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高中政治思维导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增强
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源远流长
古代辉煌的历程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见证
汉字 史书典籍
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博大精深
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民族性: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中华各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 自的民族特性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途径
必须立足实践
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与 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
中化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包容性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贯穿中华民族 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精神纽带 精神支柱 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之魂
永恒的中华 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 Nhomakorabea族之魂意义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 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 的精神火炬
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原因
必要性
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体意识的凝结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例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艺术、哲学思想,对塑造中国人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文化体系。
三、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文化。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加强科技文化的培育和传播,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为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四、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具有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众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促进民族团结,构建一个和谐、包容、共享的文化生态。
同时,我们也要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领域的践行在教育领域,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文化产业领域,我们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艺术创作领域,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艺术创作,提升我国艺术的国际竞争力。
在互联网领域,我们要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健康发展,倡导文明互联网使用规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对本民族本国家传统文化的自信和信心,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的“根”、国家的“魂”。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伟大的历史、坚如磐石的民族精神、革命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等,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生动的实践依据。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扬,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对全人类文化瑰宝的贡献和传递。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人们更加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不断深化对其内涵的认识。
先进的孔孟之道、自由的道家思想、严谨的儒家精神等,都在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得到了重现和发扬光大。
二、革命文化的文化自信革命文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文化奠基。
无数的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献身,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用文字、音乐、歌曲等艺术形式为革命做了宣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正是在革命文化基础上得以发展的。
我们要守护并弘扬革命文化,让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三、现代文化的文化自信现代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文化除了具有实用性和时代性之外,还应该以道德、人文和创意为核心,体现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现代文化的建设,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可以影响人们的精神层面,引领时代潮流。
因此,现代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须要关注的重要领域。
四、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不仅是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的保障,还可以开拓经济和外交领域,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核心,可以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文化支柱。
文化自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播等方式,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夯实了基础。
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一、引言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文化是指一个群体所共有的传统、信仰、价值观念、艺术和习俗等,而民族精神则是指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面貌,包括自尊心、自豪感、团结意识和奋斗精神等。
文化和民族精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独特风貌和历史底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二、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塑造1. 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影响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所拥有的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它包含着这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
传统文化对于塑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孝道”、“礼仪”,这些价值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且成为了中国人独特的品格特征。
2. 现代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影响现代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现代社会中所创造的文化形态,它包含着这个民族的时代精神和生活方式等。
现代文化对于塑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美国的现代文化中强调“自由”、“平等”、“个性”,这些价值观念深深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且成为了美国人独特的品格特征。
三、民族精神对文化的影响1. 民族精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而形成的,而民族精神则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的重要因素。
例如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这种家庭观念源远流长,正是因为中国人具有团结一心、互助互爱、尊老爱幼等优良品质,才能将这种家庭观念不断地传承下去。
2. 民族精神对现代文化的创造一个民族在创造现代文化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自身民族精神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动漫文化中强调“勇敢”、“友谊”、“努力”,这些价值观念深深地反映了日本人的民族精神,成为了日本动漫文化的重要特征。
四、文化与民族精神对国家建设的意义1. 文化与民族精神对国家凝聚力的提升一个国家如果能够传承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且积极创造现代文化,同时又能够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那么这个国家就能够具有更强大的凝聚力。
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美德 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回复
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回复1. 引言1.1 概述中华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其中融汇了丰富的思想、艺术、道德等方面的要素。
中华传统美德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品质和行为规范。
而民族精神则是国家和民族进步发展的精神动力,包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核心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指导思想。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中华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美德的联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的融合与发展”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本文内容的阐述,我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要探讨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旨在对于今后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美德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研究这些概念的互相影响与共同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文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中华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2.1 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中华文化是指源自中国的独特文化体系,它包括语言、宗教、哲学、历史、艺术等各个方面。
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核心特点包括尊重传统价值观念、注重家庭和社区关系、强调孝道和礼仪等。
2.2 中华传统美德的概念和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是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一套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这些美德体现了对人伦关系、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的关注,并以诚信、勤劳、亲情、友情、爱国等为核心。
这些美德旨在推崇个人品质的完善,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
2.3 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对社会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读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读后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
近期,我深入阅读了相关书籍,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我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读后感。
一、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既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又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阅读相关书籍,让我对这些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诸如孝道、礼仪、诚信等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性。
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
在阅读中,我了解到我国在文学、艺术、影视、网络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四、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书籍,让我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我深感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通过阅读,我明白了要从自己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书籍,让我受益匪浅。
文化与价值观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与价值观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与价值观: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与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建立起来的精神支柱,它们代表着一种共同的信仰、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精神,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文化与价值观在塑造民族精神和传递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是由历史、经验和传统形成的。
它包括了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和道德观念等方面。
正是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一个民族才能形成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识,形成独特的精神特质和归属感。
而这种归属感和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源泉。
其次,价值观是对人类行为和权衡利益的准则和信仰。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它包括了社会公正、民主法治、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和谐发展等核心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的传达和实践对于塑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和价值导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文化与价值观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关系。
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和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一个国家的共同目标和行为准则。
通过传承和发扬文化优良传统,我们能够进一步激发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为民族精神提供了现代化的表达形式和具体落地的指导。
这种相互支持的关系,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民族精神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然而,当今社会面临着文化多样性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
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和冲突成为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
同时,也要积极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为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文化与价值观是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两者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只有将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精神上的支撑和引领。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之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之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一:我们的中华文化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6.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包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等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传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基于中国实际情况,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的结果。
这种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也融入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2. 共同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都强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和谐、公正法治等共同价值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团结互助和集体荣誉感。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和合”文化的体现。
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中“仁爱”、“诚信”等价值观的体现。
3. 相互促进: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使其更具现代性和时代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同时,也强调了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种创新和发展不仅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4. 国家发展目标: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都强调了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复兴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些目标体现了两种文化精神的共同追求,也反映了它们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团结互助等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在国家发展目标的指引下,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意义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旨在保持文化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自觉性,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合,培养民族精神力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的根和灵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弘扬“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传承儒家思想中强调的“大同”观念和“和合”精神,使之成为引导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
同时,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论语》等,推动这些作品在现代社会中产生新的活力,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民族精神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需要注重培养民族精神力量。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
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人们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厚感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和自信心。
要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倡导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质,营造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人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实践,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要注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我们要通过文化创作、文化产品的输出来展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的声音,提高国家的文化自信心。
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我国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的影响力。
通过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可以有效推动文化自觉和文明提升,达到强国之路的进一步巩固。
结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力量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具有中华特色的现代文化体系,让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示其独特魅力。
民族精神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而奋 斗 , 有不 可估 量 的重要 作 用。要 开 创 建 设 有 中 国特 色的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的 具
新局 面 。 必须 大力培 育和 弘扬 民族 精神 。 关键 词 : 民族精神 中国特 色的社 会主 义 培 育和 弘扬 民 族精神
今年 5 3 月 1日江泽 民总 书记在 中央党校省部 级干部进 修班毕业 典礼上 的讲话 中指 出:要把 培育 和弘扬 民族精 神 作为文 化建设 的一 “ 个极为 重要 的任 务 , 广 大人 民在 建设 有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的 征途 使 上。 始终保持奋发有为 、 昂扬 向上 的精神状态 。在 当代 中国 , ” 民族精神 与社会 主义是 内在统一 的。因此 。 深刻地认 识和把握 民族精神 与建设 有 中 国 特 色 的社 会 主义 之 间 的联 系 。 于 我 们 认 真 贯 彻 落 实 “ .l讲 对 53 ” 话精神 。 教育 和引导全 国人 民紧密地团结在 以江泽 民同志为核心 的党 中央周 围 , 为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 化建设 的宏伟 目标 而努 力奋 斗 , 有 具
2 o . o23
内容 提 要 : 当代 中 国。 在 民族 精神 与社 会 主 义是 内在 统 一 的 。建 设有 中 国特
色的 社会 主 义是新 时期 民族精神 的 主题 。在 新 的 历 史条件 下 。 弘扬 民族精 神 , 凝 聚全 民族 力 量 。 于 团结 全 国各 族 人 民 自力 更 生 。 苦 创 业 , 中华 民族 的振 兴 对 艰 为
后 , 于 西 方 列 强 的 人 侵 , 国 逐 渐 成 为 半 殖 民地 、 封 建 社 会 , 国 由 中 半 中 人 民受 到帝 国 主义 、 建 主义 的双 重 压 迫 。 民族 危 机 和 社 会 危 机 空 前 封 深 重 。 中 国人 民 为此 进 行 了不 屈 不挠 的 斗 争 , 数 仁人 志 士 苦 苦 探 索 无 救 国救 民 的道 路 。然 而 历 史 表 明 。 触 动 封 建 根 基 的 自强 运 动 和 改 良 不 主义 , 旧式 的 农 民 战 争 , 资产 阶极 革命 派 领 导 的 民主 革 命 , 以及 照 搬 西 方 资 本 主义 的其 他 种 种 方 案 , 不 能 解 救 中 华 民 族 , 有 走 社 会 主义 都 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名词解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名词解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名词解释
一、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构建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基于全体人民共同的利益,结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实际,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构建新朝代的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一套文化理念、思想体系、文化意识、文化实践、文化建设的综合体系。
二、中国特色文化
中国特色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及其传统价值观念的总和,以及由此塑造的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
中国特色文化包括古代文化、儒家文化、法家思想、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是中华民族一百多万年发展的积淀,也是中国文化的基础。
三、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是指具有社会主义精神内涵的文化,是社会主义的理念和原则在文化上的表现,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是一种以植根于人民的文化,以人民的利益为本,以推进社会主义发展为主题的文化。
四、中国共产党文化
中国共产党文化是指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制度、道德和廉洁文
化的总和,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保障,是中国共产党开创、引领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文化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尊重人格、勤勉尽责、公正守信、廉洁自律为主要内容,提倡以理想信念为动力,以道德修养为基础,以政治理论为指导,以先进文化为载体,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道路的重大意义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道路的重大意义一、引言在世界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今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的途径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性1.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全体人民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进一步凝聚起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力量。
2.推动国家文化繁荣发展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石。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利于不断创新文化产品,丰富文化服务,为国家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文化自信是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地位,为我国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途径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我们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现代社会,为全体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2.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
我们要积极推广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念,引导全体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不断创新文化管理体制,优化文化资源配置,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论总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道路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既是我们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的核心,也是推动国家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民族精神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族精神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言民族精神培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的意义在于为民族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和力量,同时也帮助民族思想观念不断提升,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这一工作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我们应该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培育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民族精神培育的意义民族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民族精神的培育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民族精神的传承方面,有以下几点意义:1. 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承需要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民族文化,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2. 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无可替代的,只有团结才能让民族更加强大。
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可以扭转滋生矛盾的风气,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民族团结和和谐发展。
3. 培育群众意识:民族精神的培育对于个人的思想意识以及群体信仰都有很大帮助。
让人们在心灵和意识层面更加认可民族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尊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提出的,包含了国家和人民所追求的共同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的意义在于:1.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符号,也是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之一。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2. 整合国家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基础上构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它整合了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优秀思想成果,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3. 推动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核心,推动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思想。
它针对社会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和建设,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注入动力和能量。
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阐释
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阐释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核和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积累的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
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不仅包括了传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还融合了现代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实践,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的时代表现。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儒道儒释儒佛等思想文化传统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其中的“仁爱”、“礼义”、“忠孝”、“中庸”、“君子”、“臣节”、“忠正”等传统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伦理、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
这些思想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种稳定的秩序和和谐的社会关系,成为中华民族最具特色和价值的精神符号之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逐渐形成并得到传承和弘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核心内容,强调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社会主义事业至上,个人品德和行为规范等一系列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还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
三、现代化精神价值观念的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精神价值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强调了个人自主、独立、创新、竞争、成就、奋斗等一系列价值取向。
这些现代化精神价值观念的内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使得新时代中国人民具有了更为开放、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在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已经得到了更为明显的体现。
中国人民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用真挚的情感和真诚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他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根本,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现代化精神价值观念为支撑,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主流精神面貌。
高考政治中国精神与文化强国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中国精神与文化强国答题模板1.民族精神的作用答题要素:文化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某种具体精神的作用①文化的作用(社会作用+对人的影响+塑造人生)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某种具体精神的作用(需结合材料而定)2.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答题要素:指导思想+中国道路+文化自信+基础工程+立足实践+主体力量+体制保证+精神文明+中心环节①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②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④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⑤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⑨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
⑪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⑫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⑬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文化
源远 流长 包容 性
中 华 文 化
中华民族精 神根植于优 秀的传统文 化之中
博大 精深
中华文化的 力量,集中 表现为民族 精神的力量
中 华 民 族 精 神
内涵 作用 弘扬的 必要性 如何弘 扬培育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与文化建设
选择文化生活的意义
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什么是人民大众的文化
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提高知识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 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公民道德规范,提升思想 道德境界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 1、2011海南卷· 15.北京的“四合院”、 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 西的“窑洞”、福建 的“土楼等民居建筑 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 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 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新题预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强调,“十二五”期间,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请找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论依据。 (2)请就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1)文化的作用;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的 继承与创新;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文 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引导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等等。 (2)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传播、继承、创新文化;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 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正确引导;弘扬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 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发 展大众文化,提供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等等。
中国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
比一比: 列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名言名句
A 、表现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爱国精神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
(两个方面)
中国特色文化好, 精神文明很重要; 培育四有是目标, 民族素质要提高; 先进文化有特征, 三个面向要记牢, 民族科学大众化; 弘扬创新要做到。
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论语·子罕》)
孟子:“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
C 、 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
《论语》中"志士仁人,不可 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 后已,不亦远乎!"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 起发出倡议:人A 、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的吸收、 积极的 继承和发扬中国的 传统文化
B、弘扬传统文化不是毫无批判的一 并吸收,更不是机械地照抄照搬,而 是 要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中 国 甲 骨 文 巴 比 伦 楔 形 文 字
埃 及 象 形 文 字
中罗国马古广建场筑
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古代两法河国流罗域浮古宫代文明
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 国文化之所长,,特别要善于吸收发达 国家文明成果,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 化建设的成就,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 文化的侵蚀(P109)
我国为学习和吸 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 科学文化制定了什么 国策?我国对外文化 交流发挥了什么作用? 效果如何?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彩绚丽,每一个民族不论大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中华各民族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文化就在中国大地上呈现出多元区域性发展、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趋势.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西北的马家窑文化,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辐射其他区域,汇聚一起,共同点燃了中华文明之火.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夏商周三代,实际上是华夏与周边众多民族共同组成的部落联盟.历史典籍和考古资料都可以证明,华夏民族是由炎黄部族集团为主源,以周边不同部族为支源融合形成的民族共同体,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大的多源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多元性的统一,既是多民族国家的构成方式,也是中华文化的内在特征.20世纪80年代,一首“龙的传人”唱响了大江南北,华夏儿女无论身在何方,都自认是龙的传人.而龙作为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正是在早期多个部落、氏族的交融碰撞中,由不同氏族的图腾融合而成的.龙,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少数民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巨大,回鹘诗人坎曼尔曾作诗说“古来汉人为我师”;而汉族则有“回鹘衣装回鹘马”的现象,从战国时代就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后来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织锦技术.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始终贯穿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在长期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少数民族不仅给汉族带来了胡琴、胡瓜、大宛马等看得见的物质成果,更主要的,他们为长期生活在农耕文化状态下的汉族人民增加了一种锐意进取的开拓意识和兼容博纳的文化胸襟,使汉民族的民族性格不断得到丰富与升华.正是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新鲜注入,中华文化才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特别是每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后,便会迎来中华文化的空前发展,从而造就了宏阔豪迈的“秦汉雄风”、雍容大度的“盛唐气象”、强健有为的“康乾盛世”,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几个辉煌时期.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瑰宝,它们与汉族文化交相辉映,共同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各有优点和特色.比如,汉族书面文学很发达,文献典籍很丰富,而一些少数民族口头文学在某些方面超过汉族.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我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其长度超过世界上任何史诗,这是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重要贡献.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超过80种.演唱艺术就有几十种,舞蹈艺术有数百种.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等民族的舞蹈,以其鲜明的特点、优美的舞姿,成为我国艺术舞台的常见节目.笛子、大胡、二胡、琵琶等最早源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至今仍然是我国民族乐器不可或缺的常见乐器.雄伟的布达拉宫、美丽神奇的丽江古城成为中华建筑的杰出代表.纳西族创制的东巴文,是世界上最完整、沿用时间最长的象形文字,与甲骨文并称为我国两大古文字珍品.这些少数民族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盛开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也是中华各族人民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独特贡献.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统一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性,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多样性统一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的强大思想基础,也是各民族文化的依托和根基.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是各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以各民族文化的新发展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文化意义是()①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②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011年发生的“金华皮革奶”、“双汇瘦肉精”、“上海染色馒头”、“涮水油”、“火锅老油”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提高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必须()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基本道德规范②强化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强制力量③加强道德舆论建设,唤醒公民的良心发现④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2011·北京西城模拟)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中的“字”。
“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
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2011·天津十二校联考)2011年3月2日我国已从利比亚撤出3.5万多名中国公民。
一声声“欢迎回家”,让多少同胞眼泛泪花。
“回家的感觉真好!”——真诚感谢祖国,是许多中华儿女的心声。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团结统一B.爱国主义C.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5.(2011·江西九江七校联考)“一个中国、两岸相联、三生有幸、四季飞歌、五谷丰登、六神齐贺、七彩盛世、八面玲珑、九州欢畅、十分和谐、百折不回、千秋伟业、万众同心、亿人祝福!”在低俗不良信息充斥手机网络空间的今天,“红段子”正在掀起一波引领时代“心”风的浪潮。
网络“红段子”的盛行()①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②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③可以为社会大众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④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6.(2011·山西太原基础测试)2010年底,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由共青团中央主办、中国青年网承办的全新大型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网(http:///)正式上线。
青少年爱国主义网的开设意义在于()①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接受爱国主义熏陶的平台②有利于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③杜绝网络中庸俗、低俗和媚俗文化④把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7.(2011·浙江宁波十校联考)山东济宁农村走出来的艺术家刘大成获得2011年“星光大道”总决赛冠军。
“星光大道”栏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坚持以“百姓舞台”为宗旨,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登上央视舞台,各显其能,展现风采。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星光大道”栏目()A.面向广大人民群众B.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C.以追求形式多样为目标D.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8.(2011·辽宁丹东四校联考)大连市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宗旨,扎实有效,持续不断地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得到千万大连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极大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提升了大连的城市形象。
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③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共建共享④把城市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2011·北京朝阳一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穿“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主线,彰显“教育优先,育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因为教育()①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0.(2011·江苏南通二检)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面临着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两难选择,如看到老人倒地要不要将他扶起,捡到别人的钱物还给失主能不能收取一定的酬劳等。
面对这些“两难选择”,我们应该()①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②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③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④用市场经济的法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11.(2011·北京海淀模拟)一座展品丰富、内涵深厚的博物馆,往往浓缩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化精髓。
近年来,我国陆续免费开放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的人数大幅增加。
免费开放博物馆是为了()A.展示人类文化遗产,吸收外来优秀文化B.扶持公益文化事业,转变文化消费方式C.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D.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12.(2011·江苏盐城一调)“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为平凡的小人物搭建了一个光华璀璨的平台。
这样的评选活动能够()①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④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011·山东潍坊一模)在去年底今年初召开的地方两会上,“让人民幸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比GDP增速、固定投资增长等经济指标更重要的施政目标,“民生幸福”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最热关键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上世纪90年代,为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GDP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快慢的“硬指标”,但对GDP的崇拜,也导致了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等现象。
“十二五”规划降低了GDP增速指标,提高了居民收入指标,这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材料二2011年3月2日,继全国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后,中国美术馆也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到今年年底,国家级、省级美术馆以及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也将全部免费开放。
这是贯彻中央“文化建设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举措。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建设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的理解。
(20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举办的第16届广州亚运会从市场化运作的资金募集方式到最新电子科技的广泛采用,从场馆布局、建设兼顾全民健身需求到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展示的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活力,映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勃勃生机,必将成为增进亚洲人民理解和友谊的桥梁、促进亚洲和平与进步的使者。
上述材料蕴涵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32分)解析:②是经济意义。
答案:C解析:经济和政治的强制力量与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无关,排除②。
答案:B解析:汉字书写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C项符合题意。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口语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排除③④。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理解。
爱国主义是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答案:B解析:网络“红段子”是利用网络传播先进文化,利于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①③符合题意。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排除②④。
答案:B解析:青少年爱国主义网的开设,使人们更好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陶冶自身的爱国情操,故选C项。
③绝对化,排除。
当前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④。
答案:C解析:让普通群众登上央视舞台,说明文艺节目面向广大人民群众,选A项。
B、C、D三项题中未反映。
答案:A解析:培育“四有”新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排除④。
①②③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举措,符合题意。
答案:A解析: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③④符合题意。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排除①②。
答案:D解析: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一元化。
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规范言行,故不选②④。
①③是解决两难的举措。
答案:B解析:免费开放博物馆是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而不是发展文化产业,刺激文化消费,更不是吸收外来文化,排除A、B、D三项。
答案:C解析:网络人物评选活动不能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排除③。
①②④是网络人物评选活动的文化意义。
答案:C解析:要从文化建设的意义、如何进行文化建设两方面阐释。
答案:(1)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求。
(10分)(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发展应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0分) 解析:本题以广州亚运会的举办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材料主要表明了举办广州亚运会的意义和特点,解答时需要将教材知识与相关信息准确对接。
答案:(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8分)(2)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发展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分)(3)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8分)(4)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