脆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明显特征:他们的权益实现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社会化结果———社会适应性的获取。因此,如何为弱势青少年增权以增强其社会适应性成为学

2009年5月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Mar .,2009第18卷第3期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18No .3

术界关注的焦点。

张敏杰直接将弱势群体定义为社会援助的对象和社会福利的接受对象[1]。陆玉林、张羽则指出青少年是需要特殊福利服务和关心照顾的群体,从一般意义上讲,青少年本身就是弱势群体,在青少年群体中又存在着因家庭贫困、身心残障、流离失所等导致的相对弱势群体,这部分青少年就成为弱势青少年。弱势青少年群体缺乏能力和资源,客观上处于无权状态,并内化为主观的无权感,在个体和群体层面上都需要增权[2]。杨雄等通过上海闸北区的调查发现由于身处社会不利处境,弱势青少年没有足够的资源获得为成人生活做准备需要的物质与机会,其未来的发展机会从青少年时期就被剥夺,他们很难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进入主流社会。因为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弱势青少年的就业过程变得十分艰难。很多闲散青少年最后所以走上越轨的道路,其实也是因为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得生存必需的资源所导致的。弱势青少年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养成受制于巨大的生存压力,迎难而上者有,悲观消沉者有,牢骚满腹者有,越轨犯罪者亦有之[3]。

体现在对主流社会的适应方面,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弱势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显得不足。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已经意识到自身在为弱势青少年提供社会支持方面所应负有的责任。弱势青少年群体的生存现状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在考量中国青少年政策的同时,也在促使其发生调整: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增强对青少年的支持力度。也就是说,当今社会在接受弱势青少年及相关社会问题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正在极力为之做出一些适应性调整。由此,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评价弱势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以及社会政策的调整究竟如何取得预期效果?

二、大学生眼中的弱势青少年:评价与态度

带着上述问题,2008年12月,我们针对合肥市某高校182名大学生开展了一项名为“大学生眼中的弱势青少年”的调查,了解本身作为青年群体构成部分的大学生对青少年群体中弱势者的态度。此次社会态度调查采用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收回问卷175份,其中有效问卷172份。在对问卷进行初步分析后,约见来自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共21名男女同学进行深度访谈,所获取的结论或许能为相关研究者与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最关注哪些青少年弱势人群

按照被提到的频率,大学生最关注的弱势青少年人群依次分别是:流浪(乞讨)青少年(20.93%)、残疾青少年(17.44%)、高校贫困生(15.12%)、街头乞丐,包括残障乞丐、卖艺乞丐等(11.63%)、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女(11.63%)、失业或无业青年(9.30%)、孤儿(包括艾滋孤儿)、弃儿(4.65%)。

此外,少数同学关注城市贫困家庭子女(4人)、青少年罪犯和街头小混混(4人)、单亲家庭青少年(2人)、、街头卖花小女孩(2人)。值得一提的是,有2名大四同学将所有大四毕业班列入弱势群体,另有2名同学认为就业市场中的女大学生也可以被称为弱势者,这对现有公认的弱势青少年的群体构成而言,是一种值得去关注的新的声音。

通过对回收问卷和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分别关注不同弱势青少年人群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青年,普遍比较关注社会问题。接受调查的很多同学提到了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有关。第二,大学生作为涉世未深的青年,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自身经历和生活环境。比如有的同学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原因在于看到过校园网络论坛转载的2008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他们》而深受感触,这篇作文中的“他们”即指在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女。另外有的大学生本身来自农村,对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对下一代教育造成的影响深有感触,比如一位大三女生这样描述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同学,因为无人管教,天天不好好学习,女孩子穿着爸妈从外地带回来的漂亮衣裳到处招摇,和男生打情骂俏,早恋,甚至早孕;男孩子拿着零花钱买烟,喝酒,玩游戏。第三,大学生作为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青年,开始关注自身在就业方面的弱势地位。有同学把大四毕业班,尤其是大四女生看做弱势群体,是一个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