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学案例柞水县下梁中学张文芳一、设计理念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养成自觉的探究性自主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是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即第12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课文内容有三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三是西安事变。
本课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部分的第一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段历史事实,即第一次国内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了解国共两党矛盾重重,国民党为了把共产党消灭殆尽,前后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长征,但恰恰在这国共矛盾激化的时期,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从而使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演变形成了一致对外的民族矛盾,也使中华民族面临了生死存亡民族危机,由此停止内战,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也打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三、内容标准(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分析说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内外因素(2).讨论归纳:张学良、杨虎成发动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原因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必要性和合理性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共产党号召并领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表现出民族的使命感和强烈的爱国心。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展现了中国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坦荡胸怀和抗日救国的坚强决心。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知识对内改革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知识对内改革体系一商鞅变法一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宗法分封制崩溃,地主阶级要求改革旧制度;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其中的法家思想为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秦国具备了变法的有利条件。
二措施: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严肃军纪。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重农抑商;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政治: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
思想文化:焚烧诗书,“燔诗书明法令”。
社会生活:推行小家庭政策。
三评价:1、性质: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富国强兵改革。
2、特点:以法律的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是战国时期较彻底影响较大的的改革;3、成效:①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阶级,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②推进社会发展,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确立;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背景:1、拓跋珪建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3、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统治危机。
二主要内容:1、经济: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设立三长制;2、政治:整顿吏治;迁都洛阳;3、移风易俗:易服装,改汉姓,通婚姻,讲汉语,行汉制;三评价1、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2、历史作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加强的趋势下,北魏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同时又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民族融合。
三王安石变法一背景:1、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2、强化皇权,形成“三冗两积”的局面。
(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3、辽和西夏的威胁;4、庆历新政为变法奠定基础;5、王安石锐意改革;二内容:-----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富国之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强兵之法:实行“省兵”措施,精减军队;实行“强兵”措施,推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等。
八年级历史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蒋介石态度??
“攘外必先安内”
张学良和杨虎城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
杨虎城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原因(背景): 2、目的:逼蒋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西安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 提出八项主张 (如何处置蒋介石?) 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结果:
海外 爱国
人士
西 安 事 变
事变发生后,各方对如何处置蒋介石 态度不一。
国民党
代表人物 亲日派 何应钦 态度 杀蒋
亲英美派
宋美龄
救蒋
活 动 三
西 安 介石的问题上,存在着杀蒋、审蒋 、 放蒋等不同意见。请根据当时的历 事 史环境谈谈你的意见和理由。为什 么“杀蒋”不对? 变
共产党 西安事变后,在如何处置蒋
第 12 课
一、九一八事变
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三、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 1、背景: 2、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 沈阳
经济危机,日本为了摆脱危机-------
日本关东军“贼喊捉贼” 3、经过: 张学良下令东北军不抵抗 (蒋介石的旨意)
(1)不到半年,日本完全侵占了中国东北 4、结果: (2)1932年,日本挟持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 新澳门银座 澳门银座 ;
眼睛很不壹般,自然也问下根汉の意见.根汉沉着脸摇了摇头:"这座法阵{壹}本读{小}说叁w..确实是有独到之处,咱什么也没看出来,阵眼很模糊,隐藏の极深,阵纹更是复杂,连壹条纹路也看不出来..."法阵只有淡淡の壹层,看似只有普通の壹层雾气,没什么大不了の.可是细看下来,却感觉可以衍生出 万千变化,淡淡の
第12课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12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九一八事变1、背景:日本蓄谋已久;为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社会矛盾;国民政府全力剿共,给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2、时间过程: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3、结果: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
4、伪满政权建立:1932年,日本挟持前清废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
注:性质-----伪满洲国是日本扶植下的傀儡政权,是日本侵略东北乃至全中国的工具。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团结抗日、抵御外侮成为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
6、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1、表现:①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时间内发表宣言,号召全国各民众进行抗日救亡运动;②东北人民组成了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的侵略;③全国各界群众组织抗日救亡运动。
2、日本侵略进一步扩张:1935年,日本进一步向关内扩张,华北形势危急。
三、西安事变1、背景: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催化原因-----受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感召;直接原因------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拒绝张扬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
2、时间人物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3、事变发生后各派政治力量的动向:①亲日派-----代表人物何应钦以讨伐张杨为借口,调兵遣将,准备对西安发动军事进攻,欲置蒋介石于死地,以取而代之。
②亲英美派-----代表人物宋子文、宋美龄等为营救蒋介石展开紧张斡旋,并飞赴西安谈判。
③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
4、结果: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课件
03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影响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社会动荡加剧
民族危机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加 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民生问题突出
民族危机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民生问题变得突出,如贫困、失业 、教育、医疗等。
社会信任危机
民族危机导致社会信任度降低,人 与人之间的互信关系受到破坏。
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政治体制变革
持久战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 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指出抗日战争 是一场持久战,将经历战略防御、战 略相持、战略反攻三盟
国际联盟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通过决议,谴责日本侵略中国东 北,但未采取实质行动。
中立法
美国等一些国家在二战前采取的 中立政策,旨在避免卷入战争, 但也限制了对中国的援助。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民族危机空前严 重》ppt课件
目 录
•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 •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表现 •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影响 •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应对策略 •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意义
01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
世界经济大危机
01
时间
1929年-1933年
02
地点
全球范围
03
04
推动现代化进程
为摆脱民族危机,中国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加 速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变革的进程。
3
促进思想解放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 统观念和文化,推动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
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改变国际格局
01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导致了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加速了世界多
极化趋势的发展。
推动全球化进程
文化交流与融合
民族危机也促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中国 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第12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动“兵谏”,扣押蒋介石,提出八项主 张。
讨论:西安事变后对蒋如何处置?? 为什么放了蒋介石?
何应钦 杀蒋
宋美龄
共产党
救蒋
放蒋
蒋为当时国家元首,杀蒋中国可能再 次陷入群雄纷争的境地。而这将给日本 更好侵略中国的机会,所以中国共产党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 事变的方针,释放蒋介石,有力推动了 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方向转变。
三、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双十二政变) • 原因(背景): 根本:矛盾变化;直接: 张、杨抗日建议遭拒绝。
1936年12月12日西安,张学良杨虎城发 • 经过:
• 目的: 逼蒋联共抗日。 • 结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成为国内战 • 意义: 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救亡表现:
• • • • • • •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东北人民: 抗日义勇军 全国大中城市: 抗日救国联合会 工商业者: 抵制日货 青年学生: 游行集会请愿—政府对日宣战 共产党抗日英雄: 国民党爱国将领: 冯玉祥、马占山、
张学良、杨虎城
杨 靖 宇
马 本 斋
吉 鸿 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赵 一 曼
第12课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识记: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蒋介石 张学良 杨虎城 周恩来
分析:九一八事变的起因 西安事变的起因 以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重点: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难点:分析西安事变解决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 一、九一八事变 • 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 三、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 时间、地点: • 起因: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案 华东师大版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内容标准: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了解西安事变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东北抗日联军西安事变2、能力培养: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归纳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原因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情感教育: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表现出的民族使命感和强烈的爱国心。
二、教学要点1、重点: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2、难点:深入浅出地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三、教学用具及教学方法1、中国地图、录音机2、问题教学法、讲述法、阅读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提问:你想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吗?谁知道我国的国耻日是哪一天?有什么来历?……我们要学好历史不忘国耻警钟长鸣。
1、九一八事变设问(1):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前以侵占过中国的哪些领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以下同)。
总结:日本在甲午战争打败清政府后,于1895年通过不平等的《马关条约》侵占了台湾。
设问(2):日本为什么选择在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这一题可引导学生从日本的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
总结:①日本侵略中国蓄谋以久;②从日本的国内因素看,它急需摆脱经济危机;③从日本国外的因素看,国民党政权的全力“剿共”,给它侵略中国提供了可乘之机。
设问(3):为什么说九一八是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蓄谋已久”可以从日本1927年的东方会议为例,“精心策划”可介绍柳条湖炸铁轨事件。
设问(4):为什么东北地区仅四个多月就全部论陷?总结:一方面是日军精心策划,倾力出动;另一方面是蒋介石不许东北军抵抗,客观上为侵略者开了方便之门(不抵抗政策:出示蒋对张学良发的密电)。
设问(5):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总结:中国十分之一以上的国土变成日本的侵占下的殖民地,变成日本进一步扩大侵华的基地。
第12课 《中国少年说(节选)》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中国少年说》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运用象征的写法,介绍了少年同中国的关系,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简练,含义丰富,韵律优美,值得一读。
【教学目标】1.认识“泻、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9个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写法。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
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设计意图:用充满感情的话导入课文,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作者、背景简介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12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精品PPT课件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 提出八项主张 (如何处置蒋介石?) 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
4、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意义:1)两党再次合作(2)历史转折点。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事变发生后,各方对如何处置蒋介石 态度不一。
西安事变
第12课
授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富小俊 班级:145班
这一页镌刻着中国人民最悲痛的日子 —
1931.9.18,它时刻提醒人们“勿忘国耻”
九一八纪念馆残历碑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1经9济29危年机,,资日本本主为义了世摆界脱爆经发济严危重机的 2.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 沈阳 3.经过:日本关东军“贼喊捉贼”
蒋介石态度?
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 杨虎城
“攘 外 必 先 安 内”
蒋介石不抵抗命令: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 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 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背景:中日矛盾是根源;中共号召催化剂;
直接原因蒋剿共
2、目的:逼蒋抗日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派 别 代 表 态度
目的
亲日派 何应钦 杀 蒋 亲英 宋美龄 救蒋 美派
夺权 维护蒋的统治地位 和英美在华利益
中 共 周恩来 和平 形成抗日民 解决 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 表示“停止内战,联红(军)抗日 ”
九一八,日侵华,经济危机是根源, 炸铁路,找借口,蒋剿共,有机乘, 仅一夜,占沈阳,东北亡,军民愤, 共产党,发号召,齐抗日,掀高潮。 张学良,杨虎城,受感召,要抗日, 被蒋训,发兵谏,西安城,闹事变, 共产党,主和解,国共和,驱日寇, 忆往事,想未来,怀大志,强中华。
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军事实力上升。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1895年,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以清军惨败告终,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2)影响:①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⑥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借口镇压义和团。
3.过程(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战争,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2)进犯受阻: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廊坊附近英勇打击侵略者,联军被迫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德国瓦德西的司令部设在紫禁城内。
4.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1.图示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巧记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一条主线: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两个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3.甲午战争爆发的结果
《马关条约》的签定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分析《马关条约》 与以前的条约有何不同? ⑴危害: 内容 割三地 危害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赔二亿
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均定斩监候罪名,又约定如皇上以 为应加恩贷其一死,即发往新疆,永远监禁,永不减免; 庄亲王载勋、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均定为 赐令自尽;山西巡抚毓贤、礼部尚书启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 均定为即行正法; 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大学士徐桐、前四川总督李秉衡, 均已身故,追夺原官,即行革职。 …… 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处死的官员共百多人。
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
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
件上?分析之。
“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 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 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 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 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 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 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 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 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那就打!按 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 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 ——这种题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
为16亿多两白银。在所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
中,日本掠夺中国的财产最多。
(二)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 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八年级历史_第十二课_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共22页
2、一二• 九运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西安事变
苦谏 ——哭谏 ——兵谏
张学良 杨虎城
蒋介石
西安事变指挥部 杨公馆
兵 谏 亭
西安事变的时间: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的原因:
1、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国已成为当务 之急。(根本原因)
2、受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催 化原因)
二
抗
东北义勇军,抗日联军 国土虽失,国魂不灭!
日
救
亡 运 动
九·一八日本占 领东北后上海大 学生街头组织抗
日演讲大会
察哈尔民众抗 日同盟军
一·二八事变 十九路军抵抗
中国共产党发表声明
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东北人民及国民党爱国将领 的英勇抗战
3、蒋介石拒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 议。(直接原因)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南京国民政府:何应钦等主张武力“讨伐”张学良杨虎城 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营救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呢?
用和平方式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毛 泽东到延安机场迎接周恩来
提示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 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 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 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提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 石示,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
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 进一蒋步介侵石略的军中事国实。力在此背景下,如果中杀国掉共蒋产介党石从,全 民事变族很、利强释益,杀放出共他产蒋发。党介,不石不敢的计主宿张怨,,有提力出当地了时推和中动平国了解会…国决…民西党安 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少年中国说》 课件 (3)
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 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戊戌变法失败迫使梁启超逃亡日本, 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变法图强的努力,到日本的当年就创办了 《清议报》,通过媒介竭力推动维新运动的继续。当时帝国主 义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 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白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 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 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创作背景
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少年中国说》写于 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那年是 庚子年,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 动。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 和团运动,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 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 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
已经者——已经经历过的 破格——打破常规 瘠——瘦弱
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人固有之,国亦宜然——人本来就有这样的情况, 国家也应该是这样。
(2)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意。
分三层:
第一层:引语。告诉读者下面要谈到的“人之老少”目 的在于说明“国之老少”。
第二层:以老年人与少年人性格不同作对比,其目的在 于显示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具有的特点。
写作背景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 一,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 时,大清王朝处于被列强瓜分的惨境, 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当时年仅27岁的作 者在文中揭露了老朽当权者的昏庸误国, 歌颂改良主义的政治理想,激励青年发 愤图强。变革现实,表现了作者挚诚热 烈、乐观进取的爱国主义精神。
12、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C蒋介石仍不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D张学良提出改组南京政府等八项主张
我的生成问题:
【课后积累】
提炼与归纳
批注与反思
【学习目标】
1、识记: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东北抗日联军西安事变
2、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归纳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原因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表现出的民族使命感和强烈的爱国心。
【重点】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难点】深入浅出地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实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
『知识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预习课文(p79-85)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192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日本为了摆脱(),加快了()
2、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 )、地点( )、日本炸毁()的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攻占()蒋介石的态度( )、结果( )
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超
原因:()
表现:1()2()
3()4()5()
三、西安事变
田家庄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导学案编号:10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主备人:谯笃利备课组长:闫科昌
课题
12、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合作探究】
一、阅读《松花江上》的部分歌词。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摆脱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1、歌词中提到的“九一八”指的是什么?
2、歌词内容反映了什么?
高一(人教)历史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及战后所签订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联系列强侵华史实,认识历次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受朝鲜请求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趁机出兵,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主力尚存,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知识点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等借口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进攻受阻:义和团和爱国官兵在廊坊附近和天津打击侵略者,联军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司令部设在北京紫禁城内。
3.结果: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及一课一练含答案
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运用象征的写法,介绍了少年同中国的关系,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简练,含义丰富,韵律优美,值得一读。
【作者介绍】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年间举人,中国近代、、、史学家、文学家。
()领袖之一,中国近代、代表人物。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干将:(gān jiāng)是古代传说的一把剑,十大名剑之一。
干将、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
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
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指清二十一年(1895年),与梁启超集结603名联名上书朝廷、反对在中败于日本的签订丧权辱国的《》的事件。
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这条大河yí xiè qiān lǐ( ),气势非常宏伟。
二、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整体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抗日联军
著名女英雄
赵 一 曼
西安事变
1.事变的背景: 根本原因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国已成为当务之急.
②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催化原因 ③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拒 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 直接原因
对蒋介石应该如何处置?
1、何应钦等人力主讨伐张、杨,并想取而代之,是出自权欲 宋子文 宋美龄兄妹想救蒋介石,并紧张活动,是出自私情。 双方都 不是为了国家利益,我党应对两派都不支持。 2、若国民党内亲日派和亲英美派互动干戈,甚至两派的后台 日本和美英直接冲突,削弱的是国民党的统治力量和帝国 主义的实力,对中共和其他革命力量大为有利,我们可以 坐山观虎斗,对事变不要去管。 3、蒋介石在十年内战中大力“剿共”,并杀害不少革命战士。他 被关或者被杀,正好为中共和红军出一口气。
4.影响:
(1)东北的沦陷是中国民族利益的重大损失.
(2)日本侵占东北是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 的重要一步,中日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
“九· 一八”事变炸弹碑位于柳条湖望花立交桥北侧
九 一 八 纪 念 政策”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 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 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1931年9月16日
4、“杀蒋”可能会激化矛盾,但“放蒋”太便 宜了他,因此还是 “关蒋”为妥,待以后事态 发展再处理也不迟。
西 安 事 变
事变发生后,各方对如何处置 蒋介石态度不一。
代表人物 态度
亲日派 亲英美派
中 共
何应钦 宋美龄
周恩来
杀蒋 救蒋
和平解决
中共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杀蒋必将激化矛盾,引发内战.和平解决有 利于国共和解,有利于团结抗日,有利于全民族 的根本利益.
日本田中(右起第三人)内阁在 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侵华政策
1927年
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加紧侵略东北的准备
2、过程-1931年9月18日
3、结果
东三省全部沦陷
伪满洲国的建立
成为日本殖民地
1932年3月,日本扶植下的傀儡 溥仪,成为伪满洲国执政。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 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 也。” ——九一八后 东北军参谋长聂荣臻报告:“士兵个个持枪实弹, 怒眦欲裂,狂呼若雷,群请一战。甚有持枪痛哭 者,挥拳击壁者。”
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你能说一说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主要表现吗?
1.中国共产党
发表宣言,号召全国民众抗日
蒋介石为什么会同意“停止剿共,联红抗日”
1.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正义呼声 2.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舆论压力 3.中共的团结抗日主张,合情合理合民心,不便公开 反对. 4.蒋氏本人被扣,不得不顺从民意,接受现实.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不包括(c ) A.初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实现了国内和平 C.解决了民族危机、中日矛盾
2.东北人民
3.全国大中城市 4.部分爱国将士
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侵略. 纷纷以各种形式抗日,
并要求国民党抗日.
坚持局部抗战痛击日本侵略军
挥指 杨挥 东 靖第 北 宇一 抗 将路 日 军军 联 总军 指总
与日军激战的东北抗日联军
李兆麟
周保中
赵尚志
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
中共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战士同日军作战
忆一忆:
19世纪末,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 动过哪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对 中国造成什么危害?
第 12 课
一、九一八事变 1、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①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日本“东方会 议”确立侵略中国的政策 ②日本国内因素:急需摆脱经济危机 ③日本国外因素:国民党政权的全力“剿 共”,给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坂垣征四郎
1931年9月18日夜, 依据坂垣的策划,日军制 造“柳条湖事件”,以此 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 大营,攻占沈阳,发动 了“九· 一八”事变。
坂垣征四郎号称“陆军之 花”1929
任关东军高级参谋,长期从事侵华活动。 1948年被判决为甲级战犯,处以绞刑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1931 年___ 9 月18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______ ___日。
2、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态度是( A.抵抗 B.不表态 C.不抵抗
C
)。
D.片面抗战
溥仪 ,在长春建立 3、1932年,日本挟持前清废帝_____
伪满洲国 _________傀儡政权,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