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法学理论发展30年的研究
中国高等法学教育三十年发展回顾
然而,中国高等法学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法学教 育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其次,法学教 育缺乏多元化和特色化,难以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再次,法 学教育在国际化方面还有待加强,需要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回顾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法学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
在起步阶段,中国经济法学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方面,如经济法 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等。这一时期的经济法学体系还不够完善,研究方法 也相对单一。然而,正是这些基础理论的研究为中国经济法学的后续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法学的研究也进入了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 经济法学的研究范围开始扩展到诸如企业法、税法、金融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等各个领域。同时,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深入化,包括案 例分析、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开始在经济法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各高校应加强与国外高校的 法律院系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和学术研究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国 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法学经历了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和变革。这一时期, 经济法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应用实践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法学的发展将继续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 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中国高等法学教育三十年发展 回顾
基本内容
中国高等法学教育作为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法律 人才的历史使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历 程,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本次演示将回顾这一历程,总结成就与问题,并提 出对策和建议。
中国经济法发展的历史起点与实践路径
关
键
词 : 中 国经 济 法 ; 市场 竞 争 秩序 ;法 治政 府 ;法 治化 市场 经 济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8 2 0 7( 2 0 1 4 )O l 一 0 1 0 1 - 0 8
藩 掌 论 坛
竹j _ L j强l 僚
中 国经 济法 发展 的历 灾起 点与 实践路径
口 秦 国荣
【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江 苏 南京 2 1 0 0 4 2 )
摘
要 : 中 国经 济 法 的 产 生 与发 展 与 西 方 国家 有 着 截 然 不 同的 历 史起 点和 内在 要 求 . 其 历 史起 点 在 于我 国 变 革 计
代 与社 会背 景 .更有 其极 为特 殊 的功能 定位 和法 律价
值。 中 国经 济法 学在其 几 十年 的研究 发展 历程 中 . 在梳
理概 括 西方 经 济法 学 的历史 发展 和理论 判 断上做 出了
一
定 的学术 贡 献 。 但 那种 基 于西方 经济 法理 论 的研 究 。
排 斥甚 至禁 止私人 企业 自由竞争 等 。 二 战后 。 西 德 对美 国“ 自由市 场经济 制度 ” 和苏 联 “ 计 划经 济 制度 ” 进 行 了 折衷 。 提 出 了“ 社会 市场 经 济 制度 ” 的思 想 。 “ 即宏 观控
藩
掌
论
坛
经 济法 无 论 以 什 么样 的价 值 理 念 和 规 制 对 象 表 现 出
来。 其 市 场经济 的充 分发 育和发 达 , 竞 争 型观念 的大 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第12号——关于发布2019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立项课题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第12号——关于发布2019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立项课题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司法部•【公布日期】2019.12.06•【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第12号•【施行日期】2019.12.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司法行政其他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第12号关于发布2019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立项课题的公告根据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司发通〔2001〕057号)和《关于<2019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课题指南>及受理课题申报的公告》(司法部〔2019〕第4号)的有关规定,2019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受理申报工作自2019年6月1日开始,2019年7月15日截止,共受理申报课题1532项。
司法部组织开展了资格审查、第一轮专家评审和第二轮专家评审,对拟立项课题进行公示,最终批准立项课题148项,其中重点课题 10项,一般课题62项,中青年课题54项,委托课题3项,专项任务课题19项。
现将立项课题名单公告如下:2019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序号 项目编号课题名称项目类别主持人主持人所在单位成果形式1 19SFB1001 基于裁判逻辑的司法评鉴制度构建研究 重点课题周赟 厦门大学著作2 19SFB1002 内在性视域下法治乡村的建设路径研究 重点课题菅从进 江苏师范大学专著3 19SFB1003 我国合宪性审查权力的功能定位与合理配置研究 重点课题刘志刚复旦大学著作4 19SFB1004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问题研究——以长三角地区司法裁判为范本重点课题高憬宏 最高人民法院著作5 19SFB1005刑法介入毒品治理的中国模式 重点课题 石经海 西南政法大学专著6 19SFB1006 警察办理精神病人案件CIT 模式探究重点课题张品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专著 7 19SFB1007 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的《公司法》修订研究重点课题甘培忠兰州大学编著8 19SFB1008区际补偿法律机制研究 重点课题 陈婉玲 华东政法大学论文9 19SFB1009 美国经济制裁法律的域外适用与中国对策研究重点课题林燕萍 华东政法大学论文10 19SFB1010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研究 重点课题 于文轩 中国政法大学专著11 19SFB2001 人工智能社会风险的法律规制研究一般课题杨志琼东南大学 论文12 19SFB2002信用联合惩戒制度的合法性与有效性研究——以地方信用联合惩戒办法为视角的考察一般课题 类延村 西南政法大学论文13 19SFB2003 网络法基本术语的界定、辨析及规范使用研究 一般课题孙占利 广东财经大学 编著14 19SFB2004 人工智能背景下类案检索的困境与突破一般课题曹磊山东师范大学 论文15 19SFB2005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助推乡村一般课题 牛玉兵江苏大学论文有效治理的机制研究16 19SFB2006 我国人类基因编辑立法规制研究 一般课题 崔丽沈阳师范大学专著17 19SFB2007 传统法中的“例”“判例”及其关系一般课题刘晓林吉林大学论文 18 19SFB2008中国古代的司法监察机制研究 一般课题 王宏治 中国政法大学专著19 19SFB2009 民国时期全国司法行政会议资料整理与研究一般课题刘昕杰四川大学编著 20 19SFB2010 反歧视立法的宪法问题研究 一般课题 王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文21 19SFB2011 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合宪性审查衔接联动机制研究一般课题 叶海波深圳大学论文 22 19SFB2012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视野下的国家监察规范体系研究一般课题 苏绍龙武汉大学研究报告 23 19SFB2013新修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一般课题 郭修江 最高人民法院论文施中的疑难法律问题研究24 19SFB2014公私合作协议司法审查研究 一般课题 张青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论文25 19SFB2015 行政协议司法审查研究 一般课题 王红建 郑州大学专著26 19SFB2016 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研究 一般课题 高秦伟中山大学研究报告27 19SFB2017 人工智能时代环境风险规制的行政程序再造 一般课题冯子轩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报告 28 19SFB2018 现代信息科技的运用给刑法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一般课题刘志伟 北京师范大学论文29 19SFB2019 预防性犯罪化立法的限度研究 一般课题 姜敏西南政法大学论文30 19SFB2020 刑法中因果关系认定的类型化思考一般课题王充 吉林大学论文 31 19SFB2021 新型预防性犯罪化立法的限度研究一般课题王良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著32 19SFB2022 生态环境污染刑事治理预防性机一般课题 李梁中央民族大学论文制研究 33 19SFB2023 中美城市青少年犯罪的时空分布与防范对策比较研究一般课题于阳 天津大学专著34 19SFB2024 法定犯出罪问题研究 一般课题 张亚平宁波大学专著 35 19SFB2025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体系研究 一般课题李川 东南大学专著 36 19SFB2026 司法解释中的“不按照犯罪处理”研究一般课题刘科北京师范大学论文37 19SFB2027醉驾行为入刑后引发的问题研究 一般课题 王志祥 北京师范大学论文38 19SFB2028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的纪法衔接问题研究 一般课题周长军山东大学研究报告 39 19SFB2029“一带一路”倡议下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一般课题 吴宏耀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报告40 19SFB2030个人破产制度构建的难点与对策一般课题 汤维建 中国人民大学专著研究41 19SFB2031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涉诉问题研究一般课题 何青洲 甘肃政法大学研究报告42 19SFB2032 证据链规则研究一般课题马贵翔复旦大学研究报告 43 19SFB2033 环境公益诉讼判决对私益诉讼效力结构研究 一般课题马登科 西南政法大学论文44 19SFB2034 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的实现模式研究一般课题詹建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论文45 19SFB2035我国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立法研究 一般课题 石佳友 中国人民大学 著作46 19SFB2036数据产品使用规则研究 一般课题 李雨峰 西南政法大学论文47 19SFB2037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与清偿研究--以确立涉夫妻债务纠纷案件类案索引与类案规则为目标一般课题杨奕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著48 19SFB2038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研究 一般课题姜楠 吉林大学论文49 19SFB2039 全球治理视阈下供应链穿透式监管的立法表达 一般课题温双阁吉林大学论文50 19SFB2040 个人破产制度构建的难点与对策研究一般课题张善斌武汉大学 编著51 19SFB2041商事外观主义原则研究 一般课题 陈景善 中国政法大学 编著52 19SFB2042 企业存货动态质押担保融资研究 一般课题 陈本寒武汉大学论文53 19SFB2043 无权代理制度建构与司法适用研究一般课题迟颖中国政法大学 论文54 19SFB2044夫妻债务法律规范之层次性研究 一般课题 陈凌云 西北政法大学 论文55 19SFB2045 个人基因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 一般课题田野 天津大学论文56 19SFB2046 民法典时代善意取得制度的司法续造一般课题王丽美 西北政法大学 论文57 19SFB2047快件损失赔偿审判实务问题研究 一般课题 贾玉平 河北经贸大学专著58 19SFB2048共享经济法律规制理论基础研究 一般课题 薛克鹏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59 19SFB2049 反垄断后继诉讼的功能定位和实践应用 一般课题冯博天津财经大学论文60 19SFB2050 共享经济对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的挑战与应对一般课题赵红梅 中国政法大学 论文61 19SFB2051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法律问题研究 一般课题叶姗 北京大学论文62 19SFB2052 个人破产制度构建的难点与对策研究一般课题郭靖祎宁波大学 专著63 19SFB2053 国有财产保护公益诉讼等内等外界分研究 一般课题何锦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论文64 19SFB2054 竞争中性视阈下的民营企业法治保障制度系统化建构研究一般课题 赵树文河北大学论文65 19SFB2055航空安全国际法问题研究 一般课题 宣增益 中国政法大学 论文66 19SFB2056 数字贸易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一般课题 李雪平武汉大学编著序: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67 19SFB2057经济制裁与反制的国际法研究 一般课题 杨永红 西南政法大学 专著68 19SFB2058 基因编辑技术的全球治理研究 一般课题蒋莉 同济大学论文69 19SFB2059 中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研究一般课题廖诗评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报告 70 19SFB2060 英国可再生能源法制建设的经验借鉴一般课题吕霞浙江工商大学专著71 19SFB2061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公益诉讼关系研究 一般课题曹明德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72 19SFB2062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适用疑难问题研究一般课题李一丁贵州大学论文73 19SFB3001 类案裁判的认定标准与操作方法研究中青年课题孙光宁 山东大学(威海)论文74 19SFB3002 数据权利的人权属性研究 中青年课题 许小亮 苏州大学论文75 19SFB3003 法律人工智能的中青年黄泽中南财经政论文案件事实论证模型研究 课题 敏 法大学76 19SFB3004 从算法危机到算法信任:算法治理的多元路径和中国方案中青年课题 张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报告77 19SFB3005社会信用体系法治化问题研究 中青年课题 高一飞 浙江工商大学 论文78 19SFB3006大数据在地方立法中的应用研究 中青年课题 黄兰松 山东大学(威海)论文79 19SFB3007 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论证建模研究中青年课题吕玉赞 华东政法大学论文80 19SFB3008 近代中国土地征收的立法与实践 中青年课题 童旭 江汉大学专著81 19SFB3009中国古代监察“故事”研究中青年课题夏婷婷 沈阳师范大学论文82 19SFB3010宪法序言结构比较研究 中青年课题 宁凯惠 广东财经大学论文83 19SFB3011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实效性研究 中青年课题闫然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论文84 19SFB301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行政法研究 中青年课题赵谦 西南大学论文85 19SFB3013 区块链治理的制度工具库研究 中青年课题 苏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论文86 19SFB3014 行政诉权处分的基础理论研究 中青年课题 蒋成旭浙江大学论文87 19SFB3015 行政自动化算法决策的法律规制研究中青年课题张恩典南昌大学论文88 19SFB3016 我国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国际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中青年课题彭新林 北京师范大学 论文89 19SFB3017预防性犯罪化立法对我国刑事立法模式的挑战及应用中青年课题 段阳伟 西北政法大学论文90 19SFB3018 个人信息的多重属性及其刑法保护体系研究 中青年课题 苏青西安交通大学专著91 19SFB3019 大数据视阙下犯罪记录利用与管理制度研究中青年课题 于冲中国政法大学 论文92 19SFB3020 自动驾驶技术刑法规制问题研究 中青年课题 储陈城 安徽大学论文93 19SFB3021民事纠纷解决新形势下的无庭审中青年课题 欧元捷 中国政法大学专著判研究 94 19SFB3022 强制执行立法视野下的动产交付执行问题研究 中青年课题朱腾飞 中国司法杂志社论文95 19SFB3023 “检察公益诉讼”等外案件范围的大数据分析 中青年课题张彬 湘潭大学论文96 19SFB3024 民事强制执行立法背景下的执行程序启动规范化研究中青年课题 刘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文97 19SFB3025 人民法院民事立审执工作协调运行实践与理论研究中青年课题 曹云吉天津大学论文 98 19SFB3026 国际刑事司法合作视野下的缺席审判程序研究 中青年课题王一超 中央民族大学专著 99 19SFB3027 企业犯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中青年课题赵恒 山东大学研究报告100 19SFB3028 我国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研究中青年课题 刘建中央财经大学专著101 19SFB3029 身份关系协议对民法典合同编的参照适用研究 中青年课题 王雷中国政法大学论文102 19SFB3030 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商事信用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中青年课题 石一峰浙江大学论文103 19SFB3031网络隐私政策的民法调整研究 中青年课题 王叶刚 中央财经大学 论文 104 19SFB3032公司股利分配法律制度研究 中青年课题 楼秋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论文105 19SFB3033 人工智能时代新型财产保护的权利路径研究 中青年课题赵自轩 西南政法大学论文 106 19SFB3034 创新引领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体系化研究 中青年课题倪朱亮 重庆邮电大学论文107 19SFB3035 婚后所得共同制下夫妻债务规范体系研究 中青年课题刘征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论文108 19SFB3036 第三人履行与债务承担之认定研究中青年课题李伟平青岛大学论文109 19SFB3037 数字经济时代企中青年徐伟 宁波大学论文业数据之争的私法调整研究 课题110 19SFB3038 中国公司法制度建构的影响要素分析中青年课题缪若冰重庆大学专著111 19SFB3039 互联网治理的私法路径 中青年课题 余佳楠北京大学论文112 19SFB3040 反垄断法上共同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与规制中青年课题焦海涛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 113 19SFB3041 算法偏见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 中青年课题 李丹 西南大学论文114 19SFB3042 反垄断法修订完善研究 中青年课题邝磊 武汉大学论文115 19SFB3043 科创板主动退市中的投资者保护制度研究 中青年课题张艳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论文116 19SFB3044 中国自贸区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的法律问题研究中青年课题侯欢 西北大学论文117 19SFB3045 财政事权划分的法治路径研究 中青年课题 侯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专著118 19SFB3046中国参与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制定中青年课题 时业伟 中央财经大学论文的研究与应对119 19SFB304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全球移民治理法律路径研究中青年课题 彭芩萱武汉大学论文120 19SFB304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法律体系研究 中青年课题 孔得建 中国政法大学著作 121 19SFB3049 在华外国非法移民法律治理路径研究中青年课题韩雨潇扬州大学论文 122 19SFB3050 美国参与国际贸易治理中的法治冲突研究 中青年课题费秀艳 华东政法大学论文123 19SFB3051 外国投资移民政策对我国反腐败追逃追赃的影响 中青年课题 杨超北京师范大学专著124 19SFB3052 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国家公园立法模式研究中青年课题 张文松宁波大学论文125 19SFB3053 国际法视域下海洋环境治理模式的转型及中国对中青年课题冯帅 清华大学论文策研究126 19SFB3054 邻避冲突的公私合作治理研究 中青年课题 鄢德奎福州大学专著127 19SFB4001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改革研究——以理论法学科目为视角 委托课题 张书友 西北政法大学研究报告128 19SFB4002 全面依法治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研究 委托课题李子顺 司法部法治宣传中心专著129 19SFB4003 推进我国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立法研究委托课题张南中国政法大学 研究报告130 19SFB5001 我国立法目的条款的司法适用方法研究专项任务课题 吕芳山东师范大学论文131 19SFB5002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地方立法冲突与法治协调研究 专项任务课题 易凌浙江万里学院研究报告132 19SFB5003 南京国民政府侦查文献整理与研究专项任务课题 谢全发 江苏警官学院论文133 19SFB5004 铸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宪制基础研究 专项任务课题 田钒平 湖北民族大学论文134 19SFB5005 基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地方立法协作困境及其出路专项任务课题 虞浔华东政法大学论文 135 19SFB5006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合法性与有效性研究 专项任务课题 黄利红三峡大学论文 136 19SFB5007 正当防卫的实践样态、思维误区及纠偏:以2017年全国200个刑事判决为样本 专项任务课题 谢治东 浙江工商大学论文137 19SFB5008 社区矫正分类矫正机制创新调查研究专项任务课题 李光勇 上海政法学院专著 138 19SFB5009 性骚扰认定中的证明责任问题研究专项任务课题 刘春玲 中华女子学院论文 139 19SFB5010 粤港澳大湾区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专项任务课题 黄旭东 华南理工大学论文140 19SFB5011民事裁判的思维与方法研究 专项任务课题 孙晨曦 贵州民族大学 论文141 19SFB5012 民法典知识产权条款立法研究 专项任务课题刘强 中南大学论文142 19SFB5013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系统性风险的法律治理 专项任务课题 赖华子南昌大学论文143 19SFB5014 智能合约代码条款的法律转换与风险防控研究 专项任务课题 徐文西南科技大学论文144 19SFB5015 捆绑折扣的违法认定规则研究 专项任务课题 刘廷涛 宜春学院论文145 19SFB5016 ISDS 司法化改革的中国方案研究 专项任务课题 于文婕东南大学论文146 19SFB5017 贸易和发展视角下数据保护立法的国际协调研究 专项任务课题 侯幼萍 上海政法学院论文147 19SFB5018 国家生态文明法治示范区建设综合评估 专项任务课题 潘善斌 贵州民族大学研究报告148 19SFB5019 生态型区域的环境多元共治机制研究专项任务课题 孟春阳 江西理工大学专著。
经济转轨三十年:中国经济法学的嬗变与新生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经济转轨三十年:中国经济法学的嬗变与新生孙晋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 王菁 , 翟孟关键词: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中国经济法学;传统经济法观点;国家调节理论内容提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经济法学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也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
本文具体分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宏大历史背景下我国经济法学的嬗变与新生,概括了以“国家调节理论”为代表的新理论在对我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大经济法观点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法学成长与日趋成熟的导引和促进作用,并初步探讨了我国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未来之路,以期当前中国经济法学能鉴往知来,多一份冷静和理智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20世纪后二十年是中国政治、经济、法律以及思想文化观念发生巨变的时期,中国经济法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中国经济法学从1978年末1979年初的初兴到繁荣并逐渐趋于平稳和理性,至今已是“三十而立”了。
在这三十年间,中国经济法学经历过辉煌甚至虚妄,也经历过挫折乃至坎坷。
本文把这三十年的经济法学科史划分为计划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这两个阶段虽然没有明显的界限,但也足以揭示经济法学嬗变与新生的历史发展轨迹。
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法治化的互动发展中,以“国家调节理论”为代表的一批立足于中国经济转轨之国情和符合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趋势的新理论对中国经济法学基础理论构建和经济法体系架构起到了导引和促进作用。
[1]在纪念我国经济法学产生、发展30周年之际,概括经济法理论的研究成果,思考经济法学发展的未来之路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期许当前中国经济法学能鉴往知来,多一份冷静和理智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计划经济体制与中国经济法学计划经济,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由国家依事先计划统一管理国民经济,它拒绝竞争,否定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
浅析经济法的独立性地位
浅析经济法的独立性地位摘要:经济法自成立以来,其独立性受到诸多质疑,自此,经济法的独立问题一直是经济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困扰法学家的研究重点。
经济法独立性的研究关系到经济法学领域未来的发展,经济法是否独立,归根到底就是经济法能否可以被划分为独立的法律部门。
关键字:经济法;调整对象;独立地位经济法学的研究在我国已进行30多年,而其是否能够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至今还未有定论。
对于法学研究来说,法律部门的划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法律部门的划分虽然做不到泾渭分明,但是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是广大法学研究者共同的心声。
本文将通过探究经济法学的调整对象,结合经济法发展至今与传统法律的区别,对经济法独立地位的表现加以总结,更好的阐述这一问题。
一、概念及调整对象法律是对实际生活的总结,现实生活孕育出法律,法律部门的成立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将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订立的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法学的研究,更加不利于促进法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为了问题的根本解决不可避免地需要重视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与原则。
经济法的概念众说纷纭,任何一种思想观念的产生都离不开时代背景的渲染,法学研究者们出于各自时代背景下根据不同的利益考量与切入角度对经济法下了不同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国家协调和调整说”、“需要国家干预说”、“纵横统一的法律学说”和“国家调制说”。
以上学说是对经济法的理论性研究、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鉴于此,本文参照“需要国家干预说”,认为经济法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而制定的对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行为的适度干预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禁止的社会关系的范围,这种范围是由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范围所决定,是市场失灵时政府进行干预的调整范围和政府失灵时市场进行调节的范围。
二、经济法的非传统性经济法作为治愈市场经济现代化病的一种制度,与传统法律存在显著的区别,这就要求在研究经济法学时,应当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以及整体思路上加以创新以符合当下的要求。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绪言第一编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二编经济法主体第三编市场规制法第四编宏观调控法教学目标与要求知道经济法学的学科地位、历史发展、研究方法和指导思想;理解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现状。
重点、难点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法学的研究现状。
一、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地位(一)什么是经济法学1、经济法学是研究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
2、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
3、经济法学是一门独立而重要的学科。
(二)经济法学与经济法的关系1、联系2、区别二、经济法学的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一)经济法学的历史发展1、经济法学最早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
2、经济法学在20世纪30年代从德国传入我国,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对其传承甚少。
3、经济法学最繁荣的国家是德国和日本。
4、英美法系国家没有经济法学这一门学科。
5、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经济法学的开端应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978—1986年:形势大好时期2)1987—1992年:断臂求存时期3)1993—2000年:脱胎换骨时期4)2001年以来:地位确定时期(二)经济法学的研究现状(中国1992年后的代表观点)1、协调经济关系说(杨紫烜)2、需要国家干预说(李昌麒)3、国家调节关系说(漆多俊)4、意志经济关系说(史际春)5、社会公共性说(王保树)三、经济法学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一)经济法学的指导思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1、注释方法2、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3、历史沿革比较研究的方法4、实证研究的方法5、发社会学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复习思考题1、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地位如何?2、我国经济法学的研究现状如何?3、经济法学有哪些研究方法?第一编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第三章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第四章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并掌握经济法产生发展的轨迹和一般规律、经济法产生发展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法学基础;学会运用经济法的比较分析。
经济转轨三十年:中国经济法学的嬗变与新生——以“国家调节理论”为主要考察视角
21 0 0年 2月
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C NT S T UN V (OC A CI NC ) . E . OU H I .S I LS E E
V i1 No 1 b .6 . F b. 0 O e 2 1
经济转轨 三十年 :中国经济法学 的嬗 变与新生
的勃兴及其 困境
新 中国成立初期 ,经济法学研 究几 为空白,经济
作 者简 介 :孙晋(9 1 ,男 ,安 徽六 安人 ,武 汉大 学法 学 院副教 授 ,伯克 利加 州大 学法 学院 访 问学者 ,主 要研 究方 向:经 济 法学 17 一)
7 4
中南大 学学 报( 社会 科学版 )
— —
以“ 国家调节理论 ”为主要考察视角
孙晋 ,王菁 ,翟孟
( 武汉大学法学院 ,湖北 武汉 ,40 7) 30 2
摘要:伴随着我 国经济体制的转轨, 自 1 7 9 9年 以来 ,中国经 济法 学迄 今走 过了三十 年的发展 历程 ,经济法 学基
础理论研究也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文 章具 体分 析了从计划经 济体 制向市场 经济 体制 转轨 的宏 大历 史背景下我 国 经济法 学的嬗变 与新 生,概括 了以 “ 国家调节理 论”为代表 的新理论在对我 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的大经济法观点 进 行反思的基础上 ,对中 国经济法学成长与 日趋 成熟的导引和促进作用 ,并初步探讨 了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
第二 ,法律体系不健全 。中国长期 以农业经济和 集权政治为基石 ,商 品经济落后 ,国家在立法上重刑 轻 民,党纲和行政指令 曾在相 当长 的时期 内发挥 了不 可替代 的作用 ,中国始终没能形成完整 的法律体系 。 那时所谓 的“ ” 除了宪法和 婚姻法 , 法 , 一方面是刑法 , 另一方面则是政治机构 的组织法 ,由行政规则 以及针 对违 反规则的罚则所构成 , 民商法和行政法不甚发达。 第三 ,法律部 门划分和功能区隔不清晰。新中国 的法 学研 究带有浓 厚的苏联模式印记,那时中国法学 以法 的阶级性为主线, 以强调法 的阶级斗争职 能为依 归,其中关于民事、经济、诉讼 等方面 的规 定都是刑 法化 的,在 性质上 可归于刑法之 列,整 个法律 体系 以 刑事 法为 中心。社 会关系 被强制 性地 简单化 ,部门法 的相对独立作用被抹杀 ,各种法和政策互相交叉 ,表 现到经济法层面 ,学界往往从 已有 的法学概念 中引申 出诸如 “ 经济合 同”等偷梁换柱式 的概念 。
本刊中青年作者简介
•本刊中青年作者简介•任保平1968年生,陕西凤县人,经济学博士,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师德标兵,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2011年被评为陕西省“新世纪三五人才”,2013年当选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4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5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主要从事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问题研究。
出版《以质量看待增长: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反思》《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系列丛书、《中国21世纪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学术专著2余部,主编、参编教材10余部。
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科研成果获刘诗白经济学奖、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共计2余顶。
在本刊发表的论文有:《可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绿色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2017年第12期)、《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恢复性发展的战略重点与路径》(2020年第9期)。
陈柏峰1980年生,湖北咸宁人,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先后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青年英才、湖北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等荣詈称号。
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基层治理研究。
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3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乡村江湖》《传媒监督的法治》《乡村司法》《半熟人社会》等专著6部。
创新理论发展的四阶段论回顾与解读
总之,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这 一创新,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新 的机遇。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借鉴和推广这些新的理念和模式,为中国经济和 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概述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是关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的理论。 这些阶段包括起步阶段、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和高度 发达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经济发展特征和产业结构,并且会随着时间 的推移而逐渐演进。
三是加强区域合作和联动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联动,推动城市群、经济 带等区域一体化发展,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要 素自由流动。
总之,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方面共同 努力。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合作和政策支持等措施,才能实现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之,创新理论发展的四阶段论为我们理解创新提供了宝贵的视角。通过回顾 和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挑战,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创新的本质和规律,为未 来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我们应不断完善和创新理论体系,以更好地指 导创新实践,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参考内容
中国法律史学是一门研究中国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变 迁和发展的学科。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法律史学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创新, 为中国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次演示旨在回顾中国法律史 学在近30年来的理论创新与发展,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影响因素分析
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主要包括历史原因、自然条件、政策倾斜 和社会经济基础等方面。东部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拥有更多的政 策优惠和投资机会,从而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流入。此外,中西部地区地处 内陆,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交通不便等因素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经济法推荐书目
经济法推荐书目经济法推荐书目(一)经济法基础理论1.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第5版),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
推荐理由:本书从深入分析社会经济关系入手,论述了经济法产生和独立的历史必然性,对经济法的本质、功能、调整对象、调整原则、调整方法、内容、体系、立法与实施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证,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可谓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扛鼎之作。
2.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第2版),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
推荐理由:本书澄清了经济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关系,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和地位、经济法律关系等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是经济法总论的“立论”之作,亦是国内研究经济法总论的杰出代表作。
3.张世明:《经济法学理论演变研究》(第2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
推荐理由:本书独辟蹊径地对经济法学的理论渊源和流变进行研究,着重梳理经济法学术发展的演进脉络,填补了经济法学术史的研究空白。
本书作者属于典型的“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式的知识分子,其在本书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和超越自我的学术精神值得弘扬。
4.管斌:《混沌与秩序:市场化政府经济行为的中国式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推荐理由:本书试图走出“混沌”的经济法学研究迷局,为“模糊”的经济法学厘清前进方向,提炼经济法学的核心范畴,强调复杂调适系统下法律综合调整的必要性,凸显出经济法的“回应性”制度品格。
5.冯辉:《论经济国家:以经济法学为语境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推荐理由:本书围绕“经济国家”的理论基础、发生动因、体系构成、实践问题、法律调整和全球化语境等,从理论上提出并力行“经济法总论研究的实践性进路”,具有相当的说服力。
6.凯斯·桑斯坦:《权利革命之后:重塑规制国》,钟瑞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推荐理由:本书深入考察社会性和经济性规制的兴起及其给美国法律和政府带来的后果,对于理解市场失灵与规制法功能、政府角色悖论与规制法变革大有裨益。
中国法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法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中国法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古代社会,法律始终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道德准则的制定者。
而现代中国法学则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的法学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的法律制度。
商代的法律主要以商君法为代表,而周代的法律则以礼法和律法为主要法典。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学家们在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总结和创新。
秦朝统一中国后,制定了法家思想为基础的法律制度,其中以《律令》和《法经》为代表。
这些法律制度为后来的中国法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历史的进程,法学家们对法律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以法律学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体系。
中国古代法学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明代的法学家沈括在《大明通制》中总结了以前的法律制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法学理论和方法。
而清朝的罗振玉则进一步完善了明代法学的体系,成为中国古代法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然而,在中国近现代时期,中国法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变革。
西方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进入中国,给中国法学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纷纷呼吁学习西方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
近代中国法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的新法学运动。
在这一时期,一批留学归国的学者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的法学理论,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法学改革方案。
他们认为,要建立现代化的法学体系,必须深入研究和吸收西方法学的先进理论。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法学也在不断发展。
中国政府开始注重培养法学人才,并设立了法学专业的学科和研究机构。
1952年,中国法学研究所成立,成为中国法学研究的中心。
此后,中国的法学教育和研究水平逐渐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进一步发展壮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对法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法学家们开始研究和借鉴国际法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经济法学30年发展的理论创新及贡献
工 作者 的努力 下 , 历 了从无 到有 、 小到 大 、 计 划 经济体 制 到市场 经济体 制 、 经 从 从
从初 创 到逐渐 完善 的过程 , 基本 上形 成 了具有 中 国特色 的理论 体系 , 为法学 并 成
体 系 中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中 国经 济 法 学 3 0年 的 发 展 和 理 论 创 新 对 推 进 中 国 改
和 法学研 究的贡 献 。论 文认 为 经济 法学的理 论创新 确 立 了国 家一 市场 的理论 框 架 , 推进 了中 国法 治化 建设 的进 程 , 动 了 中国社 会和 经 济体 制 的转型 、 推 政府 经济 职 能的转 型 , 动 了公平 和有 效率 的 市场秩 序 的构 建 , 推 促进 了宏观 调控 逐 步走 向法 治化 以及 和谐 社 会 的 建设 、 会 经 济 的可持 续发 展 和 社会 主 义新 农 村 的 建设 。 社 同时 , 文认 为 经济 法的理 论 引入 了社会 本位 和整 体 主义 的价值 理念 , 论 发展 了传 统 法学的 公私 法二 元划 分的 范式 , 拓展 了法学研 究社会 经 济 问题 的空 间 , 富 了法律调 整 机 制 与功 能 的理论 , 新 并 丰 富 了部 门法 学的 丰 创 构成 和 法的主 体理论 与 法学研 究的 方法 , 突破 并丰 富 了权 利与 义务相 对 等的 法律 关 系原 理 , 展和 丰 富 了法 发 律 责任理 论 , 促进 和 丰 富 了法 学的本 土化研 究 。 关键 词 : 经济 法学 ; 改革 开放 ; 法学理 论创新 ; 市场经 济
控权 的配 置和 行使 、 法 行 使宏 观 调控 权 的责 任 、 违 宏 观 调 控 的 可 诉 性 、 宏 观 调 控 决 策 的 民 主 参 与 等 问 对
我国经济法30年发展的基本经验
国经济立法始终坚持 以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 为 己任 , 在摸索 中设计 、 制订和逐 步完善有关企业组 织 管 理 、 场 管 理 、 观 调 控 和社 会 保 障 等方 面 的 一 市 宏
艰辛。 但我国经济法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法的发
展. 走过的却是不同的甚至相反 的道路 , 从两种经济 法各 自的发展历程中. 可以探寻 出具有鲜 明中国特色
我国经济法从无到有 , 逐步发展 , 不断完善 , 在保证我
国市场经济健康 、 快速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 的重要
作用 。
的我国经济法发展的基本经验。
维普资讯
M0D ERN EC 0N0MI ES C R EARC H
我 国经 济 法 3 发 展 的基 本 经 验 O年
顾华详
内容提要 : 从改革开放 3 年 的发展 实践来看 , 0 具有鲜明 中国特 色的经济法发展 的基本经验是 : 坚持 市场 经济是 以公 有制 为主体 的法治 经 济 。 市场经 济基础 性调 节 与 国 家宏观 调 控并 用 , 向经济 关 系与纵 向 经济 关 系 横 的平衡结合 . 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统一 , 公法与私法在一定范围内相互渗透融合 , 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 与可持续发展 , 国人 立足于国情研 究本土经济法的发展路径。 国未来的市场经济还要大发展 、 我 大突破 , 为之保 驾护航 的经 济法 必须努 力实现科 学发展 , 断提 高全 面、 不 综合 、 系统 、 平衡 、 适度 调控 与规 范“ 两只手 ” 的能 力。
我 国经济法学研究 和经济立法始终坚持从 国情 出发 , 高度重视区别东西方的差异 , 突出中国特色。 我
论中国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判断经济法学足否已经产生,要看在已经具备经济法学产生的必要条件的基础上,经济
·杨紫垣,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回旧中国没有经济藩学.只有新中国才有经济法学。本文{j毛的。中国经济法学”.也就是“新中国经旃拷学“。 ⑦<马蔸愚慝格酝选集’笨2卷,入民墩敝往tggS年敝。第539页。 ⑦经济法的立法,足精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经济法待规范的活动。
论中国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杨紫炬‘
一、中国经济法学①的产生
《一;经济法学产生的条锋
经济法学是研究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法学是研究法及其发展规律的社会 科学。
关于法学产生的条件,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一书中指出:“随着立法发展为复杂和广 泛酌整体,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职监法学者阶层形成起来了,同时也就产生 了法学。”②这就是说,法学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立法已经发展到“复杂和广泛”的 程度,产生了法;二是法学者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数量,形成了一个“职业法学者阶层”。
经济法学的产生,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法的立法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以制 定法和非制定法为表现形式的经济法律规范数壁爨益增翘,内容不断充实,从而产生了经济 法;二是已经有了一批从事经济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学者,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 队伍。
(二)判断经菥法学产生与否的标准
什么是判断经济法学产生与否的标准呢?能否认为经济法的产生就标志着经济法学的 产生呢?不能。笔者认为,经济法与经济法学不仅具有密切联系,而且具有重要区别。不能 认为经济法既是一个法的部门,又是一门法学学科;也不能据此认为经济法与经济法学是同 时产生的。实际情况是,先有经济莹后有经济法学。因为没有经济法.就没有经j卉法的发展 规律;没有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就没有经济法学酌研究对象;没有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也 就不会有经济法学。就是说,只有有了经济法之后,才有可能产生经济法学。
中国经济法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中国经济法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作者:陈苗苗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11期摘要:改革开放后经济法随之产生,至今已走过四十年的历程,经历了初创、调整修正、迅速发展和完善阶段,并在每一阶段取得不俗的成就。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经济法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在反思与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更好的推动经济法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经济法;历史回顾;展望我国经济法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伴而生,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法指明方向动力;另一方面,经济法又反作用于经济体制改革,为改革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
在经济法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成就,在肯定其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在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全球环境下,我国经济法仍然存在许多亟需完善的地方。
一、经济法的初创阶段(1978—1986年)我国最早一次提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是在1978年胡乔木在做出题为《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言中,强调要加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工作,把国家的各种利益用法律形式表现出来。
[1]随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应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此后兴起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以国家所有制为主导的单一公有制形式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导、分配方式多元化。
1980年,国务院针对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接连颁布了《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及《关于开展和保护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首次明确提出了反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垄断尤其是行政垄断行为,肯定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性、允许各种经济发展并对其合法性进行肯定和保护。
1982年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原则,在同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也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思想,明确提出将“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作为改革的方向。
经济法理论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创新
可 以进行调整 。这一时期相对稳定 ,公法与私法各 自在分内调
整 ,相安无事 。然而对于今天的社会实际 ,社会化大生产充斥
整个市场经济复杂化 、综合化的经济活动 ,简单的二元法 已经 不能适 应如今复杂 的社 会活动及经 济生活 。社会关 系 E益复 l
责 编 / 晓 张
杂 ,多角度和多维度 的立体关 系之 中,公与私的划分难 以适应
法 治 视 点
经济法理论对 法学基础理 论的创新
占光 胜
【 摘要 】 经济 法作 为一部独立 的法律体 系,其存在 对丰 富现代 化经济法基础理论有 着十分 重大的现 实意
义 。认 定并 划 出经 济法 所调 整 的 那部 分 “ 定的 ” 经济 关 系 ,是 经 济 法 学理 论 的立题 之 处。 经 济法 具 有对 特 整 体 社会 经 济调 节 的整 合 功能 ,相对 于传 统部 门法 来说 ,经 济法 的 一 个显 著性 的功 能是 其 政 策性 , 实现 了 法律 与社会 发展 的有效 协调 和 良性 互动 。
经济法理论突破 了公法与私法两分法的局限性
代 ,那时的法学家为了研究法学的方便 ,把法律进行了大致 的
化的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 分类 ,即 “ 规定 国家公 务员 的为公法 ,规定个人利 益的为私 化 ,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我 国目前的经济现象 E益复 法 。”我国的法学研究者正是基于此理论 ,但这 只是前期法学 t 杂和多变 ,对于国家一 市场之间的关系 ,已经不能完全应付 当 今的经济现象 ,需要法律的存在 ,以便规范和加强对经济资源
【 关键词 】经济法 法学基础理论
创新
动经济关系三种 ,经济法也可以由民法 、行政法和劳动法三部
经济法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态势
纳税Taxpaying经济纵横经济法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孙雪情温馨房钰淇王涑鑫李昀遥(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00)摘要: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有效地控制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规范性,但是还有很多的漏洞存在于我国的经济法制度。
为了使我国经济更好地去发展,本文针对我国经济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及解决措施采取论述。
关键词:经济法;经济关系;法律规范;解决措施从1978年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法法律法规,但由于我国的发展趋势的不断更新,原来的经济法就会出现一些漏洞,关于此问题本文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经济法是维持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法律依据,其能够有效地干预经济,并且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保障市场竞争的秩序规范,不发生混乱,经济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经济法无论过去的时间里怎么发展改变,其本质都不会发生变化,那就是经济法必须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必须服从国家但是得经济政策。
一、经济法在我国的现状自1978年以来,为了能够让我国的经济稳步快速地发展,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制度。
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立法工作不足是第一点,其次就是我国的经济法的独立性方面经常遭受到外界的质疑;最后值得说的是,我国的政府以及市场监管由于经济法的实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加强了,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经济法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开放性思路不对在我国经济法立法中的中的很多的内容是域内内容,这些内容不空腹喝开放性经济的需求,不能很好地与国际接轨,如一些国际品牌在中国出现质量问题,在解决赔偿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大的困难。
很多的国际法内容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无法查到,这使得一些非法分子会乘虚而入,我们却没有办法对他们采取相应的法律惩罚,长此以往,我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会遭到破坏,使我国的经济法的威严性大大降低。
(二)违法率与查处率失衡由于执法人员,工作效率的一些问题使得一些存在着违法行为的经济活动没有达到应有的严重处罚,使法律效率降低,导致一些人轻视法律进而出现更多的违法乱纪的行为。
经济法学发展中的理论问题研究
经济法学发展中的理论问题研究摘要:经济法学是我国的一个新兴的法学学科,和经济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但是并不是两个相同的内容,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法学中的理论问题,能够推动经济法学和经济法的发展。
通过对经济法学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经济法学和经济法的区别,指出当前经济法学在理论研究时,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容纳不同的观点,并且结合我国的经济情况用于创新研究。
关键词:经济法学;经济法;发展引言:经济法是法律当中的一个重要的部门,有自己独特的调整对象。
包括进行宏观的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等。
而经济法学是研究经济法的学科,能够促进经济法的发展,让经济法更加合理。
1.背景经济法是一个独立且重要的法律部门。
经济法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一个法律部门的重要性如何,取决于该法作用的大小。
经济法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因为经济法具有重大作用,包括: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的作用,保护经济法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为了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充分发挥经济法的重要作用。
为此必须解决经济法学发展中的下列理论问题【1】。
2.经济法和经济法学的关系理清经济法和经济法学之间的关系,是从事经济法理论研究和经济制度建设研究必须要明确的问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法是一个法的部门和一个法学学科,比如“经济法是一门新兴的法律部门和法律学科”等。
对于法律而言,经济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
但是对于法学而言,独立学科则是经济法学。
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弄混淆。
虽然经济法与经济法学有着重要的联系,但当前新兴的学科就是经济法学,说经济法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不正确的。
为了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明确下面三个问题。
首先,经济法和经济法学的概念。
新时代中国经济法学的问题意识冯攀峰赵胜利
新时代中国经济法学的问题意识冯攀峰赵胜利发布时间:2021-10-07T08:47:56.038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8期作者:冯攀峰赵胜利[导读] 本文先对新时代中国经济法学的概况做了简要叙述,介绍了新时代下中国经济法学的发展情况与意义。
接着对新时代下中国经济法学应该重视的问题进行具体讨论分析,对新时代中国经济法学的内容有清晰的认知。
河南国银(焦作)律师事务所河南省焦作市 454150摘要:本文先对新时代中国经济法学的概况做了简要叙述,介绍了新时代下中国经济法学的发展情况与意义。
接着对新时代下中国经济法学应该重视的问题进行具体讨论分析,对新时代中国经济法学的内容有清晰的认知。
关键词:经济法学;存在问题1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基本经验1.1经济法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正确的指导思想是经济法学开展理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于经济法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研究经济法学的相关理论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理性的思维来进行研究。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时,要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实际来研究经济法学的相关理论。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来研究经济法学,不局限于经济、法律,还可以运用社会学、历史研究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分析研究,提取精华,保证经济法学的科学严密性,保证其质量。
1.2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经济法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法的建设和发展,让经济法能够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所以在研究时,要对社会的基本情况了解,明确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方向,知道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知道人民的真正需求时什么,努力解决社会发展中问题,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1.3容纳不同的观点在进行经济法学理论的研究中,一定会出现不同的观点,虽然研究人员在进行观点的剖析时会有不同的意见,甚至会出现争吵,但是正是有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经济法学的理论研究才会更加地丰富,因为不同的研究人员对于经济法学的理论研究会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理论出发,根据对不同实际问题的研究,会有不同的想法,许许多多的不同会让经济法学的理论更加丰富。
经济法论丛cssci收录证明
经济法论丛cssci收录证明一、经济法论丛的背景、宗旨与CSSCI的介绍经济法论丛作为中国经济法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始终致力于推动经济法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与此同时,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国内社会科学领域最为权威的学术评价体系之一,代表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二、经济法论丛的学术贡献经济法论丛在过去的数年中,为中国经济法学研究贡献了丰硕的成果。
众多知名学者在此平台上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观点,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某著名学者的《中国经济法的演化与变迁》一文,系统梳理了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历程,对于完善中国经济法理论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CSSCI收录情况及价值意义经济法论丛的多篇佳作被CSSCI所收录,这既体现了论丛的学术品质,也为作者和所属单位带来了极高的学术声誉。
这些被收录的文章涵盖了经济法领域的多个热点问题,如企业法改革、反垄断法研究等,为中国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四、影响力的提升与策略为使经济法论丛持续保持在国内乃至国际的领先地位,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入推进:一是加强与国际知名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引入国际前沿理论;二是鼓励年轻学者投稿,为经济法领域培养新生力量;三是提升编辑素质,确保论丛的学术品质。
在作者、编辑、出版社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将经济法论丛推向更高的学术舞台。
五、实证分析与实践案例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和案例展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经济法论丛在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影响力。
例如,某企业因参照论丛中某篇文章所提出的法律建议,成功规避了一场法律风险,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论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部分优秀文章更是成为了法学研究生的必读文献,为培养新一代经济法学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结语经济法论丛作为中国经济法学界的重要学术平台,对于国家法制建设和全球竞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期待更多的优秀作者和研究者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共同推动中国经济法理论的繁荣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法学理论发展30年从1978年至2008年,中国经济法学的发展紧紧跟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国的经济法学理论研究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厘清调整对象。
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是经济法学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经济法学学科的构建与发展。
中国经济法学起步繁荣阶段,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经济法是否具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展开的。
基本形成了两类观点。
一类观点认为经济法具有自己的调整对象,其调整特定经济关系。
而对于特定的经济关系,表述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有的学者认为公民之间的经济关系由民法调整,其他的经济关系都发生于国家的计划约束之下,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性,其由经济法调整。
有的学者进一步从所有制性质的角度限定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即只有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经济关系才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随着经法学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认识进一步具体化,强调经济关系的性质。
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法调整纵向经济关系和横向经济关系。
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法调整管理关系。
也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法调整计划关系。
另一类观点认为经济法没有自己独立的调整对象,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之后,学者们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横向经济关系的调整逐渐淡出了经济法学者的视野,“纵向经济管理关系说”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学者们在对经济法调整对象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基本取得了共识。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者们对于经济法调整对象问题的理论交锋渐次减少,学者们在“纵向经济管理关系说”的基础上,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论述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侧重点有所不同。
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国家协调说”、“需要国家干预说”、“社会公共性经济管理说”、“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说”、“国家调节说”以及“行政管理说”等。
在强调经济法调整“纵向经济管理关系”的同时,也有学者认为经济法调整一定的“横向经济关系”,但对“横向经济关系”的理解已经与最初经济法萌芽时期的理解有所不同。
此时的“横向经济关系”是指计划指导下的经营协作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时至今日,学者们对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已达成基本共识,都强调经济法调整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而形成的经济关系,只不过是表述问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二、制度功能视角中的经济法地位研究。
学者们对于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最初注重区别到现在关注联系的发展过程,研究视角逐渐聚焦于经济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制度功能上。
从制度功能角度去探讨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有助于整合法律间的体系功能,促使经济法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最初,学者们在分析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时,往往从调整对象角度进行论述。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民法和经济法作为与社会经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时,学者们对经济法与民法关系的研究中不仅注重二者之间的区别,更加重视二者之间的联系。
对于区别的论述不仅聚焦于调整对象方面,而且进一步关注保护的法益、制度功能等问题。
在制度功能角度,民法是保障市场调节有效运作的法律机制,经济法是保障国家调节有效运作的法律机制,其功能在于弥补民法在解决市场失灵、效率与公平等问题上的不足。
民商法侧重从微观、从经济发展所需动力方面,通过保障自由交易、自由竞争以提高效率来促进人们的利益; 而经济法则侧重(并非全部)从宏观、从利益协调方面减少社会经济震荡造成的破坏和优化经济结构,从而提高效率来促进人们的利益。
在探讨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时,主要的落脚点也是二者的制度功能的互补性。
民商法是市场经济常态性的法律,它多是通过其任意性规范,体现“无形之手”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同时也少有强行性规范,导向市场主体自觉地遵守市场规则。
经济法是市场经济非常态的法律,它多是通过强行性规范,强调“市场机制的外在化”,提供具有干预性、宏观性、整体性、政策性、公法性的规则,解决市场失灵,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学者们对于经济法与行政法之间关系的研究最初也是着眼于调整对象的区别。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学者们对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功能互补性关注度的增强,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联系也进入学者们研究的视野。
在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时,学者们基本也都是强调二者在制度功能上的互补性。
进入20世纪末期,也有的学者将民商法、行政法与经济法并列在一起,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三者关系的研究是从功能的互补、调整对象的交叉等角度强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三者协同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以“社会本位”为核心的基础理论研究。
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探索经济法独立法律地位的研究仍在继续,研究的视角不再局限于调整对象以及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关系等问题,逐渐拓展到经济法的价值、宗旨、基本原则、法益目标等问题上,从而形成了以“社会本位”为核心的基础理论研究。
首先,社会公共性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
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于社会公共性。
社会公共性决定并表现在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的主体、经济法的权力(利) 和义务、经济法的属性等各个方面。
其次,针对经济法的法域归属问题,有学者提出了“社会法”的概念。
经济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是保护和扶持经济性弱者以及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是社会公共干预和理性建构之法。
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导致以社会为基础的私法、行政法在某种程度上的社会化。
但受其本质属性和固有功能的限制不能完全社会化。
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产生一种完全社会化能够反映满足社会化要求的法律———社会法。
其中经济法就是这种社会化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法。
再次,从“社会本位”的角度提炼与概括经济法的价值追求。
经济法调整政府管理经济的关系中,以维护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利益和效率作为根本价值。
经济法是社会性之法,经济法的价值最关注社会性。
最后,经济法的法益目标是社会利益。
经济法的法益目标应是经济法首先追逐和实现的利益即社会公共利益。
经济法的法益目标依靠社会整体调节机制的作用而实现。
四、经济法学基本假设的提出。
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的提出丰富了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研究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的新视角,拓宽了研究思路。
“从研究范式转换的角度来说,吸收相关学科中有共性或深层次的相关成果,提出基本假设,在对这些假设进行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基于相关假设而产生的各类方法,实际上是对经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 1998年,有学者在分析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时,就提出了基本假设这一概念,认为民法与经济法存在着基本假设的差异。
随后,有学者在分析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区别是再次使用了基本假设的概念。
即二者的深层区别是对于市场主体的假设不同; 对于市场整体的假设不同; 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假设不同。
但是以上论述仅从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角度提出了经济法学的三个基本假设,并未对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作系统的论述。
2001年,有的学者对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研究。
把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法学与其他部门法学共同的基本假设,可称为共通性假设; 另一类是在经济法学上有独特价值的基本假设,可称为特殊性假设。
共通性的假设是二元结构假设,包括理论———认知层面的公私二元结构假设,经济———制度层面的城乡二元结构、南北(东西) 二元结构、内外二元结构,社会———文化层面的传统与现代二元结构、工商文化与农业文化二元结构。
特殊性假设包括双手并用假设、两个失灵假设、利益主体假设、博弈行为假设、交易成本假设。
并且运用各种假设分析了具体经济法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①五、宏观调控法制化的研究。
宏观调控作为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自我国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以来,就成为经济法学者密切关注的研究对象。
对于宏观调控法制化的研究既丰富了我国宏观调控法学基础理论的内容,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宏观调控的立法实践。
有的学者对建国后40年来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行为进行了反思,认为解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和宏观调控行为入手,从经济、行政和法律几个方面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行为进行研究。
以法律手段规制宏观经济行为,既是宏观经济本身的客观规律性和特性所要求的,又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职能、任务所决定的,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工作规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宏观调控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要立足于长期的社会政策,宏观调控应法律化制度化。
为了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意识和责任,监督政府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提高宏观调控的效率,必须着手制定一部宏观调控基本法,把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控法律化和制度化,使政府有效且有节制地发挥“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职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宏观调控的法制化研究逐渐深入。
有的学者对宏观调控法的本质、价值、基本原则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论证。
有的学者认为,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是宏观调控权的配置和行使,并通过分析宏观调控的合法性、权源、行使宏观调控权的原则、力度以及宏观调控权的独立性等问题,说明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对于宏观调控法理论和制度完善的重要价值。
中国加入WTO对于宏观调控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社会化、民主化、国际化是我国宏观调控法的发展趋势。
六、税收法定原则与税收法律关系性质的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税收作为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法制化需求日益增强。
于是,有学者提出了税收法定原则应作为税法的重要基本原则,有的学者将其称为“税收法定主义”。
税收法定主义是民主原则和法治原则等现代宪法原则在税法上的体现,对于保障人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意义深远。
税收法定主义的提出有助于税制乃至整个法制的完善以及法学研究的深入。
我国在《税收征收管理法》中确立了税收法定主义,但并未将其上升为一个宪法原则,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补进体现税收法定主义的规定,从而有助于税收法制的完善,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税收法定主义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原则,即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明确原则和程序合法原则。
税收法定主义作为税法的重要原则,同样具有宪法原则的位阶。
对于税收法律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税法学研究所关注的一个问题。
由于税收法律关系中固有的一方主体是国家,所以税收法律关系具有不平等性的特点。
但近年来有些学者对税收法律关系重新进行了分析,认为税收法律关系具有债的关系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税收法律关系的平等性。
以“契约精神和平等原则”为本质和核心构建起来的现代税收法律关系理论为税法基本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