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15下雨啦》word教案 (1)

合集下载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5下雨啦》 教案 (3)【推荐】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5下雨啦》 教案 (3)【推荐】

下雨啦教学目标1 、探究目标: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研究、设计、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2 、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雨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 体会到与人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2、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玻璃片、木夹子、热水;雨的成因的相关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人。

(1)出示课件.(2)板书课题(3)提问: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2、做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1)教师演示:雨的成因模拟实验。

(2)提出实验要求: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交流实验现象,并填好表格。

( 3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 4 )集体交流实验现象。

( 5 )小组讨论:实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6 )集体交流讨论结果。

3、推想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1)分小组讨论:请你们联系上面的实验现象讨论,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2)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3)出示有关雨的形成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

(4)师总述自然界雨的形成。

4、总结与拓展。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5.作业布置关于风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如海风、陆风、山谷风等,请你们回家查找有关资料,然后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15下雨啦遇热遇冷水→水蒸气→小水珠→雨教学后记从刚才大家的表现中,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

雨,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界水资源循环的一种形式,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使大自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请同学们课后多了解一下家乡的雨水情况。

鄂教版四上科学15下雨啦

鄂教版四上科学15下雨啦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5课《下雨啦》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下雨啦》是鄂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5课的教学内容,这一节课是本册教材第三单元明天的天气怎样其中的一课,本单元包括《今天的气温是多少》、《追寻风的足迹》、《是谁制造了风》、《云的观测》、《下雨啦》、《雨下得有多大》、《明天的天气怎样》等七课,涉及气温、风、云、雨等方面的观测和风、雨的成因等内容。

在学生以前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气温、风、云、雨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想到过用科学的方法来观测气温、风、云、雨,没有深层次地思考风、雨的成因等问题,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观测天气,并且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推演自然界的风、雨的成因。

《下雨啦》这节课研究的是雨的成因,教材编排方式是结合生活情景提出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做模拟实验,最后通过模拟实验推想自然界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学情分析:下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学生对下雨有着丰富的体验,让学生在已认知气温、风的形成、云的观测等基础之上研究学习雨是怎样形成的,但作为四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雨的成因还不清楚,也是学生很想知道的,所以学生对学习这一内容会很有兴趣的。

学生天生好奇、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肯探索,充满憧憬。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选取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科学学习的活动,所要研究的课题越贴近学生的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

为此,我从学生亲身经历和探究活动入手设计了这一课的教学活动,通过教材中的实验图示创造性地引导学生模拟实验操作探究雨的成因。

联系雨的成因模拟实验,通过讨论、比较、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推想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目标:(1)、让学生思考设计、展示交流、会做雨的成因的模拟实验。

(2)、让学生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雨的形成。

(3)、认识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4、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探究的乐趣。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下雨啦》课件PPT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下雨啦》课件PPT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下雨啦》课件PPT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下雨的定义;2.掌握下雨对大地的意义;3.理解下雨的形成过程和影响;4.观察和描述下雨时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1.下雨的定义和形成过程;2.下雨对大地的意义;3.下雨时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下雨的形成过程;2.掌握下雨对大地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归纳法:由教师引领学生发现下雨的定义和形成过程;3.演示法:用实际操作演示下雨的形成过程和对大地的影响;4.课堂讨论法:带领学生讨论下雨的形成过程和对大地的意义;5.问答法: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思考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下雨”话题,利用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下雨的意义和影响。

第二步:新课讲解1.教师示范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下雨的定义和形成过程,以及下雨对大地的影响。

2.教师进一步说明下雨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意义,例如,下雨有助于植物和其他生物生长,维持物种的多样性等。

第三步:课堂讨论教师带领学生探讨下雨的形成过程和对大地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问答等方式,逐步掌握知识点。

例如:下雨的形成有哪些因素造成?下雨有哪些对大地的好处?第四步: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如何观察下雨时的现象,例如:下雨时地面变湿,雨水流淌;2.学生实践操作,观察下雨时的现象,并描述它们看到的具体的现象。

第五步: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通过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了下雨的定义、形成过程和对大地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下雨时的现象,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在学生及时纠正问题,及时反馈等方面,从而不断提升本节课教学质量。

《下雨啦》教学设计

《下雨啦》教学设计

《下雨啦》教学设计黄梅县新开镇中心小学王梦娜教学内容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十五课《下雨啦》教学目标1、探究目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简单的探究活动计划,并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研究、设计、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2、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雨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模拟实验计划,并根据实验现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

2、知道自然界中雨的成因。

教学准备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烧杯、玻璃片、试管夹、水等;相关视频资料、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播放今年湖北大暴雨的视频,引出课题。

2、提出猜想:雨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二、制定探究计划1、提问:如何在短时间内得到足够多的水蒸气?2、提问:怎样使这些水蒸气遇冷?3、讨论制定模拟实验计划。

三、模拟实验1、教师演示实验。

2、提出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交流实验现象。

5、小组讨论:实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6、集体交流讨论结果。

7、实验小结:水通过酒精灯加热然后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片就形成小水珠,就变成小雨滴落下来了。

四、推想自然界中雨的形成1、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2、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3、比较:我们的结论与实验前的想法一致吗?4、观看有关雨的形成的视频资料。

5、师总述自然界中雨的形成。

五、总结拓展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板书设计:15 下雨啦遇冷水蒸气小水珠受蒸凝结落聚热发下集水雨。

【推荐】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5下雨啦》 教案 (3)

【推荐】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5下雨啦》 教案 (3)

下雨啦教学目标1 、探究目标: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研究、设计、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2 、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雨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 体会到与人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2、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玻璃片、木夹子、热水;雨的成因的相关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人。

(1)出示课件.(2)板书课题(3)提问: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2、做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1)教师演示:雨的成因模拟实验。

(2)提出实验要求: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交流实验现象,并填好表格。

( 3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 4 )集体交流实验现象。

( 5 )小组讨论:实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6 )集体交流讨论结果。

3、推想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1)分小组讨论:请你们联系上面的实验现象讨论,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2)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1(3)出示有关雨的形成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

(4)师总述自然界雨的形成。

4、总结与拓展。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5.作业布置关于风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如海风、陆风、山谷风等,请你们回家查找有关资料,然后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15下雨啦遇热遇冷水→水蒸气→小水珠→雨教学后记从刚才大家的表现中,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

雨,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界水资源循环的一种形式,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使大自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请同学们课后多了解一下家乡的雨水情况。

2。

四年级上册科学下雨啦鄂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下雨啦鄂教版
怎样使这些水蒸气遇冷? 用玻璃片
注意事项:
1 实验仪器轻拿轻放,防止损坏和烫 伤。
2 使用酒精灯要特别注意安全, 实验 结束后用酒精灯灯帽熄灭酒精灯。
3 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员记 录好实验现象和结论。
4 实验完成后由小组长把器材回归原 位。
填一填:
观察对象 水
玻璃片 水和玻璃片之间
烧杯壁
加热后出现的现象
水冒泡 有“白气” 雾状小水珠 “白气”上升 有小水珠
我的结论:
水受热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小水珠聚集落下来。
推想一下自然界中气遇 冷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聚集 落下来形成了雨。
利 雨水的利与弊
充足的雨水让大地充满生机。
弊 雨水的利与弊
缺乏雨水,造成干旱,饮水困难,植物枯死。
弊 雨水的利与弊
过量雨水,造成洪水、泥石流等灾害。
1998年特大洪水
舟曲特大泥石流
春 雨 如 丝
秋 雨 连 绵
滴 水 成 冰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5 下雨啦!
动动脑
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 象。请大家想一想,下雨 前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想一想
雨 是 怎 样 形 成 的 ?
我的猜想:
水受热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小水珠聚集落下来形成了雨。
考考你
如何在短时间内得到足够多的水 蒸气? 用酒精灯加热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15下雨啦》word教案(3)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15下雨啦》word教案(3)

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研究、设计、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2、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雨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体会到与人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
2、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玻璃片、木夹子、热水;雨的成因的相关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人。

(1)出示课件.
(2)板书课题
(3)提问: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想一想、说
一说。


2、做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1)教师演示:雨的成因模拟实验。

(2)提出实验要求: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交流实验现象,并填好表格。

(3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 )集体交流实验现象。

(5 )小组讨论:实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6 )集体交流讨论结果。

3、推想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1)分小组讨论:请你们联系上面的实验现象讨论,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2)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四年级科学
4
4
1
2
5.
15。

2019年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15下雨啦》word教案 (3)

2019年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15下雨啦》word教案 (3)

下雨啦教学目标1 、探究目标: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研究、设计、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2 、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雨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 体会到与人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2、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玻璃片、木夹子、热水;雨的成因的相关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人。

(1)出示课件.(2)板书课题(3)提问: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2、做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1)教师演示:雨的成因模拟实验。

(2)提出实验要求: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交流实验现象,并填好表格。

( 3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 4 )集体交流实验现象。

( 5 )小组讨论:实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6 )集体交流讨论结果。

3、推想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1)分小组讨论:请你们联系上面的实验现象讨论,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2)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3)出示有关雨的形成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

(4)师总述自然界雨的形成。

4、总结与拓展。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5.作业布置关于风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如海风、陆风、山谷风等,请你们回家查找有关资料,然后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15下雨啦遇热遇冷水→水蒸气→小水珠→雨教学后记从刚才大家的表现中,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

雨,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界水资源循环的一种形式,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使大自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请同学们课后多了解一下家乡的雨水情况。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5.下雨啦》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5.下雨啦》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上册《下雨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下雨啦》是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的内容,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气温、风、雨、云等自然气象科学。

本课是在学习风和云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主要分两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做雨的形成模拟实验;第二部分,研究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因此,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科学,自觉地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通过做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让学生明白陆地和海洋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珠(云),小水珠越聚越多,空气托不住,落下来形成了雨。

本课在本单元也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但作为四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雨的形成和用雨量器测降水量是还不清楚的,也是很想知道的,所以学生对学习这一内容会很有兴趣的。

在生活中对雨这种自然现象也比较熟知,接触科学课已经一年的时间,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实验操作较少,通过动手、观察、猜想、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动手、观察中感受知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教学理念及思路天气冷暖,云朵飘逸,风雨雷电,变化万千。

人们从来到这个世界上,生活经历就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同学们都知道“乌云”是下雨的前兆,对下雨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真正对雨的形成过程的科学概念还很模糊,不甚明了。

本课主要是通过一个模拟下雨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自然界中雨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构建较为全面的科学概念。

鉴于以上,我先呈现一段下雨的情景视频,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接着让学生通过模拟下雨的实验,促使他们投入到有关雨的形成科学探究之中。

最后通过实验探究推想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简单的实验材料进行模拟下雨实验,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培养合作探究和动手操作能力,知道雨的形成过程。

下雨啦教学设计

下雨啦教学设计

下雨啦一、教材分析《下雨啦》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单元的第五课。

同学们都知道“乌云”是下雨的前兆,对下雨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真正对雨的形成过程的科学概念还很模糊,不甚明了。

本课主要是通过一个模拟下雨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自然界中雨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构建较为全面的科学概念。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天气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很难直观理解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对科学概念的构建能力还很欠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简单的实验材料进行模拟下雨实验,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培养合作探究和动手操作能力,知道雨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和体验雨的形成过程,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建立正确的、科学的概念和认知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研究科学的乐趣,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态度。

4、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模拟下雨实验探究雨的形成过程。

难点是知道自然界雨的成因。

四、教学资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玻璃片、木架子、水;雨的成因的相关视频资料。

五、教学方法根据这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我确定以下教法:情境激趣法、操作实验法、讨论汇报法。

并运用了“自主探究、合作实验、讨论交流”的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主动地思考问题,经历探究的过程,促进科学概念的构建。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件,猜谜语。

2、观看图片,想象下雨前和下雨时的情景,引出课题。

3、提问: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设计意图:首先用猜谜语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很快地融入课堂。

接着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做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下雨啦》说课稿

《下雨啦》说课稿

《下雨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围绕本次活动主题“科学探究之得出结论”。

我的说课题目是《下雨啦》,下面我将从教材定位、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三大板块来展开。

一、教材定位(一)教材分析首先说教材,《下雨啦》选自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天气冷暖,云朵飘逸,风雨雷电,变化万千,本单元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切入,引领他们展开对天气的一系列探究活动。

学习本课主要是通过一个模拟下雨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自然界中雨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我说一下学情。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天气现象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乐于思考敢于尝试是他们的显著特点,但学生学习本课的困难在于很难直观感受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中雨的成因。

2、会做雨的成因的模拟实验。

3、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

4、体会到与人合作的乐趣。

重难点重点:通过模拟下雨实验探究雨的形成过程。

难点:推想自然界中雨的形成过程,构建水的循环的科学概念。

(四)教法与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操作演示法。

在学法上,秉着“科学应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我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实验、观察讨论”的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主动地思考问题,经历探究的过程,促进科学概念的构建。

二、教学过程好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具体的教学实践来检验,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来展开:情境导入、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实验推想、总结拓展、作业板书。

(一)情境导入一堂新课的开始,导入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鉴于本课内容,我用《西游记》中的片段进行导入。

(播放龙王打喷嚏下雨的片段)询问学生:雨真的是这样下的吗?导入课题。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15下雨啦》word教案(1)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15下雨啦》word教案(1)

下雨啦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2、会做雨的成因的模拟实验。

3、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

4、体会到与人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教学难点:会做雨的成因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玻璃片、试管夹、烧杯、水等。

教学过程:
1、导人。

(1)谈话: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请大家想一想,下雨前卉雨申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2)提问:你是否想过这拌一个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想了想、说一说。

)
2、做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1)教师演示:雨的成因模拟实验。

(2)提出实验要求:小组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交流实验现象。

(5)小组讨论:实验申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6)集体交流讨论结果。

3、推想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2)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3)比拟:我们的结论与实验前的想法一致吗?
4、总结与拓展。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2020最新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15下雨啦》word教案 (2)

【小学科学】2020最新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15下雨啦》word教案 (2)

【小学科学】2019最新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15下雨啦》word教案(2)下雨啦一、学生分析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学生已经学过了刮风,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但作为四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雨的形成和用雨量器测降水量是还不清楚的,也是很想知道的,所以学生对学习这一内容会很有兴趣的。

加上顺德是个多雨的地方,理解雨的形成及对雨量大小的测量很有作用。

二、教学理念及思路学生天生好奇、活泼好动,富于幻想。

对周围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肯探索,充满憧憬;也许梦想自己成为一名小科学家,在研究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相互依存;也许……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选取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科学学习的活动,所要研究的课题越贴近学生的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

鉴于以上,我从活动入手设计了这一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模拟下雨的活动和用雨量器测一次降水的降水量的活动,查看课本资料,紧接着又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家乡的雨量,让学生了解更多下雨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1)能用简单的实验材料进行模拟下雨实验。

(2)把实验现象与自然界的降雨对应起来,理解自然界降雨的简单过程。

(3)学会使用量雨器测量降水量。

(4)认识降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准备:水槽、玻璃片、冰块、雨量器、有关云的资料。

五、、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自然界中降雨的过程;学会使用量雨器测量降水量。

六、教学过程设计及反思(一)导入[多媒体投影]下雨的情景,引出核心问题“天上为什么会下雨?”[教学反思]这一环节让学生对看到的情景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由老师引导到教学主要问题,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教学反思]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天上为什么会下雨”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可能会有一些神话和迷信的见解,让他们说出来,为后面的正确解释作铺垫,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修改他们的前概念。

(二)活动一[教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么现在我们看看到底“天上为什么会下雨?”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15下雨啦》word教案(3)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上《15下雨啦》word教案(3)

下雨啦教学目标1 、探究目标: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研究、设计、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2 、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雨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 体会到与人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2、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教学准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人。

(1)出示课件.(2)板书课题(3)提问: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2、做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1)教师演示:雨的成因模拟实验。

(2)提出实验要求: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交流实验现象,并填好表格。

( 3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 4 )集体交流实验现象。

( 5 )小组讨论:实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6 )集体交流讨论结果。

3、推想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2)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4)师总述自然界雨的形成。

4、总结与拓展。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5.作业布置板书设计:15下雨啦遇热遇冷水→水蒸气→小水珠→雨教学后记从刚才大家的表现中,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

雨,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界水资源循环的一种形式,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使大自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请同学们课后多了解一下家乡的雨水情况。

小学科学鄂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教案下雨啦1

小学科学鄂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教案下雨啦1

小学科学鄂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课设计下雨啦一、学生解析下雨是一种常有的天气现象。

学生已经学过了刮风,知道风是如何形成的,但作为四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雨的形成和用雨量器测降水量是还不清楚的,也是很想知道的,因此学生对学习这一内容会很有兴趣的。

加上顺德是个多雨的地方,理解雨的形成及对雨量大小的丈量很有作用。

二、教课理念及思路学生天生好奇、开朗好动,富于想象。

对四周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肯探究,充满向往;也许梦想自己成为一名小科学家,在研究人间万物友善共生,互相依存;也许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色就是采用小孩身旁的自然事物开始科学学习的活动,所要研究的课题越切近学生的的生活实质,学生就越感兴趣。

鉴于以上,我从活动下手设计了这一课的教课方式,让学生经过模拟下雨的活动和用雨量器测一次降水的降水量的活动,查察课本资料,紧接着又上网查找资料认识家乡的雨量,让学生认识更多下雨的知识。

三、教课目标和能力要求(1)能用简单的实验资料进行模拟下雨实验。

(2)把实验现象与自然界的降雨对应起来,理解自然界降雨的简单过程。

(3)学会使用量雨器丈量降水量。

(4)认识降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四、教课准备:水槽、玻璃片、冰块、雨量器、相关云的资料。

五、、教课要点、难点理解自然界中降雨的过程;学会使用量雨器丈量降水量。

六、教课过程设计及反思(一)导入[ 多媒体投影 ] 下雨的情形,引出中心问题“天上为何会下雨?”[ 教课反思 ] 这一环节让学生对看到的情形提出自己的问题,而后由老师指引到教课主要问题,这样既尊敬了学生,又培育了发散思想能力。

[ 教师 ]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1[ 学生 ] 各抒己见[ 教课反思] 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天上为何会下雨”这一问题有不一样的见解,可能会有一些神话和迷信的见解,让他们说出来,为后边的正确解说作铺垫,这样做有益于培育学生的兴趣,以及更正他们的前看法。

(二)活动一[ 教师 ] 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此刻我们看看究竟“天上为何会下雨?”我们来着手做一个实验。

下雨啦教案

下雨啦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15课《下雨啦》教案广水市宝林中心小学李绪文目录●【教学目标】 (1)●【教学重点】 (1)●【教学难点】 (1)●【教学准备】 (1)●【教学过程】 (1)一、情景导入 (1)二、做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2)三、推想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5)四、拓展 (6)五、总结 (8)【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2、会做雨的成因的模拟实验。

3、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4、体会到与人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雨的形成【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界中降雨的过程【教学准备】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玻璃片、试管夹杯、水;雨的成因的相关视频资料、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猜谜语: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谜语的小游戏吧。

请看大屏幕银线根根长又细,上接天来下着地,线长不能放风筝,线细不能织布匹.(揭示谜底)啊,答案真的是雨,同学们可真是名不虚传,大家的小脑袋不仅很聪明,想象力也真丰富!(2) 多媒体投影下雨的情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下雨啦”板书:15、下雨啦二、做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一)提出研究问题(1)谈话: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见。

现在老师又要挑战小朋友了,(请看大屏幕。

)出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雨》的图片(3)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对于下雨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4)学生发言:雨是怎样形成的?(5)谈话:同学们的问题问的可真好,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探讨雨是怎样形成的。

(二)推断与猜想谈话:通过刚刚同学们积极踊跃的表现,老师发现你们有一双发现生活的大眼睛,同样老师也相信你们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小脑袋,那么雨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同学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猜想吧!学生发言:师:同学们的猜想都很精彩,那么怎么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大家想不想当一回小科学家,亲自验证一下呢?(想)让我们一起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在教室里制造一场“雨”吧!(三)设计实验(1)提问:如何在短时间内得到足够多的水蒸气?(2)学生发言:用酒精灯加热(3)提问:怎样使这些水蒸气遇冷?(4)学生发言:用玻璃片出示实验参照图,(选择一种)(四)做雨的形成模拟实验1、教师演示实验请看大屏幕:同学们先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

B10讲教学文档

B10讲教学文档

B10教案15、《下雨啦》教学设计团风县但店小学陈杨教材分析:《下雨啦》是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明天的天气怎样”单元的第五课,下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对下雨有着丰富的体验,本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下雨的模拟实验,从而推想出自然界中雨的形成。

设计理念:《科学》是以培育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将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模拟实验——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过程与方法显性化。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自然界雨的成因。

(2)会做雨的成因的模拟实验。

2、科学探究(1)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自然界雨的形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学会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乐于与人合作探究交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会做雨的成因模拟实验,联系实验现象得出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准备: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玻璃片、试管夹、烧杯、水教学过程:一、猜谜引入,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2、生:喜欢。

3、师:今天这节课陈老师可要考考你们,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出示课件: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4、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猜对了——雨,下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下雨啦又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谁能描述一下?5、学生描述6、师:陈老师发现咱们班同学不仅善于观察生活,而且还特别会描述,对于雨,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7、学生提问8、师:你们真喜欢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但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问题——雨的形成?)二、针对问题,作出猜想1、师:“雨是怎样形成的”,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雨啦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2、会做雨的成因的模拟实验。

3、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

4、体会到与人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教学难点:会做雨的成因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玻璃片、试管夹、烧杯、水等。

教学过程:
1、导人。

(1)谈话: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请大家想一想,下雨前卉雨申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2)提问:你是否想过这拌一个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想了想、说一说。

)
2、做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1)教师演示:雨的成因模拟实验。

(2)提出实验要求:小组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交流实验现象。

(5)小组讨论:实验申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6)集体交流讨论结果。

3、推想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1)分小组讨论:请你们联系上面的实验现象讨论,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2)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3)比较:我们的结论与实验前的想法一致吗?
《4)出示有关雨的形成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

4、总结与拓展。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课外探究,关于风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如海风、陆风、山谷风等,请你们回家查找有关资料,然后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