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营造以及落叶松球蚜病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落叶松球蚜是一种严重危害落叶松的害虫。

它的发生给落叶松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严重影响了落叶松的生长与发育。

落叶松球蚜存在不同的亚种,对于不同的亚种,它们的发生规律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会重点介绍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发生规律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Neophyllaphis pinifoliae (Wilson))是落叶松球蚜的一种,主要危害落叶松。

它的发生规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生季节: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发生季节一般从4月底开始至5月中旬左右,随着温度升高,其数量逐渐增多,直至六月中旬进入高峰期。

之后,随着温度升高,落叶松球蚜的数量逐渐减少。

2、重点地区: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主要生长在落叶松上,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北部和内蒙古地区。

这些地区温度较低,落叶松的生长生态环境适宜,也是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大量滋生的主要原因。

3、危害程度: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危害程度较大,其引起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导致落叶松新梢生长停止,新梢持续萎缩,叶片翘曲、变黄、变褐或变灰,直至落叶死亡。

这不仅会影响落叶松的生长速度和林相结构,也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防治措施针对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危害,下面介绍几种防治措施:1、生物制剂防治:将寄生于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天敌引入发生地进行引种和繁殖。

包括:1906年引入的斜纹眼虫(thinobius beetle)和截平蚜小梨蜂(theanhidiotus pinicolae),以及1991年和1992年引入的球蚜丽姬虫(Chilocorus nigritus)。

2、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是目前主要的防治方法之一。

使用方法多样,包括雾化、喷雾等多种方式。

使用之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并遵循药剂使用规程操作,避免药剂使用过量导致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一般在球蚜发生期进行喷雾或者雾化,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02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发生规 律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是一种小型昆虫 ,通常呈黄色或绿色。它们具有扁平 的体型,以及一对细长的口器。
生活史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生活史包括卵 、若虫、成虫等阶段。卵通常附着在 落叶松的枝条上,孵化后成为若虫, 若虫经过多次蜕皮后变为成虫。
发生规防治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发生规
律 •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防治方

目录
• 防治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防治的实
践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
01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是林业害虫 之一,对落叶松林的生长和发育 造成了严重威胁。
天敌
一些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 能够控制落叶松球蚜指名 亚种的数量,从而影响其 发生规律。
03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防治方 法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环境条件、加强抚育管理等措施来预防和控 制病虫害的方法。
具体措施包括:合理密植,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增强树势,提高抗虫能力;适时 修剪和清除虫害枝,减少虫源;加强抚育管理,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05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防治的实 践与展望
防治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林场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引入天敌昆虫,有效控制了落叶松球 蚜的数量,保护了林木健康。
案例二
某公园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定期喷洒农药,虽然控制了球蚜的繁殖 ,但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
案例三
某山区采用综合防治方法,结合生物、化学和物理手段,既有效控 制了球蚜,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通常在春季 开始活动,夏季达到高峰,秋季 逐渐减少。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1. 引言1.1 背景介绍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是中国最大的人工造林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

建设于1960年代的塞罕坝林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已经成为了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绿色屏障。

落叶松是塞罕坝林场的主要树种之一,但近年来,落叶松球蚜却成为了该林场的一大威胁。

落叶松球蚜是一种造成落叶松生长异常的害虫,能够大量吸取树木中的汁液,使得树木受到严重破坏。

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塞罕坝林场的生态平衡,还给林场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严重损失。

及时有效地防治落叶松球蚜对于保护塞罕坝林场的生态环境、提高林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防治落叶松球蚜,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生特点、危害以及可行的防治措施。

只有在充分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推动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发展。

1.2 问题提出落叶松球蚜是塞罕坝机械林场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发生频率较高,对落叶松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危害。

问题的提出在于如何有效地防治落叶松球蚜,保护落叶松的生长及林场的生态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探讨落叶松球蚜的发生特点、影响与危害,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

只有深入了解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规律,才能找到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加强对落叶松球蚜的防治工作,维护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的内容将带领我们深入探讨落叶松球蚜的防治工作,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1.3 目的为了维护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生态环境,保护落叶松的生长与发展,有效防治落叶松球蚜的危害,本文旨在探讨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落叶松球蚜的发生特点、影响与危害,以及各种防治措施的优缺点,进一步提出可行的防治方案,旨在引起对该问题的重视与关注,加强防治意识,保护塞罕坝地区的植被资源,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撰写,希望能为更广泛的林业管理者、生态学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致力于落叶松球蚜的综合防治工作,推动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落叶松球蚜是一种寄生在落叶松树叶上的害虫,其幼虫在树叶上吸取汁液,导致树叶变黄甚至干枯。

影响落叶松的生长和发育,严重影响到林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

为了防止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塞罕坝机械林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生物控制害虫的方法。

在落叶松球蚜的防治中,适当引入其天敌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塞罕坝机械林场将引进寄生蜂、瓢虫等天敌,对落叶松球蚜进行生物防治,有效将害虫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各种化学农药杀死害虫的方法。

在落叶松球蚜的防治中,农药的选择非常重要。

机械林场在选择农药时,首先考虑到对落叶松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次选择对落叶松球蚜有高度杀灭效果的农药,如杀螟松等。

三、机械防治
机械防治是指使用各种机械设备控制害虫数量的方法,如人工清除受害树叶等。

在落叶松球蚜的防治中,机械防治的效果不如其他方法显著,但对于精细的防治工作仍然有一定的帮助。

四、加强管理
加强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林场的管理,从根本上预防害虫的发生。

在落叶松球蚜的防治中,机械林场加强了松树的养护管理,清理松树周围的杂草和落叶松球蚜的栖息地,采用优质肥料和合理施肥的方法,增强落叶松的抗病能力。

总之,落叶松球蚜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配合各种防治方法,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防治,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落叶松球蚜防治工作不仅是为了保护本地生态环境,更是为了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以落叶松为主要树种。

落叶松球蚜是落叶松林区发生的一种常见害虫,严重危害了林场的健康发展。

了解落叶松球蚜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对于保护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落叶松球蚜是一种小型昆虫,体长约2-3毫米。

它主要寄生在落叶松树的针叶上,以树汁为食。

球蚜的繁殖速度很快,一个球蚜一生可以繁殖出几千只后代。

当球蚜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密集的附着在树枝和枝叶上,形成一个球状群体,从远处观看就像是树上结满了白色的棉花球。

球蚜的主要危害表现为:1.汁液吸食造成叶片发黄、落叶。

球蚜以树汁为食,当它们密集附着在树枝和枝叶上吸食树汁时,会造成叶片发黄、干枯甚至脱落。

2.分泌蜜露,导致林地蜜露积累。

球蚜通过树汁吸食将多余的糖分排泄成蜜露,导致林地上积聚大量的蜜露,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

3.引起其他病虫害的滋生。

球蚜繁殖迅速,数量庞大,受到其害的落叶松树身体状况差,容易受到其他病虫害的侵害。

针对落叶松球蚜的防治,可以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1.物理防治:可以采用喷水冲洗的方法,将附着在树枝和枝叶上的球蚜冲洗掉。

也可以采用剪枝的方法,将严重受害的树枝和枝叶剪掉,减少球蚜的数量。

2.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天敌来控制球蚜的数量。

常见的天敌有蚁、瓢虫、蚜虫寄生性真菌等。

可以人工放种天敌,也可以加强林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天敌的自然种群密度。

3.化学防治:当球蚜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对林场造成了严重危害时,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是使用化学药剂要慎重,选择对球蚜有较好效果且对环境污染较小的药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

落叶松球蚜对于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威胁。

为了防治球蚜,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在生态防治中,应加强对球蚜的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提高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化学防治中,应严格遵守使用说明,选择对球蚜有较好效果且对环境污染较小的药剂。

落叶松球蚜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落叶松球蚜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般 为 红 皮 云 杉 、兴 安 落 叶 松 等 针 叶树 木 ,这 些 树 木 是 小 兴 安
岭 天 然 林 采 伐 区 的 优 势 种 ,而 落 叶松 球 蚜 则 会 经 常 危 害 西 北 林 区的 1 0 ~2 O 年 生 幼 树 ,严 重 影 响 到树 木 的 生 长 情 况 ,降 低 林 分 生 长 量 。落 叶 松 球 蚜 的 发 生 与该 区域 的气 候 环 境 及 林 分 结 构 有 关 ,因 此 一 旦 爆 发 大 面 积 的 虫 害 ,难 以管 理 ,且 灾 害 程 度 会 逐 年 上 升 ,防 治 效 果 较 差 。要 想 提 高落 叶松 球 蚜 防治 质 量 ,就 必 须 掌 握 其 发 生 规 律 ,采 取 对 应 的 防范 措 施 【 1 J 。
上脱 皮 、羽化 ,向第 二 寄 主迁 飞 。 根 据 落 叶松 球 蚜 的繁 殖 特 点 ,该 类 型 虫 害 的高 峰 期 一 般 在
2 。 3化 学 防 治 落 叶 松 球 蚜 在 形 成 虫瘿 之后 ,抗 药 性 较 强 ,大 部 分 的 化 学
药 剂 对 其 都 没 有 很 大 的 作 用 ,所 以一 般 要 在 害 虫 形 成 虫 瘿 之 前 喷 洒 药 物 ,杀 灭 害 虫 J 。 在 早 春 落 叶 松 球 蚜 为 干母 形 态 时 ,喷
1 落叶松 球蚜 发生 的原 因分析
落 叶松 球 蚜 ( A d e l g e s l a r i e i s V a 1 . ) , 属 同 翅 目 球 蚜 科
球蚜属 , 两年 为一 个 完 整 的生 长 周 期 , 共 有 干母 、 瘿蚜 、 伪 干母 、
有 性 蚜 四 个 形 态 。 干母 通 常 生 活在 第 一 寄主 上 ,是 由有 性 蚜 产

落叶松球蚜生长特点及防治方法

落叶松球蚜生长特点及防治方法

落叶松球蚜为同翅目,球蚜科,其不仅生活史复杂,而且具有转换寄主的特点,在形态上也具有明显的多形性特点。

其以云杉为第一寄主,以落叶松为第二寄主。

其通过对针叶进行刺吸,并分泌蜜露,能够使受害树体诱发煤烟病,导致其枝条枯萎和树的长势衰弱,会对树木生长带来严重的影响。

而且落叶松球蚜能够通过有性和无性多代繁殖,呈现出严重的世代重叠现象,病害发生期较长,同时表面有虫瘿包裹,在防治上具有较大的难度。

其对云杉和落叶松的生长具有较大的威胁,对母树林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并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

因此需要重视对落叶松球蚜虫害的防治工作。

一、危害特点落叶松球蚜一生通常需要两个寄主,以云杉树种为第一寄主,通过在云杉枝条端部产生大量的虫瘿。

以落叶松为第二寄主,具体则利用侨蚜来对落叶松针叶及嫩枝汁液进行刺吸,并产生大量的分泌物,导致枝条出现霉污并致使其干枯。

而且落叶松球蚜分布较广,一旦虫害发生传播较快,危害十分严重,防治难度较大。

二、落叶松球蚜虫型及特点(一)干母干母由白色絮状分泌物包围,越冬时虫呈现为椭圆形,颜色为棕黑色,体表被上有6列整齐的分泌物,并呈现出小玻璃棒状,短小而坚硬。

骨片和腺孔分布在体且,有3节触角,其中第三3节较长。

其在云杉冬芽或是附件树木上越冬,并在次年早春时长成无翅型蚜,成虫颜色为淡黄绿色。

(二)瘿蚜瘿蚜主要由干母产的无性卵发育而来,在卵化前颜色为暗褐色。

在早春时节,在干母和瘿芽初卵若虫刺激下会形成虫瘿,若虫生活在其中,上龄时以淡黄色为主,而且体表没有分泌物。

但从2龄起,则其体表则会有色粉状蜡质分泌物出现,同时色泽也会不断加深。

(三)伪干母越冬若虫黑褐色,体表裸露,完全没有分泌物,骨化程度特别强,腺孔除中足和后足基节上的以外完全消失,触角3节,第3节最长,越冬若虫次提早春长成无翅蚜。

成虫棕黑色长1~2m,半球形体表除最末端2节外,没有分泌物。

背面6纵裂瘤起明显而有光泽,营孤雌生殖,其后代可成为性母。

(四)性母初孵若虫至2龄体表不出现分泌物,3龄后至深褐色,有光泽,胸部两侧微微隆起4龄体表更淡,胸部两侧具明显的翅芽,背面6纵列疣起清晰可见。

落叶松球蚜危害评估及其防治策略

落叶松球蚜危害评估及其防治策略

L i n y e y u a n y i本文以洮河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为依据,就落叶松球蚜发生情况做简要说明,并对其危害行从!个方面给予评估,进而提出了主要治理措施和策略。

希望对控制危害、开展有效技术措施、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发挥作用。

一、基本情况落叶松球蚜是目前我局已发现的生活史最复杂、具有转株寄主特点且虫态多样性、常发性枝叶害虫。

主要寄主植物有云杉、紫果云杉、落叶松、红杉、冷杉、沙棘、杨、柳、李等多种乔、灌、草植物。

在洮河林业局六个国有林场均有分布。

根据《洮河林业局"#$%&"'(!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报告》数据显示,共计发生面(!")%!*+亩,其中轻度(+"(#,*)亩,中度,,-.*+亩。

如此大的危害面积,足以引起全局上下的高度重视。

二、落叶松球蚜危害评估(一)潜在的经济危害落叶松球蚜是我局一种危害严重的枝叶性害虫,常常因落叶松球蚜危害使林木长势减弱而造成生产力下降,与健康树木比较,影响树高、胸径、蓄积量的正常增加;在大爆发时引起成片林木衰败死亡。

落叶松球蚜对我局近,)万亩包括华北落叶松、云杉等林木将构成威胁。

(二)潜在的环境影响落叶松球蚜危害林木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使得部分林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加重,削弱森林生态系统释放氧气、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林副产品等功能的正常发挥,增加其它病虫害发生的机率,并加重发生的严重程度。

(三)降低森林景观价值。

落叶松球蚜的爆发会造成大量针叶萎黄脱落,失去绿色,林冠呈灰褐色,远观像火烧似的,景观效果大打折扣。

洮河林区分布冶力关、大峪"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我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落叶松球蚜大量发生,将会使秀美森林景观遭到破坏,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游客造成非常不好的旅游形象,对当地旅游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四)寄主植物重要的经济性落叶松球蚜主要危害云杉、紫果云杉、落叶松、沙棘等。

落叶松球蚜的识别与防治

落叶松球蚜的识别与防治
落叶松球蚜主要分为干母、瘿蚜、伪干母、性母、侨蚜 以及有性蚜等 6 种虫型。 1.1 干母 干母是性蚜生产的受精卵形成,主要寄主在云杉 树上。生成干母的卵呈现褐红色,外部主要包围一层白色絮 状分泌物 [1]。越冬的若虫形状呈圆形,长约 0.5 mm,并伴有 稀疏玻璃丝状长丝,触角有 3 节,并且第 3 节明显较长。成 虫通常呈现淡黄色,外面包围着一层白色絮状分泌物。 1.2 瘿蚜 瘿蚜是由干母产生的孤雌卵发育形成,其卵呈现 橘黄色、黄色以及绿色。带有翅膀的瘿蚜长度约 2 mm,触角 5 节。一龄的若蚜呈现淡黄色,没有分泌物;二龄的若蚜会产 生白色粉状分泌物,体色逐渐变深;四龄的若蚜呈现紫褐色。 1.3 伪干母 伪干母是瘿蚜通过产卵得到的,存活一至二龄 的若虫,会以落叶松细枝丫作为寄主越冬。初产卵呈现橘黄色, 然后变成暗褐色。越冬后的若蚜裸露在外,不会产生分泌物。 成虫呈现黑色,长约 1.5 ~ 2.5 cm,呈现半球形。 1.4 性母 性母主要是伪干母产生的卵发育形成,常见于落 叶松新叶的反面。初期卵形成时呈现橘黄色,粉末状蜡层, 卵一端有丝状物 [2]。二龄之前没有分泌物,三龄后呈现棕褐色, 并伴有一定的光泽,胸部微隆。成虫呈现黄褐色甚至褐色。 1.5 侨蚜 侨蚜是伪干母的卵发育形成,没有翅膀,并且分为 停育型与进育型 2 种。进育型幼蚜呈现暗棕色,没有腺孔,触 角较长,约为 0.13 mm。二龄开始,侨蚜体表被白色分泌物的 覆盖。三龄后侨蚜外表呈现丰满棉花状,呈现椭圆形,棕褐色。 1.6 有性蚜 有性蚜是性母产卵发育形成,卵呈现黄褐色。 雌蚜呈现橘红色,雄蚜色泽偏暗,并且触角以及足相对较长, 行动速度较快。 2 落叶松球蚜的防治策略 2.1 强加检疫防治策略 一般来讲,植物病虫害的产生是因 为木材或者苗木运输传播导致的,因此,如果想防治落叶松 球蚜虫害,则应对检疫管理严格要求,在运输红皮云杉等苗

浅谈落叶松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浅谈落叶松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L i n y e y u a n y i与其他树种不同,落叶松具有较强的抗寒性能,并且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这一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种植落叶松对于我国森林面积的整体扩大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并且能帮助我国不断地改善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加强落叶松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整体环境保护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落叶松主要病虫害(1)落叶松枯梢病落叶松从幼苗、幼树到大树都能时刻发病,以中、幼林发病为重,新梢被害后由浅色变成褐紫色,梢细缢,并流出树脂。

病稍顶端下垂成弯钩状。

病叶成褐色,枯萎,大部分脱落,只有顶稍一簇叶子不落,保留到第二年春天。

8月以后发病的,因新梢已近木质化呈直立状态,其叶片全部脱落,年年发病,枯梢丛枝,树冠呈扫帚状丛枝。

(2)落叶松早期落叶病6、7月份被害针叶顶端或中央部分呈现出黄绿色近圆形的小斑点,以后逐渐增大,颜色变成赤褐色,上面有明显的小黑点,远看林地一片火烧状。

8月下旬被害针叶开始落叶,提前一个多月落净。

(3)落叶松毛虫2、3龄幼虫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背面出现了不规则的白色斑纹,而老熟的幼虫则出现了褐色、黑褐色、灰色等各方变化,待到成虫阶段后,松毛虫的体长将会达到72-91mm,且背部出现稀疏的黑毛。

经过观察松毛虫胸背两侧有两条密绒状的暗蓝色毒毛带同时其老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还会发出刺耳的鸣叫声。

(4)落叶松尺蠖松尺蠖的老熟幼虫体长大约28-35mm,且通体为绿色,少数为黄褐色或者黑褐色。

再加上其生长有三对胸足,两对腹足,所以其在受到惊吓时一般都会吊于拉丝树上。

(5)落叶松球蚜松球蚜作为一种多形态昆虫,其主要有侨蚜、有性蚜、伪干母、干母、瘿蚜等几个虫型。

对落叶松产生危害的较大的无翅侨蚜,主要是由伪干母的虫卵发育而成。

无翅侨蚜的幼虫通体呈暗棕色,体表裸露在外且无腺孔。

但是随着幼虫虫龄的不断增大,其体表会出现丰富的白色分泌物,将虫体包裹与分泌物中。

无翅侨蚜进入成虫阶段后,外观呈棉花团状的棕褐色,成虫的体长大约为1.5mm,同时成虫表面有大量白色蜡质分泌物。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清除虫源
春季树木发芽前,清除落 叶和枯枝,减少蚜虫越冬 场所。
树干涂白
用石灰水对树干进行涂白 ,防止蚜虫上树产卵。
生物防治技术
天敌保护利用
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控制 蚜虫数量。
生物农药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如苦参碱、藜芦碱等防 治蚜虫。
化学防治方法
药剂喷雾
使用化学药剂如吡虫啉、 啶虫脒等进行喷雾防治。
天敌
天敌对落叶松球蚜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如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以及一 些寄生性天敌。
寄主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寄主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是影响落叶 松球蚜发生的重要因素。寄主植物的 丰富度和分布范围为其提供了充足的 食源和繁殖场所。
03
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防治方 法
农业防治措施
01
02
03
加强抚育管理
合理施肥、灌溉,增强树 木抗性,减少蚜虫发生。
防治方法
根据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发生规律,我们提出以下防治方法。首先,在春季和夏季,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来杀死 若虫和成虫。其次,在秋季,可以通过人工摘除卵块来减少越冬的虫源。最后,加强树木的养护和管理,提高树 木的抗虫能力。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虽然我们已经对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 如,我们的研究只关注了该物种在一年中的发生周期,而没有考虑到不同年份之间的差异。此外,我 们的防治方法主要基于化学农药的使用,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主要寄生于落叶松、云杉等针 叶树种。
成虫体呈卵圆形或椭圆形,体 长2.0-3.5mm,体色多为淡黄 色或绿色。
以卵在寄主植物的芽腋、枝条 或针叶上越冬,次年春季孵化 成若蚜,若蚜进行孤雌生殖, 若蚜和成蚜均刺吸寄主植物的 汁液,严重时可使针叶枯黄脱 落。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落叶松球蚜是落叶松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发生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这种环境条件较为适宜的地区。

它们以落叶松树的嫩叶为食,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下面将介绍落叶松球蚜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落叶松球蚜主要在初夏季节繁殖和发生,它们通常以树冠顶部的嫩叶为食,吸取营养,会导致林木逐渐衰弱甚至死亡。

球蚜的数量一般在每平方米50只左右,但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其数量可迅速增加,对林木造成较大的危害。

球蚜的发生与气候条件、种群数量以及林木生长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球蚜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喜欢在夏季的高温和湿润的气候下繁殖。

所以,在夏季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球蚜的数量会迅速增加。

球蚜的繁殖能力强,一年内可以繁殖多代,这也是其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之一。

为了防治落叶松球蚜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森林管理,保持林木的健康:定期清理落叶松树冠顶部的枯枝败叶,保持林木的通风和通透性,减少球蚜在树冠内的滋生环境。

2.生物防治:采用人工繁殖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来控制球蚜的数量。

3.化学防治:在球蚜大量繁殖的季节,可以使用农药喷雾来防治。

选择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虫剂,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雾,注意保护环境和其他生物。

4.加强监测和预防:定期对落叶松林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球蚜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的林分结构设计,调整种植密度,提高林木生长状况,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落叶松球蚜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其发生与环境条件、种群数量以及林木生长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加强森林管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定期监测和预防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球蚜的危害,保护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塞罕坝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塞罕坝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塞罕坝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塞罕坝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林,也是全球最大的人工落叶松林场。

落叶松是塞罕坝林场的主要树种,但是在落叶松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有害生物,其中球蚜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球蚜是落叶松上的一种吸汁性害虫,它的发生会对落叶松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塞罕坝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一、球蚜的发生规律球蚜是一种春季害虫,通常在3月份开始羽化。

球蚜的寄主主要是落叶松,但也能寄生在云杉、红松等其他松树上。

球蚜的卵在寄主树的枝条上越冬,到了3月份,球蚜卵开始孵化,幼虫侵入新芽,吸食营养液,导致新芽发育不良,同时还会分泌一种蜜露,吸引蚜虫和蚂蚁,影响植株的健康和生长。

球蚜的繁殖速度很快,一只雌蚜可以在一个季节内产生1000多只卵,所以球蚜的发生很容易引起爆发。

二、球蚜的防治策略1.预防为主预防球蚜的发生,首先要做好落叶松的栽植和管理工作。

要选择健康的苗木,按照规范的栽植程序进行栽植。

在落叶松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养分供应,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此外,还要注意及时清理落叶松周围的杂草和枯枝落叶,以减少球蚜在落叶松上的寄生和繁殖。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比较环保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球蚜的繁殖。

球蚜的天敌主要有瓢虫、蚜茧蜂、寄生蜂等。

可以通过引进这些天敌,增加它们在林场内的数量,以达到控制球蚜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在林场内种植一些对球蚜有抑制作用的植物,如苦楝、槐树等,以减少球蚜的繁殖。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防治方法,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控制球蚜的繁殖。

但是,化学防治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所以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和环保。

此外,化学防治也容易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所以要注意轮换使用杀虫剂,以避免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

综上所述,球蚜是塞罕坝林场落叶松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害虫,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对落叶松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境内,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大机械造林基地,是我国重要的绿化工程。

落叶松是这里的主要造林树种,但是球蚜的发生给林木的健康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球蚜属于毛翅目蚜科,是落叶松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本文将介绍球蚜的发生原因,它对落叶松的危害,并探讨球蚜的防治措施。

球蚜的发生原因球蚜幼虫在5月份左右孵化,它们在落叶松上危害较重的时间是6月至7月份。

球蚜常生活在落叶松的枝叶上,它们的体型小,长约2-3毫米,成年球蚜呈深褐色,幼虫呈浅绿色。

球蚜的数量众多,它们一般成簇出现,形成黄色或红色的茧囊。

球蚜的繁衍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干旱和高温天气会促使球蚜的繁殖。

此外,落叶松树体生长弱、处于亚健康状态,也是球蚜滋生的原因之一。

球蚜的危害球蚜主要危害落叶松的枝叶,吸取树体中的汁液,使得叶片发黄、萎缩。

如球蚜过多,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取落叶松的汁液,会导致枝干和树冠的受损。

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落叶松的死亡。

球蚜的防治方法1.安排专人检测球蚜的密度和繁殖情况,掌握状况及时进行处理。

在无法进行人工防治时,可用高频振荡器将球蚜震落,再用护树手套将球蚜捉拾掉入洁净塑料袋内焚毁。

2.注重落叶松的修剪和灌溉,保持树体健康状态。

及时排除枯枝败叶。

3.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可选择球蚜特效药剂进行雾化喷洒,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药剂对生态环境和落叶松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4.加强肥料管理,增强落叶松对球蚜的抵抗力。

给落叶松适量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保持林下地面覆盖,降低气温,减少球蚜的滋生。

综上所述,球蚜的危害对落叶松的健康和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密切关注球蚜在落叶松上的繁殖和危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落叶松林场的健康和发展。

浅谈落叶松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浅谈落叶松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浅谈落叶松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摘要】落叶松是一种常见的树木,但它们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病虫害会严重影响落叶松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主要的病害有松材线虫病、落叶松枯萎病等,主要虫害有萤叶毛虫、松毛虫等。

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病虫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是合理施肥,保证落叶松有充足的营养供应,从而增强其抗病虫能力。

其次是密植与适时修剪,可以减少病虫的传播和滋生地。

最后是定期喷洒农药,及时有效地防止和控制病虫的侵害。

综合防治病虫害对落叶松生长至关重要,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保护林木的健康。

我们应该重视落叶松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到及时防范和有效治理,以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

【关键词】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病害、主要虫害、合理施肥、密植、适时修剪、农药、生长、重要性、综合防治、林木健康。

1. 引言1.1 介绍落叶松落叶松,是松科植物中的一种常见树种,具有优美的树形和坚硬的木材,被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和木材加工。

落叶松的树干笔直,树叶为针状,呈现出深绿色,树冠浓密,枝条横生,树姿挺拔。

落叶松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能够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生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园林树种。

落叶松在我国的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尤其是在沿海地区也有较多的种植。

由于其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被广泛用于城市绿化、风景区园林建设以及林木防护等方面。

落叶松也是一种重要的造林树种,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地,保护水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落叶松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树种,对于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平衡的维护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落叶松的保护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介绍落叶松主要的病虫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

1.2 病虫害对落叶松的危害落叶松是一种重要的造林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病虫害对落叶松的危害却是不可忽视的。

病虫害会直接影响落叶松的生长发育,导致林木生长缓慢、树冠稀疏甚至死亡。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

落叶松球蚜是该地区的常见有害生物之一,对落叶松的生长和林木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落叶松球蚜的发生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落叶松球蚜是一种以树木为寄主的小型昆虫,在生活史中有两个世代。

其越冬的幼虫在春季开始活动,寄生于寄主树木的落叶松球果上,通过吸食树叶和球果内的汁液为生。

每个蚜虫可以吸食大量汁液,导致球果变形、干瘪,进而影响种子的质量和数量。

球果被蚜虫寄生后会逐渐变黑,整个林场的球果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除了影响球果的产量和质量,落叶松球蚜还会对落叶松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危害。

蚜虫在吸食营养液的还会将唾液注入寄主,导致落叶松的新生叶片变形和生长受阻。

如果发生大规模的蚜虫寄生,会导致落叶松整体生长受到限制,严重时甚至造成枯死。

为了防治落叶松球蚜的危害,塞罕坝机械林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通过定期巡查球果和树叶,及时发现蚜虫寄生的迹象。

一旦发现寄生,可以采用机械方法将寄生的球果和受害的枝条剪除,减少虫源的扩散。

在球果形成期和春季蚜虫寄生活动期,可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喷洒农药时应根据球果的密度和球蚜的种群密度调整用药量,以充分覆盖球果和蚜虫,提高防治效果。

应注意选择无公害、低毒性的农药,并遵循农药的使用规范,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塞罕坝机械林场还注重调整栽植结构,增加种植的多样性。

通过在落叶松林间种植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可以降低落叶松球蚜的种群密度,减少其对落叶松的危害。

混交林的多样性还能提高林场的生态稳定性,增强对害虫的抵抗力。

塞罕坝机械林场在防治落叶松球蚜方面采取了综合的措施,包括巡查清除虫源、农药喷洒和调整林木结构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轻蚜虫对落叶松的危害,保护林木的生长和球果的品质。

通过科学的防治方法,塞罕坝机械林场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寺大隆林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寺大隆林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2020.04植保土肥3 银杏大蛋蛾虫3.1 为害特征体大是银杏大蚕蛾虫的一个特征,幼虫会暴食核桃树叶,往往可将整株树上的核桃叶片吃得荡然无存。

3.2 防治方法有三个环节要抓好:小钉锤或斧背砸死虫卵灭虫可在4月上旬前使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者2.5%敌杀死乳剂3000~6000倍液可在低龄的幼虫期间向树干以及有虫的树冠部位喷洒;摘除虫茧,并集中销毁灭虫可在7~8月进行。

4 芳香木蠹蛾4.1 为害特征核桃颈部皮层和木质部幼虫会蛀食危害,在受害后,当年树势衰弱,叶子和果实会出现枯萎,来年则整株死亡。

4.2 防治方法在核桃的根颈部,幼虫入侵孔处涂抹2.5%敌杀死乳剂300~500倍液可在7~8月间进行,来毒来杀低龄的幼虫。

在幼虫蛀入木质部进行危害时,根颈部土壤先刨开,将孔内虫粪清除,然后用注射器向虫孔注射80%敌敌畏乳剂50~100倍液;也可以堵塞虫孔,这个可用用蘸敌敌畏的毒棉球,并用湿土封严,以将木质部中的幼虫熏杀掉。

参考文献:[1] 杨吉胜. 核桃病虫害防治[J]. 中国林业,2012.[2] 李晓晨. 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 果农之友,2008.[3] 陶志锐.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 甘肃科技,2004.落叶松球蚜(AdelgesLaricisVall)属同翅目,球蚜科。

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森林害虫,华北落叶松是其主要的寄生植物之一[1],祁连山区落叶松林当前的主要虫害为落叶松球蚜,已列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系统测报对象名单。

全区人工落叶松全部严重发生落叶松球蚜危害,已发展成为祁连山区人工落叶松林保存的最大威胁[2]。

要想提高落叶松球蚜防治质量,就必须掌握其发生规律,采取对应的防范措施。

通过近几年对其进行生活史的观察,掌握了落叶松球蚜的习性,发生规律,以期为监测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分布情况华北落叶松林属寒温性针叶林植被亚型、落叶松群系组,是阳性树种,速生、耐低温、耐旱性强。

落叶松球蚜防治技术

落叶松球蚜防治技术

摘要:落叶松球蚜属于转主寄生性昆虫,一个生活周期内需要寄生2个宿主,云杉是球蚜的第一寄主,落叶松是球蚜的第二寄主,对生长10~20年的落叶松幼树为害性较大,有时会在林区大面积暴发流行,对林木的生长造成严重为害。

所以,加强落叶松球蚜防治工作更加凸显出其重要性。

结合实践,主要分析了落叶松球蚜的发生规律,阐述了落叶松球蚜的为害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落叶松球蚜的防治水平,促进落叶松健康生长。

关键词:落叶松球蚜;发生规律;为害特点;防治技术文章编号:1005-2690(2020)04-0077-01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志码:A落叶松球蚜防治技术李淑娜(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太碌林场,甘肃天水741020)落叶松球蚜又称腻虫,是一种严重的寄生性害虫,属于同翅目球蚜科,在国内很多林区都有分布,主要在针叶树木上进行寄生,尤其是对幼树(10~20年生)为害较为严重,不仅对树木的正常生长造成巨大影响,还严重影响到树木的生存与发展。

研究发现,气候因素对落叶松球蚜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球蚜大面积发生之后,防治难度较大,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落叶松球蚜特点落叶松球蚜具有多形性的形态特点,虫型多样。

1.1干母常包围在絮状白色的分泌物中,越冬若虫形状为0.50mm 长椭圆形,颜色呈现棕黑色,体表被有由腺孔分泌物的呈小玻璃棒状短而坚硬的6列整齐的分泌物。

体表分布骨片和腺孔,触角3节,第3节特别长,在秋末以初末孵若虫在云杉冬芽上或其附近树木上越冬,次年早春长成无翅型蚜。

成虫颜色主要为黄绿色。

1.2瘿蚜干母生产的无性卵不断发育形成瘿蚜,孵化之前的卵主要为暗褐色或者是橘黄色。

春季在瘿芽初孵若虫以及干母影响下云杉芽形成虫瘿,若虫便潜藏在其中生存,1龄若虫颜色主要呈现为淡黄色,2龄有蜡质的粉状分泌物附着于体表,颜色不断加深。

1.3伪干母越冬若虫有裸露的体表,颜色呈黑褐色,具有较强的骨化程度,中足及后足部位腺孔消失,有3节触角,最长的为第3节。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

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球蚜的发生与防治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我国现代林业的典范,是中国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森林资源保护区。

该林场的落叶松林被誉为“天然的防沙固沙工程”,但是近年来,落叶松球蚜的发生给该林场的木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落叶松球蚜的发生原因、预测方法和防治措施。

一、落叶松球蚜的发生原因落叶松球蚜属于蚜虫科,一般在8-9月份开始大量繁殖。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在落叶松针叶上滋生、吸汁、排油,造成枯死、黄化、脱落等现象。

造成的后果是不仅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还严重地损害了木材的品质和价值。

落叶松球蚜的发生原因如下:1. 气候因素。

落叶松球蚜的发生离不开气候因素,特别是温度、湿度、阳光照射等条件的影响。

气温高、空气湿度大、阳光照射少的环境,落叶松球蚜的数量容易迅速增加。

2. 环境因素。

人类活动和大规模的森林开发也是导致落叶松球蚜大规模繁殖和扩散的原因之一。

因为人类活动和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草本植物的减少,减轻了天敌的食物压力,而且人砍伐森林的同时也削弱了天敌的生态环境。

3. 落叶松品种因素。

不同品种的落叶松对落叶松球蚜也有抗性差异,有些落叶松品种耐旱耐病抗虫,而有些品种则很容易染病或被虫害所损害。

如果种植的落叶松品种容易受到落叶松球蚜的危害,那么防治就要倍加注意。

二、落叶松球蚜的预测方法为了及时有效地防治落叶松球蚜,必须采取预测预报等方法。

落叶松球蚜的预报一般是通过定点观察和野外抽样的方法,同时结合监测数据,通过数学模型、人工智能等方法来得出病虫害发生的手段。

主要的预测方法如下:1. 球蚜密度统计法。

利用统计方法,通过调查多个样地不同期的球蚜数量,构建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得出不同期的最大密度,以及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落叶松球蚜发生趋势。

2. 白板诱集法。

利用黏板诱集的方法,将黏板放在林场内不同的点位上,然后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得出森林内球蚜的密度和分布情况。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落叶松是一种常见的树种,但它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如何防治落叶松的病虫害,对于保护落叶松林资源有很大的作用。

下面将针对落叶松病虫害的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落叶松松毛虫为落叶松上的一种有害昆虫,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食害落叶松的嫩叶和嫩芽。

当落叶松松毛虫大量出现时,会导致落叶松林的生长受到影响,直接危及落叶松的生长和发展。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落叶松松毛虫的防治。

具体如下:1.化学防治:可以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喷洒落叶松林,可以有效杀灭落叶松松毛虫,但在使用化学药品时需严格遵守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以及做好对人和环境的保护。

2.生物防治:可以使用寄生性活物或者微生物制剂等进行生物防治,这种方法对环境无害,低毒性,而且可以促进落叶松林的生态平衡。

但是使用寄生性活物时必须选用适宜的寄主,年份可以切合当地的气候环境。

二、落叶松松枯防治落叶松松枯是由一种真菌感染引起的树木疾病。

落叶松枯病枝干外观表现为松针脱落,树皮出现裂纹,有机会会出现树木枯死,从而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1.采取隔离措施:对于已经感染的落叶松林,可以采取封锁土地的措施,以隔离病菌能侵入的土地。

2.治疗:可以使用治疗法来防治落叶松枯病,例如使用高压液相、药剂等专业工具进行治疗。

3.普及预防:落叶松枯病能够得到很好的预防,因此需要将这一预防的技巧普及到更多的人群。

例如经常清除落叶松的死痕,以及积极的修剪措施等。

落叶松的病虫害,其中一个很严重的是火灾。

落叶松由于树皮的厚度和松针的干燥,一旦发生火灾就很难扑灭。

因此,防止落叶松林的火灾,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措施。

防止落叶松火灾的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火源预防体系:可以通过设立监测站,以及安装用于消防卡的灭火器等设备,来建立火源预防体系,最大程度的减少烟火引发的火灾。

2.进行定期清理:清除落叶松林内的杂草,以及清除树皮、树木等一些堆积的杂物。

3.组织防火宣传:对范围内人员进行火源知识加以宣传,进行情况分析与研究等,可以有效防范火灾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落叶松营造林措施
内容摘要: 落叶松是一种优良速生用材树种,它能从各方面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是我地区荒山造林先锋树种。

为加快本地区的绿化步伐,提高造林水平,必须把好苗木质量关,苗木优劣影响造林成活,选择好造林地,造林措施,抚育管理及落叶松球蚜防治
关键词:落叶松造林措施
落叶松是六盘山林区针叶树引进栽培比较理想的造林树种,它能从各方面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是我地区荒山造林先锋树种。

木材强韧,耐朽性强,广泛的用于建筑、电杆、枕木、造纸等用材。

它的受命较长,抗性强,生长快。

因此在六盘山这条绿色长城上营造广泛,营造率为40%~50%。

落叶乔木,高达30米,根系发达,抵抗能力特别强,在六盘山林区是一种良好的防护林和用材林树种。

为加快本地区的绿化步伐,提高造林水平,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把好苗木质量关,苗木优劣影响造林成活
首先应抓好育苗的各个环节,大力培养优质壮苗,选择壮苗造林淘汰劣苗。

其次把好起苗调运关,苗木尽量减少伤根,运输过程中要防止风吹日晒减少水分蒸发以及机械损伤。

运到造林地认真假植并浇水,减少苗木大量失水。

2、选择好造林地
2.1海拔在2200~2500米范围为最适宜区。

2.2土壤质地以深厚肥沃为较好。

2.3坡向多以阳坡和半阴坡最好。

2.4年平均气温6~7oC,日平均温10oC,有效积温在2000~2300oC,年降雨量600~900毫米,湿度在0.6以上地区都适宜生长。

3、造林措施
3.1合理密度。

穴状整地以株距1.5m,行距2m;带子田以株距1米,行距2m为最理想密度。

3.2造林时间。

根据落叶松的生物学特性和本地区实践经验,应大力提倡秋季造林。

这可以减少春季繁忙,可以解决落叶松发芽早造林地解冻晚相互矛盾。

秋季造林来年解冻后,苗木萌发并随之生长,生长期比春季造林长,提高成活率(秋季96.5%,春季94%)。

3.3苗木选择。

秋季造林选用优质壮苗为主,并选用2+1的大苗,有利于深浅适宜,以减轻冻枝危害。

3.4造林方法。

严格按照“三埋二踩一提苗”的栽植,对于干旱阳坡要用反坡栽植法,以解除干旱对成活率的影响,秋季在深栽踩实基础上,穴面要盖3~5厘米松土,以防止冻枝,使根部外露造成苗木死亡现象;春季检查有冻枝现象必须采取及时培土措施。

4、抚育管理
造林后管理工作是一件大事,切莫忽视,纵使造林成活率达到100%,而粗放管理只是白费心,常言道“三分造,七分管”,正说明这个问题。

4.1封山育林。

在造林后3~5年内幼树高度达到1.5米以前应对造林地进行封山育林,以防止人畜各种破坏,如放牧、砍柴、割草等。

4.2松土除草。

当年造林至少要进行二次以上,抚育要做到三不伤、二净、一培土的目的。

4.3防火工作。

应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订立各种防火制度,控制火源,同时要做好森林防火设计。

4.4防除冻枝。

秋季造林易遭冻枝的危害,应采取高整地和扣草皮降低水位,采取深栽,以减少冻枝危害发生。

4.5防治病、虫、鼠害。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和积极消灭”的方针。

4.6采取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管理。

改善幼树生长环境和卫生状况,促进幼树的健康生长,也可采用浸根等措施。

4.6.1造林时,落叶松与油松进行带、块状混交;针阔混交,与辽栋栎、白桦混交。

4.6.2加强未成林幼树修枝抚育工作,通风透光有利于树木生长。

4.6.3造林密度要适宜,每亩222株为宜,采用2+1苗最好,可以使幼林及早达到郁闭,缩短抚育次数,对虫害也有抵抗能力。

5、落叶松叶蜂防治
落叶松在本地区虫害以叶蜂为主。

5.1落叶松叶蜂发生时间:
落叶松叶蜂在六盘山区每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为危害盛期,一般6月上旬成熟结茧,9月初化蛹,
10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

5.2落叶松叶蜂危害症状:
幼虫初群集取食,先至针叶顶端稍下处,然后啃食周围而残存中部,3龄以后则取食整个针叶,当全株针叶被吃光时,常成群迁移危害。

受害过树木枝条干枯短小,纤细,树皮从上到下都呈黑灰色,严重使枝条生长停滞影响当年抽梢,危害树木春季出叶迟,秋季落叶早,降低树木生长量。

一般阳坡松林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都比阴坡大,在同一林分中,山脚较山顶幼林较成林受害严重。

5.3落叶松球蚜防治方法:
近年来,防治方法主要有两种:喷药和烟剂防治。

5.3.1.喷药防治:根据多年证明,每年一般在古历5月下旬~6月上旬开始防治效果较好。

喷洒50%敌敌畏乳油,90%敌百虫原药,40%乐果乳油2000-4000倍液,亦可用每ml 含2.5-3亿孢子的苏云金杆菌液喷雾防治老熟幼虫。

5.3.2喷药应注意下面事项:
5.3.2.1喷药剂要选好时间早晨或下午有露水,或刚下雨2~3天内。

5.3.2.2在无风或轻风日进行。

5.3.3烟剂防治方法:用林丹杀虫烟剂利用其点然后产生的白色浓烟熏杀。

放烟时间:最好从日落后到日出前,但与遇雨天或大风、大雾不
宜放烟。

在选好放烟地点时间,将药剂送到林地每隔20~30米放置一处,每处点燃3-4个烟雾弹,用绿草或湿枯枝落叶覆盖。

5.3.4营林措施:
5.3.4.1造林时,落叶松与油松进行带、块状混交。

5.3.4.2加强未成林幼树修枝抚育工作,通风透光有利于树木生长。

5.3.4.3造林密度要适宜,每亩222株为宜,采用2+1苗最好,可以使幼林及早达到郁闭,缩短抚育次数,对虫害也有抵抗能力。

落叶松叶蜂是人工林一大危害,虽然通过这种营林措施,在六盘山地区营造的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旺盛,病虫害少,但不能放松对落叶松叶蜂进一步做好预报和监测,我们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摸索它的生活习性及规律,掌握一套有效防治措施,确保林木健壮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