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皮肤损害辨治
陈湘君辨治风湿病经验浅析
绵 。故陈师 据证先立大法, S E以益气养 阴、 如 L 清热解毒 为主 ; S c以清热化湿 、健脾通络 为主 ;A S s以益肾温督 、化痰通 络为 主 ;s s则以酸甘生津、益气养 阴为主 ;R A以驱邪 、益 肾强骨 、
益 气 活 血 为 主 。 些 治 则 是 主 线 , 此 基 础 上 , 细 了 解 疾 病 的 这 在 详 进 退 转 归, 进 行 必 要 的 调 整 。 比如 , A 发 病 伊 始 为六 淫侵 袭 再 R 肌表, 床以气机阻滞 、 临 经气 不 畅 为 主 , 时 应 以 驱 除 六 淫 为 首 此
邪伤脾, 日久 阴 亏 气 血 不 荣 。 是 发 病 之 初 , 病 机 特 点 越 鲜 明 , 越 则
一
1 法宗太极. 守住弩机, 兼顾诸情
中医药学 是一 门发 育伊始就 深深烙 上哲学 印痕 的多学科 体 系的临床 医学, 其精髓在 于思辨 , 而太 极思维 正是 中医思维
的 核心 。中 医 学 的 生 物 医 学 属 性 是 在 天 人 合 一 观 念 、整 体 辨 证
维普资讯
2 0 年 9月第 1 卷 第 9期 08 5
中 国中 医药信 息 杂志
・ 8 3・
・专 家 经 验
・
陈湘 君 辨 治风 湿 病 经 验 浅 析
谭维勇
( 海 中 医 药 大 学 附 属 龙 华 医 院风 湿 科 , 海 3 0 3 ) 上 上 0 0 2
药 必须有所顾及 。但每一种 疾病又有其 自身独特 的病机特 点, 如 s 多属 阴虚 内热, s 日久则气 阴两伤 多见; L S E多为热毒 内蕴, 日久伤 及气血阴津 ;A s多为督脉亏虚, 寒湿 内侵, 日久痰凝血 瘀 ;R A多为六淫 内蕴, 脾虚气滞, 日久伤肾 ; S S c则多见湿热毒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中医治疗皮肤病,多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
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往往是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向表现,因此常外病内治,遵循整体观,达到阴平阳秘。
中医正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归纳、辨识人体状态,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和全身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使人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前不久,在黑龙江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首届主任委员杨素清教授如是说。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杨素清教授指出,大多数皮肤病的中医病名和西医病名是相对应的,如“瘾疹”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风热疮”相当于“玫瑰糠疹”,而有些病并没有相应的对应病名,有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有人认为中医的辨病大体相当于西医的诊断。
有了疾病的明确诊断,才能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预后。
但中医认为相同的疾病由于患者体质不同和疾病的发展阶段不同,临床的证型也不相同。
一般是先辨病后辨证。
辨病的过程往往与鉴别诊断分不开,通过询问病史、诱发因素、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等加以确定。
明确了疾病的诊断,就要根据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伴随症状,进行辨证分析,辨证施治。
比如湿疹,诊断时要看其发病部位是否对称、皮损特点是否呈多形性和渗出倾向,是否伴有瘙痒等。
然后根据病程、皮疹特点及伴随症状确定其辨证分型,进而确定治则。
如急性期多以“湿热证”为主,亚急性期多以“脾虚湿盛证”为主,慢性期则多以“血虚风燥证”为主,但因个体差异,有些患者伴有阳虚症状,临床故采用温法,以“温阳健脾除湿”为主。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原则“同病异治”是指表现相同的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发展、病机变化、正邪消长等差异,采取不同治法。
杨素清教授说,“异病同治”指的是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治则。
中医治病的法则,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
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既不决定于病因,也不取决于病证,关键在于辨识不同疾病有无共同的病机。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简介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炎症和功能障碍。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风湿病治疗方法,通过辨别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将患者分为不同的辩证类型,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可以将风湿病分为不同的辨证类型。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1. 寒湿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舌苔厚白,脉沉弦。
治疗时应重点祛寒湿、活血化瘀。
2. 湿热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时应重点清热湿、利湿通腑。
3. 痰湿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困重,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时应重点祛痰湿、健脾化痰。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风湿病治疗。
1. 寒湿型治疗:采用温络、祛寒湿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防风、姜黄、当归等。
此外,适当的温热理疗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2. 湿热型治疗:采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黄连、白芍、车前子等。
此外,饮食上要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有助于利湿。
3. 痰湿型治疗:采用祛痰湿、健脾化痰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陈皮、半夏、茯苓等。
此外,饮食上要避免寒湿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健脾化痰。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宜自行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
2. 治疗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受凉感冒,保持合理的作息和饮食惯。
3. 治疗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师,并遵循医师的指导进行调整。
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风湿病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辩证施治,能够针对性地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碍。
但治疗期间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遵循医师的指导。
中医治疗风湿病有哪些方法
中医治疗风湿病有哪些方法从中医角度,风湿病又被称为痹病、痹症,主要是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邪气入体导致正气不足,痰浊瘀血留滞,引发经脉气血不通。
患者症状包括关节麻木、疼痛、屈伸难度大,严重情况会导致关节变形、肢体痿废不用等。
风湿病多发与皮肉脉筋骨,存在渐进性、慢性、反复发作等特点,属于疑难杂症的范畴。
1中医在风湿病治疗中的作用1.1可以辨证施治与西医治疗相比,辨证施治是中医最显著的特点,能够从患者个体出发,为患者开具适合的治疗方案。
对于风湿病患者,中医治疗中应该全面系统评价患者邪正盛衰情况,强调治病求本,能从疾病本质入手,同时也关注疾病表象,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2减缓疾病进程风湿患者早期往往会出现关节疼痛现象,有时候西医治疗不见效的情况下,中医中药可以发挥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关节疼痛问题。
以现代医学药学角度来说,大多数祛风湿的中药与非甾体类西药具有同等的抗炎、镇痛效果,都能够在短时间帮助患者减轻关节疼痛状况,从而减缓疾病发展的进程。
1.3无毒副作用毒副作用小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显著优势。
相对而言,风湿病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往往短时间见效明显,但同时西药(尤其是激素类药物)往往存在较大的副作用,会引发一定的不良反应。
而中医治疗中,采用天然中草药进行治疗,副作用减少,能够减轻免疫抑制剂、激素药物等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
1.4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调节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中医中药在风湿免疫疾病治疗方面有很大优势,不仅体现在临床症状方面,同时可以改善体液免疫、调节细胞免疫,对疾病进程能够进行有效控制。
2中医治疗风湿病的几种方法随着中医事业发展,传统中医手段逐渐与现代化科学结合起来,形成功能更加强大、效果更加明显的中医疗法。
在风湿病治疗方面,常用的中医疗法包括;2.1九转逐痹分型疗法将传统的中医九转逐痹分型疗法与纳米微孔关节净化技术结合起来,能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不同,坚持“一病一方”的原则,能够实现精准送药,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与防治措施
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与防治措施临床统计发现,风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提升的趋势,人们对风湿病的认知也逐渐增加。
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使风湿病从传统的疑难病症转为常见病。
可以说,风湿是临床上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风湿性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机体多组织和系统器官造成影响,损伤其正常的功能。
大部分风湿病患者都有关节症状存在,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各有差异性。
现阶段的风湿病无法治愈,但是经过对症治疗可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良好休息、康复锻炼、矫形治疗和手术等。
医生要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配合治疗,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1.风湿病到底是什么呢医学研究发现,风湿病属于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患者肌肉、骨骼、血管和关节等发生病变,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引发风湿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大部分与感染、遗传、自身免疫反应、内分泌因素和物理环境变化等密切相关。
现阶段的医疗水平难以对风湿病进行彻底根治,因此大家对风湿病要引起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规避引发风湿病的危险因素,加强安全保护,守护好自身健康。
1.风湿病有哪些常见的症状呢在风湿病发病时,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当你没有入院检查时,可以观察自己是否出现与风湿病相关的症状。
从疾病的症状表现上看,风湿病有非常多的临床表现。
风湿病主要为慢性隐匿发病,急性发病较少,一般是发作、缓解交替进行。
常见症状是关节持续性肿胀、疼痛等,晨僵明显。
常见的受累关节是近端指尖关节、腕、肘、足趾、颈椎、胸锁、肩锁关节等。
随着疾病进展,中晚期的风湿病患者会有关节畸形、关节强直、关节脱位等情况,表现为关节向尺侧偏移。
虽然关节症状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但患者也会伴随一些其他症状,如全身乏累、食欲下降、消瘦、手足有刺痛感、麻木等。
风湿病的高发季节是冬春时节。
所以,当你自己对应上面的症状怀疑自己有风湿病时,需要及时入院接受血沉、拍片、类风湿因子等详细检查确诊,避免延误疾病的治疗。
1.风湿病有哪些治疗方式3.1药物治疗一旦确诊为风湿病,需要早期诊断,及时进行药物治疗,从而控制疾病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中医辨证论治在其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述,然后详细探讨了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
中医常用的药物治疗、针灸和推拿疗法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均有显著效果。
强调了中医辨证施治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重要性,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通过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和实践,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论治、病因病机、分型、治疗方法、药物、针灸、推拿、辨证施治、重要性。
1. 引言1.1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述引言: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和全身多系统损害。
在中医看来,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病”范畴,主要病机为风、湿、寒、热等邪气侵袭关节所致。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体质虚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受邪气侵袭而出现炎症反应。
中医辨证施治类风湿关节炎时,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全面辨证,确定其病因病机,再根据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原则是祛邪、活血、通络、止痛,以达到改善气血运行,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炎症,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通过中医药物治疗、针灸和推拿等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辨证施治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升免疫力,减少复发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辨证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风湿侵袭、气血不足和痰湿内蕴等因素。
风湿侵袭是指外感风邪侵袭体表,阻碍气血流通,导致关节疼痛和肿胀。
气血不足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无营养供给,出现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
皮肤病的辨病与辩证
皮肤病的辨病与辩证中医治疗皮肤病的辨病与辩证现代中医治疗皮肤病,多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中医学认为,皮肤病的发生往往是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因此须内外合治,遵循整体观,以达到阴平阳秘。
中医正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归纳、辨识人体状态,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和全身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使人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1] 1辨证施治 1.1 局部辩证局部辨证指观察皮损形态特点,从中获得病理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探讨治疗思路的辨证方式。
局部辨证主要辨析皮损类型、皮损形态、皮损分布特点、皮损部位、皮损色泽等等的临床意义:如水疱多湿、结节多为痰瘀、脓疱多为热毒;边界规则多为风湿热邪、边界不规则多属虫淫、皮损隆起正气充盛、皮损平塌正气不足;对称分布当从脏腑考虑、单侧分布多从经络考虑;皮损密集主毒热盛、皮损稀疏主正气虚;经络循行、十二皮部、脏腑各有所主部位、上部多风火、中部多气郁、下部多湿邪、偏于肢体伸侧属阳多热、偏于肢体屈侧属阴多湿;局限于一处多为湿、毒、痰、瘀;泛发于周身多为风、火、热邪。
皮损青黄赤白黑紫、深浅、明暗意义各不相同:红斑鲜艳、压之不褪色为血热,斑色紫暗为血瘀[2]等等。
1.2 整体辩证整体辨证的对象则是皮肤病发生的内外环境背景,即除去皮肤异常,其他系统异常状况的总和。
具体而言又包括以下内容: 1.2.1 八纲辩证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其中阴阳二纲又可以总括其它六纲,即表、实、热为阳;里、虚、寒为阴。
八纲辨证是辨别证候的总纲,能够概括其他各种辨证方法的共性,掌握八纲辨证,就能将繁杂的临床表现,如疾病类别、深浅、性质以及邪正的盛衰,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指导临床。
(1)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为阳证,如表证、热证、实证可概属于阳证的范畴。
临床上急性泛发全身,变化快和自觉痒痛明显的皮肤病,同时伴有发热、面红、烦躁、口干渴、大便干、小便黄;脉象浮、滑数者,如急性泛发性湿疹、接触性皮炎、银屑病进行期、药疹、急性荨麻疹等。
张鸣鹤教授治疗风湿病皮肤病变辨证及用药经验
张鸣鹤教授治疗风湿病皮肤病变辨证及用药经验作者:李作强李仓廪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年第01期【摘要】皮肤病变是风湿病中常见的症状,也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正确辨证和有针对性地治疗风湿病皮肤病变有重要意义。
以风湿病中常见的皮肤病变作为切入点,纵向归纳张鸣鹤教授治疗风湿病皮肤病变的辨证用药经验,经多年临床实践检验,疗效确切。
【关键词】风湿病;皮肤病变;辨证论治;热毒致痹;经验;张鸣鹤张鸣鹤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2017年被评为全国名中医,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鸣鹤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60年,在风湿病领域独有建树,率先提出了“热毒致痹”学说,其学术思想在其专著《清热解毒法治疗风湿病》[1]及诸多科研成果中得以充分展现并应用于临床,受到国内同道广泛好评。
皮肤病变是风湿病中常见的症状,也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如何正确辨证和有针对性地治疗风湿病中的皮肤病变有重要意义。
张鸣鹤教授在多年的风湿病临床诊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见解独到,临床疗效甚佳,现将张鸣鹤教授以皮肤病变分类为纲领的辨证及用药经验总结如下。
1 红斑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2]、皮肌炎[3-4]等,好发于面部和躯干。
张鸣鹤教授认为,其主要病机是感受热毒,入侵营分和血分。
吴圣农[5]认为,本病是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致内生阳毒邪大,气血阴阳之机失常。
故肝肾阴虚为本病之本,邪毒内盛为本病之标。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6]中指出:“本病发生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因七情内伤、劳累过度,……致阴阳气血失于平衡,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络阻隔为本病的内因。
另外,多数患者与暴晒于强烈日光有关。
……所以外受热毒是本病的条件,热毒入里,燔灼阴血,瘀阻经络,伤于脏腑,蚀于筋骨,可以发病。
”“热伤血络,血热外溢,凝滞于肌肤,则见皮肤红斑,热毒凝滞,阻隔经络,则关节肿痛,热毒内攻犯脏则五脏六腑均可受累。
常见风湿病中医辨证论治
常见风湿病中医辨证论治⼀、常见风湿病中医辨证论治:1、类风湿关节炎:(1)活动期:风寒湿痹阻型主证:肢体关节冷痛,肿胀或重着,局部⽪⾊不红,触之不热,关节屈伸不利,遇寒痛剧,得热痛减,或恶风发热,肌肤⿇⽊不仁。
⾆质淡,苔⽩,脉弦紧。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药:蠲痹汤加减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川芎、防⼰、乳⾹各10克,桑枝、海风藤各15克加减:寒盛加附⼦;湿盛加苍术、薏⽶;风盛加防风、⽩芷。
湿热蕴结型主证:四肢关节或肌⾁局部红肿、疼痛、重着、触之灼热,下肢尤甚,或关节积液,屈伸不利,或伴发热,⼝苦⼝粘,⼝渴不欲饮,尿黄。
⾆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祛热利湿,宣痹通络⽅药:宣痹汤合三妙散加减薏⽶、⽜膝、⾚⼩⾖各30克,蚕砂20克,防⼰、黄柏、滑⽯各10克,连翘、苍术、⼭栀各15克加减:关节肿痛甚加忍冬藤、⽊⽠、桑枝;热毒盛者加地丁草、蒲公英、忍冬藤;热盛者加⽯膏、寒⽔⽯;湿盛加萆解、⼟茯苓;热灼伤阴去滑⽯、⾚⼩⾖,加元参、⽣地。
寒热错杂型主证:肢体关节疼痛、肿胀,局部触之发热,但⾃觉畏寒,或局部触之不热但⾃觉发热,全⾝热象不显,关节屈伸不利。
⾆质红,脉数。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清热除湿⽅药:桂枝芍药知母汤⼟茯苓30克,知母、⾚芍各15克,桂枝、防风、防⼰、威灵仙、独活、川芎各10克,⿇黄、⽢草各5克,细⾟3克加减:寒重热轻者,重⽤⿇黄、桂枝,加附⽚;热重于寒者,加⾦银花、牡丹⽪、⽣⽯膏;阴虚发热者加青蒿。
阴虚内热型主证:关节红肿疼痛,触之发热,甚则屈伸不利,筋⾁痉挛,伴低热、盗汗、五⼼烦热,⼝⼲喜饮,⼤便⼲结。
⾆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解毒⽅药:丁⽒清络饮加减桑枝30克,蒲公英25克,⽣地、⾦银花各20克,丹⽪、⽯斛、青蒿、⽩薇各15克,秦艽、⽜膝、独活各10克加减:兼有湿热者加苍术、黄柏、薏⽶。
(2)缓解期痰瘀痹阻型主证:肢体肌⾁关节疼痛,痛处不移,关节肿⼤,甚则强直变形,屈伸不利,周围看见硬结,肌肤甲错或⼲燥⽆光泽。
从风湿病的历史与现状谈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关系
不同 、 个体的体质不同 , 疾病的表现又各具特点。 如 《 黄帝 内经 ・ 素问》痹论篇 日: “ 风寒湿三气杂
至 ,合 而 为痹也 。其 风气 胜者 为行痹 ,寒 气胜 者 为
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这体现 了辨证论治的 萌芽。《 内经 》 除了将痹证在证候特点上做了区分 , 在发病部位 、转归预后也做 了详尽地描述 。如 《 黄 帝 内经 ・ 素问 》 痹论篇日: “ 骨痹不 已, 复感于邪 , 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 ,内舍于肝 ;脉痹
痹 论篇 日: “ 痹在 于 骨则重 ;在 于脉则 血凝 而不 流 ; 在 于筋 则屈 不伸 ;在 于 肉则 不 仁 ;在 于 皮则寒 。”
专病专方的先河
张仲景继承与发展了 《 内经 》确
立的痹证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在临床创立 了独特 、实 用的辨病辨证治疗体系。如 《 金医要略 ・ 中风历节 病篇 》: “ 诸肢节疼痛 ,身体魁赢 ,脚肿如脱 ,头
潘 峥 ,周彩 云 ,房 定亚
【 摘 要】 回 顾 风湿病的历史 发展 , 辨病 与辨证 同步发展 , 大部分 时间以辨病为 主 、 辨证为辅 。随
着历史时代 的不 同,两者 的关系不断变化 ,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文章从历史 和现状 不同背景下 , 对风
湿病 的辨证和辨病论治进行 了讨论 。
定 了病 因 、脏 腑归 属 ,对 后世 脏腑 辨证 治疗 风湿 病
奠定了基础。可见 《 内经》对痹证 的概念 、分类 、 病因病机 、预后与转归诸方面皆有翔实的记载 ,创 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痹证理论体系,是中医治疗风 湿病的基础和理论渊源。 其中既有辨病 、 八 治的思想 ,
也有 辨证论 治 的萌 芽 。 1 . 2 东汉 张 仲 景 开创 辨 病 论 治体 系下 辨 证 论 治 、
黄帝内经中的风湿病症诊断与治疗
黄帝内经中的风湿病症诊断与治疗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中医中,风湿病被归类为“风湿痹症”,并在《黄帝内经》中有详细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黄帝内经中关于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内容。
一、风湿病的诊断1.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风湿病的病情。
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患者面色苍白,舌苔白腻,脉象浮数。
2. 闻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来判断风湿病的病情。
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患者常有关节摩擦音、骨骼杂音等。
3.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来判断风湿病的病情。
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患者常有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4. 切诊: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来判断风湿病的病情。
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患者常有寒湿、瘀血等病理变化。
二、风湿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治疗应以祛风湿、活血化瘀为主。
常用的药物有桂枝、川芎、红花等,可以通过煎煮、研磨等方式制成药剂。
2. 针灸治疗: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治疗可以通过针灸来调理经络、活血化瘀。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曲池等,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3. 推拿治疗: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治疗可以通过推拿来调理经络、活血化瘀。
常用的手法有揉、捏、推、拿等,可以通过按摩来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4. 运动治疗: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治疗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活血化瘀、增强体质。
常用的运动有太极拳、气功等,可以通过舒展关节、增加血液循环来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5. 饮食调理: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治疗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祛风湿、活血化瘀。
常用的食物有姜、蒜、红枣等,可以通过煮汤、炖煮等方式食用。
三、风湿病的预防1. 避免受凉:黄帝内经中提到,风湿病的发生与寒湿有关,因此要避免受凉,保持身体的温暖。
2. 适度运动:黄帝内经中提到,适度的运动可以活血化瘀、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风湿病的发生。
中医风湿病概论
肿胀
关节肿胀
中医风湿病患者常有关节 肿胀的症状,表现为关节 局部红肿、疼痛、压痛明 显等。
肌肉肿胀
中医风湿病患者常有肌肉 肿胀的症状,表现为肌肉 局部红肿、疼痛、压痛明 显等。
神经肿胀
中医风湿病患者常有神经 肿胀的症状,表现为肢体 麻木、感觉异常等。
僵硬
关节僵硬
中医风湿病患者常有关节僵硬的 症状,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晨
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
目前中医风湿病的研究多为小样本的观察性研究 ,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影响了 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研究
01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医风湿病进行深入研究,揭
示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诊疗规律。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02
诊断与治疗
诊断
中医诊断风湿病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并结合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其中,望、闻、问 、切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治疗
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推拿疗法、饮食疗法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和有效 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中药汤剂、中药散剂、中药丸剂等。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也有很好的疗效,但需要专业医 生进行治疗。饮食疗法则是以食疗为主,通过调整饮食来辅助治疗风湿病。
僵明显等。
肌肉僵硬
中医风湿病患者常有肌肉僵硬的症 状,表现为肌肉紧绷、活动不利等 。
神经僵硬
中医风湿病患者常有神经僵硬的症 状,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迟钝等 。
麻木
关节麻木
中医风湿病患者常有关节麻木的 症状,表现为关节局部感觉迟钝
、刺痛等。
肌肉麻木
中医风湿病患者常有肌肉麻木的 症状,表现为肌肉局部感觉迟钝
中医诊断学中的风湿病辨证
问诊
详细询问病史、症状特 点,了解病情发展及兼 证情况。
切诊
通过脉诊、按诊等,判 断病邪盛衰及正气强弱 。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原则及实践意义
辨病
明确疾病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
辨证
分析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证 候特点,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实践意义
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可以全面 把握疾病本质,提高治疗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心理干预,调整心态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如焦虑、抑郁等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康复。
谢谢聆听
常见风湿病症候群辨析与治疗
03
策略
风寒湿痹型症候群辨析及治疗策略
症候群特征
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遇寒加 重,得温则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 紧或弦紧。
治疗策略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常用方剂如乌 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针灸治疗 可选取关元、气海等穴位。
风湿热痹型症候群辨析及治疗策略
症候群特征
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遇热加重,得冷则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
经典方剂在风湿病中的应 用
如桂枝汤、麻黄汤等,具有温经散寒、祛风 除湿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等证型的风湿 病。
现代药物在风湿病中的应 用
如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具有抗炎 、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适用于各种类型
的风湿病。
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和实施注意事项
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 剂量调整、治疗周期等。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寒冷刺激是诱发风湿病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
【引言】
中医风湿病是指一类以关节、肌肉、骨骼、皮肤等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风湿病归属“痹病”范畴,其发病原因多样,病情复杂。
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诊疗风湿病,本文将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进行解读。
【中医风湿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发病与正气不足、外邪侵袭、痰瘀阻络等因素密切相关。
正气不足是风湿病发病的内在原因,外邪包括风、寒、湿、燥、火等,易于侵袭人体,导致风湿病。
痰瘀阻络则是风湿病病情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医风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医风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舌象、脉象等。
诊断要点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等。
鉴别诊断则需与其他以关节病变为主的疾病相区分,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中医风湿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拔罐、刮痧等。
中药治疗以辨证施治为核心,根据患者体质、病程及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
针灸等外治法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和气血,达到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
【中医风湿病的预防和调护】
预防风湿病应注重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避免外邪侵袭。
调护方面,患
者需注意保暖、防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以增强关节活动能力。
在治疗期间,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结语】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为中医风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皮肤病辨症技巧
继发性损害
色素沉着 黄褐斑、黑变病, 多肝郁、肾虚;
继发损害
萎缩:皮肤退行性损害, 皮肤变薄--弹差--凹--毛发细或脱落。
皮疹形态多 、辨认需仔细
皮疹是诊断依据 皮疹+症状= ? 病 如风团、瘙痒为荨麻疹。
水泡、疼痛为带状疱疹
四、辨皮肤病的性质
三、外用药治疗
特点:
局部浓度高、系统吸收少, 取得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理论基础: 药物经皮吸收.
外用药治疗
1、 外用药剂型 溶液:黄柏液、三黄地榆液等。 酊剂:百部酊、槿皮酊、癣药水等。 粉剂: 湿疹粉、二妙散、青黛散等。
洗剂: 炉石、硫磺、三黄洗剂等 油剂: 二妙、地榆、青黛油等 软膏: 硫膏、黑油膏,皮炎平等
辨证论治
4. 养血润燥法 血虚风燥: 四物汤,当归饮. 血热风燥: 凉消散.
5. 活血化瘀法: 气滞血淤:桃四汤、通络活血方. 瘀血凝结:通窍活血、血府逐瘀汤.
辨证论治
6. 温阳通络法: 寒湿阻络:归逆汤、独寄汤 寒凝皮庳:阳和汤、独寄汤.
7. 软坚散结法: 痰核证:海壶汤加减. 瘀阻结块:活血散瘀汤加减.
谢谢!
风团
白色-风寒, 红色-风热, 常见于瘾疹。
囊肿:内含液或稠泌物-囊损。 皮内-隆或触及-弹性感。
原发损害
结节 多由气血凝滞所致,
如结节性红斑等。
原发损害
疱疹 小如针尖或米粒-小水疱, 直径大于0.5cm-大疱, 水疱为白色。
湿热或热毒所致, 湿疮、皮炎等。
原发损害
脓疱
湿热或热毒炽盛 见于脓疱疮等。
急性多实,慢性以虚为主。 1. 急性 发病急,红、热、疱、
中医辨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辨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将风湿性关节炎归入“痹症” ,并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 ,辨证分型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一、风胜行痹 :关节酸痛 ,游走不定 ,屈伸不利 ,或有恶风寒发热 ,苔薄 ,脉浮。
治宜祛风通络 ,散寒除湿。
处方 :防风 9克 ,当归 9克 ,赤芍 12克 ,秦艽 9克 ,葛根 9克 ,羌活 9克 ,桂枝 9克 ,甘草 3克。
二、寒胜痛痹 :关节疼痛较剧 ,痛有定处 ,关节屈伸不利 ,痛处皮肤不红、不热 ,得热则舒 ,遇寒加剧 ,舌苔白、脉弦紧。
治宜温经散寒 ,祛风除湿。
处方 :桂枝 9克 ,当归 9克 ,白芍 12克 ,白术 9克 ,羌活 9克 ,独活 9克 ,威灵仙 9克 ,防己 9克 ,甘草 5克。
三、湿胜着痹 :肌肤麻木 ,肢体疼痛沉重 ,痛处固定不移 ,活动不便 ,舌苔白腻 ,脉濡缓。
治宜利湿活络 ,祛风散寒。
处方 :薏苡仁 15克 ,川芎 9克 ,当归 12克 ,麻黄 6克 ,桂枝9克 ,苍术 9克 ,生姜 3片 ,甘草 3克。
四、风湿热痹 :关节红肿疼痛 ,得冷稍舒 ,痛不可触 ,或发热恶风 ,口渴 ,烦闷不安 ,苔黄 ,脉数。
治宜清热利湿 ,活血祛风。
处方 :生石膏 30克 (先煎 ),知母 9克 ,甘草 3克 ,粳米 15克 ,桑枝 15克 ,桂枝 9克 ,忍冬藤 30克 ,连翘 15克 ,威灵仙 15克 ,赤芍 10克。
1 / 2以上各方均为每日 1剂 ,水煎服。
由于各人的差异和疾病症状的多样性 ,所以上述各方还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来加减使用。
此外对于痹症日久正气亏虚者 ,还应采用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扶正祛邪的方法标本兼顾。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x
风湿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关节、软组织、骨骼和其他器官组织的受累。
其基本病理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炎症反应:风湿病患者的血液和患处组织中可以检测出多种免疫细胞,如白细胞因子、细胞介素、抗体等,它们会导致组织炎症反应,加重病情。
2. 免疫失调:风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失调,可以导致患者的体内产生自身免疫性抗体,使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导致免疫系统的失调,从而使患者更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3. 自身抗体:风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产生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会攻击自身组织,导致慢性炎症,加重病情。
4. 组织受损:风湿病患者的关节组织和周围组织会受到炎症和自身抗体的影响,从而导致组织受损,关节变形,出现强烈的疼痛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湿病皮肤损害辨治马桂琴1指导:李博2【摘要】阐述运用临床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对风湿病皮肤损害的辨治。
包括:从皮损形态辨证,主要用于斑、疹、结核、疮疡等;从经络辨证主要用于白塞病和Reiter 综合征;按六经辨证,主要用于指导成人Still ’s 病;从卫气营血理论辨治红斑狼疮、皮肌炎等;从湿温理论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梅核火丹、瓜藤缠认识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从葡萄疫认识干燥综合征、下肢高球蛋白血症、过敏性紫癜、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等;腓踹发近似于硬红斑、狼疮血管炎、类风湿血管炎;以阴疽来认识系统性硬化症,结合对白病机的认识辨治银屑病性关节炎。
在症情平稳、症状表现不突出时用病本质辨证为佳。
另外有两点要引起注意,一是治疗风湿病皮肤损害要注意活血化瘀,二是皮肤损害的转归预后不等同于风湿病本病的转归预后。
【关键词】风湿病;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皮肤损害;中医辨治作者单位:1.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2.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病科风湿病多伴有皮肤损害,临床以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最为常见,由于这类疾病损伤的多器官多靶点的特性,中医学者多致力于对其关节病变及内脏损伤的辨治研究,笔者认为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误区。
这是因为,风湿病病程长,治疗过程漫长,不同的阶段临床表现各有侧重,故不仅要重视对关节、内脏病变的辨治,也应注意对皮肤损害的辨治。
下面就常见风湿病皮肤损害的辨治方法一一进行梳理。
1按照皮损形态辨证本节中皮肤损害描述以西医说法为主。
风湿病皮肤损害常见的有斑疹、丘疹、结节、溃疡等。
1.1斑疹(中医统称之为“斑”)1.1.1红斑:特征为皮肤弥漫潮红,抚之不碍手,斑斑如锦纹。
多见于发于面颊如蝶、面赤如醉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颜面红蝴蝶斑,以及发于前额、上胸、上睑部水肿性淡紫红色斑片之皮肌炎;也可见于复发性风湿病关节周围风团样红斑等。
伴有身热夜甚,便秘溲赤,舌红脉数。
病机为阳明气热波及营血,治法宜清气凉营,透热转气。
处方常选皮炎汤[1]化裁,可酌情加大青叶、紫草、元参等药。
1.1.2紫斑:红斑若治不得法则可变为紫斑,也见于病势重,起病急。
紫斑除皮肤水肿严重外,压之褪色。
病机为血分蕴热,迫血妄行。
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常用犀角地黄汤加青黛、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之品。
1.1.3瘀斑:压之不褪色,除见于红斑狼疮、皮肌炎外,也可见于重症过敏性紫癜。
病机为热毒迫血,妄行于脉外。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处方常以消斑清黛饮化裁。
1.2丘疹(中医称为“疹”)或稀疏散在,或密如洒粟,皮损发于红斑基础之上,若小于1mL 为斑丘疹,大于1mL 为斑块。
常见于皮肌炎、红斑狼疮、成人still 病等。
多伴有表证,舌苔白或黄白相间,病机为太阴风热波及血分,治以宣肺解表透疹,常用透疹解肌汤加牛蒡子等。
1.3结节(中医称为“结核”、“痰核”等)为皮肉之间的肿块,一般为圆形。
常见于关节隆起部位如前臂伸侧、肘部的类风湿结节。
狼疮性脂膜炎等。
病机为痰瘀留于肌肤,痹阻经络。
治宜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方以化坚二陈汤化裁。
如结节皮色如常,以阳和汤化裁,方中可酌加土鳖虫、穿山甲等药。
需要注意的是,风湿病治疗结核为次要治法,宜配合其它治法使用,不宜在病程中长期单独使用。
1.4溃疡(中医亦称“溃疡”)溃疡必出脓,脓由皮肉之间热盛肉腐蒸酿而成,为气血所化生,出脓是正气载毒外出的表现[2]。
要注意从脓的性状来辨善恶顺逆,脓稠厚者为元气较充,淡薄者为元气较弱,对类风湿及系统性红斑狼疮下肢血管炎继发感染者具有指导价值。
根据成脓情况应用消托补三法,切不可一视溃烂脓即而恣用清热解毒之品。
常用托里消毒饮,正气虚者重用黄芪,邪气实重用银花、白芷,脓成未溃加皂刺。
2按皮损涉及的经络辨证在按照经络辨证时,必须注意十二经之气血多少,施以不同的治法,或补,或消,或托。
下面分别举西医疾病名称来论述。
2.1白塞病[3]基本病变为小血管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眼色素膜炎及生殖器的溃疡三联征,但临床常见的是不完全型白塞病。
口腔溃疡起于咽喉者主要责之于肝、肾两经,起于舌下者主要责之于脾经,起于牙龈者责之于阳明胃经。
眼部病变主要责之于肝经及膀胱经,此二经气机不畅必有湿邪蕴积于体内。
外生殖器的溃疡责之于肾之元精亏损。
白塞病病机为肝肾亏虚、湿热内蕴、兼有心肝胆之火,亦可由风热诱发。
伴有眼损害的预后差。
正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说:“手足厥阴少阳四经,倍多相火,此四经若发痈疽,肌肉难长,疮口难合。
倘过用驱毒峻利之药,以消其气,以伐其血,必难收功”,临床中亦不应太过使用苦寒攻伐之品。
2.2Reiter综合征足底角化疹[4]Reiter综合征是一种反应性关节炎,常常表现为足底小丘疹,或脓疱疹,破溃后含有角化质。
足少阴肾经循行分布,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分布,因此该病之本为肾阴不足。
3按照伤寒六经来辨治典型的成人still’s病[5]常见发热恶寒,午后或傍晚温度最高,呈弛张热型,发热前伴恶寒,甚则寒战。
高热时伴有一过性的散在的粟粒样丘疹。
病程虽长,但病人一般情况良好。
符合六经之邪在少阳的表现。
Still’s发疹为热邪欲从血分外泄所致。
临床只要见到寒热往来者,用柴胡剂往往奏效。
4按照温病理论辨治4.1按照卫气营血理论卫分病变多为感受风热之邪,出现肺卫的表证,皮损常以疹为主;气分阳明热邪不解,内迫营血,皮损常见以颜面、躯干为主的红斑;邪伤营阴则见皮肤红赤肿,斑疹隐隐;温热之邪入血分,出现迫血妄行的表现,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血疱为主。
斑为紫色,预示着热势炽盛,易成危候。
只有掌握了这些辨证要点,才能更好地应用卫气营血理论,多用于指导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炎、皮肌炎的辨治[6]。
4.2按照湿温理论湿邪是风湿病重要的病理因素之一,尤其是伴随类风湿关节炎全程[7],湿温理论指导着类风湿关节炎的辨治[6]。
部分成人still’s病病程迁延最终转变为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中观察到这部分病人往往在往来寒热的基础上,伴有舌苔白厚或垢腻如积粉或黄腻,为邪伏膜原,湿重于热,以寒甚热微、手足肌肉关节一身尽痛、脉缓为特点。
治则以疏利透达膜原湿浊。
方用柴胡达原饮加减或雷氏宣透膜原法,方中加入藿香、佩兰效果更好。
5按照皮外科疾病辨治本节以中医病名为主,与西医病名相互参照。
5.1瓜藤缠、梅核火丹近似于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按照文献记载,本病病机不仅湿热下注多见,寒湿下注亦可引起,湿与寒、热合邪阻遏经脉,气血瘀滞,久则表现为脾虚气弱,湿痰凝结。
属热者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散结,以三妙散加王不留行;属寒者多健脾利湿、化痰通络,以四君合软坚二陈汤化裁。
5.2葡萄疫近似于干燥综合征下肢高球蛋白血症、过敏性紫癜、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肤表现等。
因此本病的病机为外感邪毒、毒热化火、迫血妄行,久病则为气虚血不归经。
方用化瘀苍术散化裁。
注意本病兼挟热邪,所以不要单纯止血,以免留瘀,用药一般多取炭类,止血用生地炭、蒲黄炭,清热用茅根炭、大黄炭,病久用阿胶炭,都是取味存性之用。
5.3腓踹发近似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类风湿血管炎。
初起见硬结积聚疼痛,随后皮色黯红,触之灼热,伴有足踝肿胀,舌红苔腻,脉细滑。
初起为湿痰凝聚、瘀阻经脉,久病化热,为难治之证。
宜凉血活血,方用四妙勇安汤加茅根、茜草,兼湿者注意化湿。
5.4阴疽近似于多发性硬化症[8](包括限局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皮病)。
轻者表现为周身皮肤蜡样硬化,肿而不坚,疼痛难忍或肿而坚硬、微痛或不肿而痛之证;重者出现雷诺氏症或肢端坏死性无痛性干性溃疡。
早期责之于肺卫虚弱,寒阻肌肤,进一步发展为脾肾阳虚,寒湿痹阻,最终为元气大虚,瘀血阻络。
本病预后极差,清·高秉钧[9]指出七恶候中之“声嘶色脱,面青气喘弗宁”、“不能饮食,纳药呕吐不知味”、“烦躁咳嗽,腹痛泄泻”,在系统性硬化症晚期均可出现。
5.5白疕:白指的是寻常型银屑病。
银屑病型关节炎临床也较常见。
目前尚未在古文献中找到阐述银屑病与银屑病关节炎这两者具相关性的文献。
银屑病型关节炎通常表现为关节暗红或紫红色肿胀,与银屑病皮肤的进展无相关性,或皮损重、关节症状亦突出,或皮损向愈而关节症状突出。
从关节暗红色或紫红色肿胀辨证为瘀热夹湿,与银屑病病机血热、血燥、血瘀[10]似有矛盾冲突,治则也有矛盾之处,治疗较困难,疗效也欠佳。
用药上宜以清热凉血通络为主,切忌使用蛇、蝎、蜈蚣等温燥之品[11]。
要按照两者症状孰轻孰重,根据季节等变通。
6按照病本质辨治有诸内必形之于外。
为什么单纯辨证不行呢?这是因为辨证只能认识到疾病目前阶段的主要病情变化,而不能认识到每种不同疾病各自不同的发生、发展、转化、传变等全部病理过程和变化规律。
病本质是中医风湿病学者通过对西医疾病的长期临床观察研究而认识到的中医病机。
一般认为[12],系统性红斑狼疮本质为阴虚;干燥综合征为燥邪致痹,其本为阴液、阴精、阴血不足,燥邪伤血也可造成皮肤疮疡类病变;硬皮病归根结底为元精元阳衰败,这已在学术界达成共识。
总之,风湿病尤其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多器官、多靶点损害的特点,决定了它病程长、病情复杂而难治。
单一应用某种辨治方法,不异于刻舟求剑。
在漫长病程中会出现无症状可辨的情况,这时就要遵循病本质辨证。
另外也应灵活结合皮损的部位辨治,风性上行,在上部者多风湿风热;水性趋下,在下部者属湿火湿热,气火之发于中,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
在上多用凉血五花汤,在下多用凉血五根汤,分别取花性清轻上扬和根类质重下沉,使药性直趋病所[13]。
多种方法的目的是使药中病的,提高疗效。
还要注意两点,一是风湿病皮肤损害无论其病理因素为何,其病机都不碍乎皮肤局部气血壅遏凝滞,但治疗时切忌一味活血,而应灵活采用凉血活血,或理气活血,或温阳活血等法。
二是风湿病皮肤损害仅仅是该类疾病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一个方面,不能仅凭皮肤损害的转归判断疾病的转归。
参考文献[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编.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7.[2]陆德铭主编.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3]张乃峥主编.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7.[4]Gary S.Firestein,Ralph C.Budd,Edward D.Harris,Jr.etc.施桂英主审,栗占国,唐福林主译.风湿病学(第八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268.[5]张乃峥主编.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74.[6]马桂琴,冯兴华.从温病学说论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2002,8(5):P13-14.[7]马桂琴.从“形坏、虚损”的角度探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论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2009,15(7):520-521.[8]Gary S.Firestein,Ralph C.Budd,Edward D.Harris,Jr.etc.施桂英主审,栗占国,唐福林主译.风湿病学(第八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736-739.[9]清·高秉钧.疡科心得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7.[10]周冬梅,王萍,等.从血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北京中医药[J].2009,28(6):437.[11]马桂琴.李博教授论治皮肤病经验.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J].2009,8(4):225-226.[12]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21.[13]北京中医医院编.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第二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5-346.作者简介:马桂琴,主任医师,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