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真伪考辨

合集下载

《锦瑟》李商隐译文及赏析

《锦瑟》李商隐译文及赏析

《锦瑟》李商隐译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锦瑟》李商隐译文及赏析《锦瑟》李商隐译文及赏析《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全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全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全诗赏析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全诗赏析李商隐《无题》诗历来被视为诗中之谜,千余年来注家蜂起,众喙不一,评骘几至互为抵牾,为历代诗家所难。

要索解其意,下面小编带大家看看原文阅读及赏析,欢迎浏览。

无题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这首诗是其中的一首七律,历来争论较多。

有人说是诗人思念情人的情诗,有人说是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有人说是写给亡故妻子王氏的悼亡诗,有人说是通过爱情来寄托诗人与令狐绹的关系,还有人说抒发的是君臣际会无期的慨叹。

可以说,这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难索解的诗篇之一。

哪怕不知其背后的深意,我们依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李商隐爱情诗那典丽的语言,往复的结构和灼热的感情。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诗人对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思念。

评解:李商隐的爱情诗总是以意传情,虚多实少。

看似意象繁多,细寻起来却是处处云遮雾绕。

这首诗围绕“远别”,抒写与心上人爱情阻隔、相见无期的痛苦。

作者时而写梦,时而回到现实,将梦境与实境杂糅在一起,既具体又模糊,既沉重又飘忽,于朦胧之中见渺茫,于繁艳之中见凄凉。

恰恰是这种如梦如织、真幻莫辨的含糊把梦一般的爱情与人生表达得真切而生动。

诗人淡化了时间,淡化了地点,淡化了事件,却突出了一种情绪,一种思慕至深而杳远难寻的失落。

曲折的结构、精美绮丽的语言、含蓄朦胧的意境,让人似懂非懂,只觉情深缈缈,韵味深长。

诗歌的张力在这知与不知之间迅速地突现。

赏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无题四首》的第一首,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

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

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话巴山夜雨时编者按唐朝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巴山”,有人说是川陕交界处的大巴山,其具体位置一说在四川通江县境,一说在南江县境;也有人说“巴山”是重庆市北碚区的缙云山,还有人说“巴山”在湖北、湖南接壤的洞庭湖一带。

有人说诗中的“巴山”是实写,确指某山;也有人说诗中的“巴山”是虚写,泛指某个地方的山。

“巴山”究竟在何处、是确指还是泛指?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巴山夜雨”考辨》一文钩沉典籍、爬梳文献,致力于厘清上述几种说法,旨在抛砖引玉,“引”来有见解、说服力的文章展开争鸣。

傅抱石《巴山夜雨》李商隐《夜雨寄北》是一首流播甚广的名诗。

叶葱奇先生疏解此诗说:“李义山七绝均极宛转隽永之致。

这首尤含茹深远,客愁旅况,传神语外。

”并引《李义山诗集辑评》中清人纪昀语“作不尽语,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只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

”(《李商隐诗集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11月版)黄永玉《巴山夜雨》《夜雨寄北》全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历代的注家在注释“巴山夜雨涨秋池”时,大多把“巴山”释为“巴蜀之山”。

近年来,国内出版的李商隐诗集的多种选本注解“巴山”时也持此观点,认为是巴蜀的山,但并无确指。

也有确指及相反的意见:石金华认为《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在四川省通江县中林乡写成的,诗中的“秋池”系该乡境内的黑龙池。

(见《通江报》,具体日期已不详)刘辉光说,大中年间,李商隐随柳仲郢镇东蜀,任东川节度使判官,其寓所在四川省通江县涪阳坝(今涪阳镇),并引《涪阳乡志》“唐开成三年进士李商隐,武宗末年致仕,《夜雨寄北》诗寄北方友人,实缅怀亡妻,即写于符阳。

”又引《唐诗三百首》注:“‘巴山,四川保宁府大巴岭,在通江县东北五百里,与小巴岭相接,世传九十里巴山是也。

’这里已注明巴山在通江县境内。

”(《漫话“巴山夜雨”》,该文收《诺水苍茫》,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年9月版)刘兴诗认为诗中的“巴山”是指重庆的缙云山,并以明人曹学佺《蜀中名胜记》的记载为证。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0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0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0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中有一个聚讼纷纭的案例,学界产生了多篇专论之文,但仍有可深入探讨之处。

在第四十回中,贾母带领众人去蘅芜苑,从荇叶渚上船。

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

”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偏你们不留着残荷了。

”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首先,探讨一下林黛玉引用时的改字问题。

其实,这是一种“随文立训”式的改动。

据文本内容来推,本回故事当发生在八月二十五日。

因为巧姐发热,彩明念《玉匣记》云“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此时之荷尚未枯,用“残”字更贴切。

关于此,《红楼梦》中恰有可以援证之文,第六十七回袭人“刚来到沁芳桥畔,那时正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绿离披”,这个夏末秋初大概是何时,书中并未明言,但亦可推知,第六十六回中柳湘莲对贾琏说“不过月中就进京的”,后又说“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然后是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等,则应该是八月下旬。

黛玉为了加强说服力,把形容此时秋景本不特别贴切的诗句改了一个字,这一改动在她引用之后的语言中也有非常清楚的显示。

事实上,这种引用时的随文改动正是古人常有之例。

因此,虽然可以确定李商隐的原文与曹雪芹的引文有一字之不同,但这却绝非一个校勘学上的“他校”问题。

接下来,我们从情节前后的脉络出发,来讨论黛玉引此诗的背后逻辑。

理解这一段对话的关键就藏在上引的原文之中,或者说,存在于作者对宝、黛、钗三人关系的设定之中。

在这三人的关系中,黛玉一直是最为警惕的那一个,面对来自宝钗的威胁,她总是下意识地防范,甚至会主动出击。

仔细看一下原文。

先是宝玉说“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这时,如果宝钗未接话,黛玉或许也可能赞同宝玉的意见,然而心思细密又喜欢给人讲道理的宝姐姐这时肯定会有所表现,所以她立刻就接着说:“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

李商隐《锦瑟》中的概念隐喻

李商隐《锦瑟》中的概念隐喻

李商隐《锦瑟》中的概念隐喻
李商隐的《锦瑟》是一首富含象征、典故和隐喻的诗,其中包含了多个层面的概念隐喻。

这首诗以“锦瑟”这一实物为触发点,通过音乐(瑟之弦)与时间流逝(华年)、梦境与现实、生死轮回、美玉与烟雾等意象的交织,构筑了一系列深邃而复杂的概念隐喻。

1.时间与人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这里将锦瑟的每一根弦和每一段音柱比喻成人生的片段或岁月的痕迹,表达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深
深怀念与思索。

2.梦境与幻觉: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用庄周梦蝶的故事来隐喻人生如梦,真假难辨;同时引用望帝化为杜鹃鸟的传说,表达了无法排遣的
情感寄托和生命中难以实现的愿望。

3.生死与哀愁: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沧海中的明珠暗喻泪水,可能寓意生命的苦涩和悲凉;蓝田产玉之地在阳光下升起烟霭,则象征着美
好的事物如同短暂的烟云般易逝,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悲剧色彩和对死
亡的思考。

4.追忆与惘然: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说明现在所追忆的情感,在当时就已是模糊不清、怅惘不已的状态,进一步强化
了全诗笼罩的朦胧感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锦瑟》中的概念隐喻丰富多样,既有时间与生命历程的类比,又有内心情感与外在自然现象的交融,共同构建了一种意境深远、寓意丰富的诗歌空间,体现了李商隐诗歌创作中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李商隐《锦瑟》诗解辨

李商隐《锦瑟》诗解辨

李商隐《锦瑟》诗解辨-------义山诗研究之二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的大意是这样的:没有来由的五十弦的古瑟呵,你的一弦一柱,都使我想起了逝去的年华。

庄子在短暂的梦幻中曾经化为蝴蝶。

望帝死后,他的灵魂变成了哀怨的杜鹃。

被人遗忘了的沧海明珠呵,在月明的夜里,你在痛苦地抽泣。

蓝田的美玉呵,在晴暖的日子里,你升腾起了丝丝的烟辉。

这些,都只是追忆中的往事了,可是在当时呢,却使我陷于苦闷与迷惘。

我们先讨论前人对这首诗的解释。

一、悼亡说。

冯浩、何义门、朱彝尊、孟心史等人都持这一主张。

冯浩说:"此悼亡诗定论也,以首二字为题,集中甚多,何足泥也。

余为逐句笺定。

情味弥出矣。

"何义门说:"首借素女鼓瑟事发端,言悲思之情有不可得而止者。

次连悲其遗化异物,腹连又悲甚不能复起之九原也。

"(均见冯浩《玉溪生诗详注》)朱彝尊说:"此悼亡诗也。

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此托物起兴也。

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

"一弦一柱'而接‘思年华’,二十岁而殁也,蝴蝶,杜鹃,同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玉也。

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

"(见《李义山诗集辑评》)孟心史说:"义山婚王氏时年二十五,意其妇年正同,夫妇各二十五,适合古瑟弦之数》”。

(《李文山锦琴诗考证》)这一说的根据,有的只要稍微查证一下,就可知道显然是错误的。

如朱彝尊的"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可是古瑟确实就有五十弦的。

据《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义山诗《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中也有"雨打湘灵五十弦"之句。

《古文四声韵》简谈共5页

《古文四声韵》简谈共5页

《古文四声韵》简谈夏英公半生戎马半生书斋,除却公务,闲时寄情于文字、音韵、佛老等方面的研究,而且涉猎之处远非泛浮浅略,于各门类皆悉深入堂奥,折旋于学者与官僚之间,两者皆不乏圈点之处。

其《碑铭》示例“虽出临军午,入干机务,未尝辄废书也。

祥符中,郡国多献古鼎、钟、盘、敦之器,而其上多科斗文字,公乃学为古文?g字,至偃卧以指画侵肤,其勤若此”。

研磨古文奇字是竦公暇日志趣所在。

承启郭忠恕《汉简》,夏竦于晚年著《古文四声韵》,由于诸多因由,二者成书后流传并不广,因历代考据派一致尊崇、参照许慎《说文解字》,以致《汉简》同《古文四声韵》一度面临无证可傍、无据可依的窘境。

直至晚清,钱大昕、潘祖荫等仍对二者持否定态度,但同时期亦有学者开始对之侧目,潜心研读,孙诒让乃其中之一。

而真正明确二书价值的已到民国时期。

伴随该段时间大量战国简帛的出土,诸多难以考释的古字在传统的甲骨文、金文抑或《说文》中的示例中都无法找寻到模范,适时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提出和倡导促使部分专家学者将地上传抄古文和地下出土文字联系起来比对互证。

思路的逐步开阔和一手资料的大量掌握使较多学者突破时代局限,重新估量、审视曾遭冷落的二书。

故颇多古字借助《汉简》同《古文四声韵》才得以辨识。

二书以《说文解字》和《魏正始石经》做基础,进一步扩大搜集当时存世的其它一些字书、写本和石刻,汇辑其中的古文字体编写而成,是传抄古文字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金文编》、《金文诂林》、《甲骨文字诂林》等都从《古文四声韵》引用古文说解字形。

李家浩、李学勤、白于蓝等皆深入阐释战国出土古文和传抄古文互证的关系。

另黄锡全、何琳仪二人就《古文四声韵》本身有较全面的研究,《〈汗简〉、〈古文四声韵〉中之石经、〈说文〉古文的研究》、《〈汗简〉、〈古文四声韵〉中之〈义云章〉古文的研究》、《〈汗简〉和〈古文四声韵〉古文》等文的发布对于《古文四声韵》的价值重估具有深远意义。

除了从文字释形角度对《古文四声韵》进行解析,以音韵问题切入亦是研究该书的一个突破口。

李商隐诗选评

李商隐诗选评

李商隐诗选评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

大和中,令狐楚为天平节度使,爱其才,署为巡官,亲授骈文。

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

累官东川节度使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

时牛僧孺、李德裕两党水火不相容,商隐本为牛党令狐楚门客,后娶李党王茂元女,虽始终与党争无关,仍因此为楚子绹所恶。

后绹为相,商隐长期被排挤。

商隐为晚唐大诗家与骈文名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曾从绹学章奏,因习骈体,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

诗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庭筠多绮罗脂粉之调,而商隐则感时伤事,颇得风人之旨。

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行世。

○ 总评《彦周诗话》李义山诗,字字锻炼,用事婉约,仍多近体。

《蔡宽夫诗话》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唯义山一人而已。

……义山诗合处信有过人,若其用事深僻,语工而意不及,自是其短。

《石林诗话》唐人学老杜,唯商隐一人而已,虽未尽造其妙,然精密华丽,亦自得其仿佛。

《岁寒堂诗话》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柳、王、孟之高致也。

诗选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汇评《中山诗话》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

《缃素杂记》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

”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

一篇之中,曲尽其意。

《艺苑卮言》中二联是丽语,作“适、怨、清、和”解甚通。

然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以此知诗之难也。

《批点唐音》此诗自是闺情,恐不泥在锦瑟耳。

李商隐评传简介 (1)

李商隐评传简介 (1)

教学素材库第51课李商隐评传简介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河南省沁阳),从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河南省荥阳)。

他主要生活在晚唐文、武、宣三朝这个“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没落时期。

他曾不无自豪地宣称“我系本王孙”(《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而实际是“宗绪衰微,簪缨殆歇”(《祭处士房叔父文》),“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妹文》),家境寒微,自少年时代起,就要“拥书贩春”,养家餬口。

他曾悲叹道:“生人穷困,闻见所无。

”(同上)可以说,李商隐为了摆脱可怕的穷困,重振家门,实现抱负,痛苦地奋斗了一生!然而,时代没有给他腾达飞黄的机遇,没有赏赐他高官厚禄。

他“厄塞当涂”,屈沉使府,“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是一部悲剧!“唐祚将沦”(何焯《义门读书记·李义山诗辑评》)的时代,坎坷不幸的人生,造就了一代诗人,使李商隐成为晚唐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是中国诗歌百花苑中,一株馨香别具的奇葩。

李商隐是位思想较为复杂的古代作家之一。

他的诗又写得“隐词诡寄”(张采田语),“深情绵邈”(刘熙载语),“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语)。

有时因为种种原因,在写诗时他还故意“埋没意绪”(冯浩语),“纤曲其旨,诞漫其词”(朱长孺语),因此诗意婉曲晦涩,索解良难!连诗人元好问读后都不免喟叹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对李商隐诗作之评价与解释,在他在世时,即己毁誉兼有,颇不一致,延至建国后,受“左”影响,分歧之大,令人望之怯步,几近吓然人矣!如果说研究李商隐,则是从事古代文学教学的时候。

李殿奎先生是教研室研究李商隐多年的老学者,我们常在一起探讨李商隐和他的诗。

在接受出版社之约,撰写本书时,他曾好心地替我为难地说:“义山太艰深晦涩。

有些问题分歧太大,到今天也弄不清……”这确实是难题。

再加上李商隐一生屈沉幕府,没做过高官,史料极少,给完成本书撰写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

关于诗人李商隐的资料

关于诗人李商隐的资料

关于诗人李商隐的资料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人,我们看看下面的关于诗人李商隐的资料,了解一下吧!李商隐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

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李商隐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

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

晚唐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与他齐名。

两人并称小李杜,与、合称三李。

有《李义山诗集》。

与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家世】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

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

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

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

(今河南获嘉县)【生卒年考】商隐生年,冯浩主元和八年(813)说,张采田主元和七年(812)说。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考解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考解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考解摘要: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学者们多将其解为咏爱情相思之作,但笔者从“东风”一词中隐含政治势力,“蓬山”在唐代有秘书省的别称入手,认为本诗创作于诗人被排挤出秘书省时,进而论证该诗的真实意旨是自伤仕途。

关键词: “东风” “蓬山” 自伤仕途一、历代名家读解《无题》诗李商隐的《无题》诗不仅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形式上开拓了一片奇异的天地,更重要的是其中那些寄情深微,意蕴幽隐,隐晦难懂的内容引起学者们近千年的纷解,直到今天还没达成共识。

最早对李商隐无题诗做较全面分析的是明初吴中四子之一的杨基,他说“尝读李义山‘无题’诗,爱其音调清婉,虽极其浓丽,然皆托于臣不忘君之意,而深惜乎才之不遇也”[1]。

杨基虽只对其形式和内容做了简要阐释,这一说法对后代影响较大,因为他是目前所知第一个对义山无题诗做出阐释和评价的。

清代对“无题”诗的阐释一直是个热点:以《西昆发微》的作者吴乔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是寓意令狐淘说,冯浩认为除《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闻道阊门萼绿华”定为艳情,其它《无题》之作与吴乔观点基本一致。

与吴乔、冯浩托令狐说不同的朱鹤龄虽同意男女之情通于君臣朋友,并引李商隐“楚雨含情皆有托”之句为证。

但他坚持无题的意旨为“寄遥情于婉娈,结深怨于蹇修”。

纪昀对李商隐无题的看法比较辨证,他说:“《无题》诸诗有确有寄托者,‘来是空言去绝踪’是也;有戏为艳体者,‘近知名阿侯’之类是也;有实属狎邪者,如‘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是也;有失去本题而后人题曰无题者,如‘万里风波一叶舟’之类是也;有与无题诗相连失去本题、语合为一者,如此‘幽人不倦赏’是也;宜分别观之,不必概为穿凿。

其摘诗中二字为题者,如《碧城》、《锦瑟》亦无题之类,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2]。

通过分析前面几位具有代表性大家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解说,我们可以确定李商隐无题诗中确有寄托,并且以寄托为主。

冯浩对此说得非常明白:“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知实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

形容真假难辨的诗句

形容真假难辨的诗句

形容真假难辨的诗句
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但有时也会出现真假难辨的诗句,让人难以辨别其真实意义。

以下是一些形容真假难辨的诗句的描述。

有些诗句虽然字面意义很明显,但却难以理解其真实含义。

例如“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唐·杜甫《春夜喜雨》),这首诗中的“万点”到底指的是什么?是雨点还是花瓣?这种模糊不清的表述让人难以确定具体情景。

有些诗句则是因为文字游戏而难以辨别其真实含义。

例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这首诗中的“浮云”到底是指外在的障碍还是内心的追求?这种双重意义的表述让人难以确定作者的真实意图。

有些诗句则是因为时间和语境的变迁而难以理解其真实含义。

例如“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唐·李商隐《锦瑟》),这首诗中的“何满子”究竟是指何人?而“君前”又是指何地?时隔千年,我们已难以确定这些诗句的确切含义。

总的来说,形容真假难辨的诗句是因为其表述模糊或双重意义,或者因为时间和语境的变迁而难以理解。

这也提示我们,要欣赏诗词不仅要看到其表面的美,更要深入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 1 -。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全诗赏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全诗赏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全诗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全诗赏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全诗赏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是唐朝诗人李商隐于公元837年冬(唐文宗开成二年十二月)写的一首长篇五言政治诗。

李商隐《流莺》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流莺》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流莺》全诗翻译与赏析李商隐《流莺》全诗翻译与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流莺》全诗翻译与赏析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李商隐《流莺》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释:1、参差:不整齐。

此写莺飞之状态。

2、不自持:不能自主。

虽遇良晨,但未必有好的机遇。

3、《汉书·郊祀志》:"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

"《汉书·东方朔传》:"起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号千门万户。

"此联写京华莺声,无论风露阴晴、门户开闭,皆漂荡啼啭不已。

4、凤城:此指京城长安。

冯注引赵次公注杜诗:"弄玉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

其后曰京师之盛曰凤城"。

此言凤城虽有花枝,而流莺难以借寓,故有伤春之苦吟,而令人不忍卒听。

逐句解释: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1、流莺:流莺当然不仅仅是黄莺的意思,而且是说流浪的、无处可栖的黄莺。

2、飘荡:是对流莺的流字的具体说明。

飘荡也就是东飘西荡而无所栖止。

3、参差:读作cēncī,不齐的意思。

飘荡得参考,就是飘荡得没有固定的栖止之所。

4、渡陌:陌,田间小路。

渡本来是渡河之间,这里是飞越过的意思。

5、临流:流,河。

临流,飞在河之上。

6、不自持:无法自我把握。

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流莺飘飘荡荡,或在田间、或在河上飞行,没有固定的栖止之所。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1、巧啭:啭,鸟的宛转的叫声。

2、本意:本来的用意。

这里是有所寄托。

这一联开始有所寄托,从第一联单纯描写流莺的形象,到开始寄托深意,打入自已的感情。

第一句大意是说:流莺的叫声如此宛转,怎能没有它自己的思想、感情呢?说“岂能”无本意,实际上就是说无人识其本意。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李商隐《李长吉小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李商隐《李长吉小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李商隐《李长吉小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駏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上灯,与.食。

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有删改)李贺字长吉,宗室郑王之后。

父名晋肃,以是不应进士,韩愈为之作《讳辨》,贺竟不就试。

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

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

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

补太常寺协律郎,卒.时年二十四。

(《旧唐书·李贺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B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C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D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状长吉之奇甚尽”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两句中的“状”字含义不同。

李商隐《无题两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两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两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李商隐《无题两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无题两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无题两首其二李商隐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诗文解释:层层日幕深垂遮掩着莫愁堂,独卧闺房中觉得静夜漫长。

神女遇楚王的事原本是场梦,小姑独处的地方本来就没有情郎。

水土的风波虽恶,但我不信菱枝竟脆落得无法抵挡,白露不滋润有芬芳气质的桂叶。

即使相思完全没有什么好处,也不妨怀抱情痴惆怅终身。

词语解释:卧后:醒后。

了:完全。

清狂:痴情。

赏析: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诗人描写了女主人公身世遭遇,来抒写女主人公爱情失意的苦闷。

主人公在深夜追思往事,独白相思。

这首诗用典自喻,深情款款,诚挚感人。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

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这首诗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非常概括。

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

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

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

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读者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真伪考辨【内容提要】唐代诗人李商隐著有古文集字书《字略》。

由于原书已经失传很久,记载介绍李商隐的著述情况时,人们基本上不提李氏此书。

本文对李商隐的《字略》作了较为详赡的考述,并证明了《字略》的作者是李商隐,而非李尚隐。

【关键词】李商隐《字略》古文考辨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最负盛名的诗人,其诗尤以善于化用典故而著称。

据北宋夏竦《古文四声韵》,知李商隐又有古文集字书《字略》。

原书不具,只部分散存于宋人郭忠恕的《汗简》及夏竦《古文四声韵》中。

今悉为辑出并略作考述,不当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在讨论李商隐《字略》之前,我们先看看唐以前文字学发展的历史状况,以明《字略》等传抄古文集字书出现的文字学背景。

关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一是唐人重视文字勘正工作及字样之书的兴起。

我们知道,文字原本是为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其功能在于交流沟通,同时它又是一种时代的产物。

在春秋战国尤其是战国时期,文字颇不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作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的文字统一工作。

刘汉代秦,汉字也自秦篆变为汉隶。

虽说此时字体已趋定形,但秦篆、六国古文,乃至更古的殷周甲、金文字仍广为流传,并不断有新字产生,这就给交流沟通带来不便。

尤其在经学一统的时代,文字的错讹对经学的传播极为不利,甚至会造成经书文本及经学阐释的差异。

汉代今、古文经学的分立及其内部学派林立。

以《诗经》为例,汉代《诗》分今文《诗》派和古文《诗》派,今文《诗》派又分为鲁、齐、韩三家,三家内部又各有分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字的差异。

如《豳风·东山》“零雨其蒙”,毛作“零”,鲁作“蘦”,齐、韩作“霝”。

而文字的差异往往又会导致释经的不同,如《鄘风·君子偕老》“邦之媛也”,鲁、毛作“媛”,训作“美女为媛”;韩作“援”,训作“援,取也”。

在这种情况下,文字刊正势在必然。

于是东汉熹平四年(175),由经学大师蔡邕校正手书,立石经于太学门前,史称熹平石经。

魏曹芳正始二年(241),又以古、篆、隶三体书《尚书》、《春秋》、《左传》(未刊全)于石经,史称“三体石经”。

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的分裂,南北的阻隔,字体上隶、楷、行、草皆可通行,又加之士大夫妄改笔画,自造简字,于是俗讹、异体字不断滋生。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篇云:大同之末,讹替滋生。

萧子云改易字体,邵陵王颇行伪字:前上为草,能旁作长之类是也。

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

至为“一”字,唯见数点,或妄斟酌,逐便转易。

尔后坟籍,略不可看。

北朝丧乱之余,书迹鄙陋,加以专辑造字,猥拙甚于江南。

乃以百念为忧,言反为变,不用为罢,追来为归,更生为苏,先人为老。

如此非一,遍满经传。

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云:“文字之不同,而人心之好异,莫盛于魏齐周隋之世。

”毕沅《中州金石记》亦云:“字之变体,莫盛于六朝。

”这期间有识之士始终呼吁并着手进行文字整顿工作,重要的字书有北魏阳承庆的《字统》二十卷,南朝顾野王的《玉篇》。

还有惜乎未尽,今也只字不存的北魏江式的《古今文字》。

至于北齐的颜之推更是呼吁南北字体的统一,然而山河分离,欲成此举,谈何容易。

只是到了唐代,政治的统一方为文字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盛世,作为民族文化符号的文字要有统一的规范的要求,尤为迫切。

唐代文字的统一是伴随着经典统一进行的。

先是唐太宗以为去圣久远,《五经》文字错讹而难以通行,遂令初唐著名文字训诂大家颜师古考定《五经》文字,撰成《五经定本》颁行于世,作为经学定本的依据。

颜氏在校勘《五经》的同时,将异体文字录出,撰成《字样》一书。

其书今佚,据《旧唐书·颜师古传》,知颜氏所做的工作是“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

众所共惑者,随宜剖析,曲尽其源”。

又据颜元孙《干禄字书序》云:“元孙伯祖故秘书监贞观中刊正经籍,因录字体数纸,以示雠校楷书。

当代共传,号为颜氏《字样》。

”诚然,颜师古《字样》一出,天下群起效之。

如杜延业《群书校定字样》、颜元孙《干禄字书》、欧阳融《经典分毫正字》、唐玄宗《开元文字音义》、张参《五经文字》、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等,故人称唐代的文字学为字样之学。

这实际上也反映唐人对文字刊正工作的重视。

二是唐代传抄古文的兴起与古文集字书的大量出现。

字随世变,这是文字的时代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文字还具有很强的延续性。

这种延续性是指一种新的字体取代一种旧有字体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字形体主流,但它并不能完全把旧有文字形体完全排挤出人们的生活。

新字体会导致旧字体的式微衰落,甚至遏而不行,但旧字体依然会以一种非主流的形式出现于人们的生活中。

古文字即是如此。

作为一种字体,古文是汉代人对小篆以前字体的笼统称呼,其主体为战国时的六国文字。

对此,王国维在《观堂集林》卷七中有论①,于此不赘。

自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小篆通行天下,古文便渐渐衰落。

刘汉代秦,又以隶代篆,古文益加衰落。

但汉至唐代,用古文书写的旧籍或古文转抄本仍然大量存在,如唐天宝三年,唐玄宗就曾诏集贤殿学士卫包改定古文《尚书》为今文。

另外,大量的先秦旧籍出土,如汉时的壁中书,晋时的汲冢古书,带铭刻的先秦彝器出土,等等。

这就使得古文在遏而不行之后并不能完全退出汉代以后人们的生活。

如魏时的“三体石经”以古文为一体,魏初的邯郸淳传古文《尚书》,汉代以后的历代碑刻中,文字多古今杂陈,如《碧落碑》,唐代的李阳冰也擅古文。

这都说明,汉代以后,古文在人们生活中依然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但古文毕竟已退出百姓日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疏远,尤其与一般人的生活。

于是对古文的正确识读就成为必要,至少对文化精英阶层是如此。

这样便有人开始有意地辑录古文,以助人识读。

不仅《说文解字》、《玉篇》这样的字书中收录有一定数量的古文,同时还有专门的古文集字书出现,如《隋志》记载的东汉卫宏的《古文官书》,东汉太子中庶子郭显卿的《集字书》,三国时东吴人朱育的《奇字》,以及见于《汗简》的《群书古文》,即《马日集》等。

六朝时文字使用的混乱,刺激了唐代字样之学的兴盛,客观上也促进了唐代古文集字书的兴盛,仅《汗简》、《古文四声韵》著录的唐代古文集字书就有林罕《集字》、崔希裕《纂古》、李商隐《字略》等十几种。

二李商隐的《字略》(以下简称《字略》)最早见于宋初郭忠恕的《汗简》及夏竦的《古文四声韵》,其中以夏书存字为多。

翻检《古文四声韵》,共辑得《字略》佚文四十九例,即:上平声部的馗、旗、辉、希、渔、徒(当为“往”,《〈汗简〉〈古文四声韵〉》误)、齐、月寅、珉、黄端;下平声部的颠、延、虔、蛾、葟、卿、腥、髯;上声部的侈、举、辨、杳;去声部的驶、魏、蕙、轫、慎、巽、辩、殿、绢、耀、笊、奅、伏;入声部的族、肃鸟、触、述、厥、蕨、歇、铩、历、石、璧、跃。

其中杳、跃均有两种写法,再加上不见于《古文四声韵》而见于《汗简》的盗,共计存字五十例②。

由于原书不具,我们难以从整体上对《字略》进行全面研究把握。

但通过分析,我们还是可以大致看出:《字略》所收字体以古文为主,其中有的见于《说文》,如鱼、寅、真、我等;有的见于《石经》,如济、辩、翟、厥等;有的同于先秦古文,如旗、魏、族等;有的同于传世的先秦典籍,如举同于《古孝经》、《古老子》;有的见于其它字书,如馗见于《玉篇》,辟见于《集韵》。

除古文外,《字略》收字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小篆,如轫、希、髯、胜等。

《字略》所收字形均有不同程度的讹变。

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简化,具体可分为,简省笔画,如驶;简省偏旁,如蕨;简省同形,如举。

二、繁化,具体可分为,增加同形,如馗;增加标义偏旁,如族。

三、异化,具体又分为,方位异化,如轫;义符互换,如跃作趯;声符互换,如耀;分割笔画,如奅;延伸笔画,如延。

尤为复杂的是,往往一个字兼具几种讹变,如馗、厥等字。

另外有的字不明其讹变原因,难以解释,如卿。

不可否认这种字形的讹变有的属于抄写的错误,如葟,《古文四声韵》与《汗简》所引《字略》写法不同,这其中至少有一家系错抄。

《字略》所反映出来的用字状况:一、异体字,如“葟”与“ 舜皇”,“渔”与“ 鱼攵”,等等。

二、通假字,所占比例较大,如“蹎”与“颠”,“齐”与“济”,“希”与“莃”等。

从《字略》所收字的构形情况及用字状况,我们推断:《字略》的字源是多渠道的,其中既有传抄古文,也有汉魏以来新增字,如驶。

而有的传抄古文可能是来自碑刻文字,如辉,《字略》属写误,当与王庶子碑同③;又如巽,《字略》与王庶子碑同;魏,《字略》与云台碑同;殿,《字略》与云台碑、华岳碑同。

尤其是“歇”字可证《字略》与碑刻文字之间的关系。

按《字略》所提供的字型,当隶作斀,《说文》:“斀,去阴之刑也。

”就金文与战国文字而言,“曷”与“蜀”字形相去甚远④。

再就字音,古音“斀”属端母屋部,“歇”属晓母月部,相差也较大,难以音通。

之所以如此,我认为可能是《字略》误收了六朝碑别字所致。

据秦公、刘大新的《广碑别字》所收录的《唐廷王府曹丁绍墓志》与《魏叔孙协墓志》、《唐国子监丞李济墓志》,其中“躅”字中的“蜀”与“渴”字中的“曷”写法非常接近⑤。

《字略》或因此而误。

从辨别字形,释定文字,纠正讹误,助人识读等方面来说,《字略》等集字书也可以算是字样之书,但其与《干禄字书》、《五经文字》等“字样”之书有区别。

第一,《干禄字书》等收字主要来自常见的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文字材料,尤以经典为主,而《字略》则不仅仅局限于经典而旁及碑刻等其它文字材料。

第二,《干禄字书》等以俗别字为主要收录对象,目的在于教人明确正、俗字的使用范围,因而具有较强的官方色彩和功利目的。

唐代奉行科举取士的文化政策,进士考试必须用正体,而不能用俗体,否则应试者将因此而名落孙山。

故《干禄字书·序》中,颜元孙明确提出“升沉是系,安可忽诸”。

而《字略》收字则以古文为主,其出现固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但也有一种个人雅好的因素在内,同时也是个人学识的标志。

此外,与《干禄字书》等相比,《字略》等集字书大概不会有什么体系上的要求,如《干禄字书》以正、通、俗三体分类收字,具有一定的体例;而《字略》等书大概是随手抄录,遇则抄之,并非刻意为之。

研究《字略》等古文集字书,当然具有一定的文字学的意义。

作为一种传抄古文,《字略》等书收字多有讹误,这是不容掩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它的学术价值。

尤其是近年来,大量的战国简帛出土,传抄古文的价值渐渐为人们所认识,李学勤先生就曾精辟地指出,出土的晚周文字材料“把石经和《汗简》复活了” ⑥。

比如《字略》的收字,有的就可以和地下出土文献相对照。

如魏,与中山器基本相同;殿,与随县简同,都是以“尸”加一古文“天”,只不过《字略》采用的是另一种写法而已;锻,与随县简同;旗,与石鼓文同;盗,与玺文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