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5篇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战火纷飞百余载,朝阳初起忆江南。
上述图片中的江南好美,上述文字都在怀念“江南”,尤其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生动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末句“能不忆江南”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知道“江南”是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在什么时候开发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去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东晋的兴亡1.问题思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够恢复中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开发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2.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音乐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例为例,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地图、音乐等辅助教学资料。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料,创设江南地区的意境,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让学生对江南地区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2.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发展?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把江南地区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
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
三、自主学习一、东晋的兴亡师:西晋的统治阶级腐朽不堪,在晋惠帝时出现“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采取压迫政策,最终激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的统治就此结束。
第二年,东晋建立。
师:阅读课本第89页“东晋的兴亡”的相关内容,思考:第一,东晋是如何建立的?第二,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1)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地主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地主的拥戴。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概述东晋南朝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的政治重心由长江下游转移到江南一带。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详细介绍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农业发展1. 种植技术的改进在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是稻谷。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改进,江南地区的稻谷产量逐渐提高。
其中最重要的进步是用肥料和灌溉来改善土地质量,以及推广早稻、晚稻的种植技术。
这些改进使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大大增强,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女红业的发展江南地区的女红业是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女红业主要以“女人手工”作为生产方式,其产品通常包括纺织品、刺绣品等,这些产品对当时的商业贸易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江南地区的女红业在东晋南朝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
三、手工业发展1. 陶瓷制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陶瓷生产开始大规模发展。
此时期的陶瓷制造以青瓷、白瓷、绿釉为主,其特点是采用的原材料质量优良,火候得当,制品精美细腻,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和品质。
2. 建筑业发展建筑业发展也是江南地区的重要方向之一。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建筑业发展迅速,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和村落的建设。
同时,江南地区的官方建筑、寺庙、道观等建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四、文化发展1. 文学创作东晋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江南地区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如谢灵运、陶渊明、刘孝标等,他们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 书法艺术江南地区的书法艺术在东晋南朝时期有了长足发展。
诸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著名书法家在这一时期活跃于江南地区,他们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结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农业、手工业和文化方面,江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国南方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插图、图表和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我国江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知识,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过于注重表面现象,缺乏对历史事件深入、全面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研究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东晋南朝上承三国﹑西晋﹐地方政区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其特点是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又设置了侨州郡县﹑双头州郡等。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解读目标。
方法指导一:细读教材,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方法指导三:追溯历史三国前,江南落后少人烟。
东汉末年北战乱,各族人民往南迁,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修建水利多工程,水稻小麦和绿肥,推广粪肥和牛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它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关系吗?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初一历史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要求】知道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新人教版

教师纠正补充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使学习更有目的性、针对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多动手、动脑的习惯及能力。
1.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2.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能力,发散思维。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总结本节课重要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又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又那些表现?
二、学习目标(2分钟)
1.了 解东晋的兴亡和南朝历史的史实
2.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三、自主学习(22分钟)
自主学习一:东晋的兴亡
练习册
六、课堂小结(2分钟)
七、布置作业(1分钟)
八、板书设计
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东晋的兴 亡
(2)南朝的政治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九.教学反思
齐读课本的红色文字并思考问题
齐读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东晋的兴亡”
的相关知识。
2. 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
3.举手回答
1.阅读课本“南朝的政治
”的相关内容
2.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
3.举手回答
1.阅读课本“江南地区的开发
”的相关知识
2.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
3.举手回答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 然后组内推荐一位代表,全班 交流。
独立完成当堂检测内容,学生展示。
引导学生
多媒体出示,教师讲解
1.提问、加分
2.补充、总结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并补充。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教材从江南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同时,学生应学会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情况。
2.难点: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江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分析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图片、地图、文字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材:准备《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相关章节的内容。
3.参考资料:搜集关于江南地区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江南地区吗?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地位?”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知道东晋初年政权的特点是“王与马,共天下”,即政权依靠大贵族的支持;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朝代更替的史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识读东晋和南朝形势图,了解人口的南迁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家国情怀】从开发江南的史实,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知道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新课导入】导入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唐朝)刘禹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晋时期的江南,去了解这一时期江南的政治和经济。
导入2:我国民间流传了这么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能解释一下它的意思?这句话意在赞叹江南美景可与天堂相媲美。
到现在杭州是最先进、最繁华、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比如世界五百强之一马云的阿里巴巴的总部就在杭州。
其实杭州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那么史书中是如何记载描述古代的以杭州为代表的的江南地区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晋时期的江南,去了解这一时期江南的政治和经济。
导入3:播放记录片《中国通史》第34集《门阀政治》视频片段(开头2分40秒内容),请同学们边看视频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人口的迁徙?这次迁徙有什么特点?在此次迁徙中出现了哪两位与众不同的人?这两个有何特殊之处?西晋末年北方战乱,少数民族大举入侵,西晋政权摇摇欲坠,为了谋求生存,皇室宗亲,世家大族和平民百姓大举南迁,迁徙者往往是拖家带口,举族南迁,主要迁往江南地区,其中司马睿和王导与众不同,这两个人合作建立了东晋政权,开启了门阀政治的政治模式。
据史书记载,中原大约有一百个世家大族举族迁往江南地区,这些大族的南迁会给靖难带来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晋时期的江南,去了解这一时期江南的政治和经济。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备课系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第四单元第 18 课的内容,它属于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初一上册历史学习内容的重点篇目。
从篇章结构上看,本课承上启下,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走向分裂对峙的关键事件,与 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 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在时空上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讲授时要注意时序线索的梳理。
这三课的教学内容都涉及到第四单元的单元线索民族交融,学好本课能为学生全面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北社会发展进程打下基础。
从本课内容来看,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子目。
其中东晋与南朝的基本史实学生了解即可,但由于这部分历史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所以采用视频史料进行补充,以便于学生理解。
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区的开发这部分内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与后面学生还要接触的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相呼应。
经济重心等经济发展概念较为抽象,不易于初一学生理解,因此利用图表类视频等直观性强的材料,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与突破。
【学情分析】本课对于七年级学生,接触历史学习只有半学期,历史学习方法的经验不足,因此对历史基础知识储备和综合分析能力不够。
但学生的好奇心强,通过运用图片、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容易激发学习好奇心,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利用现有的资源,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材料,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本课内容来看,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以及这一背景下进行的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较为陌生。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知道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时代特征;(时空观念)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并从中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祖逖北伐的相关故事,感悟祖逖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对比导入:出示白居易《忆江南》及《史记》中江南的描写教师引导:白居易的《忆江南》很好的描绘出了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之美。
那江南一直都是美丽富饶的景象吗?老师再给大家出示一则《史记》中对江南的描写。
很显然,在西汉司马迁的笔下,当时的江南是人烟稀少且较为落后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江南地区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二)新课讲授1.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知识回顾】你还记得西晋是怎样走向灭亡的吗?①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②316年,内迁的匈奴贵族攻陷西晋都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本节课教学目标】1. 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2. 掌握江南地区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3. 理解农业在江南地区的重要性;4. 了解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繁荣。
【本节课教学重点】1. 理解江南地区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2. 掌握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3. 了解江南地区的历史文化。
【本节课教学难点】1. 辨析江南地区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2. 理解江南地区农业的重要性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主要包括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等方面。
江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网发达,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为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取代了曾经以牧业为主的经济模式,而成为了江南地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
江南地区的水稻种植特别适宜,是江南地区农业的主要支柱,划分了江南地区的传统耕作和水稻种植区。
农业生产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口粮需求,还提供了大量的生产性消费品,并支撑了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江南地区的手工业与农业相辅相成,按照传统的方式生产出了各种手工艺品和纺织品。
纺织业的发展,逐渐走出了手工业的领域并与商业产业结合起来。
江南的商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类商业贸易如江南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在国内外得到了极高的知名度,具有重要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1. 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交流相结合;2. 图片、地图、发石等多媒体辅助手段;3.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解析、辨析、总结,展示成果;4. 自学和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配合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思考或讨论,获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参与,教师讲解课程的主题潜藏的含义。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江南地区的地理特征及自然条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课程目标】 1.了解东晋兴亡的概况及淝水之战 2.知道南朝政权的更迭情況 3. 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教学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重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难点)【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过程与方法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基本掌握东晋的兴亡、淝水之战、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大概内容。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3、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4、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情景导入】师:同学们齐读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美景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那同学们一定非常好奇: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明确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
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一、东晋的兴亡【温故知新】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
出示:司马睿。
生答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北方陷入分裂混战,内迁五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史称十六国。
出示图片:东晋十六国。
东晋与前秦。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权。
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强盛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出现汉魏以来少有的安定。
此后,苻坚急于统一全国,大举进攻东晋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作战双方?结果?二、南朝的政治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新课标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③社会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政治条件:江南地区统治者采取适当的政策发展经济
还有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4.主要表现
师:江南得到开发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农、手工业和商业,并展示相应的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导入新课
1.展示《忆江南》这首古诗词。
2.师:白居易的《忆江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意依然的大好景象,末句“能不忆江南”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你知道“江南”在哪里?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什么时候开始得到开发的?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新课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二、南朝的政治
1.王朝
师: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哪些王朝?
(展示四个王朝更迭的地理形势图和时间对应图表)
师:由于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政治表现
师:在南朝前期疆域最大的是宋,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
(展示宋武帝和宋文帝的图像)
师:但是在南朝后期,也就是梁朝时期,社会又是如何发展的?
一、东晋的兴亡
1.建立: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主要事件:北伐中原
4.衰亡
二、南朝的政治
1.王朝:宋、齐、梁、陈
2.政治表现:
前朝(宋)——社会安定
后期(梁)——侯景之乱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2.表现:荒地开垦、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3.影响
点拨:发生了侯景之乱: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

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利用东晋南朝的相关图片,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江南好,第1页共11页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摘自白居易《忆江南》白居易的词,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
你知道江南是指什么地方吗?它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新课讲授(一)东晋的兴亡1.教师讲述: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随后,在长江下游的西晋皇族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
阅读教材第89页,将表格填充完整。
o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东晋317年司马睿建康2.材料展示:材料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实际上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等。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政治上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学生回答:反映了东晋政权主要依靠世族大家的拥戴和支持。
“王与马,共天下”表明王氏的代表人物把持东晋政权。
3.教师讲述: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
南迁的北方人希望恢复中原,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祖逖。
你认为祖逖的北伐能否取得成功,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4.教师讲解: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以及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江南地区的历史发展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对其中的具体内容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逐步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难点: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地位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汇报学习心得。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江南地区的发展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教师简要介绍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分组展示预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
如: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为何能够得到开发?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何意义?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地位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港口初中汪传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基本掌握西晋的兴亡、五胡内迁和淝水之战的大概内容。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3、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4、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教学重难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教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266年--316年)1、西晋的兴亡学生思考: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统治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西晋灭亡、少数民族内迁总结:首先,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其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出示:《西晋内迁各族的分布与迁徙方向》。
生找出内迁五个少数民族的分布。
2、内迁的各族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
出示:司马睿。
生答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北方陷入分裂混战,内迁五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史称十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为什么这个时期江南才得到开发?以前的江南是什么的情况?
点拨: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生产发展。
3.合作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是什么?
点拨: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5.影响
用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从西汉到宋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的过程。
得出结论: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学生分析图表,阅读课本: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生: 宋、齐、梁、陈
学生: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期间,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二、南朝的政治
1.王朝
师: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哪些王朝?
(展示四个王朝更迭的地理形势图和时间对应图表)
师:由于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政治表现
师:在南朝前期疆域最大的是宋,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
(展示宋武帝和宋文帝的图像)
师:但是在南朝后期,也就是梁朝时期,社会又是如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介绍江南地区
江南一词,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现在泛指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古人又称江东或江左。
导入新课
1.展示《忆江南》这首古诗词。
2.师:白居易的《忆江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意依然的大好景象,末句“能不忆江南”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你知道“江南”在哪里?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什么时候开始得到开发的?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新课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合作讨论,分析归纳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分析读图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总结提升
板书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利用视频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东晋的兴亡
1.建立背景
(展示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师: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那么接下来由谁建立了新的王朝?
2.政权特点
师:东晋建立时的政权特点是怎样的?当时的皇帝是不是拥有最高的权力?
点拨: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子弟也都得到重用。司马睿举行继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②人口条件:大量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
③社会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政治条件:江南地区统治者采取适当的政策发展经济
还有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4.主要表现
师:江南得到开发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并展示相应的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课题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
1.知道东晋的建立及灭亡的基本史实;
2.了解南朝政权的更替情况;
3.知道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和主要表现等。
重点
两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表现
难点
正确分析江南地区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知识拓展——关于东晋的门阀政治
4.北伐中原
师: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结果如何?
提示: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5.走向衰亡
师:在这样的政权统治下,虽然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到了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最后灭亡
一、东晋的兴亡
1.建立: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主要事件:北伐中原
4.衰亡
二、南朝的政治
1.王朝:宋、齐、梁、陈
2.政治表现:
前朝(宋)——社会安定
后期(梁)——侯景之乱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2.表现:荒地开垦、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3.影响