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4升华与凝华分层作业

合集下载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练习 (新版)沪科版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练习 (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小试身手1. 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A.树枝上形成的“雾凇”B.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C.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D.雪花在脸上变成水2. [福州中考]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霜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 B.液化 C.熔化 D.凝固3. 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过一会儿白雾又消失了。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干冰升华,空气液化后再汽化B.干冰升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再汽化C.干冰熔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再汽化D.干冰熔化,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后再液化4. [雅安中考] 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冬天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5.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__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

6.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暴露在常温下时,它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这种现象叫______,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的淡淡白雾,是由于干冰____________,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

挑战自我7. 小枫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樟脑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

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固形成的B.“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C.“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固形成的D.“雪景”形成过程只吸热,不放热8. [邵阳中考] 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与凝华课时作业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与凝华课时作业沪科版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 升华1.如图是哈尔滨冰雕节上展出的一座大型冰雕,尽管温度一直低于0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冰雕也会慢慢变小,这是由冰的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 )导致的。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D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不见了B.湿湿的头发,用电吹风很快吹干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知识点2 凝华3.黄山景色闻名天下,严冬经常会出现“雨凇”现象,如图甲所示,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附在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凇”现象,如图乙所示,它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上形成的冰晶。

“雨凇”和“雾凇”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是凝固、凝华。

4.( 淮安中考 )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C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知识点3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5.( 泰安中考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B )A.湖水结成冰B.樟脑丸变小C.露珠的形成D.雾凇的形成6.下列几组物态变化过程,都是放出热量的是( B )A.熔化、汽化、升华B.凝固、液化、凝华C.熔化、液化、凝华D.凝固、汽化、升华综合能力提升练7.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灯管内钨丝中的钨先升华后凝华( 均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 )而形成的。

8.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升华成气体,并吸收热量。

高空中的水蒸气可以凝华成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形成雨滴。

9.如图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

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 液化 ) ,又容易液化( 汽化 ) (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的物质。

工作时,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的冷凝器里,在这里氟利昂蒸气变成液体并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 ),这些热被周围空气带走。

(沪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与解析 九年级物理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详解

(沪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与解析 九年级物理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详解

(沪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与解析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1.答案C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健康成年人的温度是37℃左右;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在25℃左右;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故选C2.答案D解析:“-20°℃”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零下20摄氏度”,也可以读作“负20摄氏度”,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答案A解析: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热源的温度要高于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偏大,故选A4.答案为:(1)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热胀冷缩;(2)示数;停留;上表面(3)35~42℃;38.5;38.5;39;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

解析:(1)家庭和物理实验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所以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等(2)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三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停留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由图知:体温计上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其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所以体温是37℃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8.5℃,体温是39℃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9℃。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3汽化和液化分层作业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3汽化和液化分层作业新版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1.(对应例1)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冰——凝固——吸热B.雾生成——液化——放热C.露产生——汽化——吸热D.雪融化——液化——放热2.(对应例1和例3)1905年,第一款国产香水“双妹牌”花露水诞生。

“花露”初见于宋词“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花上露水和草丛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形成;露水压垂了花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

花露水主要由酒精、水和食用香精配制而成,喷洒在手臂上,香气弥漫,清凉爽肤。

这是因为芳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和酒精____吸热的缘故。

3.(对应例1)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此过程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

4.(对应例1)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

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___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___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填物态变化名称)5.如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D.从c到d是熔化过程6.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7.(对应例3)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

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A.只能验证猜想1B.只能验证猜想2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8.某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转变第四节升华与凝华练习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转变第四节升华与凝华练习沪科版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01 知识治理1.升华概念:物质直接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进程称为升华.规律:升华________热.注意:舞台上的雾是干冰升华吸热,致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2.凝华概念: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进程称为凝华.凝华是________的相反进程.规律:凝华________热.现象:霜、冰花、雾凇的形成.3.物态转变进程中的吸热、放热吸热进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吸热进程.放热进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放热进程.02 基础题1.(昆明中考)以下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不见了C.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没有了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愈来愈小2.(泰安中考)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本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 ℃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进程发生的物态转变是()A.升华B.熔化C.汽化D.凝华3.(东营中考)2021年5月8日,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局部地域显现罕有的五月飘雪景象.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选项是()A.凝固现象且吸热B.凝固现象且放热C.凝华现象且放热 D.凝华现象且吸热4.(苏州中考)如下图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铁丝网上的白霜B.屋檐下的冰凌C.冰冻的衣服晾干D.草叶上的露珠5.(佛山中考)二氧化碳气体假设被加压、降温到必然程度,就会________(填一种物态转变)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专门好的制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填一种物态转变)为气体, ________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6.(淮安中考)日光灯用久了两头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________,后________(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3 410 ℃,那么它的凝固点为________℃.03 中档题7.(安徽中考)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要紧进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选项是()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进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进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进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进程8.以下描述中与北方冬季窗户上显现的冰花属于同一物态转变进程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片放上一段时刻,结果消失了B.秋季,霜打枝头C.闷热潮湿的夏天,自来水管冒“汗”D.冬季,千里冰封9.(南京中考)如下图物态转变进程中,放出热量的是()A.冬季哈出的“白气”B.正在消融的冰凌C.夏天湿衣服晒干D.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10.以下现象发生的进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冰雪消融②积水干枯③滴水成冰④霜满枝头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1.(镇江中考)舞台上常经常使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干冰升华使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12.(河南中考)如下图,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进程碘发生的物态转变是__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天水中考)夏天,从冰箱中掏出饮料瓶,可观看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专门快又形成,这进程中发生的物态转变是________;南极地域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那个地址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________现象(填物态转变的名称),在那个进程中,冰需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14.(莆田中考)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填物态转变名称)为高温碳蒸气,笔迹消失;通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___(填物态转变名称)成碳粉.如此废纸和碳粉从头取得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爱惜环境.04 拓展题15.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刻,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下图,这层霜是由________通过________这种物态转变形成的.隆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填“会吸热”“会放热”或“可不能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此刻车窗的________(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16.(宜昌中考)某同窗在探讨物态转变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看到试管中固态碘慢慢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进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转变是________(填物态转变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窗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显现的时刻太短,因此没有观看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碘的沸点是℃,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依照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什么缘故是错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进一步探讨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现在观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___形成的.参考答案第四节升华与凝华知识治理1.固气吸 2.气固升华放 3.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基础题1.D 5.凝华升华吸收 6.升华凝华 3 410中档题7.B 12.升华紫色碘蒸气消失,瓶内显现固态碘13.液化升华吸热14.升华凝华拓展题15.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16.(1)升华(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3)干冰吸热升华水蒸气遇冷液化。

2024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4升华与凝华习题课件新版沪科版

2024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4升华与凝华习题课件新版沪科版
高温碳蒸气又 凝华 成碳粉。(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4. [2023·鄂州中考]下列四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
A. 樟脑丸“消失”
B. 水结冰
C. 草叶上形成露珠
D. 树枝上出现雾凇
1 2 3 4 5 6 7 8 9 10 需要 吸收 热量。有时还会给儿童擦拭 ⁠
酒精进行降温,原理是 酒精汽化吸热(或酒精蒸发吸 ⁠
热)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2024·泉州月考]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 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干冰(固态 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升华 ,这个过程需要吸收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脱水蔬菜易于保存,真空干制是蔬菜人工脱水先进技术之 一,主要程序为:先将预处理过的蔬菜冷冻至零下30 ℃以 下,然后将冷冻的蔬菜放入真空容器中,蔬菜中固态水迅
速流失,上述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A )
A. 凝固和升华
B. 凝固和汽化

量,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 液化 成小水滴,有 ⁠
的 凝华 成小冰粒,冰粒在下落过程中 熔化 成水 ⁠
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2024·福州月考]干冰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在学校 艺术节的舞台剧表演中,老师打开装有干冰的容器,舞 台上很快就出现了云雾效果,如图所示。请简要说明其 中的物理原理。
5. 【创新题·新角度】如图所示的是同一物质在三种状态下 的物理模型,物质由甲图状态直接变成丙图状态的过程 叫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 放出 (填“吸 收”或“放出”)热量。

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2熔化与凝固分层作业

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2熔化与凝固分层作业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1.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内,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2.假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如图甲所示),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

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4min内M 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3.冬天,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

这是因为盐水比水的() A.凝固点高B.凝固点低C.温度低D.温度高4.(对应例2)冰的熔点是0℃,由此可知温度是0℃的冰()A.一定是液态B.一定能从固态熔化成液态C.要么是固态要么是液态D.可能是部分为固态、部分为液态5.(对应例1)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

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

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____后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6.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则______(选填“A”或“B”)是海波的熔化图像,其熔化特点是____。

7.在研究X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小吴得到如图图像。

(1)根据此图,小吴得出结论:X物质____(选填“有”或“没有”)熔点。

(2)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则小吴实验中的不当之处是____。

8.小明同学选用碎冰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

图中的实线是碎冰实际的熔化曲线,图中的虚线是小华同学得到的熔化图像,发生此变化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填写两条):(1)____;(2)____。

9.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放在一盆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将鱼从水中拿出,发现鱼的表面出现了一层较厚的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与凝华作业练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与凝华作业练习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30分钟)一、选择题1.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A.初夏,清晨林中弥漫白雾B.俗话说“水缸穿裙子,老天要下雨”C.严冬天气,冰冻的衣服变干D.深秋,玉溪出水口生态公园大道两旁的柿子树上的柿子挂满了白霜3.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车窗玻璃内表面D.都在车窗玻璃外表面4.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

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

这一过程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5.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

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汽化B.凝华液化C.凝固凝华D.凝固升华二、填空题6.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选填“内”或“外”)表面常会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7.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8.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

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

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热量。

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9.如图所示是妮妮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

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4升华与凝华分层作业(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4升华与凝华分层作业(新版)沪科版

12.4 升华与凝华1.在以下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A.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B.秋天,雨后的清早出现大雾C.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D.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2.我国科学家经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其他碳资料。

其主要特点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高升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合变小,但不会消融,温度到 3000℃时开始升华。

关于这种碳资料的解析,正确的选项是()A.发生升华时吸取热量 B.熔点是 2000℃ C.沸点是3000℃D.凝固点是 3000℃3.以下列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变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假名称,注明都正确的选项是()4.以下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取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早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处面上出现了霜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2014 年初,千年香格里拉古城惨遭火灾。

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 ,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____( 物态变假名称 ) 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 ____ 热,实现迅速灭火。

6.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合的盐,用筷子搅拌大体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杂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

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 填物态变假名称) 现象。

在此过程中会____( 选填“吸取”或“放出” ) 热量。

7.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 固态 CO2) 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激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白霜是凝固现象B.气泡内主若是水蒸气C.气泡内主若是二氧化碳气体D.白雾是水蒸气8.小明发现,在使用以下列图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简单造成碘的消融。

(沪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真题作业题答案与解析

(沪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真题作业题答案与解析

(沪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与解析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1.答案C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健康成年人的温度是37℃左右;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在25℃左右;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故选C2.答案D解析:“-20°℃”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零下20摄氏度”,也可以读作“负20摄氏度”,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答案A解析: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热源的温度要高于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偏大,故选A4.答案为:(1)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热胀冷缩;(2)示数;停留;上表面(3)35~42℃;38.5;38.5;39;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

解析:(1)家庭和物理实验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所以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等(2)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三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停留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由图知:体温计上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其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所以体温是37℃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8.5℃,体温是39℃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9℃。

2024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4升华与凝华课件新版沪科版

2024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4升华与凝华课件新版沪科版

任务二、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通过实验分析,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伴随的吸放热情 况并思考。
(1)实验中通过应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为碘蒸气,
说明了什么问题?
(2)碘的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凝华成紫色的碘,用
手触摸玻璃片的外表面有何感觉?说明了凝华是个怎样的过
程?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任务三、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任务一、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
1.总结升华和凝华概念。 物理学中将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2.列举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升华:衣橱内的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碘遇热变成 碘蒸汽;灯泡钨丝变细;干冰制造舞台烟雾 凝华:冬天玻璃上的窗花;雾凇;早上的霜
欣赏图片并思考冰霜、雾凇、冰挂是哪里来的?
冰霜
雾凇
冰挂
我们在生活中洗完的湿衣服常挂在通风的向阳处 展开晾晒,这是水的汽化现象。但在滴水成冰的冬天, 洗完后湿衣服结冰,将它挂在背阴处一段时间后冰并 未看到熔化,衣服也会变干,请思考:衣服上的水哪 里去了?
冰直接变成水蒸气。
观察灯泡的灯丝和灯泡的颜色,思考:相同规格的灯 泡,用旧的和没有使用过的相比有何变化?
5.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C) ①春天,冰雪溶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自来水管儿“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 ④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十二章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物理观念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认识升华与凝华现象的吸、放热情况; 2.能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热现象; 3.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科学思维 1.能够判断升华和凝华过程,形成理性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 2.培养学生将升华和凝华知识运用到生活、生产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 1.经历碘的升华的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升华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 1.结合升华与凝华特点,培养关注生活与生存环境、社会发展的品质; 2.尝试对生态环境中的升华和凝华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 社会观念与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升华与凝华
1.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
B.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
C.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
D.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
2.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

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

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
C.沸点是3000℃D.凝固点是3000℃
3.下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熔化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2014年初,千年香格里拉古城惨遭火灾。

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热,实现快速灭火。

6.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

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在此过程中会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7.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霜是凝固现象
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白雾是水蒸气
8.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

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

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____热量。

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____。

9.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叫干冰。

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变为气体,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降雨。

上面描述中,含有物态变化,找出并填出相应的物态变化。

(例如:冰变成水属于熔化)
(1)___变成___属于___;
(2)___变成___属于___;
(3)__变成___属于___;
(4)__变成___属于____。

10.在西行的列车上,“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隔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田……”欢快的歌声,把人们带到了美丽的新疆。

(1)天山上的冰雪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冰库”,冰雪熔化时温度____,熔化过程中冰雪需要____热量。

(2)天山雪水灌溉农田时,为了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常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____和____。

(3)新疆是远离大海的内陆地区,遇到干旱时节,当天空乌云密布时,人们用飞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向天空,实施人工降雨,这是通过干冰____为气体而____热量来实现的。

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

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

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

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12.如图所示,是反映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

图乙中的物质为____态。

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

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这一过程相同的是____(填序号)。

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②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可看到有“白气”冒出;
③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

13.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____经过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
(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也不放热”)。

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14.(对应例4)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

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

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
15.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

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

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

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

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16.(对应例4)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和“汗”各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
【分层作业】
1.B
【解析】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该过程放热。

2.A
【解析】“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因此,选项B错误;“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没有发生沸腾所以3000 ℃即不是沸点也不是凝固点,选项C、D也是错误的。

3.C
【解析】冰变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变成冰,是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4.C
【解析】冰雪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需要吸热;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由气态变成液态要放热;雾散去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是汽化现象要吸热;霜是凝华现象要放热。

5.升华吸
6.凝华放出
【解析】霜是固态,水蒸气是气态,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凝华放热。

7.C
8.吸收碘的温度
【解析】由实验可知,碘升华或熔化时需用酒精灯或沸水加热,故碘在升华和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由于用酒精灯和沸水加热时,碘达到的温度不同,故可猜想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的因素可能是碘的温度。

9.
(1)二氧化碳干冰凝华
(2)干冰二氧化碳升华
(3)水蒸气水液化
(4)水蒸气冰凝华
10.(1)不变吸收
(2)蒸发渗漏
(3)升华吸收
11.升华凝华
12.液升华①
【解析】图乙中分子模型排列无规则,但分子间距较小,故是液态;甲图的分子模型排列有规则分子间距很小,说明是固态;丙图分子模型极度散乱,说明是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所以①相同。

“白气”现象是液化现象,故②不相同。

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是蔬菜中的水分蒸发所致,故③不相同。

13.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
【解析】干冰很容易升华,升华吸热,使铝罐的温度降得很低,罐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铝罐会凝华成霜附在罐外壁上。

寒冬,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会液化成水珠附在车窗内侧,液化放热。

14.【答案】干冰温度远低于0℃,铁盒中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温度急剧降低。

当铁盒温度低于0℃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

15.【答案】补充器材:大烧杯、水、石棉网、铁架台。

实验方案:向大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利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至烧杯中的水沸腾,对固态碘进行水浴加热,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碘蒸气,而并未出现液态碘。

常温常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低于固态碘的熔点,证明紫色碘蒸气是从固态直接变化而来,说明小红观点错误。

16.【答案】“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白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