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法例中的特殊语言现象

合集下载

中英政治新闻对香港“占中”事件报道的对比研究

中英政治新闻对香港“占中”事件报道的对比研究

校园英语 /中英政治新闻对香港“占中”事件报道的对比研究吉林大学/王玥【摘要】语言的运用反映着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而隐喻是语言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试将中英政治新闻中有关2014香港“占中”非法集会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概念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功用。

【关键词】概念隐喻 政治新闻 对比研究一、引言认知领域突破了传统的修辞层面,认为隐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不但在语言中,也在思想和行为中。

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性的。

”语言反应并影响人们的思维过程,因此对语言的运用,例如隐喻的不同表达方式也反应了人们对待事物不同的态度。

这种影响和作用在政治新闻报道中尤为明显。

本文试图从莱考夫和乔纳森提出的概念隐喻的角度分析中英政治新闻中关于香港“占中”事件的报道,从而探讨概念隐喻的功能,并加深人们对汉英政治和文化的理解。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莱考夫和乔纳森于1980年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贯穿于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之中,且基于我们自身的体验。

隐喻是一种映射关系,是将我们的抽象概念通过隐喻来具体化,以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莱考夫将隐喻大致分为三类,即结构隐喻、方位隐喻以及本体隐喻。

其中结构隐喻是指通过某一种概念体系通过隐喻对另一种概念进行构建。

例如在“时间就是金钱”这一隐喻中,始源域“金钱”的概念体系特征映射到了目标域“时间”中,产生一系列相关的隐喻。

方位隐喻是用“上下、前后、远近、深浅”等表示方位的基本概念来指称其他认知域的概念。

本体隐喻是指用基本的概念表达抽象的不易感知的概念。

“人们习惯于将基本的身体体验来理解较抽象的经验,如抽象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等无形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

”政治与语言密切相关。

莱考夫在对美国政治中的隐喻的研究中发现隐喻在政治语篇中大量存在,使政治语言变得更加生动。

香港特有词语管窥--广告词语切片考察

香港特有词语管窥--广告词语切片考察

香港社 区词 外来词 古语词
具 有 强 烈 的殖 民地 色 彩 。同 时 ,香 港 地 处 中 国 东 南 沿 海 ,

特 有 词 语 的 内涵
“ 有 词 语 ”是 同汉 语 通 用 词 语 相 比较 而 言 的 ,特 有 特
与 广 东 毗 邻 , 当地 居 民 多 以 粤语 为 沟 通 语 言 。 19 年 回 归 97
“ 有 词 语 ”有 广 义 和 狭 义 之 分 ( 志 祥 , 2 0 ) , 特 汤 05
从狭 义来看,是指那些在某一特有 的区域 内流行,代表着
该地 区某 一特有 概念 或者 某种特 定事 物 的词语 。这些 词 微 妙 的 变 化 , 出现 了标 准 中文 、港 式 中 文 和 粤 式 中 文 等 不

种 流 变 状 态 中 , 一 旦 外 部 条 件 成 熟 ,一 些 区域 特 有 词 可 特有 词语 。此研究方法所需语料较少 ,获得研 究样 本较为
能 向其 他 区域 扩 散 ,成 为跨 区 词 甚 至 多 区 词 , 因此 ,它 也 方 便 ,缺 点 是 随 意 性 较 强 ,典 型 性 不 够 。 虽可 发现 一 些 特
三 、研 究方 法 与 语料 来 源
本 文 采 用 切 片 分 析 的研 究 方 法 ,抽 取 一 天 的报 纸 , 选
从 历 时 角 度 看 ,特 有 词 语 并 不 是 一 成 不 变 的 ,它 处 于 择 特 定 范 围 的语 言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以此 窥 探 香 港 中 文 里 的
词 语 多 在 某 一 特 定 汉 语 社 区 使 用 ,有 些特 有 词 语 可 能 会 扩 之 前 , 香 港 的 社 会 语 言 状 态 是 两 文 两 语 , 口语 上 主 要 使 用 散 到 汉 语 中 心 区 或 其 他 汉 语 社 区 ,但 是它 们 中 的 多 数 尚未 英 语 和 粤 语 , 书 面 语 则 是 英 文 和 中文 。 普 通 话 虽 为 中 国 的 97 为汉 语 普 通 话 词汇 系 统 所 接 受 。这 些 普 通 话 词 汇 中 所 没 有 共 同语 ,但 在 香港 却 长 期 不 受 重 视 。 19 年 回 归 后 ,英 语

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现象的语体特征分析-CUHK

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现象的语体特征分析-CUHK

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现象的语体特征分析——兼谈话题位置的具时空、泛时空与超时空马文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根据Paul, Waltraud(2002,2005),现代汉语的话题可分为内话题和外话题:内话题的位置在主语和vP之间;外话题则位于CP之下,主语之上。

这两种话题结构在语体上存在区别。

非正式体(informal)中,当宾语前置(object preposing)为话题时,落脚点(landing site)可以是内话题,也可以是外话题,例如:(1)a. 火车我们没赶上。

(外话题)b. 我们火车没赶上。

(内话题)(2)a. 凉茶你喝不喝?(外话题)b. 你凉茶喝不喝?(内话题)例(1-2b)存在两种读解:一种是“火车”、“凉茶”不承载焦点重音(focus stress),整个结构中动词性成分承担核心重音(nuclear stress);另一种是焦点或对比话题的读解,即“火车”、“凉茶”承载重音,“我们火车没赶上”的语义为“我们火车没赶上(幸好赶上了飞机)”。

正式体(formal)中,如果不强调前置宾语,则它的落脚点只能是外话题而不能是内话题。

例如:(3)a. 其他国家的内政,中国绝对不会干涉。

(外话题)b. *中国,其他国家的内政,绝对不会干涉。

(*内话题)(4)a. 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问题,美国外交部从未与中国进行磋商。

(外话题)b. *美国外交部,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问题,从未与中国进行磋商。

(*内话题)对于正式体而言,内话题结构只存在一种读解,即焦点结构的读解。

如果内话题结构承载的是核心重音,则该结构不合法,如例(3-4b)所示。

在对比焦点的情况下,该内话题结构可以接受,但话题不宜过长,且对比的成分也不宜不出现。

如例(5)所示:(5)a. ??中国,其他国家的内政,绝对不会干涉。

b. ??中国,其他国家的内政,绝对不会干涉;自己国家的事务,绝对不假手他人。

c. 中国,市场开放了;改革开展了;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从词典编纂学角度透析香港英汉双语法律术语释义——以简单句为例

从词典编纂学角度透析香港英汉双语法律术语释义——以简单句为例

1引言
到底如何定义应该根据研 究者 的研 究需要进行具
体 界 定 ,进 行过 多 的讨论 和 研 究 并不 能 改变现 状 。
中国对法律语言 的研 究,始于 2 0 世纪 8 0年 代。 虽然 比外国晚 了近 2 0 年, 但经过近三十年的发 展,法律语言学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从 2 0 世纪 9 0 年代法律语 言学作 为一 门独 立 的学科的确立到各
— —
以简单 句为例
娄元 元
武汉 4 3 0 0 7 0 )
(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湖北
摘要 : 本文着眼于从词典 编纂 学的角度 对香港 英汉双语 法律术语释义的分析 , 通过建立香港 英汉双语 法律 术语语料 库, 来 透 析 自然语言 中所折射的含义 与暗示, 为词典 编纂 学者提 出微 薄 的建议 , 从 而为 词典 使用者提 供一种 正确 解读 词典 释义的方
2平 行语 料库 的建 立
究局限 法律语言本 身…中国学者的研究特点是 全面细致, 从字、 词。句等角度深入探讨法律语言词 汇特点、 词法特点句法特点、 准确性问题、 模糊性问
题、 色彩 问题 、 调整 问题及语体特 征问题等等 , 甚至 包括立法语言中的标点符号” ( 吴伟平 , 2 0 0 2 ) 。这使
得我 国法律语言 的研究呈现重理论 ,轻实 践的特
点。就法律词汇 的定义 问题, 几乎每本法律语言学 论著都会提及 , 如李振宇的《 法律语言学初探》 , 陈炯 的《 法律语言学概论》 , 刘红婴 的《 法律语 言学》 尽管如此, 针对此话题的大量期刊、 论文还是 不断涌现, 如姜建云的 《 法律术语及其理据性》 , 《 法 律用语 的语义法定性》 王蓉 的《 法律术语的语言学

港中文语言学笔试

港中文语言学笔试

港中文语言学笔试
【原创版】
目录
1.港中文语言学笔试简介
2.笔试内容及考试形式
3.备考建议
4.总结
正文
【港中文语言学笔试简介】
港中文语言学笔试,全称为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系研究生入学考试,是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系为选拔优秀研究生而设置的一项重要考试。

该考试旨在测试考生的语言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确保选拔出具有良好学术潜力的学生。

【笔试内容及考试形式】
港中文语言学笔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语言学基础知识:这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语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涉及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知识。

2.语言分析:这部分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学知识对给定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主要考察考生的语言分析能力。

3.问题解决:这部分通过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考察考生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一般为 3 小时。

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备考建议】
1.系统学习语言学基础知识:考生需要系统学习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知识。

2.多做练习:考生可以通过做历年试题、模拟题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术素养:考生需要关注学术动态,了解当前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4.提高英语水平:虽然考试语言为中文,但部分题目涉及英语,因此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

【总结】
港中文语言学笔试是一项重要的选拔优秀研究生的考试,主要测试考生的语言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特色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特色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特色
香港中文大学:提倡中英文双语教 学
• • 对于每一个内地生而言,到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语言不通。尽管香港回归后,越来 越多的香港人会说普通话,包括学校在内的各大机构团体也都教授普通话,但在港生活却以 粤语为主。 很多内地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全英文授课并不可怕,因为经过多年的学习,赴港留学的 学生英语基础都比较好。听不懂、讲不好粤语才是内地生最大的语言障碍。因为你会觉得想 学的东西没学到,自己想说的话又无法确切地表达出来,这就让人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不 能说流利的粤语,你参加校内的学生会及各种社团组织的竞选都是很难的,也会给你的学习 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被粤语“折磨”过的滕燕就认为,到港前最重要的是加强语言锻 炼。她说除了英语还有粤语,之前看港剧学习比较多,能听但不能说,如果在来之前能够提 高粤语的学习,来了之后会有很大的帮助。” 中大是香港高校里唯一一所提倡中英文双语教学的大学,从取名为中文大学我们就能看 出中文在中大里的地位。使用中文授课得从中大的创建说起。上世纪60年代,英殖民统治下 的香港英语横行,一些富有爱国心的知名学者如钱穆、唐君毅等就提出要成立一所尊重汉语 学术地位、尊重中国文化的大学,这就是香港中文大学名字的由来。为推广中文教育,《香 港中文大学条例》特别规定中大的授课语言以中文为主、中英双语并重。在香港,也只有在 中大,中文获得了和英文一样主要的官方语言地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大的“中文” 并不是普通话而是粤语,所以这让不懂粤语的内地生感到很痛苦。好在中大为所有不懂粤语的 内地新生开设了免费的粤语培训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原本觉得粤语应该很 好学,学起来才发现不是那么容易。其实普通话和英文足可以应付在香港的生活,如果不是 准备留在香港工作,内地生大可不必学粤语,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学点英文。”王万军建议 说。

香港言语社区两文三语的格局及其变化

香港言语社区两文三语的格局及其变化

些成分发生 了量的变化 , 但没有产生质的变化。
[ 关键 词] 两文三语 ; 言语社区 ; ; 变化 多层双言体系
[ 中图分类 号]Ho 5 一0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 5 1 (O 0 O 一O 4 一O 0 0 10 2 1 ) 3 0 1 7

[ 收稿 日期] 0 0 3 O 2 1 一O —1 [ 作者简介] 苏金智 (9 4 )男 , 建永 春人 , 1 5一 , 福 教育部语 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 社会语言学 与媒 体语言研究室
调查研 究成 果 面世 。
香 港 言 语 社 区两 文 三语 的格 局 及 其 变化
苏金智
(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 北京 lO l ) O O O
[ 摘
要] 香港语言文字使用的格局是两文 三语 , 言语社 区的性质原来有 了公认 的定性的说法 , 属
于双言或三言制 。有学者认为这一提法 已不能从理论 上很好地解释香港 语言使用 的新 变化 , 为其性 认 质 已经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 。笔者认为到 目前为止还没有改变这一说法的足够理由。影 响言语社 区性 质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 策因素、 言使用 的现状 和语言态度 。三个 因素中 , 言使用 的现状 是决 政 语 语 定言语社 区性质 的最重要 的因素 。文章就 1 9 9 7年前后这 三个 因素对香 港言语社 区性 质所产生 的影响 进行 了分析 , 尤其是对语 言文字使用现状进行了 比较 深入 的分析 , 进一步说 明香港言语社 区的语言格局
主任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 中国社会语 言学会副会长 , 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 。 研

4 ・ 2

香港特殊的语言现象:语言转换和语言混用

香港特殊的语言现象:语言转换和语言混用
的词 汇 , 比如 “ 今 天要o v e r t i m e ”。 社会 语 言学 家们 对 于语 言转 换 和语 言混 用 并未 有~ 个 统一 的
【 1 】 詹姆斯 卡 明斯, . ( 2 0 0 7 ) . 《 香港英语词汇创新研究 》香港: 香港大 学出
版社 .
结论
H a晤 h a p p y呀? ” (“ 晤 ”是 粤语 口语 中 的 1 9 9 7 年 香港 回 归后 ,普 通话 成 为 了官方 语 言之 一 ,普通 话 也 略 发音 , 比如 “ 预 期 一般 取代 英 语成 为 第二 语 言 ,这就 表 示普 通话 的地 位 次于 英 化 ” 等 。
社会语言学家们对于语言转换和语言混用并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holmes的定义最为广泛人们转换语言是来表示一种群体归属感而muysken则定义语言混用是一句话中出现两种语言的词汇或者语法特征语言转换是讲话中快速出现连续的几个语言
大 众 文 艺
・ 语言 学研 究 ・
香港特殊的语言现象 :语言转换和语言混用
香港 语言 环境 是 政治 、历 史 、经 济 的共 同产 物 。语 言转 换 和
语言 转 换c o d e — s w i t c h i n g 和 语 言 混用 c o d e — m i x i n g 是 香港 特 语 言 混用 是 极具特 色 的语 言现 象 , 同时 不 同语 言相 互作 用 ,形 成 色 的语 言现 象 。语 言转 换指 人们 从 一种 语 言换 到另 一种 ,一般 发 了香 港特 色的语 言转 换 并随着 时代 不 断变化 发展 。 生在 句 与 句之 间 , 比如前 一 句话 中文 ,后一 句 换 英文 : 而 语言 混 用则 是 一句 话 内使 用不 同的语 言 ,通常 都 是混 入一 两个 其 他语 言 参考文献 :

《汉语韵律句法学》评介

《汉语韵律句法学》评介

2021年5月May . 2021第31卷第3期Vol. 31 No. 3四川文理学院学报Sichuan Universi t y of Art s and Science Journal《汉语韵律句法学》评介孙文统12(1.河南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郑州商学院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451200)摘要:《汉语韵律句法学》一书从韵律与句法之间的互动关系出发,构建出一种韵律制约句法的理论 模型。

该理论模型立足于古今汉语事实,通过句法和韵律互动的方式为汉语语言现象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具有较为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关键词:韵律句法;音步;重音;接口特征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志码:A 凸显语法构造的模块性特征与句法运算的中 心性地位是主流形式 长期奉行的音系部门被主流生成学派视为狭式句法2narrow syntax)之后的语音解释阶段,其主要职责在于赋予构线性化的语音表征# 2019年4月,由英国劳特利奇(Routledge)岀版公司岀版的《汉语韵律句法学-(Prosodic Syntax in Chinese)—书,在深入发 掘古今汉语韵律句法现象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韵律制约句法的理论模型。

本书为汉语语言学研究 系列丛书(Chinese Linguistics Series)之一,是香港 中文大学中文系冯胜利教授继其《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1997)、m 《汉语韵律句法学》(2000)、2 《汉语韵律语法研究》(2005)3等韵律语法专著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该书适合具有形式句法学及韵律 学背景的读者阅读。

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理 论与事实,下卷为历史与。

下面首先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简要的评价。

—、内容介绍本书的上卷为理论与事实部分,共分为五章,文章编号:1674—5248(2021)03—0072—05主要介绍韵律句法学的理论背景、基本原理、相关概念及句法第1章为引言。

香港与大陆同名异译现象探析

香港与大陆同名异译现象探析

香港与大陆同名异译现象探析摘要:同一个词语,香港和大陆有不同的译法,这些不同体现在人名、地名与日常词语等的不同表述上。

导致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粤语及普通话的发音区别;适用的翻译策略不同;各自的文化背景相异。

但这种差异并非恒定不变,事实上,港译和大陆译法正在互相影响。

在文化的吸纳包容能力下,香港与大陆在词语翻译方面渐有趋同之势,同名异译现象将会逐渐减少。

关键词:文化背景;同名异译;大陆;香港;词语翻译香港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过分西化的中国文化,甚至有人认为它不能算作真正的中国文化。

正因香港这种独有文化具备的“边缘性”和“混杂性”,学界多将其与大陆主流文化进行比较研究[1]。

当东西文化两大体系进行互融交流时,翻译了打破了语言隔阂。

西语译入时,面临香港与大陆两类相异的译法,并凸现于词语表述、书籍版本等主要文化传播方式中。

类似差异已引起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对文化交融的忧虑,有关港陆翻译差异的比较研究已不鲜,内容涵盖西方人名、地名、网络词汇与电影译名等差异的研究[2-4]。

然,现有研究多偏重港陆翻译策略及发音取义角度,文化背景的视角却实属罕见。

之于香港殖民地历史的特殊性,翻译为满足东西方文化体系中不同群体的需要,亟待以文化为突破视角来探究。

鉴此,本文有意透过文化体现差异之特点,来探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同名异译现象以及隐藏于背后的深层缘由。

一港译与大陆译法的差异人类创造的文化可分为东西文化两大体系,而打破两大文化间语言迥异的隔阂,就必须有翻译。

翻译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行为,一个文化里的翻译文本代表的是这一种文化[5]。

当西语译入时,面临大陆与香港两种相异的译法。

译语差异不仅对两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不便,更成为了阻碍大陆与香港文化交流的一尊磐石。

根据巴斯奈特的观点看来,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转换。

译者应精通两种或多种文化,由于语言是文化内部不可分割的部分,译者也就相应地精通两种或多种语言。

其实,翻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跨文化行为”。

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同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归祖国,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这一历史性事件对香港和澳门的文化、语言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惯用交谈语言的使用情况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对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一变化对港澳社会的影响。

回归前,香港和澳门分别处于英国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在这段时间内,英语和葡萄牙语成为了香港和澳门的官方语言之一,当地人也经常使用这两种语言进行交谈。

随着回归的到来,中文成为了香港和澳门的官方语言之一,这对当地人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产生了影响。

回归后,虽然中文成为了香港和澳门的官方语言之一,但英语和葡萄牙语仍然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香港,英语作为国际语言,依然被广泛使用。

特别是在商业、政治、媒体等领域,英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许多香港人在家庭、学校、社交场合中也还是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在澳门,葡萄牙语的使用情况也类似,尤其是在政府、商业等领域,葡萄牙语仍然得到广泛使用。

虽然中文成为了官方语言,但英语和葡萄牙语仍然在香港和澳门的语言使用中占有一席之地。

回归后,中文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香港和澳门,中文作为母语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许多当地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中文进行交谈,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

这一变化与回归后对中文教育的重视有关。

为了促进中文教育的发展,香港和澳门都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学生学习和使用中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文也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国际语言。

回归后,中文的使用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成为了香港和澳门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归后,香港和澳门的社会文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对惯用交谈语言的使用情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香港,随着内地游客数量的增加,普通话的使用情况也在不断增加。

许多香港人开始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这进一步促进了普通话在香港的普及。

全球华语语法研究以“扎根”为例

全球华语语法研究以“扎根”为例

2021年第3期第61卷(总291期)No.32021Vol.61General No.291全球华语语法研究:以“扎根”为例*邓思颖摘要:根据“扎根”及物性的特点,可知及物动词“扎根”在全球华语不同地域有不平衡的分布。

至于“扎根”后接介词的情况,也有差异。

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可窥探全球华语的语法差异,并对建构大华语的语法理论有所助益。

关键词:全球华语;大华语;及物性;介词;语法学DOI :10.13471/ki.jsysusse.2021.03.009一、全球华语研究汉语研究的范围,应放眼于全世界的华人群体。

以这样宏观的角度,研究当前汉语的整体面貌,让我们对语言的本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全世界华人所使用的汉语,可称为“全球华语”。

全球华语研究的对象,就是包括全世界华人所听所说的汉语、华语,所读所写的中文、华文。

全球华语的研究,对认识当前汉语的整体面貌,非常重要。

全球华语由不同的变体所组成,是一个很宽的集,里面包含各个子集。

时代、地域、方言、语体四种因素,可以理解为四项参数,构成全球华语研究的参数理论,用以分析全球华语的变体(邓思颖,2018,2020)。

全球华语是变体的集合体,而各变体组成全球华语大家庭的一分子。

通过参数异同的分析,我们可从中了解变体的沿革与接触关系,加深对全球华语的认识。

以历时与共时、境内外与国内外、共同语与方言、口语体与书面体这四组因素,作为分类标准,对全球华语的语言面貌作系统性的描述和分析,有助于推进全球华语研究的工作。

近年学者提出了大华语理论,这是全球华语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

大华语是“以普通话/国语为基础的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李宇明,2016),特指“除了地区方言之外的海内外汉语”(李宇明,2017:3)。

虽然大华语以普通话作为基础,但却是一种可以有“一定弹性”“一定宽容度”的全球华人共同语(陆俭明,2017)。

根据上述提到全球华语的四项参数,大华语就是现代全世界华人社区通用的口语和书面语。

法律文本用词特点及其翻译 ——以《香港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为例

法律文本用词特点及其翻译  ——以《香港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为例

法律文本用词特点及其翻译——以《香港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为例摘要:法律文本有别于一般文本,其特殊并有自己的特点,无论在词语、词义、专业用语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普通文本;因此,法律文本的翻译绝非易事,在进行法律文本翻译时,必定要熟知源语国家和译入语国家的文化和语言表达习惯、法律规范等。

本篇将主要以《香港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等正统法律文本和部分商业合同等准法律文本为例,分析法律文本的用词特点,并探究其翻译。

关键词:法律文本;用词特点;《香港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翻译引言从唐朝的佛经翻译到清朝的依法治国再到当代的全面翻译,中国历史共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

谈到当代的全面翻译,必然不能少提法律翻译的地位。

首先法律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权威,是一个国家的管理科学的象征;其次中国的法律尚未完善,需要引进并吸收别国法律的长处;最后,种种这些都证明了法律翻译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也支撑着各类学者在法律翻译上不断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开拓一个法律翻译的更广阔的空间,不断完善本国法律文件,更好传达文件法律精神。

无论是中文法律文本还是英文法律文本,在翻译的总体策略上均有共通之处,而在具体内容的翻译手法上又有所差别,需结合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及其国家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来谈。

接下来,本篇共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对法律文本的翻译做一个总体概述,即翻译总体策略分析,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其次结合具体例子,分析法律文本用词特点,及相应的具体的翻译方法,这是本文的中心部分;最后是结语。

一.法律翻译总体策略1.1法律翻译的目的即一个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

宏观上讲,一个国家或政府制定法律条文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某种司法或治国理念;微观上讲,法律文本在许多情形下是为了传意,即把立法者/统治者或法律文本制作人的意旨或意图传达给有关人士。

让民众知法守法,当触犯或违反有关法律或规定时,他会受到什么样的惩处;让当事人明白,在一定的法律框架或条件下,他有什么样的权益,为了享有这些权益,他又该尽什么样的义务,如果没有尽这些义务,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后果或受到何种处罚。

香港粤语的特点

香港粤语的特点

香港粤语的特点香港粤语的特点广州话也叫「广府话」、「白话」,属粤方言粤海片,是粤语的代表方言。

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及粤北部分地区,香港、澳门通行的粤语亦属这一片。

狭义的「广州话」则专指广州市区通行的粤语,它与香港粤语有些微的差别,外来借词较少,话语中夹杂英语的现象少于香港话,语速较慢。

香港粤语即「香港话」,是粤语的一种地点方言。

从交际功能来看,香港话与广州话并无质的不同,两地居民可用各自的方言通畅无阻地相互交流。

但就方言的社会地位而言,香港话与广州话却有很大不同。

粤语在香港的地位举足轻重,儘管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另一种为中文),有颇大影响,在普通市民阶层及传媒方面,粤语却佔有压倒优势。

香港粤语有相对独立的书写体系(方言用字)和众多的方言传播媒介,更扩大了香港文化的影响。

这些特点,是内地广州话所欠缺的。

从语言本身来看,香港话也有一些特点值得注意:在语音上,阴平调值逐渐趋向55调,而广州话一般有53、55两种读法,如「工作」的「工」,广州话习惯读53调,而香港话习惯读55调。

此外,「懒音」现象在年轻一代较为明显。

由于生活节奏较快,香港人话语的速度亦快于广州人。

词汇方面,香港话多用外来借词,其中英语的外来词尤多,如「飞」(英语fare),广州话习惯使用「票」。

受教育人士话语中夹杂英语的情况十分普遍,如「我去canteen啦」(我们到饭堂去吧)。

外来语中,人名、地名的翻译与广州话时有不同(广州话跟从普通话的`译法)。

另外,香港话有大量的「区域词语」(如「特首」、「律政司」、「居屋」)和特有用语(如「黑雨」【黑色暴雨警告】、「医生纸」【病假单】、「双失青年」【失学和失业的青年人】),反映香港独特的社会风貌,广州市民口语中很少用。

粤语对话 - 时间天气用语[粤]十亿一千一百一十二万一千三百一十四[普] 10 1112 1314[粤] 十五亿一千六百一十七万一千八百一十九[普] 15 1617 1819[粤] 二十亿三千零四十万五千零六十[普] 20 3040 5060[粤] 七亿八百零九万一百[普] 7 0809 0100[粤] 百千万亿[普] 百千万亿[粤] 一千二百四十四亿二千五百六十三万六千二百零七[普] 1244 2563 6207[粤] 你系几时离嘅?[普] 你是什么时候来的?[粤] 我旧年七月份到呢度嘅。

【7A文】读写障碍

【7A文】读写障碍

读写障碍(dysleGia),也称为读写困难,是一种最常见的特殊学习困难。

根据国际读写障碍协会(InternationalDysleGiaAssociation,20XX)的定义,读写障碍是一种学习障碍。

这是一种特定的语言障碍,源於对文字解码能力(decoding)的不足,通常在声韵处理能力上反映出来。

这种解码能力和年龄、其他认知能力及学业能力并无一定关系,也不是由一般发展的障碍或感官障碍所导致。

除了阅读能力之外,读写障碍还会影响其他和语言有关的能力,如书写及拼字的能力。

学习困难,是指吸收与运用所接收的信息、说话、阅读、书写、推理或数学能力时所出现的困难。

研究显示这种现象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而引致。

在众多学习困难中,有些学童可能出现一种或多种的特殊学习障碍,当中最普遍是读写障碍(~80%),它是一种发展性阅读障碍。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世界卫生组织,20XX)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修订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20XX)指出,读写障碍一般包括阅读和书写困难,影响文字阅读及理解、记忆运作、提取生字能力没及讯息处理速度。

他们的语音处理、视觉感知、听觉认知、专注力、分辨左右、列序或组织等能力也明显较同龄儿童弱。

[1]读写障碍发病率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英语国家的读写障碍发病率为5%,发病率和中国大陆相当,台湾地区,香港,澳门发病率为10%,发病率比英语国家和中国大陆高。

读写困难(DysleGia)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阅读有困难”。

国际学习障碍组织(Inter-nationalDysleGiaAssociation,简称IDA)解释:读写困难的成因源于神经系统,是家族性学习或是处理语言的困难,会根据个体的不同在严重程度上造成差异,常见到在重复及表达语言、阅读、写作、拼字、书写及数理上有困难。

有这些问题并非由缺乏动机、感觉障碍、不适当教学技巧、以及环境所直接造成的。

这是一种神经心理功能异常,在轻重不同的程度上影响了将近10-20%的人口。

香港文化常识问答

香港文化常识问答

香港文化常识问答1. 什么是香港文化?香港文化是指在香港地区独特形成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

香港文化的形成受到中西文化的影响,融合了传统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香港文化特色。

2. 香港的语言以及使用情况有哪些?香港的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

中文主要以粤语为主,是香港广大市民的主要交流语言。

此外,香港也有少数人使用普通话和其他方言。

英文在香港的教育、政府和商务领域广泛使用。

3. 香港的传统节日有哪些?香港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一些是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清明节。

此外,香港还有一些特有的传统节日,如香港特区成立日、端午节和农历年的除夕。

4. 香港的美食有哪些特色?香港是一个美食天堂,拥有各种各样的美食。

其中一些特色包括:•港式点心:如点心、烧卖和流沙包等。

•海鲜:香港周围环绕着海洋,因此海鲜非常丰富,如鲍鱼、龙虾和生蚝等。

•干炒牛河:一道以牛肉和河粉为主要材料的炒菜,非常受欢迎。

•火锅:香港有各种各样的火锅,包括鸳鸯火锅和日式涮涮锅等。

5.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香港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其中一些包括:•维多利亚港:香港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海景和香港的天际线。

•香港迪士尼乐园:是亚洲第一个迪士尼乐园,吸引了许多游客。

•大屿山:香港最大的岛屿,有著名的天坛大佛和香港迪士尼乐园等景点。

•香港海洋公园:集合了动物园、水族馆和游乐设施,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家庭旅游景点。

6. 香港的艺术和文化活动有哪些?香港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和文化活动。

其中一些包括:•香港艺术节:每年举办的国际性艺术盛会,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和视觉艺术等表演。

•香港电影:香港电影产业非常发达,出产了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美术馆和画廊:香港有许多艺术展览和画廊,展示了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

7. 香港的传统手工艺有哪些?香港的传统手工艺包括:•传统刺绣:香港的刺绣技艺非常出名,以精细细腻而著称。

•木雕:香港有许多传统的木雕艺术家,他们创作出精美的木雕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定 指标 记 ( 1 )加 速 、 拖 延、 妨 碍 或 阻止 , 或 曾 经 加 速、 拖延、 妨 碍 或 阻止 由本 人 作 出或 由其 他 公 职人 员作 出任 何 凭 其 本人 或 该 其 他 人 员的 公

( 3 )… … 该 等 资 产 是 保 险 人 指 示将 某 些 资产 ( 保 险人 已就 该 某些 资产 向该人 发 出上 述
书 面通知 )… …( 4 1 . 3 0 ( 3 ) )



( 4 )如任 何人 藉作 任 何 欺骗 ( 不论 所作 欺 骗 是 否唯 一或 主要 诱 因 ) 并 意 图诈骗 而诱 使 另 人 作 出任 何 作 为 或 有 任 何 不 作 为, 而 导
苏 小 妹
【 摘 要】 香港 中文法例 中的特殊语言现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 指示标记的使用, 包括定指
标记“ 该” 与任 指标 记 “ 任何 ” ; 其二, 连词 的使 用 , 主 要包 括 连 词 的特 殊 用 法 、 连 词使 用 范 围 的扩 大
和位置 的变化; 其三, 介词的使用。这些特殊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英语 的影响和翻译过程 中的“ 直
译” 法。
【 关 键 词 】香港中文法例 指示标记 连词 介词
【 基金项 目】天津市社科规划项 目 “ 香港立法语言的语法特点研 究” ( T J Z W1 3 ~ 0 1 4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1 8 【 中图分类号 】 H 1 0 9 . 4 ; H 1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0 — 5 4 5 5 ( 2 0 1 5 ) 0 2— 0 1 7 3— 0 7
分 。( 5 2 8 . 8 1 . ( 2 ) . ( a ) )
总结和归纳¨ 一 , 得到 了学界 的重视和认 可, 但 是
石 文 的书面 语 研究 限 于 报 于 U 语言 , 并 未 涉 及 法律 条
文 。作 为最 严肃 、 最 具 权 威 性 的 书面 语 体 , 法 律 语
言有其 自身的特殊 陛; 同时香港法例 的中文本绝大 部 分 又都是 从 英文 翻译 过来 的 , 作 为 译 本 在 语 言使 用 上很 容易 受 到英 语 的 影 响 。 因此 , 我们 认 为 有 必 要 对香 港 中文 法例 单独 进行 考 察 。 本 文从 指 称 标 记 、 连词 、 介 词 这 三 个 角 度 来 考 察香港中文法例 , 语料来 自香港政府公 布的 1 0 0多 部 成文 法 。
香 港 的 书 面 语 一 直 倍 受 关 注 。石 定 栩 等 ( 2 0 0 2、 2 0 0 6 ) 曾就 香港 书面 汉 语 的语 法 特 点 进行 了
( 2 )如有 以下情 况 , 观 众 或 听 众 可视 为 已 支付进 入 某地 方 观 看 或 聆 听 广 播 或 有 线传 播 节 目的入 场 费— — ( a ) 该 等观 众 或 听 众 已支付 进 入 某一 地 方的入 场 费 , 而观 看 或聆 听广 播 或 有线 传播 节 目的 地 方 构 成 该 某一 地 方 的 一 部
J OUR NA L OF S O UT H C HI NA NORMA L U NI V ER S I T Y ( S OC I AL S C I E NC E ED I T I ON)
2 0 1 5年 4月
Ap r .2 0 1 5
特 殊 语 言 现 象 香港 中文 法例 中 的

与 文 字
致—— ( a ) 该 另 一 人 以外 的 任 何 人 获得 利 益 ;

应 用
指 称 标 记 的 使 用


( 2 1 0 . 1 6 A . ( 1 ) பைடு நூலகம் ( a ) )
例( 1 ) 一( 4 ) 中, “ 其他” 是旁指代词 , “ 某” 表示 不定指 , “ 另” 是 另 指代 词 , 它们 与 “ 该” 的 同时 出现 关于香 港 书面 语 中 的定 指标 记 , 石定栩( 2 0 0 6 ) 人文覆界 可 能是 受 到 了 英 语 的影 响 。英 语 中一 个 名 词 性成 曾指出 : “ 香 港书 面语很 少 用 ‘ 这’ , 而用 ‘ 该、 是、 分前面 如 果 已 经 出现 过 , 后面 再 论 及 时 , 这 个 名 词 今’ 等。 ” [ 2 ” 根 据 我 们 的 考 察 , 在 现 行 香 港 中 文 法 性 成分 之 前 一定 会 出现 “ t h e , t h a t , t h i s ” 这 样 的 定 例中 , “ 是” 和“ 今” 都 没有 用来作 定指 标记 , 只 有 指 标记 。香 港 中 文法 例 对 应 的英 语 文 本 同样 体 现 “ 该” 大 量 出现 。 同时 , “ 该” 在使 用 上也 有 了一 些变 了这 一点 ( 下面 为例 ( 1 ) 和( 2 ) 的英 文原 文 ) : 化, 主 要 表现 在 “ 该” 与 其他 指称 标记 连 用 上 。 ( 1’ )e x p e d i t i n g ,d e l a y i n g ,h i n d e r i n g o r 现 代汉 语 中 , 定指标记 “ 该” 一般单独使用 , 不 会和其他指示标记连用 , 而在香港中文法例 中我们 ① 本 文使用 的法例 均来源 于香港 律政司公 布的现行成文法 , 发 现 了不 少 “ 该” 与其他 指 示标 记连 用 的例 子 : h t t p: / / ww w. d o j . g o v . h k / s c / l a w s / i n d e x . h t ml 。
a3??该等资产是保险人指示将某些资产保险人已就该某些资产向该人发出上述书面通知??413034如任何人藉作任何欺骗不论所作欺骗是否唯一或主要诱因并意图诈骗而诱使另一人作出任何作为或有任何不作为而导致a该另一人以外的任何人获得利益
2 0 1 5年 第 2期
No . 2. 2 0 1 5
华南师范大 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